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冀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套教案

合集下载

最新冀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各章节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最新冀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各章节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冀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第十八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2)18.1 统计的初步认识 (2)18.2 抽样调查 (5)第1课时普查与抽样调查 (5)第2课时样本的代表性 (7)18.3 数据的整理与表示 (9)第1课时条形统计图与扇形统计图 (9)第2课时折线统计图与复式统计图 (12)18.4 频数分布表与直方图 (15)整理复习 (18)第十九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24)19.1 确定平面上物体的位置 (24)19.2 平面直角坐标系 (25)第1课时平面直角坐标系 (25)第2课时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点的坐标特征 (27)19.3 坐标与图形的位置 (30)19.4 坐标与图形变化 (33)第1课时图形的平移与坐标变化 (33)第2课时图形的轴对称、缩放与坐标变化 (36)整理复习 (38)第二十章函数 (41)20.1 常量和变量 (41)20.2 函数 (43)20.3 函数的表示 (47)20.4 函数的初步应用 (51)整理复习 (54)第二十一章一次函数 (59)21.1 一次函数 (59)第1课时正比例函数 (59)第2课时一次函数 (62)21.2 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65)21.3 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68)21.4 一次函数的应用 (72)21.5 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 (77)复习整理 (79)第二十二章四边形 (85)22.1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85)第1课时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1 (85)第2课时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2 (88)22.2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91)第1课时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1 (91)第2课时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2、3 (93)22.3 三角形的中位线 (96)22.4 矩形 (98)第1课时矩形的性质 (98)第2课时矩形的判定 (101)22.5 菱形 (104)第1课时菱形的性质 (104)第2课时菱形的判定 (108)22.6 正方形 (112)22.7 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 (117)复习整理 (119)第十八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18.1 统计的初步认识教学目标1.了解收集数据的意义及方法.2.经历收集数据的过程.3.初步学会设计调查问卷来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4.知道可以从报刊、书籍、电视、网络等媒体中获取数据信息.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小丽是班级的组织委员,为了响应学校提出的“全民健身、阳光体育”号召,他假期里准备组织全班同学观看一场球类比赛,为了吸引更多的同学参加,他应该组织观看哪种球类的比赛呢?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下面的知识.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数据的收集方式下面调查适合用选举方式进行收集数据的是()A.2020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的收视率B.你班谁最适合当班长C.某年级全班同学晚上平均睡眠时间D.想了解2019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评选情况解析:A选项应采用媒体调查法;B选项应采用民意调查法或选举形式;C选项应采用问卷调查法;D选项应采用上网搜索.故选B.方法总结:结合实际问题分析,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就以下统计目标,你认为选择何种方法收集数据比较合适?(1)某班15岁以上的学生人数;(2)我国濒临灭绝的植物的数量;(3)某种玉米种子的发芽率.解析:(1)要了解此班15岁以上的学生人数需要实地调查;(2)要调查濒临灭绝的植物的数量需要查阅有关资料;(3)该问题需要动手实验.解:(1)实地调查;(2)查阅有关资料书或从互联网上查;(3)实验法.方法总结:①对调查范围比较小且容易调查的应采用实地调查;②采用何种方法一定要结合实际问题来定.探究点二:调查问卷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不顺心的事,难免有烦躁、焦急不安、恐慌、愤怒、嫉妒等情绪产生.在这样的情况下,比听别人劝说更重要的是进行自我心理调控.自我心理调控的办法有哪些呢?男、女同学排除烦恼的方法有没有区别呢?请对此做一番调查.这对你在生活中保持良好的心态很有帮助,也有利于你的身心健康.请回答下列问题:(1)你要调查的是什么问题?(2)你要调查哪些人?(3)你要用什么分式进行调查?(4)你要向你的调查对象提出什么问题?解析:从数学的角度阅读题目,了解问题的条件与要求.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再依次明确调查对象、调查方法.解:(1)心情不好时进行自我心理调控的办法.(2)身边的同学们.(3)询问交谈的方式.(4)如“上次你的测验成绩不理想,怎么没看出你心情不好呢?”等.方法总结:主要步骤:明确调查问题,设计调查选项,确定调查范围,选择调查方式,实施调查,汇总调查数据,表示调查结果.以上各步骤具体进行时要灵活,有时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方法.新建成的红星中学,首次招收七年级新生12个班共500人,学校准备修建一个自行车车棚.请问需要修建多大面积的自行车车棚?请你设计一个调查方案解决这个问题.解析:决定自行车车棚面积的因素有两个,即自行车的数量与每辆自行车的占地面积.因此收集数据的重点应围绕这两个因素进行.解:调查方案如下:(1)对全体新生的到校方式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如下:你到校的方式是骑自行车吗?A.经常是B.不经常是C.很少是D.从不是(2)根据调查问卷结果分类统计骑自行车的人数;(3)实际测量或估计存放1辆自行车的大约占地面积;(4)根据学校的建设规划、财力等因素确定自行车车棚的面积.方法总结:确定调查方案时必须明确两个问题:(1)需要收集哪些数据?(2)采用什么方式进行调查可以获得这些数据?探究点三:从图表中获取信息小冰就公众对在餐厅吸烟的态度进行了调查,并将调查结果制作成如图所示的统计图,请根据图中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被调查者中,不吸烟者赞成在餐厅彻底禁烟的人数是;(2)被调查者中,希望在餐厅设立吸烟室的人数是多少人?(3)求被调查者中赞成在餐厅彻底禁烟的百分比.(4)面对以上的调查结果,你还能得出什么结论?解析:由统计图所描述的对象内容,可以了解持各种态度的人数及被调查的总人数,再求出被调查者中赞成在餐厅彻底禁烟的百分比.解:(1)97.(2)35+28=63(人),即希望在餐厅设立吸烟室的人数是63人.(3)97+2397+23+35+28+10+7×100%=60%,所以被调查者中赞成在餐厅彻底禁烟的百分比为60%.(4)答案不唯一,如“其他”的人数最少,只有17人;不吸烟的人数最多,达142人等.方法总结:解答这类题目,观察图表要细致,对应的图例及其关系不能错位,计算要认真准确.读懂统计图,从不同的统计图中得到必要的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三、板书设计⎩⎪⎪⎨⎪⎪⎧方式:调查问卷、访问、观察、查阅资料、实地考察、 试验、网上搜索等收集数据的步骤⎩⎪⎨⎪⎧(1)明确调查的目的;(2)确定调查对象;(3)选择调查方式,设计调查问题;(4)展开调查;(5)收集并整理数据;(6)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经历讨论、辩论、数据处理等思维过程,从中获得数学知识与技能,体验教学活动的方法,同时升华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8.2 抽样调查第1课时 普查与抽样调查教学目标1.了解普查、抽样调查的概念并能区分普查和抽样调查.2.了解总体、个体、样本的概念及简单的抽样调查的方法.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小号同学为了估计全市七年级学生人数,他对自己所在镇的人口和全镇七年级学生人数做了调查:全镇人口约3万,七年级学生人数为200.全市人口约60万,由此推断全市七年级学生人数约为4000,但市教育局提供的全市七年级学生人数为6000,与估计有很大偏差,这是怎么回事呢?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调查方式的选择(内江中考)下列调查中,①调査本班同学的视力;②调查一批节能灯管的使用寿命;③为保证“神 舟9号”的成功发射,对其零部件进行检查;④对乘坐某班次客车的乘客进行安检.其中适合采用抽样调查的是( )A.①B.②C.③D.④统计的初步认识解析:①中,由于考察对象数量较少,可以采用普查方式;②中,考察对象具有破坏性,宜采用抽样调查;③中,要保证“神州9号”的成功发射,必须做到万无一失,所以要对其零部件进行普查;④中,为了保证每个旅客的安全,必须对所有乘客进行安检,即普查.故选B.方法总结:普查和抽样调查是两种方式,各有自己的特点,在调查实际生活中的相关问题时,要灵活处理,既要考虑问题本身需要,又要考虑实现的可能性.下列调查,适合用普查方式的是()A.了解一批炮弹的杀伤半径B.了解扬州电视台《关注》栏目的收视率C.了解长江中鱼的种类D.了解某班学生对“扬州精神”的知晓率解析:A中了解一批炮弹的杀伤半径,如果普查,所有炮弹都报废,这样就失去了实际意义,故此选项错误;B中了解扬州电视台《关注》栏目的收视率的调查因为普查工作量大,适合抽样调查,故此选项错误;C中了解长江中鱼的种类的调查,因为数量众多,无法进行普查,适合抽样调查,故此选项错误;D中了解某班学生对“扬州精神”的知晓率的调查,适用于普查,人数确定,普查准确,故此选项正确.方法总结:此题主要考查了普查和抽样调查的区别,选择普查还是抽样调查要根据所要考查的对象的特征灵活选用.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性的调查无法进行普查,普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时,应选择抽样调查,对于精确要求较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选用普查.探究点二:总体、个体、样本)今年我市有4万名考生参加中考,为了了解这些考生的数学成绩,从中抽取2000名考生的数学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在这个问题中,下列说法:①这4万名考生的数学中考成绩的全体是总体;②每个考生是个体;③2000名考生是总体的一个样本;④样本容量是2000,其中说法正确的有()A.4个B.3个C.2个D.1个解析:这4万名考生的数学中考成绩的全体是总体;每个考生的数学中考成绩是个体;2000名考生的中考数学成绩是总体的一个样本,样本容量是2000.故正确的是①④.故选C.方法总结:(1)总体、个体、样本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所有的个体构成了总体,样本取自于总体,因此,样本是总体的一部分,没有个体就没有总体;(2)在总体、个体、样本中所提到的考察对象都是问题中的数量指标,是“量”而不是“物”.为了了解某市八年级学生的肺活量,从中抽样调查了500名学生的肺活量,这项调查中的样本是()A.某市八年级学生的肺活量B.从中抽取的500名学生的肺活量C.从中抽取的500学生D.500解析:本项调查中的考察对象是“某市八年级学生的肺活量”,因此样本是“从中抽取的500名学生的肺活量”.故选B 项.方法总结:在分析总体、个体和样本时,一定要认真体会“考察对象”的含义,否则容易出现误选C 的错误.三、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经历收集、加工、整理等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第2课时 样本的代表性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景中,体会不同的抽样可能有不同的结果,理解样本必须具有代表性.2.了解抽样调查的基本思想是“用局部估计总体”.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为了解某中学学生的平均身高,小明调查了座位在自己旁边的3名同学,把他们身高的平均值作为全校学生平均身高的估计.这个调查结果能较好地反映总体的情况吗?二、合作探究探究点:样本的选取为了了解学校大门出口处每天在学校放学时段的车流量,以帮助学生安全离校,普查与抽样调查普查的概念 抽样调查的概念 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的概念有下面几个样本来统计大门出口处在学校放学时段的车流量,样本选取合适的是()A.抽取两天作为一个样本B.以全年每一天为样本C.选取每周星期日为样本D.春、夏、秋、冬每个季节各选两周作为样本解析:选项A样本容量太小,不具有广泛性;选项B抽取样本难度过大,没有必要性;选项C样本不具有代表性;选项D对个体进行分类按比例随机抽取样本.样本具有代表性,符合简单随机抽样的要求.故选D.方法总结:开展调查前,首先要仔细检查总体中的每个个体是否都有可能成为调查对象,样本要避免遗漏某一个群体,使样本在总体中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其次样本容量应足够多.判断下面抽样调查选取样本的方法是否合适:(1)检查某啤酒厂即将出厂的啤酒质量情况,先随机抽取若干箱(捆),再在抽取的每箱(捆)中,随机抽取1~2瓶检查;(2)通过网上问卷调查方式,了解百姓对央视春节晚会的评价;(3)调查某市中小学生学习负担的状况,在该市每所小学的每个班级选取一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4)教育部为了调查中小学乱收费情况,调查了某市所有中小学生.解析:本题应看样本是否为简单随机样本,是否具有代表性.解:(1)合适,这是一种随机抽样的方法,样本为简单随机样本.(2)不合适,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多数农民是不上网的,所以调查的对象在总体中不具有代表性.(3)不合适,选取的样本中个体太少.(4)不合适,样本虽然足够大,但遗漏了其他城市里的这些群体,应在全国范围内分层选取样本,除了上述原因外,每班的学生全部作为样本是没有必要的.方法总结:判断选取样本的方法是否合适,一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判断:(1)选取的样本是否具有代表性;(2)选取的样本各层都要有,各层是否有遗漏;(3)用整体随机抽样的,要看所选群体能否代表总体.三、板书设计样本的代表性样本容量不能太小符合简单随机抽样的要求避免遗漏某一群体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合作交流,使学生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反思和批判,从而构建起新的和更深层次的理解。

