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初中语文《背影》听课记录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教研组听课记录

初中语文教研组听课记录

一、基本信息1. 课题:《背影》2. 主讲教师:张老师3. 听课时间:2021年10月20日4. 听课地点:初中部三楼会议室5. 听课教师:初中语文教研组全体教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背影”一词的含义,了解作者朱自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思念之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理解课文、表达情感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庭、尊敬长辈的美好品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张老师以朱自清的生平事迹为切入点,简要介绍了作者及其作品《背影》。

接着,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中的“背影”指的是什么?作者为何如此怀念父亲?(2)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分析父亲的形象特点。

3. 合作探究(1)小组讨论:课文中的哪些细节描写体现了作者对父亲的思念之情?(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朗读感悟(1)学生朗读课文,注意体会作者的情感。

(2)教师引导学生分享朗读感悟,交流对父亲的理解。

5. 总结全文张老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背影”一词所蕴含的亲情,以及作者对父亲的敬爱之情。

6.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背影”一词的理解。

四、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本节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过程流畅,学生参与度高。

通过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课文内容,体会了作者的情感。

2. 教学亮点(1)教师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教学过程中,教师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朗读、讨论中感受亲情。

3. 教学不足(1)部分学生朗读不够流畅,需要加强朗读训练。

(2)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进一步调动学生积极性。

五、改进措施1. 加强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2. 丰富课堂讨论形式,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教研活动听课记实(3篇)

教研活动听课记实(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我校于近期开展了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以听课、评课、研讨为主要形式,旨在通过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学质量。

二、活动内容本次教研活动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听课,第二阶段为评课和研讨。

1. 听课本次活动共安排了三节课,分别是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学科的课堂展示。

以下是具体听课情况:(1)语文课授课教师:张老师教学内容:《背影》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背影》,让学生体会父子情深,感受人间真情。

教学过程:①导入:播放《背影》主题曲,引导学生回忆课文内容。

②讲解:张老师详细讲解了课文的背景、主题和人物形象,让学生对课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③朗读:张老师带领学生齐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语言之美。

④讨论:引导学生就课文内容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感悟。

⑤总结:张老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强调父子情深的重要性。

(2)数学课授课教师:李老师教学内容:分数的加减运算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分数的加减运算方法,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①导入:李老师通过实际问题引入分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②讲解:李老师详细讲解了分数的加减运算方法,并举例说明。

③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④讨论:学生就练习题进行讨论,共同解决难题。

⑤总结:李老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强调分数加减运算的重要性。

(3)英语课授课教师:王老师教学内容:动词的时态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动词的时态,提高英语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①导入:王老师通过游戏引入动词时态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②讲解:王老师详细讲解了动词的时态,并举例说明。

③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④讨论:学生就练习题进行讨论,共同解决难题。

⑤总结:王老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强调动词时态的重要性。

2. 评课和研讨听课结束后,各位教师进行了评课和研讨。

大家针对每节课的优点和不足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1)语文课优点:张老师的讲解生动形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

背影备课教研活动记录(3篇)

背影备课教研活动记录(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于2021年X月X日开展了以“背影”为主题的备课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课堂观摩、研讨交流等形式,探讨如何更好地把握“背影”这一课题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活动时间及地点活动时间:2021年X月X日活动地点:我校会议室三、活动参与人员活动邀请了各年级语文教师、教研组长及学校领导参加。

四、活动流程1. 集体备课(1)各年级教师针对“背影”这一课题进行集体备课,分享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心得。

(2)教研组长对集体备课情况进行总结,提出改进意见。

2. 课堂观摩(1)选派优秀教师进行课堂展示,全体教师观摩学习。

(2)观摩结束后,各年级教师针对展示课进行评价,提出改进建议。

3. 研讨交流(1)各年级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分享在“背影”这一课题教学中的心得体会。

(2)教研组长对教师们的发言进行总结,提出针对性的教学建议。

(3)学校领导对本次活动进行点评,对教师在教学中的亮点给予肯定,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五、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1)各年级教师针对“背影”这一课题,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2)教师们分享了各自的教学设计,包括导入、新课讲授、课堂活动、作业布置等环节。

(3)教研组长对各年级教师的教学设计进行点评,提出改进意见。

2. 课堂观摩(1)观摩课教师以“背影”为主题,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参与,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 研讨交流(1)教师们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分享了在“背影”这一课题教学中的心得体会,如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文本解读、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等。

(2)教研组长对教师们的发言进行总结,提出针对性的教学建议,如加强课堂互动、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等。

初中语文教研组听课记录(3篇)

初中语文教研组听课记录(3篇)

第1篇日期:2023年11月15日地点:学校七年级(2)班教室授课教师:张晓梅老师听课教师:李红梅、王丽娜、刘伟等教学内容:《背影》一、课前准备本次教研活动旨在通过听课,了解张晓梅老师的教学方法和课堂管理,以及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度。

课前,张老师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制作了精美的课件,并对学生进行了预习指导。

二、课堂环节1. 导入新课张老师以提问的方式导入新课,让学生回顾了朱自清的生平和作品,激发了学生对《背影》的学习兴趣。

接着,张老师简要介绍了课文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新课讲授(1)朗读课文张老师要求学生齐读课文,并注意语气、语调的变化。

