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复习题最新教材含解答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题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B)A.动者恒动,静者恒静 B.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C.运动和静止都是绝对的 D.静止和运动都是相对的2、“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可以说明(D)A.时间的连续性B. 空间的三维性C.物质的客观性D. 时间的一维性3、有一则箴言:“在溪水和岩石的斗争中,胜利的总是溪水,不是因为力量,而是因为坚持。

”“坚持就是胜利”的哲理在于(C)A.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 B.肯定中包含着否定的因素C.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D.有其因必有其果4、黑格尔认为,割下来的手就失去了它的独立存在的地位,这种观点表明(D )A、整体是部分之和B、整体大于部分的总和C、整体决定部分D、整体和部分相互依存5、下列说法中属于矛盾的同一性含义的是(B)A.矛盾双方相互排斥和否定B.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和转化C.矛盾双方相互对立和斗争 D.矛盾双方相互离异和冲突6、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原理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坚持(C)A、两点论B、均衡论C、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D、一点论7、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

这说明(C)A.人的智力为自然界立法B.自然界是人的智力发展的现实基础C.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主体的认识能力D.自然界的改变决定了认识能力的改变8、“真理可以变成谬误,谬误也可以变成真理”,这是因为( B )A.真理和谬误没有确定的界限B.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有一定的适用范围C.真理和谬误的区别具有主观随意性D.真理本身具有阶级性9、我国的国民经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这说明(C )A、生产关系的任何变化都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B、生产关系的变化决定着生产力的发展C、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D、有时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也具有决定作用10、商品交换的原则是(C)A公平原则B平等原则C等价原则D赢利原则11、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是( C )A.劳动生产率提高时价值量不变 B.劳动生产率降低时价值量不变C.价值量同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D.价值量同劳动生产率正比12、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的标志性著作是(C)A.《资本论》B.《德意志意识形态》C.《共产党宣言》D.《反杜林论》13、面对当代严重的环境问题,正确的态度应该是( D )A、保持科学技术和物质生产的低速发展B、着重追求眼前的物质利益,迅速地索取自然资源C、反朴归真,重过古代田园诗般的生活D、把发展科学技术与生产力和保护生态环境有机地统一起来14、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的表现是(D)A.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有自己的历史继承性B.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具有不完全同步性C.社会意识的发展水平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具有不完全平衡性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15、关于国家,下列选项错误的是(D )A.国家是阶级统治的暴力工具B.国家不是永恒的,它只是一种存在于特定的历史阶段的历史现象C.国家是阶级社会中才存在的阶级现象D.国家本质上是社会公共事务管理机构16.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B )A.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C.政治和经济的关系问题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17.“存在就是被感知”是( D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18.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 C)A.实物性B.可知性C.客观实在性D.运动的绝对性19.“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可以说明(D)A.时间的连续性B. 空间的三维性C.物质的客观性D. 时间的一维性20.哲学上的二元论是( D )A.唯物主义的一种形式B.唯心主义的一种形式C.超越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独立派别D.主张物质和精神是两个相互独立的世界本原的哲学2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A)A.事物发展的动力的源泉 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过程C.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D.事物发展的两种趋向22.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A)A.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B.主要矛盾决定的C.矛盾的普遍性决定的D.矛盾的同一性决定的23.矛盾斗争的基本形式是( C)A.教育和惩罚 B.民主和专政C.对抗和非对抗 D.同一性和斗争性2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 D )A.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B.运动和静止的关系C. 抽象和具体的关系D.共性和个性的关系25.下列说法中属于矛盾的同一性含义的是(B)A.矛盾双方相互排斥和否定 B.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和转化C.矛盾双方相互对立和斗争 D.矛盾双方相互离异和冲突2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D)A.16世纪欧洲空想社会主义思潮B.19世纪初欧洲空想社会主义理论C.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和无神论D.18-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27、“存在就是被感知”是( D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28、联系的内容和形式多种多样,不同的联系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不同,其中决定着事物的基本性质和发展趋势的联系是(D)A 事物的外部联系 B.事物的直接联系C 事物的主要联系 D.事物内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29、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其关键在于(D)A.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B.确定事物的质C.认识事物的量D.把握事物的度30、对不可知论最有力的驳斥是( D )A.客观真理 B.客观事实C.客观规律D.社会实践31、“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

