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参考]郑大新传专硕真题及答案2011.doc

合集下载

郑大新传专硕真题及答案2011

郑大新传专硕真题及答案2011

2011年新闻与传播硕士【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一、名词解释1、陆定一的新闻定义陆定一: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1943年,在《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一文中提出。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比较明确简洁地概括了新闻的特点,它强调了事实、新鲜、时效、报道这四个构成新闻最基本的因素。

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反映论,运用唯物主义原理对事实和新闻的关系做出了科学的分析,深刻的揭示出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新闻是事实的反映。

这个定义不仅划清了唯物主义者和唯心主义者在新闻定义问题上的界限,还深刻批判了各种“性质”说,澄清了当时留存在人们头脑里的一些模糊认识,对坚持党报的党性和真实性原则,对指导新闻工作实践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这个定义从思想上和理论上武装了当时和后几代新闻工作者的头脑,为我们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观,为我国无产阶级新闻工作者的队伍建设,作出贡献。

至今,这个定义仍然是指导我们社会主义新闻工作实践的基本观点,是我们用以辨别真假新闻的重要标准。

2、韬奋精神“热爱人民,真诚的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韬奋先生的精神,这就是他之所以感动人们的地方。

”这是毛泽东同志对于我国著名新闻记者邹韬奋先生的高度评价。

邹韬奋是我国现代杰出的新闻工作者和政治家,先后创办有《生活》《新生》《大众生活》等报刊,主张新闻自由,报刊应密切联系读者,并具有自己的特点和个性,呼吁记者应当具备强烈的事业心和职业精神,对我国现代报业产生巨大影响。

故而毛泽东同志将其一生办报风格总结为韬奋精神,以激励后辈新闻工作者向其学习,韬奋精神的影响早已超出了新闻领域。

3、皮下注射论“皮下注射论”又称为“子弹论”、“魔弹论”。

背景:在20C初至30年代,传播效果研究的第一时期,大众传媒发展势头迅猛,产生巨大社会冲击;社会各界对传媒的利用达到空前程度;本能心理学和大众社会论盛行;一战的宣传战史和宣传技巧研究。

郑州大学新闻传播学历年研究生考试真题集锦

郑州大学新闻传播学历年研究生考试真题集锦

郑州大学新闻传播学历年研究生考试真题集锦2004年郑州大学新闻学考研试卷《新闻传播综合》一,名词解释1. 新闻主体2. 概貌通讯3. 集纳性专栏4. 体验式采访5. 对比性背景材料二,简答题1,21世纪的报纸编辑工作环境有何变化2,何谓新闻由头?非事件新闻如何寻找新闻由头3,晚报在报道中,如何把握舆论引导三,论述题穆青一生采写了无数优秀的新闻名篇,你认为穆青人物通讯有哪些特点,试举例说明,四,写作根据材料,改写500字左右的消息,题目自拟,标题有多行题,于次日发稿2004年郑州大学新闻学考研试卷《新闻传播基础》一,名词解释1,议程设置2,分众化3,多种声音,一个世界4,时务体5,知情权6,新闻宣传的度二,简答题1,简述电子新闻传媒产生和发展的历程2,新闻价值的含义是什么,它有哪些要素3,当今世界各国政府控制新闻传播事业的一般手段有哪些4,韬奋精神的主要内容是什么5,如何全面把握新闻报道的真实性三,论述题1,试从大众传播与社会发展的角度评述当前新闻传播娱乐化现象2,试例举四个以上我国新闻传播业改革进程中的标志性事件,并分别应用有关新闻传播学原理予以评析2005年郑州大学新闻学考研试卷《新闻传播综合》一,名词解释1,记者来信2,同题集中3,新闻敏感4,注释性背景材料5,求异思维二,简单题1,学识渊博对记者来说有哪些好处2,选择新闻稿如何才能到达报道平衡,3,简述毛泽东对党报评论工作的主要贡献三,论述题联系实际,简述当前一些媒体社会新闻负面效应的具体表现四,写作根据材料改写500字的消息,自拟题目,多行题目,次日发稿2005年郑州大学新闻学考研试卷《新闻传播基础》一,名词解释1,报房京报2,新闻传播的客观性3,社会责任论4,开好管5,新闻侵权6,拟态环境二,简答题1,我国首批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特点是什么2,媒介文化对社会的强大影响力表现在什么地方3, 1996美国新的电信法案的主要内容4,传播效果以其发生的逻辑顺序或表现阶段可分为哪些层面5,谈谈你对当前民生新闻报道的看法三,论述题1,在新闻信息传播方面,请结合实例谈谈当前网络媒体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什么2,随着社会的发展。