冀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冀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冀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8.1 统计的初步认识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会用对数据进行统计;2.会用统计图表示统计结果;3.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做出正确的判断.【过程与方法】经历“对数学课的喜欢程度”的调查的设计、收集数据、汇总数据、表示统计结果的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统计的意义,能根据统计结果做出判断、提出建议.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收集和整理数据,会填写简单的统计表,会画简单的条形统计图.【教学难点】能根据统计表、统计图,提取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根据统计结果做出决策.课前准备课件、投影片、表格教学过程18.2 抽样调查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并掌握:普查、抽样调查、总体、样本、个体的概念.2.在调查中,会选择合理的调查方式.【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两种调查方法的选择,培养学生应用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从具体例子中提炼数学概念,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实际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普查与抽样调查的区别与联系.2.掌握总体、样本及个体间关系.【教学难点】获取数据时,调查方式的选择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备注一、导入新课春节是我们的传统节日,和家人围坐在电视机旁观看精彩的春晚节目是我们中国人除夕夜不可缺少的一项活动。

今年的春晚节目非常精彩,幽默诙谐的相声小品,奇幻惊险的魔术杂技和优美精彩的舞蹈歌曲,在这些节目中,你最爱看类节目?我们班的同学中,哪类节目爱看的人最多?以春晚为导入,激发学生们的兴趣,让学生们相互讨论,增加课堂气氛二、自学课本,尝试练习1、什么叫做普查?什么叫做抽样调查?2、用什么调查方法可获得你们班男生人数?怎样获得全校男生人数?3、工厂对准备出厂的一批轿车的刹车系统进行测试,要采用什么调查方法?4、要了解某市全体小学生体育达标率情况,可采用什么调查方法?5、对载人航天器“神舟六号”零件的检查要采用什么调查方法?6、什么叫做总体、个体、样本和样本容量?8、为了了解某校八年级400名学生的体育情况,从中抽取了50名学生的体重进行统计,在这个问题中,总体是_____,个体是_____,样本是_____,样本容量是_____。

冀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图形变化与图形上点的坐标之间的关系》教学设计

冀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图形变化与图形上点的坐标之间的关系》教学设计

冀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图形变化与图形上点的坐标之间的关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冀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图形变化与图形上点的坐标之间的关系》这一章节主要介绍了图形在坐标系中的变换,包括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等,以及这些变换与图形上点的坐标之间的关系。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图形变换的实质,掌握图形变换的方法,并能运用坐标表示和计算图形变换后点的坐标。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坐标系和坐标的概念,对坐标系有一定的认识,但对于图形变换和坐标之间的关系可能还没有完全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逐步理解图形变换与坐标之间的关系。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图形变换的实质,掌握图形变换的方法。

2.能够运用坐标表示和计算图形变换后点的坐标。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图形变换的实质和方法的掌握。

2.图形变换与坐标之间的关系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探索图形变换与坐标之间的关系。

2.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展示图形变换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坐标纸、直尺、圆规等学习工具。

3.教学课件和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图形变换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图形变换的过程和坐标的变化。

例如,将一个点(2,3)进行平移,让学生观察坐标的变化。

2.呈现(1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图形变换的实例,包括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等,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变换与坐标之间的关系。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利用坐标纸和学具进行图形变换,并记录变换后点的坐标。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图形变换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和讲解。

