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讲 社会分层、社群与社会控制
社会分层
社会分层考点一、名词解释1.【社会分层】(P1):指社会成员、社会群体因社会资源占有不同而产生的层化或差异现象,尤其是指建立在法律、法规基础上的制度化的社会差异体系。
2.【社会结构】(P5):指社会各要素或各部分相互之间的一种比较稳定的关系模式或互动模式。
3.【地位相悖】(P19):声位地位与经济地位常常不一致,比如声望地位很高的人财产地位却可能比较低,对于这种不一致的情况,社会学称之为“地位相悖”。
4.【先赋地位】(P21):指一个人与生俱来的、不经过后天努力就获得的地位。
【自获地位】(P21):指不是先天具有的,而是通过后天努力而获得的地位。
(此题是2选1的考,所以归结为一点)5.【阶级关系结构化】(P98):吉登斯认为社会上存在的三种市场能力可产生相应的三个基本阶级,在转化过程中有一些因素发挥作用,这个过程称之为阶级关系结构化。
6.【社会屏蔽】(P110):各个社会集团都试图将获得资源的机会和可能性归属到具有某种资格的小圈子里,社会屏蔽就是为此设定的这样一套资格的程序。
社会排他(P110)本质上它是一个社会集团采用合法手段牺牲另一个社会集团的利益,从而维护自身的利益。
7.【文化缓冲带】(P116):在中产阶级与工人阶级之间存在着的由大量低层白领构成的社会流动缓冲区。
8.【晕轮效应】(P175)除供应与需求外,有时候一些象征意义或假象也会影响社会地位和报酬。
9.【精英配置】(P303)指社会中不同类型精英群体的比例关系。
10.【社会距离】(P18)是反映社会关系亲密程度和等级的指示,可以用来区分社会阶级。
11.【权利】(P56):指在一种社会关系内,行动者即使遇到反抗也能贯彻自己意志的可能性,不管这种可能性是建立在什么样的基础之上。
12.【权威】(P56):是有特定内容的命令被特定的人群服从的可能性。
13.【社会流动】(P2):指人们的地位、位置的变化,它包括个人或群体在社会分层结构中的位置的变化和地理空间结构中位置的变化两个方面。
11 社会学概论―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11 社会学概论―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第十一章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第一节社会不平等与社会分层 1.社会不平等广义:就是社会差别,指个人或群体间的任何差异。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狭义:指个人或群体之间的等级差异。
(美国学者赫勒) 2.私有制与人类不平等的产生:探索者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论证了不平等的产生是随着私有制而来的,是建立在私有制确立的唯一基础之上的。
亚当.斯密(“分工理论的最早阐发者”,《国富论》最先创立“分工”概念)和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从社会分工这个前提条件出发,对社会不平等进行科学探讨3.马克思和恩格思的社会分工理论:○1分工有“自然分工”和真实分工之别;○2从自然分工到真实分工是一个质的飞跃;○3在真实分工出现的同时,产生了产品的不平等分配和私有制;○4分工的发展导致了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相分离;○5.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的最大一次分工,就是城市和乡村的分离;○6.在阶级对立的社会中,分工的发展具有矛盾的性质 4.社会不平等的主要范畴(1)阶级、阶层和社会分层,阶级:依据社会资源的不同占有状况及其相互关系所组成的社会集团。
阶层:①是指阶级内部的层次划分②泛指具有不同社会地位的群体。
(2)种姓、种族和等级种姓:或种姓制度是以血统、血缘和职业为标准,将社会成员划分为不同群体或社会集团的社会等级制度。
种族:亦称人种,指在体质形态上具有共同生活遗传特征的人群。
等级:指按经济地位和政治法律地位不同而互相区别的群体或社会集团。
(3)性别和年龄性别:是指男女两性在生理和心理上的差别。
两性的突出的区别:①在语言表达能力方面,女性优于男性②在视觉平衡能力方面女性则不如男性③在逻辑思维数学能力方面男性较高于女性④在触觉方面女性一般比男性敏感,反应更快⑤在竟争性、好胜心和合群方面,男性明显优于女性⑥在记忆和观察方面男性则较女性逊色。
5.社会不平等的两个研究传统:阶级分析分层研究阶级分析:把阶级斗争作为理解人类历史发展(包括社会不平等的演变)的关键所在,社会不平等是阶级斗争的结果,也是阶级斗争的原因。
社会学概论 第十一章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11.2 关于社会分层的理论解释
11.2.1 功能理论的解释
• •
功能理论关于社会分层的解释 功能主义者认为,任何一个社会中都有一些工作比另外一些工 作重要,这些职位要正常运转,就必须要由最有资格的人来承
担职位。
• 而许多重要职业,如医生、工程师、律师等,都要求接受很多 的教育和培训,要化费很多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因此必须要 通过给占据这些重要社会位置的能人提供更多的实质性的刺激 (财富、权力和声望)来保证有能力的人愿意为取得承担这此
