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原理课件.第一讲
合集下载
美学原理第01章 审美的本质ppt课件

第一节 关于审美本质的探讨历程
一、西方思想史中关于审美本质的论述 二、中国思想史中关于审美本质的论述
一、西方思想史中关于审美本质的论述
1.毕达哥拉斯学派——“和谐” 2.柏拉图——“美的事物”与“美本身”问题的提出 3.亚里士多德——“美本身”体现为“美的事物”属性 4.普洛丁——“理式”实体的神学化
它与人类毫无关系,因此与美的产生无关联,不具 有审美意义。对整个人类来讲是这样,对个人来讲 也是一样。
人化自然——包括人工自然,即属于人的自然, 是指人的认识能力,改造能力可以,而且已经涉及
的自然,包括人通过仪器设备认识到的宏观、微观、 宇观世界,以及人按照规律创造出来的符合人的需 要与目的(包括审美目的)的人工自然物,都是属 于人化的自然,即属人的自然。
力以及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和享受。
正是由于社会实践使得原本独立于人类之外的自然界变成了“人化的自 然”或“属人的自然”; 正是由于社会实践促进了人的意识能力的提高与发展,从而产生出判断
客观世界是非美丑的审美能力。
因此社会实践是美产生的源泉。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劳动创造美”。这 里的劳动就是指社会实践,它包括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以及社会变 革的一切社会活动,生产实践、社会变革实践,科技实践。
韩非子
恩格斯:“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 教等等”。
物质生活不可少 精神生活更需要
随着人类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精神生活要求就 会越来越高。
人们不仅要求吃饱穿暖,而且要求穿得漂亮,住得舒适美观;不仅要逛公 园,而且要游山玩水 (旅游),要欣赏文学艺术作品,要欣赏和创造更多 美的事物,享受美、创造美。
5.休谟——审美本质的主观化,相对化,甚至失去客观标准 6.康德——主体审美心理结构论 7.黑格尔——“理念的感性显现” 8.分析美学——对“美的本质”问题的消解 根本问题并非表述审美本质的方式,而是是否还有能力追求审美经方美学家论美
美学原理课件.第一讲

人平伸双臂可沿人体做 一个正方形,人伸展四 肢可以可以沿人体做一 个圆形
以人类的头部为例, 只要比较一下动物的头部就可以发现, 越 是低级的动物,其头部就越接近于稳定的几何形状。蚯蚓的头和 身体几乎融为一体, 鱼类的头部大体上是稳定的三角形,猎犬的 头就复杂得多了,大体上是由一个长方形(嘴、 鼻子)和椭圆形
例如,•玛克斯·德索也强调:"审美需要强烈得几乎遍布一切人类活 动。我们不仅力争在可能范围内得到审美愉快的最大强度,•而且 还将审美考虑愈加广泛地运用到实际事务的处理中去。
杜夫海纳更断言:"在人类身上,•有 一种对美的渴望吗?答案应该是肯 定的,即使把这种渴求看作是被文 化唤醒的、或者至少是被文化指 引的一种人为的需要也罢。"
(头)联结起来的,但随着猎犬的追 逐、觅食、撕咬、瞌睡, 头部又时时 打破这种简单的几何形状,由覆盖头 部的肌肉、神经和皮毛,呈现出种种 微妙的过渡、转折和变化, 表现着猎 犬特有的非几何美,至于猴子、猿、 黑猩猩身上的几何形与非几何形的对 立和互补,就更为复杂了。到了人体, 几何形与非几何形背道而驰对立和互 补则更为复杂了。这复杂,就成为人 类的审美对象。
并没有人能够真正说明。因此,一 旦遇到事情。人们还是要说:美有 什么用?美有什么大用? 还有人会问:为什么会如此? 在课堂上,我们更必须作出回答。 我们必须回答。为什么“没有美万 万不能”?这是美学的神圣使命。 审美活动的根源,而不是起源。 起源:何时发生, 根源:为什么发生。
具体的剖析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一个是从人类的历史根源的角度, 一个是从人类的逻辑根源的角度。