八年级数学下册21.1一次函数教案(新版)冀教版

八年级数学下册21.1一次函数教案(新版)冀教版

一次函数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冀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冀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冀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冀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一、学习目标:1.使学生会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2.使学生学习多步骤,多方法的分解因式二、重点难点:重点:让学生掌握多步骤、多方法分解因式方法难点:让学生学会观察多项式特点,恰当安排步骤,恰当地选用不同方法分解因式三、合作学习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讲授新课1.推导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的公式以及公式的特点.将完全平方公式倒写:a2+2ab+b2=(a+b)2;a2-2ab+b2=(a-b)2.凡具备这些特点的三项式,就是一个二项式的完全平方,将它写成平方形式,便实现了因式分解用语言叙述为:两个数的平方和,加上(或减去)这两数的积的2倍,等于这两个数的和(或差)的平方形如a2+2ab+b2或a2-2ab+b2的式子称为完全平方式.由分解因式与整式乘法的关系可以看出,如果把乘法公式反过来,那么就可以用来把某些多项式分解因式,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运用公式法.冀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一、学习目标:1.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导及其应用.2.完全平方公式的几何解释.二、重点难点:重点: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导过程、结构特点、几何解释,灵活应用难点:理解完全平方公式的结构特征并能灵活应用公式进行计算三、合作学习Ⅰ.提出问题,创设情境一位老人非常喜欢孩子.每当有孩子到他家做客时,老人都要拿出糖果招待他们.来一个孩子,老人就给这个孩子一块糖,来两个孩子,老人就给每个孩子两块塘,…(1)第一天有a个男孩去了老人家,老人一共给了这些孩子多少块糖?(2)第二天有b个女孩去了老人家,老人一共给了这些孩子多少块糖?(3)第三天这(a+b)个孩子一起去看老人,老人一共给了这些孩子多少块糖?(4)这些孩子第三天得到的糖果数与前两天他们得到的糖果总数哪个多?多多少?为什么?Ⅱ.导入新课计算下列各式,你能发现什么规律?(1)(p+1)2=(p+1)(p+1)=_______;(2)(m+2)2=_______;(3)(p-1)2=(p-1)(p-1)=________;(4)(m-2)2=________;(5)(a+b)2=________;(6)(a-b)2=________.两数和(或差)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加(或减)这两个数的积的二倍的2倍.(a+b)2=a2+2ab+b2 (a-b)2=a2-2ab+b2四、精讲精练例1、应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1)(4m+n)2 (2)(y- )2 (3)(-a-b)2 (4)(b-a)2例2、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1)1022 (2)992冀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一、学习目标:1.添括号法则.2.利用添括号法则灵活应用完全平方公式二、重点难点重点:理解添括号法则,进一步熟悉乘法公式的合理利用难点:在多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中适当添括号达到应用公式的目的.三、合作学习Ⅰ.提出问题,创设情境请同学们完成下列运算并回忆去括号法则.(1)4+(5+2) (2)4-(5+2) (3)a+(b+c) (4)a-(b-c)去括号法则:去括号时,如果括号前是正号,去掉括号后,括号里的每一项都不变号;如果括号前是负号,去掉括号后,括号里的各项都要变号。

冀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2.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教学设计

冀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2.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教学设计

冀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2.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冀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2.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是学生在学习了四边形的分类、性质和判定之后,进一步研究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本节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为后续学习平行四边形的应用打下基础。

教材通过引入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引导学生探究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并通过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四边形的分类、性质和判定,具备一定的几何知识基础。

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较为抽象,需要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方式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对于平行四边形的实际应用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实例来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能够识别和运用平行四边形的相关性质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及其证明。

2.平行四边形性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2.利用几何画板等软件,直观展示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3.通过例题和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性质及其证明。

2.几何画板:用于直观展示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3.练习题:包括基础题、提高题和拓展题。

4.小组合作学习:划分学习小组,明确小组成员分工。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几何画板展示一个平行四边形,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认为平行四边形有哪些性质?”让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四边形性质,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介绍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并通过几何画板展示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证明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道练习题进行解答。

