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社会经济发展统计数据:2-9 按年龄和性别分人口数 (2019年)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前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全国人口普查条例》规定,我国于2020年11月1日零时起开展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
本次普查全面查清了我国人口数量、结构、分布、城乡住房等方面情况,为科学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重要依据。
本报告将基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对人口普查结果进行深入分析,旨在为政府、社会和学术界提供参考。
二、人口总量与增长1. 人口总量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我国总人口为14.11亿人,较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的13.39亿人增加了7100多万人,增长率为5.38%。
其中,男性人口为7.23亿人,女性人口为6.88亿人。
2. 人口增长速度我国人口增长速度有所放缓。
从2010年到2020年,我国人口年均增长率为0.53%,较上一个十年(2000-2010年)的0.57%有所下降。
这表明我国人口增长进入新常态。
三、人口结构1. 年龄结构(1)0-14岁人口:我国0-14岁人口为2.64亿人,占总人口的18.54%。
与2010年相比,0-14岁人口比重上升1.35个百分点。
(2)15-59岁人口:我国15-59岁人口为8.96亿人,占总人口的63.35%。
与2010年相比,15-59岁人口比重下降6.79个百分点。
(3)60岁及以上人口: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亿人,占总人口的18.70%。
与2010年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5.44个百分点。
2. 性别结构我国男性人口为7.23亿人,女性人口为6.88亿人,性别比为104.61。
与2010年相比,性别比有所下降。
3. 城乡结构我国城镇人口为9.01亿人,占总人口的63.89%。
与2010年相比,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4.21个百分点。
四、人口分布1. 地区分布(1)东部地区:我国东部地区人口为4.44亿人,占总人口的31.82%。
与2010年相比,东部地区人口比重上升2.15个百分点。
历年来中国各年龄段人口比例_数量_中国人口生命表
本表是2003年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样本数据,抽样比为0.982‰.总计1260498643400617098100.0051.050-4629773450928468 5.03 2.735-9811274419336934 6.55 3.5510-1411224059219530218.75 4.6115-1910471654997497208.37 4.3620-24805964002740569 6.79 3.4125-299389246629472637.60 3.7930-3412349761870616289.71 4.8835-3912325261929613239.61 4.8640-449146746740447277.41 3.8145-499431447753465617.49 3.7850-54816794109540584 6.32 3.1855-59574722940128071 4.42 2.2360-64460232334522678 3.62 1.8265-69417102097420737 3.29 1.6570-74314841583315650 2.46 1.2475-7919310903310277 1.470.7080-849832413756950.750.3285-893687133023570.270.1090-9410263237030.080.0395+197631340.020.00本表是2004年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样本数据,抽样比为0.966‰.4-6 按年龄和性别分人口数4-6 按年龄和性别分人口数(2004年)注:由于各地区数据采用加权汇总的方法,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样本数据合计与各分项相加略有误差(以下表同)。
4-7 按年龄和性别分人口数 (2005年)本表是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样本数据,抽样比为1.325%。
3-7 按年龄和性别分人口数 (2007年)本表是2007年全国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样本数据,抽样比为0.900‰。
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
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2001年3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发布了第1号《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该公报依据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对中国人口总量、人口增长率、家庭户均人口数、总人口性别构成、年龄构成、民族构成、各种受教育人口数和城乡人口构成等,进行了简要公告。
随后,2001年4月2日,国家统计局又发布了第2号《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将快速汇总的人口地区分布数据进行了公布。
2001年6月,中国统计出版社又结集出版了这些数据。
随后出版的2001年《中国统计年鉴》,也公布了某些2000年“五普”快速汇总的数据。
本文利用这些已知的数据资料,再结合学术界对中国人口状况的认识,对中国当前的人口状况进行综合的分析。
一、中国的人口总量在“五普”公布中国人口总量的可靠数据之前,国外某些学术界人士在正式或非正式场合,曾经对中国的人口总量持有疑虑,认为由于存在漏报等问题,中国大陆的人口已经超过了13亿。
中国的一些学者,也有类似的看法。
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表明,中国大陆的人口总数为126583万人(包括250万现役军人在内)。
这就解除了国外学术界及国内某些学者的疑虑,也证明了计划生育和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对人口出生率的抑制。
可以说,除国家的人口控制政策外,市场经济的竞争性、人力资本和教育费用的提高等也不同程度促使中国人口出生率的迅速下降。
在大陆进行人口普查的前后,香港、澳门和台湾也相继公布了当地的人口数据。
其分别为: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于2000年6月30日公布的香港现有人口数为678万;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于2000年9月30日公布的澳门现有人口数为44万;台湾当局于2000年12月公布的中国台湾省和金门、马祖等岛屿的人口数为2228万;所以,2000年年底中国的人口总量应是大陆人口、香港人口、澳门人口、台湾人口之和,即126583+678+44+2228=129533万人。
