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七律 长征
七律长征大意简短20字
七律·长征大意简短20字
《七律·长征》是一首描写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中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诗。
这首诗的大意是: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因为他们有着坚定的革命信念和毫不动摇的革命决心。
他们翻越崇山峻岭,穿过急流险滩,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最终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目标。
这首诗通过描绘红军长征的艰辛历程,展现了红军指战员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力量所具有的不可战胜的强大威力。
关于七律长征的课文
关于七律长征的课文关于七律长征的课文七律长征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那么,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的关于七律长征的课文,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七律长征的课文: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wēi yí)腾细浪,乌蒙磅礴(páng bó)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mín)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注释七律。
七律是律的一种,每篇一般为八句,每句七个字,分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偶句末一字押平声韵,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一韵到底;句内和句间要讲平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用对仗。
长征:一九三四年十月间,中央红军主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作战略大转移,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藏、甘肃、陕西等十一省,击溃了敌人多次的围追和堵截,战胜了军事上、政治上和自然界的无数艰险,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一九三五年十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
难:艰难险阻。
等闲:平常,不放在眼里。
五岭逶迤腾细浪:大庾、骑田、萌渚、都庞、越城等五岭,绵延于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省之间。
的五岭山道,越过敌人封锁线,向西进军。
“ 细浪”是说险峻的五岭绵延起伏,在红军眼中不过像翻腾着的小浪花。
(五岭:即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庚岭的总称。
位于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四省、河里翻滚起来的小浪花。
)暖:温暖。
寒:心里害怕,有一丝寒意。
乌蒙磅礴走泥丸:乌蒙山绵延在贵州、云南两省之间,气势雄伟(“磅礴”),在红军看来也只像滚动着的泥丸。
(磅礴:气势雄伟,山很险峻,这里指山势高大、险峻。
)(乌蒙:山名。
1935年4月,红军长征经过此地。
)(走泥丸:《汉书·蒯通转》,“阪上走丸”,从斜坡滚下泥丸,形容跳动之快。
)金沙:指金沙江,是长江上游的一段的河流。
云崖暖:是指浪花拍打悬崖峭壁,溅起阵阵雾水,在红军的眼中像是冒出的蒸汽一样。
七律长征诗意简短20字
七律长征诗意简短20字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创作的一首诗,它描绘了红军长征的壮丽场景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这首诗意味深长,赞美了红军在长征途中不畏艰难险阻,把千山万水的艰难困苦看做是平平常常的事。
在诗中,五岭山脉和乌蒙山的高大险峻都被红军看作是细小如浪花和泥丸,显示了红军英勇顽强、敢于面对困难的精神风貌。
同时,金沙江和大渡河上的自然景观也被赋予了温暖的感受和寒冷的气息,形象地描绘了长征途中的艰辛和红军的坚韧不拔。
最后,诗人以岷山的千里白雪为背景,表达了红军历经艰难后的喜悦和信心,预示着革命的胜利即将到来。
《七律·长征》毛泽东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七律·长征》毛泽东原文注释翻译赏析“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这两句诗开门见山,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
他们不怕长征途中的无数艰难险阻,把历经千山万水的艰难困苦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这两句诗承接“千山”,具体描写长征的艰难。
绵延不断的五岭山脉,在红军看来就像河里翻滚的细小波浪;气势磅礴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就像脚下滚动的泥丸。
这两句诗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红军敢于战胜困难的英雄气概。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这两句诗描绘了两幅生动的画面:一是“金沙江畔暖”,描绘了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二是“大渡桥横铁索寒”,描绘了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场面。
这两句诗生动地表现了红军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不怕艰难险阻的英雄气概。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最后两句诗,是对整个长征的总结。
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胜利结束,他们的心情无比喜悦。
这两句诗表现了红军战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对胜利的坚定信念。
整首诗生动地描绘了红军长征途中的艰难险阻,热情地歌颂了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的无比顽强和坚韧。