着重阐述了社会生产方式如何引起社会的不平等,那么,韦伯 更注重探讨现实生活中的人们所获得的财富、权力和声望的差 异。在分层标准和理论分析方法上,两人也存在差异。比较而 言,韦伯的分析方法是多角度的,他把阶级和阶层分解为三个
彼此不同但又相关的三个方面:权力、财富和声望。
11.1 社会分层的概念和主要理论
(P164) • 社会地位就是社会关系之网中的各个纽结,如女儿、公司经理、 工程师等。
中 国 社 会 的 十 个 社 会 阶 层 和 五 种 社 会 地 位 等 级
11.1 社会分层的概念和主要理论
11.1.1 什么社会分层
• • •
2. 与社会分层相关的主要概念 (2)社会地位。 社会成员通过有关途径(继承、制度分配、社会化、创造性 活
11.1 社会分层的概念和主要理论
11.1.1 什么社会分层
• • • •
1.社会分层的含义 我们从以下几方面理解社会分层。 (1)分层是一种社会过程。 ( 2 )只有当财富、权力和声望根据人们的社会地位 —— 如年 龄、性别、教育程度、职业和种族等——被不平等地、有系统 地而不是随机地分配时,这个社会才是分层的、不平等的。
《社会学概论》第十一章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自考2012版)
• 社会性别和性别不平等 男女之间的性别差别,更多地是一种“社会性别”上 的差别,带有社会建构和父权制压迫的特点。同时, “年龄地位”也是构成社会等级的基础。
• (二)种姓、种族和等级的联系与差异 • 种姓:或种姓制度是以血统、血缘和职业为标准, 将社会成员划分为不同群体或社会集团的社会等 级制度 • 种族:亦称人种,指在体质形态上具有共同生活 遗传特征的人群。 • 等级:指按经济地位和政治法律地位不同而互相 区别的群体或社会集团。
• 二、当代中国的社会流动 • 1.新中国成立以来五次大规模的社会流动(领会) 1949-1956,1957-1965,1966-1977,1978-1991,1992 至今 • 2.影响中国社会流动的因素和机制(常考,易出材料、 论述)(综合应用) 先赋因素(宏观层面,中观层面)与自致因素(微观 层面)交织,三个层面影响 • 3.当前中国社会流动的特点(常考点,易出简答)
• (二)社会分工与社会不平等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社会分工理论 (1)分工有“自然分工”和“真实分工”之别。 (2)从“自然分工”到“真实的分工”是质的飞跃,社会 出现了主人和奴隶,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统治者和被 统治者,社会从无阶级社会进入到阶级社会。 (3)与真实的分工出现的同时,产生了产品的不平等分配 和私有制。 (4)分工的发展导致了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相分离。 (5)“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的最大一次分工,就是城市和 乡村的分离”。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不平等根源于社会的物质生产方式中, 其实质是以生产资料占有关系为核心的生产关系的不平等
第三节 社会流动
• 一、社会流动 • 概念:指社会成员从一种社会地位或职业向另 一种社会地位或职业的移动。 • 索罗金的《社会流动》,是第一部用现代观点 论述社会流动的著作
社会学社会分层公开课教案
社会学社会分层公开课教案引言:社会分层是社会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它关注的是人们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层次差异。
社会分层对于理解社会结构、社会不平等以及社会变革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向大众普及社会分层的知识,本次公开课将介绍社会分层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以及应用于现实生活的案例分析。
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我们将深入了解社会分层的本质和影响,进而提高对社会现象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第一部分:概述社会分层1. 社会分层的定义和意义社会分层是指社会中不同个体或群体之间存在的等级差异,这些差异主要表现在经济、教育、职业等方面。
社会分层的存在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有重要影响,它决定了人们的社会地位和资源分配。
2. 社会分层的理论框架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韦伯的阶层理论和柏勒德的社会交换理论。
这些理论从不同角度解释了社会分层的成因和影响,并提出了不同的社会分层模型。
第二部分:社会分层的维度和指标1. 经济维度经济维度是社会分层中最关键的维度之一。
通过收入、财富、职业等指标可以判断一个人在经济上的地位和层次。
2. 教育维度教育维度代表着个体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积累程度。
教育水平高的人往往能够获得更好的工作和更高的社会地位。