在学生朗读过程中,张老师适时进行点评,纠正学生的发音和停顿。

随后,张老师带领学生逐段分析课文,让学生了解文章结构、表达方式等。

(2)重点分析张老师对课文的重点段落进行了详细讲解,如“背影”、“父子情”等。

通过分析文章中的关键词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

同时,张老师还结合现实生活,让学生举例说明类似的亲情故事,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讨论交流张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在讨论过程中,张老师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并给予恰当的点评和指导。

(4)拓展延伸张老师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亲情问题,鼓励学生关注家庭、关爱父母。

同时,张老师还布置了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亲情的作文。

3. 课堂小结张老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了总结,并强调了亲情的重要性。

同时,张老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给予了肯定,并鼓励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努力。

三、课堂评价1. 教学目标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张老师通过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了课文内容,体会了作者的情感。

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课堂氛围活跃。

2. 教学方法张老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提问、讨论、朗读等,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同时,张老师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背影听课记录及评析

背影听课记录及评析

背影听课记录及评析
摘要:
一、摘要:背影听课记录及评析
二、背景介绍:课程名称、授课教师、学生特点等
三、听课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生互动等
四、评析:教学亮点、不足之处、改进建议
五、总结:课程收获及对教育教学的启示
正文:
【摘要】
本文通过对一堂课的听课记录及评析,探讨了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旨在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有益的参考。

【背景介绍】
课程名称:语文阅读课
授课教师:张老师
学生特点:初中生,活泼好动,思维活跃
【听课过程】
1.教学内容:张老师以朱自清的《背影》为授课内容,引导学生深入解读作品。

2.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参与度。

3.师生互动:教师与学生互动良好,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表观点,课堂
氛围活跃。

【评析】
1.教学亮点:
(1)教师对教材内容把握准确,讲解清晰易懂。

(2)采用问题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生思考能力。

(3)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2.不足之处:
(1)课堂节奏把控不够准确,部分环节略显拖沓。

(2)对学生个别回答问题的评价过于单一,未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3.改进建议:
(1)注意课堂节奏,合理分配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2)丰富评价方式,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总结】
本次听课过程中,张老师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展现出较高的水平,但在课堂节奏把控和评价方式上仍有待提高。

最新初中语文《背影》听课记录.docx

最新初中语文《背影》听课记录.docx

初中语文《背影》听课记录《背影》是中国著名散文家、诗人朱自清的一篇散文,朱自清的散文不仅以描写见长,并且还在描写中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背影》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作,主要讲述了他的父亲离别时的背影,从而引发作者的种种思绪,同时也能体现出父母对子女的疼爱,和子女对父母的感激。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初中语文《背影》听课记录,欢迎阅读。

师:有人说:“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是母爱”,可当我们面对苍老而可敬的父亲时,他的眼神、他的手势无不在向我们展示着对我们的爱,我们也不由得升腾一种敬爱之情。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位普通的父亲,认识他那高大感人的背影。

一、整体感知(听录音,原文朗读)师:刚刚我们听了朱自清先生的经典美文,同学们最深的感受是什么?生 1:我读到了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怀,这一个父亲身上有千千万万个父亲的影子。

生2:我感受到了父亲与儿子互相的爱。

比如第六段中“我赶紧去搀他”就可见作者对父亲的体贴。

生3:我被他们浓浓的父子之情深深地打动了师:看来大家对课文的感悟很深,也很准确。

二、研读品味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说说文章哪个地方最令你感动?生4:我觉得父亲为儿子买橘子很感人。

师:能说说原因吗?生5:因为当时他的家境很贫困,可他却还要为儿子买橘子,我读到这里很感动。

生6:自己穿得很朴素,但给儿子做的是紫毛大衣。

师:你读书很仔细,真不错!生7:我感觉到父亲爬过铁道买橘子那一段很感人。

因为父亲身体肥胖,行动不便,仍要攀上爬下为儿子买橘子,体现了一片深深的爱子之情。

师:你能为大家读一下吗?要读出感动、读出真情。

(生 7 读)师:这位同学读的很好,谁来评价一下?生8:他读的很有感情,但语速稍微快了些。

师:那你能试着为大家读一下吗?注意放慢语速,感情再饱满些。

(生 8 读)读完,生9(评价):他读的很好,读出了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

师:我们一起来试着读一下好吗?(齐读)思考:这一段描写中哪一句甚至哪几个词最让你感动,请试着说明理由。

背影听课记录评语及建议

背影听课记录评语及建议

背影听课记录评语及建议《〈背影〉听课记录评语及建议》今天我们听了老师讲的朱自清的《背影》,哎呀,那可真是一堂超级有趣又让我感触特别深的课呢!一进教室,就看到老师在黑板上写了大大的“背影”两个字。

老师先问我们:“同学们,你们看到‘背影’这个词,最先想到的是什么呀?”有的同学说想到一个人离开的样子,还有的同学说想到神秘的身影。

大家七嘴八舌的,可热闹啦。

这时候,老师就笑着说:“那咱们来看看朱自清笔下的背影有着怎样独特的意义呢。

”老师开始读课文啦,那声音就像涓涓细流一样,慢慢地把我们带进了课文的世界。

读到描写父亲背影的段落,像“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老师读得特别有感情,我都仿佛能看到那个有点笨拙却又充满爱的父亲的背影了。

