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的物质组成及特性(下)
第二章 土壤的基本物质组成
母质
土壤的形成
土壤的形成是风化作用和成土作用共同 作用的结果。
只有在生物特别是高等绿色植物出现 后,不仅大大加速了风化作用,而且能累积 养分,促进肥力的发展,生物的出现标志着 成土过程的开始。
土壤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19世纪俄国土壤学家B.B.道库恰耶夫,总结
认为成土因素主要有五个: 母质、气候、
物理风化
岩石风化
(2)化学风化
岩石在水、水溶液和空气中氧、CO2等作 用下由于溶解、水化、水解、碳酸化以及氧 化等作用下发生成分和性质变化的风化作用, 称为化学风化。
主要包括:溶解作用、水解作用、水化作用、 氧化作用等。 其中水解作用能使岩石中的矿物发生彻底分解, 引起岩石内部矿物组成和性质的彻底改变,所以水 解作用被认为是化学风化中最主要的作用。
动物:土壤中的动物从微小的原生动物到高 等脊椎动物在土壤中都有独特的生活方式, 它们参与了一些有机残体的分解破碎作用以 及搬运、疏松土壤和母质的作用,某些动物 还参与土壤结构的形成,有的脊椎动物能够 翻动土壤,改变土壤的剖面层次。
微生物: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类多、数量大, 在土壤形成中一方面能促进有机体分解;另 一方面又合成腐殖质,其后再进行分解,这 样就形成了土壤物质的循环。 另外,固氮菌能固定空气中的氮素,有的细 菌能促进矿物的分解、增加养分的有效性。
土壤矿物质是地壳中的化学元素在各种地质
作用下形成的自然产物,是岩石的组成单位 ,约 3000多种。
按照矿物的起源可分为:
原生矿物:在风化过程中没有改变化学组 成而遗留在土壤中的一类矿物。 次生矿物:原生矿物在风化和成土作用下, 新形成的矿物。
成土矿物
土壤的元素组成及成分
土壤的元素组成及成分
土壤是地球表面上的一种自然资源,它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复杂体系。
这些元素包括有机物质、无机物质和微生物等。
有机物质是土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由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遗体、分泌物和代谢产物等有机化合物形成的。
有机物质含有丰富的碳、氢、氧等元素,这些元素是构成有机化合物的基本元素。
有机物质在土壤中起着多种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和肥力,促进土壤的微生物活动,维持土壤的生态平衡。
无机物质是土壤中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矿物质和水分等。
矿物质主要由各种矿物颗粒和岩石颗粒组成,它们含有丰富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如铁、铝、镁、钾、钠等。
这些元素在土壤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可以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调节土壤的酸碱度,影响土壤的结构和质地。
微生物是土壤中的另一类重要成分,它们是土壤生态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
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和原生动物等,它们在土壤中起着多种重要的作用。
微生物可以分解有机物质,释放出养分,促进植物的生长;它们还可以与植物根系形成共生关系,提供植物所需的营养物质;此外,微生物还可以抑制土壤中的病原菌,维持土壤的生态平衡。
土壤的元素组成及成分是非常复杂和多样的。
有机物质、无机物质和微生物等是构成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着土壤的生态功能。
因此,保护土壤资源、合理利用土壤资源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才能确保土壤的健康和可持续利用。
地球土壤的主要成分
地球土壤的主要成分
地球上的土壤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主要成分可以分为无机物质和有机物质两大类。
以下是对这些主要成分的详细介绍:
1.无机物质
1.1矿物质
矿物质是土壤中最主要的无机成分之一,它们是地壳中各种矿石的组成部分。
常见的矿物质包括石英、长石、云母、辉石等。
矿物质的种类和含量直接影响着土壤的结构、质地、颜色和化学性质。
1.2无机盐类
2.有机物质
有机物质是指土壤中的有机化合物,包括从植物和动物体内来的有机物质及其降解产物。
有机物质是土壤中最活跃的成分之一,对土壤肥力、结构和水分保持起着重要的作用。
2.1植物残体
2.2动物残体
动物残体是指动物的尸体和排泄物,包括动物尸体、粪便等。
动物残体在土壤中分解,释放出有机物质和养分,为土壤提供了重要的有机质。
2.3土壤有机质
土壤有机质是土壤中的一种重要形态,它是由土壤中的各种有机物质组成的。
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往往具有良好的肥力和保水性能。
土壤有机质的主要成分包括有机酸、腐殖酸、多糖、蛋白质等。
综上所述,土壤的主要成分可以分为无机物质和有机物质两大类。
无机物质主要包括矿物质和无机盐类,它们影响着土壤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有机物质是土壤中最活跃的成分之一,包括植物残体、动物残体和土壤有机质等,对土壤的肥力、结构和水分保持起着重要的作用。
土壤学
名词解释土壤:陆地表面由矿物,有机物质,水,空气和生物组成,具有肥力且能生长植物的末固结层。
肥力:土壤具有能供应与协调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水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
