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欧洲房颤管理指南
2016 ESC房颤指南解读

危险因素
CHA2DS2-VASc 评分 (10分)
充血性心力衰竭 心脏衰竭的症状/体征或左室射血分数降低的客观证据
高血压 ≥2次静息血压>140/90 mmHg或正在接受抗高血压药物治疗
年龄 ≥75岁
糖尿病 空腹血糖>125 mg/dL(7 mmol/L)或口服降糖药和/或注射胰岛素
既往卒中/TIA/血栓栓塞
中-重度二尖瓣狭窄或机械瓣换瓣术后的AF患者,推荐使用维生素K拮抗剂(INR 2.0-3.0或更高)预防卒中
类别
I I
IIa
等级
A A
B
IIa
B
I
B
适用口服抗凝药物的AF患者,若无NOAC(阿哌沙班、达比加群、艾多沙班、利伐沙班)禁忌征,推荐NOAC优于维生素K拮抗剂
I
A
服用维生素K拮抗剂的患者,应密切监测INR,并确保尽可能高的治疗窗内时间(TTR)
2016 ESC最新房颤指南解读
聚焦卒中预防和抗凝治疗
2016年指南由多个协会共同制定
• 本次指南由欧洲心脏病学会(ESC)选择欧洲心胸外 科协会(EACTS)、欧洲心脏节律协会(EHRA)和欧洲 卒中组织(ESO)成员共同制定
• 指南不仅涵盖最新研究数据,并制定具体的推荐内 容,提供了教育工具和参考实施策略
目录
1 房颤的综合管理
2 房颤的筛查
3 房颤的卒中预防
• 卒中和出血风险评估 • 房颤患者卒中预防抗凝药物 • 卒中患者/ACS/PCI的二级预防 • 高出血风险、活动性出血管理
4 心室率和节律控制
新指南推荐对房颤(AF)患者进行综合管理
Kirchhof P, et al. Eur Heart J. 2016 Aug 27. pii: ehw210.
2016ESC房颤指南解读

最新房颤管理指南
✓ 2012 欧洲ESC心房颤动指南 ✓ 2014 美国AHA/ACC/HRS房颤指南 ✓ 2015 中国: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 ✓ 2015 中国心房颤动患者卒中预防规范 ✓ 2016年7月7~10日,第十四届心最房新颤房动颤国指际南论解坛读(CAFS 2016)
抗血小板治疗
• 抗血小板治疗在抗凝策略中的重要性降低 • 患者拒绝接受任何一种OAC (口服抗凝药) ,可考虑抗血小板治疗 • 阿司匹林单一治疗只限于因过高的出血风险而不能耐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治疗者
华法林
• 最大疗效多于连续服药4-5天后达到,停药5-7天后其抗凝作用才完全消失。 • 开始治疗给予1.5-3.0mg/d,至少每周测量1次INR,使INR2.0-3.0。 • INR值持续稳定,每月监测1次。
评分 1
高血压(H)
1
年龄≥75岁(A)
1
糖尿病(D)
1
卒中/TIA/血栓栓塞(S)
2
总分
6
CHA2DS2-VASc评分
危险因素 充血性心衰/左室功能 不全(C) 高血压(H) 年龄≥75岁(A) 糖尿病(D) 卒中/TIA/血栓栓塞(S)
血管疾病(V) 年龄65-74岁(A) 性别(女性)(Sc)
尼丁、他汀类、丹参、水蛭等
钠、苯巴比妥、螺内酯等
INR增高或发生出血性并发症的处理 分类
INR>3.0,但≤5.0,无出血并发症 INR>5.0,但<9.0,无出血并发症
INR>9.0,无出血并发症
需采取的措施 减量或停服一次 停华法林;肌注VitK1(1-2.5mg),6-12小时后复查 INR,INR<3后重新以小剂量华法林开始治疗
2016年欧洲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新型口服抗凝药实践指南更新

