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量代换 教学设计
小学等量代换优秀教案
小学等量代换优秀教案年级学科:小学数学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等量代换的概念,能运用等量代换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教学内容:1. 等量代换的概念及应用。
2. 等量代换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1. 让学生掌握等量代换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等量代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等量代换的概念。
2. 运用等量代换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等量代换的概念,如:“如果有2个苹果,我用1个橙子来换,我们还是有一个苹果的数量。
”2. 学生讨论,理解等量代换的含义。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等量代换的定义和规则。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一些等量代换的题目,加深理解。
三、实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提出一些实际问题,如:“小明有3个球,小华有5个球,他们一共有几个球?”引导学生运用等量代换的方法解决。
2.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解题思路,展示解题过程。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教师给出一些等量代换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总结解题技巧。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等量代换的方法和应用。
2. 教师提出一些拓展问题,如:“等量代换在生活中的其他应用有哪些?”引导学生思考。
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课堂练习作业,评估学生对等量代换的掌握程度。
2.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有关等量代换的问题,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复习情况。
以上是一篇关于小学等量代换教学设计的教案,希望能对你的教学有所帮助。
《等量代换》教学设计教案
《等量代换》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等量代换的概念,能运用等量代换解决问题。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
3. 渗透数学的转化思想,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等量代换的方法和应用。
2. 教学难点:理解等量代换的本质,能灵活运用等量代换解决问题。
三、教学准备1. 课件、黑板、实物等教学工具。
2. 学生已掌握基本的数学运算知识和逻辑推理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如“2个苹果换1个橙子,3个橙子换几个苹果?”引导学生思考等量代换的概念。
2. 新课讲解:介绍等量代换的定义和基本原则,通过示例讲解等量代换的运用。
3.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让学生亲自操作,巩固等量代换的方法。
4. 拓展应用:引导学生将等量代换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如购物、烹饪等方面,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强调等量代换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等量代换的方法。
2.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等量代换的应用,并与同学交流分享。
教学评价: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课堂练习的表现以及学生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评价学生对等量代换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总结等方式主动探索等量代换的原理和应用。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演示,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直观性。
3. 设计具有层次性的练习题,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4. 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练习:通过课堂上的即时练习,评估学生对等量代换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情况,以及能否将所学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教学过程和内容的反馈,以便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八、教学内容安排1. 第一课时:引入等量代换概念,讲解基本原理。
等量代换幼儿园教案
等量代换幼儿园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有趣的数学》中的“等量代换”一节。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等量代换的概念,掌握简单的等量代换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幼儿理解等量代换的概念,学会简单的等量代换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幼儿合作、探究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等量代换的概念,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学重点:掌握简单的等量代换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等量代换卡片、水果图片、动物图片、磁性教具等。
学具:每组一份等量代换卡片,每组一份磁性教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小猴子和好朋友小兔子一起种水果。
有一天,他们要举行一个水果派对,小猴子负责准备水果。
小猴子发现,水果篮里的水果数量不一样,他想让每个好朋友都能吃到相同数量的水果,该怎么办呢?2. 探索等量代换(10分钟)(1)引导幼儿观察等量代换卡片,发现卡片上的水果、动物数量关系。
(2)小组讨论:如何用一种水果或动物替换另一种水果或动物,使数量相等?(3)教师讲解:等量代换的概念及方法。
3. 例题讲解(10分钟)(1)出示例题:用三个苹果换两个香蕉,可以换几个橘子?(2)引导幼儿运用等量代换的方法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10分钟)(1)出示练习题:一个苹果可以换几个草莓?两个香蕉可以换几个橘子?(2)幼儿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1)请幼儿分享自己在练习中的收获。
