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
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1)
(四)计算机模拟法
• 计算机模拟是信息加工心理学最有代表 性的一种研究方法,它是通过对心理过 程的计算机模拟来认识人的心理活动过 程,即对人的内部信息加工过程进行逻 辑分析。通常和理论分析结合在一起, 多从程序缩减、流程分析、程序模拟三 方面入手。
第三节 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的主要研究
一、关于感知觉的研究 • 1、模板匹配模型
第四节 对认知心理学的评价
• 一、信息加工心理学的贡献 • 1、实现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的回归。 • 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恢复了意识在心理学中的地位, 实现了对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否定之否定,这是一种 历史性进步。 • 2、实现了研究方法上的新突破。 • 它吸收了信息论、控制论和计算机科学的成果,把 人的认知过程看作信息加工过程,引入了计算机模 拟技术,这在心理学研究方法上是一次重要的突破。 • 3、初步形成了认知研究中的整体观,强调了心理活 动的动态性。
二、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的局限
• 1、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面临着人机类比和模拟研究的 局限性。
• 现代认知心理学以计算机模拟探讨高级心理过程,这
的确开创了心理学研究的新途径,促进了心理学的发 展。但人心理的复杂性决不是任何复杂的机器可以比 拟的。 • 2、它从另一个方面限制了心理学研究的范围。
• 3、依然未能把心理学统一到完整的理论体系上来。
了改进,同时也得到了更多生活经验和心理实验的支
持。
3.特征分析模型
• 特征分析模型认为,主体首先对所接受的信息进行特 征分析,然后将分析结果与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各事 物的特征表进行比较,最佳匹配将获得识别。该理论 认为,每个知觉对象或模式都是由若干元素或基本特 征按照一定关系结合而成的。同时,在长时记忆中贮 存的是各种事物所具有的特征及其相应的名称。 • 特征分析模型是前两种假说的发展,具有更高的抽象 性,也更为灵活和经济,体现了符号加工意义的模式 识别理论的主导观点。其优点在于: • ①、特征比较简单,较容易看到; • ②、可说明模式至关重要的特征间的关系; • ③、使用特征可减少所需要的模板的数量。
信息加工理论
信息加工理论(information processing theory)认知心理学基本理论。
从机能上,即从行为水平上将人脑与计算机进行类比,把人脑看作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
认为人的认知过程就是对信息的加工过程,力图建立心理活动的计算机模型;涉及人如何注意、选择和接收信息,如何对信息进行编码、内在化和组织,以及如何利用这些信息做出决策和指导自己的行为等。
认知心理学家利用计算机科学、语言学和信息论的有关概念阐明人的认知过程及其适应行为,推动心理学各个领域的理论和实验研究的发展特别是在知觉、记忆、语言和问题解决的研究中,取得迅速发展。
认知信息加工理论认为生涯发展就是看一个人如何做出生涯决策以及在生涯问题解决和生涯决策过程中如何使用信息的。
1991年,盖瑞破得森(Gary Peterson),詹姆斯•桑普森(James Sampson),罗伯特•里尔登(Robert Reardon )合著了《生涯发展和服务:一种认知的方法》(Career Development and Services: A Cognitive Approach ) 一书,阐述了这一认知信息加工的方法(简称CIP)。
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来研究学习起自不同的来源。
有人认为(Ellis , 1978),是受了格式塔记忆理论的影响,这种理论强调,有机体如何组织他们记忆的内容,反映了他们是如何主动地组织知觉的方式。
也有人(Norman , 1970)区分了对当今信息加工理论有影响的三种理论:⑴由埃斯蒂斯和斯彭思等人最早提出的学习的数学理论(mathematical learning theories) ; (2)强调以选择性注意为起点、长时记忆痕迹为终点的信号探示理论(signal detection theories); ⑶注重人工智能和计算机模拟的计算机模型理论(Computer-model theories)o按照斯奈尔贝克(G. E. Snelbecker)的观点,目前,被认为属于信息加工理论范围的,大致可以分成以下三类:1.侧重于数理统计分析的信息论美国学者香农(C. Shannon)被公认为是信息论之父。
信息加工理论在认知心理学中的应用
信息加工理论在认知心理学中的应用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记忆、知觉和语言等认知过程的科学。
在过去几十年,信息加工理论逐渐成为认知心理学重要的理论基础之一。
信息加工理论强调人类认知是通过信息输入、加工和输出的过程来实现的。
本文将探讨信息加工理论在认知心理学中的应用,并分析其对认知研究的贡献。
首先,信息加工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系统的认知过程模型。