冀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精品教案全册

冀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精品教案全册

冀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十八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18.1 统计的初步认识1.了解收集数据的意义及方法.2.经历收集数据的过程.3.初步学会设计调查问卷来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4.知道可以从报刊、书籍、电视、网络等媒体中获取数据信息.一、情境导入小丽是班级的组织委员,为了响应学校提出的“全民健身、阳光体育”号召,他假期里准备组织全班同学观看一场球类比赛,为了吸引更多的同学参加,他应该组织观看哪种球类的比赛呢?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下面的知识.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数据的收集方式下面调查适合用选举方式进行收集数据的是()A.2015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的收视率B.你班谁最适合当班长C.某年级全班同学晚上平均睡眠时间D.想了解2015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评选情况解析:A选项应采用媒体调查法;B选项应采用民意调查法或选举形式;C选项应采用问卷调查法;D选项应采用上网搜索.故选B.方法总结:结合实际问题分析,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就以下统计目标,你认为选择何种方法收集数据比较合适?(1)某班15岁以上的学生人数;(2)我国濒临灭绝的植物的数量;(3)某种玉米种子的发芽率.解析:(1)要了解此班15岁以上的学生人数需要实地调查;(2)要调查濒临灭绝的植物的数量需要查阅有关资料;(3)该问题需要动手实验.解:(1)实地调查;(2)查阅有关资料书或从互联网上查;(3)实验法.方法总结:①对调查范围比较小且容易调查的应采用实地调查;②采用何种方法一定要结合实际问题来定.探究点二:调查问卷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不顺心的事,难免有烦躁、焦急不安、恐慌、愤怒、嫉妒等情绪产生.在这样的情况下,比听别人劝说更重要的是进行自我心理调控.自我心理调控的办法有哪些呢?男、女同学排除烦恼的方法有没有区别呢?请对此做一番调查.这对你在生活中保持良好的心态很有帮助,也有利于你的身心健康.请回答下列问题:(1)你要调查的是什么问题?(2)你要调查哪些人?(3)你要用什么分式进行调查?(4)你要向你的调查对象提出什么问题?解析:从数学的角度阅读题目,了解问题的条件与要求.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再依次明确调查对象、调查方法.解:(1)心情不好时进行自我心理调控的办法.(2)身边的同学们.(3)询问交谈的方式.(4)如“上次你的测验成绩不理想,怎么没看出你心情不好呢?”等.方法总结:主要步骤:明确调查问题,设计调查选项,确定调查范围,选择调查方式,实施调查,汇总调查数据,表示调查结果.以上各步骤具体进行时要灵活,有时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方法.新建成的红星中学,首次招收七年级新生12个班共500人,学校准备修建一个自行车车棚.请问需要修建多大面积的自行车车棚?请你设计一个调查方案解决这个问题.解析:决定自行车车棚面积的因素有两个,即自行车的数量与每辆自行车的占地面积.因此收集数据的重点应围绕这两个因素进行.解:调查方案如下:(1)对全体新生的到校方式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如下:你到校的方式是骑自行车吗?A.经常是B.不经常是C.很少是D.从不是(2)根据调查问卷结果分类统计骑自行车的人数;(3)实际测量或估计存放1辆自行车的大约占地面积;(4)根据学校的建设规划、财力等因素确定自行车车棚的面积.方法总结:确定调查方案时必须明确两个问题:(1)需要收集哪些数据?(2)采用什么方式进行调查可以获得这些数据?探究点三:从图表中获取信息小冰就公众对在餐厅吸烟的态度进行了调查,并将调查结果制作成如图所示的统计图,请根据图中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被调查者中,不吸烟者赞成在餐厅彻底禁烟的人数是 ; (2)被调查者中,希望在餐厅设立吸烟室的人数是多少人? (3)求被调查者中赞成在餐厅彻底禁烟的百分比. (4)面对以上的调查结果,你还能得出什么结论?解析:由统计图所描述的对象内容,可以了解持各种态度的人数及被调查的总人数,再求出被调查者中赞成在餐厅彻底禁烟的百分比.解:(1)97.(2)35+28=63(人),即希望在餐厅设立吸烟室的人数是63人.(3)97+2397+23+35+28+10+7×100%=60%,所以被调查者中赞成在餐厅彻底禁烟的百分比为60%.(4)答案不唯一,如“其他”的人数最少,只有17人;不吸烟的人数最多,达142人等.方法总结:解答这类题目,观察图表要细致,对应的图例及其关系不能错位,计算要认真准确.读懂统计图,从不同的统计图中得到必要的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三、板书设计⎩⎪⎪⎨⎪⎪⎧方式:调查问卷、访问、观察、查阅资料、实地考察、试验、网上搜索等收集数据的步骤⎩⎪⎨⎪⎧(1)明确调查的目的;(2)确定调查对象;(3)选择调查方式,设计调查问题;(4)展开调查;(5)收集并整理数据;(6)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经历讨论、辩论、数据处理等思维过程,从中获得数学知识与技能,体验教学活动的方法,同时升华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8.2 抽样调查第1课时 普查与抽样调查统计的初步认识1.了解普查、抽样调查的概念并能区分普查和抽样调查.2.了解总体、个体、样本的概念及简单的抽样调查的方法.一、情境导入小号同学为了估计全市七年级学生人数,他对自己所在镇的人口和全镇七年级学生人数做了调查:全镇人口约3万,七年级学生人数为200.全市人口约60万,由此推断全市七年级学生人数约为4000,但市教育局提供的全市七年级学生人数为6000,与估计有很大偏差,这是怎么回事呢?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调查方式的选择(内江中考)下列调查中,①调査本班同学的视力;②调查一批节能灯管的使用寿命;③为保证“神舟9号”的成功发射,对其零部件进行检查;④对乘坐某班次客车的乘客进行安检.其中适合采用抽样调查的是()A.①B.②C.③D.④解析:①中,由于考察对象数量较少,可以采用普查方式;②中,考察对象具有破坏性,宜采用抽样调查;③中,要保证“神州9号”的成功发射,必须做到万无一失,所以要对其零部件进行普查;④中,为了保证每个旅客的安全,必须对所有乘客进行安检,即普查.故选B.方法总结:普查和抽样调查是两种方式,各有自己的特点,在调查实际生活中的相关问题时,要灵活处理,既要考虑问题本身需要,又要考虑实现的可能性.下列调查,适合用普查方式的是()A.了解一批炮弹的杀伤半径B.了解扬州电视台《关注》栏目的收视率C.了解长江中鱼的种类D.了解某班学生对“扬州精神”的知晓率解析:A中了解一批炮弹的杀伤半径,如果普查,所有炮弹都报废,这样就失去了实际意义,故此选项错误;B中了解扬州电视台《关注》栏目的收视率的调查因为普查工作量大,适合抽样调查,故此选项错误;C中了解长江中鱼的种类的调查,因为数量众多,无法进行普查,适合抽样调查,故此选项错误;D中了解某班学生对“扬州精神”的知晓率的调查,适用于普查,人数确定,普查准确,故此选项正确.方法总结:此题主要考查了普查和抽样调查的区别,选择普查还是抽样调查要根据所要考查的对象的特征灵活选用.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性的调查无法进行普查,普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时,应选择抽样调查,对于精确要求较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选用普查.探究点二:总体、个体、样本(巴中中考)今年我市有4万名考生参加中考,为了了解这些考生的数学成绩,从中抽取2000名考生的数学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在这个问题中,下列说法:①这4万名考生的数学中考成绩的全体是总体;②每个考生是个体;③2000名考生是总体的一个样本;④样本容量是2000,其中说法正确的有()A.4个B.3个C.2个D.1个解析:这4万名考生的数学中考成绩的全体是总体;每个考生的数学中考成绩是个体;2000名考生的中考数学成绩是总体的一个样本,样本容量是2000.故正确的是①④.故选C.方法总结:(1)总体、个体、样本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所有的个体构成了总体,样本取自于总体,因此,样本是总体的一部分,没有个体就没有总体;(2)在总体、个体、样本中所提到的考察对象都是问题中的数量指标,是“量”而不是“物”.为了了解某市八年级学生的肺活量,从中抽样调查了500名学生的肺活量,这项调查中的样本是()A.某市八年级学生的肺活量B.从中抽取的500名学生的肺活量C.从中抽取的500学生D.500解析:本项调查中的考察对象是“某市八年级学生的肺活量”,因此样本是“从中抽取的500名学生的肺活量”.故选B项.方法总结:在分析总体、个体和样本时,一定要认真体会“考察对象”的含义,否则容易出现误选C的错误.三、板书设计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经历收集、加工、整理等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第2课时样本的代表性普查与抽样调查1.在具体情景中,体会不同的抽样可能有不同的结果,理解样本必须具有代表性.2.了解抽样调查的基本思想是“用局部估计总体”.一、情境导入为了解某中学学生的平均身高,小明调查了座位在自己旁边的3名同学,把他们身高的平均值作为全校学生平均身高的估计.这个调查结果能较好地反映总体的情况吗?二、合作探究探究点:样本的选取为了了解学校大门出口处每天在学校放学时段的车流量,以帮助学生安全离校,有下面几个样本来统计大门出口处在学校放学时段的车流量,样本选取合适的是()A.抽取两天作为一个样本B.以全年每一天为样本C.选取每周星期日为样本D.春、夏、秋、冬每个季节各选两周作为样本解析:选项A样本容量太小,不具有广泛性;选项B抽取样本难度过大,没有必要性;选项C样本不具有代表性;选项D对个体进行分类按比例随机抽取样本.样本具有代表性,符合简单随机抽样的要求.故选D.方法总结:开展调查前,首先要仔细检查总体中的每个个体是否都有可能成为调查对象,样本要避免遗漏某一个群体,使样本在总体中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其次样本容量应足够多.判断下面抽样调查选取样本的方法是否合适:(1)检查某啤酒厂即将出厂的啤酒质量情况,先随机抽取若干箱(捆),再在抽取的每箱(捆)中,随机抽取1~2瓶检查;(2)通过网上问卷调查方式,了解百姓对央视春节晚会的评价;(3)调查某市中小学生学习负担的状况,在该市每所小学的每个班级选取一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4)教育部为了调查中小学乱收费情况,调查了某市所有中小学生.解析:本题应看样本是否为简单随机样本,是否具有代表性.解:(1)合适,这是一种随机抽样的方法,样本为简单随机样本.(2)不合适,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多数农民是不上网的,所以调查的对象在总体中不具有代表性.(3)不合适,选取的样本中个体太少.(4)不合适,样本虽然足够大,但遗漏了其他城市里的这些群体,应在全国范围内分层选取样本,除了上述原因外,每班的学生全部作为样本是没有必要的.方法总结:判断选取样本的方法是否合适,一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判断:(1)选取的样本是否具有代表性;(2)选取的样本各层都要有,各层是否有遗漏;(3)用整体随机抽样的,要看所选群体能否代表总体.三、板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合作交流,使学生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反思和批判,从而构建起新的和更深层次的理解。

冀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1.1 一次函数》教学设计

冀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1.1 一次函数》教学设计

冀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1.1 一次函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冀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1.1 一次函数》是学生在学习了初中阶段函数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一次函数的性质和图象。

教材从实际问题出发,引导学生探究一次函数的定义、表达式、图象和性质,旨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一次函数的基本概念,学会运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函数的基本概念,具备了一定的函数知识基础。

但对于一次函数的定义、表达式、图象和性质的理解和运用还需加强。

此外,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也需进一步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理解一次函数的定义,掌握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2.会画一次函数的图象,理解一次函数的性质。

3.能够运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一次函数的定义和表达式。

2.一次函数图象的特点和性质。

3.运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数形结合法:通过图象的展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一次函数的性质。

3.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课件,以便进行直观展示。

2.实际问题:准备一些与生活相关的一次函数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学习。

3.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一次函数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如速度-时间图象、温度-时间图象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图象与一次函数的关系。

让学生认识到一次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一次函数的定义和表达式,让学生理解一次函数的基本概念。

通过示例,讲解一次函数的表达式如何得出,以及如何用一次函数表示实际问题。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绘制不同的一次函数图象,并观察图象的性质。