土壤矿物质:岩石风化形成的矿物颗粒岩石:一种或树种矿物的集合体母质:原生积岩经过一系列风化、搬运、堆积作用,在地表形成的一层疏松的最年轻的地质矿物质层,它是形成土壤的基础,是土壤的前身。
粒级:根据单个土粒的当量粒径的大小,可将土壤粒分为若干组。
土壤机械组成:土壤是由大小不同的土粒按不同的比例组合而成的,这些不同的粒级混合在一起表现出的土壤粗细状况,称土壤机械组成。
土壤质地:土壤中各粒级含量百分率的组成。
土壤有机质:存在于土壤中所有含碳的有机化合物矿质化过程: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有机质分解变为二氧化碳和水等,而N,P,S等以矿质盐类释放出来,同时释放能量,为植物和微生物提供养分和能量。
腐殖化过程:指土壤、堆肥或江河湖海等水体淤泥中的有机物质转变成为腐殖质的过程。
腐殖质:芳香族有机化合物和含氮化合物缩合成的一类复杂的高分子有机物,呈酸性,颜色为褐色或暗褐色。
吸湿水:固相土粒籍其表面的分子引力和静电引力从大气和土壤空气中吸附气态水,附着于土粒表面成单分子或多分子层。
重力水:当土壤水分超过田间持水量时,多余的水分不能被毛管所吸持,就会受重力的作用沿土壤的大孔隙向下渗透,这部分受重力支配的水称重力水。
毛管水:靠毛管力保持在土壤孔隙中的水分膜状水:吸湿水达到最大后,土粒还有剩余的引力吸附液态水,在吸湿水的外围形成一层水膜。
最大持水量:土壤所能容纳的最大持(含)水量。
田间持水量: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量。
土壤通气性:土壤空气与近地层大气进行气体交换以及土体内部允许气体扩散和流动的性能土壤热容量:单位质量或原状体积土壤温度升高1℃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孔性:指能够反映土壤孔隙总容积的大小孔隙的搭配及孔隙在各土层中的分布状况等的综合症状。
土壤基本物质组成土壤矿物质
土壤基本物质组成土壤矿物质
石 英 SiO2
不易分化,使土壤中砂粒的主要来源
返回
土壤基本物质组成土壤矿物质
正长石 KAlSi3O8
斜长石
Na(AlSi3O8)·CaAl2Si2O8)
较易风化,风化后产生高岭土、二氧化硅和盐基物质, 正长石含钾较多, 是土壤中钾素和粘粒的主要来源
土壤基本物质组成土壤矿物质
土壤基本物质组成土壤矿物质
共性:没有碎屑的块状构造;没有规则的层次排列;不含化石。 例如: 玄武岩、石英、花岗岩、正长岩
花岗岩 喷出性岩浆岩
玄武岩
侵入性岩浆岩土壤基本物质组成土壤矿物质
(2)沉积岩
又称次生岩,是裸露于地表的各种类型的岩石经风 化作用而破坏,经各种地质动力作用搬运后沉积,再 经压力胶结作用重新固结成岩,也有由生物遗体、残 骸堆积沉积而成。
变质岩
土壤基本物质组成土壤矿物质
土壤基本物质组成土壤矿物质
3.岩石的风化
岩石的风化作用:岩石在地表受到种种外力作用,逐 渐破碎成为疏松物质,这一过程叫做风化作用。所产 生的疏松物质就是土壤母质。
土壤基本物质组成土壤矿物质
风化作用的类型
A. 物理风化作用
指使岩石产生物理变化而成为碎屑状态的过程,特点是成 分未变。 1、主要是温度引起岩石的热力学变化--昼夜温差、冻结。 2、盐类结晶的裂胀作用、流水冲刷和磨蚀、风砂磨蚀
返回
土壤基本物质组成土壤矿物质
橄揽石(Mg,Fe)2SiO4
易风化,风化后形成蛇纹石
返回
土壤基本物质组成土壤矿物质
方解石 CaCO3
土壤的组成和性质
土壤的组成和性质一、土壤的组成土壤是环境中特有的组成部分,是位于陆地表面呈连续分布,具有肥力并能生长植物的疏松层,它是一个复杂的体系。
它的组成包括固相(矿物质、有机质)、液相(土壤水分或溶液)和气相(土壤空气)等三相物质四种成分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构成的一种特殊物质。
按容积计,在较理想的土壤中,矿物质约占38—45%,有机质约占5—12%, 土壤孔隙约占50%, 土壤水分和空气存在于土壤孔隙内,三相之间亦经常变动而相互消长。
按重量计,矿物质可占固相部分的90—95%以上,有机质约占1 —10%左右。
(一)土壤矿物质土壤矿物质来源于地壳岩石(母岩)和母质,它对土壤的性质、结构和功能影响很大。
土壤中的矿物质由岩石风化和成土过程中形成的不同大小的矿物颗粒(或土粒)组成的。
自然界的土壤都是由很多大小不同的土粒,按不同的比例组合而成,各粒级在土壤中所占的相对比例或重量百分数称为土壤的机械组成,也叫土壤质地。
(二)土壤有机质进入土壤中的有机物质包括植物、动物及微生物等死亡残体,经分解转化逐渐形成有机质,即腐殖质,土壤腐殖质是土壤有机质的主要部分,约占有机质总量的50—65%。
腐殖质不是单一分子的有机质,而是在组成、结构和性质上具有共同特征,又有差异的一系列高分子有机化合物,腐殖质在土壤中可以呈腐殖酸或腐殖酸盐类存在,亦可以铁、铝的凝胶状态存在,也可与粘粒紧密结合,以有机-无机复合体等形态存在。
这些存在形态对土壤一系列的物理化学性质有很大影响,对土壤肥力有重大作用。
土壤有机质的化学组成包括:糖类(碳水化合物)、木质素、有机氮、脂肪、蜡质、单宁、木栓质、角质、有机磷及灰分等。
土壤中的有机质组成二、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一)土壤的物理性质土壤结构:一般把土壤颗粒(包括单独颗粒、复粒和团聚体)的空间排列方式及其稳定程度,孔隙的分布和结合的状况称为土壤的结构。
土壤中的ca\卩6!3+等多价阳离子及有机质,腐殖质都有胶结剂的作用,参与土壤颗粒的团聚。
土壤科学知识点总结
土壤科学知识点总结一、土壤的定义土壤是地球表面由岩屑、有机质、水、空气以及生物组成的自然体系,是生物生存和地球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土壤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岩石经过风化、破碎和化学作用等过程,形成了细小的颗粒并与有机物和水以及生物一起构成了土壤。
二、土壤的组成1.岩屑:岩屑是土壤中的颗粒物质,主要由石英、长石、粘土矿物、碎屑岩等矿物颗粒组成。
岩屑的大小不一,从砾石、砂、淤泥到粘土都有。
2.有机质:有机质是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生物残体、生物排泄物、腐殖质等。