这时候,旁边的同桌轻轻捅了捅我,小声说:“你看,这描写得多细致啊,就像在我们眼前演电影一样。

”我也不住地点头。

然后老师就开始分析啦。

老师说:“同学们,你们看这个背影啊,可不只是一个简单的身体的后背的样子,这里面包含着深深的父爱呢。

你们想啊,父亲在那样的情况下,还努力地去给儿子买橘子,这是多伟大的爱啊。

”这时候有个同学举手问:“老师,那为什么作者要着重写背影呢?写父亲的正面不是也可以吗?”老师就笑着回答:“这就是作者的高明之处啦。

你想啊,如果写正面,可能更多的是看到父亲的表情之类的,但是背影呢,它有一种默默付出、不张扬的感觉,就像我们的父母很多时候在背后默默地为我们做了很多事,我们可能当时都没有发觉呢。

这背影就像一个无声的爱的符号。

”我听了,心里想,哇,原来是这样啊,就像我妈妈每天早上给我做早饭,我都没怎么好好感谢过她,她就像这个默默付出的背影呢。

在课堂上,老师还让我们分组讨论。

我们这一组里,有个特别调皮的男生,平时上课都不怎么认真的,今天居然也很积极呢。

语文听评课活动教研记录(3篇)

语文听评课活动教研记录(3篇)

第1篇一、活动时间2023年3月15日二、活动地点XX学校多功能厅三、活动主题以《背影》为例,探讨语文课堂中的情感教育四、参与人员语文教研组全体教师、校领导、其他学科教师五、活动流程1. 听课环节(1)由XX老师执教《背影》,全体教师参与听课。

(2)课后,XX老师对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简要说明。

2. 评课环节(1)由XX老师对《背影》这节课进行点评,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

(2)其他教师针对本节课进行讨论,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3. 专题讲座(1)由教研组长XX老师就“语文课堂中的情感教育”进行专题讲座。

(2)讲座结束后,教师们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就如何开展情感教育进行深入探讨。

4. 总结发言(1)校领导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肯定了教师们在教学中的努力和成果。

(2)对今后的教学工作提出要求,希望教师们继续关注学生情感教育,提高教学质量。

六、活动内容1. 听课环节(1)XX老师执教《背影》XX老师以“背影”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体会父亲深沉的爱。

课堂上,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情景再现、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细节,感悟亲情。

(2)教学设计说明XX老师在课后对教学设计进行了简要说明。

她表示,在设计本节课时,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力求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父爱的伟大。

2. 评课环节(1)XX老师点评XX老师认为,XX老师在本节课中,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方法得当,课堂气氛活跃。

在情感教育方面,XX老师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细节,让学生在感悟亲情的同时,培养感恩之心。

(2)教师讨论其他教师针对本节课进行讨论,提出以下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增加互动环节,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2. 在讲解课文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人物心理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物形象。

新2024秋季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阅读:背影》听课记录(2)

新2024秋季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阅读:背影》听课记录(2)

新2024秋季八年级统编版语文上册《阅读:背影》听课记录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1 语言理解与运用: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文章中“背影”的深层含义,体会作者通过细节描写所表达的情感,掌握文中关键词汇和句式的运用。

1.2 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分析文中“背影”的形象,引导学生学会从日常生活细节中感悟亲情,培养观察力和感悟力,提升批判性思维能力。

1.3 审美鉴赏与创造:鉴赏《背影》中的语言美和情感美,感受作者对父爱的深情表达,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作灵感,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亲情的理解和感悟。

二、导入教师行为:•教师播放一段关于亲情的短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并分享自己与父母之间的感人瞬间。

•提问:“同学们,视频中的画面让你们想到了什么?你们与父母之间有哪些难忘的时刻?”•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朱自清的《背影》,看看他是如何通过‘背影’这一细节来展现父爱的。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沉浸在亲情的氛围中。

•思考并积极分享自己与父母之间的感人故事或瞬间。

过程点评:•导入环节通过视频引入,迅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情感共鸣,为后续学习奠定了情感基础。

同时,学生的分享活动也活跃了课堂气氛,为接下来的文本阅读做好了铺垫。

三、教学过程(一)初读感知教师行为:•组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注意文中对“背影”的描写和作者情感的流露。

•提问:“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作者为什么要以‘背影’为题?”学生活动:•自由朗读课文,标注出文中关于“背影”的描写。

•思考并回答教师的问题,初步感知文本内容。

过程点评:•初读感知环节帮助学生初步了解了文本内容,为深入分析“背影”的深层含义奠定了基础。

(二)精读品味教师行为:•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本,分析作者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刻画“背影”的形象,以及这一形象所蕴含的情感和意义。

•提问:“文中几次提到‘背影’?每次的描写有何不同?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指导学生分析文中关键句式的表达效果,如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初中语文《背影》听课记录

初中语文《背影》听课记录

初中语文《背影》听课记录《背影》是中国著名散文家、诗人朱自清的一篇散文,朱自清的散文不仅以描写见长,并且还在描写中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背影》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作,主要讲述了他的父亲离别时的背影,从而引发作者的种种思绪,同时也能体现出父母对子女的疼爱,和子女对父母的感激。

下面是为你带来的初中语文《背影》听课记录,欢迎阅读。

师:有人说:“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是母爱”,可当我们面对苍老而可敬的父亲时,他的眼神、他的手势无不在向我们展示着对我们的爱,我们也不由得升腾一种敬爱之情。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位普通的父亲,认识他那高大感人的背影。

一、整体感知(听录音,原文朗读)师:刚刚我们听了朱自清先生的经典美文,同学们最深的感受是什么?生1:我读到了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怀,这一个父亲身上有千千万万个父亲的影子。

