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类保护措施

合集下载

防小鸟的有效方法

防小鸟的有效方法

防小鸟的有效方法
防止小鸟侵扰的有效方法有很多,具体取决于你想解决的问题和环境。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措施:
1. 物理障碍物:安装网格或金属丝网来阻止鸟类进入敏感区域。

例如,在建筑物的屋顶、果园或花园上方架设网格。

2. 声音驱赶器:使用录制的猛禽叫声或其他对鸟类产生威胁的声音来驱赶它们。

这些设备通常通过定时器或动作传感器来激活。

3. 视觉威慑物:利用反光带、风筝、假猛禽模型等物品来吓走小鸟。

它们的移动和反光效果可以模仿天敌的存在。

4. 化学驱鸟剂:涂抹或喷洒对鸟类有排斥作用的化学物质。

这些物质通常是基于味道或嗅觉来驱赶鸟类,但使用时需要注意不要伤害鸟类或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5. 电子驱鸟器:这类设备发出高频声波或电磁波,对人类不可闻,但可以驱赶鸟类。

6. 自然捕食者:如果条件允许,引入天敌(如猫、鹰、猫头鹰等)可以帮助控制小鸟数量。

7. 改变栖息环境:清除杂草、修剪树枝、清理垃圾等,减少小鸟的食物来源和栖息地,从而降低它们在该区域的数量。

8. 农业实践:如果是农田遭受鸟害,可以通过改变播种时间、使用覆盖物、增加作物巡查等方式来减少损失。

9. 法律和规定:遵守当地的野生动物保护法律,不采取非法的驱鸟方法,如使用毒药或不合理的伤害动物的方式。

在选择防鸟方法时,应考虑到鸟类的种类、行为习性以及所处的环境,同时确保所采取的措施人道且符合当地法律法规。

保护野生鸟类手抄报大全

保护野生鸟类手抄报大全

保护野生鸟类手抄报大全手抄报一:保护鸟类的措施和事迹措施1、加强保护区管理力度,从严执法,杜绝偷猎、乱捕等行为。

2、加强对保护区附近的居民的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增强当地居民对湿地和湿地鸟类的保护意识3、通过各种必要的渠道如电视、报纸、广播等加大宣传力度,尽快建立适应于当地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管理条例。

4、进行宣传下乡活动,向居民宣传野生动物保护法,宣传保护湿地和野生动物的意义。

5、加强对青少年热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建议在当地建立以湿地命名的小学,中学可根据实际情况将洪泽湖鸟类和湿地保护内容列入乡土教材,从小培养保护意识。

事迹1、林语堂先生认为,自然界中美的东西很多,鸟就是其中一种。

他说:“孔雀、鹦鹉、云雀和金丝雀唱着不可摹拟的歌儿。

宇宙间没有一样东西比鸟更好。

”2、梁实秋先生在世时,爱鸟但不养鸟,对鸟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他的小品文《鸟》,开篇便是“我爱鸟”三字,表达了简洁浓烈的感情,酷似热恋人的海誓山盟。

他爱鸟,不独是喜听鸟的婉转歌唱,也爱鸟的形体。

3、今年48岁的任建国是原吉林市钢厂氧气车间的操作工人。

1996年6月,他因厂子不景气而下岗,每月领取200元生活费,而妻子王淑云早于他4年下岗。

家里一下子断了经济来源,夫妻俩整日愁眉不展。

后来与妻子在无名岛,护鸟,几十年如一日。

扩展资料:对湿地鸟类栖息地的破坏和保护的关键因素均是人类本身,除加强保护区管理力度,从严执法,杜绝偷猎、乱捕等行为之外,还要加强对保护区附近的居民的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增强当地居民对湿地和湿地鸟类的保护意识,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针对多数居民保护意识薄弱,对湿地的价值亦缺乏了解的现状,要通过各种必要的渠道如电视、报纸、广播等加大宣传力度,尽快建立适应于当地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管理条例。