马哲练习题(含答案)

马哲练习题(含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1、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A.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B.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C.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D.一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2、列宁的物质定义揭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 运动B. 物质可以认识C. 物质能为感官感知D. 客观实在性3、就意识的能动性而言,“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这种观点 () A.夸大了意识的作用 B.是唯意志主义的一种表现C.是对意识能动作用的一种正确的揭示D.是唯心主义哲学的一种表4、“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是 ()A.前者是辩证法,后者诡辨论B.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C.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D.二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5、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形式是()A、事物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过程B、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C、事物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D、事物不断周而复始循环的过程6、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内容是()A.自我发展、自我完善B.事物发展的周期性、曲折性C.既肯定又否定D.既前进又倒退7、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这句话说明的哲学道理是()A.理论高于实践活动B.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C.理论是革命工作的出发点D.理论对实践起决定作用8、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A.观察实验方法B.逻辑推理方法C.矛盾分析法D.归纳演绎方法9、“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句诗句含的哲学道理是()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量的统一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10、人们先设计图纸,然后根据图纸施工建成大楼,这说明()A.意识决定物质B.意识创造物质C.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D.意识依赖于物质11、中国古代庄子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复习题最新教材含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复习题最新教材含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复习题最新教材含答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恩格斯总结和概括了哲学发展特别是近代哲学发展的历史事实,第一次明确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A. 哲学与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 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 关于人的本质问题2、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哪些派别的标准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D.一元论和二元论3、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哪些派别的标准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反映论和先验论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D.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4、自然科学的具体物质概念随着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变化,但无论出现怎样的情形,都不可能改变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范畴的唯一特性。

这里,物质范畴的唯一特性是指A.普遍性B.特殊性C.科学性D.客观实在性5、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根本属性是A.静止B.运动C.存在D.发展6、在谈到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时,恩格斯指出“就它被理解为存在方式,被理解为物质的固有属性这一最一般的意义来说,囊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单纯的位置变化起直到思维。

”这里的“它”指的是A.实践B.运动C.静止D.时间和空间7、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是A.发展B.运动C.变化D.时间8、世界唯一不变的是变。

这一论断的含义是A.变是世界的本原B.世界上只有变,没有不变C.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D.变与不变是绝对对立的9、“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形象地表达了动和静的辩证关系是A.静不是动,动不是静B.静中有动,动中有静C.动是必然的,静是偶然的D.动是静的原因,静是动的结果10、“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11、《坛经》“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50道选择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50道选择题及答案

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50小题,每小题2分,共100分)1、哲学上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基本派别的依据是( C)A.主张一元论还是二元论B.主张辩证法还是形而上学C.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的不同回答D.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2、马克思的伟大发现除了剩余价值学说外,另一个是(D )A.阶级斗争理论B.社会主义学说C.辩证法理论D.唯物史观3、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基本标志是(B)A.产品的分配形式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D.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性质4、“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是反映(B )的历史观A.唯物主义B.宿命论C.唯意志论D.循环论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D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6、世界上惟一不变的是变化。