(2)引导幼儿思考: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用到等量代换?六、板书设计1. 板书等量代换2. 板书内容:(1)等量代换的概念(2)等量代换的方法(3)例题及解答过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用三个橘子换两个苹果,可以换几个香蕉?(2)四个草莓可以换几个梨?2. 答案:(1)两个香蕉(2)两个梨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使幼儿对等量代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小学等量代换优秀教案
小学等量代换优秀教案教案标题:小学等量代换优秀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帮助小学生理解和掌握等量代换的概念和运用,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和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等量代换的定义、等量代换的性质、等量代换的运用等。
教学目标:1. 理解等量代换的概念和基本性质;2. 能够通过等量代换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3. 提高计算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重点:1. 等量代换的概念和基本性质;2. 等量代换的运用。
教学难点:1. 等量代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教学课件、教具、练习题等;2. 学生准备:教材、练习册等。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或示例引入等量代换的概念,例如:“如果你有5个苹果,我给你2个橙子,你愿意用橙子换苹果吗?为什么?”引导学生思考等量代换的概念。
Step 2:概念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教学课件或板书,详细讲解等量代换的定义和基本性质,例如:“等量代换是指在保持总量不变的情况下,用一个或多个物品替代另一个物品。
”并且通过具体的例子进行解释。
Step 3:运用练习(15分钟)教师设计一些简单的等量代换练习题,让学生通过计算和思考,找到等量代换的解决方法。
例如:“小明有8个糖果,小红有5个糖果,请问他们能否用糖果进行等量代换?如果能,应该用多少个糖果进行代换?”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供帮助和指导。
Step 4:拓展应用(15分钟)教师设计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运用等量代换的方法解决。
例如:“小明有10元钱,他想买一本书,但书店只收取纸币,每本书10元,请问小明能否用硬币进行等量代换?如果能,应该用多少个硬币进行代换?”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
Step 5:总结归纳(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强调等量代换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思考。
Step 6: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对等量代换的理解和运用。
幼儿园等量代换教案
幼儿园等量代换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数学教材第四章第三节,主题为“等量代换”。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等量代换的概念,学会使用简单的等量代换方法,运用等量代换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等量代换的概念,能运用等量代换方法解决简单问题。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等量代换概念的理解,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掌握等量代换的方法,培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等量代换教具一套,包括小石子、小棒、计数器等。
学具:每组一份等量代换学具,包括小石子、小棒、计数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展示一个故事场景,小熊捡到了一些小石子,想要和小朋友们换一些小棒。
引导学生观察,小熊捡到的小石子和小棒数量是否相等。
(2)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得出小石子和小棒数量相等的结论。
2. 例题讲解(1)教师出示例题:小熊用5个小石子换走了3个小棒,小兔子用2个小棒换走了几个小石子?(2)引导学生运用等量代换的方法解决问题,得出小兔子用2个小棒可以换走5个小石子。
3. 随堂练习(1)教师发放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针对学生的解答进行点评,指导学生正确运用等量代换方法。
4. 小组合作(1)学生分组,每组发放一套等量代换学具。
(2)小组内讨论,运用等量代换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等量代换2. 板书内容:(1)等量代换概念(2)等量代换方法(3)实际应用举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小猫用4个小石子换走了2个小棒,小狗用1个小棒换走了几个小石子?(2)小猴子有10个小石子,想换走一些小棒,如果每2个小石子可以换1个小棒,小猴子最多可以换走几个小棒?2. 答案:(1)小狗用1个小棒可以换走2个小石子。
三年级公开课等量代换教案
三年级公开课等量代换教案第一篇:三年级公开课等量代换教案等量代换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109的例2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的:1、理解等量代换数学题的特点以及解题方法。
2、让学生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经验,让学生充分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形成我要学好数学的精神风貌;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团结、友好合作,营造和谐共进的氛围。
教学重点:在解决等量代换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等量代换数学题的思想方法。
教学难点:用不同的方法口述等量代换时的想法。
教具准备:电脑课件、天平、法码及相应的图片。
学具准备:水果、食物、天平、法码及其它图片。
教学过程:课前谈话:出示大拇指贴,喜欢它吗?想得到它可不太容易,说说在上课的时候怎样才能得到它?只要大家能认真听讲,积极动脑,大胆发言,敢于挑战并克服困难,你就可以得到一把红旗。
如果这节课你能得到足够多的红旗,就能换到大拇指贴,然后还有可能换到小礼物哦,大家有信心吗?生:有!一、创设情境、感受策略的魅力师:同学们,你们都喜欢听故事吗?生:喜欢师:看来同学们听过很多故事,吴老师这有一个故事(电脑出示曹冲称象的主题图)。
你们听说过吗?生:曹冲称象师:听了这个故事之后,有两个小小的问题想请教大家。
师:第一个问题:曹冲聪明吗?小曹冲通过开动脑筋,解决了大人都没有解决的问题,同学们应不应该向他学习。
师:第二个问题:在曹冲称象这个故事中,曹冲拿什么和什么进行了代换呢?生:在这个故事中,曹冲用石头代替了大象的重量。