信息加工理论将认知过程分为三个基本阶段:输入、加工和输出。
输入阶段指的是我们通过感官器官接收外界的信息,比如视觉、听觉和触觉等。
加工阶段是对输入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的过程,包括感知、注意、记忆、思维等。
输出阶段则是将加工后的信息进行表达和回应的过程。
这一模型为认知心理学研究者提供了一个框架,使他们能够系统地研究认知过程的细节和机制。
其次,信息加工理论帮助我们理解认知过程的特点和限制。
通过研究信息加工的规律,我们能够了解人类认知在处理信息时的局限性。
比如,信息加工理论表明,人类的记忆容量是有限的,可以通过短期记忆的容量和信息编码方式来进行测量和研究。
此外,信息加工理论还揭示了人类在注意力分配上的有限性,以及不同认知任务对认知资源的需求。
这些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认知过程的特点,并指导我们在认知训练和教育中的应用。
第三,信息加工理论为认知心理学研究提供了实验方法和技术。
信息加工理论强调实验方法的重要性,通过实验研究可以更好地探究认知过程的机制和规律。
在认知心理学研究中,实验方法被广泛应用于调查感知、注意、记忆和思维等认知过程。
通过实验研究,我们可以精确地控制实验条件,操纵自变量并观察因变量的变化,从而推断出不同认知过程的特点和规律。
这些实验方法提供了科学而可靠的手段,使我们能够验证和推进信息加工理论,并且进一步发展了认知心理学的研究。
此外,信息加工理论还为认知心理学提供了一种理论解释框架。
通过研究认知过程的输入、加工和输出阶段,我们可以把人类思维和行为解释为信息处理的结果。
心理学中的认知过程和信息加工
心理学中的认知过程和信息加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断地接收、处理着各种各样的信息,包括文字、语言、声音、图像、情感等等,而这些信息的加工过程在心理学中被称为信息加工。
信息加工是认知过程的一部分,它涵盖了我们获取、编码、存储、检索、使用与组织信息的方式和过程,也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
信息加工的模型在心理学中,对于信息加工有着不同的理论和模型。
其中最著名的是艾特金森和舒曼提出的“信息加工模型”(Atkinson-Shiffrin model),该模型分为三个主要的存储区域: 意识加工区(Sensory Memory)、短期记忆(Short-term Memory)和长期记忆(Long-term Memory)。
意识加工区是信息刚刚被感觉器官接收到后的加工区域,该信息只在这里停留了大约1秒钟左右的时间并需要快速进行决策,若不被处理,这些信息就会被遗忘。
短期记忆则是大约能够储存7个左右单位(如数字、字幕等)的信息,持续时间为30秒左右,是人们临时存储、加工信息、进行思维和决策的区域。
长期记忆则是比较稳定和长期的存储信息的区域,有关的回忆和记忆可以在数年或数十年后再被更新和使用。
信息加工模型揭示了不同存储区域的作用和特点,它对于认知心理学的发展和认知过程的理解有很大帮助。
认知过程的发展在心理学中,认知过程是人类从感性认知到理性认知不断发展的过程。
从1岁左右情感和意识还没有完全成熟的婴幼儿,到在青少年时期达到思维能力的高峰,再到成年人的经验和知识的不断积累,认知过程伴随着人类成长而迅速发展。
马斯洛提出的认知层次理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认为,一个人在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等方面的需求会不断影响其认知过程的发展。
因此,在认知过程的不同阶段,人们对于不同形式的信息加工也有着不同的需求和表现。
在幼儿时期,儿童对于视觉、听觉等感觉信息的爱好是非常强烈的。
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兴奋感使得他们会尝试不同的角度来触摸、摸索、咀嚼和咬啮周围的事物,以此来获取信息。
认知心理学
第一章绪论1. 狭义的认知心理学主要是指以信息加工理论观点为核心的心理学,又被称为信息加工心理学。
它是认知心理学中居主导地位的范式和理论取向。
2. 在这个意义上,认知心理学是以个体的心理结构和心理过程为研究对象,探讨人类认知的信息加工过程,在把人看作信息加工系统时,揭示人类认知过程中信息加工的内部心理机制,即信息的获得、存储、加工、提取和运用,其研究范围按照人的认知过程包括知觉、注意、表象、记忆、思维、言语、推理、问题解决等心理过程。
3.两种加工方式:串行加工和并行加工4.认知心理学的实质就在于它主张研究认知活动本身的结构和过程,并且把这些心理过程看作信息加工系统。
5.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Neisser出版了《认知心理学》,标志着认知心理学的确立。
6. 减法反应时实验起初是用来确定某个心理过程所需的时间,但是反过来看,也可以从两种反应时的差数来判定某个心理过程的存在。
认知心理学正是这样来应用减法反应时实验的。
减法反应时实验的逻辑是安排两种反应时作业,其中一个作业包含另一个作业所没有的一个因素,而在其他方面均相同,从这两个作业的反应时之差来判定与之相应的加工阶段。
这种实验在原则上有一定的合理性,在实践上是可行的。
认知心理学也正是应用减法反应时实验提供的数据来推论其背后的信息加工过程的。
但是,减法反应时实验也有其弱点:使用这种方法要求实验者对实验任务引起的刺激与反应之间的一系列心理过程有精确的认识,并且要求两个相减的任务中共有的心理过程要严格匹配,这一般是很难的。
这些弱点大大限制了减法法的广泛使用。