这一论断的含义是( C )A.变是世界的本质B.世界上只有变,没有不变C.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D.变与不变是绝对对立的7、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D)①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内容②是一个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③是社会发展的目的④既是社会发展的结果,又是社会发展的原因A. ①②④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8、社会发展往往面临多种可选择的道路,其中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是(C)①多数人选择的道路②势力强大的人选择的道路③先进阶级选择的道路④能够解放发展生产力的道路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③9、形而上学否定观主张(D)①事物的自我否定②外在力量对事物存在性的消灭③包含肯定的否定④抽象的否定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②④10、近一年多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迅速在全球蔓延。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和答案与解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和答案与解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一)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第小题1分,共30分)1、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ba、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证唯心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c、彻底的唯心主义和不彻底的唯心主义d、自然观上的唯心主义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2、把可直接感知的某种具体实物看作是世界的本原,这种观点属于 aa、朴素唯物主义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c、庸俗唯物主义3、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 b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c、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d、人们对人生目的意义的根本观点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根本分歧是 da、肯定世界的统一性还是否认世界的统一性b、认为世界统一于运动还是统一于静止c、认为世界统一于主体还是统一于客体d、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还是统一于精神5、相对静止是指 ca、事物绝对不动b、事物永恒不变c、事物运动的特殊状态d、事物运动的普遍状态6、时间和空间是 ca、物质的唯一特性b、物质的根本属性c、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d、物质运动的根本原因7、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da、事物数量的增加b、事物的一切变化c、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8、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都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

这在哲学上符合 ba、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的原理b、量和质相统一的原理c、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d、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原理9、有的哲学家认为,世界上的一切现象都是有原因的,因而一切都是必然的,偶然性是不存在的。

这是一种c a、庸俗唯物主义观点b、唯心主义非决定论观点c、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观点专业知识整理分享10、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在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领域普遍起作用的规律,它在 aa、事物完成一个发展周期后表现出来b、事物经过一次辩证的否定后表现出来c、事物发展的任何阶段上都表现出来d、事物经过量变向质变转化后表现出来11、在现实中还没有充分的根据,也不具血必要的条件,在目前不能实现的可能性,属于 da、较差的可能性b、微小的可能性c、现实的可能性d、抽象的可能性1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da、主观精神的产物b、客观精神的显现c、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d、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13、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c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b、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c、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d、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14、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复习题带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复习题带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复习题带答案1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的理论来源是C A.古希腊罗马哲学B.中世纪唯名论哲学C.德国古典哲学D.近代英国唯物主义哲学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B.经济和政治的关系问题C.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结束了A A.作为“科学之科学”的哲学B.一切唯心主义哲学C.一切唯物主义哲学D.一切思辩的哲学4.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是C A.掌握基本理论B.亲自参加实践C.理论联系实际D.虚心向人求教5.物质的惟一特性是D A.实际存在B.运动变化C.可感知性D.客观实在性6.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上,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是D A.夸大运动的绝对性B.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C.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D.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7.时间和空间C A.同物质运动无关B.是一种先验的形式C.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D.是运动着的物质自身8.医学科学证明,如果人的大脑皮层受损,就会丧失思维能力,没有意识。

这说明B 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B.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C.人脑健康自然会有正确的意识D.意识是对外界事物的正确反映9.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C A.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B.实践第一的观点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D.对立统一的观点10.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

这在哲学上符合B A.内因和外因关系的原理B.量变和质变关系的原理C.重点论和两点论相统一的原理D.认识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11.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尽管在发展中曾遇到和仍将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但它已经取得并将继续取得巨大的成就和胜利。

这说明( D) A.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B.事物的发展是运动和静止的统一C.事物的发展是间断性和连续性的统一D.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12.真相和假象的区别在于(D ) A.真相是客观存在的,假象是主观想像的B.真相是表现本质的,假象是不表现本质的C.真相深藏于事物内部,假象外露于事物表面D.真相从正面直接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13.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C ) A.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B.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C.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D.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的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14.宋代陆游的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21版)》全册知识点及练习题(完整版附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21版)》全册知识点及练习题(完整版附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21版)》全册知识点及练习题(完整版附答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21版导论知识点及练习题导论重要知识点1、马克思主义的含义2、马克思主义的创立3、马克思主义的发展4、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5、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6、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与方法练习题一、选择题(-)单选题1、马克思主义是关于()的科学。

A.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C.哲学和社会科学D.哲学和经济学2.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创立的关键在于马克思确立了()。

