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必修三第二章第五节 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教案
地理ⅲ湘教版2.5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教案
地理ⅲ湘教版2.5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教案------以德国鲁尔区为例教材分析这是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单元第五节的内容,此节的内容是从矿产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方面来继续深化同学们对于本章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理解与运用,从知识的深浅度来说,属于中高等程度。
矿产资源是工业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而在矿产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方面,德国鲁尔区提供了一个成功的事例。
通过本节对德国鲁尔区经济的繁荣到衰落再到的新的崛起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分析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将所学理论知识用来来指导实践,促进工业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传统工业区的分布、条件和工业部门,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明确工业生产也应因地制宜。
2.掌握传统的鲁尔工业区优越的区位条件,了解它的衰落原因及其综合整治途径,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创新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阅读教材,指导学生分析图文资料,结合地图分析矿产资源与工业部门之间的联系。
2、通过联系实际,了解当地传统工业发展状况,为适应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状况,应有哪些改善措施。
3、设置问题,课堂讨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鲁尔区的发展变化,用发展的观点看待传统工业区的改造,适应世界发展潮流。
2.中国已经“入世”,我们应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我国传统工业今后遇到的机遇和挑战。
3、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明白可持续发展对于区域经济甚至是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学情分析我所面对的是处于高中二年级的学生,相对于高一来说,高中二年级同学们的抽象思维水平已经进入“理论型”发展的成熟期,思维能力进一步完善,但辩证逻辑思维能力还不够强,学生的整体概括性不是很强,知识的储备和认知水平均有限,且所学知识还只停留在理论的基础上,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注意对学生辩证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从发展全局进行思考,将所学知识具体运用到实际去。
湘教版必修三2.5《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word教学设计
2.5 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地区可连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教课方案教课内容湘教版必修三第二章第五节《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地区可连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课程标准要求以某地区为例,剖析该地区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地区可连续发展的关系教材剖析1、必修三的内容落脚点在于地区开发与治理,由于资源的减少而出现经济衰败的地区在我国有好多,所以如何复兴老工业基地是我国此后经济建设中间面对的一个突出问题。
2、德国鲁尔区的治理是世界上成功的典型事例,所以本课选择鲁尔区做事例,有益于学生理解国家复兴东北的政策和举措。
3、经过事例的学习能够帮助学生建立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可连续发展看法。
4、经过本节学习能够培育学生的剖析综合能力。
学情剖析1、已有知识贮备——在必修模块 2 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剖析地区发展条件的基本方法和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这些知识都离不开详细的实例,而本节课恰好为学生供应了一个稳固和应用已学知识的很好时机。
2、兴趣和动机:复兴东北是当前我国国家采纳的一项重要建设举措,所以是我国议论的重要话题之一。
所以经过一组对于东北经济过去和此刻数据的对照产生激烈反差,激发学生研究和思虑的欲念。
3、可能存在问题:学生对初中德国地理知识没有娴熟掌握;学生读图、剖析地图的能力较差;一些学生逻辑思想能力较差。
教课目的设计依据《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三维目标的有关要乞降“内容标准”的要求,学生对本课的学习目标可设计为:1、知识与技术:环绕“德国鲁尔区”这一主题采集、办理、运用地图和数据资料,剖析德国鲁尔区发展的条件;在合作学习中议论得出治理德国鲁尔区的举措,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2、过程与方法:提升学生剖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读图能力,进而学会剖析地区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地区可连续发展关系的一般方法和步骤;经过议论比较我国辽中南工业区与德国鲁尔工业区,培育学生的知识迁徙能力、运用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地理必修3湘教版2.5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教案
