经济法基本民事法律制度
注会经济法必背100法条

注会经济法必背100法条一、基本民事法律制度1.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胁迫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2.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仍然实施代理行为,(善意)相对人有理由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的,代理行为有效。
3.除法律有特别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3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
二、物权法律制度1.因合法建造、拆除房屋等事实行为设立或者消灭物权的,自事实行为成就时发生效力。
2.因继承或者受遗赠取得物权的,自继承或者受遗赠开始时发生效力。
3.当事人之间订立有关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不动产物权的合同,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合同另有约定外,自合同成立时生效;未办理物权登记的,不影响合同效力。
4.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原则上须经依法登记,才发生效力;未经登记,不发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5.以建筑物和其他土地附着物、建设用地使用权、以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取得的荒地等土地承包经营权,正在建造的建筑物设定抵押的,应当办理抵押物登记,抵押权自登记时设立。
6.动产物权的设立和转让,自交付时发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7.当事人以动产设定抵押的,抵押权自抵押合同生效时设立,但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8.当事人一方以出卖人在缔约时对标的物没有所有权或者处分权为由主张合同无效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9.出卖人因未取得所有权或者处分权致使标的物所有权不能转移,买受人要求出卖人承担违约责任或者要求解除合同并主张损害赔偿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10.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后,该土地上新增的建筑物不属于抵押财产。
该建设用地使用权实现抵押权时,应当将该土地上新增的建筑物与建设用地使用权一并处分,但新增建筑物所得的价款,抵押权人无权优先受偿。
11.担保期间,担保财产毁损、灭失或者被征收时,担保物权人可以就获得的保险金、赔偿金或者补偿金等优先受偿。
注册会计师CPA经济法思维导图

第1章法律基本原理【只考客观题】第1章3第1章【只考客观题】第2章基本民事法律制度5第2章【主要考客观题】第2章基本民事法律制度7第2章【主要考客观题】第3章8 物权法律制度概述第1节9第3章【主客观题】第3章11第3章物权法律制度【主客观题】第3章1213第3章物权法律制度【主客观题】第4章合同法律制度合同的基本理论(略)合同的订立第1节第2节时间地点承诺生效时承诺生效的地点第4章【主观题必考】第4章16合同的订立第4节第4章【主观题必考】第4章18违约责任合同的担保保证合同第4章【主观题必考】典型合同第4章第4章【主观题必考】第4章23第4章【主观题必考】第5章2425第5章【只考客观题】第6章公司法基本概念与制度第1节第6章第6章2829第6章第6章3031第6章股份有限公司第6章特别职权有限责任公司第3节第6章公司的财务会计第6章公司重大变更公司解散和清算第5节第6节35第6章第7章证券法律制度36证券法律制度概述第1节第7章证券法律制度【主观题必考】第2节第7章证券法律制度期限≤90日,售出≤70%,按发行价加银行同期存款利息返还第7章股票的公开交易第3节第7章退市公司债券第4节债券发行41第7章上市公司收购第5节第7章第7章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第6节第7章信息披露制度第7节第7章第7章第7章非上市公众公司第9节第7章48第8章企业破产法律制度【主观题必考】Array第1节第8章管理人制度第2节债务人财产第3节。
经济法相关法律制度【优质最全版】

(2)债务承担,指在不改变债的内容的前提下,债权人、 债务人通过与第三人订立转让债务的协议,将债务全部 或部分地移转给第三人承担的法律事实。
(3)债权债务的概括承受,指债的一方主体将其债权债务 一并移转于第三人。如果没有明确约定,则原当事人和
承受人之间发生连带关系。
第二节 物权制度
一、物权的概念 二、物权的特征 三、物权的分类 四、物权的效力
第二节 物权制度
一、物权的概念
物权是权利人在法定范围内直接支配一 定的物而享受其利益,并排斥他人干涉的 权利,它是特定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对物的 占有关系在法律上的表现。
第二节 物权制度
二、物权的特征
1、 对世权,物权关系中,权利主体是特定的, 义务主体是不特定的,权利主体的权利对权利 以外的一切人都发生效力。基于这一特征,物 权在性质上具有独占性和排他性,同一物质上 不能同时并存两种以上的内容完全相同的物权。 如所有权 2、支配权,权利主体享有对物的直接支配并排 斥他人干涉的权利。 3、绝对权,其权利主体可以向任何人主张权利, 而其义务主体所负担的仅是不妨碍权利人行使 权利的消极义务。 4、以特定物为客体
依法享
有的
进行有
限支
配的物
1、自物权与他物权权: ,如担保物权和用益物权。
(二)诉讼时效的适用范围
2、动产物权与不动产物权: 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2、依法人成立的基础不同,分为社团法人和财团法人
2、优先效力: 两者根据物权的客体不同来划分,它们的成立和变动
的要件、公示方式不同。前者以占有为公示方式,后
经济法相关法律制度
(优选)经济法相关法律制度
第一节 债权制度
《经济法》第二章基本民事法律制度精讲