马斯洛说得更加明确:"审美需要 的冲动在每种文化、每个时代 里都会出现,这种现象甚至可以 追溯到原始的穴居人时代。”
以人类的头部为例, 只要比较一下动物的头部就可以发现, 越 是低级的动物,其头部就越接近于稳定的几何形状。蚯蚓的头和 身体几乎融为一体, 鱼类的头部大体上是稳定的三角形,猎犬的 头就复杂得多了,大体上是由一个长方形(嘴、 鼻子)和椭圆形
例如,•玛克斯·德索也强调:"审美需要强烈得几乎遍布一切人类活 动。我们不仅力争在可能范围内得到审美愉快的最大强度,•而且 还将审美考虑愈加广泛地运用到实际事务的处理中去。
杜夫海纳更断言:"在人类身上,•有 一种对美的渴望吗?答案应该是肯 定的,即使把这种渴求看作是被文 化唤醒的、或者至少是被文化指 引的一种人为的需要也罢。"
(头)联结起来的,但随着猎犬的追 逐、觅食、撕咬、瞌睡, 头部又时时 打破这种简单的几何形状,由覆盖头 部的肌肉、神经和皮毛,呈现出种种 微妙的过渡、转折和变化, 表现着猎 犬特有的非几何美,至于猴子、猿、 黑猩猩身上的几何形与非几何形的对 立和互补,就更为复杂了。到了人体, 几何形与非几何形背道而驰对立和互 补则更为复杂了。这复杂,就成为人 类的审美对象。
并没有人能够真正说明。因此,一 旦遇到事情。人们还是要说:美有 什么用?美有什么大用? 还有人会问:为什么会如此? 在课堂上,我们更必须作出回答。 我们必须回答。为什么“没有美万 万不能”?这是美学的神圣使命。 审美活动的根源,而不是起源。 起源:何时发生, 根源:为什么发生。
具体的剖析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一个是从人类的历史根源的角度, 一个是从人类的逻辑根源的角度。
马斯洛说得更加明确:"审美需要 的冲动在每种文化、每个时代 里都会出现,这种现象甚至可以 追溯到原始的穴居人时代。”
美学原理(全套课件217P)

意识
1)人类
实践
2)实践
从物质到精神 追求 自觉有意识的 创造性是人所 特有
精神性需求
3)发现
4)创造
西 安 半 坡 出 土 人 面 鱼 纹 彩 陶
马 家 窑 文 化 漩 涡 纹 瓶
现展阴 和现阳 谐,双 。象方 征彼 着此 宇依 宙存 万、 象制 遵约 循、 对消 立长 统、 一转 法化 则的 ,动 实态
2)人从事劳动(实践)
动物:本能活动
人
:自觉的、有目的、创造性的活动
附旧石器时期和新石器时期的图片
3)人有精神性追求 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 ——— 墨子 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 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 ——— 恩格斯
2、总结
美是人类在实践过程中发现并创造出来的。
2)黑格尔
18 世纪末 19 世纪初德国伟大的哲学家,德国古典唯心主 义之集大成者。黑格尔在哲学史上堪称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 他对当时的各门学科多有精通,并且将它们纳入自己的哲学 之中,形成了一个包罗万象、博大精深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 体系。 美学方面的著作《美学》,共三卷 美学的研究对象:美的艺术 美学的“对象就是广大的美的领域,说得更精确一点, 它的范围就是艺术,或则毋宁说,就是美的艺术” ——黑格尔
二、美学的产生
1、美的产生因人有精神性需求
理性:哲学、各种理论学科
1)精神性需求
感性:美的现象
感性
需要上升
理性
结 果
美学的产生
2)结论
当人们用理性干涉感性现象,试图研究所有能够 引起人美感的具体现象中所具有的共同点,也即研究这些 现象到底因哪些共同的特征、因素、条件等,使人们感觉 它们是美的,这时便产生了美学。
美学原理教学课件PPT

店面装修
通过空间布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饰和照明等元素, 营造出舒适、美观的购物环境。
05 美学发展与未来
当前美学研究的热点问题
数字美学
