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货币政策的内容及应用,并结合实际谈谈我国是如何运用货币手段进行宏观调控的

合集下载

简述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

简述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

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引言货币政策是指由中央银行制定和执行的,旨在控制货币供应量、利率水平和金融体系稳定的一系列措施和政策。

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是维持通货膨胀稳定、促进经济增长和确保金融稳定。

本文将对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进行全面详细、完整深入的分析和阐述。

货币供应量控制货币基础货币政策的核心是控制货币供应量。

中央银行通过调控货币基础来影响整体货币供应。

货币基础是指由中央银行直接控制的货币部分,主要包括现金和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

中央银行通过购买和出售国债、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等手段来调控货币基础,进而影响货币供应量。

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的工具主要包括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和利率等。

存款准备金率是中央银行规定商业银行必须保留的存款比例,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以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贷款能力和货币供应量。

公开市场操作是指中央银行通过买卖国债、回购等交易来调节市场上的资金供应和利率水平。

利率是影响经济金融活动的重要因素,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基准利率,如政策利率或央行存贷款利率,来调控市场利率水平。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货币政策的实施需要通过传导机制将中央银行的政策信号传递到实体经济中,影响金融市场和实际经济活动。

传导机制的主要路径包括利率传导和信贷传导。

利率传导是指通过调控利率水平来影响资本市场和借贷成本,进而影响投资和消费行为。

信贷传导是指通过调整银行贷款条件和信贷投放来影响企业和家庭的融资成本和融资能力。

通货膨胀稳定目标通货膨胀率目标通货膨胀稳定是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之一。

中央银行通常会设定一个通货膨胀率目标,以控制通货膨胀保持在合理的水平。

通货膨胀率目标的设定是为了保证价格稳定和经济增长的平衡,一般以年度通货膨胀率的百分比为衡量指标。

通货膨胀预期管理中央银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还需要考虑市场参与者对未来通货膨胀的预期。

市场预期通常会影响实际的价格和工资水平,因此中央银行需要适时发布有效信息,引导市场预期在合理范围内,以维持通货膨胀的稳定。

货币政策的功能与目标

货币政策的功能与目标

货币政策的功能与目标
一、货币政策的功能
货币政策是政府和中央银行通过调节货币供给和利率等手段,来实现政策目标的一种方式。

货币政策有多种形式,包括法定流动性管理、再贴现率与贷款利率调整、准备金率控制和货币供给管理等。

货币政策的主要功能有:
1、调节经济
货币政策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调节经济,即通过调控货币供给,改变利率水平,以期望对经济造成积极的影响。

调节经济的货币政策又称为宏观货币政策。

2、满足消费者需求
货币政策可以通过刺激购买力,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和发展。

3、减少汇率波动
货币政策可以通过调节货币供给和流动性,使汇率波动变得小,以降低国内外贸易中的损失和风险。

4、维持物价稳定
货币政策可以通过激励代理行为、抑制物价上涨等手段,维持物价稳定,防止通货膨胀,保护投资者和消费者的利益。

二、货币政策的目标
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是维持国家经济稳定、实现经济增长和发展,以及改善民生。

这些目标可以分为三大类:
1、经济增长。

货币政策可以通过调节货币供给、利率水平等手段,刺激投资、拉动消费,从而实现经济增长。

2、物价稳定。

货币政策可以通过抑制物价上涨,维持物价稳定,防止通货膨胀,以保护投资者和消费者的利益。

3、促进贸易。

货币政策可以通过调节货币供给,维持汇率稳定,降低国内外贸易中的损失和风险,以推动经济发展。

关于宏观经济政策论文

关于宏观经济政策论文

关于宏观经济政策论⽂ 宏观经济政策已成为宏观经济发展最⼤的外⽣变量。

由于主体界定不清、资料和经费相对不⾜、评估标准差异性⼤以及缺乏必要的保障机制,宏观经济政策评估已陷⼊困境。

下⾯是店铺为⼤家整理的关于宏观经济政策论⽂,供⼤家参考。

关于宏观经济政策论⽂范⽂⼀:宏观经济政策对国民经济的调节探索论⽂ 摘要:市场经济是效率经济,但市场本⾝内在固有的缺陷,会对经济运⾏产⽣不良影响,因此,世界上各国普遍加强了政府对经济运⾏的宏观调控,从⼀国政府常采⽤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产业政策出发,去尝试分析宏观政策对国民经济的调节作⽤。

关键词: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宏观调控 党的⼗四次代表⼤会,确⽴了我国经济体制改⾰的⽬标是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调节作⽤,通过价格信号、市场内在机制作⽤,刺激我国国民经济效率、均衡发展。

但是受市场“内在缺陷”限制,诸如公共产品的供给问题、市场外部性问题、信息不对称问题、⾃然垄断问题等等,会相应地引发市场失灵现象,危害国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国家政府对市场的宏观调控,加强对市场的监督、引导、规范,本⽂主要从政策⾯,试述⼀些宏观政策对国民经济的调节,以及所产⽣的⼀些相关作⽤。

根据凯恩斯的有效需求不⾜理论,⼀国政府的经济波动主要有投资、消费、政府购买三⼤需求引致,⽽结合相关的原理、公式及乘数作⽤,政府可以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经济进⾏调节,以匹配不同时期的需求,消除经济波动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此外,政府还必须根据本国国情,结合世界形势发展需要,制定⼀些适合本国发展的宏观产业政策,从⽽有别于他国的经济发展道路,以⼜好⼜快发展本国经济。