历年郑州大学考研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真题答案与考试笔记

历年郑州大学考研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真题答案与考试笔记

历年郑州大学考研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真题答案与考试笔记一、考试解读(内部资料):part 1 学院专业考试概况:①学院专业分析:含学院基本概况、考研专业课科目: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的考试情况;②科目对应专业历年录取统计表:含郑州大学相关专业的历年录取人数与分数线情况;③历年考研真题特点:含郑州大学考研专业课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各部分的命题规律及出题风格。

part 2 历年题型分析及对应解题技巧:根据郑州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试科目的考试题型(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案例题等),分析对应各类型题目的具体解题技巧,帮助考生提高针对性,提升答题效率,充分把握关键得分点。

part 3 最新真题分析:最新真题是郑州大学考研中最为珍贵的参考资料,针对最新一年的郑大考研真题试卷展开深入剖析,帮助考生有的放矢,把握真题所考察的最新动向与考试侧重点,以便做好更具针对性的复习准备工作。

part 4 2020考试展望:根据上述相关知识点及真题试卷的针对性分析,提高2020考生的备考与应试前瞻性,令考生心中有数,直抵郑州大学考研的核心要旨。

part 5 郑州大学考试大纲:①复习教材罗列(官方指定或重点推荐+拓展书目):不放过任何一个课内、课外知识点。

②官方指定或重点教材的大纲解读:官方没有考试大纲,高分学长学姐为你详细梳理。

③拓展书目说明及复习策略:专业课高分,需要的不仅是参透指定教材的基本功,还应加强课外延展与提升。

part 6 专业课高分备考策略:①考研前期的准备;②复习备考期间的准备与注意事项;③考场注意事项。

part 7 章节考点分布表:罗列郑州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的专业课试卷中,近年试卷考点分布的具体情况,方便考生知晓郑大考研专业课试卷的侧重点与知识点分布,有助于考生更具针对性地复习、强化,快准狠地把握高分阵地。

二、郑州大学历年考研真题试卷与答案:汇编郑大考研专业课考试科目的2010-2018年考研真题试卷,并配有2010-2018年答案详细讲解。

2011年传播学考研必备真题(2010年中国著名高校传播学真题汇总)

2011年传播学考研必备真题(2010年中国著名高校传播学真题汇总)

本文档汇集2010年全国13所著名高校新闻传播学考研真题: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浙江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

祝愿大家在2011年传播学研究生考试中,取得好成绩!2010北京大学传播学传播学综合知识一、名词解释(5*6=30)1、观察研究法2、编码/解码理论3、“两级传播”模式4、公共领域5、移动媒体二、简答题(4*15=60)1、谈谈20世纪90年代以来媒介效果研究的发展。

2、什么是组织传播的丰裕媒介(Rich Media)和匮乏媒介(Lean Media)?结合其不同特性谈谈应用策略。

3、个人差异对传播效果有很大影响。

试用一个传播学理论分析传播过程中的个人差异。

4、什么是采访?什么是深度访谈?分别从事前准备、访问过程、资料处理、分析过程谈谈采访和深度访谈的差异。

三、论述题(2*30=60)1、定量研究中为什么要采用定类、定序、定距、定比变量?抽样调查和内容分析分别用于什么研究对象?2、2009年11月16日,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针对一些手机网站制作、传播淫秽色情信息活动不断蔓延的情况,下发了《关于严厉打击手机网站制作、传播淫秽色情信息活动的紧急通知》,要求就手机网站制作、传播淫秽色情等有害信息活动进行专项治理。

分析手机**站的利益链条构成,并分析对手机色情信息进行监管的必要性及措施。

大众传播一、名词解释(5*5=25)1、涵化理论2、公民记者citizen journalism3、媒介素养4、微博客5、再现representation二、简答题(5*10=50)1、谷歌(Google)的数字图书馆未经授权就扫描中国作家的作品,你怎么看待这一现象?2、谈谈人人搜索现象。