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美学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探讨数字艺术、数字设计、虚拟现实等领域的审美体验和 美学价值。
环境美学
环境美学关注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审美关系,研究如何通过环境设计、环境保护等手段提升人们的审美体验和生活 质量。
培养审美能力
01
美学教育有助于培养个体的审美能力,使人们能够更好地欣赏
艺术作品和自然美。
提升生活质量
02
通过培养审美能力,人们能够更好地感受生活中的美好,提高
生活质量。
促进文化交流
03
美学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
流和理解。
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与哲学关系
美学与哲学密切相关,两者都探讨美的本质和审美体验。
艺术美原理
定义
艺术美是指艺术作品所表现的美感,它是艺术家对现实生活和思想 情感的独特理解和创造。
特征
艺术美具有创造性、个性化和多样性,它能够激发人们的审美体验 和情感共鸣。
表现形式
艺术美的表现形式多样,包括绘画、音乐、文学、戏剧等多种艺术形 式。
自然美原理
01
定义
特征
02
03
表现形式
自然美是指自然界中存在的美感, 包括山川、河流、树木、花卉等 自然景观的美。
雕塑
通过形态、材质和空间等元素,塑造出具有 美感的立体艺术作品。
音乐
通过旋律、节奏和和声等元素,创造出具有 美感的音乐作品。
文学
通过语言、结构和情节等元素,表达作者对 美的追求和感悟。
《美学原理》完整教学课件

我希望我们能生几个孩子,但是我们未能达成愿望。 我很像圣经中的撒拉,只是上帝并未赏赐我以奇迹。 也许上帝想我有了爱维莱特已经够了。 唉!爱维在两年前的四月中故去。安静地,含着微 笑,就和他生前一样。苹果树的花仍在盛开,大地 仍然充满了甜蜜的气息。而我则悄然若失,欲哭无 泪。当我弟弟来帮助我料理爱维的后事时,我发觉 他是那么体贴关心我,就和他往常的所作所为一样。 在银行中并没有给我存有很多钱,但有一张照顾我 余生全部生活费用的保险单。 就一个女人所诚心相爱的男人过世之后而论,我实 在是和别的女人一样的心满意足了。
2018/5/25
(四)积极性 审美最终能带来愉悦的情感享受,向上提升积极乐 观的生活态度。 例子:(1)化丑为美。 绘画中的丑。“事物本身原来使我们看到就起痛感 的,在经过忠实描绘后,在艺术作品中却可以使我 们看到就起快感,例如最讨人嫌的动物和死尸的形 象。原因就在于学习能使人得到最大的快感,这不 仅对于哲学家是如此。”——亚里斯多德 现实中的悲剧与舞台上的悲剧。
——乔治•葛里宾为美国旅行者保险公司创作的广告文案
2018/5/25
第二章 美的哲学 第一节 美的起源
一、“美”的字源学起源 (一)羊大为美 依据:汉· 许慎《说文解字》:“美,甘也, 从羊 从大 。 羊在 六 畜主 给 膳也 , 美与善同 意。” 意义:( 1 )美来源于实用,美善同源。( 2 ) 美感的起源包含了快感,美感离不开快感。
2018/5/25
例子(二):西方早期美学思想 1.美等于真。 ( 1 )毕达哥拉斯学派。数是美的本体。 “整个的 天是一个和谐、一个数目。——黄金分割律 2.和谐为美。 ( 1 )毕达哥拉斯。 “音乐是对立因素的和谐的统 一,把杂多导致统一,把不协调导致协调。” (2)赫拉克利特。 “自然是由联合对立物造成最 初的和谐,而不是由联合同类的东西,艺术也是这 样造成和谐的。”——希腊人体艺术
美学原理PPT课件:美的本质及特征

拉斐尔
10
3.主客观统一说
以朱光潜为代表。美不仅在物,亦不仅在心,它在心 与物的关系上面。
4.客观性与社会性的统一说
以李泽厚为代表。美是一种人类社会生活的属性、形 象、规律。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11
第三节 美是一种价值
1.美的美学含义
三种主要含义(李泽厚):审美对象、审美性质 (素质)、美的本质(根源)
•同 窗 共 读 整 三 载
•促 膝 并 肩 两 无 猜