《经济法》第二编民事法律制度——第二章基本民事法律制度精讲■本章考情(1)历年规律本章考试形式为客观题,近几年平均分值在4-5分。
本章注重基础理论的考查,近几年的重点为民事法律行为的界定和诉讼时效制度。
(2)学习建议本章内容虽为入门知识,但比较抽象,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
建议通过实例理解具体的法律规定,而非机械的记忆背诵。
■本章脉络■知识点详解知识点:民事法律行为理论√难度:中√重要性:高√重点: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一、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及分类1.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示(区别于事实行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区别于好意施惠)。
【注意】根据《民法总则》,民事法律行为不再要求合法性。
【思考1】发明、创作、拾得遗失物、侵权是法律行为吗?NO【思考2】邀请朋友吃饭是法律行为吗?NO2.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例题·单选题】(2018年)根据民事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各项中,属于民事法律行为中的处分行为的是( )。
A.租赁合同 B.所有权转让 C.买卖合同 D.拆除房屋『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本题考核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
处分行为是直接导致权利发生变动的法律行为。
这种变动既可以是权利的产生,也可以是权利的变更或消灭。
物权变动就是典型的处分行为,如让与物权(转移所有权)、抛弃物权、设定担保物权(抵押权、质押权)、设定用益物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等。
负担行为是发生给付义务效果的行为。
负担行为设定权利不能直接实现,须经义务人的履行行为才能实现。
最常见的负担行为就是合同行为,如买卖行为。
所以选项B 是处分行为;选项AC 是负担行为;选项D 拆除房屋属于事实行为,不是法律行为。
【例题·单选题】(2018年)根据民事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各项中,属于双方民事法律行为的是( )。
A.债务的免除B.无权代理的追认C.委托代理的撤销D.房屋的赠与『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
2020《经济法基础》第一章——法律基础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各项中,不能够成为法律关系主体的是( )。
A.人身B.一人有限责任公司C.中国人民大学D.宋庆龄基金会『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选项A,属于法律关系的客体。
2.法律关系客体主要包括物、非物质财富和行为。
下列各项中,属于物的是( )。
A.自然灾害B.奴隶C.奥运金牌D.人的眼角膜『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选项A,自然灾害不能为人类所控制,不属于法律关系的客体,属于法律事实;选项C,奥运金牌应该是荣誉产品,属于非物质财富;选项B,不能成为法律关系客体;;选项D,人身体的一部分也属于物的范畴。
3.根据《民法总则》的规定,下列关于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8周岁以上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B.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但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公民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C.完全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D.刚刚过完8周岁生日的小明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选项D,“不满”8周岁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本题表述刚刚过完8周岁生日的小明已经年满8周岁,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4.下列各项中,属于法律行为的是( )。
A.某服装厂与供货商订立了一份合同B.张某受到意外事故伤害C.战争爆发D.赵某出生『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选项A,属于法律行为。
5.下列各项中,属于法律行为的是( )。
A.日升月落B.订立遗嘱C.人的死亡D.自然灾害『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选项ACD属于法律事件。
6. 法是经过国家制定或者认可才得以形成的规范,这体现了法的( )。
A.国家意志性B.强制性C.明确公开性和普遍约束性D.规范性『正确答案』A7. 关于法的本质与特征的下列表述中,错误的是( )。
A.法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的体现B.法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C.法完全不顾及被统治阶级的愿望和要求D.法是明确而普遍适用的规范『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选项C,法也会在一定程度上照顾被统治阶级的利益,其目的是为了保全统治阶级更大的、更为根本的利益。
第二章基本民事法律制度-法律行为的分类

第二章基本民事法律制度-法律行为的分类2019年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内部资料经济法(注会)第二章基本民事法律制度知识点:法律行为的分类● 定义:1.单方法律行为和多方法律行为2.有偿法律行为和无偿法律行为3.要式的法律行为和不要式的法律行为4.主法律行为和从法律行为● 详细描述:1.单方法律行为和多方法律行为(1)单方法律行为是根据一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而成立的法律行为。
如委托代理的撤销、债务的免除、无权代理的追认等。
(2)多方法律行为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而成立的法律行为。
如合同行为。
2.有偿法律行为和无偿法律行为(1)有偿的法律行为是指当事人互为给付一定代价的法律行为。
如购物行为。
(2)无偿法律行为是指一方当事人承担给付一定代价的义务,而他方当事人不承担相应给付义务的法律行为。
如赠与行为。
3.要式的法律行为和不要式的法律行为(1)要式的法律行为是指法律规定必须采取一定的形式或者履行一定的程序才能成立的法律行为。
如票据行为。
(2)不要式的法律行为是指法律不要求采取一定形式,当事人自由选择一种形式即可成立的法律行为。
4.主法律行为和从法律行为(1)主法律行为是指不需要有其他法律行为的存在就可以独立成立的法律行为。
如订立买卖合同。
(2)从法律行为是指从属于其他法律行为而存在的法律行为。
如订立担保合同。
从法律行为的效力依附于主法律行为,主法律行为不成立,从法律行为则不能成立;主法律行为无效,则从法律行为亦当然不能生效。
但是,主法律行为履行完毕,并不必然导致从法律行为效力的丧失。
例题:1.裁定与判决的区别是()。
A.裁定可以口头,可以书面;判决只能书面B.判决可以针对实体问题和程序问题,裁定只能针对程序问题C.所有的裁定都不能上诉D.—个案件一个裁定,一个判决正确答案:A解析:选项B,判决解决的是案件的实体问题,裁定是解决诉讼中的程序事项。
选项C,除不予受理、对管辖权的异议、驳回起诉的裁定可以上诉外,其他的裁定一律不能上诉。
经济法之民事法律行为理论