进行宣传下乡活动,向居民宣传野生动物保护法,宣传保护湿地和野生动物的意义。

加强对青少年热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建议在当地建立以湿地命名的小学,中学可根据实际情况将洪泽湖鸟类和湿地保护内容列入乡土教材,从小培养保护意识。

鸟类生态保护方案

鸟类生态保护方案

鸟类生态保护方案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和城市的扩张,鸟类的生境逐渐受到破坏,越来越多的鸟类种群处于危险中。

为了保护鸟类的生态环境,制定一系列有效的鸟类生态保护方案是非常必要的。

了解鸟类生态环境要制定出有效的鸟类生态保护方案,首先需要了解鸟类的生态环境。

鸟类栖息地的破坏是导致鸟类种群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要重视鸟类栖息地的保护。

鸟类的栖息地主要包括湿地、树林、草原和海洋等自然环境。

随着城市的扩张和工业的发展,许多鸟类生态环境都受到了破坏。

比如,城市中的建筑物和道路、大量的工业排放物和垃圾都对鸟类的生存环境造成了影响。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鸟类生态保护方案可以帮助维护鸟类的生态环境。

加强鸟类的保护意识要保护鸟类,需要人们认识到鸟类的重要性和脆弱性。

因此,加强鸟类保护的宣传教育十分重要。

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鸟类保护宣传,如举办讲座、发布宣传材料等。

此外,大量的鸟类死亡是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如投掷垃圾、捕鸟等活动。

因此,加强鸟类保护意识,教育并呼吁人们要尽量避免这些行为,保护鸟类的生命和栖息环境。

加强鸟类的保护管理制定科学合理的鸟类保护管理计划是维护鸟类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

这种措施应该依据实际情况制定,并在实践中不断修改和完善。

鸟类保护管理的工作可以包括如下几个方面:•鸟类繁殖的保护:保护鸟类的繁殖栖息地,防止人为破坏。

•鸟类的监测:对鸟类资源进行调查监测,掌握鸟类种群动态,及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鸟类的监管:加强保护区域的巡逻监管,对违规捕杀、捕捉、贩卖等违法行为进行打击和处罚。

•鸟类的恢复:对受到损害的栖息环境实施修复,为受损的鸟类提供安全的栖息环境。

促进鸟类的生态旅游生态旅游是一种友好环境的旅游方式,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许多国家、地区和城市已经将鸟类保护作为生态旅游业的一部分,鼓励人们前往鸟类保护区进行旅游和观光。

在保护鸟类的同时,生态旅游还可以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和就业。

这种旅游方式有利于人们了解和认识鸟类的生态环境,从而提高人们对保护鸟类的意识和行动力。

有效保护朱鹮的措施建议

有效保护朱鹮的措施建议

有效保护朱鹮的措施建议一、背景介绍朱鹮是中国特有的珍稀鸟类,被列入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影响,朱鹮数量逐渐减少,目前已经濒临灭绝。

为了保护朱鹮这一重要生物资源,需要采取有效措施。

二、保护朱鹮的必要性1. 朱鹮是珍稀濒危物种,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

2. 保护朱鹮可以促进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稳定。

3. 朱鹮是中华文化中的重要象征和文化遗产。

三、现状分析1. 朱鹮数量逐渐减少,目前仅有约400只。

2. 生存环境受到破坏和污染,栖息地受到严重威胁。

3. 疾病、天敌等因素也对朱鹮造成威胁。

四、保护措施建议1. 加强栖息地保护(1)建立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物保护区,划定禁止开发区域。

(2)加强对栖息地的监测和保护,防止非法捕猎、采伐和污染等行为。

(3)加强对朱鹮栖息地的生态修复和恢复,增加朱鹮的食物来源和栖息环境。

2. 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朱鹮(1)建立朱鹮保护基地,对朱鹮进行人工繁殖、放归等保护措施。

(2)开展科学研究,了解朱鹮的生态习性、繁殖机制等,为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3)加强对朱鹮的监测和管理,及时发现并处理患病、受伤或死亡的朱鹮。