3. 社会地位维度社会地位维度主要通过个体在社会交往中的地位和身份来衡量,如家庭背景、职业声誉等。
第三部分:社会分层的案例分析1. 印度社会的种姓制度印度社会的种姓制度是世界上最典型的社会分层现象之一。
不同的种姓之间存在着严格的等级差异和社会隔离,给印度社会带来了巨大的不平等和不稳定。
2. 女性在职场中的性别不平等尽管现代社会强调男女平等,女性在职场中仍然面临着性别不平等的现象。
薪酬差距、晋升机会受限等问题成为了女性事业发展的阻碍。
第四部分:社会分层的影响与挑战1. 社会不平等的影响社会分层导致了社会不平等的产生,加剧了贫富差距和社会矛盾。
这种不平等不仅对个体造成了精神和物质上的困扰,也对整个社会的平衡和稳定造成了冲击。
社会分层讲义
社会分层讲义主要内容:一、概念鉴定(社会分层、阶级、阶层)二、社会分层的原因三、社会分层的标准(理论:马克思阶级理论、韦伯三位一体分层理论、帕累托精英循环论、帕森斯职业分层理论)四、我国社会分层一、概念鉴定1.社会分层“社会分层”在20世纪20年代末到30由索罗金、金斯伯格、盖格等开始使用。
1946年德国社会学学会提出并采纳了“社会分层”一词。
此外,1952年国际社会学协会把“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定为共同的研究课题。
以前社会结构都是用阶级、身分、地位等概念来表示。
社会分年代层概念并不否定上述概念,它是一个包括这些概念在内的更加深一层的概念。
索罗金曾给分层研究做出开拓性的指导,他在《社会流动论》一书中提出分层研究这个问题,把社会分层解影成是一定的人口间垂直的、层次重叠的阶级的分化。
TalcottParsons)将社会分层下定义为:‘从社会角郑杭生在《社会学概论新修》中,社会分层(social stratification)指的是依据一定具有社会意义的属性,一个社会的成员被区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层次的过程与现象。
刘祖云(武汉大学法学院社会学系教授)说,关于社会分层的定义概括起来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视其为客观过程的界定,即认为社会分层是指社会成员在社会生活中因获取社会资源的能力和机会不同而呈现出高低有序的等级和层次的现象或过程;另一类是视其为主观方法的界定,即认为社会分层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将社会成员划分为高低有序的等级或层次的方法。
总体来说,社会学家们对社会分层概念基本达成了共识,就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将社会成员分成若干等级层次。
从论文的分析也可以看到,学者们基本上很少探讨概念鉴定,而具体的具有争议的是社会分层的标准,这个我们之后会具体讲到。
2.阶级和阶层社会分层的结果是层。
学术界和理论上对层的的表述和界定主要是阶层和阶级,总的来说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联系:1.二者可以相互代替使用,使用何者完全取决于个人研究兴趣和研究目的2.阶级包括阶层,阶级是个大概念,阶层是个下属概念,每个阶级下面按照不同的标准再分为若干阶层,《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卷认,为每一阶级内部又分为若干阶层。
社会学概论_彭华民_第十一章社会分层
三、个人社会地位的获得
• 社会学家们将个人社会地位的来源分为两个方面: • 即将通过个人努力和机遇而获得的社会地位称作“获 得性地位”, • 而将从父辈那里继承来的社会地位称作“先赋地位” 。
四、社会流动的社会意义
• 社会中的大多数人都希望通过各种途径去改善自己的社 会地位,而只有在具有较多社会流动机会的社会中,人 们的这种愿望才可能正常实现。 • 社会流动有助于社会选拔人才。 • 社会流动是评价一个社会分层体系良性程度的指标
社会学概论
第十一章 社会不平等 与社会分层
第一节 社会不平等
一、社会不平等的起源 二、社会分配制度及其不角中的社会不平等
• 不平等的社会性 • 不平等的多元性
四、对社会不平等的理论解释
对社会不平等的理论解释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派:
• 保守主义理论解释的基本要点是:社会不平等是社 会所需要的,因而是合理的。
第三节 社会流动
一、什么是社会流动
• 社会流动是指社会中的个人或群体在其社会地位上的 变动,即他们从已有的地位向新的地位的转化过程。 • 社会流动既可能发生在社会成员个人身上,也可能发 生在阶级、阶层等社会群体中。
二、社会流动的类型
• 从流动方向上看,社会流动可分为水平流动和垂直流 动,水平流动是指人们在同层次的地域和群体之间流 动。 • 从流动的原因上看,社会流动可分为个人性流动和结 构性流动。 • 从流动发生的时期来看,社会流动可分为个人一生中 的流动和代际之间的流动。
第二节 社会分层
一、社会分层的含义
• 社会分层是指制度化的不平等,即有法律和社会习俗 所规定,并由社会的主体文化所认可的社会不平等, 而不包括那些由偶然原因引起的社会不平等。
• 社会分层注重的是社会群体之间的不平等,如各职业 群、年龄组等群体之间的不平等。
《社会分层》PPT课件
构成的结构性要素。 第六,马克思的阶级概念是他的整个社会变迁
理论中的一部分。
19
(二)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
1、把市场的竞争力作为划分阶级的标准的, 而不涉及在所有制中所处的地位的。