7. 加法反应时实验认为,完成一个作业所需要的时间是一系列信息加工阶段分别需要的时间的总和,如果发现可以影响完成作业所需的时间的一些因素,那么单独地或成对地应用这些因素进行实验,就可以观察到完成作业的时间变化。
使用加法反应时实验可以证实信息加工过程是否包含一个假定的环节。
加法反应时实验的逻辑: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相互制约的,即一个因素的效应可以改变另一个因素的效应,那么这两个因素只作用于同一个信息加工阶段;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分别是独立的,即可以相加,那么这两个因素各自作用于某一特定的加工阶段。
认知心理学:信息加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信息加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是二十世纪50年代中期在西方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二十世纪70年代开始其成为西方心理学的一个主要研究方向。
它研究人的高级心理过程,主要是认知过程,如注意、知觉、表象、记忆、思维和语言等。
与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相反,认知心理学家研究那些不能观察的内部机制和过程,如记忆的加工、存储、提取和记忆力的改变。
以信息加工观点研究认知过程是现代认知心理学的主流,可以说认知心理学相当于信息加工心理学。
它将人看作是一个信息加工的系统,认为认知就是信息加工,包括感觉输入的编码、贮存和提取的全过程。
按照这一观点,认知可以分解为一系列阶段,每个阶段是一个对输入的信息进行某些特定操作的单元,而反应则是这一系列阶段和操作的产物。
信息加工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都以某种方式相互联系着。
而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发展,这种序列加工观越来越受到平行加工理论和认知神经心理学的相关理论的挑战。
认知心理学是一门研究认知及行为背后之心智处理(包括思维、决定、推理和一些动机和情感的程度)的心理科学。
这门科学包括了广泛的研究领域,旨在研究记忆、注意、感知、知识表征、推理、创造力,及问题解决的运作。
认知心理学与从前心理研究取向有两个关键的不同:使用系统化的科学方法,拒绝接受内省的研究方式。
与弗洛依德心理学的现象学研究方法不同。
认定内在心理状态的存在(如信仰、欲望和动机),与行为主义心理学不同。
这种理解心智运作的方式在过去数十年变得非常普遍。
这些比喻常见于社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中。
认知理论的应用在最近并广及许多动物认知研究的比较心理学领域。
信息处理的认知功能取向最近正被一些心理学新的研究取向所质疑,例如动力系统取向以及哲学中心体合一之观点。
由于电脑的隐喻和使用,认知心理学在1960至1970年间得到许多人工智能及其它相关领域研究成果的助益。
事实上,它已发展成为一个跨领域的认知科学,此学门整合了一系列不同取向关于心灵与心智处理的研究。
信息加工理论
智慧的本质。
(二)面临的问题
首先,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面临着人机类比和模拟研究的 局限性. 第二,在一定意义上说,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面临着缩小心 理学研究范围的危险: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忽视了情感、 意向活动、人格、变态心理、心理治疗等领域的研究。在
另外,心理语言学、系统论、信息论、控 制论对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的兴起都起到 了重要的作用
二、信息加工理论的基本假设
当代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认为,人脑是一个信息 加工系统,当人处于清醒状态时,就会不断地对 来自外部环境的刺激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活动, 在这个系统中,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构成,他们 是感受器,感觉登记、模式识别、短时记忆和长 时记忆
除了上述的有关感知觉与注意、记忆、解决问题的
策略等方面的研究之外,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对概
念形成的思维、学习与迁移、社会认知与心理学发
展等问题也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这些研究有的被
纳入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等教科
书中。
五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的贡献及其面临的问题
(一)贡献
首先,从研究对象上说,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恢复了对高
操纵自变量,观察因变量的变化,探讨变量之间的关 系。实验有助于研究者搜集资料,验证假说,提高价 究的信度和效度。实验方法是信息加上认知心理学采 用的主要手段。
