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人教统编9.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课件
9.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PPT课件
和陆机、刘勰一样,萧子显也尤其重视艺术构思。他 说:“属文之道,事出神思。感召物象,改变无穷。”围 绕艺术构思问题,萧子显对艺术创作问题叙述颇有独 到之处。比如,他说:“蕴思含毫,游心内运,放言落 纸,气韵天成。”以极其简练语言,从“蕴思”内化到“放 言”外化乃至“气韵”审美效果整个艺术创作过程非常完 整地描绘了出来。又如,他谈到创作中灵感问题,主 张“委自天机,参之史传,应思悱来”。另外,他认为“ 文人谈士,罕或兼工”原因在于“道实相妨”,“谈家所习 ,理胜其辞”,这个“道”实际所指就是二者在思维方式 上不一样:文人用形象思维,谈士重哲理思辨。
23/25
萧子显最有特见地方是他“新变代雄”说和文章“三体” 说,前者反应了他文学发展观,后者则集中表达出他 独特审美评判标准。 他认为文学发展是不停地以新替旧“新变”,时代变了 ,文学也随之改变,如此才能“代雄”,所谓“习玩为理 ,事久则渎;在意文章,弥患凡旧,若无新变,不能 代雄。”因为萧子显过于强调“新变”,略文学发展中 继承原因。
18/25
五言之制,独秀众品。习玩为理,事久则渎;在意 文章,弥患凡旧,若无新变,不能代雄。建安一体 ,《典论》短长互出;潘、陆齐名,机、岳之文永 异。江左风味,盛道家之言;郭璞举其灵变,许询 极其名理。仲文玄气,犹不尽除;谢混清新,得名 未盛。颜、谢并起,乃各擅奇;休、鲍后出,咸亦 标世。朱蓝共妍,不相祖述。
5/25
二、《宋书·谢灵运传论》
史臣曰:民禀天地之灵,含五常之德,刚柔迭用, 喜愠分情。夫志动于中,则歌咏外发,六义所因, 四始攸系,升降讴谣,纷披风什。虽虞夏以前,遗 文不睹。禀气怀灵,理或无异。然则歌咏所兴,宜 自生民始也。
6/25
周室既衰,风流弥著。屈平、宋玉,导清源于前; 贾谊、相如,振芳尘于后。英辞润金石,高义薄云 天。自兹以降,情志愈广。王襃、刘向、扬、班、 崔、蔡之徒,异轨同奔,递相师祖。虽清辞丽曲, 时发乎篇;而芜音累气,固亦多矣。若夫平子艳发 ,文以情变,绝唱高踪,久无嗣响。至于建安,曹 氏基命,三祖、陈王,咸蓄盛藻;甫乃以情纬文, 以文被质。
第八章 魏晋南北朝文赋
其赋特点: • 生动鲜明的形象
• 曲折细腻的情感
• 华美绮丽的语言
• 后领兖州,破降黄巾三十万众。又袁术僭号于九江,下皆称臣,名门 曰建号门,衣被皆为天子之制,两妇预争为皇后。志计已定,人有劝 术使遂即帝位,露布天下,答言“曹公尚在,未可也”。后孤讨禽其 四将,获其人众,遂使术穷亡解沮,发病而死。及至袁绍据河北,兵 势强盛,孤自度势,实不敌之;但计投死为国,以义灭身,足垂于后 。幸而破绍,枭其二子。又刘表自以为宗室,包藏奸心,乍前乍却, 以观世事,据有当州,孤复定之,遂平天下。身为宰相,人臣之贵已 极,意望已过矣。 • 今孤言此,若为自大,欲人言尽,故无讳耳。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 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或者人见孤强盛,又性不信天命之事,恐私 心相评,言有不逊之志,妄相忖度,每用耿耿。齐桓、晋文所以垂称 至今日者,以其兵势广大,犹能奉事周室也。《论语》云:“三分天 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可谓至德矣。”夫能以大事小也。昔乐 毅走赵,赵王欲与之图燕。乐毅伏而垂泣,对曰:“臣事昭王,犹事 大王;臣若获戾,放在他国,没世然后已,不忍谋赵之徒隶,况燕后 嗣乎!”胡亥之杀蒙恬也,恬曰:“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信于秦三 世矣;今也。”孤每读此二人书,未尝不怆然流涕也。 孤祖、父以至孤身,皆当亲重之任,可谓见信者矣,以及子桓兄弟, 过于三世矣。
• 孤非徒对诸君说此也,常以语妻妾,皆令深知此意。孤谓之言:“顾 我万年之后,汝曹皆当出嫁,欲令传道我心,使他人皆知之。”孤此 言皆肝鬲之要也。所以勤勤恳恳叙心腹者,见周公有《金縢》之书以 自明,恐人不信之故。然欲孤便尔委捐所典兵众,以还执事,归就武 平侯国,实不可也。何者?诚恐己离兵为人所祸也。既为子孙计,又 己败则国家倾危,是以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此所不得为也。前朝恩 封三子为侯,固辞不受,今更欲受之,非欲复以为荣,欲以为外援, 为万安计。 • 孤闻介推之避晋封,申胥之逃楚赏,未尝不舍书而叹,有以自省也。 奉国威灵,仗钺征伐,推弱以克强,处小而禽大。意之所图,动无违 事,心之所虑,何向不济,遂荡平天下,不辱主命。可谓天助汉室, 非人力也。然封兼四县,食户三万,何德堪之!江湖未静,不可让位 ;至于邑土,可得而辞。今上还阳夏、柘、苦三县户二万,但食武平 万户,且以分损谤议,少减孤之责也。
高中语文必修2《诗三首 》课件
(四)翻译 6.(1)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译文感:情深厚却异地分居,(只好)忧伤地度过晚年。