引导学生发现一次函数图象的特点,如直线、斜率等。

冀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冀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在活动后,要注意引导学生对数据作出的不同分析、不同解释进行交流和比较,互相启发。
教师可以将可能出现的错误提出来,让学生辨别真伪,也可以让学生回顾与反思解决问题的
过程,交流自己的体会。
3。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能力,统计调查或实验要花费很多时间,可以采用
课上课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此外,分工合作尤为重要,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与别人合作,培养
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关于数据的表示(统计图表)的教学,可以先从观察统计图表开始,让学生从统计图表中
尽可能多地提取信息、发现规律.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针对具体问题自己设计统计表和统计
图来表示数据资料,并对数据资料和统计图作出较全面的分析,得到正确的认识和理解,鼓
励学生尽可能从报纸、电视、互联网收集各种统计图表,有条件的地方可结合多媒体课件或
比.
思考:调查数据的一般过程是什么?
【课件 5】 统计的一般过程可以用下面框图所示的步骤进行。
让学生对以下问题进行思考:“我们班推荐谁当学生会委员的候选人?在我们班的所有
同学中是否一定有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同学?”自己在进行调查之前,应做好什么准备工作,
引导,画统计图时,要提醒学生标注刻度,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点拨。
3。公布调查结果,想一想和我们预想的结果是否相同.
[设计意图] 在进行调查之前,先组织学生就调查什么问题,向谁调查,用什么方法调查,
可能会得到怎样的数据等问题进行讨论,明确调查目的.
活动 2 大家谈谈——交流体会新知
[过渡语] 刚才我们通过调查全班同学对体育课的喜欢程度,初步认识了统计的一些
此正确地选择数据收集方法是关键.
[设计意图] 由学生主持调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感受、经历数据的收

冀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9.2《平面直角坐标系》教学设计

冀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9.2《平面直角坐标系》教学设计

冀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9.2《平面直角坐标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冀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9.2《平面直角坐标系》是学生在学习了平面几何、函数等知识后,进一步研究坐标系与函数图象的关系。

本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定义、特点及应用,学会在坐标系中确定点的位置,掌握坐标系的性质和基本操作。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和图象,引导学生探究坐标系中点的坐标与图形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平面几何的基本知识,对函数有一定的了解,但坐标系的知识相对较薄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坐标系的模型,培养学生运用坐标系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学生在这个年龄段好奇心强,善于动手操作,因此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定义、特点及应用,学会在坐标系中确定点的位置,掌握坐标系的性质和基本操作。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定义、特点及应用,坐标系的性质和基本操作。

2.难点:坐标系中点的位置的确定,坐标系的性质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丰富的实例和图象,引导学生探究坐标系中点的坐标与图形性质。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坐标系的模型,培养学生运用坐标系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展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定义、特点及应用。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解决过程中运用坐标系。

3.多媒体设备:投影仪、计算机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如地图、飞机导航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实例与坐标系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兴趣。

最新冀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精品学案最新冀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精品教案18.2 第1课时 普查与抽样调查

最新冀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精品学案最新冀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精品教案18.2 第1课时 普查与抽样调查

18.2 抽样调查第1课时普查与抽样调查1.了解普查、抽样调查的概念并能区分普查和抽样调查.2.了解总体、个体、样本的概念及简单的抽样调查的方法.一、情境导入小号同学为了估计全市七年级学生人数,他对自己所在镇的人口和全镇七年级学生人数做了调查:全镇人口约3万,七年级学生人数为200.全市人口约60万,由此推断全市七年级学生人数约为4000,但市教育局提供的全市七年级学生人数为6000,与估计有很大偏差,这是怎么回事呢?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调查方式的选择(内江中考)下列调查中,①调査本班同学的视力;②调查一批节能灯管的使用寿命;③为保证“神舟9号”的成功发射,对其零部件进行检查;④对乘坐某班次客车的乘客进行安检.其中适合采用抽样调查的是()A.①B.②C.③D.④解析:①中,由于考察对象数量较少,可以采用普查方式;②中,考察对象具有破坏性,宜采用抽样调查;③中,要保证“神州9号”的成功发射,必须做到万无一失,所以要对其零部件进行普查;④中,为了保证每个旅客的安全,必须对所有乘客进行安检,即普查.故选B.方法总结:普查和抽样调查是两种方式,各有自己的特点,在调查实际生活中的相关问题时,要灵活处理,既要考虑问题本身需要,又要考虑实现的可能性.下列调查,适合用普查方式的是()A.了解一批炮弹的杀伤半径B.了解扬州电视台《关注》栏目的收视率C.了解长江中鱼的种类D.了解某班学生对“扬州精神”的知晓率解析:A中了解一批炮弹的杀伤半径,如果普查,所有炮弹都报废,这样就失去了实际意义,故此选项错误;B中了解扬州电视台《关注》栏目的收视率的调查因为普查工作量大,适合抽样调查,故此选项错误;C中了解长江中鱼的种类的调查,因为数量众多,无法进行普查,适合抽样调查,故此选项错误;D中了解某班学生对“扬州精神”的知晓率的调查,适用于普查,人数确定,普查准确,故此选项正确.方法总结:此题主要考查了普查和抽样调查的区别,选择普查还是抽样调查要根据所要考查的对象的特征灵活选用.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性的调查无法进行普查,普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时,应选择抽样调查,对于精确要求较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选用普查.探究点二:总体、个体、样本(巴中中考)今年我市有4万名考生参加中考,为了了解这些考生的数学成绩,从中抽取2000名考生的数学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在这个问题中,下列说法:①这4万名考生的数学中考成绩的全体是总体;②每个考生是个体;③2000名考生是总体的一个样本;④样本容量是2000,其中说法正确的有()A.4个B.3个C.2个D.1个解析:这4万名考生的数学中考成绩的全体是总体;每个考生的数学中考成绩是个体;2000名考生的中考数学成绩是总体的一个样本,样本容量是2000.故正确的是①④.故选C.方法总结:(1)总体、个体、样本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所有的个体构成了总体,样本取自于总体,因此,样本是总体的一部分,没有个体就没有总体;(2)在总体、个体、样本中所提到的考察对象都是问题中的数量指标,是“量”而不是“物”.为了了解某市八年级学生的肺活量,从中抽样调查了500名学生的肺活量,这项调查中的样本是()A.某市八年级学生的肺活量B.从中抽取的500名学生的肺活量C.从中抽取的500学生D.500解析:本项调查中的考察对象是“某市八年级学生的肺活量”,因此样本是“从中抽取的500名学生的肺活量”.故选B项.方法总结:在分析总体、个体和样本时,一定要认真体会“考察对象”的含义,否则容易出现误选C的错误.三、板书设计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经历收集、加工、整理等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普查与抽样调查普查的概念抽样调查的概念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的概念。

最新冀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全册优质教学课件(含教案)

最新冀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全册优质教学课件(含教案)

反映数据的变化趋势
周国年作品,盗版必究!
全册ppt课件+Word教案+Word同步 习题
11
2.下面是某校参加课外活动人数情况统计图
条 形 统 计 图
反映数据的具体情况.
周国年作品,盗版必究!
全册ppt课件+Word教案+Word同步 习题
12
3.下面是某水果店运进苹果、香蕉、桔 子三种水果数量统计图.
周国年作品,盗版必究!
全册ppt课件+Word教案+Word同步 习题
18
思考:除问卷调查外,你还知道用什么方法来收集
数据吗?
查 阅 资 料
访问
实地调查
试 验
测 量
周国年作品,盗版必究!
全册ppt课件+Word教案+Word同步 习题
19
想一想
1.如何了解学生的身高情况?采取什么方法
收集数据?
测量
24
班长选举过程
第一步:选全班最信赖同学做班长. (明确调查目的和问题)
第二步:询问全班每个同学.
(确定调查对象)
第三步:民主投票
(选择调查方法)
第四步:投票
(展开调查)
第五步:唱票,计票
(收集并整理数据)
第六步:确定班长人选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周国年作品,盗版必究!
全册ppt课件+Word教案+Word同步 习题
2.想了解同学们对数学前五章的学习情况?
调查
3.体活课,选择玩哪种球类?摸球决定将篮球、 足球、排球模型放到纸盒里,摇匀后同学来做, 摸完放回,记录后再摇匀,每人2次. 实验
周国年作品,盗版必究!