2016年欧洲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新型口服抗凝药实践指南更新欧洲心律协会(EHRA)曾在 2013 年颁布了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s)使用实践指南。
随后,随着研究的深入和进展,新型口服抗凝药在房颤治疗中的研究数据进一步扩充完善,欧洲心律协会据此更新了实践指南,主要更新内容如下。
1. 房颤患者 NOAC 治疗适应证和禁忌证禁忌证包括机械瓣和中重度二尖瓣狭窄(通常见于风湿性心脏病)。
在以下情况可使用:轻中度其它原发性心脏瓣膜病、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数据有限,大多数经介入治疗)、生物瓣(除外术后前3 个月)、二尖瓣修复(除外术后首 3~6 个月)、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可能需要联合单一或双联抗血小板药物:考虑出血风险)和肥厚型心肌病(无前瞻性数据支持)。
2. 药物间相互作用及临床因素对 NOAC 血浆浓度的影响图1:图中浅绿色表示禁忌或不推荐;浅蓝色表示需减少剂量(达比加群从 150 mg bid 减量至 110 mg bid,利伐沙班从 20 mgqd 减量至 15 mg qd,阿哌沙班从 5 mg bid 减量至 2.5 mg bid);浅紫色表示两种及以上黄色重叠需要考虑减量(点击图片可查看大图)3. 维生素 K 拮抗剂及 NOACs 间相互转换维生素 K 拮抗剂转换至 NOACs:当国际标准化比值(INR)≤ 3 时可启用利伐沙班治疗,INR ≤ 2.5 启用依度沙班,INR ≤ 2 启用阿哌沙班和达比加群,指南建议INR2-2.5 之间,可立即或次日开始服用NOAC。
NOACs 转换至维生素 K 拮抗剂:最后一次服用 NOAC 后 24 小时测定 INR 保证充分抗凝,并在首个月内需严密监测直至 INR 稳定。
4. 择期外科手术前何时停用 NOACs图 2:外科手术前 NOACs 停用管理图(点击图片可查看大图)5. NOACs 出血管理图 3:NOACs 使用过程中发生出血处理流程图(点击图片可查看大图)6. 房颤复律图 4:服用和未服用 NOACs 房颤患者复律流程图(点击图片可查看大图)7. 服用 NOACs 房颤患者合并冠脉疾病管理流程图 5:房颤合并冠脉疾病患者 NOACs 治疗流程(点击图片可查看大图)8. 脑血管意外患者 NOACs 治疗图 6:发生脑血管事件房颤患者启动或重新启动 NOACs 治疗流程图(点击图片可查看大图)。
2016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心房颤动管理指南(节选)(一)

2016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心房颤动管理指南(节选)(一)张玮艺;余萍;张潇潇;时彦莹;王子璇;王春雪【期刊名称】《中国卒中杂志》【年(卷),期】2017(012)004【摘要】9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患者的卒中预防治疗口服抗凝药治疗(oral anticoagulant,OAC)可预防大部分AF患者的缺血性事件,并可延长患者寿命。
对于不同卒中风险的患者,OAC治疗效果优于未治疗或使用阿司匹林治疗的患者。
除卒中风险极低的患者外,【总页数】9页(P355-363)【作者】张玮艺;余萍;张潇潇;时彦莹;王子璇;王春雪【作者单位】100050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第五临床医学院(北京天坛医院);100050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第五临床医学院(北京天坛医院);100050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第五临床医学院(北京天坛医院);100050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第五临床医学院(北京天坛医院);100050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第五临床医学院(北京天坛医院);100050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第五临床医学院(北京天坛医院)【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2016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心房颤动管理指南》解读 [J], 杨新春2.2016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心房颤动管理指南(节选)(二) [J], 张玮艺;余苹;张潇潇;时彦莹;王子璇;王春雪3.《2018年欧洲心脏病学会/欧洲高血压学会高血压管理指南》解读 [J], 王喆;陈瑾4.《2020年欧洲心脏病学会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管理指南》解读——从欧洲指南看中国实践 [J], 左辉华;胡伟;周鹏;颜红兵5.《2020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心房颤动管理指南》解读 [J], 杨新春;左琨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_2016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心房颤动管理指南_解读