2.5 矿产资源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教案------以德国鲁尔区为例教材分析这是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单元第五节的内容,此节的内容是从矿产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方面来继续深化同学们对于本章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理解与运用,从知识的深浅度来说,属于中高等程度。
矿产资源是工业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而在矿产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方面,德国鲁尔区提供了一个成功的事例。
通过本节对德国鲁尔区经济的繁荣到衰落再到的新的崛起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分析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将所学理论知识用来来指导实践,促进工业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传统工业区的分布、条件和工业部门,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明确工业生产也应因地制宜。
2.掌握传统的鲁尔工业区优越的区位条件,了解它的衰落原因及其综合整治途径,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创新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学生阅读教材,指导学生分析图文资料,结合地图分析矿产资源与工业部门之间的联系。
2.通过联系实际,了解当地传统工业发展状况,为适应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状况,应有哪些改善措施。
3.设置问题,课堂讨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鲁尔区的发展变化,用发展的观点看待传统工业区的改造,适应世界发展潮流。
2.中国已经“入世”,我们应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我国传统工业今后遇到的机遇和挑战。
3、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明白可持续发展对于区域经济甚至是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学情分析我所面对的是处于高中二年级的学生,相对于高一来说,高中二年级同学们的抽象思维水平已经进入“理论型”发展的成熟期,思维能力进一步完善,但辩证逻辑思维能力还不够强,学生的整体概括性不是很强,知识的储备和认知水平均有限,且所学知识还只停留在理论的基础上,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注意对学生辩证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从发展全局进行思考,将所学知识具体运用到实际去。
高中地理湘教版三第二章第五节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
高中地理湘教版三第二章第五节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2.5 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连续进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煤炭资源对鲁尔区经济进展的重要作用。
2.了解煤炭资源的合理开发与鲁尔区可连续进展的关系。
3.了解国外实现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及区域可连续进展的计策和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1.运用地图指出鲁尔区煤炭分布与铁矿石的来源,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不同时期煤炭资源对鲁尔区工业进展的阻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归纳能力。
3.过对鲁尔区新进展的学习,使学生能归纳出分析、研究区域可连续进展的一样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激发学生探究工业进展与矿产资源的关系。
2.通过学习,树立学生的资源与环保意识和可连续进展观念。
[教学重点]1.煤炭资源在不同时期对工业进展的重要作用。
2.鲁尔区的新进展。
[教学难点]分析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连续进展的关系。
[教学媒体与教具]多媒体[课时安排]2课时[讲授过程]第一课时【新课导入】俗语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工业进展的初期,哪种因素对工业生产的阻碍最大?(学生答:矿产资源)对,人们常说:“矿产是工业生产的粮食”,多数国家的工业生产是从传统工业生产开始的,传统工业的进展需要建立在合理开发矿产资源的基础上。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五节。
【板书】第五节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连续进展【讲解】鲁尔区是德国,也是世界重要的工业区。
位于德国西部,莱茵河下游支流鲁尔河和利珀河之间的地区,其面积占全国面积的1.3%,人口占全国人口的9%,而工业产值却占全国的40%,被称为“德国工业的心脏”。
【读图摸索】鲁尔区丰富的矿产资源是什么?【读图提示】丰富的煤炭资源:看投影图片,课本图2-2 5以及课本正文的第一段,鲁尔煤田储量?(煤海)开采条件?(露天开采,且煤质好)由此能够看出鲁尔区的进展与繁荣与该区丰富的煤炭资源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
高二地理湘教版必修3教学教案第二章第五节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1)