? 1财政政策对本国经济发展的调节 财政是⼀国政府赖以⽣存的命脉,发展到今天,财政⼿段⽇趋完善,财政⼯具也⽇趋成熟,财政调控意识也趋于主动,根据⼀定时期国民经济发展的特点,运⽤财政收⼊、财政⽀出⼿段,或者⼆者交替使⽤,对国家宏观经济进⾏调控,具体有税收政策、收费政策、⽀出政策、预算政策、国债政策等组成。

第九章 货币政策与金融调控

第九章   货币政策与金融调控

第一节货币政策目标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各国政府开始更多地运用经济手段对市场运行进行宏观调控。

货币政策是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下政府追求经济与社会发展目标、实施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经济手段。

从近代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历程看,货币政策在调节货币流通、稳定社会总供需平衡、保持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关于货币政策的含义一般有广义和狭义两种之分,广义的货币政策是指政府、中央银行以其它宏观经济部门制定的所有与货币运动相关的各种规定及采取的一系列影响货币数量和货币收支的各项措施的总和;而狭义的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而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稳定经济运行的方针和措施。

本章的货币政策是指狭义的货币政策,实施的主体为中央银行。

狭义的货币政策主要由四个要素构成,即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中介指标、货币政策操作指标和货币政策工具。

它们之间的关系为: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直接作用于货币政策的操作指标;而货币政策操作指标的变化又引起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变化,最后,通过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变化实现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

在这个运行过程中,中央银行需要对操作指标和中介指标的变化不断进行监测和及时调整,才能达到最终的政策效果。

总之,货币政策诸要素构成了一个协调、统一的有机整体,每一个环节都是构成货币政策运行的关键因素,将其作为一个整体,可以表示为:政策工具——操作目标——中介目标——最终目标。

货币政策目标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所期望达到的最终目的,一般应具备趋同性、长期性和驾驭性的特征。

趋同性表示最终目标同国民经济总体目标在大方向上应是一致的;长期性表示最终目标的达到在时间上具有长期性;驾驭性则表示最终目标对整个货币政策目标体系具有驾驭能力。

货币政策目标是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变化而逐渐形成的,目前,世界各国基本上都把的稳定币值(或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和金融稳定作为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如何理解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的调控作用

如何理解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的调控作用

如何理解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的调控作用货币政策是指通过调控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以影响经济活动和价格水平的一种宏观经济政策。

通货膨胀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经济现象,对经济稳定和社会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本文将探讨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的调控作用。

一、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的基本原理货币政策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影响经济主体的货币需求和信贷活动,从而对通货膨胀产生调控作用。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货币供应量控制货币供应量是指市场上有效流通的货币总量,包括现金和存款。

当货币供应量过多时,市场上的购买力增加,商品价格普遍上涨,导致通货膨胀。

因此,货币政策可以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限制通货膨胀的发生。

例如,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利率等手段来控制商业银行的贷款规模,进而影响货币供应量。

2. 利率调控货币政策还通过调整利率水平来影响经济主体的消费和投资行为,从而对通货膨胀进行调控。

一般情况下,当经济繁荣时,中央银行会提高利率,降低借款成本,减少资金投入,从而抑制通货膨胀。

相反,当经济下行时,中央银行会降低利率,刺激投资和消费,促进经济增长。

3. 货币政策的预期管理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的影响还体现在预期管理方面。

当市场对未来通货膨胀预期较高时,经济主体会采取相应行动,例如提前消费、储备商品等,从而进一步推高通货膨胀。

因此,货币政策的透明度和可预期性对于调控通货膨胀至关重要。

中央银行需要通过适当的沟通和信息披露,引导市场对通货膨胀的预期,从而对通货膨胀进行管理。

二、货币政策调控通货膨胀的实践经验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的调控作用在各国存在一定的实践经验。

1. 美国联邦储备系统(美联储)美联储是美国的中央银行,其货币政策以稳定通货膨胀为目标。

美联储通过调整联邦基金利率来影响市场利率,从而对通货膨胀进行调控。

例如,当经济过热时,美联储会采取加息措施,提高利率,抑制通货膨胀。

相反,当经济不景气时,美联储会采取降息措施,刺激经济增长。

浅谈中央银行宏观经济的调控手段

浅谈中央银行宏观经济的调控手段

浅谈中央银行宏观经济的调控手段作者:赵蕊,张楠来源:《科技创新导报》 2011年第9期赵蕊张楠(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 100029)摘要:货币—现代经济社会的血液,不可或缺,无处不在。

而各国的中央银行则好比心脏,为“血液”的正常流动提供必要的动力。

它吞吐万象,举足重轻;它不以赢利为目的,也不经营普通银行业务,其主要职能之一,就是运用一定的政策工具,控制货币供应量,影响信贷总规模,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

关键词: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调控手段调控作用中图分类号: F8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3(c)-0000-001 狭义货币政策指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或信用量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包括信贷政策、利率政策和外汇政策。

2 广义货币政策指政府、中央银行和其他有关部门所有有关货币方面的规定和采取的影响金融变量的一切措施。

3 区别两者的不同主要在于后者的政策制定者包括政府及其他有关部门,他们往往影响金融体制中的外生变量,改变游戏规则,如硬性限制信贷规模,信贷方向,开放和开发金融市场。