生2:我感受到了父亲与儿子互相的爱。

比如第六段中“我赶紧去搀他”就可见作者对父亲的体贴。

生3:我被他们浓浓的父子之情深深地打动了师:看来大家对课文的感悟很深,也很准确。

二、研读品味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说说文章哪个地方最令你感动?生4:我觉得父亲为儿子买橘子很感人。

师:能说说原因吗?生5:因为当时他的家境很贫困,可他却还要为儿子买橘子,我读到这里很感动。

生6:自己穿得很朴素,但给儿子做的是紫毛大衣。

师:你读书很仔细,真不错!生7:我感觉到父亲爬过铁道买橘子那一段很感人。

因为父亲身体肥胖,行动不便,仍要攀上爬下为儿子买橘子,体现了一片深深的爱子之情。

师:你能为大家读一下吗?要读出感动、读出真情。

(生7读)师:这位同学读的很好,谁来评价一下?生8:他读的很有感情,但语速稍微快了些。

师:那你能试着为大家读一下吗?注意放慢语速,感情再饱满些。

(生8读)读完,生9(评价):他读的很好,读出了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

师:我们一起来试着读一下好吗?(齐读)思考:这一段描写中哪一句甚至哪几个词最让你感动,请试着说明理由。

中学语文教研员听课记录

中学语文教研员听课记录

一、基本信息1. 课题: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背影》2. 教师姓名:张老师3. 年级:八年级4. 课时:1课时5. 听课时间:2021年X月X日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背影”部分;学会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课文,提高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引导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父子深情,体会亲情之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张老师以“背影”为主题,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勾画生字词,查阅工具书,了解文章背景。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主学习成果。

3. 合作探究(1)张老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背影”的描写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

4. 教师引导(1)张老师针对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2)张老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背影”的理解。

5. 课堂小结张老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背影”所体现的父子深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6. 作业布置(1)背诵“背影”部分。

(2)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背影”的感悟。

四、教学反思1. 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本节课教学目标基本达成。

学生在张老师的引导下,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背影”部分;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高了阅读能力。

2. 教学方法的运用张老师在本节课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引导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效率。

3. 学生参与情况学生在本节课中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在讨论环节,学生能够畅所欲言,提出自己的观点。

4. 不足之处(1)在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发言不够积极,课堂参与度有待提高。

(2)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具体,未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听课记录《背影》

听课记录《背影》
要求做好笔记,板书明晰,联想,发散思维。分析句子,由浅到深,鼓励思考。
板书设计
背影
朱自清
心理变化:
七、八年前:不理解(太聪明、暗笑、迂)点题
—————良心发现(买橘子)买橘
—————内疚、后悔分手
照应
课后反思(总评):
这个班的学生课堂纪律良好,能够很好地回应老师提出的疑问,在某些问题上,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另外,学生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清晰地理解文意,对句子的分析掌握比较到位,并乐于回答问题。
生:填写文段动词。(练习册)
(2)“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
师:父亲真的“很轻松“吗?
生:不是。表现出深挚的父爱。
(3)“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师:“晶莹的泪光中”,作者为什么落泪?
生:“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
师:嗯,对,还有吗?这里“泪光”写出父亲身体大不如前,作者的心境日薄西山。这句话写到的最后一次背影,有什么作用?
生:理解。
4、寻找背影
(1)本文共有几次写背影?
生:四次。 开头“我最不能忘记的是她的背影”; 买橘子的时候“这是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我的眼中不禁又簌簌地流下泪了”; “我读到此处……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师:对,现在先阅读课文的前三段。(播放视频—电视剧《背影》片段)注意动词的运用。
中文系学生听课表
听课人:班别姓名学号科目语文
授课人:年级时间
课题:《背影》
教学目标:熟读课文,认知生字词,体会作者对父爱的理解,文中背影的作用及作者对父亲难以忘怀的思念之情。
教学重点:文意的疏通,理解作者深挚的对父亲的怀念的思想感情

初中教研活动听课记录(3篇)

初中教研活动听课记录(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于2023年4月20日开展了初中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邀请了市教科院专家进行指导,全体初中教师参与了此次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以“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为主题,旨在探讨如何在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活动内容1. 听课环节本次教研活动共听了两节课,分别为语文课和数学课。

(1)语文课:《背影》授课教师:王老师教学内容:通过阅读朱自清的《背影》,引导学生体会父爱的伟大,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

教学过程:- 导入:播放父爱主题的音乐,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 自主学习:学生朗读课文,圈点勾画,理解文章内容。

- 合作探究:小组讨论,分析父亲的形象,体会父爱的深沉。

- 教师总结: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父爱,提升学生的情感素养。

(2)数学课:《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授课教师:李老师教学内容:通过探究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 导入: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平行四边形,激发学生的兴趣。

- 自主探究:学生动手操作,发现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 小组合作:验证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总结规律。

- 教师讲解:引导学生从几何图形的角度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 评课环节听课结束后,全体教师进行了评课活动。

首先,两位授课教师分别进行了自我反思,总结了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随后,其他教师针对两位老师的课堂教学进行了点评。

(1)语文课点评:- 优点:王老师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体会父爱的伟大;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度高。

- 不足:课堂时间安排不够合理,部分教学内容讲解不够深入。

(2)数学课点评:- 优点:李老师能够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课堂环节紧凑,教学效果明显。

- 不足:部分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理解不够透彻,需要进一步讲解。

3. 专家指导市教科院专家对两位老师的课堂教学进行了点评,并提出了以下建议:- 语文课: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父爱;同时,要注意课堂时间的合理安排,提高教学效率。