以下是《七律·长征》的原文、注释、翻译和赏析:原文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注释1. 七律: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是一种中国传统诗歌体裁,每句七字,逢偶数句押韵。
2. 长征:1934 年 10 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3. 难:艰难险阻。
4. 等闲:平平常常。
5. 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
6. 逶迤: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七律长征》课文原文及注释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注释
①[五岭]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的总称。
位于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四省区交界处。
②[乌蒙]即乌蒙山,位于贵州、云南两省交界处。
③[金沙]即金沙江,指长江上游从青海省玉树县到四川省宜宾市这一段。
④[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⑤[大渡]即大渡河,位于四川省中西部。
⑥[岷山]位于四川、甘肃两省交界处。
⑦[三军]这里指红军队伍。
《七律·长征》点明中心、总领全诗的诗句
《七律·长征》点明中心、总领全诗的诗句
《七律·长征》点明中心、总领全诗的诗句是: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七律·长征》此诗是一首七言律诗,选自《毛泽东诗词集》。
本诗写于1935年10月6日,红军攻占腊子口之后、在六盘山前。
共八句五十六个字,负载着长征路上的种种艰难险阻,饱含无产阶级革命者的万般豪情壮志。
它是中国革命的壮烈史诗,也是中国诗歌宝库中的灿烂明珠。
无论对革命史而言,亦或对诗歌史而论,它都是里程碑之作。
原文如下: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长征诗意简写20字
七律长征诗意简写20字
摘要:
一、前言
二、七律长征诗背景介绍
三、诗意简写内容
四、长征精神的意义
五、结论
正文:
【前言】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主席创作的一首描绘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壮丽画卷的诗歌。
全文以简练的文字,生动地描绘了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展现了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
【二、七律长征诗背景介绍】
《七律·长征》创作于1935年,正值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时期。
这首诗描绘了红军战士在艰苦的长征过程中,面对种种困难,始终保持高昂的战斗意志和革命信念。
【三、诗意简写内容】
诗意简写为:“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
【四、长征精神的意义】
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幸福和国家富强,勇往直前,百折不挠。
长征精神包括:坚定的革命信念、崇高的革命理想、艰苦奋斗、严守纪律、紧密团结、依靠群众等。
【五、结论】
《七律·长征》诗意简写虽然只有20字,但它却高度概括了红军长征的壮丽历程,展现了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
《七律·长征》全文
《七律·长征》是我国伟大的开国领袖毛泽东在红军长征期间所创作的一首诗词,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表现了红军不畏艰难险阻的伟大革命精神。
小编在这里帮大家整理了《七律·长征》的全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律·长征》全诗七律·长征作者: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长征》的创作背景《七律·长征》写于1935年9月下旬,10月定稿。
这首七律是作于红军战士越过岷山后,长征即将胜利结束前不久的途中。
作为红军的领导人,毛泽东在经受了无数次考验后,如今,曙光在前,胜利在望,他心潮澎湃,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七律·长征》的创作特点一首七律,担当了二万五千里。
这首诗最大的特点,就是写地理,而且是著名的,大的地理。
毛泽东运酣畅之笔,负载了长征路上的千种艰难险阻,饱含了中国共产党的万般豪情壮志。
在长征途中,毛泽东主席还写过其他一些诗词,比如《清平乐·六盘山》《忆秦娥·娄山关》《念奴娇·昆仑》《十六字令三首》等,但都是写一景一地,而《七律·长征》却有多景多地,场景之大,气吞山河。
这首诗的地理书写,把长征经过的所有地方都涵盖了。
五岭,概括了江西、湖南、广西等地,乌蒙概括了云南、贵州等地,金沙水、大渡桥、岷山等又涵盖了四川。
毛泽东主席为什么写金沙水,不是金沙江?明明夺的是泸定桥,写的却是大渡桥;岷山,不是一座山,而是山系……“他要突出的,就是大的地理概念。
用一套大的地理概念将长征的路线说明了,高度地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的万水千山。
每个地理背后都包含着极大的信息量,有多少惊险,多少曲折,多少悲壮,多少感天地泣鬼神的故事,都被毛泽东浓缩在这些地理中,轻描淡写,这正好应了那句“只等闲”,展现了毛泽东主席一笑而过的大气。
毛泽东《七律·长征》诗歌译文《七律·长征》鉴赏及赏析
毛泽东《七律·长征》诗歌译文《七律·长征》鉴赏及赏析《七律·长征》是由毛泽东所创作的,它不仅以精炼之笔高度地概括了红军夺关杀敌的战斗历程,而且用革命的激情艺术地、形象地表现了红军战士不屈不挠、英勇顽强的大无畏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七律·长征》译文及鉴赏,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七律·长征》近现代: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长征》译文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五岭山脉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高大雄伟,在红军眼里也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