3. 提高公众意识(1)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普及关于朱鹮的知识和重要性。

(2)加强社会组织参与,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到保护工作中来。

(3)建立志愿者队伍,积极参与到保护工作中来。

五、总结通过以上措施建议,可以有效地保护朱鹮这一珍稀濒危物种,促进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稳定,同时也可以保护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和文化遗产。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行动起来,为保护朱鹮贡献自己的力量。

保护鸟类的建议10条

保护鸟类的建议10条

保护鸟类的建议10条
1. 保护鸟类的栖息地:确保鸟类有足够的栖息地和食物供应,保护他们的繁殖地和迁徙路线。

2. 减少栖息地破坏:限制开发和破坏鸟类的栖息地,减少森林砍伐、湿地填埋等活动。

3. 禁止非法捕捉和猎杀:加强对非法捕捉、贸易和猎杀鸟类的打击力度,制定严格的法律和罚则。

4. 防止鸟类触电:采取措施减少鸟类因触电而死亡,如安装隔离装置和改进电力设施。

5. 禁止使用有害农药:限制使用对鸟类有害的农药,推动有机农业和环保农业的发展。

6. 消除外来物种:控制和消除对鸟类生存环境造成威胁的外来入侵物种。

7. 建立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设立鸟类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提供安全的栖息地和保护措施。

8. 教育公众:加强对公众的鸟类保护教育,提高人们的保护意识和行动。

9. 科学研究和监测:开展科学研究和监测工作,了解鸟类的生态习性和数量变化,为保护工作提供依据。

10. 国际合作:加强国际合作,共同保护候鸟和迁徙鸟类的栖息地和迁徙路线,推动全球鸟类保护工作的发展。

鸟类的繁殖与保护

鸟类的繁殖与保护

鸟类的繁殖与保护鸟类的繁殖与保护一直是生物学家和环保人士关注的焦点。

鸟类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一环,对于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鸟类的繁殖方式以及相关保护措施。

一、鸟类的繁殖方式1. 单配繁殖有些鸟类采用单配繁殖的方式,即一雌一雄在繁殖季节内形成稳定的配对关系。

这种方式对于保持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以及后代的生存率都非常有利。

例如,黑颈鹤会在筑巢前选择配对伴侣,并且一旦成对就会保持终生的配偶关系。

2. 多配繁殖相对于单配繁殖,多配繁殖即一雄多雌或一雌多雄的繁殖方式。

这种方式在某些鸟类中较为常见,如黄鹂会形成多配偶关系,一雄多雌。

这样的繁殖方式能够快速提高种群数量,但也容易引发资源竞争和基因交流的问题。

3. 隔代繁殖隔代繁殖是指一种被称为巢寄生的繁殖策略。

巢寄生鸟类不会自己筑巢,而是选择寄生在其他鸟类的巢中,将自己的蛋或幼鸟交给养父养母孵化和抚养。

啄木鸟是一种典型的巢寄生鸟类,它们利用尖锐的嘴巢寄生在树干上,巢内的幼鸟会直接吃掉养父母巢中的幼鸟,以此方式存活下来。

二、鸟类的保护措施1. 保护栖息地鸟类对于栖息地的要求较为严苛,栖息地的破坏是导致鸟类种群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保护鸟类的栖息地就成为了重要的保护措施之一。

政府和环保组织应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的管理,禁止破坏性的活动,确保栖息地的完整和稳定。

2. 禁止捕猎与贸易捕猎和非法贸易是鸟类种群减少的另一个严重威胁。

政府应制定和执行相关法律法规,禁止捕猎和贸易大型鸟类,尤其是濒危物种。

同时,加强执法力度,打击非法贸易行为,保护鸟类免受人类的侵害。

3. 科学研究与监测科学研究和监测对于了解鸟类的繁殖习性和种群动态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鸟类种群数量、迁徙路径和栖息地利用的监测,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此外,科学家还可以通过研究鸟类的生态习性,为制定更有效的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4. 宣传教育宣传教育是保护鸟类的关键一环。