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教学设计 ------以德国鲁尔区为例[教材版本]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三)第五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五节《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课标解读]课程标准对本部分的要求是“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课标指出,分析一个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要抓住以下几个要点:第一,该区域的背景条件——区位条件、能源资源或矿产资源的结构、地理环境状况;第二,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矛盾;第三,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策略。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分三目,按照“鲁尔区繁荣——衰弱——新发展”的思路编写。
第一目“煤炭与鲁尔区的繁荣”。
首先通过图文介绍鲁尔区的煤炭分布与铁矿石的来源状况,随后引入鲁尔区的工业部门与主要城市,最后阐述鲁尔区的繁荣区位。
第二目“煤炭与鲁尔区的衰弱”。
从石油竞争、钢铁危机、产业结构单一、科技进步等因素引出煤炭工业、钢铁工业的衰弱,导致鲁尔区的严重危机。
第三目“鲁尔区的新发展”。
通过“杜伊斯堡与埃森”资料的阅读;鲁尔区工业分布变化、整治前后发电厂的对比,归纳鲁尔区整治的成功经验。
教材最后,通过鲁尔区学习,获得启示:分析区域资源合理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一般办法。
[学情分析]1.知识储备:在必修2中,已掌握工业区位因素的理论知识;并在必修3中已掌握分析区域发展条件的基本方法。
2.学习动机:邢台是我们的家乡,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是讨论的重点,而从鲁尔区的成功范例中可得到重要启示。
3.存在问题:学生对初中德国地理知识没有熟练掌握;学生读图、分析地图的能力较差;一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较差;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有待提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围绕“德国鲁尔区”这一主题收集、处理、运用地图和数据资料,分析德国鲁尔区发展的条件.2.在合作学习中讨论得出鲁尔区衰落的原因和整治措施,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2.5 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6-湘教版
课题:第五节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自主预习案【学习目标】1、了解煤炭资源对鲁尔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2.理解煤炭资源的合理开发与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关系3.理解国外实现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及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措施【知识梳理】一.煤炭与鲁尔区的繁荣1.鲁尔区的位置:德国。
2.矿产资源:丰富的资源。
3.工业部门:以、钢铁和机械制造等为核心。
4.工业城市:埃森、多特蒙德等。
二.煤炭与鲁尔区的衰落1.20世纪50年代后,的竞争→煤业危机→危机。
2. 工业经济结构→经济发展障碍。
3.煤炭储量下降→量下降→煤矿和企业大量关闭。
4.技术的发展→钢铁、汽车、造船业需要的减少。
5.钢铁生产向转移→钢铁产量下降→煤炭工业和钢铁工业衰落。
三.鲁尔区的新发展1.对企业实行集中化、合理化的改造,使、钢铁企业数量大幅度减少,每个企业的生产规模却扩大了,也大幅度提高。
2.利用劳动力充足、交通便利和的巨大优势,大力引进和发展新兴工业及服务业,促进经济结构趋向,建立了化工、汽车、以及环境保护等大型企业。
新兴服务产业也竞相发展起来。
【预习自测】一、选择题煤炭是人类最早认识并加以利用的能源之一。
德国的鲁尔区丰富的煤炭资源使它成为世界著名的工业区。
山西省是我国主要的煤炭生产地,但尚未成为我国的经济大省。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和鲁尔区相比,山西省较缺乏的条件是 ( )A水资源 B铁矿石 C交通 D煤炭资源2.山西比鲁尔区欠缺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是 ( )A广阔的市场 B政府的支持 C便捷的交通 D、劳动力3.为尽快使山西由能源大省转变为经济强省,应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战略。
下列整治措施错误的是( )A.增加原煤的生产数量.提高经济效益B.引进新兴产业,协调三大产业的发展C.增加科技投人.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D.增设道路网.改善交通条件4.关于鲁尔区为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而采取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改造煤炭、化学工业.节省能源消耗B.缩减钢铁、煤炭两大工业部门、厂矿企业的生产规模C.搬迁原有的传统工业,兴建高技术产业D.新建或迁入电子、汽车和石油化工等工业企业5.有关鲁尔区实施的可持续发展策略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迁人和新建企业以技术精良的中小型为主B.煤、铁企业规模普遍减小C.经济繁荣,环境美化D.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我的疑惑:请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待课堂解决合作探究案课时21探究点:1、鲁尔区的区位条件是什么?2、鲁尔区衰落的原因有哪些?3、鲁尔区综合整治的措施有哪些?4、借鉴德国鲁尔区的发展过程,你认为我们该如何综合整治东北老工业基地?合作探究案(二)课时22探究点图1是1月某时地面天气图(单位:百帕)。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2.5矿产资源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教案湘教版必修3
矿产资源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韩改凤单位市34中审核人陈霁华备课人学科地理年级高二选用教材湘教版【课标解读】:本节的课标内容为“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我参考了课标结合教材内容把本节的课程标准分为以下基本要求:一、能够学会运用分析区域的地理条件,研究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区域发展战略和确定具体措施的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方法。