有机质对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都有很大的影响。
3.水:土壤中的水分对于植物的生长和发育非常重要,也是土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4.空气:土壤中的空气对于土壤中微生物的生活和土壤的通气透气有重要作用。
5.生物:土壤中有大量的微生物、植物和动物,它们对于土壤的形成和营养循环有重要的影响。
三、土壤的性质1.物理性质(1)粒径组成:土壤的颗粒大小可以分为砂、粉砂、粘土等,其大小对土壤的通气性、透水性等有很大的影响。
(2)密度和孔隙度:土壤的密度和孔隙度直接影响土壤的保水性和通气透气性。
(3)肥力:土壤的肥力主要取决于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和土壤中的营养元素。
2.化学性质(1)酸碱度:土壤的酸碱度对土壤中微生物的生态环境和植物的养分吸收都有重要影响。
(2)养分含量:土壤中的氮、磷、钾等养分的含量对于植物的生长和发育非常重要。
3.生物学性质土壤中的微生物、植物和动物对于土壤的形成和养分循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们构成了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土壤的形成土壤的形成主要受到气候、地形、岩石性质、植被和生物活动等因素的影响。
其中,气候是土壤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气候对土壤的风化和矿物质的分解有着直接的影响。
地形的高差和坡度对于水的径流和土壤的堆积也有很大的影响。
岩石性质对土壤的颗粒组成和矿物质的含量有着直接的影响。
植被和植物物质对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和土壤的肥力等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泥土成分知识点总结
泥土成分知识点总结泥土是地球表面的一种物质,它是由碎石、矿石、有机物质和水混合而成的。
泥土是大自然中的重要资源,是植物生长的基础。
泥土成分的知识点主要包括泥土的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和生物组成。
这些知识点对理解泥土的性质和作用有着重要的作用,下面将逐一介绍这些知识点。
1. 泥土的物理性质泥土是由颗粒和空隙组成的。
颗粒主要包括砂、粉砂、粘土和有机质四种。
砂颗粒直径大于0.05毫米,粉砂颗粒直径在0.05毫米到0.002毫米之间,粘土颗粒直径小于0.002毫米。
泥土中的颗粒大多是由矿物质构成的,这些矿物质来源于岩石的风化和分解。
有机质是泥土中的另一个重要成分,它主要来源于植物残渣和微生物的分解。
泥土中的空隙是由颗粒之间的间隙和颗粒周围的空隙组成的。
空隙的大小和分布对泥土的透气性和排水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2. 泥土的化学成分泥土是由多种元素和化合物组成的。
其中,氧、硅、铝、铁、钙、钾、钠是泥土中含量最丰富的元素。
这些元素通常以矿物质的形式存在于泥土中,它们的含量和种类对泥土的化学性质和植物生长有重要的影响。
此外,泥土中还含有一些重金属元素,如铅、镉、铬等。
这些重金属元素的含量过高会对土壤和植物造成危害。
泥土中的有机物质是泥土中的另一个重要成分。
有机物质包括植物残渣、动物残渣和微生物分解产物。
有机物质对泥土的结构和性质有着重要的影响,它可以改善泥土的透气性、保水性和肥力,是植物生长所需的重要营养物质。
3. 泥土的生物组成泥土中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和生物体。
微生物主要包括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等。
它们在泥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以分解有机物质、改善土壤结构,还可以和植物共生,提供氮、磷、钾等营养物质。
此外,泥土中还存在着各种土壤动物,如蚯蚓、昆虫等。
它们可以改善土壤的通气性和排水性,还可以促进有机物质的分解和转化。
以上是泥土成分的主要知识点,了解这些知识点对理解泥土的性质和作用非常重要。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土壤的作用与组成
1、土壤矿物质
土壤矿物质是指土壤中所有无机物质的总和,岩石矿 物风化形成的矿物颗粒。
(1)组成土壤的矿物 矿物是自然产生于地壳中的化合物或单质,如石英、
长石、云母等。分为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原生矿物 是由岩浆直接冷凝而成的矿物;次生矿物是指各种矿 物在风化过程中和成土过程中重新产生的一类矿物。 土壤矿物质的化学组成:氧、硅、铝、铁、钙、镁、 钠、钾、钛、磷等 10 种元素占土壤矿物质总重的 99% 以上。 以氧、硅、铝、铁为最多,称之为土壤的骨干部分。
细菌:70%-90%。好气菌,厌气菌,兼性厌气菌。固氮菌, 根瘤菌。
放线菌:5%-20%,碱性土壤。
真菌:土壤表层。
原生动物:鞭毛虫类,根足虫类,纤毛虫类。
藻类:蓝绿藻,硅藻,绿藻。
4、土壤有机质
土壤有机质是指土壤中有机化合物及小部分生物有 机体的总和。
在耕作土壤中,有机质只占土壤干重的1%~5%, 但对土壤理化性质和肥力的作用却很大。
± í 4-3
ÖÐ ¹ú ÖÆ (1987) ʯ Àù
³³³³³³³³
¿¨ÇÕ Ë¹ »ù ÖÆ (1957) ʯ Àù
´Ö É°Á£
ϸ É°Á£ ´Ö · Û Á£
´Ö É°Á£
Îï
ÖÐ É°Á£
Àí
ÐÔ
ϸ É°Á£
É°
Á£
´Ö · Û Á£
ÖÐ · Û Á£ ϸ · Û Á£ ´Ö Õ³ Á£
3 园林植物与土壤 要素
3.1 土壤的作用与组成
一、园林植物与土壤
土壤是园林植物生长的基础,是植物生命活动所需 水分和养分的供应库及贮藏库,也是许多微生物活 动的场所。此外,土壤还为植物提供根系伸展的空 间和机械支撑等作用。
土壤的组成和性质..