A.剩余价值论B.阶级斗争理论C.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学说D.科学的实践观3.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从根本上说在于它()。

A.以世界的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B.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C.提供了普遍适用的客观真理D.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4.马克思一生在理论上的两大发现是()。

A.科学社会主义和认识论B.辩证法和剩余价值学说C.辩证法和唯物史观D.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根源是()。

A.工场手工业的发展B.帝国主义殖民活动C.资本主义经济社会发展D.原始资本积累6.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关系,这个曾经仿佛用法术创造了如此庞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现在像一个魔法师一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

〃这种现象在现实社会中具体表现为()。

A.产业革命B.周期性经济危机C.席卷整个欧洲的黑死病D.贩卖黑奴活动7.黑格尔的哲学体系中包涵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他第一次试图把整个自然界,历史和精神的世界描述为是运动和发展的,并努力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那的内在联系。

马克思将这种辩证法思想称作是黑格尔哲学体系的()。

A.唯心主义本质8.欺骗性外壳C.合理内核D.基本内核8.路德维希・费尔巴哈由于不了解实践活动的意义,不能正确理解人的本质,所以只能从抽象的人出发去考察历史,最终也陷入了唯心主义的泥潭。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全套)最新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全套)最新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三、辨析题1.有一种观点认为:阶级性与科学性是不相容的,凡是代表某个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社会理论,就不可能是科学的。

因为马克思主义具有阶级性,所以是不科学的。

【答案要点】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首先,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性上。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

它是完备深刻而无片面性的学说。

其次,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彻底而完备的唯物主义哲学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建立,为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提供了根本的理论基础,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着重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规律,形成了科学的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了社会化大生产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结论。

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又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总结各国工人运动的斗争经验,提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建立无产阶级自己的政党,夺取政权,实现无产阶级专政等这一历史使命的道路和方向,从而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体现在其政治立场上。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目标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首先,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是在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

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

马克思主义第一次阐明了现代无产阶级是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建设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是革命最彻底最有前途的阶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教材配套习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教材配套习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1、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A. 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B. 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C.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 关于人的本质问题2、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的标准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D.一元论和二元论3.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 )的标准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反映论和先验论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D.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4. 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A. 实践性B. 运动性C. 物质性D. 客观性5.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A. 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B. 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C. 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D. 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6. “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A. 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B. 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C. 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D. 旧唯物主义是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法7. 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这指的是()A. 运动B. 实践C. 精神生产D. 物质生产8.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A. 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C. 事物内在的本质和稳定的联系D. 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9.柏拉图的“理念论”是()的理论A.唯物主义 B.二元论C.唯心主义D.怀疑论10.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A.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 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C. 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11. 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A. 内因和外因的关系B. 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C. 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D.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12. 辩证法的否定即“扬弃”,它的含义是指()A. 抛弃B. 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组合C. 纯粹的否定D. 既克服又保留13. 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A. 方向和道路B. 形式和状态C. 结构和功能D. 源泉和动力14. 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A. 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B. 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C. 抽象与具体的关系D. 唯心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15. 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A. 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B. 意识不受客体影响C. 意识受主体状况的影响D. 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16. 人工智能的出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论的意义是()A. 否定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B. 改变了人类意识活动的规律性C. 肯定了人工智能可以代替意识的能动活动D. 证明了意识可以在高度发展的物质中产生17.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A.认真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B.在实践中自己探索C.循序渐进D.理论联系实际18. “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是()A. 归纳与演绎B. 分析与综合C. 抽象到具体D. 实践到认识19. 辩证思维方法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是()A. 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B. 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C. 思维生成现实具体的过程D. 在思维中形成“多种规定的统一”的过程20.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斗争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A.事物是客观存在的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21.区分新旧事物的标志在于看它们()A.是不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B.是不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C.是不是有新形式和新特点D.是不是得到大多数人的承认22. 有的哲学家认为,因果联系是由于人们多次看到两组现象前后相随而形成的心理习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资料(重点、习题及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资料(重点、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1.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物质决定意识、矛盾普遍存在、事物发展具有阶段性、质变由量变引起。