(2)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译文:山不会满足其高峻,海不会满足其深邃。
(3)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译文:我要像周文王那样热切殷勤地接纳贤才,使天下 的人才心悦诚服地归顺。
10.这首诗中情绪的断续、起伏、变化是如何体现的? 点拨 起首“对酒当歌”,可见这是一场盛大的筵席。然 而,乐极悲来,诗人油然生出人生苦短的感叹。“譬如朝 露”的比喻,可能和汉乐府《薤上露》有关联:“薤上露, 何易晞!露晞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至于“何 以解忧?唯有杜康”两句,诗人借酒浇愁的形象让读者体 会到他的情绪低落到极点;接下来“青青子衿……鼓瑟吹 笙”,转到对人才的渴慕上,似乎是诗人有意自我排解, 自 我 振 作 ; 随 后 “ 明 明 如 月 …… 不 可 断 绝 ” 却 又 回 到 “忧”上来,似乎是天上皎洁清冷的月亮又无端触发了他 的愁思;“越陌度阡……心念旧恩”接续前面的对人才渴
(2)适少 余始无 自适.适齐还.安 俗家韵 舟门动动行词词适.,,临迎出汝合嫁动词,往,到 适.得府君书副词,刚刚,刚才。
3.词类活用
(1)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名__词__作__状__语__,__向__南__。__ (2)榆柳荫.后檐:名__词__用__作__动__词__,__遮__蔽__。 (3)鼓.瑟吹笙:_名__词__用__作__动__词__,__弹__奏_ 。 (4)去日苦.多:意__动__用__法__,__以__…__…__为__苦。 (5)山不厌.高:意__动__用__法__,__以__…__…__为__厌。
慕的情思;最后由“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的实景,体察 人才的心理,表达希望能够延揽人才、完成统一天下大业 的雄心壮志。由此来看,诗人由人生无常带来的深沉忧思 和他要招揽贤才、统一天下的壮志豪情相混杂,情绪或低 落或高昂,到诗歌的结尾处,才让读者体会到诗人已用对 理想、对事业的不懈追求驱散了此前萦绕在心头的忧思愁 绪。
《中国古代文学史》课件 上册 21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 第四章 南朝文学
二、?文选?的价值
▪ 首先,萧统等人既能广泛吸收前人与当世的文学理论之精华, 也能总结自己多年来编选诗文集的经验,使?文选?的编纂体 例成为后世总集编纂的典范。
▪ 其次,?文选?之所以在传统社会久传不衰,另一个很重要的 原因就是它保存了大量的优秀作家作品,这也是其作为选本 价值的表达。
三、?玉台新咏?的编纂与宫体诗的关系
一、俊逸遒丽的乐府诗写作
▪ 鲍照,字明远,祖籍东海, 出身比较卑微。他自负才学, 但在当时门第观念严重的时 代很受歧视,郁郁不得志, 沉沦下僚。?诗品?说他“才 秀人微,故取湮当代〞。鲍 照的诗歌以乐府诗水平最高, 最能代表他的创作成就,在 当时和后世都有很大影响。
一、俊逸遒丽的乐府诗写作
▪ 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 躞垂羽翼。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朝出与亲辞,暮还在 亲侧。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 辈孤且直!〔?拟行路难?〕
▪ ?南齐书·陆厥传?:“永明末,盛为文章。吴兴沈约、陈郡谢朓、 琅邪王融以气类相推毂,汝南周颙善识声韵。约等文皆用宫商,以 平上去入为四声,以此制韵,不可増减,世呼为‘永明体’。〞
▪ 生平少年日,分手易前期。及尔同衰暮,非复别离时。勿言一樽酒, 明日难重持。梦中不识路,何以慰相思。
▪ 游禽暮知反,行人独未归。坐销芳草气,空度明月辉。嚬容入朝镜, 思泪点春衣。巫山彩云没,淇上绿条稀。待君竟不至,秋雁双双飞。
▪ ?玉台新咏?是在?文选?之后,由徐陵编纂的一部诗歌总集。 与?文选?选录标准和文学思想都全不相同。
▪ ?玉台新咏?是在萧纲为太子时的梁中大通四年〔532〕至大同 元年〔535〕之间编纂而成的。
▪ ?玉台新咏?收录从西汉以来历代有关女性题材的六百六十多 首诗歌,是宫体诗人艳体诗写作思想的反映。 此据明末赵均 覆宋陈玉父本。
【古文论】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翻译原文
【古文论】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翻译原文【翻译出处】/s/blog_6207bd600100y96t.html 【翻译】史臣说:人承受天地之精华,蕴含五行之德性,刚与柔更替使用,喜与怒分为七情。
心中受志意触动,则会以歌咏来表达。
这是风、赋、比、兴、雅、颂这六义的由来,也是《诗经》中最初的四首诗歌所依恃的。
歌唱之声音或高或低,风雅颂的歌谣缤纷繁盛。
虽然虞代夏代之前,未见遗诗遗文,但禀气怀灵的人,心中有触动即表达出来,道理上是没有差别的。
那么,歌咏的兴起,应是有人类时就有了的。
周王室无道时,作诗以讽刺王室的风气便兴盛起来了。