2019-2020年整理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布汇编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发布人口概况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1953年6月30日,全国人口601,912,371 人。
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1964年7月1日,全国人口694,580,000 人。
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1982年7月1日,全国人口1,008,180,000 人。
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1989年7月1日,全国人口1,133,680,000 人。
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7月1日,全国人口1,242,600,000 人。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010年11月1日,全国人口1,339,724,852 人。
一、人口总量这次人口普查登记的全国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390万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0.57%,比1990年到200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1.07%下降0.5个百分点。
数据表明,十年来我国人口增长处于低生育水平阶段。
二、家庭户规模这次人口普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40152万户,家庭户人口124461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3.44人减少0.34人。
家庭户规模继续缩小,主要是由于我国生育水平不断下降、迁移流动人口增加、年轻人婚后独立居住等因素的影响三、性别构成这次人口普查,男性人口占51.27%,女性人口占48.73%,总人口性别比由2000年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为105.20(以女性人口为100.00)。
四、年龄构成这次人口普查,0-14岁人口占16.60%,比2000年人口普查下降 6.29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 2.93个百分点,其中 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个百分点。
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说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保健事业的巨大改善,生育率持续保持较低水平,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
我国人口年龄结构概况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DOI:10.19995/10-1617/F7.2022.13.110我国人口年龄结构概况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陈康1 徐玮蔚2 葛一宁2(1.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统计与大数据学院 河南郑州 450046;2.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 河南郑州 450046)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发生了巨大改变,随之而来的生育率低、人口老龄化等人口问题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不容忽视[1]。
为了调整人口年龄结构、有效缓解我国人口老龄化,2021年8月全国人大通过了“三孩政策”。
基于政策的变化,本文对人口结构及其对经济的影响进行分析并相应地提出了合理促进居民消费、加强养老体系建设、适当发展老龄产业、打造“人才红利”等建议。
关键词:人口年龄结构;抚养比;现状分析;老龄化问题;经济影响本文索引:陈康,徐玮蔚,葛一宁.我国人口年龄结构概况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J].商展经济,2022(13):110-112.中图分类号:F063.4 文献标识码:A1 引言在人口的自然变动和不断发展中,人口年龄结构一直是人口结构是否协调发展的重要指标。
当较小年龄的人口占总人口的大多数即社会的少儿系数比较高时,人口数量往往有增加的趋势;反之,当年龄大的人口数量占比较大时,人口结构会随之转为老年型,人口数量往往会逐渐减少,社会养老负担也会逐步增大,对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滞后效应。
按照1956年联合国的标准,当年龄大于或等于六十五岁的人数占比大于7%时即可确定为人口老龄化,根据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可知,我国的人口年龄结构中老龄化问题尤为严重,查阅2021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可知,我国的人口结构中年龄大于或等于60岁的人数比例高达18%。
在此基础上,开展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相关研究对于社会养老、经济发展等问题的有效解决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2 人口年龄结构的相关概述2.1 相关理论阐释人口年龄结构即年龄构成情况,通常指基于年龄这一属性得出的从零岁到某一具体的年龄之间,各个年龄段的人口数量在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人数的比例情况。
人口数据分析报告及预测(3篇)
第1篇一、引言人口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对国家、地区乃至全球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问题日益凸显,如何科学地分析人口数据,准确预测未来人口发展趋势,对于制定合理的政策、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将对我国人口数据进行分析,并预测未来人口发展趋势。
二、我国人口现状分析1. 人口总量截至2020年底,我国总人口为14.1亿,占世界总人口的18.1%。
在过去几十年里,我国人口总量持续增长,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2. 人口结构(1)年龄结构: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呈现“老龄化”趋势。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为18.1%,比2018年提高0.6个百分点。
预计未来老龄化程度将不断加深。
(2)性别结构:我国性别比例失衡问题突出。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男性人口为7.23亿,女性人口为6.88亿,性别比为104.6。