月第二编民法相关制度——第二章基本民事法律制度第01讲民事法律行为理论本章简介:有效要件一…。
效力瑕疵法律行为K一五一!、代理纠纷解决:--诉讼时效1•本章内容包括法律行为、代理、诉讼时效三部分,都是经常命题的,近几年的平均分值在4・5分,考试的形式多为客观题。
2.本章重点在于法律行为和诉讼时效,往往结合例子考核。
3.本章的学习要结合示例,通过例子体会考点。
另外本部分的法律行为建议结合合同法部分进行学习,这两部分经常结合出题。
[色讲义编号NODE00984400020100000101 :针对本讲义提问]【考点一】民事法律行为理论(三星)【考点介绍】本考点在12年、14年各考查了一道题,重点在于法律行为的分类以及行为能力对生效与否的影响。
一、法律行为的概念与特征L法律行为的概念:法律行为是指以意思表示为要素(区别于事实行为),以设立、变更或终止权利和义务关系为目的(区别于好意施惠)合法行为。
【思考1】发明、创作、拾得遗失物、侵权是法律行为吗?N。
【思考2】邀请朋友吃饭、同学之间问作业题是法律行为吗?NO【思考3】贩卖枪支是法律行为吗?N【民事行为VS法律行为】并非一切民事行为都是民事法律行为。
民事行为不强调行为的合法性。
f的法律行为法律行为如攵巾出AE%--β*效力待定行为-{jt是否追MΠq附条件.附期限的;行为无效行为一绝对无效眄更、可撤销行为γ⅞否挪制、变更土2.意思表示:(1 )概念:将内在意思以一定方式表现出来。
一般采用明示方式,特定情况下默示状态也可以成立意思表示。
(2 )生效时间:对话了解主义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要约、承诺、债务免除、授予代理权、合同解除非对话到达主义无相对人的意思表示遗嘱行为、抛弃动产完成主义二、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标准类型示例按意思表示的个数单方法律行为★如撤销代理、债务免除、无权代理的追认、遗嘱行为、授予代理权、放弃权利【思考】赠与合同是单方。
「多方?是多方法律行为。
第二章 基本民事法律制度-效力待定的民事行为

2015年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内部资料经济法(注会)第二章 基本民事法律制度知识点:效力待定的民事行为● 详细描述:1.行为能力的欠缺:(1)追认权: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经法定代理人追认后,该合同有效。
(2)催告权:相对人可以“催告”法定代理人在“1个月内”予以追认;法定代理人未作表示,视为拒绝追认。
(3)撤销权:合同被追认之前,“善意相对人”有撤销的权利。
【注意】追认权、撤销权属于形成权,催告权不属于形成权。
2.代理能力的欠缺(下一节介绍)3.处分能力的欠缺:(1)当事人一方以出卖人在缔约时对标的物没有所有权或者处分权为由主张合同无效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分析】债权行为不要求一定有处分权,只有物权行为才要求一定有处分权,所以此处的物权行为是效力待定的,而合同是有效的。
(2)出卖人因未取得所有权或者处分权致使标的物所有权不能转移,买受人要求出卖人承担违约责任或者要求解除合同并主张损害赔偿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分析】若最终物权行为没有得到追认、没有事后取得处分权、不符合善意取得,那么买受人没有得到所有权。
买受人有两个选择:①基于有效的合同追究出卖人违约责任;②解除合同,主张损害赔偿责任。
无权处分的买卖合同是有效的,无权处分的其他合同是效力待定的,无权处分的物权行为是效力待定的。
【无效VS可撤销VS效力待定】例题:1.小明今年3岁,智力正常,但先天腿部残疾。
下列关于小明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小明有权利能力,但属于限制行为能力人B.小明无权利能力,且属于限制行为能力人C.小明有权利能力,但无行为能力D.小明既无权利能力,也无行为能力正确答案:C解析:(1)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出生、终于死亡,小明肯定享有民事权利能力;(2)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其智力是否正常、腿部是否残疾与此无关;(3)如果小明83岁,则要看其精神健康状况,与腿部是否残疾无关。
经济法-第2章-基本民事法律制度

行使条 件
法定的撤销权 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 重大误解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 由之日起三个月内行使撤销权
时间
该1年的时间属于除斥期间,不适用诉讼时效的中止、中断和延长;
14
四、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
(三)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与无效民事行为的区别 无效行为 可变更、可撤销行为
【答案】C
7
三、无效民事行为的特征和种类
(一)无效民事行为的特征 自然无效 自行为开始就无法律效力; 无效民事行为,无需任何人主张,也不待法院 或仲裁机构宣告即无效; 绝对不发生法律效力,也不能通过当事人的行 为进行补正;
当然无效
绝对无效
8
三、无效民事行为的特征和种类
( 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接受赠与、奖励、获得报酬等纯获益的行为—— 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独立 有效 实施的民事行为 (2)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实施某些与其年龄相适应的细小的日常生活方 面的法律行为——有效 (1)与年龄、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有效。 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依 (2)与年龄、精神健康状况不相适应的民事活动:①合同行为,效力待定。 法不能独立实施的民事行 ②如果实施单方法律行为,无效。如《继承法》第22条:限制行为能力行 为 为人订立的遗嘱无效。 3.受欺诈而为的民事行为 (一方故意编造虚假情况 或者隐瞒真实情况,使对 方陷于错误而为违背自己 真实意思表示的行为) (1)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 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撤销。(《民法总则》第148条) ( 2)欺诈方式签订的合同——损害了国家利益,合同行为无效(《合同 法》52条)
A. 不能通过当事人的行为进行补正
2020年最新《经济法基础》1-18章节最全内容完整版电子版