二、能够以某能源和矿产资源典型区域为例,运用区位分析方法,分析其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区位因素。
三、能够对典型区域进行综合分析,提出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战略对策。
四、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学习,能够归纳出以能源和矿产资源为主导产业的区域优势区位条件,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五、能够借鉴区域开发的成功模式,结合本地区的矿产资源状况,分析出本地的区位优势和不利条件,提出本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战略对策,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教材分析】:必修三的第二章是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区域综合开发、资源合理利用等内容是区域发展的关键问题,本节内容以世界著名的鲁尔工业区为案例,分析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教材首先介绍了鲁尔区的区位条件,其次分析了煤炭与鲁尔区繁荣与衰落的原因,这部分要求学生在掌握了区位分析方法之后的具体运用,所以为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第三、全面系统地分析了鲁尔区在谋求区域的可持发展过程中采取的具体措施,这也是教材的重点,第四、总结出以能源和矿产资源为主导产业的工业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措施,最后落脚点如何振兴我国因资源的减少而出现经济衰退的老工业基地,这是我国以后经济建设当中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高一必修二的区位知识和必修三前几节的学习,已经基本掌握了研究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的一般方法,本节课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学习,提升了学习地理的原理和方法,理解能源和矿产资源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教案
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教案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教案 1内容湘教版必修三第二章第五节《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课程标准要求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教材分析1、必修三的内容落脚点在于区域开发与治理,因为资源的减少而出现经济衰退的区域在我国有很多,所以如何振兴老工业基地是我国以后经济建设当中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
2、德国鲁尔区的治理是世界上成功的典型案例,所以本课选择鲁尔区做案例,有利于学生理解国家振兴东北的政策和措施。
3、通过案例的学习能够帮助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4、通过本节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学情分析1、已有知识储备——在必修模块2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分析区域发展条件的基本方法和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这些知识都离不开具体的实例,而本节课刚好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巩固和应用已学知识的很好机会。
2、兴趣和动机:振兴东北是目前我国国家采取的一项重大建设措施,所以是我国讨论的重要话题之一。
因此通过一组关于东北经济过去和现在数据的对比产生强烈反差,激发学生探究和思考的欲望。
3、可能存在问题:学生对初中德国地理知识没有熟练掌握;学生读图、分析地图的能力较差;一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较差。
目标设计根据《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三维目标的相关要求和“内容标准”的要求,学生对本课的学习目标可设计为:1、知识与技能:围绕“德国鲁尔区”这一主题收集、处理、运用地图和数据资料,分析德国鲁尔区发展的条件;在合作学习中讨论得出治理德国鲁尔区的措施,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2、过程与方法:提高学生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读图能力,从而学会分析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关系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通过讨论比较我国辽中南工业区与德国鲁尔工业区,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运用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2.5 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4-湘教版
学生回忆学过的知识
1.根据教材资料和图片观察自主回答问题。
2.个别疑难可以师生互动完成。
重点培养学生从资料中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简单读图能力
自
主
检
测
读图2-29和2-30,比较分析20世纪50年代和20世纪末鲁尔区工业布局的变化。
(2)山西比鲁尔区欠缺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是
重点:1、煤炭资源在不同时期对工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2、鲁尔区的新发展,