屈平、宋玉开辟了很好的先路,后来的贾谊、司马相如获得了美好的名声。
英美的文辞让用以铭刻诗文的金石增光生色,作者高洁的情操逼近云天。
自那时以后,以诗文咏情咏志之人越来越多。
王褒、刘向、扬雄、班固、崔骃、蔡邕这些辞赋家,在不同的道路上一齐向前奔驰,一个接一个地以前人为师祖。
然而,虽然清妙的文辞和悦耳的曲调,时常见于篇章之中,但芜杂的声音和累赘的文气,原本也是很多的。
张衡的文辞漂亮,文章跟着思想感情的起伏而变化,其文章堪称绝唱,有极高的造诣,很久都无人能与之相抗衡。
至了建安年间,曹丕初始登基时,曹操、曹丕、曹叡三祖与陈王曹植,都具有文学才能且辞藻丰富,他们开始以情感来组织文章,以文辞来润饰内容。
自汉朝至魏朝四百多年间,写辞写赋的文人才子,经历了三次文体变革。
司马相如擅长写描摹物态的文章,班彪、班固擅长写抒情说理的文章,曹植、王粲则以文章的气韵为本体,并且表现出独具特色的才能,在当时光芒四射。
因此当时的士子文人,各自相互仰慕与学习,推寻出汉魏四百余年的诗赋创作,莫不向《诗经·国风》、《离骚》学习。
只是各自的欣赏水平、爱好的文体有所不同,因此写出的辞赋内容、体裁也有所不同。
到了元康年间,潘岳、陆机、陆云优秀出众,他们的文赋声律与班固、贾谊不相同,作文体裁与曹植、王粲也很不相同。
古代文论魏晋南北朝 98页PPT文档
《典论·论文》
1.1.论文学的价值和作用
• 曹丕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学派关于文学作品价值和作用 的理论。并把文学地位和作用提到了空前高的程度。
• 首先,他把文章看成是“经国之大业”,即治理国家 的伟大事业。他所称“文章”:一是指诗、赋、散文, 二是指理论著作,如徐干的《中论》和他的《典论》。
• 其次,他认为文章是“不朽之盛事”,即“盛大”的 事业,是永垂不朽、留名千古的事业。
第三节 “诗缘情”:陆机诗论的核心
第三节 “诗缘情”:陆机诗论的核心
• 陆机的文论思想主要体现在《文赋》中, 这是我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篇完整 而系统的论创作的文章。
• 《文赋》广泛涉及了关于创作激情的产 生,创作构思时思维活动的特点,艺术 的独创性,文学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问题,感性问题等。
• 第三、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
1,文学的独立
• 汉朝所谓文学指的是学术,特别是儒学,《史记·孝武 本纪》:“而上向儒术,招贤良,赵绾、王臧等以文 学为公卿,欲议古立明堂城南,以朝诸侯。”
• 南朝,文学有了新的独立于学术的地位,宋文帝立四 学,文学与儒学、玄学、史学并立;(宋)范晔《后 汉书》单列《文苑列传》,与《儒林列传》等并立, 都是重要的标志。同时又有文笔之分,《文心雕龙·总 术》:“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 韵者文也。” 梁元帝萧绎《金楼子·立言篇》对文笔 之分有进一步的说明:“至如文者,惟须绮縠纷披, 宫徵靡曼,唇吻遒会,情灵 摇荡。”萧绎所说的文笔 之别已不限于有韵无韵,而强调了文之抒发感情以情 动人的特点,并且更广泛地注重语言的形式美。
3,文学的审美追求
• 文学的自觉,最终还是表现为对审美特性的自觉追求。 • “诗赋欲丽”的“丽”,“诗缘情 而绮靡”的“绮
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问题探析
一
、
情 志观
( 一) 传 统 的儒 家背景 与情 真相 济
《 宋书 ・ 谢灵运传论》 中首句便是“ 史臣日: 民
禀 天地之灵 , 含五 常之德 ” 是刘 勰 “ 为人 三 之 , 性 灵
共时性和历时性的双向考究 。因此 , 对历来广受争议 的情志观 、 自然 观及通变观等 方面内部 深层 问题 的探索 ,
需要结合时代 、 作家特定心态及文学 内部各要素的关系作更全面 的理解 , 进而在 历史 和当代 的对话 中深人体 会这篇文论思想的博大精深 。
[ 关键词 ] 沈约 ; 《 宋书 ・ 谢灵运传论》 ; 情 志观 ; 自然观 ; 通变观
所以从魏晋开始诗人都在隐居与出仕的矛盾中不断挣扎但在辞彭泽致力于音乐学的探究音声和谐的有意识追求令后便坚决了隐居的决心老庄思想便成为他以及佛学梵音的积极借鉴终而在沈约这里形成的精神支柱崇尚自然无为避世隐逸纵浪了系统的声律理论比较完善地实现了诗与乐的大化中不喜亦不惧j
第3 2卷第 1 期
V0 1 . 3 2 .N0.1
所钟 , 是谓 三才 。为 五行 之 秀 , 实 天地 之 心 ” 的 先
唐人孔颖达《 左传 ・ 昭公二 十五年》 正义云: “ 在 己为情 , 情动 为志 , 情、 志一也 。 ” [ 2 ] 其实 , “ 情志 本一” 的思想早在沈约这位博通群籍 的大儒 的传 世作品里已初露端倪 。当然 , 这里“ 志” 的范围并
情 的急 切抒发 便在 客 观 上促 使 他 对 五 言 、杂 言体
7 4
粤教版语文高一语文 第四单元第19课《南朝诗两首》课件2
谢脁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 诗风清新流丽,多为 山水诗,情味隽永, 极受李白推崇,对后 世影响很大。