这一现象对婚姻、生育、教育等方面产生了一定影响。
(3)城乡结构:我国城乡人口差距较大。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城镇常住人口为8.48亿,占总人口的59.6%;农村常住人口为5.62亿,占总人口的40.4%。
城乡人口结构不合理,导致城市人口压力增大,农村人口流失严重。
3. 人口素质我国人口素质不断提高,受教育程度逐渐提高。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人均受教育年限为9.77年,比2018年提高0.16年。
然而,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人口素质差距仍然较大。
三、我国人口发展趋势预测1. 人口总量根据联合国人口预测数据,我国人口总量将在2030年达到峰值,约为14.8亿。
此后,人口总量将逐渐下降,预计2050年左右降至14亿以下。
2. 人口结构(1)年龄结构:随着生育政策的调整和老龄化程度的加深,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将呈现“老龄化、少子化”趋势。
预计2030年左右,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将超过20%。
中国第四次人口普查(年)
中国第四次人口普查(年)人口普查是国家对居民人口数量、结构、分布等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和登记的一项重要工作。
作为一个庞大的经济体和全球最大的人口国家,中国每隔十年就会进行一次人口普查,以了解和掌握人口发展状况,并为国家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介绍中国第四次人口普查(年)的背景、目的和影响。
一、背景中国第四次人口普查于(年)启动,是自中国成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以来的首次全面人口普查。
这次人口普查的背景是中国面临人口老龄化、人口结构调整以及城市化进程等一系列挑战。
通过深入了解人口数量、性别比例、年龄结构、人口流动等情况,中国政府将更好地制定和调整相关政策,以适应和引导人口变化带来的影响。
二、目的中国第四次人口普查的目的在于提供全面准确的人口数据和相关信息,为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基础数据。
主要目标包括:1. 准确把握人口数量:通过普查,掌握我国全国总人口数,为后续政策制定提供可靠数据。
2. 分析人口结构:了解性别比例、年龄结构以及婚姻状况等信息,为家庭政策、教育政策等提供科学依据。
3. 监测人口流动:调查人口流动情况、城市化进程等,为城市规划和社会服务提供参考。
4. 改善社会保障体系:通过普查,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和改进提供数据支持。
三、影响中国第四次人口普查对国家发展和社会改革具有重要影响:1. 政策制定:通过普查数据,国家可以更加准确地制定相关政策,例如调整家庭政策、教育政策等,以适应不同人口结构和需求。
2. 经济发展:准确了解人口数量和分布,有助于合理规划资源分配、推动城市化进程,促进经济发展。
3. 社会保障:人口普查数据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和改进提供了基础,可以更加精确地确定社会救助、养老保险等政策的对象和支持力度。
4. 城乡规划:通过普查获取城市人口流动和城市化进程的信息,能够指导城乡发展规划,促进城市建设和农村改革。
综上所述,中国第四次人口普查是了解和把握中国人口状况的重要方式,将为国家的发展战略和政策制定提供有力支持。
中国人口结构发展分析报告
中国人口结构发展分析报告2021年7月老龄化与少子化是中国经济发展躲不开的两个话题。
“二胎”全面放开的剧本还历历在目,“三孩”时代的大幕就已经拉开,站在台上我们既看到少数派的跃跃欲试,也看到群演广泛的彷徨与疑惑。
对于“三孩”放开效果如何,我们认为核心是后续配套政策支持力度。
在上一篇人口报告中(《人口“危机”迫在眉睫?政策须调整——经济中长期问题系列之一(20210226)》),我们讨论了全面放开生育刻不容缓,本篇报告我们将从中国人口大背景,到不婚不育背后的成因探索,再到未来人口问题背后的喜与忧,全方位解读中国的“三孩”时代。
1. “三孩”放开的人口大背景1.1. 中国人口问题本质是年龄结构问题和生育问题国君宏观团队在2018年的报告《人口“通缩”时代正在拉开大序幕(20181226)》中已经开始强调人口通缩大势已成。
我们不否认,中国人口质量的工程师红利将不断释放,但中国人口问题依然有两个维度形势严峻,一方面是存量人口的年龄结构恶化,另一方面是增量的新生儿数量不足,即老龄化与少子化的冲击。
年龄结构方面,总人口抚养比面临快速上升,老人抚养比会迅速赶超少儿抚养比,中年人的压力将逐渐从养“小”过渡到养“老”。
根据2019年抽查数据,中国待退休人口数量众多,年龄位于45~59岁的人口占比高达24%,而0~14岁的青少年占比仅为16.8%,这种人口结构将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发生进一步恶化。
当前中国的总人口抚养比还在41.5%左右这样一个较低的位置,但是未来将持续上升,并在2032年左右突破50%,正式走出人口红利期。
其中少年抚养比将缓慢下滑,而老年抚养比将呈现快速上升的走势,并在2025年左右超越少年抚养比,老龄化问题愈发凸显。
图1:中国各年龄段分性别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数据来源:Wind,国家统计局,市场研究部图2:总人口抚养比预计将在2032年左右超过50%,正式走出人口红利期数据来源:Wind,国家统计局,市场研究部生育方面,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 年出生人口1200 万,创1963 年以来新低,1.3的总和生育率创实施全面二孩以来新低,主要经济体中仅略高于韩国。
中国出生人口、人口老龄化率、育龄妇女情况及各年龄段人口分析
中国出生人口、人口老龄化率、城乡常住人口、大陆男女人口、总人口性别比、育龄妇女情况及各年龄段人口分析中国大陆人口首次突破14亿人,继续坐稳全球人口第一大国之位。
70年前,中国总人口仅有5.4亿人,经济总量仅有358亿人民币。
到2019年,我国大陆总人口增加到14亿,GDP攀升到99万亿,这无疑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奇迹。
1949-2019年中国大陆总人口走势分析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中国国家统计局17日发布数据显示,2019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及海外华侨人数)14000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67万人。
2010-2016年我国每年出生人口从1592 万增长到1786 万,特别是受2013 年11 月起实施“单独二孩”政策的影响,2014 年出生人口数量较2013 年增长47 万人,人口出生率提高2.87 个百分点,2016年全面二胎放开以来,国内新生人口数激增,较2015年度增加131万人。
2018年全年出生人口1523万人。
2019年全年出生人口1465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0.48‰;2018 年末,我国总人口比上年末增加 530 万人、达到 13.95亿,需注意的是新出生人口却出现了下降,全年共出生 1523 万人,较上年减少 200 万人,2019年全年出生人口1465万人,2018年人口出生率下降至10.94‰,2019年人口出生率下降到10.48‰。