前者则是中央银行在稳定的体制中利用贴现率,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达到改变利率和货币供给量的目标。

本文只讨论以中央银行调控为主的狭义货币政策。

4 货币的基本概念提起货币供给,人们很容易想到的就是中央银行“发票子”。

其实,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应量,不仅指流通中的现金,而且包括存款。

不同的货币资产,流动性殊异。

各国根据货币资产的流动性,将货币供给划分为不同的层次。

在我国,将流通中的现金称为M0,它与消费物价水平变动密切相关,流动性最强。

M0加上企事业单位活期存款,通称M1,也叫狭义货币供应量。

在M1的基础上,加上企事业单位定期存款,以及居民储蓄存款,构成广义货币供应量,统称M2,它的流动性最弱,但反映社会总需求的变化,是宏观调控的重要参考指标。

当经济萧条时,央行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刺激经济复苏;经济过热时,则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减少货币供给,保持经济平稳运行。

货币政策是如何调节宏观经济运行的

货币政策是如何调节宏观经济运行的

宏观调控主要目标是维持总供给与总需求平衡,促进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地增长。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作为有效的经济调节手段,对国民经济的调节作用体现在能够影响总供给与总需求的规模和结构,达到总量与结构的平衡。

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程中,我们必须正确认识财政与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相互关系,充分运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调节总供给与总需求的作用,履行政府宏观调控的职能。

对此,本文谈几点认识:一要正确认识财政与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相互关系,就必须客观地分析两者之间的差别。

财政与货币政策是各自独立的政策体系。

其职能范围与作用工具等不同,因而在功能、目标和实施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具体表现在:(1) 功能差异。

其一是明显度不同。

财政政策具有较高的明显度,而货币政策具有一定的隐蔽性。

财政预算一收一支,一目了然;银行信用一存一贷,但存款可以派生货币,因而货币发行的合理界限很难掌握。

其二是调控力度不同。

财政政策的调节对象是财政收支,具有“刚性”特征,如税收和税率、财政补贴等,都应保持稳定。

货币政策的调节对象主要是货币发行量,在操作过程中具有可塑性、灵活性。

因此,货币政策较之财政政策的调控力度更大些。

其三是着重点不同。

财政的政策主要调节总需求与总供给的总量。

财政可以通过自己的收支活动,引导货币投向,从而达到优化经济的供求结构、产业结构等目的。

货币政策涉及到货币运动的所有领域,对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的调控,是一种总量宏观调控政策。

(2) 目标选择差异。

调控总需求和调整产业结构是财政与货币政策面临的共同的政策目标,但在总量政策方面的目标选择上,财政采取长期适度从紧政策,金融则采取稳健的货币政策。

财政与金融在结构政策方面的目标选择也有一定的差异。

财政采取压缩一般建设、保证重点建设的政策目标。

金融部门则实行择优扶持,这样易导致信贷资金流向一般建设,加剧一般性建设的膨胀。

(3) 实施差异。

由于财政与货币政策的职能、作用、任务不同,因而各自采取的政策实施起来也不同。

打印西方经济学试题2010.76

打印西方经济学试题2010.76

本科《西方经济学》往届试题2010年7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政府为了扶植农产品,规定了高于均衡价格的支持价格。

为此政府应采取的措施是( )A.增加农产品的税收B.实行农产品配给制C.收购过剩的农产品D.对农产品生产者给予补贴2.在下列价格弹性的表达中,正确的是( )。

A.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B.价格变动的绝对值对需求量变动的绝对值的影响C.价格的变动量除以需求的变动量D.需求的变动量除以价格的变动量3.实现了消费者均衡的是( )。

A. MU A/P A<MU B/P BB. MU A/P A>MU B/P BC. MU A/P A=MU B/P BD.以上三个公式都不对4.某消费者逐渐增加某种商品的消费量,直到达到了效用最大化,在这个过程中,该商品( )。

A.总效用和边际效用不断增加B.总效用不断增加,边际效用不断下降C.总效用不断下降,边际效用不断增加D.总效用和边际效用不断下降5.收益是指( )。

A.成本加利润B.成本C.利润D.利润减成本6.无数条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曲线的切点连接起来的曲线,被称为( )A.无差异曲线B.消费可能线C.收入消费曲线D.生产扩展路线7.在完全竞争的要素市场上,市场要素供给曲线是一条( )。

A.水平线B.垂直线C.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D.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8.土地的供给曲线是一条( )。

A.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B.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C.与横轴平行的线D.与横轴垂直的线9.某人的吸烟行为属于( )。

A.生产的外部经济B.消费的外部经济C.生产的外部不经济D.消费的外部不经济10.西方国家使用最为广泛的公共选择理论的原则是( )。

A.多数票原则B.交易成本原则C.产权原则D.逆向选择原则11.一般情况下,居民消费倾向总是( )。

A.为基本的消费支出B.总是小于1C.总是大于1D.总是等于112.周期性失业是指( )。

A.经济中由于正常的劳动力流动而引起的失业B.由于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的短期失业C.由于经济中一些难以克服的原因所引起的失业D.由于经济中一些制度上的原因引起的失业13.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会导致货币供给量的( )A.增加和利率提高B.减少和利率提高C.增加和利率降低D.减少和利率降低14.政府支出中的转移支付增加可以( )。