目录第一章基础理论知识1.法与氏族习惯的区别产生、存在的基础不同;形成方式不同;体现主体意志不同;调整关系性质不同;保证实施的力量和方式不同;调整目的、宗旨不同;作用的基础和范围不同。
(参见教材P1)2.法的本质和特征法是以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阶级意志和利益为本质内容的,是为了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而由国家制定和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权利义务规范体系。
(参见教材P3)其实质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其含义:(1)法不是超阶级的,它总是属于一定的阶级,是一定阶级的意志的体现;(2)法所属的阶级只能是统治阶级,它不可能属于被统治阶级;(3)法是统治阶级整体阶级意志的体现,而不是统治阶级个别人、个别部分(集团、阶层)意志的体现;(4)法是统治阶级基本意志的体现,而不是统治阶级全部意志的体现;(5)法所体现的统治阶级的意志实质上是体现统治阶级的物质利益的;(6)法所体现的统治阶级的意志,并不是随心所欲、凭空产生的。
(参见教材P2)特征:(1)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规范。
体现为:第一,统治阶级意志并不能直接形成为法。
它必须通过一定的组织和程序,即通过统治阶级的国家制定或认可,才能形成为法。
第二,法所体现的统治阶级的意志,形式上是采取国家意志形态的。
国家意志性是法的基本特征。
第三,法采用国家意志形态是为了取得普遍遵守的形式,是为了使所有社会成员都能在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国家机器的统治下,实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
第四,并非所有国家意志都采取法的形式,并非所有国家机关认可和制定的文件都是法。
(2)法是以权利、义务为主要内容的规范。
体现为:第一,法的主要内容是由规定权利、义务的条文构成的。
第二,法是通过规定人们的权利、义务,实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和要求的,第三,法所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是由国家予以保证实现的。
(3)法是肯定的、明确的、普遍的规范。
体现为:第一,法是一种具有明确具体形式和严格界限的社会规范,能为人们提供可以预知的行为模式、行为的标准和方向。
(整理)经济法

第一章第一节导论【例题·多选题】(2015年)下列各项中,属于我国法律渊源的有(AD)。
A.联合国宪章B.某公立大学的章程C.《最高人民法院公报》公布的案例D.中国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例题·单选题】(2016年)下列关于法律渊源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
A.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部分修改由全国人大制定的基本法律B.部门规章可设定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或增加其义务的规范C.地方性法规是指地方人民政府就地方性事务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总称D.除最高人民法院外,其他国家机关无权解释法律【例题·多选题】(2016年)甲、乙均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甲、乙之间的下列约定中,能够产生法律上的权利义务的有(AD)。
A.甲送给乙一部手机B.二人共进晚餐C.甲将房屋出租给乙D.二人此生不离不弃【例题·单选题】(2015年)下列关于法律关系主体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法律关系主体必须同时具备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B.作为法律关系主体的自然人不包括外国人C.分公司具有法人地位D.法律关系主体既包括权利人,也包括义务人【例题·多选题】(2015年)下列各项中,可以成为法律关系主体的有()。
A.无国籍人B.有限责任公司的分公司C.公立医院D.国家【例题·单选题】(2013年)小明今年3岁,智力正常,但先天腿部残疾。
下列关于小明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
A.小明有权利能力,但无行为能力B.小明有权利能力,但属于限制行为能力人C.小明无权利能力,且属于限制行为能力人D.小明既无权利能力,也无行为能力【例题·多选题】(2014年)下列各项中,能导致一定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有(ABCD)。
A.人的出生B.自然灾害C.时间的经过D.侵权行为第二章基本民事法律制度【例题·单选题】(2012年)下列法律行为中,须经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才能成立的是(B)。
2024初级会计《经济法基础》备考题库(含答案)

2024初级会计《经济法基础》备考题库(含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25题)1.根据民事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情形中,能够引起诉讼时效中断的是()。
A.权利人被义务人控制的B.继承开始后未确定遗产管理人的C.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的D.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没有法定代理人的2.甲公司为居民企业,2019年度取得境内所得800万元、境外所得100万元,已在境外缴纳企业所得税税款20万元。
已知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
计算甲公司2019年度应缴纳企业所得税税额的下列算式中,正确的是()。
A.800×25%=200(万元)B.800×25%-100×25%=175(万元)C.(800+100)×25%=225(万元)D.(800+100)×25%-20=205(万元)3.2019年4月甲公司购进净吨位900吨的拖船1艘,已知机动船舶车船税适用年基准税额为每吨4元。
计算公司2019年度该艘拖船应缴纳车船税税额的下列算式中,正确的是()。
A.900×4×50%÷12×9=1350元B.900×4×50%=1800元C.900×4÷12×9=2700元D.900×4=3600元4.2019年9月5日,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书面合同,采用预收货款结算方式向乙公司销售一批自产高档化妆品。
甲公司9月10日预收80%货款,9月20日发出货物,9月30日收到尾款。
甲公司该业务消费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
A.9月30日B.9月20日C.9月5日D.9月10日5.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18年12月在原值1000万元的厂房里安装了一台价值80万元的电梯,已通过验收并投入使用,该电梯与厂房不可分割,已知房产税从价计征税率 1.2%,当地规定的房产原值扣除比例为30%。
经济法基础教程第二编 民法相关制度第四章