《2016 年指南》对左心耳封堵仅作为有长期抗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6 年 11 月第 24 卷第 11 期 Chin J Intervent Cardiol,November 2016,Vol 24,No. 11
·625·
表 2 《2016 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心房颤动管理指南》对房颤患者预防卒中建议
表 3 《2016 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心房颤动管理指南》
基于出血风险评分系统的出血危险因素
可改善的出血危险因素: 高血压病( 特别是收缩压 > 160 mmHg 时) abc 使用维生素 K 拮抗剂抗凝患者的 INR 不稳定或 TTR < 60% a 使用有增加出血倾向的药物,如抗血小板药及非甾体抗炎药ad 酗酒 > 8 周( 饮酒≥8 次 / 周)
2 房颤患者卒中预防建议
房颤患者抗凝治疗预防卒中的适应证较以往指 南 有所改变: 根据CHA2 DS2 -VASc评分,0 分患者不
·624·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6 年 11 月第 24 卷第 11 期 Chin J Intervent Cardiol,November 2016,Vol 24,No. R 2 ~ 3 或更高) 被建议用于有机械瓣或中-重度二尖瓣狭窄的患者
Ⅰ
房颤使用 OAC 者,如无 NOAC( 阿哌沙班、达比加群酯、依度沙班、利伐沙班) 禁忌证,应首选 NOAC,次选维生素 K 拮抗剂
Ⅰ
如果患者使用维生素 K 拮抗剂,应密切监测 INR,并使 TTR 尽可能高
潜在的可改善的出血危险因素: 贫血bcd 肾功能受损abcd 肝功能受损ab 血小板计数或功能降低b
不可改善的出血危险因素: 年龄e > 65a 岁,≥75 岁bcd 有大出血病史abcd 既往卒中史ab 依赖透析的肾病或肾移植术后ac 肝硬化疾病a 恶性肿瘤b 遗传因素b
2016年欧洲心脏学会心房颤动患者管理指南解读

•160•心血管病学进展2018年3月第39卷第2期 ,Mzrc/t2018,F o Z.39,#〇•2 2016年欧洲心脏学会心房颤动患者管理指南解读解忠慧综述崔凯军审校(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内科,四川成都610041)【中图分类号】R54 【文献标志码】 A 【D0I 】10.16806/j. cnki. issn. 1004-3934.2018.02.0072016 Focused Update of ESC Guidelines for Management of Atrial Fibrillation XIE Zhonghui,CUI Kaijun{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West China Hospit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610041,Sichuan, China)1心房颤动的发病机制在选择治疗方案的时候,应考虑引发心房颤动的 主要机制。
不同的病因(糖尿病、心力衰竭、肥胖、冠 心病、高血压、年龄老化、遗传因素)可以引起一系列 复杂的病理生理改变,包括牵张引起的心房纤维化、收缩力降低、脂肪浸润、炎症、血管重构、缺血、离子通 道功能异常和钙电流不稳定等。
这些病理改变使异 位起搏点和传导紊乱加重,使心房颤动更易进展或维 持。
同时,这些变化也促进了高凝状态的形成。
例 如,收缩力下降导致局部内皮切应力下降,使纤维酶 原激活抑制物表达增加;缺血引起的炎症使内皮黏附 因子表达增多和内皮细胞脱落,导致组织因子暴露于 血流中。
心房颤动患者发生的这些病理改变,使他们 更容易形成心房血栓。
心律失常性疾病有进展的特 性,所以心房颤动心律也促使上述病理机制进一步恶 化,造成恶性循环。
2心房颤动的筛查心房颤动的患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在年龄<60 岁人群中,心房颤动患病率约为1%;在年龄75 ~ 84 岁人群中,患病率上升到12% ;在年龄>80岁人群中,心房颤动的患病率更是达到1/3 [1]。
2016年欧洲房颤管理指南八大要点