师:为什么可以用石头重量代替大象有重量,因为石头和大象是好朋友吗?生:石头和大象的重量是相等的,所以可以用石头的重量去代换大象的重量。
师:同意大象和石头的重量相等的同学坐端正给吴老师看看,我们在这里把这两个相等的量叫做“等量”(板书)通过换一换的方法,知道了大象的重量。
小小的故事蕴含着重要的数学思想,那就是等量代换。
(课件显示题目)生:请同学齐读课题师:在等量代换中,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等是什么意思吗?生:等是相等的意思师:量是什么意思呢?生:量是数量或重量的意思。
等量代换教案
等量代换教案关键信息项:1、教学目标2、教学重难点3、教学方法4、教学过程5、教学资源6、教学评价1、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等量代换的概念,掌握等量代换的基本方法。
学生能够运用等量代换的方法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1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经历等量代换的探索过程,体会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2、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理解等量代换的含义,掌握等量代换的方法。
能够运用等量代换解决实际问题。
2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等量关系,并进行有效的代换。
3、教学方法31 讲授法讲解等量代换的概念和方法,使学生对新知识有初步的了解。
32 演示法通过直观的演示,帮助学生理解等量代换的过程。
3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问题,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培养合作精神。
34 练习法安排适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4、教学过程41 导入环节通过展示一些简单的等量关系的例子,如天平平衡时两边物体的重量相等,引发学生的兴趣,导入等量代换的概念。
42 新授环节详细讲解等量代换的定义和方法,结合具体的例子进行分析和演示。
例如,用一个苹果等于两个橘子的等量关系,引导学生理解如何进行代换。
43 巩固练习安排学生进行课堂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练习内容可以包括简单的等量代换计算题和应用题。
4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一些较复杂的等量代换问题,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路和方法。
每组选派代表进行汇报,教师进行总结和评价。
45 课堂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等量代换的概念、方法和重点例题,强调等量代换在数学中的重要性。
46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包括书面作业和拓展性作业,如让学生自己设计等量代换的问题并解答。
5、教学资源51 教材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和学习水平的数学教材。
等量代换幼儿园教案
等量代换幼儿园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数学教材第四章第三节,主题为“等量代换”。
主要内容包括:理解等量概念,掌握简单的等量代换方法,运用等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等量的概念,知道什么是等量关系,能够运用等量代换方法解决简单问题。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等量关系,运用等量代换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等量代换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该方法解决简单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等量模型、卡片、挂图等。
学具:彩色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邀请两位学生上台,展示两杯相同容量的水,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2)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将一杯水倒入不同形状的容器中,观察水的量是否发生变化。
2. 例题讲解(1)出示等量模型,讲解等量概念,引导学生理解等量关系。
(2)通过实际例题,讲解等量代换的方法,让学生掌握解题思路。
3. 随堂练习(1)发放练习卡片,让学生独立完成等量代换题目。
(2)邀请学生上台展示解题过程,师生共同点评。
4. 小组讨论(1)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等量代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全班分享。
(2)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运用等量代换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1. 等量概念2. 等量关系3. 等量代换方法4. 实际应用七、作业设计(1)一个苹果等于两个橘子,两个苹果等于几个橘子?(2)5个三角形可以换几个正方形?(假设一个三角形等于2个正方形)答案:(1)4个橘子(2)10个正方形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等量代换的方法。
课后反思如下:1. 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等量代换一年级教学设计
等量代换一年级教学设计引言:等量代换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概念,在数学学科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等量代换是指通过替换在一个等式中的变量,以便使等式保持成立。
了解等量代换的概念对学生们的数学能力发展至关重要。
在本文中,将设计一节适用于一年级学生的等量代换教学课程,以帮助他们理解和应用这一概念。
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等量代换的概念。
2. 学生能够应用等量代换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3. 学生能够分辨出等量代换在数学题中的应用场景。
二、教学准备:1. 打印有关等量代换的数学例题和练习题。
2. 准备幻灯片或白板,用于演示和解释等量代换的概念。
3. 准备设计好的教学课件和学生练习册。
三、教学过程:1. 引入概念:使用幻灯片或白板演示等量代换的概念,并与学生一起讨论,解释等量代换在数学中的重要性。
解释等量代换的定义,以及如何通过替换变量来保持等式的平衡。
2. 示例演示:在幻灯片或白板上给出一个简单的等式,例如:3 + x = 7,然后引导学生通过等量代换的方式解决该等式。
让学生逐步思考如何通过替换变量来找到等式的解。
3. 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发一份练习册。
在练习册中,给出一些涉及等量代换的简单数学问题。
要求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并使用等量代换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师应给予足够的时间和机会供学生互相讨论和分享解决方法。