• 十 八 相 送 情 切切
•谁 知 一 别 在 楼 台
•楼 台 一 别 恨 如 海
•泪 染 双 翅
•身 化 彩 蝶
•翩 翩 花 丛 来
•历 尽 磨 难 真 情 在
天长 地 久 不 分 开
22
23
24
•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事物一旦成为审美 对象,它就不再是简单的物质实体,而 是转换成了一种物质与精神、客观与主 观相互渗透而铸成的一种独特“意象”。 美国著名美学家苏姗·朗格将之称为“幻 象”,这是有道理的。
32
2、模糊性
• 模糊性是指对象形象变化不定、内涵丰富、意义 多解、朦胧、含混。又称丰富性。
• 模糊性的形成有两个原因: • 一是由于对象形式的复杂多变和含混。
《题西林壁》(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33
• 二来自于对象内在含义的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含蓄、朦胧、多 解。
13
第四节 审美活动中的审美对象
• 现实世界的事物纷繁多样,只有美的对象才能引 起人的美感。
• 审美对象应具备的条件:
(一)物象性与意味性的统一
14
10
3.主客观统一说
以朱光潜为代表。美不仅在物,亦不仅在心,它在心 与物的关系上面。
4.客观性与社会性的统一说
以李泽厚为代表。美是一种人类社会生活的属性、形 象、规律。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11
第三节 美是一种价值
1.美的美学含义
三种主要含义(李泽厚):审美对象、审美性质 (素质)、美的本质(根源)
•同 窗 共 读 整 三 载
•促 膝 并 肩 两 无 猜
• 十 八 相 送 情 切切
•谁 知 一 别 在 楼 台
•楼 台 一 别 恨 如 海
•泪 染 双 翅
•身 化 彩 蝶
•翩 翩 花 丛 来
•历 尽 磨 难 真 情 在
天长 地 久 不 分 开
22
23
24
•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事物一旦成为审美 对象,它就不再是简单的物质实体,而 是转换成了一种物质与精神、客观与主 观相互渗透而铸成的一种独特“意象”。 美国著名美学家苏姗·朗格将之称为“幻 象”,这是有道理的。
32
2、模糊性
• 模糊性是指对象形象变化不定、内涵丰富、意义 多解、朦胧、含混。又称丰富性。
• 模糊性的形成有两个原因: • 一是由于对象形式的复杂多变和含混。
《题西林壁》(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33
• 二来自于对象内在含义的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含蓄、朦胧、多 解。
13
第四节 审美活动中的审美对象
• 现实世界的事物纷繁多样,只有美的对象才能引 起人的美感。
• 审美对象应具备的条件:
(一)物象性与意味性的统一
14
美原-第一章:美的本质PPT课件

.
9
• 康德对美的分析,值得注意的有:
• 1 审美是一种没有任何利害关系却使人愉快的活 动,美感是唯一无利害的自由的快感,而能够产 生这样一种超功利愉快的对象就是美。
• 2 这种愉快既不是概念,也不凭借概念,却像概 念一样具有普遍性。
• 3 这种愉快和判断也没有任何具体目的,只有一 种主观的合目的的形式。美虽然是合目的性的形 式,但只有引起想象力和理解力的和谐的自由的 活动,才能普遍必然地引起快感,而这种快与不 快的情感才是判断对象美与不美的原因;
它甚至认为各种人为的审美与艺术活动有害于人的自然本性的发展主张在道家看来真正的美不是世俗人们所追求的感官声色的愉快享受或权势欲望的恣意满足也不是儒家虚伪的仁义道德的实现而是一种同自然无为的道合为一体超越人世的利害得失在精神上不为任何外物所奴役的绝对自由的境界
.
1
一、西方美学史上关于美本质的理解
(一)毕达哥拉斯学派 美是数的和谐
• 文学上:欧阳修是宋代在各个方面开风气之 先的人物。他主张文章应“得之自然”,欣 赏“宽闲之野,寂寞之乡”的自然美,要求 绘画画出“萧条淡泊”之意、“闲和严静, 趣远之心”。
.