第一节 物权法律制度概述
• 物权的权利主体是特定的, 义务主体为权利主体以外的不特定的任 何人。其实现无须义务人为积极行为的协助, 而以权利人对物进行 合法支配为唯一要件, 其他任何人则负有不得非法干涉和侵害权利 人物权的义务。故物权的绝对效力就是指物权人之外的一切人均受物 权的约束, 不得实施任何妨碍物权人行使和实现其物权的不法行为 。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二节 物权变动
• 主要包括土地管理部门、房产管理部门、农业主管部门、林业主管部 门、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地质矿产主管部门等。
• 统一登记制度即统一登记范围、登记机构和登记办法。主要针对我国 多数地方至今仍然在实行的“二元登记” 及管理混乱现象。根据土 地登记和房产登记办法相关规定, 土地和房屋分别由两个登记机关 进行登记, 造成了登记不便, 导致许多法律上的复杂问题, 我国实 行土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必须同属一人, 但是“二元登记” 体制 则造成房、地权利的分离。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二节 物权变动
• 二、不动产登记
• (一) 登记制度概述 • 1.不动产登记生效制度 • 《物权法》第9 条规定: “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
, 经依法登记, 发生效力; 未经登记, 不发生效力, 但法律另有 规定的除外。依法属于国家所有的自然资源, 所有权可以不登记。 ” • 不动产物权, 以登记为其公示方法。不动产物权种类繁多, 占有关 系复杂, 为了保护交易的安全稳定, 以主管机关的登记作为不动产 物权的公示方法。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二节 物权变动
• 不动产登记, 是指将不动产物权的取得、变更与消灭, 依照法定程 序记载于有关机关专门设置的登记簿上。这一制度旨在明晰各种不动 产物权, 以保护物权人的合法权益。
《经济法基础》课件-经济法概述

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以后,自由竞争的基础已不复存在,原有的民商法已不
能满足调整社会经济关系的需要,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制定新的法律来调整规
范经济关系。
如美国1890年通过了《谢尔曼法》、德国1896年通过了《反不正当竞争法》,
这标志着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开始用法律手段干预和调整国家经济关系。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政府为满足战争的需要,加强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力
① 规范性。法是全体社会成员普遍适用
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具有规范性。
② 国家意志性。法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
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具有国家意志性。
③ 强制性。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
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具有强制性。
9
经济法的诞生
经济法概述
Summary and report of atmospheric simple creative work ppt template of microsomal Business ReportSummary and report
法所反映的统治阶级意志,由不同时期的社
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
因此,统治阶级必须以国家强制力来调整、
规范这些社会关系,从而达到确认、保护和发展有
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的目的。
7
什么是法律
经济法概述
Summary and report of atmospheric simple creative work ppt template of microsomal Business ReportSummary and report
什么是法
经济法概述
Summary and report of atmospheric simple creative work ppt template of microsomal Business ReportSummary and report
2014年注会经济法第2章 基本民事法律制度

3
96
第一节
民事法律行为制度
一、民事法律行为理论 (一)法律行为的概念与特征 1.概念 法律行为,是以意思表示为要素,设立、变更或终 止权利义务合法行为。法律行为是法律关系的变动原因 ,是法律事实的一种。
4
96
第一节
民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法律行为制度
一、民事法律行为理论 (一)法律行为的概念与特征 2.特征 (1)以意思表示为要素。意思表示是指 主体将意欲达到某种预期法律后果的内在意思 表现于外部的行为。 (2)以设立、变更或终止权利义务为目 的。这一特征表明法律行为是行为人的自觉自 愿行为,而不受胁迫、受欺诈的行为,否则, 就达不到行为人的目的。 (3)是合法行为。法律行为只有在内容 和形式上符合法律的要求或者不违背法律的规 定,才能得到法律的承认和保护,也才能产生 行为人预期的法律后果,否则,该行为不仅不 会产生行为人预期的法律后果,而且还会受到 5法律的制裁。
7
96
(二)意思表示
1.法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核心,意思表示有意思和表示两 个方面。 (1)意思主要是指当事人欲使其内心意思发生法 律上效力的效果意思。而表示则是指行为人将其内在的 效果意思以一定方式表现于外部,为行为相对人所了解 (2)意思表示的表示方式一般采用明示方式,但在 特定情况下,默示状态也可以成立意思表示,如《继承 法》规定,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应当在遗 产处理前,作出放弃继承的表示。没有表示的,视为接 受继承。
96
练一练
【例题】下列各项中,属于法律行为的有( )。 A.小张给自己制订了复习《经济法》的计划 B.小李向同学表示要参加《经济法》考试 C.小王报名参加了某大学《经济法》的课程学习 D.小赵请老师解答一道《经济法》的考题
注会经济法章节目录

注会经济法章节目录一、法律基本原理1.1 法律体系与经济法概述1.2 经济法的产生与发展1.3 经济法的基本原则1.4 经济法律关系二、基本民事法律制度2.1 民事法律制度概述2.2 民事主体2.3 民事法律行为2.4 民事权利与义务2.5 民事责任三、物权法律制度3.1 物权概述3.2 物权的设立、变动与消灭3.3 物权保护3.4 不动产登记制度四、合同法律制度4.1 合同概述4.2 合同的订立4.3 合同的效力4.4 合同的履行4.5 合同的变更、解除与终止4.6 合同违约责任五、合伙企业法律制度5.1 合伙企业概述5.2 普通合伙企业的设立与运行5.3 有限合伙企业的设立与运行5.4 合伙企业的变更、解散与清算六、公司法律制度6.1 公司概述6.2 公司的设立与组织机构6.3 公司的股权与股份转让6.4 公司的合并、分立与解散6.5 公司治理与股东权益保护七、证券法律制度7.1 证券概述7.2 证券发行与承销7.3 证券交易与监管7.4 证券市场的中介机构7.5 证券市场的风险与防控八、企业破产法律制度8.1 企业破产概述8.2 企业破产的申请与受理8.3 企业破产的管理与清算8.4 企业破产的债务清偿与重整九、票据与支付结算法律制度9.1 票据概述9.2 票据的种类与格式9.3 票据的出票、背书与承兑9.4 票据的支付与结算9.5 票据纠纷的解决十、企业国有资产法律制度10.1 企业国有资产概述10.2 企业国有资产的产权界定与登记10.3 企业国有资产的评估与交易10.4 企业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十一、反垄断法律制度11.1 反垄断法概述11.2 垄断行为的认定与查处11.3 反垄断法的实施与监督十二、涉外经济法律制度12.1 涉外经济法律制度概述12.2 涉外经济合同的法律适用12.3 涉外经济争议的解决12.4 跨国公司的法律监管以上即为注会经济法章节目录的主要内容,供您参考。
如有需要,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经济法(2023)真题训练(含答案)