2016年欧洲房颤管理指南八大要点新近,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更新并颁布了2016年房颤管理指南,其要点如下:1.20%-30%的各类卒中由房颤所致。
卒中患者中无症状性房颤的诊断率越来越高。
房颤的诊断应有心电图记录作为依据(I,B)。
可靠证据表明延长心电图记录时间可以提高房颤检出率,例如卒中后患者需进行72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的心电监测。
房颤持续≥30秒方可做出房颤的诊断;2.对于肥胖的房颤患者,应积极控制体重与其他危险因素,以减少房颤发作频度与症状(IIa,B)。
对于所有房颤患者,应了解有无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临床表现(IIa,B)。
针对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进行优化的治疗有助于减少房颤复发并改善治疗效果(IIa,B)。
对于肥胖患者,在控制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同时强化体重干预(体重减轻10-15千克)可以更为有效的减少房颤复发并减轻临床症状;3.CHA2DS2-VASc评分男性1分、女性2分者,应考虑接受口服抗凝剂治疗(IIa,B)。
机械瓣膜患者或中重度二尖瓣狭窄患者不宜选用新型口服抗凝剂治疗(阿哌沙班、达比加群、依度沙班和利伐沙班);4.伴有卒中高风险的房颤患者,成功进行导管或外科消融后应继续接受无限期的口服抗凝药物治疗预防卒中(IIa,C)。
卒中高危的房颤患者经手术封堵或切除左心耳后,推荐继续进行抗凝治疗以预防卒中(I,B);5.房颤患者发生缺血性卒中后,不推荐立即使用肝素或低分子肝素进行抗凝治疗。
在抗凝治疗过程中发生中重度缺血性卒中的患者,在全面评估急性卒中和出血风险基础上,应中断抗凝治疗3-12天(IIa,C)。
孕妇或计划妊娠者不宜应用新型口服抗凝药物治疗(III,C);6.卒中高风险的房颤患者,因急性冠脉综合征植入冠脉支架后,须接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与口服抗凝剂三联抗栓治疗1-6个月,以预防复发性冠脉事件和脑缺血事件(IIa,C);7.对于左心室功能正常且不伴病理性左心室肥厚的症状性房颤患者,可应用决奈达隆、氟卡尼、普罗帕酮或索他洛尔预防房颤复发(I,A)。
2016年ESC、EACTS心房颤动管理指南要点解读

三、AF卒中预防的推荐
• 5、对于中到重度二尖瓣狭窄或置入机械心脏瓣膜的AF患 者,推荐用维生素K 拮抗剂治疗(INR2.0-3.0或更高)进 行卒中预防(I、A)。 • 6、不推荐NOACs(阿哌沙班,达比加群,依度沙班和利 伐沙班)用于机械性心脏瓣膜(III、B)或中至重度二尖 瓣狭窄(III、C)的患者。 • 7、当患者使用维生素K拮抗剂治疗时,应当尽可能保持 较高的治疗范围内时间(TTR)并严密监测(I、A)。 • 8、联用口服抗凝剂和血小板抑制剂增加出血风险,在没 有血小板抑制剂适应证的AF患者中应当避免(III、B)。
三、AF卒预防的推荐
• 9、在没有其他额外卒中危险因素的男性或女性AF患者中, 不推荐抗凝或抗血小板治疗用于卒中预防(III、B)。 • 10、不推荐抗血小板单药治疗用于AF患者的卒中预防, 无论卒中风险如何(III、A) • 11、在左心耳外科封堵或切除术后,为预防卒中,推荐 有风险的AF患者继续抗凝治疗(I、B)。 • 12、不推荐在启动维生素K拮抗剂治疗前进行基因检测。 (III、B)。 • 13、在严重活动性出血的AF患者中,推荐中断口服抗凝 治疗直至去除潜在出血病因(I、C)。 • 14、NOACs应避免用于妊娠和计划妊娠的妇女(III、C)。
三、AF卒中预防的推荐
• 1、推荐对AF患者用CHA2DS2-VASc评分进行卒中风险 的预测(I、A)。 • 2、推荐对所有CHA2DS2-VASc评分大于等于2分的男 性AF患者,口服抗凝治疗以预防血栓栓塞(I、A)。 • 3、推荐对所有CHA2DS2-VASc评分大于等于3分的女 性AF患者,口服抗凝治疗以预防血栓栓塞(I、A)。 • 4、对于适合用NOAC(阿哌沙班,达比加群,依度 沙班,或利伐沙班)的AF患者,当启动口服抗凝时, 推荐NOAC,优于维生素K拮抗剂(I、A)。
2016年欧洲房颤管理指南