36
• 苏轼则从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深的哲理角度 上观察了美与艺术问题。主张文章要“得 之自然”,但他更强调要如“行云流水” 一般,“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 止”。他鼓吹庄子“游于物之外”和禅宗 “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的与宇宙合 一的精神,推崇“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 妙理于豪放之外”。强调个体的性情、趣 味的表现,并赋予它更加自由无羁的色彩。
.
33
• 禅宗是中国化的佛教,作为宗教它是世俗化 的;作为哲学它是艺术化的;作为中国化的 佛教,他又是儒学化的。这使它大受那些徘 徊于出入进退之间,既满怀修身治平理想, 又随时准备隐退山林,返璞归真的文人士大 夫的欢迎。
美学原理分析ppt课件

美学原理分析
目录
Contents
01.统一 02.对比和微差 03.均衡 04.比例尺度 05.节奏 06.规则与不规则
01 统一
圣彼得大教堂
美学原理分析
一、统一 统一可以给与人一种很强烈的和谐感,建筑构 为了统一,会从平面组合到立面处理,从内部 间到外部形体,从细部处理到群体组合都遵从 定的统一性。例如造型统一的罗马圣彼得大教 运用了很多形式相似的拱顶和中央的大穹顶互 协调,使得建筑达到色彩上,文化意义上的统
圣彼得大教堂
02 对比和微差
01
巴西议会大厦
点击文 本框即 可进行 编辑输 入相关 内容
美学原理分析
对比和微差
建筑要素之间存在着差异,对比 是一种显著的差异,微差则是细微的 差异,就形式美来说两者都不可少。 例如巴西议会大厦,其矗立在巴西首 都巴西利亚市的核心三权广场上,整 幢大厦水平、垂直的体形对比强烈, 而用一仰一覆两个半球体调和、对比 丰富建筑轮廓,构图新颖醒目。在巴 西灿烂的阳光下,它就象是一曲恢宏 的乐章,自由自在地歌唱着,使人震 撼,令人陶醉。
美学原理分析
04 四、比例尺度
光之教堂
美学原理分析
维特鲁威在《建筑十书》中表示 在的主要表现在建筑的各部分间的和 上有著名的“黄金分割”理论,以1 例的长方形是最理想的。一个优秀的 度上会让人觉得舒适。如果比例尺度 筑变得怪异,比如大空间如报告厅, 层高过低就会显得压抑,进深大,开 往采光就有问题。例如安藤忠雄的光 教堂是现有一个木结构教堂和神父住 建。没有一个显而易见的入口,只有 显眼的门牌。进入它的主体前,必须 小的长廊。这其实只是一个面积颇小 113平米,能容纳约100人,但当人置 然会感受到它所散发出的神圣与严庄 到由自己双脚与木地板接触时所发出的
目录
Contents
01.统一 02.对比和微差 03.均衡 04.比例尺度 05.节奏 06.规则与不规则
01 统一
圣彼得大教堂
美学原理分析
一、统一 统一可以给与人一种很强烈的和谐感,建筑构 为了统一,会从平面组合到立面处理,从内部 间到外部形体,从细部处理到群体组合都遵从 定的统一性。例如造型统一的罗马圣彼得大教 运用了很多形式相似的拱顶和中央的大穹顶互 协调,使得建筑达到色彩上,文化意义上的统
圣彼得大教堂
02 对比和微差
01
巴西议会大厦
点击文 本框即 可进行 编辑输 入相关 内容
美学原理分析
对比和微差
建筑要素之间存在着差异,对比 是一种显著的差异,微差则是细微的 差异,就形式美来说两者都不可少。 例如巴西议会大厦,其矗立在巴西首 都巴西利亚市的核心三权广场上,整 幢大厦水平、垂直的体形对比强烈, 而用一仰一覆两个半球体调和、对比 丰富建筑轮廓,构图新颖醒目。在巴 西灿烂的阳光下,它就象是一曲恢宏 的乐章,自由自在地歌唱着,使人震 撼,令人陶醉。
美学原理分析
04 四、比例尺度
光之教堂
美学原理分析
