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全国分性别分年龄人口

合集下载

我国不同时期人口性别比例状况

我国不同时期人口性别比例状况

我国不同时期人口性别比例状况分析应子勇人口性别比例状况是一个关系到国家命运,人民生活,社会发展,社会稳定,民族未来的大问题,很多科学家在各种场合呼于:当前我国人口性别比例已经严重失调,未来将有几千万男子讨不到老婆,将会严重影响社会安定云云。

这是真的吗??现在,就我国人口不同时期性别比例状况初步调查分析如下,如有不当请批平指正。

一、1953年以来我国人口的性别比例状况调查现在以我国国家、省、市、县四个级别,六个年份、七组人口普查资料为样本,对我国1953年以来人口的性别比例状况作初步调查分析,结果见表一。

表一、我国六次七组人口普查资料各年龄人口性别比例(女性为100)表一资料中可见:1、数十年来,我国总人口的性别比始终在——之间(以女性为100,下同),没有太大的变化,是在通常许可范围内波动。

2、0~9岁人口男性多于女性,性别比为110左右,10~59岁人口也是男性多于女性,55岁后人口性别比例女性开始逐步超过男性,75岁后女性完全地、绝对地超过男性。

3、不同年龄段人口性别比波动有明显的“双峰双谷现象”。

以女性的“100”为基准线,性别比先是逐岁上升,到了某个年龄段后达到一个“高峰”,之后随着年龄的增大,性别比又慢慢下降,到了某个年龄就出现了一个性别比的“低谷”,之后随着年龄的增大,性别比又慢慢升高达到一个“高峰”,再随着年龄的增大,性别比又慢慢降低而且越来越低于是又出现了一个新的“低谷”。

各组人口的“双峰双谷”可高、可低、可深、可浅,但不可能没有。

人类从出生到性别比第一高峰到性别比第一低谷,男性始终多于女性。

第一低谷期间性别比相当相近,但到第二低谷前乃是男性多于女性。

从出现第二低谷(55~65岁)后,男性开始少于女性而且越来越少最后只有女性的1/3~4左右。

4、婚育年龄性别比例动态观察25~29岁性别比在~之间,以1964年比例较高、30~34岁在~之间,也以1964年较高、35~39岁在~之间,以1982年较高、40~44岁在~之间,以浙江人比例较高。

统计分析实验报告

统计分析实验报告

统计分析综合实验报告学院:专业:姓名:学号:统计分析综合实验考题一.样本数据特征分析:要求收集国家统计局2011年全国人口普查与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相关数据,进行二者的比较,然后写出有说明解释的数据统计分析报告,具体要求如下:1.报告必须包含所收集的公开数据表,至少包括总人口,流动人口,城乡、性别、年龄、民族构成,教育程度,家庭户人口八大指标;2.报告中必须有针对某些指标的条形图,饼图,直方图,茎叶图以及累计频率条形图;(注:不同图形针对不同的指标)3.采用适当方式检验二次调查得到的人口年龄比例以及教育程度这两个指标是否有显著不同,写明检验过程及结论。

4.报告文字通顺,通过数据说明问题,重点突出。

二.线性回归模型分析:自选某个实际问题通过建立线性回归模型进行研究,要求:1.自行搜集问题所需的相关数据并且建立线性回归模型;2.通过SPSS软件进行回归系数的计算和模型检验;3.如果回归模型通过检验,对回归系数以及模型的意义进行解释并且作出散点图一、样本数据特征分析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与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相关数据分析报告2011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总人口数为1370536875,比2000年的第五次人口普查的1265825048人次,总人口数增加73899804人,增长5.84%,平均年增长率为0.57%。

做茎叶图分析:描述年份统计量标准误人口数量2000年均值40084265.35 4698126.750 均值的 95% 置信区间下限30489410.50上限49679120.215% 修整均值39305445.50中值35365072.00方差684244243725744.400标准差26158062.691极小值2616329极大值91236854范围88620525四分位距41049359偏度.503 .421 峰度-.652 .8212011年均值42992737.65 4963014.104 均值的 95% 置信区间下限32856910.64上限53128564.655% 修整均值41924325.67中值37327378.00方差763576778787588.500标准差27632893.059极小值3002166极大值104303132范围101300966四分位距36481362偏度.625 .421 峰度-.332 .821茎叶图箱形图:(二)流动人口2011年人口普查数据中,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为261386075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增加116995327人,增长81.03%。

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

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

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2号)根据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于2000年近千万普查工作人员艰苦努力,又经过事后质量抽查,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的现场登记和复查任务。

目前,普查的全部资料正在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

主要(zhǔyào)数据的快速汇总工作已经结束,现公布如下:总人口全国(quán ɡuó)总人口为129533万人。

其中:祖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福建省的金门、马祖等岛屿,下同(xiàtóng))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共126583万人。

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为678万人。

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为44万人。

台湾省和福建省的金门、马祖等岛屿人口为2228万人。

人口增长祖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同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1990年7月1日0时的113368万人相比,十年零四个月共增加了13215万人,增长11.66%。

平均每年增加1279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1.07%。

家庭户人口祖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34837万户,家庭户人口为119839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44人,比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96人减少了0.52人。

总人口性别构成祖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男性为65355万人,占总人口的51.63%;女性为61228万人,占总人口的48.37%。