(5)、土壤空气各成分的浓度在不同季节和不同土壤深度内变 化大。
土壤通气性
1、土壤空气与大气不断进行气体交换的能力称为土 壤通气性。
2、土壤通气性调节方法: A、深耕结合使用有机肥料 B、客土【外地土】掺沙掺黏 C、深耕或雨后及时中耕 D、灌溉结合排水 E、科学施肥
1、土壤质地
定义:由不同的粒级混合在一起所表现出来的土壤粗细状 况,称为土壤质地(或土壤机械组成)。
4、 土壤中的空气
土壤是一个多孔体系,在水分不饱和的情况下,孔 隙中充满空气。土壤空气主要来自大气,其次来自土 壤中的生物化学过程。
土壤空气是不连续的,它存在于被土壤固体隔开 的土壤孔隙中,其组成在不同位置是有差异的。
土壤空气的含量和组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土水 关系。在土壤孔隙里贮存的水分和空气,它们的相对 含量经常随自然条件的改变而变化。
土壤质量含水量=
土壤水质量
×100%
烘干土质量
土壤水分含量
土壤水分类型——吸湿水、膜状水、毛管水、重 力水等。
土壤水分有效性——为植物生长创造一个良好的 水、气、热环境,增加土壤水分的入渗,减少土 壤水分的非生产性消耗和提高土壤水分的利用率。
土壤水分管理的主要措施—— a、农田基本建设合理化; b、合理灌溉和排水; c、合理耕作保墒; d、正确覆盖,保水保温;
矿物质 90%以上 有机质 10%以内
土壤中的水分 及其水溶物 (包括气体)
孔隙中充满空气
土壤构成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微观】
【1】、土壤是由各种大小不同的矿质土粒 组成的,它们单独或相互团聚形成土粒聚 合体。大小不同的土粒的物理、化学性质 不同,对土壤肥力的作用也不同。
泥土主要成分
泥土,也称为土壤,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复杂混合物。
它的主要成分包括:
1. 矿物质:泥土中的矿物质是土壤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们来源于岩石的物理和化学风化。
常见的矿物质包括硅酸盐、氧化物(如氧化铁和氧化铝)、碳酸盐等。
这些矿物质提供了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如氮、磷、钾等。
2. 有机质:有机质是由动植物残体和排泄物分解而成的复杂有机化合物。
它们对土壤的结构、肥力和保水能力有重要影响。
有机质的含量通常用百分比表示,对土壤质量的评价至关重要。
3. 水分:水分是土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持土壤的活力和生态系统的平衡至关重要。
土壤水分可以分为三种状态:固态(结合在矿物颗粒上的水)、液态(自由移动的水)和气态(土壤孔隙中的水蒸气)。
4. 空气:土壤中的空气对于维持土壤生物活动和植物根系的呼吸至关重要。
空气通过土壤孔隙系统流动,这些孔隙由矿物质颗粒和有机质的间隙组成。
5. 生物:土壤生物包括微生物(如细菌和真菌)、小型无脊椎动物(如蚯蚓和昆虫幼虫)、植物根系等。
它们在土壤的形成和肥力循环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泥土的成分和性质会因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土壤类型和人类活动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土壤科学家通过土壤分类和研究,可以了解土壤的特性,从而更好地管理和保护土壤资源。
土壤的物质组成
2.改善土壤物理性质
3.提高土壤的保肥性和缓冲性 4.促进作物生长发育 5.有助于消除土壤的污染
课堂小结
1、土壤是由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相物质组成。 2、土壤矿物质即矿质颗粒的统称。包括原生矿 物和次生矿物。 3、粒级的概念及分级。 4、不同质的施肥要点及改良 5、土壤有机质的概念、来源及分类。
★以氧、硅、铝、铁为最多,称之为土壤的 骨干部分。
(一)土壤粒级
粒级:按照土粒直径 ( 粒径 ) 的大小及 其性质分成的若干个等级。
土粒一般分为:砂粒、粉粒、黏粒 三 个基本粒级。
特点:颗粒愈大,透气性愈好,保水 保肥力愈差。
(二)土壤质地
土壤质地:是指各粒级土粒占土壤重量的百分 数,也叫土壤的机械组成。
土壤的物质组成
王福祥
一 组成土壤的三相物质
体积比
固相 液相 气相
矿物质占38%以上 有机质仅12%以下
孔隙占50%左右
重量比
矿物质—占固体重量的95%以上 有机质—占固体重量的5%以下
固相--土壤矿物质
★土壤矿物质是岩石矿物风化形成的矿物颗 粒的统称。包括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
★土壤矿物质的化学组成:氧、硅、铝、 铁、钙、镁、钠、钾、钛、磷等 10 种元素 占土壤矿物质总重的 99% 以上。
课堂小结
6、土壤有机质的转换过程 包括:有机质的矿化过程和土壤有机质的腐 殖化过程
7、影响土壤有机质转化的因素
8、土壤有机质对土壤肥力的作用
课堂练习
1、组成土壤的本相物质是_固_体__、液__体__、气__体__。 2、矿质土粒一般分为_砂_粒__、_粉__粒_、_黏_粒__三个 基本粒级。 3、土壤有机质:指存在于土壤中的有机化合物物质。