保护鸟类的行动措施保护野生鸟类宣传标语

保护鸟类的行动措施保护野生鸟类宣传标语

保护鸟类的行动措施保护野生鸟类宣传标语保护鸟类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举措之一、为了宣传和促进保护野生鸟类的意识和行动,以下是一些保护鸟类的行动措施和宣传标语:1.保护鸟类生境:-构建生态湿地,为鸟类提供栖息和繁殖的场所。

-禁止非法砍伐森林,保护鸟类的栖息地。

-限制开发建设,保护鸟类的繁殖和迁徙地。

宣传标语:-保卫鸟巢,助力繁衍繁殖!-保护湿地,守护美丽鸟儿家!-绿色发展,让鸟儿飞翔自在!2.禁止非法猎捕和捕杀:-打击非法猎捕行为,保护稀有鸟类。

-禁止食用野生鸟类,避免过度捕杀。

-制定严格的相关法律法规,保护鸟类的生命安全。

宣传标语:-红嘴黑颈,保护不轻松!-不捕不杀,让鸟儿自由飞翔!-友善鸟儿,远离猎枪!3.倡导生态农业和绿色用电:-倡导有机农业,减少农药对鸟类的危害。

-提倡绿色用电,减少火灾对鸟类栖息地的破坏。

-保护农田生态,提供鸟类的食物和栖息地。

宣传标语:-绿色农业,保护有翅膀的友谊!-纤巧嗓音,绿电成全!-生态农庄,和鸟儿为邻!4.重视鸟类科学研究和保护教育:-加强对鸟类的科学研究,了解其分布和迁徙规律。

-加强对公众的保护教育,提高对鸟类保护的认识。

-建立鸟类保护组织,加强合作推进鸟类保护。

宣传标语:-科研力量,助鸟儿飞翔!-小手牵鸟儿,大家一起保护!-团结合作,共筑鸟儿乐园!5.打击非法鸟类贸易:-加强打击非法鸟类贸易,保护珍稀鸟类。

-加强边境监控,防止非法鸟类走私。

-鼓励公众举报非法鸟类贸易行为。

宣传标语:-非法贸易,鸟儿惨叫!-禁止走私,鸟儿自由飞翔!-保护生命,拒绝鸟类贸易!鸟类是大自然的精灵,保护鸟类不仅是人类道德的追求,也是维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希望以上行动措施和宣传标语能够引起更多人对鸟类保护的关注和参与,共同守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鸟类的迁徙策略与保护措施

鸟类的迁徙策略与保护措施

鸟类的迁徙策略与保护措施鸟类的迁徙现象是一种令人惊叹的自然景观,它展示了鸟类在寻找更适宜的环境条件和资源的过程中的绝妙适应能力。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鸟类迁徙的策略以及为保护迁徙鸟类采取的措施。

一、鸟类的迁徙策略鸟类的迁徙是一种有目的、周期性的长途旅行。

它们通过各种策略来确保迁徙的成功。

首先,鸟类通过观察气象条件来选择最佳的时间出发。

它们通常会选择在气温适宜、风向有利且食物丰富的季节迁徙,以减少能量消耗和风险。

其次,鸟类利用地标和地形特征来导航。

它们可以根据地球的地磁场、太阳的位置以及地理标志物来确定迁徙的方向。

一些鸟类还利用星星和月亮的位置作为导航工具。

此外,鸟类会选择适合的迁徙路径。

有些鸟类选择陆地迁徙,沿着特定的地理线路飞行。

而另一些鸟类选择沿海迁徙,利用海洋气流来减少飞行时所需的能量。

最后,鸟类在迁徙过程中会选择合适的栖息地休息和补充能量。

它们会在特定的地点停留一段时间,以适应身体疲劳和寻找食物补充能量。

二、鸟类迁徙的保护措施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和环境变化的影响,许多鸟类的迁徙过程受到了威胁。