不同的货币政策是什么如何影响经济

不同的货币政策是什么如何影响经济

不同的货币政策是什么如何影响经济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利用其权力和职责,通过调控金融市场和货币供应量,来影响市场利率和通货水平,从而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的手段。

货币政策可以分为紧缩政策和扩张政策两种类型,两种政策对经济的影响和作用也不同。

一、紧缩政策紧缩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减少货币供应量、提高市场利率等手段来调控经济,抑制通货膨胀和促进经济稳定发展。

1. 减少货币供应量货币供应量是指整个经济体内所使用货币的总量。

在紧缩政策中,中央银行采用各种手段,如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增加中央银行基础利率、放缓或停止印钞等方式来减少货币供应量。

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紧缩市场上可用的货币,降低消费和投资活动水平,降低通货膨胀水平,同时调整市场利率。

2. 提高市场利率市场利率的变化会影响通货膨胀水平和经济活动。

在紧缩政策下,中央银行通过提高市场利率来降低经济活动,抑制通货膨胀。

当利率上升时,进行短期融资和投资的成本会增加,借贷成本上涨,企业融资难,消费者投资也会减少,这将产生一定的抑制经济发展的作用。

3. 放缓或停止印钞在紧缩政策下,为了避免过度印制货币导致通货膨胀,中央银行常常会减少或停止新钞的印制。

这样会导致货币总量减少,促进经济压缩。

紧缩政策的目的是通过减少市场上可用的资本,使通货膨胀水平在可控的范围内,当通货膨胀率过高时,紧缩政策是非常有效的。

二、扩张政策与紧缩政策相反,扩张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了促进经济增长和稳定,增加货币供应量,降低市场利率,从而刺激消费和投资活动。

这一政策多被用于经济增长减缓时,但如果过度实行,也可能导致通货膨胀的风险。

1. 增加货币供应量在扩张政策中,中央银行常常会采取增加货币供应量的方式来促进消费和投资活动。

通过释放更多的货币来激增消费和投资活动,钱币的价值越下降,好处是可以刺激经济增长,但市场上的资金过度供应的也可能导致通货膨胀。

2. 降低市场利率降低市场利率也是中央银行实行扩张政策的一种手段。

货币政策内容和作用

货币政策内容和作用

IS曲线 IS曲线
是描述在物品(商品)市场上达到均衡即投 资等于储蓄时,国民收入和利率之间存在 反向变动关系的曲线。
i IS 曲线上的 每一点都 表示I=S 表示I=S y i: 利率 I:投资 S:储蓄
从图中可看出,利率上升,国民收入 从图中可看出,利率上升, 下降,二者呈反向变动关系。 下降,二者呈反向变动关系。
财政拖累
指名义收入增加对税收增加与总需求减少的影响。 经济增长引起的实际收入增加和通货膨胀都会使 名义收入增加。在累进税制和生产率不按通货膨 胀调整的情况下,名义收入的增加会使纳税人的 收入进入更高的税率等级,从而使他们的税负增 加。这时,政府收入会增加,有利于改善财政状 况,但税收增加会抑制总需求。 也就是说,财政拖累有利于抑制通货膨胀,但会 引起经济衰退。
1.4 拉弗曲线
一种用于描绘税率与税额关系的曲线: 一种用于描绘税率与税额关系的曲线:
税 率 A C
B 税额
T
拉弗曲线图示说明
美国供给学派经济学家A.拉弗提出: 一个同样的税额(T),可以通过一个高 税率(A)或一个低税率(B)征得,但低 税率征得显然更有利于刺激经济,增 加国民收入。 故大于OC的税率被称为“税率禁区”。 拉弗曲线是供给学派和政府减税政策 措施的重要理论依据。
财政收入政策
由于财政收入的主要部分(90%以上)是 税收,故通常用“税收”一词代替 “财政收入”。 税收主要包括:个人所得税、公司所 得税、投资税及各种间接税等。 财政收入政策就是通过增税或减税来 调节总需求从而影响国民收入和价格 水平的政策。
财政支出政策
财政支出政策就是通过增减政府的各 项支出来调节总需求从而影响国民收 入和价格水平的政策。 财政支出指政府的各项支出,具体有 三大类: 1.政府对公共工程的投资; 2.政府购买商品和劳务; 3.政府的各种转移支付。

货币政策对经济的作用

货币政策对经济的作用

货币政策对经济的作用货币政策是指国家央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手段来影响经济运行的一种宏观经济调控工具。

货币政策的实施对经济有着重要的影响,它可以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投资、消费、通胀等方面,从而对经济产生积极的作用。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货币政策对经济的作用。

1. 调节经济周期货币政策可以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周期。

在经济繁荣时期,央行可以通过提高利率和收紧货币供应来抑制过热的投资和消费,以防止通胀加剧。

而在经济衰退时期,央行可以通过降低利率和扩大货币供应来刺激投资和消费,促进经济复苏。

因此,货币政策在平稳经济周期、防范经济危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 影响通胀水平货币政策对通胀水平有着直接的影响。

当经济过热时,央行可以通过提高利率和收紧货币供应来抑制通胀,以保持物价稳定。

相反,当经济衰退时,央行可以通过降低利率和扩大货币供应来刺激经济活动,避免通缩的风险。

因此,货币政策在控制通胀、维护物价稳定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3. 促进投资和消费货币政策对投资和消费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调节利率,央行可以影响企业和个人的借贷成本,从而对投资和消费产生影响。