金沙江浊浪滔天,湍急的流水拍击着高耸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觉。
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那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
更加令人欣喜的是千里岷山,皑皑白雪,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人人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
《七律·长征》注释七律:七律是律诗的一种,每篇一般为八句,每句七个字,分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偶句末一字押平声韵,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一韵到底;句内和句间要讲平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用对仗。
长征:1934年10月间,中央红军主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作战略大转移,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藏、甘肃、陕西等十一省,击溃了敌人多次的围追和堵截,战胜了军事上、政治上和自然界的无数艰险,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
难:艰难险阻。
等闲:不怕困难,不可阻止。
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
逶迤: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细浪:作者自释:“把山比作‘细浪’、‘泥丸’,是‘等闲’之意。
七律长征诗意简短的
七律长征诗意简短的1、原文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全诗译文红军不怕远征的艰难险阻; 把历经千山万水的艰难困苦看做是平平常常的事;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脚下滚动的泥丸;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高耸入云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受;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十几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更让红军欣喜的是千里岷山,皑皑白雪,红军翻过了岷山,人人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
3、注释七律:七律是律的一种,每篇一般为八句,每句七个字,分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偶句末一字押平声韵,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一韵到底;句内和句间要讲平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用对仗。
难:艰难险阻。
等闲:平常,不放在眼里。
五岭:大庾、骑田、萌渚、都庞、越城等五岭。
“细浪”是说险峻的五岭绵延起伏,在红军眼中不过像翻腾着的小浪花。
暖:温暖。
寒:心里害怕,有一丝寒意。
金沙:指金沙江,是长江上游的一段的河流。
云崖暖:是指浪花拍打悬崖峭壁,溅起阵阵雾水,在红军的眼中像是冒出的蒸汽一样。
(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大渡:指大渡河。
铁索:大渡河上泸定桥,它是用十三根铁索组成的桥。
岷山:在四川和甘肃边界,海拔四千米左右。
一九三五年九月红军长征经此。
三军:这里指的是红一方面军,“三”在此处是虚指,泛指红一方面军的多个军团。
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露出笑面。
4、创作背景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也为了北上抗日,挽救民族危亡,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一路上,红军战士击溃了敌军无数次围追堵截,他们跋山涉水,翻过连绵起伏的五岭,突破了乌江天险,四渡赤水,越过乌蒙山,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最后翻过岷山,历经十一个省,于1936年10月到达陕北,总行程二万五千余里,是人类史上一个伟大的事件。
七律长征的意思20字
七律长征的意思20字
意思如下:
红军不怕远征的艰难险阻; 把历经千山万水的艰难困苦看做是平平常常的事;
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
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脚下滚动的泥丸;
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由于红军在度过这里时没有费一兵一卒,所以让人感到温暖;
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相比起金沙江,这里的伤亡惨重,所以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
更让红军欣喜的是翻过了白雪皑皑的岷山,人人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
七律长征的诗意20字左右
七律长征的诗意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
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
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
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七律长征古诗诗意简易
七律长征古诗诗意简易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一、诗意解析。
1. 首联。
-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红军战士根本就不害怕长征途中遇到的艰难险阻,在他们眼里,无数的山山水水,那些漫长的路程都算不了什么,就像是很平常的事情一样。
你想啊,长征那可是非常艰苦的,要走很远的路,还会遇到敌人的围追堵截,要翻山越岭,渡河过江。
但是红军战士就像一群超级英雄,根本没把这些困难当回事儿。
就好比我们平时觉得爬山很累,但是红军战士面对的是好多好多山,还能这么淡定,真是太厉害了。
2. 颔联。