(2)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阶级斗争是历史推动力、社会发展具有阶段性、革命是历史发展的动力。

习题:请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的四个基本原理。

答案:辩证唯物主义的四个基本原理是:物质决定意识、矛盾普遍存在、事物发展具有阶段性、质变由量变引起。

2. 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基本观点及其错误(1)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意识能够独立地创造和影响物质世界。

(2)形而上学的基本观点:形而上学认为世界是永恒不变的,事物之间的关系是静态的,事物发展是线性的,没有矛盾和阶段性。

习题:请举例说明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错误观点。

答案:唯心主义的错误观点是认为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而这与客观事实相反。

例如,人的思想和行为是由物质的大脑活动所决定的,而不是反过来。

形而上学的错误观点是认为世界是永恒不变的,事物之间的关系是静态的,而这与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相反。

例如,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不存在永恒不变的状态。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1. 价值和价格的区别及其关系(1)价值是商品所固有的,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人类劳动的数量来决定。

(2)价格是市场上的货币表现形式,由市场供求关系来决定。

(3)价值和价格的关系:价值是价格的内在基础,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习题:请简述价值和价格的区别及其关系。

答案:价值是商品所固有的,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人类劳动的数量来决定;价格是市场上的货币表现形式,由市场供求关系来决定。

价值是价格的内在基础,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2. 剩余价值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1)剩余价值理论的基本内容:剩余价值是指工人创造的价值与其所得工资之间的差额,剩余价值是资本家所占有的。

(2)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和矛盾,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

马原复习题及答案

马原复习题及答案

马原复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组成部分是:A. 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B. 自然辩证法、历史辩证法、实践辩证法C. 唯物史观、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D. 唯物论、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答案:D2.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是:A. 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B. 德国古典哲学、英国经验主义、法国启蒙思想C. 德国浪漫主义、英国经验主义、法国空想社会主义D. 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启蒙思想答案:A3. 马克思的《资本论》主要研究的是:A.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B. 社会主义生产方式C. 共产主义生产方式D. 封建主义生产方式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包括:A. 物质决定意识B. 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C.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答案:ABCD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A. 生产力B. 生产关系C.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D. 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答案:BC三、判断题1.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是直线上升的。

(错误)2. 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正确)3. 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正确)四、简答题1.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包括:坚持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坚持实践的观点,坚持社会历史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的观点。

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答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任务是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和运行规律,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理论指导。

五、论述题1. 论述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形态更替的规律。

答案: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形态的更替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与生产关系发生矛盾的结果。

当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发展时,社会形态就会发生更替。

社会形态更替的规律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不是直线上升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含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含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含答案.1、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A.认真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B.在实践中自己探索C.循序渐进D.理论联系实际【答案】D2、能准确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是(A)A.剩余价值率B.利润率C.年剩余价值率D.平均利润率【答案】A3、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A.共性和个性的关系B.整体和部分的关系C.内容和形式的关系D.本质和现象的关【答案】A4、某企业原预付资本为1000万元,资本有机构成为9:1,工人平均每月工资为500元。

现因采用新的机器设备劳动生产率提高,使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到19:1。

试问,在不追加资本情况下,由于有机构成的提高,被排挤出工厂的人数是多少?BA.2000B.1000C.500D.100【答案】B5、意识的本质是()A.人脑分泌的一种物质B.客观事物C.一种特殊的物质D.人脑的机能,人脑对物质的反映【答案】D6、社会生产是连续不断进行的。