当利率较低时,企业和个人借贷成本降低,鼓励投资和消费;而当利率较高时,借贷成本增加,抑制投资和消费。

因此,货币政策在促进投资和消费、推动经济增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4. 影响汇率水平货币政策还可以通过影响汇率水平来对经济产生影响。

当央行通过提高利率来吸引外资时,会导致本国货币升值,进而影响出口和进口。

当本国货币升值时,出口商品价格上涨,进口商品价格下降,从而对经济产生影响。

因此,货币政策在调节汇率、影响国际贸易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5. 维护金融稳定货币政策对金融稳定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调节利率和货币供应量,央行可以影响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和风险。

当金融市场出现过度波动时,央行可以通过调整货币政策来稳定市场情绪,防止金融风险扩散。

因此,货币政策在维护金融稳定、防范金融风险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货币银行学论述题

货币银行学论述题

1、试论金融市场的主要功能。

(P13)金融市场通过组织金融资产、金融产品的交易,可以发挥多方面功能:1、引导储蓄向投资转化的功能:金融市场是资金供求中心,是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桥梁。

2、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功能3、资金的分配功能:金融市场的分配功能是指金融市场能够促进资金的合理流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的功能。

帮助实现资金在盈余部门和短缺部门之间的调剂,实现风险分散和风险转移。

4、调节经济的功能5、确定价格2、试比较实际利率理论、凯恩斯的利率理论和可贷资金利率理论。

(P10)1、实际利率理论该理论是古典经济学家马歇尔提出,强调非货币的实际因素在利率决定中的作用,认为投资流量会因利率的提高而减少,储蓄流量会因利率的提高而增加。

利率决定于储蓄与投资相均衡之点。

2、凯恩斯的利率理论: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该理论是由凯恩斯提出的,他完全抛弃了实际因素对利率水平的影响,他认为利率的高低应该由货币的供求关系决定。

货币的供给基本上为一国的货币当局所控制,货币的需求取决于人们对货币流动性的偏好,主要起因于三种动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

当货币供给曲线与货币需求曲线的平行部分相交时,利率将不再变动,即无论再怎样增加货币供给,不会对利率产生任何影响。

3、可贷资金利率理论该理论由英国的罗伯特和瑞典的俄林提出,一方面反对古典学派对货币因素的忽视,同时也抨击了凯恩斯完全否认非货币因素在利率决定中的作用。

认为可贷资金的需求与供给均包括两个面:借贷资金需求来自某期间投资流量和该期间货币需求量的变化。

借贷资金供给则来自于同一期间的储蓄流量和该期间货币供给量的变动。

3、论述货币乘数模型,并根据模型分析居民、企业和商业银行的行为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P39)1、货币乘数模型:基础货币B=R+C B为基础货币 R为存款准备金 C为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货币乘数:货币供给与基础货币的比值Ms=m×B Ms为货币供给 m为货币乘数B为基础货币若D为商业银行存款,则C+R是基础货币量,C+D是货币供给m=Ms/B=(C+D)/(C+R)各项均除以Dm=C/D是通货与存款之比,其大小主要取决于企业和个人的持币行为。

宏观经济学 宏观调控政策

宏观经济学   宏观调控政策

我国货币政策调控的有效性货币政策理论概述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给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

主要的货币政策理论有以下四种:古典学派:以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认为名义货币数量对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失业率、实际工资、实际利率、储蓄和投资等实物变量完全没有影响,货币数量的变化只能引起物价的同比例变化,因此货币政策对调节经济景气无能为力,即“货币中性论”。

凯恩斯学派:现代货币政策理论的真正起点,应该是凯恩斯在1933年所发表的《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以下称《通论》)一书。

在该书中,凯恩斯认为,名义收入的变化可以通过利率影响实际国民收入,因此货币在实体经济中并不是“中性”的,同时由于价格粘性因素的存在,市场机制无法及时有效地调整以修复所出现的失衡,需要采用宏观经济政策(包括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在内)对市场失衡进行修正,以减小经济的波动。

其政策操作的基本思路是,在经济相对低迷时采用相对宽松的宏观政策,而在经济相对过热时,则用相对从紧的政策来应对。

随后,宏观经济政策(特别是货币政策)成为各国政府所倚重的经济调控工具。

货币学派: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当通货膨胀成为困扰各国政府的首要难题时,面对无法解释通货膨胀的凯恩斯学派,古典的货币数量论又以现代货币学派的形式卷土重来,经济学家弗里德曼的“通货膨胀无论何时何地都是一种货币现象”的论断,更是将货币政策的影响力推到了一个高峰。

合理预期学派:20世纪70年代,以卢卡斯为首的合理预期学派给了凯恩斯学派最后一击,提出没有预期的货币供应量的变化是经济波动的原因,有预期的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完全没有影响。

综观以上各学派的观点,基本结论大致可以分为“货币政策有效”和“货币政策无效”两种对立的观点。

凯恩斯主义认为能通过宏观政策逆向地调节有效需求以平抑经济波动;现代批判凯恩斯主义的各流派如货币学派、理性预期理论和实际经济周期理论从不同的角度反对相机抉择的政策,主张“按规则行事”,并相信只有依靠市场机制才能走出困境。