3、传统大众传播的管制方式有哪些?媒介融合给管理带来哪些挑战?4、大众媒介是公共领域的重要场所。

现代媒介的公共性体现在哪些方面?5、你是否同意国家立法实行网络实名制?谈谈你的理由。

郑州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初试真题及2023年考试大纲

郑州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初试真题及2023年考试大纲

郑州大学202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试大纲命题学院(盖章):新闻与传播学院考试科目代码及名称: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一、考试基本要求及适用范围概述《新闻与传播综合能力》是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MJC)研究生招生考试的科目之一。

《新闻与传播综合能力》考试要力求反映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注重新闻与传播业务实践能力的测评与考核。

科学、公平、准确地测评考生对新闻传播专业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基本技能的掌握熟练程度和综合运用能力。

目的在于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为新闻单位、媒介组织、政府企事业单位等部门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养、扎实理论功底和全面实践能力的“全媒体型高层次新闻传播人才”。

二、考试形式和试卷题型1.试卷总分数及考试时长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长为180分钟2.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3.试卷题型试卷题型包括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应用题、分析题等三、考试内容1.新闻传播的知识运用能力要求考生系统识记所学新闻传播业务的相关知识,了解新闻传播业务工作的基本流程和要求。

熟悉媒介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社会功能,理解媒介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其与社会的互动关系,熟悉媒介经营管理应遵循的媒介伦理与法规等。

正确使用新闻传播专业术语,对新闻传播现象进行准确、合理的论述。

运用新闻传播理论知识,对相应的材料进行合理有效的梳理、分析及评论。

2.新闻传播的业务实践能力要求考生具备运用所学新闻传播专业理论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新闻策划、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编辑、新闻评论、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融合新闻生产、新媒体创意与策划、广告与公关策划等基本能力,能够独立完成全媒体要求的具体实践任务等。

3.新闻传播的前沿把握能力知晓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对新闻传播业内容生产、传播渠道、价值创造等方面的影响,熟悉新闻传播业的理论前沿,能够把握新闻传播业发展的新特点、新趋势,会运用新闻传播理论分析新闻传播业领域的新现象、新问题。

2011新闻传播学考研测试题及答案(新闻学)

2011新闻传播学考研测试题及答案(新闻学)

2011新闻传播学考研测试题及答案(新闻学)一、名词解释1. 7 l5 s3 b o1 ~( x; @; }新闻本源2.新华通讯社3.《新青年》4.新闻体裁二、简答:1. 简述普利策的办报特色2.简述影响新闻价值实现的因素。

三、论述:如何理解新闻批评的原则?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 7 l5 s3 b o1 ~( x; @; }新闻本源新闻本源就是指产生新闻的根源。

在新闻与客观事实的关系中,事实是构成新闻的根本因素。

有了事实的发生、变动,才有新闻。

没有事实,就没有新闻。

事实在先,新闻在后。

即新闻的根本来源。

它从哲学认识论的角度,回答“新闻是什么?”、“新闻从哪里来?”的问题。

唯物主义认为,新闻的本源乃是物质的东西,乃是事实,就是人类在与自然斗争中和在社会斗争中所发生的事实。

2.新华通讯社简称新华社。

中国国家通讯社,中国最大的新闻采集和发布中心。

其前身是“红中社”。

1937年1月改名“新华社”。

总社在中国北京,还分国内分社和国外分社。

正在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世界级通讯社而奋斗。

3.《新青年》新文化运动最著名最有代表性的革命民主主义刊物。

1915年9月15日由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的创办是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

它经历了反对封建主义宣传民主与科学的民主主义刊物,由民主主义刊物向社会主义刊物过渡,宣传中共成立阶段重要理论的无产阶级刊物三个阶段。

《新青年》宣传民主思想和社会主义理论,促进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重要思想准备。