这种连续不断重复的生产就是再生产,每次经济危机发生期间总有许多企业或因产品积压、或因订单缺乏等致使其无法继续进行再生产而被迫倒闭。

那些因产品积压而倒闭的企业主要是由于无法实现其生产过程中的()A.实物补偿B.价值补偿C.增殖补偿D.劳动补偿【答案】B7、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它的作用是通过()A.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B.消费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C.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D.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竟争机制实现的【答案】D8、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通过()A.对人的心理素质的影响才能实现B.对人的生理结构的影响才能实现C.对民族气质的影响才能实现D.对生产过程的影响才能实现【答案】D9、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A.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的B.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D.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答案】C10、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C.工人罢工和起义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答案】B11、“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这是()A.辩证唯物论与旧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C.唯物论与唯心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答案】C12、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的标准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D.一元论和二元论【答案】A13、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收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A.个别劳动时间等于倍加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B.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C.个别劳动时间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D.个别劳动时间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答案】D14、社会各种矛盾中最基本的是()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B.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关系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D.阶级与阶级之间的关系【答案】A15、资本主义国家的选举的实质是()A.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分权B.每个公民都能通过竞选参与政治活动,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C.协调统治阶级内部利益关系和矛盾的重要措施D.人民当家作主【答案】C16、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D.唯心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答案】A17、产业资本循环是(A)A.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成的统一B.使用价值生产和价值形成的统一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统一D.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答案】A18、“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含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含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含答案.1、资本是一种运动,资本循环是从()A.资本运动的形式和条件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B.资本运动的速度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C.资本运动的实现条件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D.资本运动的矛盾性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答案】A2、从研究对象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A.包罗万象的“科学之科学”B.关于客观世界一切规律的科学C.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D.关于人和人生问题的学说【答案】C3、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是()A.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B.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对立C.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D.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的对立【答案】C4、正确认识价值创造和财富生产的关系,关键是运用()A.劳动二重性学说B.资本有机构成学C.剩余价值学说D.平均利润学说【答案】A5、从研究对象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A.包罗万象的“科学之科学”B.关于客观世界一切规律的科学C.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D.关于人和人生问题的学说【答案】C6、资本主义法制的核心是()A.民法B.宪法C.刑法D.行政法【答案】B7、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A.具体性B.客观性C.终极性D.全面性【答案】B8、劳动过程是劳动一般性质和劳动的社会形式的统一。

劳动的一般性质是指()A.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B.劳动者相互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C.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D.社会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答案】C9、“任何具体真理都带有近似正确的性质,”这是()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B.唯心主义观点C.机械唯物主义观点D.相对主义观点【答案】D10、“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是()A.归纳与演绎B.分析与综合C.抽象到具体D.实践到认识【答案】A11、历史上杰出人物的产生()A.纯粹偶然的B.纯粹必然的C.偶然与必然的统一D.有的是偶然有的是必然【答案】C12、区分新旧事物的标志在于看它们()A.是不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B.是不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C.是不是有新形式和新特点D.是不是得到大多数人的承认【答案】B13、资本主义法制的核心是()A.民法B.宪法C.刑法D.行政法【答案】B14、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第三次科技革命,机器大工业发展到自动化阶段,智能化工厂创造除了较高的生产效率,显露出巨大的竞争力,企业在“机器换人”中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复习题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复习题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复习题参考答案一、简答题1、什么是哲学基本问题?其主要内容和意义是什么?答: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其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对于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二是思维能否认识存在的问题。

按照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牢牢把握并正确回答哲学基本问题,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2、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

答: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意义:第一,坚持唯物主义的一元论,从根本上同唯心主义、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第二,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可知论,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第三,坚持了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克服了一切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

3、简述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答: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统一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引起新的量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4、什么是新生事物?为什么说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答:新生事物是指符合事物的发展趋势,代表事物发展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事物。

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这是由新事物的本质和事物发展的客观过程所决定的。

第一、新生事物代表着事物的发展方向,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

第二,新生事物有着旧事物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第三,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5、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答: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标准;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6、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答: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深化、发展到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渗透的。