货币政策的内容及应用

货币政策的内容及应用

货币政策的内容及应用
货币政策是指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来影响经济运行的一种政策工具。

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货币供应调控:通过央行的开展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再贷款等手段,调控货币供应量,以影响银行体系内外的货币供应与需求关系。

2. 利率调控:通过央行调整存款利率、贷款利率等市场利率,以对经济主体的资金成本、投资回报等产生影响。

3. 汇率政策:通过央行的干预,调整国内外币种之间的兑换比率,以影响出口和进口,调节国际收支平衡。

4. 信贷政策:通过央行对银行信贷业务的管控,指导银行向特定领域、行业或企业提供信贷支持,引导资金流向具有战略意义的领域。

5. 汇率政策:央行使用外汇干预来干预本国货币兑其他国家货币的汇率,并以此来调节国际收支平衡。

货币政策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经济周期调节:通过货币政策的调控,可以在经济高涨时收紧货币供应和加息,降低通胀风险;在经济低迷时扩大货币供应和降息,刺激经济复苏。

2. 通胀控制:通过调整货币供应和利率水平,控制物价上涨速度,保持稳定的通货膨胀率。

3. 维护金融稳定:通过调节利率和信贷政策,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运行。

4. 汇率管理:通过汇率政策和外汇干预,平衡国际收支,防范汇率波动对经济的冲击。

5. 结构调整支持:通过调整信贷政策,引导资金流向结构调整、创新和技术升级的领域,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可持续增长。

总而言之,货币政策是国家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对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西方经济——论述题

西方经济——论述题

论述题1.试述投资乘数的作用及投资乘数发生作用的条件,结合实际谈谈近几年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

(2)投资乘数从两个方面发挥作用:一方面,当投资增加时,它所引起的收入增加要大于所引起的投资增加;另一方面,当投资减少时,它所引起的收入减少也要大于所引起的投资减少。

因此,经济学家常常将乘数称作一把“双刃剑”。

乘数的作用体现为:在经济萧条时增加投资可以使国民经济迅速走向繁荣和高涨,在经济繁荣时减少投资也可以使国民经济避免发展过热。

(6分)(3)投资乘数要发挥作用受到一定条件的限制。

一是经济中存在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资源;二是经济中不存在“瓶颈部门”,或瓶颈约束程度较小。

(4分)联系实际部分。

(5分)2.试述货币政策的内容及应用,并结合实际谈谈我国是如何运用货币手段进行宏观调控的。

答:(1)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运用货币工具来调节货币供给量以实现经济发展既定目标的经济政策手段的总和。

(2分)(2)货币政策的工具包括:第一,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业务是货币政策的三大工具之一。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影响货币供给量的货币政策手段。

第二,再贴现率的含义及应用。

再贴现率是美国中央银行最早运用的货币政策工具。

通常西方国家把中央银行给商业银行的贷款叫做再贴现,把中央银行给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叫做再贴现率。

我国分别称为再贷款和再贷款利率。

第三,存款准备率的含义及应用。

商业银行在吸收存款中要上缴一部分给中央银行,作为存款准备金。

存款准备金占商业银行吸收存款的比例称为存款准备率。

(8分)(3)货币政策的应用货币政策的工具包括当经济萧条时,即总需求小于总供给,社会上存在失业的压力,政府的目的是刺激总需求,为此就是增加货币的供给量,使利率下降,投资增加,总需求增加,国民收入增加。

所以必须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反之,当经济膨胀时,必须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

具体地说,在萧条时,要买进有价证券、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和再贴现率;繁荣时,卖出有价证券、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再贴现率。

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调节作用探究

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调节作用探究

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调节作用探究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给和利率等手段来调节经济的现象。

一直以来,货币政策都是宏观经济调节的重要手段之一。

有效的货币政策不仅可以维护国家经济的稳定,还能够保证物价水平、促进经济的增长和就业等方面做出重要的贡献。

本文将从货币政策的基本定义、货币政策的工具、货币政策的作用等方面进行探究。

一、货币政策的基本定义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给和利率等货币工具,来影响经济发展的总量性质、方向以及结构性质的政策。

货币政策主要包括两种类型的政策,即紧缩性货币政策和宽松性货币政策。

紧缩性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加强货币政策的监管力度,逐步缩小货币供给量,完善市场秩序、抑制通货膨胀、控制房地产泡沫等手段,来保持经济稳定。

宽松性货币政策则是指中央银行通过推动利率降低、放松信贷政策等手段,促进货币的增长,刺激经济增长,扩大就业等等。

二、货币政策的工具货币政策的工具主要包括四种类型,即公开市场操作、贷款基准利率控制、存款准备金率控制、调节贷款额度等。

1、公开市场操作公开市场操作是一种货币工具的活动。

中央银行通过买卖不同期限的债务证券,提高或降低市场上的资金利率及市场上的流动性。

若中央银行需要提高市场自由资金利率,他们就会出售金融资产,使资产价格下降,而及时买入以利率为货币标志的证券以维持利率的平衡;反而,如果需要刺激经济发展,中央银行就会购买可兑换债券以增加市场上的流动性。