4.新闻体裁新闻体裁作为新闻内容的表达方式,也是新闻内容最常用的分类方式,它往往依据新闻内容的基本性质对新闻进行分类,有消息、新闻通讯、新闻特写新闻分析评论等。

消息包括动态新闻和综合新闻。

深度报道包括解释性报道和述评新闻。

通讯包括一般纪实性通讯、新闻故事、访问记和散文体通讯。

新闻特写是一种“再现”新闻事件、人物或场景的形象化报道。

新闻评论是社会各界对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所发表的言论的总称。

新闻与传播专业考研试题及答案

新闻与传播专业考研试题及答案

新闻与传播专业考研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以下哪个不是新闻传播的四大理论?A. 强效果理论B. 有限效果理论C. 传播效果递减理论D. 螺旋沉默理论答案:D2. 新闻传播学中的“议程设置”理论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A. 沃尔特·李普曼B. 保罗·拉扎斯菲尔德C. 麦克库姆斯和肖D. 马克斯韦尔·麦克卢汉答案:C3. 在传播学中,传播过程的“噪音”是指什么?A. 传播渠道中的物理干扰B. 传播过程中的信息扭曲或衰减C. 传播信息的负面内容D. 传播者的个人偏见答案:B4. 下面哪项不是新媒体传播的特点?A. 互动性B. 个性化C. 单向传播D. 网络化答案:C5. 根据传播学理论,传播效果的形成主要取决于以下哪个因素?A. 传播者的权威性B. 信息的内容C. 接收者的解码过程D. 传播媒介的选择答案:C6. 在新闻报道中,以下哪项不是新闻价值的构成要素?A. 时效性B. 重要性C. 趣味性D. 客观性答案:D7. 以下哪个理论不是传播学中的受众理论?A. 使用与满足理论B. 沉默的螺旋理论C. 知识鸿沟理论D. 两级传播理论答案:C8. 新闻传播中的“倒金字塔”结构主要用于什么类型的报道?A. 深度报道B. 专题报道C. 硬新闻D. 评论性报道答案:C9. 在传播学中,传播流的概念主要指的是什么?A. 信息的单向流动B. 信息的双向互动C. 信息的传播路径D. 信息的传播效果答案:C10. 下面哪项不是新闻传播伦理的基本原则?A. 真实性原则B. 客观性原则C. 有偿新闻D. 公正性原则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1. 新闻传播中的“把关人”理论认为,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信息的传播?A. 信息的来源B. 传播者的主观判断C. 受众的兴趣D. 社会文化环境答案:A B D12. 在新闻报道中,以下哪些属于侵犯隐私权的行为?A. 未经同意公开个人电话号码B. 报道公众人物的私生活细节C. 在新闻中使用他人照片D. 公开犯罪嫌疑人的犯罪细节答案:A B D13. 以下哪些属于新媒体传播的优势?A. 传播速度快B. 信息量大C. 传播成本高D. 互动性强答案:A B D14. 在传播学中,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传播效果?A. 传播者的专业水平B. 信息的编码方式C. 受众的接受态度D. 传播媒介的技术条件答案:A B C D15. 新闻传播中的“框架理论”主要指的是什么?A. 新闻报道中对事件的特定角度B. 新闻报道中对信息的选择性强调C. 新闻报道中对事件的全面报道D. 新闻报道中对信息的客观呈现答案:A B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6. 简述新闻传播中的“第三人效应”理论。

2011郑大新闻与传播硕士真题

2011郑大新闻与传播硕士真题

2011年新闻传播基础一、名词解释(每个5分,共8个)1、选择性接触所谓选择性接触,是指受众在接触大众传播的信息时并不是不加选择的,而是更愿意接触那些与自己的既有立场和态度一致或接近的内容,而对于此对立或冲突的内容有一种回避的倾向。

选择性接触机制的存在说明,受众在大众传播面前并不完全被动,而是具有某种能动性,大众传媒并没有随心所欲地支配和左右受众的力量。

2、新闻传播调控新闻传播调控,主要是指国家和政党利用法律、行政、物资以及新闻宣传纪律等手段,对新闻信息传播的流向和流量进行的强制性管理和约束。

3、《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本文发表月1943年的《解放日报》,作者是陆定一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阐述了无产阶级新文学的有关基本问题,也批判了资产阶级唯心主义的新闻学观点。