谢朓(464—499)字玄晖。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 南朝齐诗人。出身世家大族,祖、父辈皆刘宋王朝亲重,祖母是 史学家范晔之姐,母亲为宋文帝之女长城公主,与谢灵运同族, 经历有些类似,时与谢灵运对举,亦称小谢。公元495年出任宣 城太守,故有谢宣城之称。现存诗二百多首,其中山水诗的成就 很高,观察细微,描写逼真,风格清俊秀丽,一扫玄言余习。写 景抒情清新自然,意境新颖,富有情致,且佳句颇多。但诗中反 映的社会生活面较窄,且“有句无篇” 。他与王融、沈约等人 共创“永明体”,为“永明体”诗人之雄。语言精炼,诗情隽永, 宛如唐人五绝,故严羽说:“谢朓之诗,已有全篇似唐人者” (《沧浪诗话》)。对近体诗的发展有贡献。其诗得到唐代伟大 诗人李白、杜甫的称许:“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谢朓每诗堪讽诵” 。原有集十二卷,已散佚。明人辑有《谢 宣城集》,今人郝立权有《谢宣城诗注》。《南齐书》卷四十七、 《南史》卷十九有传。
❖ 进德(的智能又来不及,想告老归田,体力又 担当不了。
❖ 徇(xùn 追求)禄反穷海,卧疴( kē 疾病)对 空林。
❖ 追求禄位而到了荒僻的海滨地区,卧病在床,面对空荡荡的 树林。
❖ 衾(qīn 大被子)枕昧(昏暗,不明)节候,褰开 ( qiān 揭开、打开)暂窥临。
❖ 3.解读“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佳期怅 何许,泪下如流霰。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 变? ”
❖ 提示:作者直抒胸臆。“我”此去将在外
久久地淹留,是多么怀念那不能参加的亲友的欢 宴,直言不讳的道出了“我”对故乡的依恋。同 时用泪下如霰、鬓发变白的夸张描写,突出抒发 了离开京邑的伤感。
6第六章 南朝齐梁陈文学PPT课件
谢脁
内容
• 其一,颂德。 • 其二,咏物,言志或玄思。 • 其三,艳情。 • 其四,思乡。 • *谢朓的诗歌集中南朝士大夫文人的生活情趣:既有忧生之念,又
有羁怨乡思,还有玄学之趣……而这些感情,总是和自然景色的 欣赏交织在一起的。其描写的自然景色,更多地是在官衙之中、 道路之上、集会之时、分手之刻、酬和之际,即目随处地写当时 所见之景。也就是说,谢朓对于自然景色的欣赏,是同他的官吏 生活密切融为一体的。就是说,他的诗歌的中心内容上宦情和对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灞埃望长安,河阳视京县。 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 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 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
二 宫体诗
(一)概念
• 宫体诗是永明体的发展,大约形成于梁 代大同,代表人物有萧纲、萧绎、徐摛、 徐陵、庾肩吾、庾信等,他们常常使用 细密新巧的手法来描写典型的宫廷生活, 词采靡丽,声韵拘束。
(三)艺术
1.七言歌行体开始流行;五言诗艺术上的 发展。
2.声韵上,宫体更加注意讲究对仗与、平 仄。
3.风格上,轻浮綺靡与浑厚精致。
萧绎·晚景游后园诗
高轩聊骋望, 焕景入川梁。 波横山度影, 雨罢叶生光。 日移花色异, 风散水纹长。
萧纲·被幽述志诗
恍忽烟霞散,飕飀松柏阴。 幽山白杨古,野路黄尘深。 终无千月命,安用九丹金。 阙里长芜没,苍天空照心。
第六章 南朝齐梁陈文学
第一节 永明体
(一)定义
南朝齐永明(齐武帝萧赜年号,483-493)年 间出现的一种新诗体,亦称“新体诗” 。 以 强调声韵格律、讲究四声、避免八病为其主要 特征 。篇幅短小;骈偶对仗;流转圆美。它对 “近体诗”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
第一章 建安文学
曹操用之以写时事。曹操《薤露》: 惟汉二十世,所任诚不良。沐猴而冠帶, 知小而谋强。猶豫不敢断,因狩执君王。 白虹为贯日,已亦先受殃。贼臣持国柄, 杀主灭宇京。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 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瞻彼洛城郭, 微子為哀傷。
• 《文心雕龙· 乐府》曰:子建、士衡,咸有佳篇, 并无诏伶人,故事谢丝管。俗称乖调,盖未思 也。”乐府从音乐中独立出来成为诗之一体。 范文澜注曰:“子建诗用入乐府者,惟 《置酒》(《大曲》、《野田黄雀行》)、 《明月》(《楚调》、《怨诗》)及《鼙舞歌》 五首而已,其馀皆无诏伶人。士衡乐府数十篇, 悉不被管弦之作也。(”《文心雕龙注》页 115。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9月版。)
更有甚者,他们的作品中还往往使用民 间俗语或歌谣,如曹操《短歌行》中的 “越陌度阡”出自俚语 [1] ,陈琳《饮马 长城窟行》中“生男慎莫举”四句,亦 出 于 秦 朝 民 歌 。 [1] 李善《文选注》引应劭《风俗通》 曰:“里语云:越陌度阡,更为客主。”