土壤的成分(课件)
土壤定义及功能土壤定义土壤功能土壤组成要素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土壤类型与分布土壤类型土壤分布石英长石云母030201粘土矿物氧化物和氢氧化物如氧化铝、氧化铁等,对土壤的颜色、酸碱度和肥力有重要作用。
矿物质对土壤性质影响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生物性质动物残体包括昆虫、动物尸体和粪便等。
植物残体包括根、茎、叶、果实和种子等部分的残留物。
动植物分泌物如植物根系分泌物、动物排泄物等。
动植物残体来源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和藻类等。
微生物代谢产物如多糖、蛋白质、核酸和酶等。
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增加土壤肥力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有机质对土壤性质影响吸附水、毛管水和重力水吸附水被土壤颗粒表面吸附的水分,不能自由移动,对植物无效。
毛管水在土壤毛管孔隙中保持的水分,可上下移动,对植物有效。
重力水受重力作用在土壤大孔隙中流动的水分,易流失,对植物有效。
水分常数及测定方法水分常数测定方法水分对植物生长和土壤性质影响植物生长土壤性质土壤空气来源及更新植物根系呼吸大气扩散植物根系在生长过程中会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并消耗氧气,从而影响土壤空气组成。
微生物活动土壤空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含量变化二氧化碳含量变化土壤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通常高于大气,尤其是在有机物丰富的土壤中。
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受土壤温度、湿度和微生物活动等因素的影响。
氧气含量变化土壤中的氧气含量通常低于大气,尤其是在紧实或水分过多的土壤中。
氧气含量的变化受土壤通气性、水分状况和植物根系呼吸等因素的影响。
空气对植物生长和土壤性质影响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对土壤性质的影响细菌、真菌、放线菌等微生物种类细菌01真菌02放线菌031 2 3分解作用代谢活动物质转化微生物在土壤中的活动及其代谢产物微生物对土壤性质和植物生长影响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植物生长。
土壤学复习重点
土壤学复习重点第一章绪论1、土壤的物质组成:土壤由矿物质、有机质(土壤固相)、土壤水分(土壤液相)、和土壤空气(土壤气相)三相四类物质组成。
2、土壤肥力:指土壤在某种程度上能同时不断地供给和调节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分、养分、空气、热量的能力。
3、土壤生产力:土壤生长植物并提供产品的能力,由土壤本身的肥力属性和发挥肥力作用的外界条件所决定。
4、成土因素:气候、生物、地形、母质和时间。
第二章土壤的矿物组成1、矿物:矿物是天然产生与地壳中具有一定化学组成、物理性质和内在结构的化合物或单质。
土壤矿物按矿物来源,可分为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按矿物的结晶状态,可分为结晶质和非晶质。
2、岩石:岩石是指由一种或数种矿物组成的自然集合体。
3、风化作用:风化作用是指地壳最表层的岩石在空气、水、温度和生物活动的影响下,发生机械破碎和化学变化的过程。
包括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三种类型。
4、物理风化:指岩石因受物理因素作用而逐渐崩解破碎的过程。
特点:只能引起岩石形状大小的改变,而不改变其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
5、化学风化:指岩石在化学因素作用下,其组成矿物的化学成分发生分解和改变,直至形成在地表环境中稳定的新矿物。
特点:不仅使已破碎的岩石进一步变细,更重要的是岩石发生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的改变,产生新的物质。
6、生物风化:指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及其分解产物对岩石矿物的风化作用。
7、构成层状硅酸盐粘土矿物的基本结构单位是硅氧四面体和铝氧八面体。
8、同晶替代:是指组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电性相同、大小相近的离子替代而晶格构造保持不变的现象。
9、高岭组:1:1型粘土矿物,晶层由一层硅片和一层铝片重叠而成。
两个晶层的层面间产生了键能很强的氢键,不易膨胀。
基层内没有或极少同晶替代现象,其电荷数量少。
颗粒较粗、总表面积相对较小,可塑性、粘结性、粘着性和吸湿性都较弱。
主要分布在南方热带和亚热带土壤中。