2、贷款基准利率控制贷款基准利率是银行向客户提供贷款的利率。

调节贷款基准利率是货币政策的核心工具之一。

中央银行可以通过控制贷款基准利率来调控整个经济的流动性。

当中央银行将贷款基准利率调高时,银行的贷款成本提高,只有那些特别的经济项目才能够贷款;而当中央银行将贷款基准利率调低时,银行的贷款成本下降,就会增加银行的利润空间,也会推动其扩大贷款额度,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

3、存款准备金率控制存款准备金率是银行为了保证银行的安全而留出的一定比例的资金。

结合当前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势论述货币政策

结合当前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势论述货币政策

结合当前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势论述货币政策针对中国宏观经济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指的是通货膨胀),国家提出要防止经济发展由过快转为过热,以及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转变为全面上涨的宏观经济目标,中央银行在此背景下提出了从紧的货币政策,并采取了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加息以及允许人民币更快升值的做法。

另一方面,中国经济日益开放,所以任何政策都不可避免地受到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影响。

下面对此做简单讨论。

一、提高准备金率。

到目前为止,中国的存款准备金达到了创记录的16%,这一罕见的数字,体现了央行减少流动性的决心,特别是对冲顺差带来的流动性激增的问题。

这一措施的正面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可以直接减少货币投放量,从而起到抑制投资,避免经济过热和物价上涨的作用。

但其负面效果也比较多,首先这是一种被动措施,在开放经济条件下,特别是顺差继续增加的情况下,该项政策已失去自主性,随时可能失灵,效果也会减弱;其次这种措施有一刀切问题,既抑制了过度投资,也抑制了急需资金支持的广大中小企业,由于目前的过度投资大都有政府背景,所以有限的资金又几乎全被政府性项目占用,这种情况在实践中问题已日益明显,对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负面影响很大,中小企业发展不好,回过头来又直接影响就业问题。

二、提高利息。

加息的目标和提高准备率是一致的,但相比提高准备金率更温和一些。

单从国内来看,加息对抑制投资过热和通胀的效果是有限的,特别是政府背景的投资项目,对利率不太敏感,对通胀的影响有限,主要由于本轮通胀的成本推动性很明显。

但负面影响不容忽视,一是影响中小企业融资成本,抑制中小企业发展,这有点类似于存款准备金的影响;二是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利息过高,极易导致热钱流入进行套利,又进一步增加流动性,效果适得其反,这种情况事实上已经存在;三是造成地下融资活动泛滥,民间融资成本极高,也给金融带来不稳定,这里有内资和外资的共同作用。

三是加快人民币升值。

人民币升值好处在于,一是可以减少顺差,从而减少流动性,抑制投资过度,减轻通胀压力;二是可以部分抵消进口成本上升的压力,对输入型通胀有缓解作用。

货币政策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货币政策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货币政策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货币政策是国家政府调控经济、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旨在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等途径来影响资金流动和价格水平,带动经济发展。

本文将从货币政策的概念、目标与手段、货币政策的作用等不同角度分析货币政策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一、货币政策的概念货币政策是国家集中处理货币问题,在实现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同时,调整货币、信用、汇率等方面的政策。

货币政策的提出历史可以追溯到16世纪,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变化,货币政策也不断发展和完善。

二、货币政策的目标与手段货币政策主要是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来影响经济运行走势,实现对经济的调控。

货币政策的目标主要有三个方面:1. 维持货币购买力稳定。

货币政策的重要目标之一是维持货币购买力稳定,促进物价稳定发展,防范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2. 促进经济增长。

货币政策可以通过降低利率、扩大信贷来刺激经济增长。

3. 维持就业水平。

货币政策可以通过调整利率、货币供应量等手段,实现就业水平的稳定发展。

货币政策主要的手段有以下几种:1. 利率调控。

利率是货币政策调控的主要工具,通过调节利率水平来影响货币供应量,从而达到理想的经济运行效果。

2. 货币供应量调控。

货币供应量是货币政策调控的核心之一,它直接影响着经济活动的规模与速度。

3. 汇率调控。

汇率是货币政策调控的一个方面,通过调节汇率来影响进出口贸易和资本流动。

三、货币政策的作用货币政策在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以刺激经济增长、促进就业、调整经济结构等。

具体来说,货币政策的作用如下:1. 促进经济增长。

货币政策可以通过降低利率、增加货币供应量等手段来融通资金,刺激投资和消费,促进经济增长。

2. 维持就业水平。

货币政策的调控可以对就业产生一定的影响,如通过调整利率、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力度等方式来促进就业。

3. 调整经济结构。

货币政策可以通过降低利率和提供信贷支持等方式来调整经济结构,如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优化经济结构。

货币政策与国际收支调节

货币政策与国际收支调节

货币政策与国际收支调节随着全球贸易的不断加速和大国之间的关系的愈发紧张,国际收支调节越来越成为各国政策调控的重要手段。

而其中货币政策则是其中应用最为广泛和常见的一种手段,其在国际收支调节中的作用也备受关注。

一、货币政策与国际收支的关系货币政策与国际收支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货币政策是国家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国内经济的调节具有重要作用。

既要防止通货膨胀,又要确保就业增长,还要保证股票、债券和汇率等市场的稳定。

这些都需要政府通过货币政策来实现。

当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迅速时,其经常账户收支(即,贸易平衡)可能会受到影响。