文章论述了新闻的本源问题,对新闻的定义作了界定。

文章还论述了“新闻如何能真实”的问题,提出必须把尊重事实与革命立场结合起来,才能写出真实的新闻。

(这篇文章破中有立,把唯物主义思想引入新闻研究,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新闻学结合在一起,开创了中国新闻学研究的哲学传统。

)4、癸丑报灾袁世凯用残暴的手段对报界实行专制统治,迫害新闻界,捣毁、查封报馆,逮捕、驱逐、杀害报人的事件时有发生。

二次革命失败后,袁世凯对国民党系统的报刊和其他的反袁报刊进行了大扫荡。

据统计,到1913年底,全国继续出版的报纸只剩下139家,比1912年的500家减少三分之二。

1913年是农历癸丑年,这段历史被称为“癸丑报灾”。

5、曾格事件曾格案件开创美国新闻自由的先河。

1734年,约翰·彼得·曾格因出版《纽约周刊》批评了殖民总督的政策,以煽动性诽谤罪被捕。

他的律师是来自费城的安德鲁·汉米尔顿。

汉米尔顿辩护中强调,只要证明批评是真实的,曾格无罪。

陪审员们认可了这一原则,此后传媒可以自由批评官员。

6、拟态环境所谓拟态环境即我们所说的信息环境,它并不是现实环境镜子式的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GG年新闻与传播硕士【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一、名词解释1、陆定一的新闻定义陆定一: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1943年,在《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一文中提出。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比较明确简洁地概括了新闻的特点,它强调了事实、新鲜、时效、报道这四个构成新闻最基本的因素。

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反映论,运用唯物主义原理对事实和新闻的关系做出了科学的分析,深刻的揭示出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新闻是事实的反映。

这个定义不仅划清了唯物主义者和唯心主义者在新闻定义问题上的界限,还深刻批判了各种“性质”说,澄清了当时留存在人们头脑里的一些模糊认识,对坚持党报的党性和真实性原则,对指导新闻工作实践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这个定义从思想上和理论上武装了当时和后几代新闻工作者的头脑,为我们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观,为我国无产阶级新闻工作者的队伍建设,作出贡献。

至今,这个定义仍然是指导我们社会主义新闻工作实践的基本观点,是我们用以辨别真假新闻的重要标准。

2、韬奋精神“热爱人民,真诚的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韬奋先生的精神,这就是他之所以感动人们的地方。

”这是毛泽东同志对于我国著名新闻记者邹韬奋先生的高度评价。

邹韬奋是我国现代杰出的新闻工作者和政治家,先后创办有《生活》《新生》《大众生活》等报刊,主张新闻自由,报刊应密切联系读者,并具有自己的特点和个性,呼吁记者应当具备强烈的事业心和职业精神,对我国现代报业产生巨大影响。

故而毛泽东同志将其一生办报风格总结为韬奋精神,以激励后辈新闻工作者向其学习,韬奋精神的影响早已超出了新闻领域。

3、皮下注射论“皮下注射论”又称为“子弹论”、“魔弹论”。

背景:在20C初至30年代,传播效果研究的第一时期,大众传媒发展势头迅猛,产生巨大社会冲击;社会各界对传媒的利用达到空前程度;本能心理学和大众社会论盛行;一战的宣传战史和宣传技巧研究。

核心观点:传媒拥有不可抵抗的强大力量,传递的信息在受众身上如同子弹击中躯体、药剂注入皮肤,可引起直接速效的反应;能左右人们的态度和意见,甚至直接支配他们的行动。

评价:过分夸大大众传播的力量和影响,忽视影响传播效果的各种客观社会因素,并否认受众对大众传媒能动的选择和使用能力。

简单的认为传播的一方是全能的媒介在发送信息,另一方是分散的大众在等待着接受。

这是一种唯意志论观点,是错误的,随着传播效果研究的深入,必然被淘汰。

4、报房京报清朝民间报房出版的报纸.由于所刊载的基本上是有关朝廷政事和官员任免之类的消息,内容基本上是宫门钞、皇帝谕旨和臣僚章奏三大部分,稿件都来自内阁和科抄,没有报房自己采写的新闻,也没有任何评论。

出版京报的报房主要集中在首都北京,见于记载的和有原报可查的不下十几家,它们的名号是聚兴,聚升,合成,杜记,集文,同顺,天华,公兴,聚恒,洪兴,永兴,同文,信义,连升,福兴等。