10、蒙蛭组:2:1型粘土矿物,晶层由二层硅片夹一层铝片构成。
土壤学资料
土壤学复习资料绪论土壤:陆地上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表层。
土壤肥力:在植物生活的全过程中,土壤具有的能供应与协调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水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
第一章土壤的基本物质组成一、高岭石粘土矿物、蒙脱石粘土矿物和伊利石粘土矿物异同点:高岭石粘土矿物特点:1:1型晶层结构;连接力最强,具有非膨胀性;晶层内部没有或极少有同晶置换现象,电荷数量少;可塑性、粘结性、粘着性、和吸湿性都较弱,胶体特性较弱;保水保肥能力差。
蒙脱石粘土矿物:2:1型晶层结构;连接力最弱,具有膨胀性;普遍发生同晶置换现象,电荷数量大;可塑性、粘结性、粘着性、和吸湿性都较强,胶体特性较突出;保水保肥能力最强。
伊利石粘土矿物:2:1型晶层结构;连接力较强,具有非膨胀性;普遍发生同晶置换现象,电荷数量大;可塑性、粘结性、粘着性、和吸湿性适中,胶体特性位于高岭石和蒙脱石之间,保水保肥能力较强。
二、土壤的矿物组成与化学组成土壤矿物质可分为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
原生矿物:在风化过程中没有改变化学组成而遗留在土壤中的一类矿物。
次生矿物:原生矿物在风化和成土作用下,新形成的矿物。
土壤矿物质的化学组成有0、Si、Al、Fe、Ca、Mg、K、Na、Ti、C等,其中SiO、2 Al0、Fe0占土壤矿质总质量75%以上。
矿2物3质颗粒23越粗大,含石英及原生原生铝硅酸盐类愈多;反之,矿物质颗粒愈小,含石英及原生原生铝硅酸盐类愈少,而次生矿的含量愈多。
土壤的机械组成(一)土壤粒级土壤粒级一般将土粒分为石砾、砂粒、粉砂粒、粘粒四级。
各粒级矿物组成和化学组成:矿物组成:砂粒和粉粒主要是由各种原生矿物组成,其中石英最多,其次是原生硅酸盐矿物;粘粒中基本上是次生矿物。
化学组成:砂粒和粉粒以石英和长石等原生矿物为主,二氧化硅含量较高;粘粒以次生硅酸盐矿物为主,铁、钾、钙、镁等地含量较多。
各级土粒的主要特征:・1.石砾及砂粒它们是风化碎屑,其所含矿物成分和母岩基本一致,粒级大,抗风化,养分释放慢,比表面积小,无可塑性、粘结性、粘着性和吸附性。
小学科学第一课土壤的组成(课件)学年四年级科学下册同步备课(冀人版)
小学科学第一课土壤的组成(课件)学年四年级科学下册同步备课(冀人版)土壤是地球表面的重要自然资源,它是植物生长和人类农业生产的基础。
那么,土壤是由什么组成的呢?本文将从土壤的组成与作用、土壤主要成分及其功能和土壤层次结构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土壤的组成与作用土壤是由固体颗粒、液体和气体组成的,它们共同构成了土壤的体积。
土壤具有吸水、保水、呼吸、供养植物等重要作用。
首先,土壤中的固体颗粒主要包括矿物质和有机质。
矿物质是土壤中的无机物质,主要是由矿物颗粒组成的。
有机质则是指土壤中残体、粪便、腐殖质等有机物质。
这些固体颗粒为土壤提供了结构和营养。
其次,液体部分主要是土壤中的水分。
水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重要元素,它通过土壤中的多孔空隙和毛细管作用,为植物提供水分和养分。
最后,土壤中的气体主要是包括氧气、二氧化碳等。
氧气对于土壤中的微生物和植物根系的呼吸起着重要的作用,二氧化碳则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
土壤主要成分及其功能土壤主要成分包括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
它们分别担任着不同的功能。
首先,矿物质是土壤的主要组成部分,它提供了土壤的结构和质量。
矿物质中的硅酸盐类物质可以使土壤变得肥沃,提高土壤的保水性和透气性。
此外,矿物质中的钙、镁、钾等元素对于植物生长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其次,有机质是土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来源于植物和动物的残体,可以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
有机质还可以改善土壤的结构,增加土壤的保水性和透气性,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
水分是土壤中不可或缺的成分,它可以滋润植物的根部,为植物提供水分和养分。
空气在土壤中起着呼吸作用,为土壤中的微生物和植物根系提供氧气。
土壤层次结构土壤层次结构是指土壤具体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它们分别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功能。
土壤的最上层是有机质含量较高的表层。
在这一层中,有机质可以有效地降解,产生腐殖质,不仅为植物提供了养分,也增加了土壤的保水性和透气性。
紧接着是粘土含量较高的次表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土壤热量状况