• 至于曹丕之作,“率皆鄙质如偶语”(《诗品》 卷中)[2],而应璩之诗,则亦“善为古语” (同上)。黄侃评建安诗“文采缤纷,而不能 离闾里歌谣之质。”[3]即指其与汉乐府和古诗 的密切联系。 [2] 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二亦评曹丕诗“虽酷 是本色,时有俚语。” [3] 《诗品讲疏》语,范文澜《文心雕龙注》引。
• 曹丕《典论· 论文》:今之文人孔融、陈 琳、王粲、徐幹、阮瑀、应瑒、刘桢, 斯七人者,……咸自以骋騄驥于千里, 仰齐足而並驰。
• 曹植《与杨德祖书》: 昔仲宣独步于汉南,孔璋鹰扬于河朔, 伟长擅名于青土,公幹振藻于海隅,德 琏法迹于北魏,足下高视于上京。…… 吾王于是设天网以该之,顿八紘以掩之, 今悉集兹国矣。
• 《步出夏门行》: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 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裏。幸甚 至哉,歌以詠志。
第十一单元 文选(沈约)
第十一单元文选(沈约)沈约(公元441-513),字休文,武康(今浙江德清县武康镇)人,历仕宋、齐、梁三朝,梁武帝时官至尚书令。
博通群书,著述很多,有《晋书》《宋书》《齐纪》《四声谱》等书。
他主张作诗必须讲求声律对仗。
他和谢脁、王融作诗就努力在这方面下功夫,世称为“永明体”(永明是齐武帝的年号,永明体就是指这一时期诗的风格)。
永明体偏重形式,忽视作品的思想内容,助长了当时绮丽柔靡的文风。
但是他的声律论对诗歌的发展也有一定的贡献。
谢灵运传论[1]史臣曰[2]:民禀天地之灵,含五常之德[3],刚柔迭用[4],喜愠分情[5]。
夫志动於中,则歌咏外发[6]。
六义所因[7],四始攸系[8],升降讴谣[9],纷披风什[10]。
虽虞夏以前,遗文不睹[11],禀气怀灵,理无或异[12]。
然则歌咏所兴,宜自生民始也。
【注释】[1]谢灵运,南北朝时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袭封祖父谢玄的爵位康乐公,所以后人称他为谢康乐。
他的诗文都很好,特别长於山水诗。
他先做永嘉太守,游山玩水,不理政务。
后来做临川内史,放浪无异过去。
被人弹劾,徙广州。
不久,因有人告他谋反,被杀。
这篇是附在《宋书·谢灵运传》后的一段议论文字,《昭明文选》列入“史论”一类。
文中共谈两个问题,一是情和文的问题,一是声律问题,并以此来评论前人的作品。
全文以后者为主,因为这在沈约看来是他独得之秘。
[2]史臣曰,史臣即指沈约自己,这是仿《史记》“太史公曰”之例。
[3]五常,即五行,指水、火、木、金、土。
德,德性,性质。
古人说人承受天地的精气,含有五行的本性,这是古人不科学的说法。
[4]刚柔,指人的本性有刚有柔。
迭,更替,轮换。
[5]愠,怒。
情,感情。
旧有所谓七情,即喜、怒、哀、惧、爱、恶、欲。
[6]志,心意,即思想感情。
《毛诗序》:“情动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欢之不足,故永歌之。
”《汉书·艺文志》:“《书》曰:’诗言志,歌咏言‘。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玄学的兴起与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批评的繁荣发展》课件
3.挚虞
挚虞《文章流别志论 》: 古诗之赋,以情义为主,以事 类为佐;今之赋,以事形为本, 以义正为助。
辞赋之有“害政教”有 “四过”:“假像过大,则与 类相远;逸辞过壮,则与事相 违;辩言过理,则与义相失; 辞赋应服务政教 丽靡过美,则与情相悖。”
4.葛洪
《抱朴子外篇·尚博》:文
章之于德行,犹十尺之与一丈,
3.悲:内容能够打动人心
或遗理以存异,徒寻虚而逐微。 言寡情而鲜爱,辞浮漂而不归。 犹弦幺而徽急,故虽和而不悲。
4.雅:思想内容雅正
或奔放以谐和,务嘈躜而妖冶; 徒悦目而偶俗,固声高而曲下。 寤防露与桑间,又虽悲而不雅。
5.艳:文词华美
或清虚以婉约,每除烦而去滥。 阙大羹之遗味,同朱弦之清汜。 虽一唱而三叹,固既雅而不艳。
从“言志”到“缘情”
2.重视作家的创作个性
《毛诗大序》:先 王以是经夫妇,成 孝敬,厚人伦,美 教化,移风俗。
《典论·论文》: 文以气为主,气之 清浊有体,不可力 强而致。
从“天理”到“人欲”
3.重视创作特点与规律的研究
曹丕《典论·论文》; 挚虞《文章流别集》、《文章
流别志》、《文章流别论》; 陆机《文赋》; 刘勰《文心雕龙》; 钟嵘《诗品》;
谓之余事,未之前闻。
推崇文章
《抱朴子外篇·尚博》:俗 士多云今山不及古山之高,今 海不及古海之广,今日不及古 日之热,今月不及古月之朗。
今胜于古
《抱朴子外篇·钧世》: 《毛诗》者,华彩之辞也,然 不及《上林》《羽猎》、《二 京》《三都》之汪濊博富也。
讲究华艳
· 第四节 文笔之争和永明声律论
一、沈约与声律论的兴起
夫街谈巷说,必有可采;击辕之 歌,有应风雅。匹夫之思,未易 轻弃也。辞赋小道,固未足以揄 扬大义,彰示来世也。昔扬子云 先朝执戟之士耳,犹称壮夫不为 了;吾虽德薄,位为蕃侯,犹庶 几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 之业,流金石之功,岂徒以翰墨 为勋绩,辞赋为君子哉?