维特鲁威在《建筑十书》中表示 在的主要表现在建筑的各部分间的和 上有著名的“黄金分割”理论,以1 例的长方形是最理想的。一个优秀的 度上会让人觉得舒适。如果比例尺度 筑变得怪异,比如大空间如报告厅, 层高过低就会显得压抑,进深大,开 往采光就有问题。例如安藤忠雄的光 教堂是现有一个木结构教堂和神父住 建。没有一个显而易见的入口,只有 显眼的门牌。进入它的主体前,必须 小的长廊。这其实只是一个面积颇小 113平米,能容纳约100人,但当人置 然会感受到它所散发出的神圣与严庄 到由自己双脚与木地板接触时所发出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斯洛说得更加明确:"审美需要 的冲动在每种文化、每个时代 里都会出现,这种现象甚至可以 追溯到原始的穴居人时代。”
为什么灵魂要寻求美,这是不 可问也不可答的。(爱默生)
只要我们眺望美丽的山河,我 们就会沉浸在希望之中。如果 我们接触优秀艺术作品中的美, 就会为人类的伟大而感动。 (今道友信) 审美需要强烈得几乎遍及一切 人类活动。我们不仅力争在可 能的范围内得到审美愉快的最 大强度,而且还将审美考虑愈 加广泛地运用到实际事物的处 理中去。(德索)
“适者生存”,可是我要 告诉你们的是—— “美者优存”。
人 类 起 源 和 演 化
从猿到人 关键数据
180万年前的直立人,脑容量 880平方厘米
100万年前亚科猿人脑容量 1300平方厘米 25年前出现具备符号语言和 集体知识能力的现代人,10万 年前走出非洲,走向世界.
2300万年前,人猿分化
420-370万年前东非古猿直立;
动物在抚育后代时还有一种追求超常刺激的快感,总是喜欢选择 那些比正常的刺激要强烈得多的刺激。结果那些身上用来恫吓天 敌、 伪装自己的特征越明显的雏鸟,就越是会得到母亲的照顾。 杜鹃之所以能够把自己的蛋下在别的鸟窝里,而别的鸟类不但会 抚育它,而且往往把自己的孩子忘掉,道理就在于小杜鹃的嘴张 得尤其大, 嘴的颜色也尤其鲜艳,是一种超常的快感刺激。动物 就用这个办法进行择优汰劣的选择。 比较一下,不难发现,植物没有快感。 而动物却有快感,就好象人有美感, 动物却没有美感一样。那为什么大自 然从植物进化到动物就要增加一个快 感呢?就是要鼓励动物去冒险,鼓励动物去选择。所以,动物的快 感之所以出现,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鼓励它去追求它本来不敢追求 的东西。而从趋利避害、趋生避死以及对于冒险、创新、进化、牺 牲、奉献的鼓励的角度,快感也就不难理解了。什么东西对于趋利 避害、趋生避死乃至创新、进化、牺牲、奉献有益,什么东西就有 快感,而不是什么东西自身能够产生快感,动物与人类才因此而感 到愉快。
美学原理
南京大学国际传媒研究所所长 教授 博士导师 潘知常
一 朱光潜先生的学术历程 二 宗白华先生的学术历程
第一讲
爱美之心,人才有之
审美是一个神奇,一个奇迹。 人的诞生本来就是奇迹了。人从那里来的?人为什么会 站立? 审美的诞生更是奇迹中的奇迹。 自养与它养。 作为人类生命活动的理想形态,• 美活动是人类生命活动 审 中自我进化的重大成果。我们知道,人类生命活动是一个 高度精密的有机结构,在严酷、苛刻的进化过程中,它要 遵守的是高度节约的原则。
并没有人能够真正说明。因此,一 旦遇到事情。人们还是要说:美有 什么用?美有什么大用? 还有人会问:为什么会如此? 在课堂上,我们更必须作出回答。 我们必须回答。为什么“没有美万 万不能”?这是美学的神圣使命。 审美活动的根源,而不是起源。 起源:何时发生, 根源:为什么发生。 具体的剖析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一个是从人类的历史根源的角度, 一个是从人类的逻辑根源的角度。
人以理性为工具 来改造世界、控 制自然,但人却 日益沦为工具的 奴隶。
人类的进化
从猿到人
我 们 从 哪 里 来 ?
我 们 是 谁 ?