-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 “五岭”山脉弯弯曲曲、连绵不断,在红军眼里就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
“乌蒙”山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就像脚下滚动的小泥球。
这就像是把超级大的东西看小了,用一种很夸张又很有趣的写法。
就好像我们看电影里的巨人,在更强大的主角面前也变得像小蚂蚁一样。
红军战士的这种感觉是因为他们有着无比强大的革命意志,那些大山大河在他们坚定的信念面前都变得渺小了。
3. 颈联。
-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 在金沙江畔,江水汹涌地拍打着高耸入云的山崖,这时候红军战士心里是暖的。
为什么暖呢?因为红军巧渡金沙江,取得了战略转移中的一次胜利,大家心里高兴啊,就像在寒冷的冬天喝了一碗热汤。
而大渡河上的泸定桥呢,桥板被敌人抽掉了,只剩下寒光闪闪的铁索横在那里,红军战士要从铁索上爬过去,这是非常危险的,所以感觉“寒”。
这一暖一寒,把红军战士在不同战斗场景中的感受写得特别生动。
4. 尾联。
-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 红军战士更加欢喜地越过了岷山那千里积雪的山脉,当红军的三个方面军都成功越过这些艰难险阻之后,大家全都笑逐颜开。
就像我们经过了一场超级难的考试,最后都考得很好,那种高兴劲儿,全都写在脸上了。
长征诗词 七律意思
长征诗词七律意思
《七律·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选自《毛泽东诗词集》,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
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译文: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五岭山脉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高大雄伟,在红军眼里也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
金沙江浊浪滔天,湍急的流水拍击着高耸的山崖,溅起阵阵雾水,像是冒出蒸汽一样。
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
更加令人欣喜的是千里岷山,皑皑白雪,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人人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
古诗七律长征翻译赏析
古诗七律长征翻译赏析《七律长征》作者为当代文学家毛泽东。
其古诗全文如下: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前言】《七律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选自《毛泽东诗词集》。
本诗写于1935年10月6日,红军攻占腊子口之后、在六盘山前。
共8句56个字,负载着长征路上的种种艰难险阻,饱含中国共产党的万般豪情壮志。
它是中国革命的壮烈史诗,也是中国诗歌宝库中的灿烂明珠。
无论对革命史而言,抑或对诗歌史而论,它都是里程碑之作。
【注释】①七律:七律是律诗的一种,每篇一般为八句,每句七个字,分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偶句末一字押平声韵,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一韵到底;句内和句间要讲平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用对仗。
②长征:一九三四年十月间,中央红军主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作战略大转移,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orG、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藏、甘肃、陕西等十一省,击溃了敌人多次的围追和堵截,战胜了军事上、政治上和自然界的无数艰险,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一九三五年十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
【翻译】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万水千山在红军的眼里只不过是平常事。
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只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脚下滚动的小泥球。
金沙江拍击着高耸入云的悬崖峭壁,将士们心里暖暖的,大渡河上一桥横架,铁链晃动,摇摇欲坠,让人寒意阵阵。
更加令人喜悦的是登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在翻越雪山之后个个笑逐颜开。
【赏析】《七律长征》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56个字,负载着长征路上的千种艰难险阻,饱含着中国共产党的万般豪情壮志。
它是中国革命的壮烈史诗,也是中国诗歌宝库中的灿烂明珠。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赏析
《七律·长征》是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毛泽东于1935年10月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原文如下: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赏析:这首诗以红军长征为题材,生动地描绘了红军在历经长征中的种种艰难险阻后,终于到达了金沙江和大渡河两岸。
诗中通过描绘这些自然景观,表达了红军指战员们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金沙水拍云崖暖”,这句诗描绘了红军在金沙江畔的战斗场景。
金沙江水流湍急,高耸入云的悬崖峭壁,构成了险峻的地形。
然而,红军指战员们并没有被这种险恶的环境所吓倒,他们勇敢地穿越了金沙江,打破了敌人的封锁线,为红军的胜利开辟了道路。
这句诗既表现了红军指战员们的英勇无畏,也表达了红军对困难的不屈不挠的精神。
“大渡桥横铁索寒”,这句诗描绘了红军在泸定桥的战斗场景。
泸定桥是一座由铁索组成的桥梁,下面是湍急的大渡河,十分惊险。
然而,红军指战员们并没有被这种危险的环境所吓倒,他们攀爬着冰冷的铁索,勇往直前,最终占领了泸定桥,为红军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这句诗既表现了红军指战员们的英勇无畏,也表达了红军对困难的不屈不挠的精神。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最后两句诗描绘了红军在岷山的场景。