《陶渊明古文学》PPT课件
《宋书· 谢灵运传论》:“有晋中兴, 玄风独振,为学穷于柱下,博物止于七 篇。驰骋文辞,义单乎此。自建武暨乎 义熙,历载将百,虽缀响联辞,波属云 委,莫不寄言上德,托意玄珠,遒丽之 辞,无闻焉尔。仲文始革孙、许之风, 叔源(谢混)大变太元之气。”
自中朝贵玄,江左称盛,因谈余气, 流成文体。是以世极迍邅,而辞意夷泰, 诗必柱下之旨归,赋乃漆园之义疏。故知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 ——《文心雕龙· 时序》 柱下:老子曾为周柱下史 漆园:庄子曾做漆园吏
陶渊明自二十九岁入仕后的这十多年里,几
次做官,都不过是祭酒、参军等职,不仅济 世的抱负无由施展,而且必须降志辱身和一 些官场人物周旋。这一切只使他感到“志意 多所耻”和“违己交病”。在老庄思想和隐 逸风气盛行的影响下,陶渊明早年便有爱慕 自然,企羡隐逸的思想,所谓“闲居三十载, 遂与尘事冥。诗书敦夙好,园林无世情”。 当他仕途不得志时,就更怀恋这种生活, “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
(《与子俨等疏》)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
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
猛志固常在,骞翮思远翥。 ——《杂诗》其五
仕隐交替时期(四次仕、隐)
①29岁,始做江州祭酒,但很快就感到厌恶
而辞官回家。 ②大约36时,第二次出仕。时桓玄为荆州和 江州刺史(桓玄父温,孟嘉曾在其手下做官, 潜故投之),驻扎在江陵,柴桑属江州。时 晋政权把持在司马道子、元显父子手里,但 玄亦有野心,潜本济事,但玄为己利,潜看 到是朝政腐败,官场污浊,又有归隐之心, 时母丧,丁忧,遂辞官。
《晋书· 陶潜传》:
陶潜,字元亮,大司马侃之曾孙也。祖 茂,武昌太守。
(字渊明,名元亮) 寻(浔)阳柴桑人
六朝诗市公开课获奖课件省名师示范课获奖课件
这种形式在某些民 歌中已出现,但此诗旳 利用显得愈加成熟和精 妙。
1、阅读陶渊明、谢朓、鲍照旳其他 作品,体会他们各自旳创作风格。 2、比较南、北朝民歌旳特点。
陶渊明诗歌创作上旳最大贡献,就是他为中 国文学增添了一种新旳题材——田园诗。
他旳田园诗不但描写田园景物之美,田园生 活之趣,而且真切写出了自已身处其中旳悠然自 得旳心境和隐居躬耕旳甘苦,劳动旳艰苦和快乐 一览无余。
陶渊明旳辞赋散文:
《桃花源记》描写旳是作者理想旳生活境界。
《五柳先生传》生动显现了一种清高洒脱、安 贫乐道旳隐士形象。
艺术特点
“蝉联格”旳利用
“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开门 郎不至,出门采红莲。采莲南塘 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 莲子青如水。”、“忆郎郎不至, 仰首望飞鸿。鸿飞满西洲,望郎 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干 头。栏干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等。
全诗基本上四句一韵,读来 宛转流畅,清新自然,有一种回 环往复旳音乐之美。
《归去来辞》更是一篇回归田园旳赞美之歌, 其辞章旳华彩美妙,对回归自由旳向往欣喜, 使它在文学史上有了永恒旳生命力。
陶渊明诗歌作品旳特征是平淡自然,体现在: 内容平淡,意境浑融
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 精神上旳一种归宿。在他 身上寻找新旳价值,得到 精神旳抚慰。
不为五斗米折腰也成 了中国士大夫旳精神堡垒。 其平淡自然也就成了高尚 旳艺术境界。
注 释
②孟夏:夏历四月。
③扶疏:枝叶繁茂,纷披围绕。
④穷巷隔深辙两句:深辙,大车旳车辙; 回,掉转。言地处陋巷无人来访,连故 人旳车子也回车而去。
22谢灵运课件
集评
《南史· 颜延之传》载:“延之尝问鲍照 己与灵运优劣,照曰:‘谢五言如初发 芙蓉,自然可爱;君诗若铺锦列绣,亦 雕缋满眼。’” 汤惠休说“谢诗如芙蓉出水,颜如错采 镂金”(锺嵘《诗品》卷中引); 锺嵘说谢诗 “名章迥句,处处间起;典 丽新声,络绎奔会”(《诗品》卷上); 萧纲也说 “谢客吐语天拔,出于自然” (《与湘东王书》)。
(3)写景转入抒怀 (4)此诗章法严谨,层次清晰,通篇运 用工整的对偶句式,有的对偶还相当工 致,遣词造句除了清新自然之外,还有 精致工丽的一面。 王士贞所说:“秾丽之极而反若平淡, 琢磨之极而更似天然。”(《读书后》 卷三)
《登池上楼》艺术特点
(1)托物起兴,寄慨抒情。 (2)写景清新如画,自然天成。其写景体察入 微,描写生动;布置工巧,由远及近,从听觉到 视觉,错综变化。达到了“造语天然,清景可画, 有声有色”(谢榛《四溟诗话》)的艺术境地。 叶梦得说:“此语之工,正在无所用意,猝然与 景相遇,备以成章,不假绳削,故非常情所能。” (《石林诗话》)元好问赞叹说:“池塘春草谢 家春,万古千秋五字新。”(《论诗绝句三十 首》)