我 们 又 到 哪 里 去 ?
艾伦· 温诺发现:"尽管艺术活动对于人 类生存没有明显的价值,• 有已知的人 所 类社会却一直从事于某种形式的艺术 活动。""艺术活动并不只是有闲阶级 的奢侈品,• 是人类活动内容中非常重 而 要的组成部分。事实上,• 使在一个人 即 必须把他的大部分精力用于不折不扣 的生存斗争的情形下,也不曾放弃过艺 术创作活动。"也正是因此,"艺术行为 提出了许多令人迷惑的问题。比如,为 什么有那么强大的动力促使人去从事 一项无助于物质生存的活动?" 毫无疑问,这一“发现”会在许多睿智的 学者那里得到强有力的支持。
那么,为什么要进化出来呢? 我们可以从植物到动物的进化里受到启发。 动物与植物的最大区别是:出现了快感。而动物与人的最大区别 是:出现了美感。人和动物有一个根本的不同,这个根本的不同 就在于人有美感.动物与植物比,多了快感,而人与动物比,则多 了美感。那么,动物把什么样的要求放到对快乐的要求里面呢? 人把什么样的要求放到对美的要求里面呢? 为什么会出现?必然是轻装上阵的,凡是有浪费的种群,那肯定 就是灭亡了的种群。 人类的情感器官的基本评价功能是快感,• 谓快感,就是对于朝 所 向生物进化过程中的最佳状态的所有努力的一种奖励性的感受。 快感有两层含义—— 一层含义叫做:趋利避害,趋生避死。快感是生命的一种自我保 护的手段。 美国的没有快感系统的孩子保罗的故事 云南的两个没有快感系统的孩子
鲸鱼在海边搁浅,其他的鲸鱼就会跑来救它,都趴在旁边,这是 一个我们在报纸上经常看到的现象,但是是怎么回事呢?科学家 解释,有的是说鲸鱼的雷达导航系统失灵了,然后科学家就把它 们运回大海,可是运回大海,他们就发现,只要你把它送回去, 它还会游回来,还会趴在没有被送走的鲸鱼旁边。后来有一个科 学家做了一个解释,这个解释我觉得可能是有道理的,当然我采 取的是庄子的态度,不是科学家的态度,我只能去想象。但是毕 竟是一种没有被否决的说法。他说为什么鲸鱼要不顾一切地冲到 搁浅的鲸鱼旁边呢?是因为它有一种舍生忘死,保护同类的快感。 想想也有道理。如果动物没有把这种快感训练出来,动物种群是 不可能存在的。它一定要遇到危险,其他同伴不顾生死地去救它, 这样的种群才容易生存。
由于发现了人体各部位长度、宽度、对比度、曲度与某些数学比 值和数学图案的密切关系,女性人体美的考察似乎也可以有一定 的"定量"化。 人类学家通过调查分析,对于女性人体各部位找出的最富有美感 的比例关系是: 双额脊联线:面高(头顶至额下点)=1∶2 腋中线与第一腰椎体中央交点:面高=1∶1 臂宽:面高=1∶2 乳头与脐联线:面高=1∶1 身长∶面高=8∶1 中国学者也不甘落后,他们甚至研究了富有美感的面部高度比例 关系。 发际至鼻根∶鼻根至鼻底∶鼻底至额下点=1∶1∶1 维纳斯雕像从头顶至肚脐的高度与从肚脐至脚底的高度比与黄金 分割律--0618(3∶5或5∶8)十分接近。 S曲线更是女性人体美的财富。美国美学家威廉认为:"美蕴藏于 S曲线内。"而女性人体美、性感美则都与面部轮廓、脊柱及四肢、 胸部的S曲线密切相关。
以人类的头部为例,• 要比较一下动物的头部就可以发现, 越是 只 低级的动物,其头部就越接近于稳定的几何形状。蚯蚓的头和身 体几乎融为一体, 鱼类的头部大体上是稳定的三角形,猎犬的头 就复杂得多了,大体上是由一个长方形(嘴、 鼻子)和椭圆形 (头)联结起来的,但随着猎犬的追 逐、觅食、撕咬、瞌睡, 头部又时时 打破这种简单的几何形状,由覆盖头 部的肌肉、神经和皮毛,呈现出种种 微妙的过渡、转折和变化, 表现着猎 犬特有的非几何美,至于猴子、猿、 黑猩猩身上的几何形与非几何形的对 立和互补,就更为复杂了。到了人 体,• 何形与非几何形背道而驰对立 几 和互补则更为复杂了。这复杂,就成 为人类的审美对象。