岷山海拔高、地形复杂、气候恶劣,给红军的行军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然而,即使面对着这样艰苦的环境,红军指战员们依然保持着高昂的斗志和乐观的精神。
当他们翻越了岷山,终于走出了困境,所有的战士都露出了欢快的笑容。
这两句诗既表现了红军指战员们的乐观精神,也表达了他们对胜利的信心和坚定不移的信念。
整首诗通过对红军长征中的战斗场景和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红军指战员们的英勇无畏、不屈不挠的精神和乐观向上的心态。
这些精神品质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国人民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所应具备的素质。
因此,《七律·长征》这首诗不仅具有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还具有深刻的启示和教育意义。
七律长征简短诗意30字
七律长征简短诗意30字七律·长征【近现代】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译文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五岭山脉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高大雄伟,在红军眼里也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
金沙江浊浪滔天,湍急的流水拍击着高耸的山崖,溅起阵阵雾水,像是冒出蒸汽一样。
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
更加令人欣喜的是千里岷山,皑皑白雪,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人人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
注释①等闲:寻常;平常。
②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
③逶迤: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④细浪:作者自释:“把山比作‘细浪’、‘泥丸’,是‘等闲’之意。
”⑤乌蒙:山名。
乌蒙山,在贵州西部与云南东北部的交界处,北临金沙江,山势陡峭。
1935年4月,红军长征经过此地。
⑥泥丸:小泥球,整句意思说险峻的乌蒙山在红军战士的脚下,就像是一个小泥球一样。
⑦铁索:大渡河上泸定桥,它是用十三根铁索组成的桥。
⑧寒:影射敌人的冷酷与形势的严峻。
⑨岷(mín)山:中国西部大山。
位于甘肃省西南、四川省北部。
西北-东南走向。
西北接西倾山,南与邛崃山相连。
包括甘肃南部的迭山,甘肃、四川边境的摩天岭。
⑩三军:作者自注:“红军一方面军,二方面军,四方面军。
”⑪尽开颜:长征即将胜利结束,所以个个都笑逐颜开。
诗词赏析这首诗是毛泽东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首诗,是毛泽东诗的代表作。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空前伟大的创举。
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一文中论述长征意义时写道:“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
”毛泽东的《长征》诗是记录这次伟大历史的无比壮丽的史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 七律长征
教材分析:
《七律·长征》是一首中国革命的不朽史诗,革命乐观主义的不朽之作,深刻表达了毛泽东的艺术风格和高昂气概。
本文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全诗。
2、理解诗句,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认识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理解长征中红军遇到的艰难险阻和战士们对待困难的态度,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精神。
教学难点:
1通过重点字词,理解长征中红军对待困难的态度以及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精神。
2了解本课中作者的艺术特色:夸张、对仗、高度概括等。
教学准备:
读有关《长征的故事》,着重了解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故事。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历史背景,了解长征。
2、初读诗歌,读正确读流利。
3、理解诗歌中的词语,了解大概意思。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歌意思,体会红军的大无畏精神,乐观精神和英雄气概。
2、了解本课中作者的艺术特色:夸张、对仗、高度概括等。
教学准备:搜集长征的资料、长征组歌。
教学过程:
一、预习交流
1.交流课前查找的有关红军长征的资料,了解长征的相关知识。
2.借助工具书及注释读懂课文。
二、导入
由长征的历史背景导入:先让学生发言,然后老师总结: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
回顾长征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
三、同学合作学习,正音释义。
1、释题七律:词牌名长征:题目
2、自读正音:七律( lǜ)逶迤( wēiyí)磅礴( pángbó)
云崖( yá)岷山( mín )
3、读正确词,注意停顿读正确读流利
指导朗读,从节奏、重音、韵脚、感情几方面读出诗中表现出来的红军的英雄气概和乐观精神。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4、理解:
等闲:当做平常事
五岭:五座山岭
逶迤: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意思
腾:翻腾
磅礴:山势高大险峻
走泥丸:小泥鳅在脚下滚过去
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千里雪:千里皑皑白雪
三军:整个军队,指红军
尽开颜:所有的人脸上都现出高兴的样子。
四、整体感知课文
1、齐读词,讲解诗两行为一联。
了解整首词的联数(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2、全文分四联,一联包括上下两句,找一找哪一联写出了全诗的中心思想?