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的实验主要是反应时实验 和眼动实验。
(二)口述报告法
口述报告法,操作时的想法来探讨内部认知过程的方
认知心理学考试重点
认知心理学考试重点1.狭义的认知心理学:(信息加工心理学)以个体的心理结构与心理过程为研究对象,探讨人类认知的信息加工过程,将人比作是信息加工系统(计算机),揭示人类认知过程中信息加工的心理机制,即信息的获得、存储、加工、提取与运用。
2.Newell和Simon的信息加工模型信息加工系统是由感觉器、效应器、经历和加工器组成信息加工系统的功能可概括为输入、输出、贮存、复制3、认知心理学的实质就在于它主张研究认知活动本身的结构和过程,同时把这些心理过程看作信息加工过程。
认知心理学核心是揭示认知过程的内部心理机制,即信息是怎么获得、贮存、加工和使用的.对象是内部心理机制咨询题4、斯滕伯格首先提出了加因素法的要紧假设:人的信息加工过程是由一系列有先后顺序的加工时期组成的。
减法反应时Donders 将反应分为三类:A为简单反应(基线时刻),B为挑选反应(既有刺激的辨不,又有反应的挑选),C为辨不反应(仅有刺激的辨不)5、开窗实验的特点直截了当地测量每个加工时期的时刻6、1967年Neisser出版的专著《认知心理学》通常被以为是认知心理学产生的标志。
7、认知心理学兴起的缘故(一)内部缘故1. 继承早期实验心理学的传统2. 现代实验心理学的妨碍3. 格式塔心理学的妨碍4. 行为主义的失败(最重要的缘故)反对行为主义的基本观点,但也受到它的一定妨碍。
(二)外部缘故操纵论思想的渗透信息论思想的渗透语言学研究的进展计算机科学的启示:认知心理学赖以产生的重要的外部缘故8、认知心理学的妨碍(一)对一般心理学和实验心理学的妨碍1.扩大了心理过程的研究领域。
2.使研究从心理物理函数走向内部心理机制。
3.从分析性研究转向综合性研究。
4.开始重视个不差异和个案研究。
(二)对研究范式的妨碍主张在高于生理机制的水平上来研究心理机制,力图以解释的观点来讲明心理过程的规律,心理现象或心理过程的研究应在多层次基础而别应在同一水平或层次举行研究。
索尔所《认知心理学》(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1-7章)【圣才出
索尔所《认知心理学》(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1-7章)【圣才出1/125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1.1复习笔记一、认知心理学1.认知心理学研究的内容是:对于信息的知觉,理解,思考,答案的形成和产生。
2.认知心理学是关于思考着的心智的科学,它研究的对象是:信息的获取、储存与加工,以及问题解决等。
3.认知心理学涉及心理过程的所有领域—从感觉到知觉,模式识别,注意,意识,学习,记忆,概念形成,思维,成像,回忆,语言,智力,情绪,发展过程——横跨行为的广泛领域。
二、信息加工模型1.信息加工模型(information-proceingmodel)信息加工模型是一个得到普遍采用的认知模型,该模型假定信息加工分成一系列阶段,每一个加工阶段都只执行一项单独的功能。
信息加工模型并不是唯一的认知模型,例如,另有一个神经科学模型(neurociencemodel)则着眼于研究产生认知经验的内在脑功能。
2.信息加工模型建立的假设:(1)认知活动可以分解为一系列阶段。
(2)每一个阶段都对输入的信息进行独一无二的加工。
最终的反应被假定为这一系列阶段和操作的结果。
2/125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1)信息加工经过了哪些阶段?(2)信息在人类心智中是怎样表征的?三、认知心理学的领域(一)认知神经科学认知心理学家致力于为他们的发现寻找神经学的解释,而神经科学家也开始面向认知心理学家,向他们解释神经科学实验室中的发现。
(二)感觉/知觉心理学中直接涉及感觉刺激的检测和解释的分支,就是感觉(enation)和知觉(perception)。
感觉信息只有在达到一定强度后才能被知觉到。
对于知觉过程来说,某些线索会显得更重要些,另一些显得无足轻重。
(三)模式识别环境刺激很少会被知觉为各个孤立的感觉事件;这些感觉事件通常被知觉为一个更有意义的模式的组成部分。
我们感觉到的事物几乎都是感觉刺激的复杂模式的组成部分。
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的用语,指个体接受,编码
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的用语,指个体接受,编码一、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的概念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如何接收、处理、理解和表达信息的学科。
这个领域的研究者们关注的是人类在各个认知阶段如何对信息进行加工,从而进一步理解世界的规律和特性。
二、信息加工的基本阶段1.感知阶段:这是信息加工的第一步,个体通过五官(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接收外部信息。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大量信息的输入,但信息较为杂乱,需要进一步加工。
2.注意阶段:在感知阶段的基础上,个体会对相关信息进行选择性关注。
注意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剔除无关信息,使信息加工更具针对性。