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6.74。

年龄构成祖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rénkǒu)中,0-14岁的人口为28979万人,占总人口的22.89%;15-64岁的人口为88793万人,占总人口的70.15%;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8811万人,占总人口的6.96%。

同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4.80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1.39 个百分点。

中国人口状况统计(1956-2010年完整版)

中国人口状况统计(1956-2010年完整版)

中国(中国大陆)历次人口普查主要指标主要指标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第六次普查年份1953年1964年1982年1990年2000年2010年总人口(万人)59,43569,458100,818113,368126,583133,972性别构成男性(万人)30,799 35,652 51,944 58,495 65,355 68,685 女性(万人)28,636 33,806 48,874 54,873 61,228 65,287 男女性别比107.56 105.46 106.30 106.60 106.74 105.20年龄构成0-14岁年龄段比重(%)36.28 40.69 33.59 27.69 22.89 16.60 15-64岁年龄段比重(%)59.31 55.75 61.50 66.74 70.15 74.5365岁及以上年龄段比重(%)4.41 3.56 4.915.576.96 8.87民族构成汉族人口(万人)54,728 65,456 94,088 104,248 115,940 122,593汉族人口占总人口比重(%)93.94 94.24 93.32 91.96 91.59 91.51少数民族人口(万人)3,532 4,002 6,730 9,120 10,643 11,379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比重(%)6.06 5.76 6.68 8.04 8.41 8.49受教育程度大专及以上(万人)416 615 1,422 3,611 11,964高中和中专(万人)1,319 6,779 8,039 11,146 18,799 初中(万人)4,680 17,892 23,344 33,961 51,966 小学(万人)28,330 35,237 37,057 35,701 35,876 文盲人口(万人)23,327 22,996 18,003 8,507 5,466 文盲率(%)33.58 22.81 15.88 6.72 4.08城乡分布城镇人口(万人)7,726 12,710 21,082 29,971 45,844 66,558 乡村人口(万人)50,534 56,748 79,736 83,397 80,739 67,415。

中国历年人口数统计(1978-2012)(年末数)

中国历年人口数统计(1978-2012)(年末数)

单位:万人男女城镇人口乡村人口197896259495674669217245790141979975425019247350184957904719809870550785479201914079565198110007251519485532017179901198210165452352493022148080174198310300853152498562227480734198410435753848505092401780340198510585154725511262509480757198610750755581519262636681141198710930056290530102767481626198811102657201538252866182365198911270458099546052954083164199011433358904554293019584138199111582359466563573120384620199211717159811573603217584996199311851760472580453317385344199411985061246586043416985681199512112161808593133517485947199612238962200601893730485085199712362663131604953944984177199812476163940608214160883153199912578664692610944374882038200012674365437613064590680837200112762765672619554806479563200212845366115623385021278241200312922766556626715237676851200412998866976630125428375705200513075667375633815621274544200613144867728637205828873160200713212968048640816063371496200813280268357644456240370399200913345068647648036451268938201013409168748653436697867113年份总人口按性别分按城乡分中国历年人口数统计(1978-2012)(年末数)201113473569068656676907965656 201213540469395660097118264222注:1.本表1982年以前数据为户籍统计数;1982-1989年数据根据1990年人口普查数2000年数据根搞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进行了调整;2001-2004年.2006-2009年和2011-2012据根据人口变动抽样调查资料推算;2005年数据根据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推算.2010年据为系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推算数.2006-2009年数据根据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进行了2.1982年以前的城镇人口是指辖区内全部人口;乡村人口是指县人口.但不包括镇人1999年的城镇人口是指设区的市所辖区人口和不设区的市所辖街道人口以及不设区的市2005年城乡人口是按国家统计局1999的年发布的关于统计上划分城乡的规定试行计算的.2006.2007年的城乡人口是按国家统计局2006年发布的《关于统计上划分城乡的暂行规定摘编自《中国统计摘要2013》。

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人口结构

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人口结构
较高收入国 家
最高收入国 家
580-2335 2335-6000 6000-15000 15000以上
35.8 33.0 17.6 14.5
家庭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及恩格尔系数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摘要》2005年P105、P110


1990 1995 2000 2003 2004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年生活消 费支出(元)
销售量 (y)
5 8 13 18 6 10 14 18 8 12 16 22 15 17 19 25 226
t2
1 4 9 16 25 36 49 64 81 100 121 144 169 196 225 256 1496
ty
5 16 39 72 30 60 98 144 72 120 176 264 195 238 285 400 2214
某企业上半年产品产量与单位成本资料如下: 要求(1)计算相关系数,说明两个变量相关的密切程度。 (2)配合回归方程,指出产量每增加1000件时,单位成
本平均变动多少? (3)假定产量为6000件时,单位成本为多少元?
月份
产量(千件) 单位成本(元)
1
2
73
2
3
72
3
4
71
4
3
73
5
4
69
6
5
68
某企业各月月初职工人数资料 单位:人
25.09 19.17
4.5 24.08 24.66
合计 300 - 109500 615 29250 100 97.5
总方差分解计算示例表
工龄在10年以下 (甲组)
工龄在10年以上 (乙组)
受教育年 工人数 受教育年 限(年) (人) 限(年)