学生在读,找一找,读一读。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3、分联学生交流意思
小结:《七律长征》为我们展示了红军在长征途中克服困难的雄壮图画,请你各用一个小标题概括每幅画面的主要内容。
3、初步交流五幅“长征图”:腾越五岭山疾跨乌蒙山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
小结:这么多的困难课文中用一个词语高度概括了:万水千山
4、再读整首词,感悟困难。
这么多的困难红军表现怎么样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课堂作业:
1、抄写诗。
2、背诵《七律长征》。
板书设计:20 七律长征
(万水千山)腾越五岭图
疾跨乌蒙山
巧渡金沙江
飞夺泸定桥
喜踏岷山雪
回家作业:背诵《七律长征》
完成《练习与测试》一、二、三、五。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全诗。
2、指导练习,进一步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指导理解课后第二题,了解长征途中红军遇到的艰难险阻
和战士们对待困难的态度,进一步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朗读诗题
2、“七律”代表什么?“长征”呢?
3、检查,个别朗读全诗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这堂课前五分钟的复习,检查学生是否读正确读流利诗歌,复习检查学生对诗题的理解。
为下面的深入学习细读文本做准备。
二、细读鉴赏,领略诗境
1、教师朗读,学生思考: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长征图”?
2、交流:腾越五岭图疾跨乌蒙山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
3、这么多的困难红军表现怎么样呢?
出示: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指导读好中心意思的首联。
4、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红军不怕远征难”?学生自学,在诗歌的精华处圈圈画画。
全班交流:谈自己欣赏的图图。
A、“腾越南五岭”.“疾跨乌蒙山”
(1)出示:“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腾细浪走泥丸
(2)想象这五岭、这乌蒙是什么样的山呢?红军在翻越这些山的时候会遇到什
么困难呢?
(3)这“逶迤的五岭”、“磅礴的乌蒙”为什么像“起伏的微波细浪”、“滚动的小小泥丸”呢?那该怎么读呢?(体会诗句反衬红军的英雄气概,突出红军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精神。
)
(4)再带着对红军崇敬的心情读一读。
B、“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
(1)出示:“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
(2)补充巧渡金沙江的故事,回忆《飞夺泸定桥》等课文,感受长征途中的险恶。
(3)感受自然环境的险恶和与敌人战斗的激烈,体会红军的无畏勇敢、不怕牺牲的精神。
(4)结合课文第2小题,展开交流:
“暖”:暗示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
“寒”:暗示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
(5)从这九死一生、背水一战、急流险滩、枪林弹雨、嘹亮号角、奋不顾身的画面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能把它读出来吗?指导学生读好诗句。
C、“喜踏岷山雪”更喜尽开颜
(1)出示:“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
(2)翻越大雪山,带给红军的又是什么呢?读一读。
(3)克服了重重困难,胜利就在眼前,这一切怎么不令红军欣喜若狂、兴奋不已呢?让我们把红军的这种胜利之喜、这种万丈豪情通过声音读出来吧!
【设计意图】:本环节抓住课后第三题“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红军不怕远征难?”这个问题,带领学生展开讨论交流,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体会到当时的时代背景,感悟诗句内涵,老师适时穿插一些关于长征的文字资料,感受红军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三、加深理解,回归全文。
A、红军长征仅仅遇到了这五个困难吗?
(从“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中可以体会到,在这25000里的长征路上,英勇的红军战士要走过万水千山,要经历过千难万险。
)
B 那毛主席为什么只写了五幅“征难图”?(它是由几幅画构成的包容天地、气象万千的历史画卷,包含了红军长征途中所有的艰难困苦,只是这些太多,说不完、道不尽,诗只选几个典型的画面作艺术概括。
)
1、让我们带着对红军英勇无畏、不怕艰险、乐观向上的赞叹之情,再来朗读全诗吧!
2、试着背诵这首诗歌。
配乐齐背。
【设计意图】:本环节深入补充交代,通过老师的交流使学生对红军长征有更全面的认识,深入了解到红军的大无畏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另外使学生对选材有初步的认识,写文章要选择有代表性的典型材料。
板书设计:
20、七律长征
腾越五岭图
疾跨乌蒙山
巧渡金沙江英雄气概
飞夺泸定桥乐观精神
喜踏岷山雪
课堂作业:完成《补充习题》1-3
回家作业:《随文分步》课堂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