七年级下语文听课记录

七年级下语文听课记录

七年级下语文听课记录七年级下语文听课记录篇一一、听课时间:20xx-4-1二、授课教师:xxx三、授课学校:xxxx中学四、授课年级:不祥五、授课题目:《背影》六、教学过程(一)、导入父母是爱我们的,你在生活中从哪里感受父母的爱。

(二)、介绍朱自清所写的《背影》的来历及写作背景。

(三)、检查预习的效果①给下列画线字注音②根据意思说出相应的词语(四)、朗读课文,把认为课文内容写得好的地方记录下来。

(五)、你对课文的感受,哪些让你感动的地方。

(六)提问,既然课文是写父爱的,为什么用《背影》作为题目?(说明:背影在这有特别的涵义)。

(七)、课文共有几次提到“背影”(四次)。

①第一次在课文哪里提到背影,有什么涵义?②第二次提到背影又出现在课文的哪里,有什么意义?③第三次的背影出现在课文哪里,起到什么作用?④第四次的背影在课文哪里出现,有什么涵义?(八)、听录音,作者对背影作了哪些刻画?哪些词语最有表现力,通过哪些方法来描写。

(动作描写、外貌描写)(九)、作者用了“胖”等字,描写了父亲体态特点,爬月台艰难,但表现了对儿子的爱。

七、教学板书:(不祥)八、教学评析(一)、教态自然,面带微笑,让学生感到亲切。

(二)、过程生动,深度合适,形式巧妙多样,思路清晰,重难点突出,旁征博引,注意引导,非常丰富;学生活跃、积极、主动;突出了学生为主体,老师是引导者的新型的教学模式(三)、注重学法指导。

抓住重点词语与学生交流,取得较好的效果。

(四)、善于设疑,善于引导。

抓住课文提到的“背影”,设计了层层深入的问题,从而揭示课文的主旨并能巧妙引导学生作对答。

(五)、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要珍惜与父母的爱。

七年级下语文听课记录篇二一、听课时间:20xx-4-5二、授课老师:王丽红三、授课学校:深圳市北大附中南山分校四、授课年级:不详五、授课题目:《岳阳楼记》六、教学过程(一)、全班分组收集岳阳楼记对联,利用多煤体展示图片及对联。

如“水天一色,风月无边”。

校本教研初中听课记录(3篇)

校本教研初中听课记录(3篇)

第1篇一、基本信息课程名称:语文授课教师:张老师听课教师:李老师、王老师听课时间:2021年10月15日听课班级:八年级(1)班听课内容:《背影》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生字词,正确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3)学习作者通过景物描写、细节描写等手法表现人物情感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习惯。

(3)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体会父爱的伟大,学会感恩。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张老师通过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背影吗?”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张老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学生阅读课文,自主完成生字词的学习,并找出文章的重点段落。

3. 合作探究各小组汇报自主学习成果,张老师引导各小组进行讨论,共同分析文章的主旨、人物情感等。

4. 深入讲解张老师对文章的写作手法进行详细讲解,如景物描写、细节描写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5. 朗读指导张老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强调朗读的节奏、语调、停顿等,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6. 写作指导张老师针对文章的写作手法,指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7. 总结提升张老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父爱的伟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四、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本节课教学效果较好,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环节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写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2. 教学亮点(1)张老师善于运用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张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

(3)张老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个性化指导。

3. 教学不足(1)部分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不够,需要进一步加强课堂管理。

背影听课记录范文

背影听课记录范文

《背影》课堂笔记还是自己预习好,效果好,仅供参考阅读这篇课文,我们可以感受到父子亲情——父亲对儿子的疼爱和儿子对父爱的感念。

这是人间至情,这也是家庭美德,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章开头破题(点题),表达了对父亲的思念,为全文定下感情基调,又提示全文核心内容,突出背影,使读者产生悬念。

接着叙写家境的遭遇。

当时,父亲遭遇双重灾祸。

祖母死了,差使也交卸了,丧母的悲痛加上生存危机,父亲陷入了困境。

朱自清是大儿子,在大学念书,接手还早,还要供养。

养家重担压在父亲一人肩上,他是怎样急于谋事啊。

这一部分实质交待了事件的起因,把背影置于大不幸的家庭背景中,笼罩在哀伤的氛围之中,为揭示事件意义做了铺垫。

未段回顾父亲的境遇和这些年来的父子关系,最后又落到背影上来,像一尊塑像似的矗立起来,完成了形象的定格,永存在读者心中。

此时的背影,照应了开头,使文章结构严谨。

它不仅是父亲往日背景的重现,而且包含了老年父亲的影子,寄托了儿子对父亲的深沉思念,深化了主题。

这一段中处处弥漫着淡淡的哀愁,把父子之情表现得格外感人。

教师边讲边板书:开头破题点题↘个性和典型意义特征铺垫事情经过引出↘肖像——衣帽→为写背影动作做铺垫望父买橘刻画→背影动作:穿爬攀家境大不幸父子分手惜别↗缩微倾↓结尾抒怀照应↗揭示背影的意义音乐课听课记录范文一、听课记录的基本要点听课记录包括两个主要方面:一是教学实录;二是教学评点。

1、教学实录包括:(1)听课时间、学科、班级、执教者、课题、第几课时等;(2)教学过程。

包括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时采用的方法(多以记板书为主);(3)各个教学环节的时间安排;(4)学生活动情况;(5)教学效果。