7、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答:①它渗透或凝结于生产力的三个基本要素之中;②科学技术的每次重大进步都会引起生产力的迅猛发展;③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过程中,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越来越重要地位;8、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答: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制度变革的决定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复习题(2015年版新教材)一、单项选择题(160题)1、恩格斯总结和概括了哲学发展特别是近代哲学发展的历史事实,第一次明确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C )A. 哲学与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B. 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C.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 关于人的本质问题2、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哪些派别的标准( A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D.一元论和二元论3、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哪些派别的标准( C)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反映论和先验论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D.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4、自然科学的具体物质概念随着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变化,但无论出现怎样的情形,都不可能改变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范畴的唯一特性。

这里,物质范畴的唯一特性是指( D )A.普遍性 B.特殊性C.科学性D.客观实在性5、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根本属性是( B )A.静止B.运动C.存在D.发展6、在谈到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时,恩格斯指出“就它被理解为存在方式,被理解为物质的固有属性这一最一般的意义来说,囊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单纯的位置变化起直到思维。

”这里的“它”指的是( B )A.实践B.运动C.静止D.时间和空间7、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是( B )A.发展B.运动C.变化D.时间8、世界唯一不变的是变。

这一论断的含义是( C )A.变是世界的本原B.世界上只有变,没有不变C.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D.变与不变是绝对对立的9、“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形象地表达了动和静的辩证关系是( B )A.静不是动,动不是静B.静中有动,动中有静C.动是必然的,静是偶然的D.动是静的原因,静是动的结果10、“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D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11、《坛经》“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

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慧能关于运动的观点是(D )A.运动是物质之根本属性B.运动与物质不可分C.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D.精神是运动的主体12、科学家利用粒子加速器让两束原子在一个圆环轨道上做高速运动,发现这些原子自身的时间确实比外界时间慢了,这项实验进一步证明了作为物质运动存在形式的时间具有( C )A.客观性B.有限性C.相对性D.一维性13、“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这表明( D )A.时间的特征是人的体验B.时间随人的感觉的变化而变化C.时间的具体特性是可变的D.人的时间观念具有相对性14、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C)A.实践性B.运动性C.物质性D.客观性15、“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什么也没有。

”表明的观点属于( A )A.否则意识存在的自然唯物主义B.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辩证唯物主义C.否认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的唯心主义D.把意识理解为“人脑分泌物”的庸俗唯物主义16、人能够在思维中构造一个现实中所没有的理想世界,这表明人的意识具有( A )A.创造性B.计划性C.目的性D.指导性17、马克思指出:“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这表明( D )A.意识和物质没有区别B.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并反作用于物质C.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可以不为物质所决定D.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直观反映18、人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是( D )A.从实际出发B.实事求是C.有计划性D.承认规律的客观性19、人通过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可以( C )A.创造规律B.消灭规律C.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形式D.不受规律的制约20、“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现实的原材料,人的意识再“巧”也创造不出任何物质的东西来,这说明( D )A.实践是人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本途径B.要从实际出发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C.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要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手段D.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要遵循客观规律2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B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的观点B.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C.矛盾的对立面既统一又斗争的观点D.运动和静止辩证统一的观点22、斯大林在《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书中首次明确提出“一切以条件、地点和时间为转移”的观点。

这表明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C)A.客观性B.普遍性C.条件性 D.多样性23、有一首描述在战争中缺了钉子的马掌会导致国家灭亡的童谣:“钉子缺,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