3.2.2 土壤热学性质 土壤热容量 ①概念: 重量热容量——单位重量土壤增减1℃所需要或放出的热量。 也称比热C,单位为 卡/g· 度。 容积热容量——单位容积土壤增减1℃所需要或放出的热量。 也称热容量W,单位为 卡/cm3· 度。 W = C ×容重 一般土壤热容量愈大,土温变幅愈小,土温愈稳定。 ②土壤三相物质的热容量比较:土壤空气的容积热容量极小,土壤 水分的容积热容量最大,约为固相物质的2倍。 土壤愈湿,土壤热容量愈大。因此,当春天土壤过湿时,可通 过耕作或排水降低热容量的方式,促使土温快速上升。
3.3土壤水分
土壤水分类型、水分常数及其有效性图示
3.3土壤水分 3.3.4 土壤水的能量——土水势
自然界中所有物质的自发和普遍的趋势 是:由势能较高处向较低处运动。土壤水分 亦从自由能高的地方向自由能低的地方移动。 土水势通常用单位容积土壤水分的势能值表 示,单位为帕(Pa)。
3、毛管水
• 当土壤含水量超过最大分子持水量时,水分子不 再受土粒表面引力的作用,而是靠毛管引力(水 的表面张力和水分子浸润力的合力)而保持在土 壤的毛管孔隙中,这部分的水就称为毛管水。 • 毛管水具有自由水的特点,能溶解溶质,移动速 度快,可以满足作物的需要,是作物可以利用的 土壤水分的主要形态。
• 根据毛管水与地下水的联系情况和所处的 地形部位,可以将其分为毛管上升水和毛 管悬着水。
(1)毛管悬着水
• 降雨或灌溉以后,由于毛管力的作用而保 留在土壤上层的水分,称为毛管悬着水。 • 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量时的含水量,称为 田间持水量。 • 田间持水量是旱地土壤有效水的上限。(2)毛管上升水Fra bibliotek4、重力水
• 当土壤水份超过田间持水量时,多余的水份不能 为毛管所保持而在重力作用下沿着大孔隙向下渗 漏,这部分水就称为重力水。 • 重力水对作物是有效的,但由于它渗漏很快,不 能被保持,所以对旱作而言是无效的。 • 当重力水达到饱和,即土壤孔隙全部充满水份时, 土壤的含水量就称为饱和持水量。
3.土壤水分
土壤
大气
O2浓度高 O2浓度低
3.1土壤空气
3.1.3 土壤的通气性 ①概念:土壤空气与大气间的气体交换,以及土体内部允许气体扩散和 流通的性能,称为土壤的通气性。 土壤的通气性与土壤孔隙主要是非毛管孔隙(>10%,分布均匀时通 气良好)、质地(砂土通气良好)结构(团粒结构的土壤通气良好)和 土壤含水量密切相关。 ②生产意义(调节水、气矛盾的重要性):土壤中的水分与空气都贮存 在土壤孔隙当中,彼此相互消长。当土壤水分过多时,大气与土壤之间 的气体交换过程受到阻碍,造成土壤通气性变坏,加之植物根系和土壤 微生物的呼吸,会造成缺氧环境,由此会对土壤和植物产生不良影响: 限制了好气性微生物的正常活动,大大降低了土壤有机质的分解速度, 而且分解产物多呈还原态,对植物有毒害作用;植物根系也因氧气不足 而减少呼吸量,降低或停止对土壤养分和水分的吸收能力,引起缺乏营 养元素等症状或死亡。
3.1土壤空气
3.1.2 土壤与大气间的气体交换 整体交换:土壤空气与大气之间的气压梯度(温度、气压、空气流动、 降水作用) 扩散作用:气体总是从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小的地方扩散。
CO2浓度 高 土壤从大气中不断获得新的 O2, 并 不 断 向 大 气 排 出 CO2——土壤的呼吸作用
CO2浓度 低
植被截留30% 地表径流5% 地面蒸发10%
一部分被植物根系吸收 一部分渗漏到地下水层 一部分变为土壤中侧向流水 剩余部分被土壤吸收保蓄
土壤吸收55%
3.3土壤水分
②耗损:主要有土壤蒸发,植物吸收和蒸腾,水分渗漏和径流损失等, 其中以地面蒸发和水分渗漏最为重要。
地面蒸发(分两个阶段):
大气物理条件起 决定作用(日照、 气温、相对湿度 和风速)
3.1土壤空气
存在于未被水分占据的土壤孔隙中。 3.1.1 土壤空气的来源和组成 ①来源:主要来自大气 ②组成:在质和量上均不同于大气中的空气。由于土壤生物生命活动的 影响,土壤空气中: 二氧化碳含量(为大气的十倍至数百倍)>大气中(0.03%) 氧含量(10~12%,通气不良时低于10%)<大气中(20%) 水汽含量(土壤空气湿度接近100%)>大气中 可能含有甲烷、碳化氢、氢、氨等气体
阻隔潴积的水。
土壤 束缚水 水分
1、吸湿水
--- 干燥土粒通过分子引力和静电引力的作用,从 空气中吸持汽态水,使之在土粒表面形成一或 数分子层厚的水膜,称为吸湿水。 ---没有溶解溶质的能力,不能呈液态自由移动, 只有加热到105-110°C时,才呈气态扩散。 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 ---质地粘重、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吸湿水含量 高。 ---土壤空气湿度达到近100%时,土壤时湿水达 到最大量。此时的含水量称为吸湿系数。
3.2土壤热量状况
土壤热量影响低空气温和土壤水分与空气的运动变化,影响土壤 物质的迁移和转化过程,影响植物和微生物的生命活动。研究土壤热 力学性质及土壤温度的变化过程,对调控土壤热量状况、提高土壤肥 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3.2.1 土壤热量的来源
主要的来自太阳辐射能