4. 分享和讨论:每个小组在完成练习后,教师引导学生们向全班分享他们的解决方法。
其他学生可以提出问题或建议,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思维碰撞。
5. 拓展练习: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教师提供一些更具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等量代换解决。
这些问题可以是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从而鼓励学生将所学的数学概念应用到实际情境中。
6. 结束:教师总结今天的教学内容,并鼓励学生对等量代换的理解和应用做个总结。
提问学生们他们是如何理解等量代换的,以及他们如何将其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合作学习的活跃度。
《等量代换》教学设计教案
《等量代换》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等量代换概念引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等量代换的概念。
能够识别等量代换的情况。
能够运用等量代换解决问题。
1.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等量代换的概念和应用。
难点:理解等量代换的本质和条件。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等量代换的概念。
1.4 教学准备准备相关的等量代换的例子和问题。
1.5 教学过程引入等量代换的概念,通过具体的例子进行解释和展示。
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些简单的等量代换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等量代换的方法。
第二章:等量代换的运算规则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等量代换的运算规则。
能够正确进行等量代换的运算。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等量代换的运算规则。
难点:理解和运用等量代换的运算规则。
2.3 教学方法通过例题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等量代换的运算规则。
2.4 教学准备准备相关的等量代换的运算问题和练习题。
2.5 教学过程讲解等量代换的运算规则,通过具体的例题进行解释和展示。
让学生进行一些等量代换的运算练习,引导学生掌握和运用等量代换的运算规则。
第三章:等量代换的应用3.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应用等量代换解决实际问题。
3.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应用等量代换解决实际问题。
3.3 教学方法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应用等量代换解决,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等量代换的运用。
3.4 教学准备准备相关的实际问题。
3.5 教学过程提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等量代换进行解决,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等量代换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第四章:等量代换的综合练习4.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综合练习进一步巩固和提高等量代换的能力。
4.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综合运用等量代换解决复杂问题。
4.3 教学方法通过综合练习题,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等量代换知识,巩固和提高解题能力。
4.4 教学准备准备一些综合练习题。
4.5 教学过程给学生发放综合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进行讲解和指导。
等量代换小学数学教案
等量代换小学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 理解等量代换的概念
2. 能够利用等量代换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
1. 等量代换的定义
2. 理解等式两边的数量相等
教学难点:
1. 运用等量代换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教学实例、教学工具
2. 学生准备:铅笔、草稿纸
教学步骤:
Step 1:引入
教师利用实例引导学生理解等量代换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等量代换,为什么需要等量代换。
Step 2:概念讲解
教师讲解等量代换的定义,解释等式两边的数量相等的原则,引导学生理解等式的意义。
Step 3:练习训练
教师给出一些简单的等量代换题目,让学生尝试解决,引导学生运用等量代换的方法解决问题。
Step 4:巩固拓展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运用等量代换解决更复杂的问题,鼓励学生在实践中体会等量代换的实际应用。
Step 5:梳理总结
教师带领学生总结等量代换的相关知识点,巩固学生对等量代换的理解和掌握。
Step 6: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作业,可让学生在家中再次进行巩固练习。
教学反思: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理解等量代换的概念,能够运用等量代换的方法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同时,学生也应该进一步明确等式两边的数量相等的原则,并且能够在实践中灵活运用等量代换解决各种问题。
《等量代换》教学设计(精选3篇)
《等量代换》教学设计(精选3篇)《等量代换》教学设计(精选3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等量代换》教学设计(精选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等量代换》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在动手操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
2、能力目标:在数学活动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逻辑推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在丰富的数学情境中,让学生感受到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理解等式之间的关系、进行等式之间的换算。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导观察,感知等量代换。
1.运用学具,开展拼图游戏。
师:小朋友们,你们玩过拼图游戏吗?生:玩过。
师:现在请同学们自己动手拼一个材料中所给的长方形。
请拼好的同学,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的拼法。
(1)请你说说你是用几个什么图形拼成一个长方形的?生1:我是用两个梯形和两个三角形拼成一个长方形的。