3.记忆阶段:对于注意到的信息,个体需要进行编码、存储和检索。
记忆阶段包括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包括重复、归纳、联想等。
4.思维阶段:在记忆阶段的基础上,个体会对信息进行分析和推理,从而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思维阶段的特点是逻辑性、创造性和批判性。
5.语言表达阶段:个体将思维阶段形成的观点和看法通过语言表达出来,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分享。
这个阶段需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和条理性。
三、各阶段的特点和应用各个阶段在信息加工过程中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功能。
了解这些特点和功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信息加工的规律,提高信息处理的效率。
1.感知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需要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和洞察力,善于从大量信息中捕捉关键点。
2.注意阶段:学会合理分配注意力,关注重要信息,避免因过度关注琐碎细节而忽略核心内容。
3.记忆阶段:运用各种记忆方法,如重复、归纳、联想等,提高记忆效果。
4.思维阶段:培养逻辑思维、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以便对信息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价。
5.语言表达阶段:提高表达能力,清晰、准确、生动地传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四、提高信息加工效率的方法1.养成良好的信息筛选习惯,学会快速筛选有效信息。
2.运用记忆技巧,提高记忆效果。
3.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善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信息加工心理学
信息加工心理学信息加工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信息加工和认知活动的学科,主要探索人类如何接受、处理和存储各种信息,以及这些信息对人类思维和行为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信息加工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重要理论,以及其在教育、交流和科技领域的应用。
一、信息加工心理学基本概念信息加工心理学是从认知心理学发展而来的一个分支学科,其核心理论是“信息处理模型”。
信息处理模型认为人类的思维活动可以类比于计算机系统的信息处理过程,包括输入、加工和输出三个阶段。
在这个过程中,人类接收外界的刺激,将其转化为可理解的信息,并根据个体的知识、经验和意图进行加工和处理,最终产生输出的行为或反应。
二、信息加工心理学研究方法1. 行为实验:行为实验是信息加工心理学最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
实验者通过设计特定的任务和操作来观察参与者的反应和表现,并采集相关的数据进行分析。
行为实验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人类的信息加工过程、记忆机制以及注意力分配等方面的问题。
2. 神经影像研究:随着神经科学的发展,神经影像研究逐渐成为信息加工心理学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使用脑电图(EEG)、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等技术,可以直接观察和记录人类大脑在信息加工过程中的活动,揭示认知功能与神经机制的关系。
三、信息加工心理学的重要理论1. 信息加工模型:信息加工模型是信息加工心理学的重要理论之一,旨在解释人类对外界信息的接收、加工和输出过程。
其中最著名的模型是所罗门·希克斯(George A. Miller)提出的“短时记忆理论”,他认为人类的短时记忆容量有限,约为7个左右的信息单元。
2. 认知负荷理论:认知负荷理论由约翰·斯万(John Sweller)等人提出,主要研究人类接收和加工信息时的认知资源分配问题。
该理论认为,当认知负荷超过个体的认知资源限制时,学习和思考效果会受到影响。
因此,教学和设计应当尽量减少学习者的认知负荷,提高信息加工的效率。
认知心理学第三章_感知觉
编码不同 • 还可从整体加工和局部加工来说明字词优势效应
二、客是两种方向不同 的信息加工过程,两者相互作用而构成统一的知 觉过程
第三节 模式识别 一、模式识别概述
• 模式:指由若干元素或成分按一定关系集合而 成的某种刺激结构或刺激的组合
• 模式识别:指人把输入刺激(模式)的信息与 长果记忆中的信息进行匹配,并辨认出该刺激 属于什么范畴的过程
支持模板匹配理论的实验证据:
• 菲利普斯(Phillis,1974)的实验 • Warren(1974)的实验 • Person的实验 • 模板匹配理论比较容易在计算机上加以
实现
模板匹配理论没有明确的问题:
• 对刺激的加工是从局部特征开始的还是 从整体特征开始的?