因此,为了保护迁徙鸟类,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

第一,建立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地。

保护区是为了维护鸟类迁徙途径上的重要栖息地而设立的特殊区域,通过限制人类活动,保护潜在危害和对栖息地的破坏,确保迁徙鸟类的安全。

第二,开展鸟类监测和研究工作。

通过对鸟类的迁徙路径、迁徙行为和栖息地利用等方面进行长期观察和研究,了解鸟类的生态需求和迁徙过程中的困境,为制定科学的保护措施提供依据。

第三,加强国际合作和跨境保护。

鸟类迁徙通常涉及多个国家和地区,因此,加强国际间的合作和信息交流,制定共同的保护政策和法规,构建跨境保护网络,是保护迁徙鸟类的关键。

第四,减少人类干扰和破坏。

人类活动对鸟类迁徙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例如城市化、森林砍伐和工业化等。

因此,减少人类对鸟类栖息地的破坏,限制城市扩张和工业发展对迁徙鸟类的影响,是保护措施的重要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基本样线法 指在规定好样带的长度和宽度(即确定样带的面积) 之后,观测动物实体的方法。但是这种方法对于较开 阔地区 (如草原), 数量较多并易于观察的动物 (如黄羊、 羚羊、 小型鸟类等) 是适用的。 ①样带密度(观测值)求法。样带密度可由下式求得:
8
样带密度均值(样本平均数)的求法 以di为观测值,则i条样带的密度均值为:
31
浮标法: 标间距离为100m或50m均可,浮 标用30cm*30cm见方的木板做成底座, 木 板的中央放一假水禽头, 或水禽标本更佳。 底座钉一铁钉系上绳子, 绳的另一端拴以 重物 (如石头等物) 沉入水底。
32
B 兽类数量调查方法
1 样带法 适用于在各种生境中以步行为主对多数兽类 的调查。调查时步行速度每小时2-3km, 主要记录动物实体和动物活动痕迹。记录 时只记录前方及两侧个体, 记录实体及24h 内的新鲜活动痕迹到样带中线的垂直距离
19
足迹遇见率推算法
设样线长为li, 样线上所遇见的足迹链数为 ni, 则每条样线足迹链的遇见率为Vi=ni/li (i为样线条数)。 然后求出平均遇见率, V=(n1+n2+n3+…ni)/(l1+l2+l3+…li) 经验证, 足迹遇见率与单位面积上的动物 实体数接近于正比例变化。
这里Vi为足迹链的遇见率, Di为实际密度, F为换算系数。 20
29
(2) 水禽数量统计的方法
水禽的统计可在陆上(在高处或直接在岸 上),或在船上(小船、 汽艇等) 进行, 最好用望远镜观察。 在周围有显著的自然 界限的大面积 (在最好能见度范围内) 水 域 (江湾、 湖泊、 被隔开的海湾、 村镇 间的海区) 中进行统计最好。
30
目数法:适用于数量比较小的鸟群。 目估法:适用于数量比较大的鸟群,而应 有事先练习。 格数法:使用于。
17
③活动痕迹推算样线法
用足迹链 (或其他痕迹) 推算实体, 最根 本的问题换算系数。 换算系数的求取方法是较多的, 如样方、 哄赶、 观察等, 也可直接在样线调查时配 合其他方法共同求取。 换算系数必须是有效系数(指所取的换算 系数必须是当时、当地的系数)。
18
但此法的估计量容易偏高,这是因为在记 录中很容易出现重复计数。
野生动物数量调查的方法与原理
1 抽样强度
是指实际调查面积占被调查区域面积的比值。影 响抽样强度确定的因子包括景观类型、调查面积 和调查方式等。