难点: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实破方法:多媒体展示;重在引导学生读图分析,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讨论过程中得到方法··和获取结论。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方法与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煤炭资源对德国鲁尔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通过问答法,给予感性认识。激发学生情趣。
基
础
把
握
阅读课本58页—60页回答下列问题:
1。鲁尔区利用其区位优势发展了哪些工业部门,它们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2。请你描述鲁尔区产业结构的特征,并对其进行评价。
3。请你阅读教材59页相关内容分析鲁尔区衰落的原因有哪些?
4。请你结合教材60-61页相关内容,归纳总结鲁尔区为了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采取了哪些综合治理措施?
课题
2.5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
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
双层次问题导学法
教
材
分
析
课标要求: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本节教材按照“课标”的要求,选用了鲁尔区这个外国案例,旨在通过这个案例让学生学会分析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本节教材由三部分组成,其一是煤炭与鲁尔区的繁荣,其二是煤炭与鲁尔区的衰落,第三是鲁尔区的新发展。引言部分,简单介绍了矿产资源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和鲁尔区的基本概况。
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2.5 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1-湘教版
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以山西为例
教学目标:以山西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学情分析:这是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单元第五节的内容,此节的内容是从矿产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方面来继续深化同学们对于本章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理解与运用。
矿产资源是工业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而在矿产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方面,德国鲁尔区提供了一个成功的事例,中国的山西省也是一个以矿产资源开发为特色的地区,山西在发展的过程中,可以向鲁尔区学习先进的经验。
通过本课对山西矿产资源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分析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将所学理论知识用来来指导实践,促进工业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重点难点:
重点:山西煤炭及相关工业衰落的原因和整治措施
难点:应用鲁尔区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可供借鉴的经验
教学过程:
山西省煤炭开发的优势区位条件
山西省煤炭资源储量丰富,按2007年生产规模计算,可开采430年。
除储量丰富外还有以下突出特点:1.煤种齐全,全国十大煤种都有(其中动力煤用于燃烧发电、焦煤用于冶炼钢铁);2.煤质优良,具有低灰、低硫、低磷、发热量高的特点;3.埋藏浅。
活动1:【导入】分析山西省煤炭开发的优势区位条件
1.结合材料一图文信息,分析山西省煤炭开发的优势区位条件
活动2:【导入】分析山西省煤炭开采和相关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结合材料二、三,分析山西省煤炭开采和相关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活动3:【导入】探讨山西煤炭及相关产业应如何健康发展
结合材料四、五及所学知识,探讨山西煤炭及相关产业应如何健康发展。
湘教版必修三2.5《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word教案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地理学科导学案2.5 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学习目标】1、了解煤炭资源对鲁尔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2、理解鲁尔区兴起的区位条件及衰落的主要原因。
3、理解煤炭资源的合理开发与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知识导学】1、鲁尔区在19世纪中叶被称为“德国工业的心脏”,试分析其发展的优越区位条件?2、莱茵河流经鲁尔区,读德国图说出莱茵河水文特征?莱茵河水运发达,其便利水运条件极大地促进了鲁尔区的经济发展,试分析莱茵河发展水运的有利条件?3、什么是传统工业区?鲁尔区有哪五大传统工业部门?分析五部门之间的联系(可画图)?4、20世纪50年代以后,鲁尔区在经历近一个世纪的繁荣之后,经济开始衰落,查阅资料试分析鲁尔区衰落的原因?5、20世纪60年代鲁尔区开始实施综合整治措施,从而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试分析其综合整治的措施有哪些?【问题探究】6、阅读课本59页活动材料分析煤与酸雨形成的关系?并提出治理酸雨的措施?【巩固练习】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2分)美国独立后,工业发展速度加快。
19世纪中叶开挖修建连接伊利湖与安大略湖间的人工运河,并且开通匹兹堡与苏必利尔湖间的铁路运输,东北部工业区崛起。
图示为“美国东北部区域图”。
完成1~2题。
1.19世纪中叶前,匹兹堡主要工业部门及主导区位因素组合,最有可能的是() A.汽车工业——科技发达B.煤炭工业——煤炭资源丰富C.钢铁工业——铁资源丰富D.机械工业——市场需求量大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该区域缩小钢铁工业生产规模的原因不可能是() A.区域产业升级B.环境日趋恶化C.铁矿资源面临枯竭D.人口外迁,劳动力缺乏读以下两个区域略图,回答3~5题。