• 模板的编码形式是怎样的? • 刺激与记忆中的各种模板的比较是同时
• Lindsay & Norman(1977)、 Gibson(1969)的研究
• Neisser(1964)的实验 • Pritchard(1961)的固定网像实验 • 休伯和威塞尔(Hubel & Wiesel,1959,
1963,1968)的神经生理学研究 • Lettvin(1959,1961)的研究证明青蛙的
• 决策:比较之后,对刺激信息模式与哪一种记忆信息编码 最为匹配作出判断,从而了解模式的意义并赋予模式名称
三、模式识别理论
(一)模板匹配理论(Template-matching Theory)
核心思想:在人的长时记忆所编码的信息中,存储着 各式各样的来自个体过去经历的各种外部模式的拷 贝或复本,即模板,它们与外部刺激存在着一一对应 的关系
心理学中的认知心理学和信息加工理论
心理学中的认知心理学和信息加工理论认知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思维和信息加工过程的学科。
它主要关注我们如何感知、记忆、思考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
信息加工理论是认知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础,它描述了我们如何通过感觉系统将外界信息转化为可理解的知识。
一、认知心理学概述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思维、感知、记忆、注意和判断等心理活动,通过实验和观察等科学方法来揭示思维的本质和规律。
它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对于我们了解人类思维的机制和过程有着重要意义。
二、信息加工理论的基本概念信息加工理论是认知心理学的核心理论之一,它强调人类对外界信息的感知和加工过程,并通过研究信息加工的各个阶段来了解人类的认知能力。
信息加工理论由三个基本阶段组成,即感知、加工和响应。
1. 感知阶段感知是人类获取外界信息的过程。
我们通过感觉器官(如眼睛、耳朵等)接收外界的刺激,并将其转化为大脑能够理解的形式。
感知阶段涉及到注意、感知和知觉等过程,是信息加工的起点和基础。
2. 加工阶段加工是指对感知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处理和编码的过程。
这一阶段中,人们会根据自身的经验和知识,将感知到的信息与已有的认知结构相匹配,进而识别、理解和记忆所接收的信息。
3. 响应阶段响应是指基于感知和加工之后,人们做出的相应行动或产生的内在心理活动。
响应阶段可以是外部反应,如运动、言语等;也可以是内部反应,如思考、判断等。
不同的认知任务会产生不同的响应方式。
三、认知心理学实证研究为了揭示人类认知活动的本质和规律,认知心理学采用了大量的实证研究方法。
其中,实验研究是认知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设计实验任务、收集数据和进行统计分析,研究者可以验证和推断人类的认知能力和加工过程。
1. 古典实验范式古典实验范式是认知心理学实验研究中常用的一种设计模式,其特点是任务明确、变量操作可控。
以经典的反应时间实验为例,参与者需要根据实验者给出的刺激进行快速反应。
通过测量反应时间等指标,研究者可以推断出认知过程的特点和规律。
信息加工认知心理
代表人物
·纽厄尔(Newell)人工智能 和认知心理学的先驱 。
西蒙(Smion)
认知心理学产生的背景
社会背景:现实社会发展的要求。受第二次 世界大战的影响。
哲学背景(1)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对认知 心理学产生了间接的影响。(2)洛克的 “经验论”,心灵白板。并从中的联想原理 受到启发。唯理论笛卡尔的“天赋观念说”。 有直接的影响。(3)康德把知识的各种形 式统称为知识的先验要素。(感性、知性、 理性)
基本观点
认知是信息的加工过程 认知是问题的解决 认知主要是指思维 认知是心理上的符号处理 认知是知觉、记忆、推理等活动所组成的复 杂系统
主要特点
强调知识对认知和行为的决定作用 强调认知结构和历程的整体性 强调产生式系统 强调表征的标志性(命题表征、类比表征、 程序表征) 揭示认知历程的内部心理机制
心理学背景:行为主义的危机和内部出现认 知派。(1)实验心理学的影响(2)格式塔 心理学的影响(3)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 (4)皮亚杰学派的影响(认知结构)
相关学科背景:(1)计算机科学的影响(2) 形式逻辑和数理逻辑的影响,符号和符号的 操作(3)心理语言学,乔姆斯基的转换生 成语法理论(4)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 从这个角度研究,借用术语
受到原有已储存信息的影响 第一阶段自下而上的加工,不要注意。第二 阶段序列加工进行集中注意
二、关于表象的研究
(一)心理旋转
对心理旋转的解释
Shepard等认为,表象的实质是一种类比表征。类 比表征不像命题表征那样以抽象分析为基础,它保 留了与被表征事物相似的某些物理特征,与外部客 体有着同构关系,即内部表征的机能联系与外部客 体的结构联系是相似的。 命题表征说认为它同样可以解释心理旋转的实验结 果。Anderson(1978)认为,命题之间的联系会发 生系统的变化,命题可一步步地转换为每个中间状 态,直到刺激样本的正位。
信息加工心理学
原型匹配模型: 原型匹配模型:
原型匹配模型对模板匹配模型进行了改进,认为 人可能在记忆系统储存的不是与外部刺激严格对 应的模板,而是一类刺激的概括表征,即原型, 所以原型是一种综合的、抽象的产物。外部刺激 信息输入后,信息加工系统根据输入信息与原型 的匹配程度来识别信息,一般会将刺激信息识别 为与其有最佳匹配的原型,并赋予其一定的意义, 使之获得理解。显然,原型匹配模型包容了模板 匹配模型,同时克服了模板匹配模型不灵活、不 经济的缺点,也得到更多生活经验和心理实验的 支持。不过,更能体现符号加工意义的模式识别 理论还是特征分析模型。
五、优缺点: 优缺点:
优点:采用现代先进的研究技术和方法去关注高级认知
过程的研究,并且强调认知主体的能动作用,试图统合心 理学的各个研究领域,因此开辟了现代心理学研究的新方 向。
缺点:把人仅看做湘计算机一样的符号系统,忽视心理
活动的整体性,且从整体上缩小了心理学的研究范围,由 于它存在一些局限性,因此不能模拟人的全部心理。
四、信息加工心理学中三种代表性的理 论:
1. 2. 3.