教学实录通常有下面三种形式:一种是简录,简要记录教学步骤、方法、板书等;二种是详录,比较详细地把教学步骤记下来;三种是记实。

2、教学评点听课者对本节课教学的优缺点的初步分析与评估,以及提出的建议。

包括:(1)教材处理与教学思路、目标;(2)教学重点、难点、关键;(3)课堂结构设计;(4)教学方法的选择;(5)教学手段的运用;(6)教学基本功;(7)教学思想;(8)其他。

初一语文教研组听课记录

初一语文教研组听课记录

日期:2023年3月15日地点:初一(1)班教室授课教师:李老师课题:《背影》一、课前准备1. 教材分析:《背影》是朱自清的一篇著名散文,通过描写父亲送别儿子的场景,展现了父爱的伟大和深沉。

本节课旨在引导学生理解父爱,感受亲情,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爱的伟大。

-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写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亲情,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3.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爱的伟大。

- 难点: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二、课堂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李老师以“亲情”为主题,引导学生分享自己与父母之间的感人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 李老师首先范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 接着,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注意朗读的节奏和语气。

3. 分析课文:- 李老师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父亲背影的句子,并分析这些句子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学生通过讨论,得出结论:这些句子通过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生动地展现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

4. 情感体验:- 李老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父亲和儿子,体验父子之间的情感交流。

- 学生在扮演过程中,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父爱的伟大。

5. 写作训练:- 李老师布置写作任务:以“我的父亲”为题,写一篇作文,表达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 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表达真情实感。

6. 课堂小结:- 李老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父爱的伟大和亲情的重要性。

三、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 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教学目标基本达成。

- 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写作等方式,对课文内容有了深入的理解,情感表达能力得到提升。

2. 改进措施:-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课堂互动环节,让学生有更多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

语文教研组评课活动记录

语文教研组评课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2023年4月15日活动地点:学校多功能厅活动主题:探讨《背影》教学策略,提升语文教学效果主持人:李老师参加人员:语文教研组全体成员一、活动背景《背影》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经典课文,通过对父亲送别儿子的描写,展现了父爱的伟大和深沉。

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父爱的力量,提高语文教学效果,语文教研组决定开展本次评课活动。

二、活动流程1. 教师展示课例本次评课活动由张老师主讲《背影》。

张老师以情感为主线,通过引导学生体会文章中的细节描写,让学生深刻感受到父爱的伟大。

以下是张老师的课堂展示:(1)导入新课:通过讲述一个关于父亲送别儿子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结合预习,找出文章中的感人细节,并分享自己的感悟。

(3)合作探究:将学生分成小组,共同探讨文章的主题思想,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4)课堂小结:引导学生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以及自己从中学到的道理。

2. 教师自评张老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了简要的总结,反思了自己的教学过程,并提出了以下不足:(1)在导入环节,可以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更容易产生共鸣。

(2)在自主学习环节,应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3)在合作探究环节,可以适当增加讨论的深度,让学生在交流中碰撞出更多的火花。

3. 教研组评课(1)李老师首先对张老师的课堂展示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张老师的课堂氛围活跃,教学环节设计合理,学生参与度高。

(2)王老师认为,张老师在导入环节可以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例如讲述一些关于父爱的真实故事,让学生更容易产生共鸣。

(3)刘老师提出,在自主学习环节,教师应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同时,在合作探究环节,可以适当增加讨论的深度,让学生在交流中碰撞出更多的火花。

(4)陈老师认为,张老师的课堂评价语运用得很好,能够及时地鼓励和引导学生,使学生在课堂上更加自信。

初中语文教研听课笔记(3篇)

初中语文教研听课笔记(3篇)

第1篇一、基本信息授课班级:八年级(1)班授课教师:张老师课题:《背影》听课时间:2021年10月15日听课人数:5人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习运用描写人物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朗读、默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2)通过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引导学生关注亲情,感悟家庭的温暖。

(2)培养学生珍惜亲情、关爱他人的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运用描写人物的方法。

2. 教学难点:(1)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2)引导学生关注亲情,感悟家庭的温暖。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张老师通过展示一幅父子相拥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亲情对于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从而引出课题《背影》。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圈画重点字词,并查阅工具书进行解释。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合作探究(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举例说明。

(2)学生讨论作者运用修辞手法的目的,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 课堂小结张老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亲情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关注亲情,关爱他人。

5. 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以“亲情”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五、教学反思1. 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度高。

张老师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如图片展示、分组讨论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

张老师针对《背影》这篇课文,引导学生关注亲情,感悟家庭的温暖,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3. 教学方法多样,注重学生主体地位。

张老师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4. 课堂纪律良好,学生表现出较高的自律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背影》听课记录《背影》是中国著名散文家、诗人朱自清的一篇散文,朱自清的散文不仅以描写见长,并且还在描写中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背影》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作,主要讲述了他的父亲离别时的背影,从而引发作者的种种思绪,同时也能体现出父母对子女的疼爱,和子女对父母的感激。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初中语文《背影》听课记录,欢迎阅读。

师:有人说:“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是母爱”,可当我们面对苍老而可敬的父亲时,他的眼神、他的手势无不在向我们展示着对我们的爱,我们也不由得升腾一种敬爱之情。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位普通的父亲,认识他那高大感人的背影。

一、整体感知(听录音,原文朗读)师:刚刚我们听了朱自清先生的经典美文,同学们最深的感受是什么?生1:我读到了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怀,这一个父亲身上有千千万万个父亲的影子。