四、其他山水诗诗人:
1、除谢灵运之外,南朝写山水诗的诗人还 有谢惠连、颜延之、鲍照、谢朓、王融、 沈约、何逊、阴铿等人。 2、谢灵运与颜延之并称“颜谢”,与颜延 之、鲍照并称“元嘉三大家”。他们的诗 的共同特点是“尚巧似”,但颜延之的山 水诗成就不及谢灵运。
五、山水诗的文学价值:
山水诗的产生,标志着人对自然美的认识加 深了,标志着人与自然进一步的沟通与和谐。 大自然已经从作为陪衬的生活环境或作为比 兴的媒介变成具有独立美学价值的欣赏对象。 山水诗启发人们从一个新的角度,即美学的 角度去亲近大自然,发现和理解大自然。它 的出现,使山水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为中 国诗歌增加了一种题材,这无论在文学史上 还是美学史上都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谢灵运、永明体课件
庾信前期诗文
前期是有名的宫体诗人。 在诗歌形式上的多方面探索,为庾信积累
了美感形式上和美感内容上的经验。
庾信后期的诗文创作
抒写‚乡关之思‛是后期创作的主要
内容。 其一是感伤时变,魂牵故国 其二是叹恨羁旅,忧嗟身世。《拟咏 怀》27首、《哀江南赋》
《拟咏怀》(榆关断音信)
借一个流落胡地、心系汉朝的和蕃女
一、家族文学向以宫廷为中心的诗人集团的转变
刘宋之际,门阀政治向皇权政治回归,以 门阀家族为中心的文学集团,也逐步向以 宫廷和诸王势力为中心的文学集团转变。
二、齐梁诗人集团
齐梁时期文学集团的诗歌创作活动,方式 大体一致,多是应制、同题共赋、相互唱 和的作品。视野大多停留在宫廷,题材单 调狭窄,内容脱离社会生活。
【思考与作业】
1、从内容、题材、风格等方面将陶诗与谢
诗作比较。 2、试述鲍照《拟行路难》十八首的内容及 艺术特色。
【参考书】
1、阎采平《齐梁诗歌研究》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4年10月版 2、刘师培《中国中古文学史》(‚宋齐梁陈文学 概论‛) 3、汪春泓《论佛教与梁代宫体诗的产生》(《文 学评论》1991年第5期)。 4、徐陵编《玉台新咏》,中华书局1985年。 5、曹融南《谢宣城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年。
宫体诗
南朝梁、陈时在宫廷中所形成的一种诗风, 由梁简文帝萧纲提倡。内容淫靡,主要以 宫廷生活为描写对象,具体题材不外乎咏 物与对女性的描写。艺术上注重辞藻、对 偶与声律,对格律诗的形成有贡献。但诗 风绮艳,柔靡缓弱,是诗歌发展的形式主 义逆流。自梁到初唐,其影响延续一百多 年。代表作家有徐摛与徐陵父子、庾肩吾 与庾信父子,故又称作‚徐庾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讲析
本篇所论,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概括论 述了从远古至刘宋时期文学发展的历史,一是阐述了 关于声律的理论。前者体现出沈约的文学史观和审美 观;后者则为沈约自矜的独睹之秘。以下分述之。
就前者言,沈约在中国文论史上第一次纵论历代文学,对先秦 至刘宋这一时期的文学发展轨迹作了精要的概述。他追其源,溯其 流,对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作家给予充分的重视,并标示他们各 自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贡献。文中凸显出沈约鲜明的“新变”文学 史观和“情辞并重”的审美观。所谓“平子艳发,文以情变”,“ 自汉至魏”,“文体三变”,“潘陆特秀”,“体变曹王”,重在 一个“变”字,即说明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文学风格。而“喜愠分 情”、“情志愈广”、“文以情变”、“以情纬文”、“情理之说 ”的话语表述,又分明体现出沈约对文学作品抒情特质的强调;同 时,沈约又重视诗歌的语言形式美,所谓“英辞”、“清辞”、“ 盛藻”、“遒丽之辞”,即是明证。本着这样一种审美观念,东晋 那些淡乎寡味的“寄言上德”之作自然要遭到他的批判。因此,从 这一意义上说,《宋书·谢灵运传论》不啻为我国最早的一篇从先 秦至刘宋的文学发展小史,而沈约衽论心,商搉前藻,工拙之数,如有可言。夫
五色相宣,八音协畅,由乎玄黄律吕,各适物宜。欲 使宫羽相变,低昂舛节,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 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妙达此 旨,始可言文。至于先士茂制,讽高历赏,子建“函 京”之作,仲宣“灞岸”之篇,子荆“零雨”之章, 正长“朔风”之句,并直举胸情,非傍诗史,正以音 律调韵,取高前式。自灵均以来,多历年代,虽文体 稍精,而此秘未睹。至于高言妙句,音韵天成,皆暗 与理合,匪由思至。张、蔡、曹、王,曾无先觉;潘 、陆、颜、谢,去之弥远。世之知音者,有以得之, 此言非谬。如曰不然,请待来哲。