模板匹配模型 原型匹配模型 特征分析模型
模板匹配模型: 模板匹配模型:
模板匹配模型(template 模板匹配模型(template matching model) model) 是根据机器的识别模式提出来的。它的中 心思想是认为人的记忆系统中储存着各式 各样的刺激物的模板,当输入的刺激信息 正好与某一储存的模板相匹配,该刺激信 息就得到破译和识别。但是仅用这种机械 的、严格对应的呆板模板匹配来解释人类 高度灵活的认知过程显然是不够的,也是 不经济的。
二、信息加工心理学的基本观点: 信息加工心理学的基本观点:
1. 2.
3. 4.
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优选演示
• 3、口语报告分析法是对传统内省法的批 判与继承,该方法已经被许多信息加工 心理学家所接受和采用。
(四)计算机模拟法
• 计算机模拟是信息加工心理学最有代表 性的一种研究方法,它是通过对心理过 程的计算机模拟来认识人的心理活动过 程,即对人的内部信息加工过程进行逻 辑分析。通常和理论分析结合在一起, 多从程序缩减、流程分析、程序模拟三 方面入手。
第三节 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的主要研究
一、关于感知觉的研究 • 1、模板匹配模型
• 模板匹配模型是根据机器的识别模式提出来的。它 的中心思想是认为人的记忆系统中储存着各式各样 的刺激物的模板,当输入的刺激信息正好与某一储 存的模板相匹配,该刺激信息就得到破译和识别。 按照生理机制来看,这些模板是由各种具有不同结 构和功能特点的细胞组成的。模板匹配模型得到一 些实验结果的支持,它可能是人的多种模式识别方 式中的一种或其中的一个环节。
3.特征分析模型
• 特征分析模型认为,主体首先对所接受的信息进行特 征分析,然后将分析结果与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各事 物的特征表进行比较,最佳匹配将获得识别。该理论 认为,每个知觉对象或模式都是由若干元素或基本特 征按照一定关系结合而成的。同时,在长时记忆中贮 存的是各种事物所具有的特征及其相应的名称。
1.过滤器模型
• 英国心理学家布鲁德本特在实验基础上提出了注 意的过滤器理论,又称单通道理论或早期选择模 型,这种过滤器按照“全或无”的原则工作。该 理论认为,人的大脑皮层的加工能力非常有限, 为了避免系统超载,就需要过滤器加以调节,选 择出一部分信息进入高级中枢的分析阶段,于是 在信息输入通道出现了瓶颈口式的过滤器。通过 过滤器的信息受到进一步的加工而被识别和贮存, 其余信息则被阻止在高级中枢之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①、特征比较简单,较容易看到;
• ②、可说明模式至关重要的特征间的关系;
• ③、使用特征可减少所需要的模板的数量。
(二)注意的研究
• 注意的心理机制是现代认知心理学最早的实验课题之 一,研究目的主要在于探明注意的选择机制。
• 2、口语报告多半在操作时进行,也可以 在操作后通过回忆来叙述。
• 3、口语报告分析法是对传统内省法的批 判与继承,该方法已经被许多信息加工 心理学家所接受和采用。
(四)计算机模拟法
• 计算机模拟是信息加工心理学最有代表 性的一种研究方法,它是通过对心理过 程的计算机模拟来认识人的心理活动过 程,即对人的内部信息加工过程进行逻 辑分析。通常和理论分析结合在一起, 多从程序缩减、流程分析、程序模拟三 方面入手。
• 注意实验采用的方法主要是双耳分听技术 • ——双耳分听技术:双声道放音设备或两个不同的放
声设备同时分别给两个耳朵播放不同的听觉材料,要 求被试按照相应的指示语操作,以探明不同条件下被 试分别对两耳信息的检测及加工特征。自布鲁德本特 最早提出早期选择模型以来,认知心理学家又先后提 出了中期选择模型、晚期选择模型和资源限制理论等 不同观点。
1.过滤器模型
• 英国心理学家布鲁德本特在实验基础上提出了注 意的过滤器理论,又称单通道理论或早期选择模 型,这种过滤器按照“全或无”的原则工作。该 理论认为,人的大脑皮层的加工能力非常有限, 为了避免系统超载,就需要过滤器加以调节,选 择出一部分信息进入高级中枢的分析阶段,于是 在信息输入通道出现了瓶颈口式的过滤器。通过 过滤器的信息受到进一步的加工而被识别和贮存, 其余信息则被阻止在高级中枢之外。
(优选)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