生2:我感受到了父亲与儿子互相的爱。

比如第六段中“我赶紧去搀他”就可见作者对父亲的体贴。

生3:我被他们浓浓的父子之情深深地打动了师:看来大家对课文的感悟很深,也很准确。

二、研读品味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说说文章哪个地方最令你感动?生4:我觉得父亲为儿子买橘子很感人。

师:能说说原因吗?生5:因为当时他的家境很贫困,可他却还要为儿子买橘子,我读到这里很感动。

生6:自己穿得很朴素,但给儿子做的是紫毛大衣。

师:你读书很仔细,真不错!生7:我感觉到父亲爬过铁道买橘子那一段很感人。

因为父亲身体肥胖,行动不便,仍要攀上爬下为儿子买橘子,体现了一片深深的爱子之情。

师:你能为大家读一下吗?要读出感动、读出真情。

(生7读)师:这位同学读的很好,谁来评价一下?生8:他读的很有感情,但语速稍微快了些。

师:那你能试着为大家读一下吗?注意放慢语速,感情再饱满些。

(生8读)读完,生9(评价):他读的很好,读出了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

师:我们一起来试着读一下好吗?(齐读)思考:这一段描写中哪一句甚至哪几个词最让你感动,请试着说明理由。

生10:“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这一句写出了父亲的艰难,从而体现了父子深情。

生11:“他蹒跚地走到铁道边”中“蹒跚”表明父亲腿脚不灵便,还穿过铁道为我买橘,很不容易。

生12:攀、缩、倾,这几个动词体现了父亲的艰难和努力的程度。

生13:我觉得“攀”这个词用的最好,说明父亲在用力撑起身子,想爬过月台,这对一个上了年纪的老人来说,是多么不容易啊!生14:我觉得“缩”字用的最好,说明父亲行动很缓慢,而且脚是悬空的,非常危险,体现出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

师:我想把“攀”和“缩”换成“扶”、“跨”,大家同意吗?为什么?生15:不行,那样就体现不出买橘子的艰难。

生16:不能换,换了显得太轻松,体现不出父亲的吃力。

师:不错,谁再来谈谈?生17:“探”字用得好,写出了父亲小心翼翼的样子。

父亲是个肥胖的老人,“探”字很符合人物的特征。

生18:我想说说“攀、缩、倾”这三个动词。

“攀”说明月台高,不容易上去,比如“攀山”,像我们学过的一篇课文《攀天都峰》,天都峰又高又陡,所以用了一个“攀”字。

“缩”字说明了父亲腿是悬空的,无处借力。

而“倾”字是写父亲身体的动作,让人能想像出父亲很努力的样子。

父亲是个胖子,他爬月台的艰难是可想而知的了。

这一系列的动词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深切的关爱。

师:大家分析的都很好,这几个动词虽然非常普通,但表达的感情却异常深沉,刻画出一个艰难的背影,一个感动作者、感动千万读者的背影。

你还能从文章中找到朴实而感人的句子给我们读一读,并作点简要的分析吗?生19: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这是父亲怕我太伤心给我的宽慰。

生20: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

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

父亲细心的照顾我,不辞辛劳。

生21:我买几个橘子去。

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父亲怕我路上口渴,为我想得很周到。

生22: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父亲考虑再三,还是放心不下我,决定亲自送我。

师:这几句话朴实无华,却饱含深情,有丰富的内涵,深刻地揭示了父亲的心理活动,充分表露了父亲的爱子深情。

同学们读文章时感动了,作者当时也动情了。

哪里可以看出作者动情了呢?生23:作者流泪了。

生24:“父亲走后,我的眼泪又来了”。

作者原来并不理解父亲,觉得父亲说话不漂亮,心里暗笑他的迂。

现在作者已理解了父亲的苦心和爱子深情,在离别的时候,儿子终于忍不住流泪了。

师:说的真好。

那我们能不能把它换成“父亲走后,我的眼泪流下来了”?(自由品读)生:不能,“又”写出我已不只一次流泪。

师:我为什么不只一次流泪?在作者饱含泪水的眼中,你看到了什么?生25:我在离别时对父亲深深的依恋之情。

生26:此刻望着父亲离去的背影,他流泪了,在这泪水里,有对父亲的感激,有对父亲往后日子的担忧,更有依依不舍离情别绪。

师:对啊,这是离别之泪,更是对父亲的感激之泪。

几十年后读到父亲的来信我依旧留下了泪水。

这泪水中又饱含着什么?我们先找到这段文字一起来读一下。

(齐读)生27: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思念之情。

生28这是怀念之泪,看到父亲的信感到非常心酸,想起父亲对自己无私的关爱,非常眷恋。

所以我读信也流泪了。

师:此时父亲的背影像一尊塑像似的矗立起来完成了形象的定格,永存于作者的心中。

从父亲的“背影”里,我们读懂了一个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意,从作者的眼泪里,我们又看到一个儿子对父亲深切的理解、牵挂和感激。

可以说,这一对父子间的挚爱亲情,成就了现代文学史上一篇脍炙人口的经典美文。

同时我们也更明白,不管生活环境如何,至爱亲情,血浓于水。

父爱如山,是那样地厚重、深沉;母爱如水,是那样的温柔、绵长。

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毕生都无以回报,作为子女,我们应该懂得父母的心啊。

勇气师:送给大家一句话:敢于展示自己是一种勇气!记下了吗生:记下啦!师:在今天的课堂上,你有没有勇气展示自己?有没有勇气把自己的观点和大家交流?众:有——!师:说到勇气,词典里是这样解释的——敢作敢为,有无所畏惧的气概。