报房出版的京报是臣民们获知朝政和国家大事的主要消息来源,读者绝大部分是朝野的官绅和士大夫知识分子,市井小民中订阅京报的只是少数。

报房出版的京报旨在营利,报费是他们的主要进项。

在运作过程中严格自律,严格遵守当局的禁令,这也是清朝当局没有限制出版的原因。

京报一直出版到清朝末年。

5、论出版自由作者是英国资产阶级政论家和诗人弥尔顿。

他发表了许多文章和政论小册子,阐述主权在民的思想。

1644年发表了《论出版自由》的演说。

弥尔顿全面批评了出版检查制度的弊端。

强调人民的言论出版自由是与生俱来的权利。

他认为这种自由是“一切伟大智慧的乳母”,限制这种自由只会伤害真理。

《论出版自由》是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新闻史上的光辉篇章,发展出自由主义报刊理论两大基本原则:“意见的自由市场”“观念的自我修正”,奠定了资产阶级新闻思想的基石。

列宁认为它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进步性,即反映了资产阶级反对僧侣、国王、封建主和地主的斗争。

该文献的三个要点:①揭示了书报检查制度的矛盾,从而说明人在接受智慧方面应有的“知”的权利;②强调革命者绝不能因集团利益而自食诺言,重复封建王朝钳制出版的政策;③首次明确提出言论出版自由是一切自由中最重要的自由权利。

6、媒介即讯息加拿大学者麦克卢汉提出的,他认为媒介本身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讯息,也就是说,人类有了某种媒介才可能从事与之相应的传播或其他社会活动,因此真正有意义的讯息不是各个时代的传播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以及它所带来的可能性和造成的社会变革。

这是麦克卢汉对传播媒介技术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高度概括,强调媒体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也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标志。

但是他把媒介技术看作社会发展的唯一动力是极端的,忽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制度对它的制约是片面性,因为媒介是人创造的,人如何利用和控制媒介,媒介的社会占有结构、所有制关系如何,也反过来规定媒介活动的特点和作用性质。

二、简答1、对有偿新闻和有偿不闻的认识前不久,广电总局要求坚决抵制有偿新闻有偿不闻等行为是非常必要的。

有偿不闻与有偿新闻的本质一样,也是一种权钱交易,是媒介利用公共权力谋取私利的腐败表现。

有偿新闻是新闻机构向要求刊播新闻者收取一定费用的新闻。

一些新闻机构为解决经费不足或赚钱,以及其他目的,按占用版面大小(报纸)、播出时间长短和录制费用(广播、电视)向要求刊播新闻者收费。

表现为接受劳务费等红包,获取各类好处,以新闻为诱饵换取经营利益、赞助,以内参、曝光等为要挟,迫使对方提供钱、物、好处等。

有偿不闻,是有偿新闻的发展,指的是新闻从业人员在履行舆论监督职责的过程中或者是借舆论监督之名,接受或变相接受被监督方的贿赂而使舆论监督活动中止或改变的行为。

有偿不闻的实质是新闻敲诈。

主要分为三类:一是新闻从业人员在履行舆论监督职责的过程中,由于接受或变相接受了被监督方的贿赂,就对他们的问题不闻不问,不予报道。

这种情况可以称之为被动受偿。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繁峙矿难中记者受贿事件。

二是借舆论监督之名,索要赞助、强拉广告、推销报刊。

这种情况可以称之为主动出击。

三是借舆论监督之名进行敲诈勒索、敛钱聚财。

这已经属于违法犯罪的范畴。

他们产生的原因主要是·部分新闻从业人员理想信念不坚定,自身素质不高,新闻职业道德教育不强,新闻专业化不够,缺乏社会责任感。

·传媒市场竞争激烈,媒介机构在社会责任和行业利益的权衡上不够稳妥。

办报办刊理念不端正,片面追求经济效益。

·新闻法制不健全,舆论环境不健全,舆论监督体制不完善,对采访活动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