2019年中国死亡人口998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14‰;2018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81‰,2019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至3.34‰。
2011-2019年中国出生人口走势分析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9年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及人口自然增长率情况分析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而65周岁及以上人口17603万人,占总人口的12.6%。
总人口首次突破14亿人,而出生人口和出生率却创出新低,老龄化率创出新高。
2019-2020年整理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布汇编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发布人口概况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010年11月1日,全国人口1,339,724,852人。
一、人口总量这次人口普查登记的全国总人口为52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390万人,增长%,年平均增长%,比1990年到200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下降个百分点。
数据表明,十年来我国人口增长处于低生育水平阶段。
二、家庭户规模这次人口普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40152万户,家庭户人口124461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人,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人减少人。
家庭户规模继续缩小,主要是由于我国生育水平不断下降、迁移流动人口增加、年轻人婚后独立居住等因素的影响三、性别构成这次人口普查,男性人口占%,女性人口占%,总人口性别比由2000年人口普查的下降为(以女性人口为)。
四、年龄构成这次人口普查,0-14岁人口占%,比2000年人口普查下降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个百分点。
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说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保健事业的巨大改善,生育率持续保持较低水平,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
五、民族构成这次人口普查,汉族人口占%,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下降个百分点;少数民族人口占%,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上升个百分点。
少数民族人口十年年均增长%,高于汉族个百分点。
六、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这次人口普查,与2000年人口普查相比,每十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3611人上升为8930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11146人上升为14032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33961人上升为38788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由35701人下降为26779人。
文盲率(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下降个百分点。
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和文盲率的变化,反映了十年来我国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以及扫除青壮年文盲等措施取得了积极成效七、城乡构成这次人口普查,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66557万人,占总人口的%,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67415万人,占%。
中国各省人口统计数据2019
中国各省人口统计数据2019引言人口统计数据是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情况的重要指标,它涉及到各个方面的信息,如年龄分布、性别比例和人口总数等。
本文将对中国各省人口统计数据进行详细分析和概述,以便更好地了解中国人口的分布情况。
人口总数排名根据2019年的统计数据,中国各省人口总数排名如下:1.广东省 - 1.04亿2.湖南省 - 8.74千万3.河南省 - 8.09千万4.四川省 - 7.74千万5.河北省 - 7.47千万6.安徽省 -7.39千万7.山东省 - 7.35千万8.湖北省 - 5.93千万9.浙江省 - 5.81千万10.江苏省 - 5.79千万人口分布情况地理分布中国的人口分布十分不均衡,东部地区人口众多,而西部地区人口相对较少。
最人口众多的省份是广东、河南和四川,其人口分别占全国总人口的10%、8.7%和8.2%。
人口较少的省份主要位于西部地区,如青海、西藏和宁夏。
性别比例根据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的性别比例为107.8,即男性总人口比女性多。
这表明男性人口略多于女性人口。
然而,性别比例在各省份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例如,海南省的性别比例最高,为114.7,而北京市的性别比例最低,仅为105.2。
年龄分布中国的人口年龄分布也存在差异。
根据数据显示,20岁以下的人口占总人口的25%,30岁以下的人口占总人口的50%。
这表明中国的人口主要集中在年轻人群体中。
不同的省份对应的年龄分布可能会有所不同,这与各省份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政策规划等有关。
人口增长趋势人口增长趋势是了解人口变化的重要指标之一。
根据数据显示,广东省、湖南省、河南省等东部和中部地区的人口增长速度较快,而青海省、宁夏省等西部地区的人口增长速度较慢。
这与各个省份的经济发展、人口流动和政策导向等因素有关。
结论通过对中国各省人口统计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国的人口分布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
东部地区拥有众多人口,而西部地区人口相对较少。
2024年计生委人口普查总结(2篇)
2024年计生委人口普查总结2024年的人口普查结果表明,中国的人口发展持续稳定。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政府计生政策的贯彻执行,中国的人口结构和特点发生了一些变化。
本文将对2024年的人口普查结果进行总结,重点关注人口数量、性别比例、年龄结构、城乡分布和教育水平等方面的变化.首先,根据2024年的人口普查数据,中国的总人口数量约为14亿人。