经济法(2023)真题训练(含答案)经济法真题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各项中,属于法律构成的基本单位,并具体体现法律属性、实现法律功能的是()。
A、法律制度B、法律条文C、法律规范D、法律文件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法律规范是法律构成的基本单位,具体体现法律属性,实现法律的功能。
2、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是()。
A、依法保障人民权益B、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C、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根本目的是依法保障人民权益。
3、根据基本民事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关于意思表示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以对话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相对人知道其内容时生效B、沉默只有在法律规定的情形下才可视为意思表示C、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也称对话的意思表示D、以公告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到达相对人时生效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1)选项B:沉默只有在有法律规定、当事人约定或者符合当事人之间的交易习惯时,才可以视为意思表示;(2)选项C: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分为对话的意思表示和非对话的意思表示;(3)选项D:以公告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公告发布时生效。
4、出国访学的甲回国后,发现邻居乙的房屋外墙摇摇欲坠,随时可能倒向自己的房屋,更发现乙存在擅自入住自己房屋、在自己房屋门口随意倾倒垃圾、毁坏自己房屋门窗等不当行为,遂向乙提出若干请求。
根据基本民事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请求权中,适用诉讼时效的是()。
A、请求乙返还房屋B、请求乙赔偿毁坏的门窗损失C、请求乙加固其随时可能倒塌的房屋外墙D、请求乙停止在自己房屋门口倾倒垃圾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请求权:(1)请求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选项CD);(2)不动产物权和登记的动产物权的权利人请求返还财产(选项A);(3)请求支付抚养费、赡养费或者扶养费;(4)依法不适用诉讼时效的其他请求权。
5、根据物权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关于物的种类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BT教育】2023年《五色框架-经济法》

前 言亲爱的同学,2023年全新的框架终于与你见面了。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BT教育创办7周年以来,参与人数最多、耗时最长、改编幅度最大的一版框架。
当然,请你放心,这个改编一定是朝着对学员更有帮助、让学员体验更佳的方向。
今年这本框架,我们给它取了一个新名字——《CPA五色框架》。
此刻,我们迫不及待地想跟你分享一下它的故事。
一、重点升级,全彩印刷视觉上的感知有时候会影响学员的阅读体验,尤其对于CPA这类相对“枯燥无味”的大段文字说明,往往会使得大家失去继续阅读的兴趣。
因此,与往年简单的黑白双色印刷不同,今年我们进行了重磅升级,改成全彩印刷,整体样式更为“鲜艳活泼”,重点内容更加“清晰明了”。
在提升知识内容辨识度的同时,争取最大程度地提高同学们的阅读兴趣。
二、提纲挈领、层次分明知识的累积性决定了它的总量庞大,尤其是想要高效快速通过CPA考试,知识的记忆量要求远远超过了普通人日常的记忆能力。
因此,我们从记忆的速度、精确度和持久性三个方面考虑,将庞大的知识体系拆分成具体的考点、以考点为切入点,层次分明,在使用考点框架时可以“按图索骥”,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三、详略得当、高效输入详略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既要突出要表达的主要内容,也要避免流水账。
因此,我们对每个考点下的内容删繁就简、保留了核心关键字词,在保证各位同学应试需求的同时,也能减轻大脑的记忆负担、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四、使用说明该框架与我们的《CPA21天突破·主教材》的考点接轨,因此建议与其搭配使用,在知识模糊时可以回归主教材,倒逼我们夯实基础,形成知识学习的闭环。
(一)养成聚合思维、确定中心思想单一知识片段就好比孤岛,想要知识体系像高速公路一样四通八达,就要培养聚合思维,形成知识网络。
因此学习框架的整体思路是:由浅入深,从整体到局部。
考点呈现出放射性结构时,会使得大脑可以充分“思考、提取、记忆、储存”。
(二)课前预习,预览本章的知识体系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经济法的基本原则、经济法律关系以及与经济法相关的民事法律制度