1
2 样带面积的确定
样带面积是调查宽度与调查样线长度的乘 积,即:
样带面积=调查宽度(Wi)× 调查样线长度(Li)
2
3 样带数的确定
各层中的样带数是由各层总面积、抽样强 度和样带面积大小确定的。
兽类足迹的大小和形 状常因年龄和性别而 异。一般成年和雄性 的兽类个体较大, 单 足迹也较大, 步距和 足迹链的宽度也有差 别。
不同年龄雌性野猪 的足迹大小
41
足迹上的其他一些细节特点也是鉴定雌雄 的有用根据。观察足迹的形状及测量的数 据也可以分出雌雄。
42
根据足迹判定动物年龄的可能性是有限的。
25
(四)野生动物数量调查的方法与应用
A 鸟类数量调查方法 1 陆地鸟类数量调查法 (1)样带法 调查时间为清晨或傍晚,晴朗三级风以下; 步行速度1-2km每小时 。只记录位于前方及 两侧的鸟类;繁殖期一只鸟可记一对;记个 体到样带中线的垂直距离,而群体视为一点。
26
(2)样点法: 用于山体切割剧烈、地形复杂、难于行 走的特殊地区。调查时以样点为中心点,径 25-50m ,记录其中鸟种类和数量。每样点调 查 ,样点数应有效估计某地大多数鸟密度。
15
2)Eberhardt截线法
与Gate法相似的其他截线还有Eberhardt(1968) 的方法,此法是从幂级数函数入手,导出在一 定的范围之内 (垂直距离在W之内) , 如果全部 可以看到动物,而比这更远时(垂直距离大于W) 则完全看不见的情况下 (如草原、 河岸处的调 查) 、参数α已知时(α可由 计算得出) 则,di= ,其中,am为最大垂距,Ai为垂 距均值。或直接由 求得。 ‘ 以及
5
(2)观测记录 按调查样线条数将全队相应划分为由三人(或数人) 组成的若干调查小组(每组指定一人负责野外记 录),各小组分别负责一条样线。 调查时各小组应严格按照既定的样线进行调查,如 必须改变样线时,应在样线调查登记表中详细说明 变更理由。 仔细认真、实事求是。 野外记录是最原始的材料,是资料调查一切结论的 基本依据,因此野外记录务求详尽。
此法适用于鼠类、 鱼类等的调查。在数量 波动不大的季节里, 准确度一般可以达到 90%以上。但是对于活动范围比较大而数 量比较稀少的种类则不适用。
38
6 兽类活动痕迹的识别 活动痕迹包括足迹、卧迹、粪便、尿斑、 啃食痕迹和食物残余等,调查时发现动物 痕迹后,首先要进行详细观察,随即选择 清晰的痕迹进行测量,然后根据情况判断 动物的种类、性别、年龄、痕迹的新鲜度、 走向等有关情况,并详细记录下来。
43
③足迹的类型及测量
I 单足迹:是指动物的单个脚印而言,单足 迹的形状,有圆形、卵圆形、长圆形等。 按其大小,又可分为大、中、小三种。) 。 测量时要量其最大长度和宽度,对于食肉 类动物还要量其掌垫(踵)的宽度。对于 偶蹄类动物,如悬蹄印迹明显, 则测量应 包括在内。
36
5 标志重捕法
将一块样地中所捕获的个体标志后再行释 放,经过一定时期后再行捕捉。利用第二 次捕捉到的已标志和未标志数目的比例, 由第一次原标志的只数,就可以推算出原 来种群的数量。
动物种群总数(M1) 第二次捕获动物总数(M2)
=
第一次捕获并标记数(N1)
第二次捕获动物中已标 志的动物个体数(N2)37
21
哄赶: 两组会合后, 简单做一下小结, 然 后沿样地边散开, 每人间隔的距离以能见 到相邻的人为准(尽量离得远些),在同 一时间一齐向前哄赶。哄赶时可利用呐喊, 敲击树干等方式,一直赶到样地顶边,然 后会合于起点。
22