3.两区域共同的特征有() A.夏季高温多雨B.城市化水平高C.水资源丰富D.重化工业基地4.目前山西省和鲁尔区在能源开采或利用方面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是() A.酸雨蔓延B.市场收缩C.资源枯竭D.运输量大5.针对区域突出的环境问题,两区域目前采取的共同措施有() A.植树造林,保持水土B.大力发展新兴产业C.完善交通,建设水运网D.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鸡西市在发展非“黑”产业中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绩,顺利实现了产业由“黑”变“绿”的转变,“黑”与“绿”的比重由过去的8∶2调整为3∶7。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五节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教案湘教版必修3
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以鲁尔区为例课标要求:能结合某区域的实际,探讨该地矿产资源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教材分析:区域可持续发展是必修III模块的核心内容,而此节的教学内容是其中的典型范例之一。
本节课以德国鲁尔区为例,分析了区域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本节设计的知识较广,与该模块内部、其他模块甚至其他学段的知识有较多的联系。
1.一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史与该区域的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地理环境相联系的。
所以本节的教学是立足于区域地理基础知识,是对初中区域地理知识的应用于提升。
2.鲁尔区是一个煤炭资源十分丰富的地区,在分析鲁尔区的煤炭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关系时,要使学生明确该区域煤炭资源的特征。
这就与必修I中自然资源一节的知识有联系。
3.在必修II模块中,学生一节学习了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
本节的学习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传统工业区的典型案例,也是为学生巩固和应用已经学习的知识提供一次很好的机会。
4.区域在发展过程中一般要经历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及高效发展阶段,二本节分析了德国鲁尔区的繁荣、衰退和新发展,正是对区域发展阶段的一个印证。
这样就与此本教材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紧密相连。
5.本节内容在教学中必然涉及人地关系,所以本节的教学可以看做是对必修II最后一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大洲的回顾,又可以与选修模块《环境保护》相互联系。
教学方法:采用案列教学法进行“煤炭与鲁尔区的繁荣和衰落”的教学,通过对鲁尔区的区位条件、煤炭资源的结构、交通状况的分析,了解煤炭资源对鲁尔区兴起的重要作用。
联系科技、能源、工业发展史、理解鲁尔区衰落的圆形。
采用诱导启发探索学习的方式进行“鲁尔区新发展”的教学,理解鲁尔区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
学习方法:启发诱导式教学法、讨论法。
学情分析:学生一节具备一定的区域地理基础知识,基本账务区域发展条件。
可能部分学生读图、分析地图、探究能力较差。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鲁尔区兴趣的主要区位条件。
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2.5 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5-湘教版
《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教学设计【版本】湘教版【模块】必修三【课题】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课型】互动探究课【课时】一课时【设计理念】根据新的课程标准,现代教学不再是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主动来获取;教学目的不单是为了让学生获得表面上的知识,而且还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作为教师应该做到“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
因此,在本节课实施的过程中着重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将课堂的主要时间交还给学生,始终将学生放在主要地位,教师只是作为引导和点播者而存在。
让学生自己主动获取知识,一方面对知识的印象更加深刻,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并且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信心和热情。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明确鲁尔区发展成为重工业基地的条件2.了解煤炭资源的合理开发与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关系3.掌握鲁尔区在治理改革中所采取的措施过程与方法:1.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学习,能总结归纳出鲁尔区发展的优越条件和衰落的原因以及治理的办法。
锻炼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培养归纳总结的方法。
2.在最后的学以致用中,学习培养知识迁移应用的能力。
学会如何将学过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的例子中去。
学会真正吸收知识的方法——应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鲁尔区的新发展,培养学生敢于创新、勇于面对困难、大胆尝试、团结合作的精神。
树立学生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目标分析论证】准确性分析:本节是必修三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中的第五节,和前几节一样,都是研究区域可持续发展,这里着重研究的是矿产资源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教材内容又三部分组成,其一是煤炭与鲁尔区的繁荣,其二是煤炭与鲁尔区的衰落,其三是鲁尔区的新发展。