国家机关。 企事业和其他社会组织。 企业的内部组织和有关人员。 农村承包经营户、个体工商户和自然人。
2.2.2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
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经济法主体依法 享有的经济权利和承担的经济义务。
1 经济权利 经济权利是指经济法主体在国家管理与协
【分类】
案例分析
(三)法人概述
【概念】
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 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设立条件】 (1)依法成立 (2)有必要的财产和经费 (3)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 (4)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四)我国法人的分类
(1).营利性法人 (2).非营利性法人 (3). 特别法人
【分类】 (1)委托代理 (2)法定代理
(二)代理权的行使
1、代理权的行使要求 (1)代理应在代理权限范围内行使 (2)代理应符合被代理人的利益 2、代理权不可滥用 (1)自己代理 (2)双方代理 (3)代理人和第三人恶意串通
(三)无权代理
(1)无权代理的概念 无权代理是指没有代理权而以他人名义进行 的民事行为。 无权代理包括三种情况: 一是没有代理权的代理; 二是超越代理权的代理; 三是代理权终止后而为的代理。
(2)诉讼时效期间的种类
一般诉讼时效。 3年 最长诉讼时效。最长诉讼时效为20年。 短期诉讼时效 1年 特殊诉讼时效
(三)诉讼时效的中止、中断和延长
(1)诉讼时效的中止 诉讼时效中止,是指在诉讼时效进行中,因一定的法 定事由产生而使权利人无法行使请求权,暂停计算诉 讼时效期间。
(2)诉讼时效的中断 诉讼时效的中断是指在诉讼时效期间进行中,因发生 一定的法定事由,致使已经经过的时效期间统归无效, 待时效中断的事由消除后,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起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法基本民事法律制度考情分析本章为民事法律的基本制度,围绕民事法律行为制度、代理制度和诉讼时效制度展开。
理论性稍强,部分制度之间容易混淆。
例如,代理与相关制度,诉讼时效中止与中断等。
需要对比记忆。
本章考核分值较为稳定,占比不高,主要考核方式为客观题。
目录01 民事法律行为制度02 代理制度03 诉讼时效制度01 民事法律行为制度学习脉络图专题民事法律行为基础理论重要程度:★★备考角度:选择题知识点: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特征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变更或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
特征:1.以意思表示为要素。
对比:签订房屋买卖合同,是民事法律行为;建造房屋,非民事法律行为。
2.追求某种目的。
对比:赠与财产,是民事法律行为;交通事故,非民事法律行为。
3.不要求以合法性为要件。
知识点: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例题·单选题】根据民事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各项中,属于双方民事法律行为的是()。
A.债务的免除B.无权代理的追认C.委托代理的撤销D.房屋的赠与『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本题考核的是双方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
双方民事法律行为要求当事人为两人以上,各自进行意思表示并达成一致。
本题中,A、B、C选项都是单方法律行为,单方即可作出债务免除、无权代理追认和委托代理的撤销。
故,D选项正确。
【提示】本题考核角度比较特别。
A、B、C选项皆出自教材原话,D选项比较有迷惑性。
赠与看似是单方馈赠,但却是双方法律行为。
需要受赠方配合接受,才能实现赠与目的。
此题中,房屋赠与,需双方达成赠与合意,并办理过户手续,才能实现目的。
【拓展】赠与合同除了是双方民事法律行为之外,还是无偿行为,诺成行为。
【例题·单选题】根据民事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各项中,属于民事法律行为中的处分行为的是()。
A.租赁合同B.所有权转让C.买卖合同D.拆除房屋『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本题考核的是民事法律行为分类中的处分行为。
处分行为,是指直接导致权利发生变动的民事法律行为。
本题中,B选项,所有权转让会导致权利发生变动,故为处分行为。
A、C选项,租赁合同与买卖合同中,当事人享有的只是债权请求权,请求对方配合履行义务,不会因为合同存在而必然导致权利变动。
D选项,拆除房屋,属于事实行为,非法律行为。
虽然会导致房屋所有权的消灭,但并非民事法律行为,更非处分行为。
【提示】本题D选项有欺骗性。
D选项并非在处分行为和负担行为分类中,而是跳出本分类,考核民事法律行为的基本理论。
专题意思表示重要程度:★备考角度:选择题知识点:意思表示意思表示:是指当事人将内心意思表现于外部的过程。
例如:缺钱—想借钱—想想跟张三关系不错—提出跟张三借钱【例题·多选题】根据民事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各项中,属于无相对人的意思表示的有()。
A.抛弃动产B.授予代理权C.设立遗嘱D.行使解除权『正确答案』AC『答案解析』本题考核的是无相对人的意思表示。
该种意思表示最大的特点,是意思表示完成即生效,不需要考虑相对人来接受该意思表示。
A选项,抛弃行为自作出即生效,为无相对人意思表示。
C选项,设立遗嘱,是立遗嘱人对自己财产的处分行为,为无需相对人意思表示的单方法律行为。
故,A、C选项正确。
B选项,授予代理权,需要代理人接受代理授权,为有相对人意思表示。
D选项,行使合同解除权,需要解除合同的通知到达合同相对人方可生效。
故,B、D选项错误。
意思表示可以明示或者默示,但沉默在法律有规定的情况下才可视为意思表示。
例如:继承开始时,继承人的沉默。
意思表示可以撤回。
意思表示出现争议时,对于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应综合考虑词句、行为性质、行为目的、习惯以及诚信等原则;对于没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不必拘泥于所使用的词句。
专题民事法律行为效力重要程度:★★备考角度:选择题知识点:民事法律行为有效的实质要件知识点:民事法律行为有效的形式要件【例题·多选题】根据民事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情形中,沉默可以视为行为人的意思表示的有()。
A.当事人有约定B.符合当事人之间的交易习惯C.法律有明文规定D.当事人纯获利益『正确答案』ABC『答案解析』本题考核的是沉默。
根据《民法总则》规定,沉默只有在法律有规定,当事人有约定或者符合当事人之间的交易习惯时,才视为意思表示。
例如:法律规定。
继承开始时,法定继承人沉默,视为接受继承。
当事人约定。
当事人约定,交付货物数量超过合同约定数量,未在1个月内提出异议,视为接受。
QQ863809818一手提供。
非联系本QQ购买,一律不提供售后支持,特此说明。
知识点:无效民事法律行为知识点:可撤销民事法律行为一、特点1.可撤销行为在撤销前已经生效2.可撤销行为应由撤销权人行使撤销权,人民法院不主动干预3.可撤销行为中的撤销权人,具有选择权。