(请学生上来摆)(2)有不同的拼法吗?生2:我是用六个三角形拼成的。
(请学生上来摆)(黑板上展示两种拼法)2.观察、思考、交流,体会等量代换思想。
师:你们刚才有各种各样的拼法,其实归纳起来就两种:一种是用两个梯形和两个三角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还有一种是用六个三角形拼成一个长方形。
(一个长方形=六个三角形)师:如果老师想把那两个梯形替换成三角形需要几个,请同学们动手摆一下。
摆好的同学请把手举起来。
生:我用四个三角形替换了两个梯形。
师:有不同答案吗?师:同学们真棒!看来大部分同学都对的,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两个梯形=四个三角形。
师:我们通过替换也得出一长方形=六个三角形3.揭示课题。
师小结:刚才,同学们在换的过程当中,就已经运用了一种数学思想等量代换(板书课题)等量代换的例子在生活中有很多,比如说:一张十元的钱可以等值代换10张一元的钱。
等量代换幼儿园教案
等量代换幼儿园教案教案标题:等量代换幼儿园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多种互动活动,使幼儿理解等量代换的概念。
2. 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和推理的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使用图片或实物展示两组不同数量的物品(如纸牌、积木等),让幼儿观察并比较它们的数量。
2. 引导幼儿思考,询问他们是否可以用其他物品来代换其中一组物品。
探究活动:1. 将幼儿分成小组,给每个小组提供一组不同数量的物品。
2. 引导幼儿讨论并尝试使用其他物品来等量代换其中一组物品。
3. 鼓励幼儿观察和比较代换前后的物品,让他们发现数量没有改变。
4. 引导幼儿总结等量代换的概念,并与他们分享。
拓展活动:1. 给幼儿提供更多的等量代换的情境,例如:用不同形状的积木组成相同数量的积木。
2. 鼓励幼儿尝试用不同的物品进行等量代换,并记录他们的发现。
3. 引导幼儿思考等量代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例如:购物时用不同面值的货币进行支付。
巩固活动:1. 组织小组活动,让幼儿在团队合作中进行等量代换的游戏,例如:每个小组成员都有一些物品,他们需要通过交换来实现等量代换。
2. 引导幼儿分享他们在游戏中的观察和发现,以及团队合作的经验。
评估活动: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评估他们对等量代换概念的理解。
2. 与幼儿进行简短的个别对话,了解他们对等量代换的理解程度。
教案扩展:1. 针对理解较好的幼儿,可以引导他们尝试更复杂的等量代换活动,例如:用不同单位的长度来测量相同长度的物体。
2. 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应用等量代换的情境,例如:在餐桌上分享食物时,确保每个人都有相同数量的食物。
教案反思:1. 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进度,适当调整活动的难度和深度。
2. 教师应提供足够的引导和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3. 教师应倾听幼儿的观点和想法,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分享自己的发现。
《等量代换》教学设计5篇
《等量代换》教学设计5篇第一篇:《等量代换》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等量代换》教学设计。
《等量代换》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109页的等量代换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的第二节课,使学生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方法,等量代换是指一个量用与它相等的量去代替,它是数学中一种基本的思想方法,也是代数思想方法的基础,用等式的性质来体现就是等式的传递性:如果a=b,b=c,那么a=c。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一些简单问题的解决,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为以后学习简单的代数知识作准备。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角等量代换的意义,在动手操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推理、动手操作、语言表达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在数学活动中,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感受到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为以后学习数学知识作准备教学难点:在解决问题中理清数量之间的等量关系,从而解决等量代换的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西瓜、苹果、砝码卡片等。
教学过程:课前谈话,情感激励1、请同学们用一句话来夸夸自己。
2、师:同学们的优点真多,老师欣赏你们的自信,更相信你们在课堂上会有更出色的表现。
一、创设情景,初步感知等量代换。
1、出示面值100元一张人民币。
师:同学们,一张面值100元的钱可以换几张面值10元的钱呢?(9张、10张、11张),你想选几张?生:10张。
师:为什么呢?生:因为面值100元的钱和10张面值10元的钱相等。
师:相等数量进行交换,在数学里面叫做:等量代换(老师板书),它是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可以解决很多生活中的问题。
2、课件出示曹冲称象的故事。
师:曹冲利用了谁的重量称出了大象的重量?生:石头。
等量代换教案
等量代换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理解等量代换的概念和基本原理;2. 掌握等量代换的常见方法和技巧;3. 运用等量代换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 等量代换的概念和基本原理;2. 等量代换的常见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难点1. 运用等量代换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数学教材《高中数学》第三册;2. 备课资料:等量代换的相关案例与习题。
五、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新知1. 出示等量代换的定义和示例:等量代换是一种在数学中常用的代数技巧,即将一个代数表达式中的某个变量用与之等价的另一个表达式代替,以便于化简和求解。
2. 引导学生思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你们有遇到过等量代换的问题吗?请举例说明。
3. 学生回答并分享例子。
Step 2 概念讲解与分析1. 引导学生复习代数式的基本结构和表示方法;2. 讲解等量代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a. 等量代换的原理是“等值性”,即代换后的表达式和原表达式在给定的条件下具有相同的结果;b. 等量代换的方法是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代换方式,使问题变得更简单、更易解;c. 等量代换的常见方法有代入法、换元法等。
Step 3 实例演练1. 给出一个简单的等量代换的例子,引导学生使用代入法进行求解;2. 让学生尝试解决一道实际问题,运用等量代换的方法进行化简和求解;3. 学生个别展示解题过程,引导全班进行讨论和总结。