三部分内容环环相扣、层层递进、逻辑明显,而且每一部分都有活动题相配套。
因此本节内容结构清晰、层次分明,十分适合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性学习。
所以本节课在设计上应该以老师引导学生归自己分析,最后再总结归纳、查漏补缺为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业联系工序上的联系●一家工厂生产的产品是另一家工厂的原料空间利用上的联系●共同利用工业区的基础设施以及其它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共同利用当地廉价的劳动力方式(投入——产出)(现代物流业)(互联网技术、电子商务)具体表现(纺织厂——印染厂——服装厂);零部件之间的联系(华为手机零部件厂——华为手机组装厂)类型:贸易(浙江义乌的小商品销往世界、进口化妆品和汽车)国内贸易(新疆葡萄卖到浙江、台湾的香蕉卖到上海)网上购物(淘宝网、京东商城……)手机支付、滴滴打车等工业分散工业分散时一般会把处于低附加值的生产环节进行转移,而把产品设计、研发、品牌等高附加值的生产环节保留在本地区。
产业转入地应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增加产品竞争力,增强品牌效应。
● 原因:① 老工业区的发展趋于饱和状态② 有生产联系的工业企业为了充分发挥各地的区位优势而形成 ● 企业类型:① 体积小、重量轻、价格昂贵的电子元器件生产企业与电子产品组装工厂可以相距较远② 产品结构复杂,零部件种类繁多,其零部件厂可分散各地 ● 结果:引发工业的地域联系三大工业区位因素集聚共同使用公共设施 有利于开展协作节约运输成本 土地地价的区域差异 土地的供给状况 运输市场指向型工业 原料指向型工业工业集聚与工业分散的联系工业联系导致工业集聚,工业集聚形成工业地域。
工业分散是工业过度集聚后产生的现象,其结果又形成了新的工业地域。
四者之间的关系具体图解如下:【特别提醒】同样是汽车生产企业,在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或地区其生产布局的形式也不相同,如福特公司在全球分散布局,寻找最优区位,降低生产成本;我国的汽车工业多以集聚方式布局,减少运费,便于交流和技术创新,获取规模效益工业集聚和工业分散的对比原因优点缺点具体内容针对上节课教案讲授读“浙江大唐袜业产业集聚案例图”,完成1~2题。
1.上图体现的产业活动中,地域联系方式主要是()A.生产协作联系B.商贸联系C.信息联系D.科技联系2.“大唐袜业”产业集聚最有利于()A.寻求最佳区位B.集中处理污染物C.产生规模效应D.节约能源A 、C德国海德堡某印刷机公司创始人及其合作者设计了轮转式印刷机,开创了现代印刷业的先河。
至1930年,海德堡已成立了6家大的印刷机公司。
同时,造纸、油墨和制版企业也先后在海德堡集聚。
产业集聚、挑剔的国内客户以及人力成本高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不断刺激海德堡印刷机技术革新。
据此完成1~2题。
1.造纸、油墨和制版企业先后在海德堡集聚,可以节省()A.市场营销成本B.原料成本分布:德国鲁尔工业区、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我国辽中南工业区等基础:丰富的煤、铁资源部门: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纺织等传统工业核心:大型工业企业问题:原料和能源消耗大、运输量大、污染严重典型案例——德国鲁尔工业区1.区位优势(1)地理位置优越:地处欧洲的“十字路口”,东、西欧往来的必经之地,也是北欧通向中欧、南欧的捷径。
(2)水陆交通发达:莱茵河纵贯南北,铁路、公路密布。
(3)矿产资源:煤炭资源极为丰富。
1.鲁尔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1)传统产业的衰落①时间:20世纪60年代。
②原因:能源消费结构变化,煤炭需求量减少煤炭开采人工成本过高,失去竞争力煤炭产业衰落影响鲁尔区的钢铁工业工业技术发展,需要的人员减少钢铁生产转移,钢铁产量下降(2)环境恶化①原因:鲁尔区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产业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
②表现:煤碴、矿碴堆积,占用大量土地;大气污染严重;河流污染;热污染等造成生态环境破坏。
2.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策略(1)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扶持新兴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多元化①对传统工业企业实行集中化、合理化的改造和整顿。
②改善投资环境,鼓励新兴产业迁入。
③重视旅游业、商业、金融业和保险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2)治理环境污染,加强环境管理,营造绿色空间①整治河流。
②控制大气污染。
③加强环境管理。
④美化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德国鲁尔区衰落的原因德国鲁尔区综合治理措施主要措施内容调整产业结集中化、合理化改造传统工业,减少企业数量,扩大企业规模读以下两个区域略图,回答1~2题。
1.两区域共同的特征有()A.夏季高温多雨B.城市化水平高C.水资源丰富D.重化工业基地D解析左图所示为山西省,城市化水平不高;右图中所示为德国鲁尔工业区,为重工业区,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冬温夏凉,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水土流失较轻,城市化水平高;两地均有丰富的煤炭资源,重化工业均为主要工业部门之一。
2.针对区域突出的环境问题,两区域目前采取的共同措施有()A.植树造林,保持水土B.大力发展新兴产业C.完善交通,建设水运网D.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B解析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为山西黄土高原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但不适用于德国鲁尔区;建设水运网,对河道较少的山西不适用;煤炭资源综合利用,但不能根本解决环境问题;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新兴产业适用于老工业区的改造,有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是两地均适宜的措施。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随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的加快实施,东北地区一批区域性规划及新兴产业正在加紧实施和培育。