在你的心目中,你最欣赏、最佩服的勇气是什么?请用“勇气就是……”说一句话。

生1:勇气就是面对恶势力毫不屈服。

生2:勇气就是明知可能做不到还敢于挑战自己。

师:好,我们就走进美国作家狄斯妮的一篇小说,了解二战时期一位普通的士兵和一位普通的妇女的勇气。

(板书课题、作者)先了解一下背景:( )三、读出故事:师:了解了背景,请同学们把这篇小说默读一遍。

有两点要求:1、把不清楚的字词标出来。

第二,用简单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

开始吧!(屏幕出示:1、默读课文,不清楚的字词标出来。

2、用简单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

)(生默读课文。

)师:都读完了吧?我发现咱班的同学有非常好的学习习惯,很多同学把每一段前边都标上了序号。

有没有不清楚的字词?(很多学生举起手来)师:解决字词的途径很多:首先,要学会利用课下的注释;其次,可以利用工具书;第三,可以和同学交流;如果还解决不了,问老师。

(学生看注释、交流。

只剩少数学生举手了。

)生1:第九段“把门什么上”师:这个字哪位同学认识?生2:读“shuān”师:明白了吗?生1:明白了。

师:人家帮你解决了困难,你应该怎么样?生1:谢谢!师:好!师:还有吗?生3:第一段勋章什么带?师:谁知道?生4:shòu生3:谢谢!师:哪一位同学能够用精炼的语言概括一下这篇小说写了一件什么事?生5:本文讲述了一个法国女人救美国伞兵的故事。

生6:文章叙述了二战期间法国女人不怕危险,两次救助美国伞兵的故事。

(板书:美国伞兵法国女人)四、读出人物:师: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很多,大家再细读一下这篇小说。

找出描写人物的句子,说说你最欣赏的是谁的勇气。

(屏幕出示:细读课文,着重研读人物描写的句子,用下面句式回答:我认为______最有勇气,我最敬佩他(她),因为他(她)______。

)(生认真读课文,思考相关问题。

)师:有答案的同学举手。

生1:我认为法国女人最有勇气,我最佩服她,因为她勇敢的两次救了那个美国伞兵。

师:能不能结合具体的句段说说?生1:第6段,“‘哦,当然啦。

”法国女人说着便把他带进屋里。

这是对法国女人的语言描写,从这里我看出了她的勇气。

师:说的好,对法国女人的语言描写还有吗?生2:有,在第16段“哦,当然啦。

快!”师:这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话生2:这是第二次救美国伞兵时说的。

在第一次救他的时候,法国女人的丈夫被德国士兵无情的杀害了。

师:能不能把这两句读一下?(生读)师:这两句有区别吗?生2:有,第二句多了一个“快”字。

师:那读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生2:应该读出她的坚定、勇敢。

师:这是在她付出沉痛的代价之后,当机立断,包含更大的勇气。

法国女人说的话似乎少了些,在这儿让她多说几句行吗?生2:不行,这时候情况紧急,德国兵很快就要追来了。

生3:“她毫不迟疑的把他送进壁炉边的碗橱里。

”“毫不迟疑”写出了法国女人的干脆、果断。

生4:我更赞赏美国伞兵,我佩服他的勇气,他是一个机智勇敢的人。

师:说的好,你能具体的解释一下他的机智、勇敢表现在哪些地方吗?(板书:机智、勇敢)生4:他遇到危险,毫不犹豫的求救。

生5:还有被捕以后,及时从窗口逃生。

生6:从窗口逃生后,再次返回到法国女人的家里。

显示了美国伞兵超人的智慧,师:是啊这个情节出乎我们的意料。

这学院多大的勇气呀!他知道最危险的地方最安全。

于是,他赌了一把。

他求救时怎么说的?生7:读第5段和15段。

师:第一次去法国女人家,知不知道法国女人会救他?生7:不知道。

师:应该怎么读?生7:慢读。

师:第二次说这句话时的心情和处境怎样?生7:很内疚,很危险。

师:应该读得……?生7:快些。

师:你们两个能不能把这两次对话给大家再读一下?(生读)师:这两句“愿意把我藏起来吗”含义一样吗?生1:不一样。

第一次意思是说你愿不愿意帮助我?第二次是说,我已经给你的家庭带来了不幸,你还敢不敢帮我?师:尽管是给人家带来了那么大的不幸,但还是返回来求助人家,这需要有……?众:勇气!生2:我认为法国女人的丈夫最有勇气。

师:呵呵……为什么?生2:读第7段。

师:对,她和法国女人的意见是一致的。

生3:我也认为法国女人最勇气,我最欣赏她。

因为在她身上我看到了善良。

师:从哪里看出的?生3:第4段,“她长得并不漂亮,虽不是笑容满面,但是她的眼光却善良而镇定。

”这是对法国女人的外貌和神态描写,从这里可以看出法国女人是善良的。

师:好,“她长的并不漂亮”告诉我们什么呀?生4:这是外貌描写,说明法国女人并不特殊。

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妇女。

师:那为什么写她“不是笑容满面”呢?生4:暗示那是战争年代,法国女人经历了很多的苦难。

师:我认为这段有两个词非常重要,你能找出哪两个词吗?生:善良、镇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