Step 4 练习巩固1. 布置作业:课堂练习册P5页的相关习题,要求学生运用等量代换的方法进行解答;2. 收作业并进行批改,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新知、概念讲解与分析、实例演练和练习巩固的方式,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了等量代换的概念和基本原理,掌握了等量代换的常见方法和技巧,并能够运用等量代换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积极,问题讨论效果良好,整堂课的氛围较为活跃。
同时,教师在课堂中及时给予学生的反馈和鼓励,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自信心。
《等量代换》教学设计教案
《等量代换》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等量代换的概念介绍1.1 引入等量代换的概念,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理解等量代换的含义。
1.2 解释等量代换的定义,强调等量代换的核心思想。
1.3 通过图形和实物演示,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等量代换。
第二章:等量代换的运算规则2.1 介绍等量代换的运算规则,包括加减乘除等运算。
2.2 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掌握等量代换的运算方法。
2.3 练习等量代换的运算题目,巩固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第三章:等量代换的应用题解法3.1 引入等量代换的应用题,让学生理解等量代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2 讲解等量代换的应用题解法,引导学生运用等量代换的思想解决问题。
3.3 练习等量代换的应用题目,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第四章:等量代换的综合训练4.1 设计综合训练题,涵盖等量代换的各种情况,锻炼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4.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4.3 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纠正错误和提高解题技巧。
第五章:等量代换的拓展与应用5.1 引导学生思考等量代换在其他数学领域的应用,如几何、代数等。
5.2 引入一些与等量代换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运用等量代换解决这些问题。
5.3 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和思考,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第六章:等量代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6.1 探讨等量代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烹饪、购物等。
6.2 举出具体的例子,让学生了解等量代换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
6.3 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等量代换的实际应用。
第七章:等量代换的策略与技巧7.1 介绍一些解决等量代换问题的策略和技巧,如逐步代换、整体代换等。
7.2 通过具体的题目,让学生学会运用这些策略和技巧。
7.3 进行策略和技巧的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效率和准确性。
第八章:等量代换的巩固与提高8.1 设计一些综合性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等量代换的理解和运用。
8.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等量代换教案(通用
等量代换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等量代换》的内容。
该部分内容属于数学教材中的第五章第一节,主要详细讲解等量代换的概念、原理以及在数学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等量代换的基本原理,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提高数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等量代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等量代换的概念和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等量代换示例图。
2. 学具: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天平称量物品的情景,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用等量的物品进行代换。
2. 新课导入:讲解等量代换的概念,阐述其原理。
3. 例题讲解:讲解等量代换在数学问题中的应用,分析解题步骤。
(1)题目:小明有5个苹果,小华有3个苹果,他们要交换苹果,使两人的苹果数量相等,应该如何交换?(2)分析:通过等量代换的原理,可以得出两人交换苹果的策略。
(3)解答:小明给小华2个苹果,小华给小明1个苹果,两人就都有4个苹果。
4.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习题,让学生当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等量代换的概念2. 等量代换的原理3. 等量代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小明有10个糖果,小红有8个糖果,他们要交换糖果,使两人的糖果数量相等,应该如何交换?(2)一个水果篮里有12个水果,如果用4个苹果换走3个香蕉,那么水果篮里还剩下多少个水果?2. 答案:(1)小明给小红2个糖果,小红给小明1个糖果,两人就都有9个糖果。
(2)12 3 + 4 = 13个。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等量代换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如:购物时如何用更少的钱购买更多的商品。
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数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3. 例题讲解的详细步骤4. 作业设计的题目和答案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施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1)等量代换的概念和原理是基础,需要学生深刻理解。
等量代换教案(通用
等量代换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探讨等量代换的问题。
教学内容选自教材第十二章第二节,主要包括等量代换的定义、性质以及应用。
详细内容如下:1. 等量代换的定义:通过等量关系将复杂问题简化,将问题中的某些量用其他量代替,以便更容易解决问题。
2. 等量代换的性质:等量代换具有传递性、对称性和逆性。