冀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0.1《常量和变量》教学设计

冀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0.1《常量和变量》教学设计

冀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0.1《常量和变量》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冀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0.1《常量和变量》是学生在学习了代数基本概念之后的一个拓展,使学生能够理解常量和变量的概念,并能够区分和应用。

本节内容通过实例引入常量和变量的概念,然后通过大量的例题和练习使学生掌握常量和变量的性质和应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学习了代数的基本概念,对于一些代数运算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

但是,对于常量和变量的概念以及它们的性质和应用可能还不是很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大量的实例和练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常量和变量的概念,能够区分常量和变量。

2.掌握常量和变量的性质,并能够应用。

3.能够应用常量和变量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常量和变量的概念及其区分。

2.常量和变量的性质及其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引入常量和变量的概念,然后通过大量的例题和练习使学生掌握常量和变量的性质和应用。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

2.相关的例题和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常量和变量的概念。

例如:小明的身高是1.6米,问小明的身高是常量还是变量?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常量和变量的定义和性质,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

3.操练(10分钟)出示一些相关的例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讲解答案,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讲解答案,巩固学生对常量和变量的理解和掌握。

5.拓展(10分钟)出示一些综合性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讲解答案,提高学生对常量和变量的应用能力。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使学生对常量和变量的概念、性质和应用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回家后巩固所学内容。

8.板书(5分钟)在黑板上写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重点,方便学生复习。

冀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9.2《平面直角坐标系》教学设计

冀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9.2《平面直角坐标系》教学设计

冀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9.2《平面直角坐标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冀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9.2《平面直角坐标系》是学生在学习了平面几何和一次函数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坐标系与函数的性质。

本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定义、特点和应用,学会在坐标系中确定点的位置,理解坐标与图形之间的关系,为后续学习函数的图像和几何图形的变换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平面几何的基本知识,对一次函数有一定的了解,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

但部分学生对坐标系的理解和运用还不够熟练,对坐标与图形之间的关系还需进一步巩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定义、特点和应用,能在坐标系中确定点的位置。

2.理解坐标与图形之间的关系,能运用坐标系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定义、特点和应用,坐标与图形之间的关系。

2.难点:在坐标系中确定点的位置,坐标与图形之间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图片和实例。

2.准备坐标纸和绘图工具。

3.准备相关练习题和拓展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电影院、商场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坐标表示这些地点的位置。

让学生认识到坐标系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展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图片,介绍坐标系的定义、特点和应用。

解释坐标系中的横轴、纵轴、原点、正方向等概念。

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了解坐标系在几何、物理、化学等学科中的应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在坐标纸上画出给定的点,并标出其坐标。

练习在不同象限内确定点的位置,引导学生理解坐标与图形之间的关系。

4.巩固(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运用坐标系解决实际问题。

如:某同学在商场购物,已知商场坐标系中某商品的位置,求该同学到达商品的路线。

新冀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优秀教案:19.2 第1课时 平面直角坐标系

新冀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优秀教案:19.2 第1课时 平面直角坐标系

19.2 平面直角坐标系第1课时 平面直角坐标系1.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以及横轴、纵轴、原点、坐标等概念;(重点) 2.能在给定的直角坐标系中,由点的位置写出它的坐标.(难点)一、情境导入我们已经学过了数轴,知道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一一对应,在建立了数轴之后,我们就可以确定直线上点的位置,如图.那么,如何确定平面内点的位置呢?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写出平面直角系内点的坐标写出图中七边形ABCDEFG 各顶点的坐标.解:这七边形的各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 (-3,1);B (-2,-1);C(1,-2);D(3,0); E(3,2);F(2,3).方法总结:在坐标平面上,点和有序实数对时一一对应的.探究点二: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描点已知点A(0,3),B(-1,1),C(-3,2),D(-2,0),E(-3,-2),F(-1,-1),G(0,-3),H(1,-1),I(3,-2),J(2,0),K(3,2),L(1,1).请在图中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分别描出上述各点,并顺次连接A ,B ,C ,D ,E ,F ,G ,H ,I ,J ,K ,L ,A.解析:依据点的横、纵坐标的定义,分别描出各点并依次连接即可.解:如图所示.方法总结:所求图形在四个象限的面积相等,所以只需求其中一部分面积即可.三、板书设计 平面直角坐标系⎩⎪⎨⎪⎧定义:原点、坐标轴点的坐标⎩⎪⎨⎪⎧定义与符号特征点的坐标的确定描点通过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内容的学习,反映平面直角坐标系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让学生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和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提高学生参加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好奇心.。