客观的产权状况与市场竞争中的个人相互交织,真正 构建了阶级。韦伯区分出资本主义社会里存在四个社 会阶级:工人阶级、小资产阶级、缺乏财产的知识分 子与专业人士、凭借教育和财产获得优势的阶级,他 们在基于市场处境的报酬获取渠道方面相差甚远。韦 伯指出,这四个阶级之间的流动是封闭的。
A、若封闭性程度较低,大部分社会成员能够通过社会流动获 得一定的成功,社会分层就会激励社会成员努力学习和工作, 不断竞争,争取较好的社会地位,形成强大的动力机制,有力 的推动社会的发展。 B、若封闭性程度较高,较低阶层的社会成员不能通过社会流 动改变自己的低地位状况,就会对社会产生不满的情绪,基于 共同的利益诉求,产生群体意识,进而引发一些反社会行为。
10
(三)阶级与阶层
1、阶级
①阶级是指在社会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中居 于相同地位的人构成的群体。 ②达伦多夫将阶级理解为在某方面具有共同 利益的社会成员组成的社会群体。 ③美国社会学家伦斯基认为阶级是在各种权力、特权和声 望方面处于相似地位的社会成员所构成的社会群体。
2.阶层
第一,阶层是一个阶级内部的层次划分,如土地革命时期, 曾将农民阶级划分为富农、中农、贫农三个阶层。
20
2、社会分层的三个要素即财产、权力和声望
声望的差异产生了地位群体或阶层。 财富、权力和声望三者之间往往是彼此相关的、 紧密相连的。这三个方面中的任何一方都可以 转化为其他两个方面。
社会学概论新修 第三版 笔记第十一章
第三编社会运行的宏观分析第十一章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一、社会分层的概述社会学所说的社会分层指的是依据一定具有社会意义的属性,一个社会的成员被区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层次的过程与现象。
(一)社会地位及其差别社会地位构成了社会分层的标准1、自然差别与社会差别自然差别是指根据某种自然属性间社会成员划分为不同类别,各类别成员在生理或遗传机制方面存在的各种差异。
社会差别则是指根据某种社会属性划分的各类社会成员在社会境况方面的差异,像职业类别、收入多寡都属于社会差别。
2、社会地位社会差别是社会成员之间既与社会属性的差别。
社会地位指的是社会关系空间中的相对位置以及围绕这一位之所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正式社会地位:是指那些长期存在并同其他相关地位发生稳定的制度化关系的位置或属性。
非正式社会地位:指那些偶然的或临时性的、同其他相关地位之间处于易变的、非制度化关系的位置或属性。
在确定和比较人们正式社会地位的差异时,经常使用的一个概念是社会经济地位(socioeconomic status简称SES)3、个人社会地位的多重性个人社会地位多重性建立在社会地位与个人之间相互区别的基础上,指的是个人的社会地位通常不是唯一的,个人可以占有不同的社会地位。
个人社会地位的多重性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第一,场合地位的多重性;第二,素质地位的多重性。
(二)社会分化及其类型1、社会分化及其后果①社会差别的历史动因是社会分化,分化的最一般含义是指事物从同质性向异质性得分化。
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看,虽然社会分化发生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但其中最重要的、起决定性作用的却是社会经济领域的分化。
②社会分化的两个特征:功能专一化和地位多样化。
③社会分化产生的两方面结果:第一,有助于提高社会整体功效;第二,社会分化对整个社会系统的协调提出了更高要求,加大了社会整合的难度。
2、社会分化的类型①水平分化:指的是依据某种社会属性或特征,将社会成员分为不同层次的地位群体,这些地位群体从公认的社会价值序列看不存在着高低差别,即它们的生活境况、互动影响力大体相等。
《社会分层概述》课件
《社会分层概述》PPT课 件
社会分层是指社会中各个群体之间存在的层次差异,在不同的层级中有不同 的权力、财富和社会地位。
社会分层的定义
社会分层是指根据人们的财富、职业、教育水平和社会地位等方面的差异,将人群分为不同的社会层级。
社会分层的分类
种姓制度
基于血统和社会地位的传统 分类方式,如印度的种姓制 度。
经济分层
根据财富和经济地位进行的 分类,如富人、中产阶级和 贫困人口。
职业分层
根据职业类型和社会地位进 行的分类,如医生、律师和 农民。
社会分层的原因
1 经济差异
财富和资源分配不均,导 致社会分层的存在。
2 教育和技能
教育和技能水平的不同也 是社会分层的一个重要原 因。
3 社会背景
个人出身和家庭背景也会 对社会地位产生影响。
社会分层的影响
不平等
社会分层导致资源和机会不平 等,增加社会不公平现象。
社会动态
社会分层会影响人们的交往和 社会流动,形成社会层级。
社会压力
社会分层可能导致人们感到焦 收入不平等
收入差距加大可能导致社会紧张局势。
2
教育机会不均
教育资源不均衡会加剧社会分层。
3
社会流动减缓
社会流动性降低可能导致社会不公正。
社会分层的应对策略
1 公平税收政策
通过公平的税收政策来减 少财富差距。
2 教育机会均等
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使 每个人都有机会实现自己 的潜力。
3 社会福利保障
建立社会福利制度,提供 基本的保障和支持。
结论和总结