地球内部向地表输送的热量 微量的来自 土壤微生物分解有机质所释放的生物热量 土壤中化学过程产生的化学热
3.3土壤水分
3.3.2 土壤水量的平衡 ①概念: 土壤水分的收入和消耗使土壤水分含量相应变化的情况,叫做 土壤水量的平衡。 △水 = 水收入- 水支出
大气降水输入量 地表径流输入量 土内侧流输入量 气态水输入量 灌溉水量 土壤蒸发量 植物蒸腾量 地表径流输出量 土内侧流输出量 土壤渗漏量
土 壤 水 量 平 衡 示 意 图
3.2土壤热量状况
3.2.3土壤温度的变化
土壤温度的时空变化,是土壤热量平衡及土壤热性质共同作用的 结果,是土壤热状况的具体反应。 1 土壤温度的日变化(一天之中的变化态势)——日较差 ①土壤表层温度的日变化趋势图
土 温
日出前 日出后
下午1~2时
日出前
②土温的日变幅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显著缩小,最高与最低温度 出现的时间亦逐渐推迟。一般地,80~100cm以下土层的温度日变化 不明显。
②几个水分常数: 凋萎系数:当土壤中的膜状水不能满足植物需求时,植物开始萎蔫,直 至死亡,即呈永久萎蔫状态,此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之。 田间持水量: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之。 粘质土壤、结构良好或富含有机质的土壤,其田间持水量大。 饱和持水量:当土壤孔隙全部充满水分时,即为重力水所饱和时的含水 量称之,也称全蓄水量。 土壤有效水:土壤中能够被植物所吸收的水分称之。一般凋萎系数与田 间持水量之间的土壤水分属于有效水分。 土壤有效水分主要受土壤质地、结构、有机质含量等的影响。砂质 土持水量小,有效水范围小;粘质土田间持水量大 ,虽高于壤土,但凋萎 系数高,有效水范围也小于壤土。壤土、具有粒状结构的土壤和含一定 有机质(含量太高,持水量虽大,但对水分吸持力强,凋萎系数也高) 的土壤的有效水范围较大。
3.2土壤热量状况
2 土壤温度的年变化(一年之中的变化态势) ——年较差 ①土壤表层温度的年变化趋势图 土 温
1、2月 3月
7月
1 、2 月
②土温的年变幅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逐渐缩小,最高与最低温度 出现的时间亦逐渐推迟。一般地,以下土层,土温终年不变。
高纬地区25m 中纬地区15~20m 低纬热带地区5~10m
土壤水分
由饱和状态 降低到田间 持水量
土壤自身特性 起决定作用
从田间持水量 下降到更低含 水量
土壤毛管孔隙多,土壤水分不断通过毛管孔隙蒸发而损失;团粒结构的土壤 中非毛管孔隙多,毛管蒸发弱,水分消耗慢,土壤干层仅限于上层,下层保水状 况较好。 水分渗漏: 土壤透水性(渗透性)——降水到达地表后,先由土壤孔隙吸收水分,孔隙 充满水后,多余水分受重力作用向下渗漏,这种孔隙吸收水和重力作用的渗漏水 分,称之。其大小常用渗透系数表示。 透水性影响土壤保蓄水分的能力,主要决定于土壤孔隙的大小,也与土壤质 地、结构和松紧度等有关。
3.3土壤水分
②土壤水分平衡类型: 根据不同气候条件下土壤水分的收支情况,土壤 水分平衡可划分为下列几种类型: 淋溶型:年降水>年蒸发的地区,土体中的水分以向下流为主,使土体 中的物质受到淋溶或机械迁移。森林土壤和酸性土壤多属此类型。 非淋溶型:降水<蒸发的地区,降水量不能渗透湿润到底土层,只能达 到土体的有限深度。因此,土体中的物质只被淋洗到一定深度而淀积下 来。干旱、半干旱草原土壤大多属此类型。 渗出型或上升型:降水<蒸发,因蒸发强烈,下层可溶性盐随毛管水带 到表层,从而引起土壤盐渍化。干旱、半干旱地区地下水位高的地方属 此类型。 停滞型或滞水型:在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的地区,土壤水分长期停滞。 沼泽化土壤属此类型。 冻结型:在高纬地带或高山、高原地区,土壤温度<0℃,土壤水分形成 永冻层。苔原、冰沼土属此类型。
• 地下水随毛管孔隙上升而被毛管力保持在 土壤中的水份,称为毛管上升水。 • 当地下水位适当时,毛管上升水是作物所 需水份的重要来源。 • 毛管上升水达到最大量时的土壤含水量, 称为毛管持水量。
• 毛管上升水的高度与孔隙的半径成反比。 但当孔隙过细时,管壁对水份运动的阻力 增加,因而上升高度反而变小。
3.3土壤水分
3.3.3 土壤水分类型及其特性 ①类型: 水分进入土壤后,受到重力、分子引力、毛管力等作用,存在 不同的形态和运动形式。通常把土壤水分划分为下列类型:
固态水——土壤水冻结形成的冰晶。不能为植物所利用。 气态水——存在于土壤空气中的水汽。能自由移动,并调节其他形态的水分。 化学 化合水——参与粘土矿物晶格组成并被矿物牢固保存的水。 束缚水 结晶水——和矿物晶格结合不够牢固的水。 物理 束缚水 毛管水 自由水 重力水 吸湿水——由于土粒表面张力所吸附的水汽分子。不能移动。 膜状水——被吸附在吸湿水膜外层的水分。部分可被植物吸收利用。 毛管上升水——地下水位高时地下水沿毛管上升而存在毛管孔隙中的水分。 毛管悬着水——由降水、灌溉、融雪等产生的重力水保持在土壤上层的 毛管水。 自由重力水——超过田间持水量的土水沿非毛管孔隙向下渗透到地下水中的水。 支持重力水——超过田间持水量的土水沿非毛管孔隙向下渗透时,被不透水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