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中数学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新人教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创设“心理自由”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敢想;创设打破“常规”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敢问;创设“质疑”的课堂空间使学生敢说;创设“动手”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敢做、会做,从而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新颖的解题思路等都是创新思维的结果.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

一、创设“心理自由”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敢想

启发式教学是一种视学生为学习活动的主体的教学方法,强调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教给学生如何“学”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和创新知识的能力,引导启发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在发现中学会“发现”.实施启发式教学,首先要转变教师为“中心”、教师是“权威”的观念,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不唯书”、 “只求实”的学风.启发式教学,可使问题别开生面,妙趣横生,并给人以美感.

二、创设打破“常规”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敢问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学生创新学习的一种表现.心理学研究表明,疑易引起人的定向探究反射,有了这种反射,思维便应运而生.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应鼓励学生多发问.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敢提问题到敢于提问题,并逐步做到善于提出问题,从而使课堂出现观点的交锋、智慧的碰撞,进而成为开启学生创新思维的动力源泉.

三、创设“质疑”的课堂空间使学生敢说

人们常说,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说的训练,但数学教师却往往忽视了这一能力的培养.长此以往,学生只会做题,而不会讲理由,因此数学教学也应重视学生“说”的训练,针对某一问题要允许学生有争论,允许他们讲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教师要置学生于主体地位,要保护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教师要训练学生运用变化的观点,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打破思维定式,让学生的思维向多方位发散.教师设置的提问、例题和练习,应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和明确问题,设置的题目要适度,处于“跳一跳,能拿到”的状况,这样学生就会调动已有知识系统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重组、再造形成新知,这便是学生创新思维的产物.

1.精心组织提供讨论质疑的课堂空间

组织课堂讨论是启迪学生思维、丰富学生想象、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增强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重要方式.所讨论的问题,可以是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也可以是学生提出有代表性的问题.学生在讨论中由于不受约束,就会发言大胆,思维活跃.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出发点关键是培养学生“质疑”,而“讨论式”教学正是为学生提供了讨论质疑的课堂空间,有利于学生质疑问难.

2.精心设置问题情境进行提问

实施启发式教学,教师要善于使学生处于“想求明白而不得,想说出来却不能”的状态,然后引导他们去探索、去发现,使他们成为知识形成的“参与者”和“发现者”.在仔细分析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教师应把学生置于“问题”的情境中,引导、启发学生去质疑问难.“疑”可以是教师精心设置,也可以是教师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学生的问题,教师应引导、启发学生带着问题去研读教材,去讨论、分析、研究,教师可巡视、参与其中,同学生一道讨论解决办法,同时进行学法指导.对学生理解不正确或不完善的地方,教师则根据学生“错误”之所在,提出补充问题,点拨学生深入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要能引起学生讨论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适当利用一题多问,可以拓宽学生的思路,增强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精心设计发散思维的练习

有些数学题的答案不一定是唯一的,因此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发散性的练习题,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的层面上去理解和思考,从而找到不同的答案.

四、创设“动手”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敢做、会做

人的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明智.在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可以在学习新知识时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探索、发现.

例如,在讲“立体图形的展开图”时,教师可让学生准备立体图形,然后用自己手中的模型通过拼、剪、贴来认识图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求异性和独创性入手,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创造、思考的机会.教师还要注重知识间的正迁移,注重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正向思维,鼓励学生的反向思维,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重视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