四川省人口老龄化的现状趋势特点及对策

四川省人口老龄化的现状趋势特点及对策

四川省人口老龄化的现状趋势特点及对策学号:204020106002 专业: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姓名:奇瑛人口老龄化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人口本身发展转变的必然结果和趋势。

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几乎全部进入了老龄化时代。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中国也进入了老龄化社会。

在国外有人将人口老龄化看作是社会经济发达的标志。

但是,因为人口老龄化将会使社会经济发展所产生的问题变得更加严重与复杂,且会产生出许多新的问题。

因此,我们必须对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问题予以高度的重视。

四川省自七十年代以来实行了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计划生育政策,并伴随着死亡率的快速下降,在短短的三十多年里使生育率大幅度下降。

而随着四川州省死亡水平和生育水平的下降,四川省的人口年龄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2000年四川省0-14岁少儿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22.59%,60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1.39%,可以说四川省已经步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

但是四川省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等相对于东南沿海等发达地区仍处在欠发达阶段,同时又面临着人口急速老龄化的严峻挑战,我们有必要对其人口老龄化的现状、趋势、特点、带来的影响以及解决对策进行了解分析。

一、四川省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趋势人口老龄化是现代社会的人口现象,是随着死亡水平和生育水平下降而必然出现的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动趋势。

广义的人类老龄化包括个体的老化和整个人口群体的老化这两种含义。

而就一般而言,我们所研究的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年轻人口数量相对减少,年长人口数量相对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过程。

反应人口老龄化的指标大致可以划分为三大类:反映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指标,反映人口老龄化速度的指标和抚养比指标。

国际上一般用四个指标来反映人口老龄化,它们是:年龄中位数:60岁或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上升;0-14岁少儿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下降以及老少比的上升。

下面我们就利用上述国际上常用的四个反映人口老龄化的统计指标,结合统计数据来对四川省的人口老龄化现状进行分析,使我们大致了解四川省人口老龄化的过程、现状及其趋势。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第1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1年4月28日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

在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目前已圆满完成人口普查任务。

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总人口全国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

其中:普查登记的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3]共1339724852人。

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4]为7097600人。

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5]为552300人。

台湾地区人口[6]为23162123人。

二、人口增长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1265825048人相比,十年共增加73899804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率为0.57%。

三、家庭户人口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7]401517330户,家庭户人口为1244608395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44人减少0.34人。

四、性别构成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男性人口为686852572人,占51.27%;女性人口为652872280人,占48.73%。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为105.20。

五、年龄构成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0-14岁人口为222459737人,占16.60%;15-59岁人口为939616410人,占70.14%;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7648705人,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8831709人,占8.87%。

1990年代中国出生性别比_究竟有多高_

1990年代中国出生性别比_究竟有多高_
那么, 通过教育统计数据反映和调整的低年龄人 口性别比与普查有多大差异? 由于教育统计 的小学 生在校人数与人口普查在统计时点上是不同的, 教育
5期
陈 卫 翟振武 1990 年代中国出生性别比: 究竟有多高?
3
注: 每一条曲线为一个 出生队列。图中显示了每 一队列经历 8~ 11 岁时的人数变化。 图 2 教育 统计数据中 8~ 11 岁小学在校生人数
99 84 24 8 96 29 67 4 92 74 30 7
中方案
女性
11 720 24 7 10 862 18 7 10 413 89 0 9 866 09 7 10 173 08 9 9 578 57 8 9 175 43 7 8 780 11 6 8 605 17 2 8 418 04 3
伴随着 1990 年代中国生育率的持续下降, 出生性别比的偏高趋势日益严重。当 1990 年代的人 口普查和生育率调查得到的生育率! 过低∀而难以置信, 并且学者们使用各种方法和模型来估计真实 的生育水平时, 同样是这些调查得到的出生性别比水平却得到了广泛接受。比如 2000 年人口普查得 到的总和生育率为 1. 22, 而学者们的各种估计大致为 1. 6~ 1. 8( 于学军, 2002) 。但是 2000 年人口普 查的出生性别比 116. 9( 国家统计局, 2005) , 人们对此没有过多怀疑。人口普查中出生人口的漏报导 致了过低的生育率, 而出生人口漏报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因此出生人口漏报对出生性别比的影响也 是显而易见的。本文的目的是进一步考察 1990 年代中国的出生性别比, 通过教育统计数据来估计 1990 年代出生人口漏报及其性别差异, 从而推算 1990 年代的出生性别比。本文还将利用 2000 年人 口普查原始数据分析出生性别比的影响因素。 1 文献回顾

1953~2010我国部分人口年龄构成平均年龄平均寿命初步调查.

1953~2010我国部分人口年龄构成平均年龄平均寿命初步调查.