3. 等量代换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如行程问题、浓度问题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等量代换的概念,能够运用等量代换解决实际问题。
2. 学会运用等量代换的性质,简化复杂问题,提高解题效率。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等量代换性质的运用。
2. 教学重点:等量代换的概念及其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等量代换的概念,如小明和小华的糖果数量问题。
教师提问:小明有5个糖果,小华有3个糖果,他们一共有多少个糖果?学生回答:小明和小华一共有8个糖果。
教师引导:我们可以将小明的糖果数量用小华的糖果数量表示,即5=3+2,这就是等量代换。
2. 新课内容讲解:(1)等量代换的定义及性质。
(2)等量代换的应用:例题讲解。
3.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几道等量代换的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等量代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等量代换2. 内容:(1)等量代换的定义(2)等量代换的性质(3)等量代换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已知:a+b=10,ab=2。
求a和b的值。
2. 答案:(1)打8折后的价格为80元。
(2)a=6,b=4。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等量代换的概念和性质掌握情况,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力。
2. 拓展延伸:(1)探讨等量代换在数学其他领域中的应用,如方程的解法、不等式的解法等。
《等量代换》教学设计
《等量代换》教学设计《等量代换》是一种解决代数方程中未知数的方法。
通过等量代换,我们可以将一些未知数用另一个未知数表示,从而简化方程的求解过程。
在本节课中,我们将介绍等量代换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并通过一些实例来帮助学生掌握这一重要的数学技巧。
一、教学目标:1.理解等量代换的概念及其作用;2.掌握等量代换的基本原理及操作方法;3.能够独立运用等量代换解决代数方程问题;4.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等量代换的基本概念;2.等量代换的原理和方法;3.等量代换在代数方程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出等量代换的概念。
比如:“商店打折促销,原价为x元的商品现在打8折,那么打折后的价格是多少?”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等量代换来解决这个问题。
2.讲解等量代换的基本概念:通过一些简单的例子,介绍等量代换的意义和作用。
解释等量代换是将一个未知数用另一个未知数表示,以简化问题的解决过程。
3.讲解等量代换的原理和方法:通过几个具体的例子,说明等量代换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比如,将一个未知数用另一个未知数表示后,将其代入原方程,进而化简求解。
4.练习:让学生通过一些练习题来巩固所学内容。
例如:“已知2x+3=7,求解x的值。
”引导学生使用等量代换的方法解决这类问题。
5.拓展应用:让学生通过一些复杂的方程来应用等量代换的方法。
例如:“已知3x+2y=10,2x-y=4,求解x和y的值。
”引导学生分步运用等量代换,逐步简化方程求解。
6.总结与讨论:通过几道综合性的题目来让学生总结等量代换的要点,并进行讨论。
解答学生的问题,强化学生对等量代换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四、教学资源:1.教科书;2.PPT课件;3.练习题目;4.纸笔。
五、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听课态度、思维活跃度、解题方法等;2.布置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等量代换的掌握程度;3.定期组织测验,评估学生在等量代换方面的学习情况。
等量代换教案(通用
等量代换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数学》教材第十章“分数”中的“等量代换”一节。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等量代换的概念,掌握等式性质,运用等量代换解题,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等量代换。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等量代换的概念,掌握等式性质,能熟练运用等量代换解题。
2. 培养学生运用等量代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等量代换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等量代换的概念和等式性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PPT。
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讲述一个关于等量代换的实际问题:小华有一堆苹果,他将其中的2/3给了小明,然后将剩下的1/2给了小红。
问小华、小明和小红各得到了多少苹果?(2)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尝试运用等量代换解决上述问题。
2. 例题讲解(1)讲解等量代换的概念和等式性质。
(2)通过例题,展示等量代换的解题过程。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等量代换的知识。
(2)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纠正错误,解答疑问。
4. 小组合作(1)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解题方法。
(2)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思维。
六、板书设计1. 等量代换2. 内容:(1)等量代换的概念(2)等式性质(3)例题解析(4)课后作业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问题1:小华有一堆糖果,他将其中的1/3给了小明,然后将剩下的1/2给了小红。
问小华、小明和小红各得到了多少糖果?问题2:一个水池的容量是1200升,现在要将水全部倒入容量为400升和600升的两个桶中,问如何操作?(2)简述等量代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答案:(1)问题1:小华得到400颗糖果,小明得到200颗糖果,小红得到200颗糖果。
问题2:先将400升的水倒入600升的桶中,再将600升的桶中的水倒入400升的桶中,将400升的桶中的水倒入600升的桶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等量代换-《等量代换》教学设计一、游戏导入初步感知等量代换
1.利用学具,开展拼图游戏
师:我们先来做个小游戏,请同学们利用老师给你准备的学具(正方形和三角形卡片),快速拼成一个长方形,开始。
2.巡视发现,展示不同作品。
师:(请三位同学到黑板上拼图,用磁条)一个小小的拼图游戏,聪明的翠竹3.1班孩子们摆出了这么多不同的图形,快给同学们介绍一下,你是用几个什么图形拼成的?
生1:2个正方形拼成;
生2:1个正方形和2个三角形拼成
生3:4个三角形拼成
3.观察交流,感知等量代换的思想。