虽然这一数字与过去几年相比没有太大的变化,但相对于全球人口来说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数字。
人口规模的增长主要得益于医疗技术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计划生育政策的限制。
其次,性别比例的失衡问题得到了缓解。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的男女比例一直扭曲,男性数量明显多于女性。
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转变,2024年的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性别比例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平衡,男女比例接近1:1。
第三,2024年的人口普查显示中国的年龄结构在逐渐变化。
与过去相比,老年人口的比例在增长,年轻人口的比例在减少。
这反映了中国的生育率下降和人口老龄化问题。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进步,人们更加注重事业发展和生活质量,生育欲望减弱,导致了生育率下降。
同时,医疗技术的进步和生活条件的改善也使人们的预期寿命延长,老年人口比例增加。
另外,中国的人口城乡分布比例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城市人口的比重持续增加,农村人口的比重持续减少。
这主要是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趋势。
城市提供了更好的就业机会和生活条件,吸引了大量的农民工和年轻人向城市迁移。
这种转移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城市拥堵、环境污染和经济压力等。
最后,教育水平在中国的人口普查中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2024年的数据显示,中国的受教育人口比例不断提高。
随着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和投入的增加,教育资源的普及和改善,中国的受教育水平逐渐提高。
这对整个国家的人力资源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总而言之,2024年的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中国的人口发展保持了稳定的态势。
2019年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情况
2019年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情况来源:国家统计局 发布时间:2020-01-1710:00一、居民收入情况2019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0733元,比上年名义增长8.9%,扣除价格因 素,实际增长5.8%。
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42359元,增长(以下如无特别说 明,均为同比名义增长)7.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 入16021元,增长9.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 6.2%。
2019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 26523元,增长9.0%,中位数是平均数的 86.3%。
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 39244元,增长7.8%,是平均数的 92.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 14389元,增长10.1%,是平均数的89.8%。
图1 2019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数与中位数按收入来源分,2019年,全国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17186元,增长8.6%,占可支配 收入的比重为55.9% ;人均经营净收入5247元,增长8.1%,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 17.1%;人均财产净收入2619元,增长10.1%,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 8.5%;人均转移 净收入5680元,增长9.9%,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18.5%。
、居民消费支出情况2019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1559元,比上年名义增长8.6%,扣除价格因素, 实际增长5.5%。
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8063元,增长7.5%,扣除价格因素,实 际增长4.6% ;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3328元,增长9.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 6.5%。
K6■=8 9243362652333000 3OOW 27000 2JOOO打00016000 15000 12CXX ? 60003COO2010^■■■申位欽纯对水平{元)-•—中位数壤怅辜20192019年,全国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消费支出6084元,增长8.0%,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28.2%;人均衣着消费支出1338元,增长3.8%,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6.2%;人均居住消费支出5055元,增长8.8%,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23.4%;人均生活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1281元,增长4.8%,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5.9%;人均交通通信消费支出2862元,增长7.0%,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13.3%;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2513元,增长12.9%,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11.7%;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1902元,增长12.9%,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8.8% ;人均其他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524元,增长9.7%,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