2016 年欧洲房颤管理指南
2016 年8 月27 日~31 日,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ESC2016)在意大利罗马盛大召开,会上发布了《2016 年欧洲房颤管理指南》,现将指南重点内容整理如下,供大家参考学习。
1. 关于房颤患者的性别差异
2.如何筛查房颤
3.房颤分型及定义
4.如何评价房颤的症状严重性:改良的EHRA 评分
指南推荐: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改良的EHRA 评分,用以量化房颤相关症状(I,C)5.瓣膜病相关的房颤
6.合并肥胖的房颤患者
7.合并呼吸疾病的房颤患者
8.合并肾脏疾病的房颤患者
9.房颤患者应该完善的资料及检查
10.如何评估房颤患者卒中及出血的风险
11.房颤患者卒中预防的建议
12.房颤患者左心耳结扎或切除的建议
13.房颤患者合用口服抗凝药物及抗血小板药物的建议
14.房颤患者心率控制的建议
15.房颤患者节率控制的建议
16.房颤患者节率控制的建议(续上表)
17.房颤的导管消融及外科手术
18.房颤与遗传性心肌病
19.房颤的运动锻炼
20.房颤与妊娠
21.外科术后房颤治疗
70+120+120+70m 连续梁桥
及80+140+140+80m 连续刚构桥施工方案
31 22.
房扑治疗
信你自己罢!只有你自己是真实的,也只有你能够创造你自己。
欧洲心脏学会(ESC)心房颤动处理指南(全文版)

欧洲心脏学会(ESC)心房颤动处理指南(全文版)1 对心房颤动患者临床症状的评估首先,根据房颤发生情况和持续的时间,房颤被分为:初发性、阵发性、持续性、长期持续性(>1年)和永久性五种类型。
为了便于对房颤患者的随访,指南认为应该对房颤相关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进行定量评估。
因此,此次指南首次提出了依据EHRA评分表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评估。
房颤是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易导致严重的后果,影响房颤患者的主要后果见下表。
因此,指南强调房颤的预防是房颤治疗的主要目的之一。
2 抗血栓治疗房颤是中风和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
房颤患者发生中风后,致死、致残和再次中风的风险明显高于其他原因导致的中风。
但是,房颤患者中风的风险并不一致,因此对房颤患者的处理包括对中风风险的评估以及采用相应的抗血栓治疗方法。
为此,在以往的指南中采用CHADS2评分。
但是,在此次新的指南中,由于此评估方法较差的预测价值,“低危”、“中危”和“高危”的应用被放弃。
一个新的更详细的中风危险的分析方法被采用,新的指南推荐根据新的评估方法,确定中风危险因素存在的情况,并决定是否进行抗血栓治疗。
在新的指南中,对于非瓣膜病变的房颤患者,中风和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为:“主要”危险因素和“临床有关的非主要”危险因素。
前者指:中风史、TIA或高龄(≥75岁);后者包括:心力衰竭或中、重度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即LVEF≤40%)、高血压、糖尿病、女性、年龄65~74岁和血管病变(心肌梗死史、周围动脉病变和主动脉斑块)。
根据以往的CHADS2评分方法,最大的分值是6分,而新的评分方法是CHA2DS2-VASc,最大分值是9分。
CHA2DS2-VASc的具体评分方法见下。
CHA2DS2-VASc的评分方法根据CHA2DS2-VASc的评分方法,新的指南建议预防血栓药物的选择如下。
房颤患者预防血栓的药物选择注:QAC:口服抗凝药物,如维生素K拮抗剂(VKA),INR控制在2~3。
2016 房颤管理指南基层版 1