社会分层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对个体和整个社会都有深远的影响。了解 社会分层并寻找应对策略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
社会学概论课件 第十一章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三)当前我国社会分层研究的若干问题 (1)社会精英的构成问题,即谁是改革的最 (1)社会精英的构成问题 社会精英的构成问题, 大受益者? 大受益者? (2)中间阶层的走向问题,即中间阶层能否 (2)中间阶层的走向问题 中间阶层的走向问题, 成为我国社会分层结构中的主体? 成为我国社会分层结构中的主体? (3)弱势群体问题。 (3)弱势群体问题 弱势群体问题。 (4)阶层范畴与阶级概念的关系问题 (4)阶层范畴与阶级概念的关系问题
阶级、阶层与社会不平等 阶级、 阶级、 (一)阶级、阶层的一般含义 社会阶级和社会阶层一般是指社会垂直 分化产生的各个社会地位层次以及分处 于这些地位层次上的人群。 于这些地位层次上的人群。 (二)社会不平等 (三)分层研究的理论视角
第二节 社会分层研究的两大理论传统
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 (一)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的基本内容 (1)阶级的含义。 “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 (1)阶级的含义 阶级的含义。 所谓阶级, 大的集团,这些集团在历史上一定的社会生 大的集团, 产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 产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同生产资料的关 系(这种关系大部分是在法律上明文规定了 不同, 的)不同,在社会劳动组织中所起的作用不 同,因而取得归自己支配的那份社会财富的 方式和多寡也不同。所谓阶级, 方式和多寡也不同。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 些集团, 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 处的地位不同, 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 个集团的劳动。 个集团的劳动。”
社会分层概述 ppt课件
19
通常运用的一些标准: 收入 职业 受教育程度 权力
14
4、社会分层的社会作用
功能学派与冲突学派对此进行了长期的争论。
肯定:
功能学派:“戴维斯—穆尔”理论 在社会中,总有一些位置比其它位置更为重要,这些
重要职位需要有专门技能的人来填充。 在社会中,只有一部分人具备填充重要职位的天赋。 而将天赋转换为才能,人们需要接受训练,为此做出
牺牲。 要诱使有天赋之人做出牺牲,接受训练,这些未来的
重要职位必须配有特权,超比例地占有社会稀缺资源
15
拥有稀缺、理想的资源是承担这些重要职 位的权利。
对社会资源不同程度的占有使不同阶层拥 有不同地位和声望,从而导致制度化的社 会不平等,即社会分层。
社会不平等不仅是具有积极功能的,也是 不可避免的
17
客观评价:
积极作用:
由于社会分层现象的存在,
使社会在生产力水平不能 满足全体成员需要的情况 下,能够保证一部分人把 全部精力投入到社会创造 性活动中去,从而推动社 会的进步。
社会分层促使了社会竞争
机制的形成,作为一种动 力机制,它推动了社会的 发展。
18
消极作用:
➢ 一些由于制度或体制 原因所形成的社会分 层不可避免地要形成 阶级和阶层的对抗与 斗争。
马克斯·韦伯的“三位一体”分层
理论 ❖ 韦伯是西方分层研究的开拓者 ❖ 该理论认为,在研究社会不平
等时,既要考虑经济因素,也 要考虑政治和社会因素。主张 从收入、权力、声望三个角度 综合考察一个社会的分层和不 平等问题。 ❖ 该理论对西方分层研究的影响 确定多元分层标准 具有连续性的定量标准 注重主观评价
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11第十一章: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第二节 社会化分层理论
一、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的基本内容 第一,阶级的含义。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大的集团,这些集 团在历史上一定的社会生产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同生产 资料的关系不同,因而取得归自己支配的那份社会财富的方 式和多寡也不同。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 一定的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 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
层次以及分处于这些地位层次上的人群。
(二)社会不平等——指各阶级、阶层对相对稀缺的社会价
值物在占有量、获取机会和满足需求的程度上存在着差异性。
(三)法律上的不平等与事实上的不平等 法律上的不平等表现为不同的地位群体享有不同的法定权利