陈吏部尚书姚察曰:至于范云、沈约,参预缔构, 赞成帝业;加云以机警明赡,济务益时,约高才博洽 ,名亚迁、董,俱属兴运,盖一代之英伟焉。
沈约一生著述丰富,有《晋书》百一十卷,《宋书》百
卷,《齐纪》二十卷,《高祖纪》十四卷,《迩言》十 卷,《谥例》十卷,《宋文章志》三十卷,文集一百卷 ,然皆佚。又撰《四声谱》,以为在昔词人,累千载而 不寤,而独得胸衿,穷其妙旨,自谓入神之作,高祖雅 不好焉。帝问周舍曰:“何谓四声?”舍曰:“天子圣 哲”是也,然帝竟不遵用。今存《宋书》一百卷,明人 张溥辑有《沈隐侯集》。《梁书》卷十三、《南史》卷 五十七有传。
二、《宋书·谢灵运传论》
史臣曰:民禀天地之灵,含五常之德,刚柔迭用, 喜愠分情。夫志动于中,则歌咏外发,六义所因, 四始攸系,升降讴谣,纷披风什。虽虞夏以前,遗 文不睹。禀气怀灵,理或无异。然则歌咏所兴,宜 自生民始也。
周室既衰,风流弥著。屈平、宋玉,导清源于前; 贾谊、相如,振芳尘于后。英辞润金石,高义薄云 天。自兹以降,情志愈广。王襃、刘向、扬、班、 崔、蔡之徒,异轨同奔,递相师祖。虽清辞丽曲, 时发乎篇;而芜音累气,固亦多矣。若夫平子艳发 ,文以情变,绝唱高踪,久无嗣响。至于建安,曹 氏基命,三祖、陈王,咸蓄盛藻;甫乃以情纬文, 以文被质。
第六讲 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
一、沈约简介
沈约(公元441—513年),字休文,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人, 南朝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沈约出身于门阀士族家庭,历史上有所 谓“江东之豪,莫强周、沈”的说法,足见其家族社会地位的显赫 。历仕宋、齐、梁三朝,宋时历官记室参军、法曹参军、尚书度支 郎。齐时侍奉文惠太子,校四部图书,撰定明帝遗诏,任黄门侍郎 、御史中丞、国子祭酒等职。在竟陵王萧子良西邸与诸文士交游, 与萧衍、王融、谢朓、任昉、范云、萧琛、陆倕同游竟陵王萧子良 门下,号称“竟陵八友”。因助梁武帝萧衍建帝业有功,入梁后, 任尚书左仆射,封建昌县侯,迁尚书令兼太子少傅。因触怒梁武帝 萧衍,天监十二年(513)忧惧而卒,年七十三卒,谥曰隐,世称沈 隐侯。沈约为齐梁文坛领袖,学识渊博,精通音律,诗文兼长。其 时谢朓善诗,任昉擅文,沈约兼而有之,萧绎尝论:“诗多而能者 沈约,少而能者谢朓、何逊”(《梁书·何逊传》);钟嵘谓其“ 长于清怨”,“五言最优”(《诗品中》)。沈约曾与谢脁、王融 等人创“四声”“八病”说,开创“永明体”,推动了诗歌向格律 化的发展,影响深远。
当然,本文最重要的理论贡献乃在于“声律说”的倡导。沈约 认为:“欲使宫羽相变,低昂舛节,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一 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这便是沈约声律论的 总体美学原则,换句话说,就是诗文用字,要讲求音节的变化,从 而形成高低抑扬、交错和谐的声韵之美。其中“浮声”、“切响” 是指音的轻重、清浊,类似后世所谓的平、仄。这一原则成为当时 盛行的“永明体”创作的基本原则,据《南史·陆厥传》:“永明 末,盛为文章。吴兴沈约、陈郡谢脁,琅琊王融,以气类相推毂。 汝南周颙,善识声韵,为文皆用宫商,以此制韵,有平头、上尾、 蜂腰、鹤膝;五字之中,音韵尽悉,两句之内,角徵不同,不可增 减,世呼为永明体。”又《梁书·庾肩吾传》云:“齐永明中,文 士王融、谢脁、沈约文章始用四声,以为新变。”《梁书·沈约传 》又说沈约“撰《四声谱》,以为在昔词人,累千载而不寤,而独 得胸襟,穷其妙旨,自谓入神之作。”可见,“四声”确为当时“ 声律论”的主要内容之一。
约左目重瞳子,腰有紫志,聪明过人。好坟籍,聚书至 二万卷,京师莫比。少时孤贫,丐于宗党,得米数百斛 ,为宗人所侮,覆米而去。及贵,不以为憾,用为郡部 传。尝侍宴,有妓师是齐文惠宫人。帝问识座中客不? 曰:“惟识沈家令。”约伏座流涕,帝亦悲焉,为之罢 酒。约历仕三代,该悉旧章,博物洽闻,当世取则。谢 玄晖善为诗,任彦升工于文章,约兼而有之,然不能过 也。自负高才,昧于荣利,乘时藉势,颇累清谈。及居 端揆,稍弘止足。每进一官,辄殷勤请退,而终不能去 ,论者方之山涛。用事十余年,未尝有所荐达,政之得 失,唯唯而已。
自汉至魏,四百馀年,辞人才子,文体三变。相如工 为形似之言,二班长于情理之说,子建、仲宣以气 质为体,并标能擅美,独映当时,是以一世之士, 各相慕习。源其飙流所始,莫不同祖风骚;徒以赏 好异情,故意制相诡。
降及元康,潘陆特秀,律异班贾,体变曹王,缛旨星 稠,繁文绮合。缀平台之逸响,采南皮之高韵,遗风 馀烈,事极江右。在晋中兴,玄风独扇,为学穷于柱 下,博物止乎七篇,驰骋文辞,义殚乎此。自建武暨 于义熙,历载将百,虽比响联辞,波属云委,莫不寄 言上德,讬意玄珠,遒丽之辞,无闻焉尔。仲文始革 孙、许之风,叔源大变太元之气。爰逮宋氏,颜谢腾 声,灵运之兴会标举,延年之体裁明密,并方轨前秀 ,垂范后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