二、信息加工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 信息加工心理学最具代表性的方法包括:因素型实 验方法、眼动研究方法、口语报告分析法和计算机 模拟法。
(一)实验方法
• 信息加工心理学的实验法,以反应时和作业成绩为 指标。
• 反应时法是其最有效的和最典型的实验方法,主要 包括减法反应时法和加因素法。
• 眼动即眼球运动,它有三种基本方式:注视、眼跳和追随运动。 • 眼动实验依赖于眼动仪,眼动仪就是记录眼球运动信息的仪器。 • 2、眼动实验研究: • 19世纪末20世纪初,心理学家开始使用简单的眼动记录技术
考察人在图形扫描和文字阅读中的眼动轨迹,以及这些眼动轨 迹与视觉信息加工之间的关系。
• 20世纪中期以前的眼动记录技术存在误差大、操作难和被试 眼动负担较大等缺点。
• 20世纪中期以后,摄像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引入推动了高精 度眼动仪的研发,促进了眼动研究在心理学及相关学科中的应 用。
3、眼动研究常用的资料或参数:
• ①、眼动轨迹图:是将眼球运动信息叠加在视景图 象上所形成的注视点及其移动的路线图,能具体、 直观、全面地反映眼动的时空特征,由此判定不同 刺激情景下、不同任务条件下、不同个体间、同一 个体不同状态下的眼动模式及其差异性;
பைடு நூலகம்
2.衰减器模型
• ——20世纪70年代,库柏和谢波德用减法反应时法 证明了心理旋转的存在;
• ——20世纪中期,斯腾伯格发展了唐德斯的减法反 应时法,提出了加法法则,称之为加因素法。
(二)眼动研究方法
• 1、眼动的实验研究是信息加工心理学的又一先进技术,它可 以反映视觉信息的选择模式,对于揭示信息加工的内部机制具 有重要意义。
3.特征分析模型
• 特征分析模型认为,主体首先对所接受的信息进行特 征分析,然后将分析结果与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各事 物的特征表进行比较,最佳匹配将获得识别。该理论 认为,每个知觉对象或模式都是由若干元素或基本特 征按照一定关系结合而成的。同时,在长时记忆中贮 存的是各种事物所具有的特征及其相应的名称。
2、原型匹配模型
• 原型匹配模型认为在记忆系统储存的不是与外部刺激 严格对应的模板,而是一类刺激物的概括性表征—— 原型,所谓原型是指一类事物综合、抽象的产物。一 般信息加工系统会根据输入信息与原型的匹配程度来 识别信息,寻找与其最佳匹配的原型,并赋予其一定 的意义,从而使之获得理解。显然,原型匹配模型克 服了模板匹配模型不灵活、不经济的缺点,对其进行 了改进,同时也得到了更多生活经验和心理实验的支 持。
• ②、眼动的方向和距离:在二维或三维空间内考察 眼动方向(角度),这方面的信息与视景迭加可以 揭示注意的对象及其转移过程,并可以结合时间因 素计算眼动速度;
3、眼动研究常用的资料或参数:
• ③、眼动时间:将眼动信息与视景图象叠加后,利用分析软件提 取多方面眼动时间数据,包括注视时间、眼跳时间、回视时间、 眼跳潜伏期、追随运动时间,以及注视过程中的微动时间,包括 自发性高频眼球微颤、慢速漂移和微跳时间,同时可以提取各种 不同眼动的次数,主要是在不同视景位置或位置间的注视次数、 眼跳次数、回视次数等等,这些时间和位置信息可用于精细地分 析各种不同的眼动模式,进而揭示各种不同的信息加工过程和加 工模式;
第三节 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的主要研究
一、关于感知觉的研究 • 1、模板匹配模型
• 模板匹配模型是根据机器的识别模式提出来的。它 的中心思想是认为人的记忆系统中储存着各式各样 的刺激物的模板,当输入的刺激信息正好与某一储 存的模板相匹配,该刺激信息就得到破译和识别。 按照生理机制来看,这些模板是由各种具有不同结 构和功能特点的细胞组成的。模板匹配模型得到一 些实验结果的支持,它可能是人的多种模式识别方 式中的一种或其中的一个环节。
• ④、瞳孔大小与眨眼:瞳孔大小与眨眼也是视觉信息注意状态的 重要指标,而且与视景迭加可以解释不同条件下的知觉广度或注 意广度,也可以揭示不同刺激条件对注意状态的激发。
(三)口语报告分析法
• 1、口语报告分析法,也称出声思考法, 是一种由被试大声报告自己在进行某项 操作时的想法,使内部的思维过程外部 言语化,来探讨内部认知过程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