1953——2010我国部分人口的年龄构成,平均年龄,平均寿命初步调查应子勇1953——2010年间,我国先后进行了六次人口普查,现对部分人口的年龄构成、平均年龄、平均寿命作初步调查,以观察人口的年龄构成,平均年龄,平均寿命及其动态变化,希望能对我们的医疗卫生工作有一些参考作用。

如有不当欢迎批评指正。

一、1953——2010年我国部分人口的年龄构成,平均年龄,平均寿命1953——2010年我国部分人口的年龄构成(%)、平均年龄(岁)平均寿命(岁、指平均死亡年龄而不是期望寿命,下同)见表一——五。

表一、1953、1964我国人口的年龄构成(%)平均年龄(岁)平均寿命(岁)* 二者比值是根据一般是1:1.92±0.12之内设计的。

表二、1982年部分人口的年龄构成(%)平均年龄(岁)与平均寿命(岁)表三、1990年部分人口的年龄构成(%)平均年龄(岁)和平均寿命(岁)表四、2000年部分地区人口的年龄构成(%)平均年龄(岁)和平均寿命(岁)表五、2010年部分人口的年龄构成(%),平均年龄(岁)和平均寿命(岁)二、对表一——五资料的初步分析,解读与归纳表一——五资料可见;1、50多年来我国人口的健康水平在不断提高人均年龄在不断延长人口平均年龄从1953年的26.57岁延长到2010年的37.12~38.78岁,足足延长了10多岁,但是其延长过程略有波动,以1964年人口平均年龄最低只有24.74岁;2、一岁以内人口占比例数在不断降低一岁以内人口占比例数1953年是3.34%、1964年升高达到高峰是4.10%;70年代后由于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占比例数也不断下降,1982年为 1.84~2.07%、1990年为1.46~1.75%、2010年为0.92~1.01%;3、人口高峰年龄在不断后移人口高峰年龄不断后移,1953~1964年是1~岁、10~岁,1982~1990年是10~岁、20~岁,2000~2010年是30~、40~岁。

人口的数量变化

人口的数量变化
探究点二
材料三 2009年9月媒体报道:在我国珠三角、长三角以及温州、 (1)“ 未富先老”说明人口老龄化水平超过经济发展水平(或者人 重庆等地区都不同程度地出现“用工荒”。主要集中在制造业的 口老龄化速度过快 )。问题:社会负担加重;劳动力不足;社 技工,有些地区的普工、服务员、学徒工也出现较大缺口。 会上用于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和赡养费用增加,负担加重,一定 (1)材料一中“未富先老”说明了什么?这种现象带来哪些问题? 程度上影响着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水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右图表示0-14岁、15 -64 岁、65岁以上三种年龄段人数所占总 人口的比重,读后回答3~6题。 3 .图中③比①国家 0-14 岁人口比重( ) A.约高6% B. 约低6% C. 约高1% D. 约低1% A 4 .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国家中,老龄化 问题最严重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C
反思归纳:人口问题
年轻 恶性 控制人口 低 老龄化 老龄化 控制人口数量
我国的计划生育
政策的内容: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具体措施: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读右图,回答1~2题。
1.1990年,该地的人口再生产类型是( ) D A.原始型 B.传统型 C.过渡型 D.现代型 2.与1982年相比,1996年该地( ) C A.人口大量外迁 B. 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C. 本地劳动力相对不足 D. 城市化水平降低
其次,看人口增长曲线的坡度。坡度的陡缓、起伏能反映出人口 增长的不同特点。在同一幅图中,曲线坡度越陡,人口增长速度 越快,曲线起伏越大说明人口数量的增减变化越剧烈。如图中 1950年以前,曲线较缓,说明人口增长缓慢,1950年以后,曲线 变陡,说明人口增长加快。再次,可以通过人口增长曲线图算出 人口增长率。人口增长率=(b—a)/a×l00%,其中a为起始年的人 口数量,b为截止年的人口数量。