”其中蕴含的哲学原理是( A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事物是变化的C.事物的现象是本质的表现D.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24、“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所包含的哲理是截然对立的,它们的分歧体现了( B )A.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B.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分歧D.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分歧25、发展的实质是( C )A.是一种运动B.是一种变化C.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D.是一种联系26、新事物是指( B )A.新生的事物B.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C.从未出现过的事物D.受人追捧的事物27、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是( A )A.对立统一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 D.事物的变化发展规律28、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D )A.辩证形式B.趋势和道路C.不同状态D.源泉和动力29、对立统一规律从根本上回答了( B )A.世界究竟是什么存在的问题B.世界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C.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D.事物发展的道路和趋势30、理解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钥匙”是(C )A.矛盾特殊性原理B.矛盾同一性原理C.对立统一规律D.矛盾普遍性原理31、矛盾是( A )A.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B.对立面之间相互联系和转化的关系C.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和相互否定的关系D.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关系32、事物发展的方向、趋势不是随意的,而是( B )A.由人的意志决定B.有规律地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C.有规律地向自身的局部转化D.由自然规律决定的33、“居安思危”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 )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B.矛盾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特殊性C.内因和外因相结合推动事物发展D.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34、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 A )A.具体问题具体分析B.一切从实际出发C.实事求是D.与时俱进35、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B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C.运动和静止D.物质和意识36、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D )A.内因和外因的关系B.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C.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37、我国数学家华罗庚在一次报告中以“一支粉笔多长为好”为例来讲解他所倡导的优选法。

对此,他解释道:“每只粉笔都要丢掉一段一定长的粉笔头,单就这一点来说,越长越好。

但太长了,使用起来很不方便,而且容易折断。

每断一次,必然浪费一个粉笔头,反而不合适。

因而就出现了粉笔多长最合适的问题——这就是一个优选问题。

”所谓优选问题,从辩证法的角度看,就是要( D )A.注重量的积累B.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C.坚持适度原则D.全面考虑事物属性的多样性38、资本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

按照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资本主义社会从自由竞争到垄断阶段的变化是( C )A.根本性的质变B.单纯的量变C.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D.质变过程中的量的扩张39、“防微杜渐”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B )A.对立统一规律的原理B.质量互变规律的原理C.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原理D.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的原理40、辩证否定的实质是( C )A.全盘否定 B.肯定向否定转化C.扬弃,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又保留D.否定向肯定转化41、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道路必然是( C )A.直线式前进B.循环往复C.螺旋式上升D.难以捉摸42、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A )A.方向和道路B.形式和状态C.结构和功能D.源泉和动力4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D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44、客观辩证法是指( B )A.正确的辩证法B.客观存在的辩证法C.思维运动的辩证法D.概念的辩证法45、“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属于( C )A.主观分析法B.个别分析法C.矛盾分析法D.一般分析法46、客观地设定最低目标,立足最低点,争取最大期望的积极的思维能力被称为( C )A.创新思维能力B.历史思维能力C.底线思维能力D.保守思维能力47、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根本认识方法是( C )A.观察实验方法B.逻辑推理方法C.矛盾分析法D.归纳演绎法48、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B )A.发展的观点B.实践的观点C.联系的观点D.矛盾的观点49、生于南美洲茂密森林中的西红柿曾被称为“狼桃”。

到了16世纪,英国人佛罗达拉里公爵在旅行期间发现了它,并带回几株种在英国皇家花园里,供皇家贵族观赏。

到18世纪,法国有一位画家决心以身试“柿”,看其是否有毒。

有记载说,这位勇敢的画家在吃西红柿之前穿戴整齐,吃完之后就躺在床上等着上帝的“召见”。

结果,他不但没有死去,也没有任何不适。

于是人们才知道西红柿原来是可以吃的。

这表明( B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50、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C )A.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B.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C.认识的“源”与“流”的关系D.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经验论的关系5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不包括( C )A.是认识的来源B.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是认识的先导D.是认识的目的52、教学方法是教学实践活动中的( C )A.规律B.客体C.中介D.主体53、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 D )A.直观反映B.消极反映C.被动反映D.能动反映54、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在人的能动反映的特征中,对于人的认识的形成、发展和运用更为重要的是( A )A.创造性B.重构性C.选择性D.摹写性55、旧唯物主义认识论把认识看成( D )A.人们纯思维的理性活动B.不断反复、无限发展的认识过程C.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D.照镜子似的、直观被动的反映56、下列属于理性认识形式的是(D )A.感觉B.知觉C.表象D.推理57、同一句格言,年轻人的理解没有饱经风霜的老人理解丰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