这些行为危害社会和人民群众,损害党和政府的威信,败坏媒体自身的信誉,腐蚀新闻从业人员队伍。

是新闻战线的腐败行为,败坏社会风气,影响基层正常工作。

必须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对有偿新闻和有偿不闻从根本上进行治理。

要严格新闻队伍管理,严肃宣传纪律,规范舆论监督行为。

加强行业自律和媒体他律,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健全新闻法制,把新闻活动约束在法律范围内2、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拉斯韦尔最早对传播的社会功能做出比较全面的分析,1948年发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将传播的基本社会功能概括为三个方面:a.环境监视功能。

及时监视、了解和把握内外环境的变化,以适应此变化,保证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b.社会协调功能。

只有实现社会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络、协调和统一,才能有效适应环境的变化。

传播可以执行联络、沟通和协调各种社会关系的功能;c.社会遗产传承功能。

传播可以将前人的经验、智慧和知识加以记录、积累、保存并传给后代,保证社会遗传代代相传。

这三项功能是包括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在内的一切社会传播活动的基本功能,大众传播不仅具备这些功能,而且起着突出重要的作用。

3、王韬的政论文体王韬,江苏甫里人,长期游历西方国家,1874年在香港创办《循环日报》,毕生从事撰述。

《循环日报》最大的特点是每天于头版处刊登一篇政论文章,以“立言”为目的,利用报纸纵论中外形势,指陈时弊,褒贬得失,提出建议,使人耳目一新,故此报成为中国报刊史上第一个以政论为主的报纸,王韬也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报刊政论家。

王韬创立了报刊政论文体,他撰写的政论立场鲜明、短小精悍,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而且富有感情,就时政充分阐述意见,从而确立了不拘一格的文章报风,成为近代我国中文报刊兴起后逐步形成的一种新的评论文体,对当时的文坛和以后的维新派报人有很大影响。

4、社会责任论和自由主义理论矛盾么?社会责任论和自由主义理论并不矛盾。

社会责任理论由自由主义传播理论衍生而来,同时又对自由主义传播理论作了很大的创新。

自由主义新闻观念对责任思想的缺乏,为社会责任理论的诞生提供了基础。

社会责任理论在自由主义传播理论的基础上产生,而又超越自由主义传播理论的范围。

它赞同自由主义传播理论“报业应享新闻自由”的理想,同意自由主义传播理论对媒介三大功能的阐述:提高人民文化水平、服务民主政治、保障人民权利。

但是它反对自由主义传播理论放任自由的做法。

社会责任理论者认为,新闻机构在享有新闻自由的同时,应承担道德责任;既追求积极的自由,扩大以及发展新闻自由的权力,又要建立与社会“分享共同价值”的大众传播体制。

各种自由权利的享有,都以承担相应的责任为前提。

社会责任论强调的是权利和责任的统一,这可能是与自由主义论相比最大的不同。

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新闻自由被视为一种权利的同时,享受权利也意味着应承担责任和义务。

言论自由被赋予一种自由传播信息的权利,但是如果一个人运用言论自由制造躁乱,换句话说就是乱用权利,那么他就失去了要求言论自由的权利。

责任论者认为言论自由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自由,它应该受到道德等外界限制。

三、论述题1、从媒介的双重属性分析传播价值导向新闻媒介的双重属性即新闻事业具有行而上的上层建筑属性和行而下的信息产业属性。

“事业性质,企业管理”是上述双重属性在当前我国新闻事业中的外在表现形式。

这意味着,新闻事业的性质决定它不能像一般企业那样可以自由进入市场,可以作为“无主管企业”,可以自定方针,而必须服从党和政府的领导,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但在管理上采取企业方法。

新闻媒介是独立法人,在经济上必须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依法纳税。

或者说,新闻媒介在政治上必须恪守党性原则,经济上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则运行。

因此,新闻媒介在传播运行过程中,应该在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新闻政策的前提下,按照新闻媒介的发展目标和新闻事业的发展要求,在社会、行业和市场范围内,合理地调配和组织人、财、物、信息等各类有形与无形资源,使其保值与增值,从而更好地保证新闻媒介实现其社会职能的管理活动、经营行为及其一切运作方式。

这就意味着新闻媒介在宏观上接受国家通过法律、法规与新闻政策实施的管理,也强调新闻媒介自身在其作为经济组织的目标引导下的经营活动和管理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