人的头长是身高的八分 之一 肩宽为身高的四分之一 平伸双臂等于身高的长 度 叉开双腿是身高降低十 四分之一,分举两手使 中指指端与头顶齐平, 这时候肚脐眼是伸展四 肢端点的外接圆的圆心 而两腿当中的空间恰好 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 人平伸双臂可沿人体做 一个正方形,人伸展四 肢可以可以沿人体做一 个圆形
阳光辐射强,人体维生素D合成减少,黑色素增多;反之,黑色 素就减少,浅白的皮肤,具有保温作用,可以使得皮肤少受冻伤。 在生态学中有个贝格曼规律(Bergman's rule),即恒温动物在冷的 气候地区(如北半球的北方类型),身体趋向于大型化;在温和的气 候条件下,身体趋向于小型化(孙儒泳《动物生态学原理》)。从动 物能量代谢的热力学来解释,因为体型增加有利于减慢身体热量 的散失并保持身体的恒温。 白种人的头发是亚麻色的,有点透明,因为这样头皮才容易吸收 阳光的热量,寒冷环境,黑种人黑色而且卷曲,有利于隔离阳光 带来的热量,热带环境。
“爱美之心,人才有之”: 从人和动物的区别性的角度,“人才有之”。这是从人的发展的 纵向的角度看。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从人和人的共同性的角度来说,“人 皆有之”,从人的构成的横向的角度看,人和人之间的共同点在 哪儿呢?只有一个,就是爱美。 只有人才爱美;只要是人,就都爱美。 首先是从人类的历史根源的角度来讨论——
快感的第二层含义,是对于冒险、创新、进化、牺牲、奉献的鼓 励。快感是生命的一种自我鼓励的手段。 这更重要。 有一本行为学专著的封面上有这样一张照片:一只雄螳螂的下身在 进行机械的交配动作的同时,头已被雌者吃掉了一半。 两只狼的故事 人类性活动的特征——长期的性伴侣 关系,共同抚养后代,与其他成双作 对的性伴侣比邻而居,私下性交,隐 蔽的排卵期,女性对性接受度的延长, 为了乐趣而性交,女性的绝经期—— 构成了我们人类假定为正常的性活动。 最最需要解释的是我们自己的婚配模 式,为什么我们人类会进化成如此不 同寻常? 大而华丽的尾巴孔雀。
男性脖子短粗,女性的细长。女 性是粉颈、玉颜、酥胸,但是男 性却是粗短颈,还有一个喉结, “亚当的苹果”,意思是吃下第 一口苹果就卡在这里。
“樱桃小口” , “希腊式的鼻子”, 在动物的面部,最重要的是嘴, 其它器 官则服从于嘴。人的面部,最重要的则 是额头、眼睛,因为它是理性的象征。• 其它器官通通处于辅助的地位。也正是 因此,作为联结面孔上下部的桥梁,鼻 子的重要性就无法忽视。塌鼻粱之所以 丑,是因为从外观上看它中断了与额头 的联结,• 鼻子更多的属于嘴巴的进食 使 功能,令人产生肉欲、 粗俗的联想。 “希腊式的鼻子”之所以美,则因为它 与额头的联系更为明显。每天鼻子要把 14立方米的空气送进肺里,温度35%, 相对湿度95%,达不到的话,就要鼻子 自身来补充,这样鼻子就会变高、变大, 男性的大鼻子,与激烈的野外运动有关, 女性的鼻子就一定要小巧。
200-170万年前坦桑尼亚北部 奥杜威文化人类进入旧石器时 期:制造工具; 150万年前,阿舍利文化:手斧. 75-50万年前, 爪哇和北京猿 人, 控制火; 20万年前,勒瓦娄哇文化:石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