和义务。这里的“法律”包括了“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总体上讲,法律上的不平等在社会进步与发展中呈现逐步减 少的趋势,事实上的不平等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各方面。
第十一章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 social stratification & social mobility )
社会分层与社会 流动是社会运行 宏观分析的 主要内容
课堂目标
掌握社会分层的概念以及相关的理论 理解社会不平等的各种理论视角 掌握社会流动的概念和分类
了解中国当代社会分层与流动的现状以及相关研究
登上国家权力顶峰的 世界政坛女领导人
上个世纪初,首先在新西兰、芬兰等国选出
了各自国家的第一位女国会议员,而从上世 纪50年代初以来,登上国家权力顶峰的女领 袖在不断增加。从那时起到现在,全球产生 的女国家领导人已有50多位,包括女总统、 女总督和女总理(首相)等。女领导人的数量也 是呈越来越多的趋势,50年代1位,60年代3 位,70年代7位,80年代11位,90年代超过 20位。这些人有的已退任,目前在任的有10 余位。
社会学社会分层
社会学社会分层社会分层是社会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用来描述社会中不同群体之间的等级和地位差异。
社会分层通常基于个人或群体在社会中的资源、权力和地位的不平等分配。
本文将探讨社会分层的定义、类型以及其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一、社会分层的定义社会分层指的是社会中不同的群体在资源的分配、权力的掌握和地位的差异等方面产生的等级和层次现象。
这种分层是由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结构差异造成的。
社会分层不仅仅是一个个人的问题,而是涉及到整个社会的组织和运作。
二、社会分层的类型社会学家通常将社会分层划分为多个不同的类型。
以下是其中几种常见的社会分层类型:1. 阶级分层:阶级是指在社会中根据经济地位和财富划分的群体。
传统上,社会阶级主要分为上层阶级、中层阶级和下层阶级。
这种分层基于个人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
2. 种族和族群分层:种族和族群分层基于个人的种族或族群身份来划分。
这种分层是社会中种族和族群之间的不平等现象。
3. 教育分层:教育分层是基于个人的教育程度和学历来划分的。
在许多社会中,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通常享有更高的地位和更多的机会。
4. 职业分层:职业分层是根据个人从事的职业或工作来划分的。
不同的职业拥有不同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
5. 性别分层:性别分层是基于个人的性别来划分的。
在一些社会中,男性和女性的地位和机会存在明显差异。
三、社会分层的影响社会分层对个人和社会都有重要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社会分层的影响方面:1. 机会和资源不平等:社会分层导致不同群体之间的机会和资源不平等。
拥有更高地位和社会资本的人更容易获得更多的机会和资源,而处于底层的群体面临更大的不平等和限制。
2. 社会流动性:社会分层还影响着个人的社会流动性。
社会流动性指的是个人从一个社会阶层向另一个社会阶层的变动能力。
社会流动性越高,个人就越有机会在社会层次中向上爬升。
3. 心理和社会健康:社会分层可能导致心理和社会健康问题。
处于底层的人群面临更多的压力和困扰,而上层阶级则享受更多的优势和资源。
社会学部分课件第十一章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代内流动即个人一生中的流动,指个人 在职业和地位方面的水平的或垂直的流 动。 代际流动是两代人之间的职业和社会地 位的流动,具体操作是通过测量儿子的 职业与父亲职业的异同表示出来的。
根据流动的原因:自由流动和结构性流动
自由流动是指个别发生的流动,是由个人原因造成的 地位、职业的变化或地区的移动。自由流动不会对社 会结构和人口的分布产生重大的影响。 结构性流动是相对于自由流动而言的。凡是由于自然 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突变,或由于某项社会发明与创造 而引起的相当多的人的流动,包括有组织的和无组织 的流动,都是结构性的流动。
十大社会阶层和五种社会经济地位
社会上层:高层领导干 部、大企业经理人员、 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私 人企业主(1%) 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2.1%
经理人员阶层(1.5%
中上层:中低层领导干部 、大企业中层管理人员、 中小企业经理人员、中等 专业技术人员及中等企业 主(16.0%)
私人企业主阶层0.6%
社会学概论教学课件下载-样章.ppt 第九章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泰坦尼克号事件(1912.4.15) “优先救助妇女儿童” 妇女儿童:69%生还 男性乘客:17%生还