(1)仔细观察,怎样替换。
师:如果规定不准使用正方形,这幅作品(1个正方形和2个三角形拼成的),你打算怎么办呢?
生:拿掉1个正方形,换上2个三角形。
师:为什么可以这样换呢?
生:因为一个正方形和2个三角形一样大。
师:这幅作品(2个正方形拼成的)怎么办呢?
生:拿掉2个正方形,换上4个三角形。
师:为什么可以这样换呢?
生:因为一个正方形和2个三角形一样大,2个正方形就和4个三角形大小一样。
师:如果规定不准使用三角形,第三幅作品,该怎样换?为什么可以这样换?生:拿掉4个三角形,换上2个正方形;因为四个三角形和2个正方形的大小一样。
(2)用心思考,替换原则。
师:当游戏规则改变了,我们需要换图形的时候,同学们都共同遵循了什么原则?
生:大小一样,大小相等。
4.揭示课题
同学们,像我们刚才所玩的拼图游戏,是用2个三角形来替换大小相等的1个正方形,或用一个正方形来替换大小相等的2个三角形,这种替换的方法,在
5
/ 1
-教学设计等量代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研究等量代换的问题吧。
我们的数学当中叫做等量代换。
今天,)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本环节根据学生所熟悉的拼图游戏,给同学们提供了
一个“换”的舞台,学生通过拼摆图形,替换图形,在自己亲身动手实践中感知大小相等的图形可以替换,从而初步感知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自主建构知识模型。
】
二、探索新知师:请看大屏幕,(投影出示例题,教案中有电子课本截图)在纸上尝试留下你思考的:先请同学们独立思考,预设1 4分钟)痕迹。
(:(助学单:周三傍晚发,收起课本,不问爸妈,自主完成,预设2课前同学们已经在助学单中尝周五课前再发下去。
)周四晨收起来,试着做了一下,现在小组合作,在组内交流你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
分钟)然后____,___)(3(先___,再师:谁代表小组交流一下预设一:列举(无序)=8,▲加4等于12生:我用了试一试的方法,我想谁加谁等于12,8,,●=2▲加2等12,=10,●=4,不符合▲是●3倍的条件我又想10,●=312等于。
▲=9,3也不不符合▲是●倍的条件,我又想到9加3 倍。
▲正好是●3师:通过这样这样一试,的确找到了答案。
确实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师:这样一直列举下去,找到最后的答案,可真不容易。
让我们把掌声送给这么执着的小数学家吧。
预设二:列举(有序)有没有同学从第二开始思考的,这位同学是从第一个条件▲+●=12倍”开始思考的呢?个条件“▲是●的3+●=+●师:(微视频的内容:学生边讲边画,我是从第二个条件▲=3,1+3=4,不对),▲●开始思考,从●=1开始一个一个地试,●=1 师:你知道接下来他会怎么想呢?开始,一个个往下数。
这就是有序列举。
有序列举可以做到师:从1 不重复,不遗漏。
的方法,“列举——验证”师:这两位同学都用了我们以前经常使用的开始列举试验的,第二同学是+●=12从第一个条件第一个同学是▲顺利的解决了问题,●开始列举试验的,+●+全都●从第二个条件▲=还有一位同学,方法秒)(停都是我们班有策略有智慧的
小老师;35
/ 2
教学设计等量代换-10更奇特,想知道吗?(展示“换一换”的方法,学生先静静思考秒钟)谁能说说他是怎么想的?(请一个学生到黑板上,看着屏幕,用磁条学具边摆边说;之前原题已摆好,备学生上来演示)
+●预设:他是先把▲换成+●
,个●相加=12●,然后再想4 =9。
=3,▲最后再求出●这是谁的方法?你是这样想的吗?你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问问大家谁还有问题要问你。
?换了●++●预设:你是怎么想到用这种方法的?为什么把▲换成●之后有什么好处?是啊,这样一换就把原来两种图形,你给你的方法起了什么名字?师:不错,挺形象。
数学上,根据数量相等的关系进行替换的方法,叫做“等量代换”,(板书:等量代换)移(换是随便换吗?是啊,换的前提等量,只有等量了,才能替换。
到后面):老师给每个人都提供了一组学具,在你桌洞右上角,拿出来摆一2(“换一换”的原作摆,看看你能不能用这种换一换解决这道问题。
者,可以当小老师,下来巡视一圈,帮帮有困难的同学)引导学生在以【设计意图:教师在学生交流收获后进行简单的总结,】后的数学活动中主动进行方法的探索,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师:上面的方法,你喜欢哪一种?生:我喜欢等量代换,一换就简单了。
生:我喜欢列举法,变大,变大,
再变大,变得越=12,中的师:我把黑板上的12▲+●来越大,,你还愿意一个个的试一试吗?(后这个时候我们用等量代换这个方法就简单巧妙的解决了问题。
生:移,不急)师:那就带着这些满满的收获闯关吧!?????开门大吉三、练习。
热情待客。
难度系数1颗星第一关
1第一关轻松闯过!颗星收入囊中!颗星。
2第二关图形藏秘密难度系数
5
/ 3
等量代换-教学设计
我们再接再厉,勇闯第3关!
第三关我自信,我挑战难度系数3颗星。
重点强调(什么方法?把什么换成了什么?)
第四关文字题难度系数4颗星?
大彩笔盒和小彩笔盒一共120元,大彩笔盒是小彩笔盒的两倍,
引导学生通过画图的方法,把文字题转换成图形题。
这其实也是一种等量代换,我们是把同一个题目,换成不同形式表达出来。
第五关:可以代换不同图形的思维开放题。
3个三角+2个圆=400
1个三角=2个圆
总结提升:(1)今天我们做的这几道练习题,有什么共同点?(2)代换的时候,我们都是从哪一个信息开始的?
(3)代换以后,原来的两个未知数变成了几个?
【设计意图:闯关的自主练习环节,从基本练习到变式练习再到拓展应用,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进一步感悟到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的简洁与方便,他们运用等量代换的思想想出了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法,思维、语言、操作相得益
彰,有效促进了知识的内化.使得练习不仅是巩固新知识的需要,更是等量代换思想形成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师:为我们的精彩表现鼓掌吧!五、谈收获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生:我知道了等量代换师:什么是等量代换,怎样去换?生:两个相等的量可以代换。
老师我们这节课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收获制成了一个师:表达很清晰。
小小的微视频,想不想看?等量代换的前世今生】简洁的小诗+【微视频总结:思维导图+感受到相等的量之间的关系就是【这节课我们先通过清明上河图中,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法,独立思考,等量关系,在数学图形思维训练中,在探索中发现了等量代换的将之前学习过的列举法再重新温习一下,】方法,也慢慢体会到了等量代换的简单5
/ 4
等量代换-教学设计
等量代换真巧妙
两个未知变一个
倍数关系是入口
找到等量换一换。
【随着展开的画轴,你们将看到等量代换的悠久历史。
在那个很久很久以前还没有货币的远古时代,人们就用以物换物的方式得到自己所需要的生活物品。
1700多年前,曹冲就用石头代替大象,称出了大象的体重。
在建国初期,我们用优质的农作物交换别的国家的先进设备。
在美好生活的今天,如果我们出国旅游,也要兑换钱币以方便我们在不同的国家消费。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一个小小的交换,也让我们的生活改变不少,曾经有一个人,就用一个曲别针到,,可见代换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还真是不可估量呀。
孩子们,老师希望你们做个生活的有心人,慧眼看生活,找找等量代换在生活中的应用,试试用等量代换的方法解决更多的生活问题吧!】(微视频)
5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