可以选择撤销,也可以选择承认行为效力4.可撤销行为的撤销权行使,有时间限制二、种类三、撤销权的行使【例题·单选题】根据民事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关于可撤销民事法律行为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撤销权可由司法机关主动行使B.撤销权的行使不受时间限制C.行为在撤销前已经生效D.被撤销行为在撤销之前的效力不受影响『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本题考核的是可撤销法律行为的相关表述。
A选项,撤销权应该是由当事人提出,由司法机关确认,而不可由司法机关主动行使。
B选项,撤销权的行使要受到期限的限制。
该期限是除斥期间,不可延长。
D选项,合同撤销前有效,一旦撤销,自始无效。
知识点:效力待定的民事法律行为一、效力待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是指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尚未生效,需经权利人追认才能生效的民事法律行为。
一旦追认,自始生效。
拒绝追认,自始无效。
二、分类1.限制民事行为人不能独立实施的法律行为。
2.无权代理包括: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代理权终止后代理三种情形。
三、法律效果相对人可以催告法定代理人(被代理人)在一个月内追认。
法定代理人(被代理人)沉默的,视为拒绝追认。
合同被追认前,善意相对人有撤销的权利。
追认权为形成权。
专题附条件与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重要程度:★备考角度:选择题知识点:附条件、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例题·单选题】根据民事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关于附条件民事法律行为所附条件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既可以是将来事实,也可以是过去事实B.既可以是人的行为,也可以是自然现象C.既可以是确定发生的事实,也可以是不确定发生的事实D.既包括约定事实,也包括法定事实『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本题考核附条件法律行为。
条件是将来的、双方约定的、可能发生的、合法的事实。
过去的、确定能发生的、法定的事实不构成条件。
故,本题选B。
例如:条件可以约定为“等到张三还钱的时候”,也可以约定为“明天如果下雪的话”。
02 代理制度学习脉络图专题代理基本理论重要程度:★备考角度:选择题知识点:代理的特征代理行为是民事法律行为(1)代理人从事的行为主要包括:①民事法律行为;②民事诉讼行为;③代理专利申请、商标注册(2)订立遗嘱、结婚等不得代理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为民事法律行为代理人是在代理权限内独立向第三人为意思表示代理人所为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果归属被代理人知识点:代理与相关概念的区别委托1.名义不同。
委托可以自己名义;代理应以被代理人名义2.事务内容不同。
委托可以是事务性行为,如整理资料、打扫卫生;代理一定是民事法律行为3.当事人不同。
委托一般只涉及双方;代理涉及三方行纪1.行纪是以行纪人自己名义实施;代理是以被代理人的名义2.行纪的法律后果由行纪人承受;代理的后果归属于被代理人3.行纪为有偿法律行为;代理可有偿,亦可无偿传达1.传达人没有意思表示空间;代理人独立进行意思表示;2.传达人不要求民事行为能力;代理人需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3.身份行为可以借助传达人传递意思表示;但不可代理。
专题委托代理重要程度:★★备考角度:选择题知识点:委托代理概述1.委托代理是基于被代理人的意思表示而发生的代理2.委托代理为不要式行为,可以书面或者口头形式3.授权行为是代理制度的核心。
授权行为是单方民事法律行为知识点:代理权的滥用(1)自己代理(2)双方代理《民法总则》规定:代理人不得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与自己(双方)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但是被代理人(双方)同意或者追认的除外(3)代理人与第三人恶意串通知识点:无权代理知识点:表见代理的构成要件代理人无代理权客观上有使相对人相信无权代理人具有代理权的情形相对人主观上为善意无过失相对人基于客观情形而与无权代理人成立民事法律行为表见代理效力:发生有权代理的效果;相对人也可以主张为狭义无权代理诉讼时效制度学习脉络图【提示】民事权利可以分为如下几类:1.支配权(比如,物权);2.请求权(比如,债权请求权);3.形成权(比如,法律行为的撤销权);4.抗辩权(比如合同中的同时履行抗辩权)。
诉讼时效适用于一部分请求权。
专题诉讼时效基本理论重要程度:★备考角度:选择题知识点:诉讼时效的概念、特征诉讼时效,是指请求权不行使达到一定期间而失去国家强制力保护的制度。
其为法律事实中的事件。
记住几点:1.诉讼时效届满,不消灭实体权,债务人产生抗辩权。
意味着诉讼时效届满后,债务人自愿偿还行为有效。
2.人民法院不能主动援引诉讼时效。
只能由当事人提出诉讼时效抗辩。
3.一审未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二审不予支持。
除非基于新的证据能够证明对方请求权已过诉讼时效。
4.诉讼时效具有强制性。
当事人不能对诉讼时效预先放弃。
知识点:诉讼时效的适用对象下列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1.请求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2.不动产物权和登记的动产物权的权利人请求返还财产;3.请求支付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4.支付存款本金及利息请求权;5.基于投资关系产生的缴付出资请求权;6.兑付国债、金融债券以及向不特定对象发行的企业债券本息请求权。
知识点:诉讼时效与除斥期间对比专题诉讼时效的种类和起算重要程度:★★★备考角度:选择题知识点:诉讼时效的种类1.普通诉讼时效----3年,自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侵害及义务人之日起算。
2.长期诉讼时效----20年以内。
例如,技术进出口合同争议,诉讼时效为4年。
自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侵害之日起算。
3.最长诉讼时效----20年,自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可延长,但不能中断、中止。
知识点:诉讼时效的起算点【例题·单选题】根据民事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关于诉讼时效起算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当事人约定同一债务分期履行的,从最后一期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算B.国家赔偿的,自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实施违法行为时起算C.请求他人不作为的,自义务人违反不作为义务时起算D.可撤销合同的撤销权,从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算『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本题考核的是诉讼时效的期间起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