计数:哄赶的同时,位于样地两边的人员 要负责记录,主要是记录样地两边和顶边 的逃出个体及新鲜足迹链数,直到两名记 录员会合后,即可统计出样地内的动物实 体数,可做为动 此数据在计算换算系数时 物实体数。
16
截线法得出的结果要比垂距法的结果数量少得多。 截线法不同的算法得出不同的结果,主要是探测 函数使用不同所造成的, 野外实践中要拟合哪种 探测函数符合实际是较困难的,因而无论使用哪
个公式计算,都可近似代替实际情况。
总的来看, 截线法的确是考虑了很多因素,也使 大型动物数量调查的结果更趋合理,但应该指出 的是,多数兽类往往是不易发现的,观察者的能 力、方法等条件也限制了此方法的应用。
I 哄赶法: 哄赶前记数。 在选好的样地上 【如图】 , 找一调查地点, 并设置明显标志。 然后将 调查队分成两组, 在同一时间内分头沿样 地边界行进, 将见到的足迹记在事先准备 好的表格内 (表 )及样 地略图上 (如: 箭头表 示足迹方向, 圆圈数字 表示足迹链数量,中间说 明种类) , 然后将记好 的足迹涂掉, 两组在约好 的终点会合。
3
4 样带的布设
4
(三)样带法
1 样线基础 (1)样线长度、宽度及速度 长度及速度: 林区步行:3-10km,3km/h;开阔草原荒漠驾 车(摩托):50km,20-30km/h;骑马(骆 驼):30-50km,速度自定义;冬季林区调 查动物痕迹:5-10km,速度自定义 宽度 林区步行:25-50m;开阔地(草原、荒漠): 50-100m;驾车(摩托):500m;调查足迹 等动物痕迹:25m
35
① 事先选好调查点,调查点间距离以不容易 出现重复记录为准。且记录时要严格记好 听到鹿吼的时间、方向及大致距离,以便 核对,清除重复。 ② 调查和时间,一般是在早晚两个时间进行。 ③ 调查者要在统计地的顺风方向的高处进行。 ④ 按吼叫调查鹿,只能统计出性已成熟的雄 鹿,至于总头数可以根据吼叫雄鹿对雌鹿 及幼鹿的对比关系所确定的系数来计算。
式中,m为样带总条数 di的统计方差为:
9
总体密度的估计
则估计值将最后落在(D±Δ )的区间范围 内,估计的可靠性为P=1-α,估计的精度为 1- Δ /D ② 调查总数量的推算 调查总数量N=D×S,或者位于(D×S-Δ S, 10 D×S+Δ S)区间内。
(2)变型样线法
① 实体观测垂距法
39
① 兽类的足趾类型
跖行性: 是以跗跖部着地的类型, 如熊、兔、
松鼠、鼠兔等。
趾行性:是以趾着地的类型,如狼、狐、虎、豹等。 半跖行性:是指前后足着地不同,即后足跖行性,前 足趾行性的类型 , 如: 貂、 熊、 紫貂、鼬等。
蹄行性: 是指以蹄着地的类型, 如: 鹿、 野猪等。
40
② 年龄与性别的足迹差异
12
②截线法 (实体观测)
当观测时对像为实体时,随着 垂距的增大,目标被发现的概 率将会随之减小,离样带中线 越近的个体,被发现的概率就 越大,反之则越小。没有发现 的较远的个体并不等于就不存 在,因而记录中会出现由于这 一因素影响而带来的一定误差。 为了修正这一误差,使记录值 更趋于实际情况,Ai就不能再是 简单的垂距均值了,而应该是 一个函数。
27
(3)直数法。主要适用于有特定的发情求偶 场所的鸡形目鸟类。 第一阶段是查明求偶地点、 范围及交尾鸟类 的大约数量。 第二阶段是调查求偶场上雄鸟数量。 统计工 作要在拂晓前后或傍晚进行, 对每一个求 偶场的调查不能少于3次。
28
2 水鸟数量调查法—水禽直数法
(1)统计季节和时间 繁殖地水禽,春秋两季 越冬地水禽,9月初至翌年5月 最好的观察时间是上午黎明至11:00; 下午 4:00至日落。
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