座舱等级
头等舱 二等舱 三等舱来自乘客身份有钱人 中产阶级、 职员、商人 平民
生还比率
60% 44% 26%
一、社会分层 1、社会地位及社会不平等的理论解释
2)激进派的理论解释
社会不平等的根源并不在于社会本身的需 要,而是由于社会中的一部分人或集团通过各 种强制性手段(甚至是暴力手段)来剥夺另外 的人或集团的利益,从而使自己在社会分配中 获得更多的报酬。 社会不平等不是社会所需要的,相反,它是不 合理和有害的。
文化人类学第十一讲政治组织和社会控制课件
一起安营扎寨 队群是亲属群体,由相互有(或假设有)
亲属关系的男子和妇女及其配偶与未婚 子女组成。
规模小并不真正需要正式和集权的政治 制度
亲属关系更易 “和睦相处”,减少冲突
冲突往往通过闲言碎语、嘲笑、直接谈 判或者调解等非正式方式加以解决
在酋邦和国家中,某些政权机关有权管 理社会事务。在队群和部落中,人们一 般按社会期望的方式行为,闲言碎语、 批评、对超自然力量的恐惧是遏制反社 会行为的有效手段。
内化控制或文化控制
根深蒂固一些信念,必须对自己的行为 负责。
Eg.乱伦禁忌
厌恶感
文化控制根植于我们的意识之中,依赖 于对超自然惩罚的恐惧。
一、各种类型的政治组织
非集权的政治制度:没有既定权利和 职责的首领,也没有任何固定形式的政 府,婚姻和亲属关系构成这种民族社会 组织的主要方式。
队群组织、部落 集权的政治制度:政治权威和权力集中
在单个人,或不可分割的实体机构。 酋邦、国家
队群组织(band)
队群是一小群尽管有亲属关系,但在政 治上独立的家户,它是最简单的政治组 织形式。
非集权:每个成年人都参与决策 集权:获取和保持公众支持的问题就变
得越来越难
合法性
赋予拥有、使用和分配权力的权利 Eg.大部分的帝制国家,君权神授; 卡保库人,“托诺维”权力的合法性来自财
富; 非洲西部的贝宁共和国的首领凭借其年
龄获取合法性
基于暴力的权力:因害怕被剥夺自由、 身体健康、生命或者物质财产。
消极约束由威胁手段组成,比如违反社 会规范就得接受监禁、罚款、肉刑或者 被驱逐出社区等惩罚。
如果一个人穿着网球短裤去参加教会仪 式,他会遭到各种各样的非正式约束: 从牧师不赞成的眼光,到其他教区居民 的暗笑。
社会学概论第十一章-社会控制
S o c i o l o g y o f H U S T 第十一章 社会控制任何社会都必须运用一些有效的手段和措施来约束社会成员的行为,使他们遵从一定的社会规范,建立和维护社会秩序,确保社会正常运行、良性发展。
上述过程就是社会控制,它是一个社会不可或缺的基本机制。
本章将讨论社会控制的定义、类型、几种具体方式以及与之有关的越轨现象。
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控制一、社会控制的含义在一个车辆稀少的十字路口,过往司机只要稍加克制,不强行抢道,则大家都可相安无事通过路口,无需采用其他的强制性措施。
但随着车辆的增多,单凭司机们之间的谦让和默契再也不能保证大家顺利地通过路口,进一步的控制手段也就应运而生:安置红绿灯、设立岗亭、制定交通规则、委派交通警察,对那些违反交通规则的司机予以处罚等等,从而使车辆畅通,秩序井然。
上面所述可看作社会控制产生的一个例子。
社会控制这个词最早是由美国社会学家爱德华·罗斯明确提出来的,他于1901年出版了一本名字就叫《社会控制》的著作。
罗斯认为“我们大多数人天生具有对秩序的某种适应品质,”①“在良好的环境中,同情心、友善、正义感和怨恨能够靠它们自身产生出一个纯粹的自然秩序,亦即一个没有人工设计和作用的秩序。
”②在他看来,结构简单的前现代社会大都能产生上述“自然秩序”,因而无需特别的社会控制手段,但到了结构复杂的现代社会,随着人口的增多,群体的分化,使得自然秩序再也难以维持,因而必须运用各式各样的社会控制手段,建立起“人工设计”的秩序即社会秩序,以确保社会不致因混乱而解体。
罗斯非常强调社会控制的基本作用,而在他之后,社会控制也确实成为社会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
尽管社会控制的概念早在20世纪初已经提出来了,但社会学界并不是在完全相同的意义上使用这一概念。
该概念的另外一个重要来源是现代控制论在社会管理中的运用。
事实上,社会控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社会控制泛指对所① ①罗斯:《社会控制》,秦志勇、毛永政译,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第46、32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中的人类群体划分
政治社群(political community),是指那些 遵循大致相似的政治规范与目标,以及多半遵循 相同政治程序的人。 政治精英,指的是那些在一个社群中被赋予权力, 或有机会取得权力和领导地位的人。这些精英分 子在一个政治社群里,也分驻在不同的层级上: 从统治国家的总统和独裁者到乡镇长或村 政治团队(political team)是一群积极参与政 治的人组成的团体。 在所有政治社群中,最具组织形式的是“政党”。
人类学对政治研究的着眼点
在政治人类学的研究中,人类学家提出了对政 治问题的独有见解: 1. “政治”是用来保障社会中权力结构的最佳利 益而设计的各种活动,而此处所谓权力,指的 是所有现存社会中强制他人行为的某种能力。 2. 政治人类学乃是对政治过程的动态研究,而政 治过程即人们领导、组织、夺权和用权的过程, 它必然具有公开性、目的性及权力分化这三自愿性社会集团,是指一群人不需表达自己的愿望, 而是基于年龄的增长和性别的不同等自然因素而自动 结成的集体。 1. 年龄群, 年龄相仿、性别相同的一群人组成的团体。 2. 单性社团, 指仅有一种性别的人才能参加的社会集 团。 如:男性社团 ;女性社团 。 自愿性社会集团:民族社团;地域社团;秘密会社; 军事集团 其他还有工会、农会、商会、学会、政党、慈善机构 以及各类俱乐部等