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现状、成因及应对

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现状、成因及应对

现代商贸工业Modern Business Trade Industry2024年第10期基金项目:辽宁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 双循环背景下推动辽宁消费升级的路径与对策研究 (L21BJY027)的部分内容㊂作者简介:况沛(1999-),男,贵州毕节人,辽宁师范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政策;王志,女,河北昌黎人,辽宁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㊁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产业经济(通讯作者)㊂这样,不仅避免了会计人工智能发展走上错路,而且能在财务领域保护企业利益,帮助人工智能更好地服务企业以及社会,创造更具有重要意义的价值㊂5㊀总结和展望人工智能的发展是科学技术进步的表现,是时代发展下不可阻挡的浪潮㊂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给会计领域的工作模式带来了巨大变革㊂推动会计行业结构改革转型,引导会计行业向更健康的方向发展㊂同时,警惕其可能带来的新问题和新风险㊂从企业层面来说,想要人工智能会计更好地服务企业,要求企业在文化㊁价值观和道德观框架下,合理推行人工智能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应用㊂从会计从业人员的角度来说,人工智能进入会计领域,表示相关人员不能只满足于成为会记账 老会计 ,要学会提高自身,合理利用从业经验与现有的智能系统结合,转型成为以管理为主的新型会计人员㊂最后,从国家和社会层面来看,相关管理监督机构要联合立法部门,做好对会计人工智能法律层面的监督管理工作㊂提前在法律范畴上布局,以确保人工智能在会计领域的合理发展㊂未来,是人工智能时代,每个行业都会经历着改变㊂我国政府也对人工智能技术高度重视,多次将发展人工智能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制订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构建了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蓝图㊂而会计智能化则是会计领域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和每个行业都息息相关的会计领域,和人工智能的结合一定是更为紧密的,如何顺应时代的潮流顺势而上,保障会计领域健康发展,人工智能与会计研发人员要站在理论和应用的前沿,为会计智能化的推进做好保障㊂参考文献[1]秦岭,施晴,张雪花.论人工智能在我国会计行业的应用[J ].金融会计,2022,(10):29-32.[2]王世杰,李抒璠,田可馨.智能会计国内外研究热点与趋势比较[J ].财会研究,2023,(09):41-50.[3]王海兵,王冬冬.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基础理论研究[J ].会计之友,2015,(15):88-91.[4]SUTTONSG ,HOLTMARNOLD V.The reports of my death ar-egreatly exaggerated-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search in ac-counting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Accounting Information Systems ,2016,(7):60-73.[5]彭启发,王慧秋,王海兵.会计人工智能存在的风险与对策研究[J ].会计之友,2019,(05):114-119.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现状㊁成因及应对况㊀沛㊀王㊀志(辽宁师范大学,辽宁大连116029)摘㊀要: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后,老龄化程度不断加重㊂老年人的规模大,年龄㊁性别和区域分布存在差异㊂研究发现,人口老龄化受到生育政策因素㊁社会发展因素㊁人口迁移因素的影响㊂针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文章提出应对方案,以期为中国人口老龄化提供参考㊂关键词:人口老龄化;生育政策;社会保障中图分类号:D9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doi:10.19311/ki.1672-3198.2024.10.0540㊀引言改革开放40多年,在共同富裕,特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背景下,我国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人民的生活物质和医疗水平大大提高,幸福指数不断提升㊂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口老龄化逐渐成为现代年龄结构老化的标志和产物㊂1957年,联合国经济和社会理事会出版了‘人口老龄化及其社会经济后果“一书,此书是人口老龄化研究的开端㊂根据它所划分的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人口在总人口中的占比超过了7%,那么这个国家(或地区)则进入到人口老龄化社会㊂2000年,中国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0.88亿人,占总人口的7%,标志我国已进入到人口老龄化社会;2020年,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1亿人,占总人口的13.5%㊂对比2000年与2020年的人口数据,老年人口比重增加了6.5%,显示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正在不断加深㊂近年来,党中央高度关注人口老龄化问题㊂为了解决该问题,党中央积极提供解决策略㊂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 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发展多层次㊁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㊂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㊃061㊃2024年第10期现代商贸工业Modern Business Trade Industry龄㊂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健全基本养老㊁基本医疗保险筹资和待遇调整机制,推动基本医疗保险㊁失业保险㊁工伤保险省级统筹㊂ 党中央对我国人口老龄化实施积极的战略部署,将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体现出党的人民性,为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下了坚实基础㊂人口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源泉,我国的人口问题事关国家命运,事关社会安定和谐,事关人民切身利益,解决好人口问题对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㊂1㊀文献述评研究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㊁成因及应对,首先要综合了解国内外的研究理论成果,建构出人口老龄化的理论框架㊂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有助于更好把握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研究㊂本研究相关文献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第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表现;第二,人口老龄化成因较有代表性的研究结论;第三,国内外研究中针对人口老龄化所提出的对策建议㊂下面将对这三个方面的研究文献进行述评与总结㊂在人口老龄化的现状方面,学者们的研究结论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㊂第一,我国已逐步进入到老龄化社会,并且程度正在不断加重㊂李雅乐(2021)通过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发现我国老龄化程度逐渐加深㊂第二,老龄化在不同区域间存在着差异㊂陈习琼(2018)通过第五和第六次云南省的人口普查资料分析,研究发现,云南省老龄