冀教版八年级数学下教案 函数的表示

冀教版八年级数学下教案 函数的表示

20.3 函数的表示教学目标1.了解函数的三种不同的表示方法并在实际情境中,会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函数恰当的表示方法;2.通过具体实例,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并能简单应用.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函数的三种不同的表示方法.【教学难点】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并能简单应用.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问题:(1)某人上班由于担心迟到所以一开始就跑,等跑累了再走完余下的路程,可以把此人距单位的距离看成是关于出发时间的函数,想一想我们用怎样的方法才能更好的表示这一函数呢?(2)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银行利率、列车时刻、国民生产总值等问题,想一想,这些问题在实际生活中又是如何表示的?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函数的表示方法【类型一】用列表法表示函数关系有一根弹簧原长10厘米,挂重物后(不超过50克),它的长度会改变,请根据下面表格中的一些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要想使弹簧伸长5厘米,应挂重物多少克?(2)当所挂重物为x克时,用h厘米表示总长度,请写出此时弹簧的总长度的函数表达式.(3)当弹簧的总长度为25厘米时,求此时所挂重物的质量为多少克.解析:(1)根据挂重物每克伸长0.5厘米,要伸长5厘米,可得答案;(2)根据挂重物与弹簧伸长的关系,可得函数解析式;(3)根据函数值,可得所挂重物质量.解:(1)5÷0.5×1=10(克),答:要想使弹簧伸长5厘米,应挂重物10克;(2)函数的表达式:h=10+0.5x(0≤x≤50);(3)当h=25时,25=10+0.5x,x=30,答:当弹簧的总长度为25厘米时,此时所挂重物的质量为30克.方法总结:列表法的优点是不需要计算就可以直接看出与自变量的值相对应的函数值,简洁明了.列表法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也有广泛应用.如成绩表、银行的利率表等. 【类型二】 用图象法表示函数关系如图描述了一辆汽车在某一直路上的行驶过程,汽车离出发地的距离s (千米)和行驶时间t (小时)之间的关系,请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汽车共行驶的路程是多少?(2)汽车在行驶途中停留了多长时间?(3)汽车在每个行驶过程中的速度分别是多少?(4)汽车到达离出发地最远的地方后返回,则返回用了多长时间? 解析:根据图象解答即可.解:(1)由纵坐标看出汽车最远行驶路程是120千米,往返共行驶的路程是120×2=240(千米);(2)由横坐标看出2-1.5=0.5(小时),故汽车在行驶途中停留了0.5小时;(3)由纵坐标看出汽车到达B 点时的路程是80千米,由横坐标看出到达B 点所用的时间是1.5小时,由此算出平均速度80÷1.5=1603(千米/时);由纵坐标看出汽车从B 到C 没动,此时速度为0千米/时;由横坐标看出汽车从C 到D 用时3-2=1(小时),从纵坐标看出行驶了120-80=40(千米),故此时的平均速度为40÷1=40(千米/时);由纵坐标看出汽车返回的路程是120千米,由横坐标看出用时4.5-3=1.5(小时),由此算出平均速度120÷1.5=80(千米/时);(4)由横坐标看出4.5-3=1.5小时,返回用了1.5小时. 方法总结:图象法的优点是直观形象地表示自变量与相应的函数值变化的趋势,有利于我们通过图象来研究函数的性质.图象法在生产和生活中有许多应用,如企业生产图,股票指数走势图等.【类型三】 用解析式法表示函数关系一辆汽车油箱内有油48升,从某地出发,每行1千米,耗油0.6升,如果设剩余油量为y (升),行驶路程为x (千米). (1)写出y 与x 的关系式;(2)这辆汽车行驶35千米时,剩油多少升?汽车剩油12升时,行驶了多千米? (3)这辆车在中途不加油的情况下最远能行驶多少千米?解析:(1)根据总油量减去用油量等于剩余油量,可得函数解析式;(2)根据自变量,可得相应的函数值,根据函数值,可得相应自变量的值;(3)令y =0,求出x 即可. 解:(1)y =-0.6x +48;(2)当x =35时,y =48-0.6×35=27,∴这辆车行驶35千米时,剩油27升;当y =12时,48-0.6x =12,解得x =60,∴汽车剩油12升时,行驶了60千米; (3)令y =0,-0.6x +48=0,解得x =80,即这辆车在中途不加油的情况下最远能行驶80km. 方法总结:解析式法有两个优点:一是简明、精确地概括了变量间的关系;二是可以通过解析式求出任意一个自变量的值所对应的函数值.探究点二:函数表示方法的综合运用 【类型一】 分段函数及其表示为了节能减排,鼓励居民节约用电,某市将出台新的居民用电收费标准:(1)若每户居民每月用电量不超过100度,则按0.50元/度计算;(2)若每户居民每月用电量超过100度,则超过部分按0.80元/度计算(未超过部分仍按每度电0.50元计算).现假设某户居民某月用电量是x (单位:度),电费为y (单位:元),则y 与x 的函数关系用图象表示正确的是( )解析:根据题意,当0≤x ≤100时,y =0.5x ;当x >100时,y =100×0.5+0.8(x -100)=50+0.8x -80=0.8x -30,所以,y 与x 的函数关系为y =⎩⎪⎨⎪⎧0.5x (0≤x ≤100),0.8x -30(x >100).纵观各选项,只有C 选项图形符合.故选C.方法总结:根据图象读取信息时,要把握住以下三个方面:①横、纵轴的意义,以及横、纵轴分别表示的量;②要求关于某个具体点,向横、纵轴作垂线来求得该点的坐标;③在实际问题中,要注意图象与x 轴、y 轴交点坐标代表的具体意义. 【类型二】 函数与图形面积的综合运用如图①所示,矩形ABCD 中,动点P 从点B 出发,沿BC 、CD 、DA 运动至点A 停止,设点P 运动的路程为x ,△ABP 的面积为y ,y 关于x 的函数图象如图②所示. (1)求矩形ABCD 的面积; (2)求点M 、点N 的坐标;(3)如果△ABP 的面积为矩形ABCD 面积的15,求满足条件的x 的值.解析:(1)点P 从点B 运动到点C 的过程中,运动路程为4时,面积发生了变化且面积达到最大,说明BC 的长为4;当点P 在CD 上运动时,△ABP 的面积保持不变,就是矩形ABCD 面积的一半,并且运动路程由4到9,说明CD 的长为5.然后求出矩形的面积;(2)利用(1)中所求可得当点P 运动到点C 时,△ABP 的面积为10,进而得出M 点坐标,利用AD ,BC ,CD 的长得出N 点坐标;(3)分点P 在BC 、CD 、AD 上时,分别求出点P 到AB 的距离,然后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列式即可求出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进而求出x 即可.解:(1)结合图形可知,P 点在BC 上,△ABP 的面积为y 增大,当x 在4~9之间,△ABP 的面积不变,得出BC =4,CD =5,∴矩形ABCD 的面积为4×5=20;(2)由(1)得当点P 运动到点C 时,△ABP 的面积为10,则点M 的纵坐标为10,故点M 坐标为(4,10).∵BC =AD =4,CD =5,∴NO =13,故点N 的坐标为(13,0); (3)当△ABP 的面积为矩形ABCD 面积的15,则△ABP 的面积为20×15=4.①点P 在BC 上时,0≤x ≤4,点P 到AB 的距离为PB 的长度x ,y =12AB ·PB =12×5x =5x2,令5x2=4,解得x =1.6; ②点P 在CD 上时,4≤x ≤9,点P 到AB 的距离为BC 的长度4,y =12AB ·PB =12×5×4=10(不合题意,舍去);③点P 在AD 上时,9≤x ≤13时,点P 到AB 的距离为PA 的长度13-x ,y =12AB ·PA =12×5×(13-x )=52(13-x ),令52(13-x )=4,解得x =11.4,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x 的值为1.6或11.4.方法总结:函数图象与图形面积是运用数形结合思想的典型问题,图象应用信息广泛,通过看图获取信息,不仅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还可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用图象解决问题时,要理清图象的含义. 三、板书设计1.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 (1)列表法; (2)图象法; (3)解析式法.2.函数表示方法的综合运用 四、教学反思函数表示法这节课的难点在于针对不同的问题如何选择这三种方法进行表示.针对这个问题,可通过引导学生对例子比较来解决.这样学生通过对不同例子的比较就能很好的区分这三种方法的特点,并能选择合适的方法.这节课的另一个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分段函数,通过两个例子的介绍,能理解分段函数并按要求进行求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套教案第十八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18.1 统计的初步认识1.了解收集数据的意义及方法.2.经历收集数据的过程.3.初步学会设计调查问卷来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4.知道可以从报刊、书籍、电视、网络等媒体中获取数据信息.一、情境导入小丽是班级的组织委员,为了响应学校提出的“全民健身、阳光体育”号召,他假期里准备组织全班同学观看一场球类比赛,为了吸引更多的同学参加,他应该组织观看哪种球类的比赛呢?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下面的知识.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数据的收集方式下面调查适合用选举方式进行收集数据的是()A.2015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的收视率B.你班谁最适合当班长C.某年级全班同学晚上平均睡眠时间D.想了解2015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评选情况解析:A选项应采用媒体调查法;B选项应采用民意调查法或选举形式;C选项应采用问卷调查法;D选项应采用上网搜索.