材料二德国鲁尔工业区和我国东北工业区示意图。
(1)同德国鲁尔区相比,我国东北工业区有哪些资源优势?石油、铁矿、森林、土地资源丰富。
(2)同德国鲁尔区相比,我国东北地区发展工业明显不足的资源条件是什么?水资源。
(3)20世纪60年代以后,德国鲁尔区的一些钢铁公司将炼铁炉建在_____(国家)沿海港口,其主要目的是什么?便于进口铁矿石,减少运输成本;减少对鲁尔区环境的污染。
(4)按可持续发展观点,借鉴鲁尔区综合整治的成功经验,你认为振兴东北工业区可采取哪些行之有效的措施?①调整工业结构,加强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②发展科技,提高现有企业的竞争力;③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造,处理和安置好下岗人员的再就业;④消除污染,美化环境;⑤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⑥不盲目建设新的项目,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造。
4.读“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和我国东北工业区示意图”,回答问题。
(1)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钢铁之城”匹兹堡遭遇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和失业潮。
试分析当时匹兹堡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
生产结构单一;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世界性钢铁过剩;新技术革命的冲击;工人工资成本上升;环境污染严重。
(2)分别分析大连和沈阳两城市的工业区位条件。
大连为沿海港口城市,对外联系方便,海洋、航空运输发达;为沿海开放城市,有政策优势;邻近日本、韩国,便于对外交流等。
沈阳工业基础雄厚;铁路、公路等交通运输发达;为省会城市,基础设施完善;科技发达,劳动力素质较高等。
读“甲、乙两新工业区分布图”,完成1~2题。
1.根据下列材料结合相关知识,完成下题。
材料一某国等高线地形图。
材料二图中丙市为该国最大的工业城市,曾接收大量来自美国“硅谷”的产业转移,经济发展迅速。
指出丙市的主要工业部门,并分别说明其形成的主要区位条件。
1.劳动密集型工业(电子装配业、电器制造等):有大量廉价劳动力;国家政策支持、地租较低。
钢铁工业(石化工业、有色金属等):接近原料、燃料(石油、煤炭、有色金属)产地。
解析从图和材料中分析可知,该国为墨西哥,劳动力丰富,丙市靠近美国,接收大量来自美国硅谷的产业转移,因此丙市布局有劳动密集型工业或电子装配业,丙市附近有丰富的铁矿、煤矿、有色金属矿和石油资源,因此有钢铁工业或石化工业、有色金属工业。
2.鞍钢和宝钢区位选择的不同,说明了()①原料地对工业区位的影响逐渐加强②原料地对工业区位的影响逐渐减弱③市场对工业区位的影响正逐渐加强④市场对工业区位的影响正逐渐减弱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答案 C解析鞍钢和宝钢都是钢铁工业,但其主要的区位因素是不同的,鞍钢的主导区位因素是原料,宝钢的主导区位因素是市场,从鞍钢到宝钢的发展体现了原料地对工业区位的影响逐渐减弱和市场对工业区位的影响正逐渐加强。
(2016·温州普通高中选考模拟)总部位于美国西雅图的波音公司,去年与我国签订了“737完成及交付中心”迁往中国的协议,该中心主要是对客舱安装、外部喷漆。
完成3~4题。
3.西雅图附近的奥林匹克国家公园,有世界上少数几个温带雨林之一,年降水量高达4 000毫米,推测其主要成因是()A.暖流的影响B.靠近海岸线C.地处迎风坡D.纬度较适中4.吸引波音公司“737完成及交付中心”迁往中国的主要原因,正确的是()①提供更多就业岗位②推动中国城市化进程③中国飞机市场广大④中国制造业水平提高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答案 3.C 4.D解析第3题,考查气候的影响要素。
西雅图年降水量明显偏高,是因为从海洋吹来的西南风受到地形的抬升,降水较多。
第4题,考查影响产业转移的区位因素,选项①②为产业转移带来的影响,并非原因。
读图,完成5~6题。
5.图中所示生产过程得以实现的重要环节是()A.现代交通和通信B.众多的劳动力C.丰富的资源D.优美的环境6.此类工业将产地选在珠江三角洲的主要原因是()A.利用当地丰富的科技人才B.利用当地充足廉价的劳动力资源C.利用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D.利用当地优美洁净的环境答案 5.A 6.B解析第5题,从图中产业联系可知涉及了生产环节上的联系和信息联系两种,这些联系的实现主要依靠的是现代交通和通信技术的发展。
第6题,该工业区在珠江三角洲地区设立工厂主要是为了充分利用当地充足廉价的劳动力资源。
(2016·绍兴模拟)物流园对周边的相关产业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从而形成产业空间集聚。
下图示意我国重庆市规划建设的七大物流园区。
完成7~8题。
7.物流园区建成后,微电子企业与化工企业最有可能入驻园区的位置分别是()A.①④B.③⑦C.⑦⑤D.②⑥8.物流园区建设对该市的积极影响有()①缩短居民上下班距离②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③缓解中心区交通压力④改善郊区的生态环境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7.A8.C解析第7题,①地位于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大气质量好;且靠近机场与高速公路,交通便利,适合布局微电子企业。
④地位于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和河流下游,对城区污染小,且靠近铁路和高速公路,交通便利,适合布局化工企业。
第8题,物流园区将相关产业集中布局,有利于加强企业协作,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不同的物流园区分散在市区各处,有利于缓解中心区的交通压力,但会增加居民的通勤距离;以重工业为主的物流园区将给郊区带来较大的环境压力。
【城市与交通章节的相关题目】9.下图为“某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示意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早期的城市是()A.沿铁路延伸B.沿垂直于公路走向的方向延伸C.受地形的影响D.沿河流延伸答案 D解析读图可直接看出,早期的城市沿河流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