化区域差异性大,西北和北部地区老龄化低于其他区域,城镇人口老龄化高于乡村㊂邬林果㊁武荣伟(2023)基于我国最近三次人口普查资料研究得到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在空间上分异明显,并呈现各区域间不稳定的特点㊂综上所述,人口老龄化已然是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趋势,在各区域间的差异性大㊂关于人口老龄化的成因,国内外学者有着丰富的研究成果㊂国内外学者研究老龄化的成因主要从生育率㊁生育观念的变化和人口迁移进行阐述㊂第一种观点认为出生率低下是造成人口老龄化的原因㊂胡晓宇和张从青(2018)认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低是我国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的原因㊂刘丹(2022)认为生育观念的变化是导致老龄化的原因㊂第二种观点认为人口迁徙是影响老龄化形成区域的原因㊂梅林等(2018)选取了吉林省第四至第六次的人口普查数据,研究发现,吉林省人口老龄化的主要因素是出生率低下,关键因素是人口迁移㊂综上所述,国外的老龄化形成原因和国内的老龄化形成原因具有极大的共同点,由此可以得出研究结论,虽然所处的文化背景不同,但是老龄化社会的形成会受到出生率㊁生育观及人口迁移因素的影响㊂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研究,已有大量文献从不同角度提供了有价值的观点和建议㊂应对老龄化的第一种方案是调整相应的政策㊂陆杰华和林嘉琪(2023)认为应把握好老年人机遇的窗口期,注重思路的调整,对重大风险做好评估㊂第二种方案是开发老年人口资源㊂程志强和马金秋(2018)认为老龄化的应对应从人口规划㊁养老保障㊁对老年劳动力资源进行开发㊂郑功成(2020)认为应该转变思路,优化和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开发老年人资源㊂胡显海和蒋若凡(2022)认为应完善生育政策㊁开发老年人群体产业,完善养老服务应对老龄化问题㊂第三种方案是调整人口退休政策㊂蒋同明(2019)从经济发展㊁人口资源㊁退休政策㊁产业调整四个方面对老龄化的应对进行了阐述㊂林宝(2021)认为老龄化的应对应统筹推进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加快推进养老金统筹,建立长效养老保障制度㊂陈友华和孙永建(2022)认为仅依靠福利制度难以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应合理引导养老预期㊁对生育的价值和意义进行宣传,实行延迟退休政策㊂第四种方案是联合各方力量积极应对老龄化问题㊂朱怡洁(2019)对于老龄化应对的建议是利用积极因素调动各方面力量,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养老体系㊂刘晓梅和闫天宇(2020)认为应由政府进行规划,各方合作,让全社会积极参与应对老龄化问题㊂综上所述,我国人口老龄化应对养老政策进行调整,对老年资源进行开发,相应调整老年人退休政策,各方面一道努力共同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㊂总之,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人口老龄化的现状㊁成因以及应对从不同视角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并获得比较全面的研究结论㊂上述研究成果不仅丰富了人口老龄化的相关研究,同时也拓展了老龄化问题的研究认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为本文研究提供比较完善的参考思路㊂2㊀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分析20世纪70年代,根据现实的国情和实际,我国推行了计划生育政策,并写入宪法,成为了一项基本国策㊂在80年代由 晚婚㊁晚育㊁少生㊁优生 转为独生子女的政策㊂因此,人口的年龄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我国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所占比例也逐年升高㊂2.1㊀老年人口规模逐年增加一方面,老年人口的绝对规模增加㊂2020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1亿人,较十年前人口普查时人数增加了0.72亿人㊂另一方面,老年人口的相对规模也在同步上升㊂2000年,65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为7%㊂而到了2020年这一比例升至了13.5%㊂可以看出我国老年人口数量逐年增加,在总人口数量中占比逐渐升高㊂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我国已由轻度老龄化加剧为中度老龄化㊂同时,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使得㊃161㊃现代商贸工业Modern Business Trade Industry2024年第10期我国适龄青年劳动力和新生人口的比例相应减少,增加社会养老压力(详见表1)㊂表1㊀2010—2020年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年份年末总人口(万人)65岁及以上人口数(万人)比重(%)2010134091118948.9 2011134916122779.1 2012135922127779.4 2013136726132629.7 20141376461390210.1 20151383261452410.5 20161392321503710.8 20171400111596111.4 20181405411672411.9 20191410081776712.6 20201412121906413.5㊀㊀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22“,中国统计出版社㊂2.2㊀老龄化性别和年龄分布不平衡根据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可知,我国老年人主要集中在65~84岁,其中女性老年人数量高于男性㊂同时,分析各年段的老龄化程度可以得知, 65~79岁老年人在总人口中的占比10.99%,80岁以上老年人在总人口比重中占比为2.55%㊂我国中㊁高龄长寿老年人数量多,特别是高龄女性老年人比男性更多,由此可以看出我国老龄化性别与年龄差异大㊂(详见表2)表2㊀2020年65岁以上各年龄段分性别人口数及比重年龄人口数(人)占总人口比重(%)合计男女合计男女65~69岁7400556036337923376676375.252.582.67 70~74岁4959003624162733254273033.521.711.80 75~79岁3123884914752433164864162.221.051.17 80~84岁203828789157003112258751.450.650.80 85~89岁10826530442609164004390.770.310.45 90~94岁3652749136759422851550.260.100.16 95~99岁8198122714555483570.060.020.04 100岁及以上11886635129837370.010.000.01㊀㊀数据来源:‘中国人口普查年鉴2020“,中国统计出版社㊂2.3㊀老龄化在区域间差异明显2020年,辽宁65岁以上人口为291.2万人,占本省总人口的17.42%,成为中国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地区㊂而西藏65岁以上人口为200.6万人,占本省总人口的5.67%,成为中国老龄化程度最低的地区㊂2020年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排名前六的省或直辖市依次分别为:辽宁㊁重庆㊁四川㊁上海㊁江苏㊁吉林㊂老龄化排名程度最低的六个省份依次分别为:西藏㊁新疆㊁广东㊁青海㊁宁夏㊁海南㊂总体而言,呈现出我国东部或东北部的老龄化程度高于我国西部和南部的特征㊂3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成因老龄化是渐进变化的过程,表现为时间维度下老龄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所占比例逐渐增大的过程㊂但是,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不单单由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多单个原因造成,假设社会出生人口数持续多于老年人口数,那么就不会造成人口老龄化㊂因此,从整个社会范围来看,老龄化的成因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诸如生育政策因素㊁社会发展因素㊁人口迁移因素等㊂3.1㊀生育政策的影响生育政策对人口结构起着至关重要的调节作用,随着社会发展不断对生育政策进行优化调整,人口年龄结构也不断发生变化㊂计划生育政策实行以来,由于 