故选B.方法总结:结合实际问题分析,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就以下统计目标,你认为选择何种方法收集数据比较合适?(1)某班15岁以上的学生人数;(2)我国濒临灭绝的植物的数量;(3)某种玉米种子的发芽率.解析:(1)要了解此班15岁以上的学生人数需要实地调查;(2)要调查濒临灭绝的植物的数量需要查阅有关资料;(3)该问题需要动手实验.解:(1)实地调查;(2)查阅有关资料书或从互联网上查;(3)实验法.方法总结:①对调查范围比较小且容易调查的应采用实地调查;②采用何种方法一定要结合实际问题来定.探究点二:调查问卷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不顺心的事,难免有烦躁、焦急不安、恐慌、愤怒、嫉妒等情绪产生.在这样的情况下,比听别人劝说更重要的是进行自我心理调控.自我心理调控的办法有哪些呢?男、女同学排除烦恼的方法有没有区别呢?请对此做一番调查.这对你在生活中保持良好的心态很有帮助,也有利于你的身心健康.请回答下列问题:(1)你要调查的是什么问题?(2)你要调查哪些人?(3)你要用什么分式进行调查?(4)你要向你的调查对象提出什么问题?解析:从数学的角度阅读题目,了解问题的条件与要求.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再依次明确调查对象、调查方法.解:(1)心情不好时进行自我心理调控的办法.(2)身边的同学们.(3)询问交谈的方式.(4)如“上次你的测验成绩不理想,怎么没看出你心情不好呢?”等.方法总结:主要步骤:明确调查问题,设计调查选项,确定调查范围,选择调查方式,实施调查,汇总调查数据,表示调查结果.以上各步骤具体进行时要灵活,有时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方法.新建成的红星中学,首次招收七年级新生12个班共500人,学校准备修建一个自行车车棚.请问需要修建多大面积的自行车车棚?请你设计一个调查方案解决这个问题.解析:决定自行车车棚面积的因素有两个,即自行车的数量与每辆自行车的占地面积.因此收集数据的重点应围绕这两个因素进行.解:调查方案如下:(1)对全体新生的到校方式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如下:你到校的方式是骑自行车吗?A.经常是B.不经常是C.很少是D.从不是(2)根据调查问卷结果分类统计骑自行车的人数;(3)实际测量或估计存放1辆自行车的大约占地面积;(4)根据学校的建设规划、财力等因素确定自行车车棚的面积.方法总结:确定调查方案时必须明确两个问题:(1)需要收集哪些数据?(2)采用什么方式进行调查可以获得这些数据?探究点三:从图表中获取信息小冰就公众对在餐厅吸烟的态度进行了调查,并将调查结果制作成如图所示的统计图,请根据图中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被调查者中,不吸烟者赞成在餐厅彻底禁烟的人数是;(2)被调查者中,希望在餐厅设立吸烟室的人数是多少人?(3)求被调查者中赞成在餐厅彻底禁烟的百分比.(4)面对以上的调查结果,你还能得出什么结论?解析:由统计图所描述的对象内容,可以了解持各种态度的人数及被调查的总人数,再求出被调查者中赞成在餐厅彻底禁烟的百分比.解:(1)97.(2)35+28=63(人),即希望在餐厅设立吸烟室的人数是63人.(3)97+2397+23+35+28+10+7×100%=60%,所以被调查者中赞成在餐厅彻底禁烟的百分比为60%.(4)答案不唯一,如“其他”的人数最少,只有17人;不吸烟的人数最多,达142人等.方法总结:解答这类题目,观察图表要细致,对应的图例及其关系不能错位,计算要认真准确.读懂统计图,从不同的统计图中得到必要的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三、板书设计 ⎩⎪⎪⎨⎪⎪⎧方式:调查问卷、访问、观察、查阅资料、实地考察、 试验、网上搜索等收集数据的步骤⎩⎪⎨⎪⎧(1)明确调查的目的;(2)确定调查对象;(3)选择调查方式,设计调查问题;(4)展开调查;(5)收集并整理数据;(6)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经历讨论、辩论、数据处理等思维过程,从中获得数学知识与技能,体验教学活动的方法,同时升华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8.2 抽样调查第1课时 普查与抽样调查1.了解普查、抽样调查的概念并能区分普查和抽样调查.2.了解总体、个体、样本的概念及简单的抽样调查的方法.一、情境导入小号同学为了估计全市七年级学生人数,他对自己所在镇的人口和全镇七年级学生人数做了调查:全镇人口约3万,七年级学生人数为200.全市人口约60万,由此推断全市七年级学生人数约为4000,但市教育局提供的全市七年级学生人数为6000,与估计有很大偏差,这是怎么回事呢?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调查方式的选择(内江中考)下列调查中,①调査本班同学的视力;②调查一批节能灯管的使用寿命;③为保证“神舟9号”的成功发射,对其零部件进行检查;④对乘坐某班次客车的乘客进行安检.其中适合采用抽样调查的是( )A.①B.②C.③D.④解析:①中,由于考察对象数量较少,可以采用普查方式;②中,考察对象具有破坏性,宜采用抽样调查;③中,要保证“神州9号”的成功发射,必须做到万无一失,所以要对其统计的初步认识零部件进行普查;④中,为了保证每个旅客的安全,必须对所有乘客进行安检,即普查.故选B.方法总结:普查和抽样调查是两种方式,各有自己的特点,在调查实际生活中的相关问题时,要灵活处理,既要考虑问题本身需要,又要考虑实现的可能性.下列调查,适合用普查方式的是( )A.了解一批炮弹的杀伤半径B.了解扬州电视台《关注》栏目的收视率C.了解长江中鱼的种类D.了解某班学生对“扬州精神”的知晓率解析:A 中了解一批炮弹的杀伤半径,如果普查,所有炮弹都报废,这样就失去了实际意义,故此选项错误;B 中了解扬州电视台《关注》栏目的收视率的调查因为普查工作量大,适合抽样调查,故此选项错误;C 中了解长江中鱼的种类的调查,因为数量众多,无法进行普查,适合抽样调查,故此选项错误;D 中了解某班学生对“扬州精神”的知晓率的调查,适用于普查,人数确定,普查准确,故此选项正确.方法总结:此题主要考查了普查和抽样调查的区别,选择普查还是抽样调查要根据所要考查的对象的特征灵活选用.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性的调查无法进行普查,普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时,应选择抽样调查,对于精确要求较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选用普查.探究点二:总体、个体、样本(巴中中考)今年我市有4万名考生参加中考,为了了解这些考生的数学成绩,从中抽取2000名考生的数学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在这个问题中,下列说法:①这4万名考生的数学中考成绩的全体是总体;②每个考生是个体;③2000名考生是总体的一个样本;④样本容量是2000,其中说法正确的有( )A.4个B.3个C.2个D.1个解析:这4万名考生的数学中考成绩的全体是总体;每个考生的数学中考成绩是个体;2000名考生的中考数学成绩是总体的一个样本,样本容量是2000.故正确的是①④.故选C.方法总结:(1)总体、个体、样本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所有的个体构成了总体,样本取自于总体,因此,样本是总体的一部分,没有个体就没有总体;(2)在总体、个体、样本中所提到的考察对象都是问题中的数量指标,是“量”而不是“物”.为了了解某市八年级学生的肺活量,从中抽样调查了500名学生的肺活量,这项调查中的样本是( )A.某市八年级学生的肺活量B.从中抽取的500名学生的肺活量C.从中抽取的500学生D.500解析:本项调查中的考察对象是“某市八年级学生的肺活量”,因此样本是“从中抽取的500名学生的肺活量”.故选B 项.方法总结:在分析总体、个体和样本时,一定要认真体会“考察对象”的含义,否则容易出现误选C 的错误.三、板书设计第2课时 样本的代表性普查与抽普查的概念 抽样调查的概念1.在具体情景中,体会不同的抽样可能有不同的结果,理解样本必须具有代表性.2.了解抽样调查的基本思想是“用局部估计总体”.一、情境导入为了解某中学学生的平均身高,小明调查了座位在自己旁边的3名同学,把他们身高的平均值作为全校学生平均身高的估计.这个调查结果能较好地反映总体的情况吗?二、合作探究探究点:样本的选取为了了解学校大门出口处每天在学校放学时段的车流量,以帮助学生安全离校,有下面几个样本来统计大门出口处在学校放学时段的车流量,样本选取合适的是()A.抽取两天作为一个样本B.以全年每一天为样本C.选取每周星期日为样本D.春、夏、秋、冬每个季节各选两周作为样本解析:选项A样本容量太小,不具有广泛性;选项B抽取样本难度过大,没有必要性;选项C样本不具有代表性;选项D对个体进行分类按比例随机抽取样本.样本具有代表性,符合简单随机抽样的要求.故选D.方法总结:开展调查前,首先要仔细检查总体中的每个个体是否都有可能成为调查对象,样本要避免遗漏某一个群体,使样本在总体中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其次样本容量应足够多.判断下面抽样调查选取样本的方法是否合适:(1)检查某啤酒厂即将出厂的啤酒质量情况,先随机抽取若干箱(捆),再在抽取的每箱(捆)中,随机抽取1~2瓶检查;(2)通过网上问卷调查方式,了解百姓对央视春节晚会的评价;(3)调查某市中小学生学习负担的状况,在该市每所小学的每个班级选取一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4)教育部为了调查中小学乱收费情况,调查了某市所有中小学生.解析:本题应看样本是否为简单随机样本,是否具有代表性.解:(1)合适,这是一种随机抽样的方法,样本为简单随机样本.(2)不合适,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多数农民是不上网的,所以调查的对象在总体中不具有代表性.(3)不合适,选取的样本中个体太少.(4)不合适,样本虽然足够大,但遗漏了其他城市里的这些群体,应在全国范围内分层选取样本,除了上述原因外,每班的学生全部作为样本是没有必要的.方法总结:判断选取样本的方法是否合适,一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判断:(1)选取的样本是否具有代表性;(2)选取的样本各层都要有,各层是否有遗漏;(3)用整体随机抽样的,要看所选群体能否代表总体.三、板书设计样本的样本容量不能太小符合简单随机抽样的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