国内供应体系的需要和牵制可能会导致国外汇率波动,赤字和贸易逆差甚至危及宏观经济稳定。

为了避免这种局面的发生,政府可以调整货币政策,降低国内利率,促进贸易增长和外币流入,从而增加对外汇市场的供应。

二、货币政策的调整货币政策通过调整基准利率、政府债券政策和货币投放来实现外汇市场的调节。

基准利率是中央银行用来控制货币供应量的主要工具。

政府债券是一种债务性金融证券,用于投资国家基础设施等。

政府债券的数量直接影响货币供应,从而影响利率和汇率。

货币投放是一种方式,通过向银行注入资金来增加货币流通量。

但是这需要正常管理,因为货币投放可能会创造通货膨胀的风险。

例如,在经济萧条时期,政府可能会通过降低基准利率来刺激贷款和投资。

然而,如果该国的市场与其他国家之间的汇率过度波动,这意味着国际贸易不稳定,并可能导致更多的贸易逆差。

三、货币政策的局限虽然货币政策可以影响外汇市场,但它并不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完美策略。

在全球化的经济环境下,货币政策可能会受到跨国资本流动的影响,从而削弱其对国际收支的调节能力。

此外,货币政策的效果可能还会遭受其他国家的反制措施。

例如,如果一个国家对其货币进行贬值,那么其他国家很可能会采取贬值对冲行动,通过货币发行来维持其汇率。

在这种情况下,政策协调和国际协议实现市场的平稳运作,成为跨国货币贬值等问题的必要补救措施。

结合我国实际论述三大货币政策工具。

结合我国实际论述三大货币政策工具。

结合我国实际论述三大货币政策工具。

结合我国实际论述三大货币政策工具。

〖参考答案〗(一)三大货币政策工具的定义(二)三大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机制(三)三大货币政策工具的可能效果(四)我国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1、存款准备率。

我国的存款准备率一直存在偏高的问题。

虽然1998年以来两度下调,即从13%调至6%,但仍然偏高,还存在下调空间;2、再贴现政策。

再贴现政策在我国一直未能发挥应有的货币政策工具作用,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国的商业信用不发达。

因此,我们应该大力发展商业信用,加快商业信用票据化的进程,并进一步简化再贴现的票据及机构限制;3、公开市场业务。

我国公开市场业务工具的效果并不理想,根源集中在两点:一是公开市场业务的对象规模有限;其次是中央银行用以展开公开市场业务的有价证券的品种非常匮乏。

因此,增加证券尤其是政府证券的品种、增加中央银行及商业银行持有的政府债券规模,是完善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重要措施。

六、论述题:1、从各种信用形式的特点出发,论述我国应怎样运用这些信用形式。

2、试比较分析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优点与局限性,你认为我国应怎样运用这两种方式。

〖参考答案〗1、(1)信用的经济含义。

现代信用的形式主要包括: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等。

(2)商业信用是工商企业之间买卖商品时,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典型的方式为赊销。

商业信用在方向、规模、期限上有限制。

银行信用是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它突破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

国家信用是以国家作为债务人或债权人的信用,可以用来调节财政收支和宏观经济。

消费信用是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直接用于生活消费的信用。

上述各种信用形式所涉及的经济主体不同,具体的形式也不同,但都在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3)我国要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对各种信用形式有重点、有管理地加以引导和运用:规范商业信用,发展直接融资;加强对银行信用的风险管理,提高货币资金的使用效益;适度发展消费信用,配合住房改革等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满足消费者的合理需求,注意防范盲目消费和信用膨胀;安排好国家信用的规模和结构,使其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需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述货币政策的内容及应用,并结合实际谈谈我国是如何运用货币手段进行宏观调控的
答:(1)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运用货币工具来调节货币供给量以实现经济发展既定目标的经济政策手段的总和。

(2)货币政策的工具包括:第一,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业务是货币政策的三大工具之一。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影响货币供给量的货币政策手段。

第二,再贴现率的含义及应用。

再贴现率是美国中央银行最早运用的货币政策工具。

通常西方国家把中央银行给商业银行的贷款叫做再贴现,把中央银行给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叫做再贴现率。

我国分别称为再贷款和再贷款利率。

第三,存款准备率的含义及应用。

商业银行在吸收存款中要上缴一部分给中央银行,作为存款准备金。

存款准备金占商业银行吸收存款的比例称为存款准备率。

(3)货币政策的应用
货币政策的工具包括当经济萧条时,即总需求小于总供给,社会上存在失业的压力,政府的目的是刺激总需求,为此就是增加货币的供给量,使利率下降,投资增加,总需求增加,国民收入增加。

所以必须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反之,当经济膨胀时,必须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

具体地说,在萧条时,要买进有价证券、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和再贴现率;繁荣时,卖出有价证券、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再贴现率。

结合实际:
由于经济危机刚刚过去(或者说还没完全过去)我国目前实行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主要表现为通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进而降低银行利率以及调整银行间隔夜拆借率来保证充足的货币供给适度扩大借贷规模从而实现扩大投资拉动内需的目的对于外向型经济体来说在低利率水平运行对保持本国汇率优势是有利的比如日本长期的零利率政策中国现在基准利率大概是2.4%左右吧相对大部分国家还低很多的。

又例如:2008年底,我国为了抵抗由美国传导至国内的经济危机,促进经济发展,因此不断降低法定准备金率,例如最新的一次应该是2008-12-25从14.%下调至13.5%。

同时为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央决定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2009年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总规模在2000亿元左右,这些货币政策缓解量经济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量经济的增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