2016 ESC/EACTS房颤管理指南的主要内容
房颤的流行病学、病理生理学
房颤的筛查、诊断和分类 房颤的危险因素和心血管合并症管理
房颤的综合管理
房颤的卒中预防
房颤的心室率和节律控制
如何进行房颤筛查
至少应该: 对于>65岁的患者,体检时
注意检查患者是否伴有AF;
一般做法:对于卒中 患者,可考虑使用额
当决定采用节律控制策略时,房颤已持续≥ 1年
房颤已被患者(和医生)接受,因此,根据定义,在永 久性房颤患者中不寻求节律控制;若采用节律控制策 略,则该心律失常再次被定义为“长期持续性房颤”
Kirchhof P, et al. Eur Heart J. 2016 Aug 27. pii: ehw210. [Epub ahead of print]
局灶性房颤
多基因房颤
术后房颤 二尖瓣狭窄或人工 心脏瓣膜相关房颤 运动员房颤 单基因房颤
急性因素:炎症、心房氧化应激、交感神经 既往无房颤病史,术前窦性心律的患者,术后 张力高、电解质变化和容量超负荷,可能与 (典型的心脏手术)新发房颤(通常是自行终止) 预先存在的底物相互作用
二尖瓣狭窄、二尖瓣手术后和其他瓣膜病的患 左心房压力(狭窄)和容量(关闭不全)负荷是 者发生房颤 心房扩大和结构性心房重构的主要诱导因素 通常是阵发性的,与持续时间和训练强度有关 迷走神经张力和心房容积增加 遗传性心肌病,包括离子通道病患者发生房颤 猝死相关的致心律失常的机制可能导致这些 患者发生房颤
推荐新诊断的房颤患者从5大领域进行评估
• • • • • 血流动力学; 存在诱发因素(如甲状腺毒症,脓毒症或术后房颤)和潜在的心血管疾病; 卒中风险和需要抗凝治疗; 心率和需要心率控制; 症状评估和节律控制的决策 1 是不是 需要急救? 5 怎么把 2 怎么发 你弄出来? 生的?? 发现有人被 卡在山缝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 年欧洲房颤管理指南
2016 年 8 月 27 日~31 日,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ESC2016)在意大利罗马盛大召开,会上发布了《2016 年欧洲房颤管理指南》,现将指南重点容整理如下,供大家参考学习。
1. 关于房颤患者的性别差异
2.如何筛查房颤
3.房颤分型及定义
4.如何评价房颤的症状严重性:改良的 EHRA 评分
指南推荐: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改良的 EHRA 评分,用以量化房颤相关症状(I,C)
5.瓣膜病相关的房颤
6.合并肥胖的房颤患者
7.合并呼吸疾病的房颤患者
8.合并肾脏疾病的房颤患者
9.房颤患者应该完善的资料及检查
10.如何评估房颤患者卒中及出血的风险
11.房颤患者卒中预防的建议
12.房颤患者左心耳结扎或切除的建议
13.房颤患者合用口服抗凝药物及抗血小板药物的建议
14.房颤患者心率控制的建议
15.房颤患者节率控制的建议
16.房颤患者节率控制的建议(续上表)
17.房颤的导管消融及外科手术
18.房颤与遗传性心肌病
19.房颤的运动锻炼
20.房颤与妊娠
21.外科术后房颤治疗
22. 房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