少生优生 只生一个好 等口号号召,使得我国出生率受到影响,促成了老龄化的形成㊂自计划生育政策取消,二孩政策 三孩政策 实行以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出生率,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也得到了增加㊂生育政策的调整是对我国人口结构变化的考量,伴随着未富先老和少子化格局的形成,老龄化已成为现在社会的发展趋势㊂3.2㊀社会发展的影响一方面,我国在逐渐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解决温饱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社会主要矛盾已发生改变㊂社会越发展,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也就也越高,从 怎样才能吃得饱 转向 怎样才能吃得好 ,更多关注生活的质量,所以人均平均寿命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延长㊂另一方面,由于现代社会物价水平提高,使得生活成本加大,导致现在很多适婚人口不愿意结婚,更不愿意生育孩子,正是由于生育意愿的变化,使得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㊂3.3㊀人口迁移的影响我国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差异,经济发展水平程度越高的城市或地区,各方面设施㊁资源等更完善,能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也就能够吸纳到更多的人口㊂我国外出务工的年轻劳动力较多,年轻劳动力从人口输出地到人口输入地就业㊂比如,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年轻人外流情况严重㊂黑龙江省的老年人在本省占比为15.61%,高于我国当年老龄化水平2.11个百分点,加重了输出地的老龄化程度㊂而广东省经济较为发达,能够吸引外来人口到本区域㊂广东省的老年人在本省占比为8.58%,低于我国平均老龄化水平4.92个百分点,年轻劳动力涌入输入地,减轻了输入地的老龄化程度㊂4㊀对策建议现阶段,全球很多国家都面临着新生儿出生率低,人口进入负增长的问题㊂我国在世界上的人口数量多,㊃261㊃2024年第10期现代商贸工业Modern Business Trade Industry老年人占比比重大,解决好人口老龄化问题是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应有之义,并可以在全球为同样面临着老龄化问题的国家提供借鉴方案㊂应结合本国实际,不断优化我国治理老龄化问题的举措,走出一条自己的道路㊂4.1㊀调整人口政策,提高生育率与时俱进的调整我国的生育政策,实现人口有效增长㊂一方面,由于计划生育的实施,导致我国现阶段未富先老和少子化格局的形成㊂针对人口出生率低的情况,党和政府积极探索提高新生儿人口数量的模式㊂具体表现在2013年实施 单独二孩政策 ;2016年实施全面二孩政策 ;2021年实施 全面三孩政策 ㊂政策实施后,新生儿人口出现一定数量的增长,对减轻中国的人口老龄化有积极的作用㊂另一方面,政府应制定政策给予剩余子女的家庭适当经济补贴㊂现阶段家庭生育子女经济压力较大,养育成本高,许多妇女生育的意愿和积极性不高㊂因此在调整人口政策的同时,应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配套有利于生育的措施,给予生育子女的家庭进行适当的经济补贴,提高社会保障力度,创建良好人口增长模式㊂4.2㊀保障老年人群体需求首先,供应多样化㊁深层次㊁高品质的养老产品,使老年人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㊂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关注老年人群体的需求,出台保障老年服务的政策,实施积极的改革举措㊂其次,完善社会养老保障福利制度㊂尽管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我国在老年人方面的财政支出会有所增加,随着国内劳动力占比的下降,老年人口的增多,需要建立更加可持续发展养老保障制度,以帮助老年人群体安度晚年,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㊂最后,加强对社会养老服务的监管㊂国内现在的商家在老龄化程度加深的背景下,发现老年人身上的商机,加之当下独生子女较多,经常会出现一对夫妻照顾4个老人的情况,如果继续养育孩子,家庭中夫妻所承担的负担更重,同时工作会消耗照顾老人的时间,所以需要对老年服务业和养老产品加强监管,满足人们在选择养老产品的多元需求㊂4.3㊀完善社会保障政策实施更加合理完善的分配制度㊂我国已经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的生活物质水平得到极大改善,加大创建良好老龄化社会能够更充分合理利用社会资源㊂社会保障政策要充分考虑老年人群体的实际情况,使得我国分配制度更加公平,让全社会在初次分配㊁再分配和三次分配中充分享受改革成果,重点对贫困和生活有困难的老年人加强政策倾斜,保障生活困难老年人群体的基本生活条件,传承我国 爱老㊁尊老㊁敬老 的优秀传统文化,提升老年人群体的生活质量和丰富精神世界㊂5㊀结语本文研究发现,人口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源泉,我国老龄化主要是由于我国出生率持续走低,老龄人口人数却在总人口中的占比逐渐增大;性别和年龄在老龄人口中存在差异;老龄化程度由于各区域经济发展㊁社会发展的不一致,呈现出的程度不同㊂尽管现在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老龄化问题,但是效果不是很显著㊂所以需要全社会一道努力,共同解决我国的人口问题,为我国建设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下坚实基础㊂参考文献[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16. [2]李雅乐.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老年食品产业现状及对策[J].食品研究与开发,2021,42(18):227-228.[3]陈习琼.云南省人口年龄构成㊁老龄化空间分异及优化对策[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8,38(06):1513-1518. [4]邬林果,武荣伟.中国人口老龄化多尺度区域差异及动态演进[J].资源开发与市场,2023,39(03):328-336. [5]胡晓宇,张从青.中国深度老龄化社会成因及应对策略[J].学术交流,2018,297(12):110-115.[6]刘丹.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现状㊁成因与对策[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2,42(16):4123-4126.[7]梅林,郭艳花,陈妍,等.吉林省人口老龄化时空分异特征及成因[J].地理科学进展,2018,37(03):352-362. [8]陆杰华,林嘉琪.重度老龄化社会的人口特征㊁风险识别与战略应对[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23,169(01): 59-68.[9]程志强,马金秋.中国人口老龄化的演变与应对之策[J].学术交流,2018,297(12):101-109.[10]郑功成.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J].人民论坛㊃学术前沿,2020,206(22):19-27.[11]胡显海,蒋若凡.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对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启示[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 49(05):102-110.[12]蒋同明.人口老龄化对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及应对举措[J].宏观经济研究,2019,253(12):148-159. [13]林宝.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内涵㊁目标和任务[J].中国人口科学,2021,204(03):42-55+127.[14]陈友华,孙永健.中国福利制度建设:本质㊁问题与老龄化应对[J].江海学刊,2022,342(06):107-115.[15]朱怡洁.综合施策积极应对老龄化[J].宏观经济管理, 2019,426(06):37-42+49.[16]刘晓梅,闫天宇.应对人口老龄化中的政府㊁企业和个人责任[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53(05): 124-130+144.㊃361㊃。