社会控制
社会控制(social control)是“通过社 会力量使人们遵从社会规范,维持社会秩 序的过程”, 它“既指整个社会或社会中的群体、组织 对其成员行为的指导、约束或制裁,也指 社会成员间的相互影响、相互监督、相互 批评”。
风俗习惯和习惯法的控制功能
法律是一套具有约束力的规定,透过制订 或根据习俗惯例而创造出来,从而界定正 确与合理的行为。法律的执行通常由法院 或相当具有正当性的团体(如在原住民社 会中的长老群)来负责。 风俗习惯对人们行为的控制从个体角度看 就是一种典型的从众。 习惯法,有些风俗习惯可以进一步演化为 习惯法(customary law)。
松散的社会政治组织——游群与部落
游群(band)是“一种小型的群体,依据其结构的简单或复杂, 人数可在大约50至300人之间波动;它缺乏正式的领导人,也看 不到明显的社会分层”。 作为政治组织中最简单的一种形式,游群通常存在于狩猎 -采集社会或某些游牧社会。它也是一种地域群,常占有一块 领土,依此地域的资源共同生活,因此是一种地域性群体。 部落(tribe)也是一种构散的政治组织,主要见于农业社会和 畜牧社会。一个部落由一群具有共同语言模式和共同文化特质 的人所组成。 他们拥有共同的领土和一些共同的特点,并有自己的名称。 这种名称,作为一种标志,既有对外的区别作用,也有对内培 植认同感并加强感情联络的功效。
群体内部纠纷的解决
习俗制约,这是许多非集权社会常用的方法,即 使在集权社会中,风俗习惯仍然对人们的行为有 极大的制约力量。 非正规裁处,有些非集权社会的首领负责裁处之 职,但他们不能强迫别人接受他们的裁处,他们 只是冲突的调解人。 神裁,也叫神判,是一种企图以超自然力量来 鉴别和判定人间是非真伪的习惯法。 法律。 决斗。
政治权力的基础
政治权力是以权威、思想、象征和斗争为基础的。 权力具有最终强制性的本质。 政治不仅基于暴力,也基于政治规范(politic norms)——即关于适当的政治目的与行为的想 法。 权威,是指握有权力的人或群体,拥有下决定及 令人服从的权力。 意识形态,当思想有意识及有系统地组织成某种 计划的形式后,就形成一种“意识形态”。政治 上的意识形态关心权力的分配,即涉及现存结构 的维护、改革或颠覆。
七、阶层化与智力
阶层化——以阶级界定人的位置。 阶层化社会——在同一个社会里面,不同社 会阶层,有财富、声望与权力的差别。 以阶层来判定智力高下是严重的偏见。
社会集团及其特征
社会集团,简称社团,是指一群人基于共同利益 目标,在一定的时期之内,以有连续性的、可以 预期的方式发生联系而结成的集体。 社会集团往往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 1.有某些正规的、制度化的组织和机构; 2.其成员具有共同的利益和目标; 3.其成员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和资格,即接纳一 部分人而排除另一部分人; 4.其成员具有一定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集权的政治组织形式——酋邦与国家
国家(state)是人类社会目前发展最完备 的正式政治组织形式,人们通常将它作为 衡量文明产生的重要标准。 国家是一个自治、整合的政治单位,具有 统一的政府、明确的疆界及保证政府权威 得以执行的一整套强制力量。 有人强调国家的三要素:领土、人民、主 权,从而将国家视为一个有主权的地域团 体。
集权的政治组织形式——酋邦与国家
酋长制社会,也称为酋邦(chiefdom) ,它不同于无 首领社会的地方,在于行政组织正式地整合。 酋邦可能由好几个小单位(村庄氏族等)组成,并由酋 长、副酋长或委员会领导着。他们的地位一般显著地高 于社会中的其他成员。 在社会等级中,酋长居于最高层,他手下有一个官僚机 构,有若干地位不等的官员。酋长的权力几乎在一切事 务中起作用,酋长的地位是永久并可以世袭的。 酋长与其亲属构成一个精英阶层。除世俗权力外,酋邦 内的人们还相信酋长具有超自然的力量,因此酋长可能 同时是群体中的宗教领袖。
群体之间纠纷的解决
谈判,是现代社会最常用的方式,是和平 时代解决纠纷的主要途径。 战争,当和平解决无望时,人们便诉诸武 力. 血亲复仇 (blood feud) 袭击或掠夺(raiding) 对抗战
作业
一、思考题: 1. 简要分析权力与资源的关系。 2. 分析区别正式的与非正式的社会控制手段 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二、预习题: 1. 查阅了解中国的民间信仰。 2. 思考宗教与科学的关系。
第十一讲 社会分层与社会控制
——寻找秩序,解决失序问题
一、社会分层
社会分层有时是与族群的区分有关,但却 是区分人群的另一种方式。 每个社会分层的程度和种类都不同,但社 会等级是不同社会组织中的一项重要特征。 社会分层的三个主要层面:权力、财富和 声望。
三种社会体系类型
平权社会:每个社会成员都平等接近基本资 源、权力、声望,常见于游猎和食物采集 社会。 等级社会:人们区分于不同的等级,而声 望不同,在此种分层社会中,社会、政治、 经济的不平等是制度化的。 基于阶级或世袭等级的社会,但阶级社会 与获致地位相联系,世袭社会则与先赋社 会地位相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