高一地理人口性别构成年龄构成图的判断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地理人口性别构成年龄构成图的判断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地理人口性别构成年龄构成图的判断试题答案及解析1.读台湾省人口年龄金字塔图,完成题。

【1】图中反映台湾省A.60岁人口比重不断上升B.40岁人口比重不断下降C.20岁人口比重现下降再上升D.0-5岁人口比重不断上升【答案】A【解析】图中反映台湾省60岁人口比重不断上升;40岁人口比重先上升后下降;20岁人口比重不断下降;0-5岁人口比重不断下降。

正确答案选A。

【2】预测到2031年台湾省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A.人口老龄化程度高B.人口增长速度快C.就业压力太大D.性别结构严重失衡【答案】A【解析】由图可知,预测到2031年台湾省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人口老龄化程度高。

正确答案选A。

【考点】主要考查了人口金字塔的判读。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人口金字塔的判读及人口问题。

2.下图是某地人口年龄金字塔图。

造成该地人口年龄金字塔出现一对“翅膀”的原因最可能是A.大量老人和少年儿童迁往外地B.有大量外来劳动力涌入该地就业C.年轻夫妇多不愿生孩子D.中年人多外出打工【答案】B【解析】由图中信息可以判断,老人、中年人和儿童段人口金字塔变化趋势正常,15-29岁的人口比重明显增多,说明这种现象是大量外来劳动力拥入造成的。

正确答案选B。

【考点】主要考查了人口金字塔。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

要求学生熟练判读人口金字塔并了解形成原因。

3.人口抚养比是指总体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包括少儿抚养比和老人抚养比。

下图为“甲省及我国人口抚养比统计图”据图回答题。

【1】若图中abc三条曲线(从上往下依次为a、b、c)表示的有少儿抚养比、老人抚养比和总抚养比,结合所学知识推断abc三条曲线依次表示的应该是A总抚养比、少儿抚养比、老人抚养比、 B总抚养比、老人抚养比、少儿抚养比C少儿抚养比、老人抚养比、总抚养比 D少儿抚养比、总抚养比、老人抚养比【答案】A【解析】总抚养比等于少儿抚养比与老人抚养比之和。

人口结构的变动对财政代际平衡状况的影响-最新范文

人口结构的变动对财政代际平衡状况的影响-最新范文

人口结构的变动对财政代际平衡状况的影响内容提要:人口因素是决定财政政策可持续性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利用Auerbach(1991)提出的代际核算体系来分析人口因素对我国财政政策代际平衡状况的影响,结果显示提高城镇化速度是缓解我国财政政策代际不平衡的有效措施之一,而将生育率保持在可持续生育率水平对缓解财政政策的代际不平衡有帮助。

关键词:代际核算,代际平衡,城镇化,总和生育率一、引言各国政府都十分关注财政政策的可持续性和公平性,Buchanan(1958)和Modigliani(1961)提出财政赤字可以衡量财富的代际分配情况,如果有财政赤字,意味着现存代在花未来代的钱,而如果财政盈余,意味着现存代把财富留给未来代。

20世纪70年代,经济学界开始对用财政赤字作为衡量财政政策的手段提出质疑。

Feldstein(1974)指出大量隐形养老金债务没有记人政府的债务,从而降低了财政赤字;Eisner、Pieper(1984)认为赤字没有考虑政府的财产。

Blanchard(1993)等人提出自己对财政赤字的定义,并试图说服政府接受自己的观点。

而Kotlikoff(1984,1988)指出财政赤字本身与代际政策没有内在的联系,当采用不同的代际政策时财政赤字可以不发生变化,或者代际状况相同时赤字却可以大相径庭。

因此需要寻找替代财政赤字的方法。

AlanJ.Auerbach,JagadeeshGokhale和LaurenceJ.Kotlikoff(1991)提出一种新的解释代际平衡的方法——代际核算方法,到现在短短10多年的时间,30个国家建立自己的代际核算体系,其中在亚洲日本、韩国和泰国已经构建了自己的代际核算体系。

核算结果显示泰国由于人口结构较为年轻,而且没有现收现付制的社会保障体系,泰国的财政政策有利于未来代,现存代的负担大于未来代。

而韩国的财政政策是不可持续的,如果要维持下去,未来代的负担是现存代的60%到12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