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美术下册《童年的影子》湘教版学案
12. 童年的影子-湘美2011版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童年的影子-湘美2011版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影子的概念和特点,发现身边的影子。
2.学习用影子表现自己和事物。
3.提高观察和表现能力,培养学生的绘画兴趣和想象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了解影子的特点和表现方法。
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发现身边的影子,用影子表现自己和事物。
三、教学过程1. 了解影子的概念和特点1.引导学生观察自己和身边的物体,发现它们的影子。
2.带领学生讨论影子的特点和表现方法。
3.给学生看一些影子艺术品,如影子画、影子剪纸等,让学生了解影子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
2. 用影子表现自己和事物1.让学生找到一块平整的地面,在灯光下放置各种物品,观察它们的影子。
2.请学生画下各种物品的影子,并请他们用彩笔给影子上色。
3.鼓励学生自由发挥,用影子画自己喜欢的形状和图案。
3. 完成作品1.让学生将自己的影子画粘贴在纸上,制作成影子艺术品。
2.班级展示作品,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创意和成果,互相欣赏彼此的作品。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影子的特点和表现方法,以及用影子表现自己和事物。
在课堂上,我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让学生自主探究影子的概念和特点,促进学生的发现和思考能力。
同时,通过制作影子艺术品,培养学生的绘画兴趣和想象力,让学生在艺术创作中得到自我发展和成长。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有些学生在制作影子艺术品时,缺乏表现和想象能力,需要加强启发和指导。
下一步,我将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引导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点创作,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全面发展。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2课 童年的影子|湘美版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2课童年的影子|湘美版一、教材分析1.1 教材内容本课程主题为“童年的影子”,是五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中的第12课,适用于湘美版。
本课程主要围绕着童年的回忆,通过绘画的形式去表达童年时的感受、形象和情感。
本课程主要让学生掌握以下内容:•了解影子的基本知识和形式;•探究影子在美术创作中的表现形式;•能够创造出童年影子的情境表达。
1.2 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让学生学会了解影子的基本知识和形式;•培养学生观察、感受、表达的能力,让学生通过影子表达童年时的情感和感受;•拓展学生的美术创意和想象力,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表达童年影子的丰富意蕴。
二、教学步骤2.1 知识讲解首先,老师应该通过课件、图片等形式去讲解影子的基本知识,包括影子的形状、角度、颜色、大小等方面。
同时,老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去浏览一些与影子相关的艺术作品,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影子在美术中的表现形式。
2.2 教学活动•步骤一:画影子创作老师可以准备一些简单的道具,如鲜花、树叶、水杯等,让学生在一个照明较弱的环境下进行绘制,这样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影子的形状和颜色。
在绘制的过程中,老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细节的变化来表现影子的丰富意蕴。
•步骤二:影子拼图接下来,老师可以将每一组同学的作品拼图成一个完整的画面。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去创作。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绘制背景、添加一些小动物或者人物等元素,为影子创作赋予更加生动的情感。
•步骤三:表达影子情感最后,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童年时的感受和情感,让学生通过绘画来表达。
例如,学生可以用不同的颜色、线条和画面来展现在童年中所拥有的快乐、悲伤和信任等情感。
三、教学评估为了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通过学生的作品来评价他们是否达到了本课程的教学目标;•通过老师的检查和批改及时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和提高美术水平;•通过教学反馈问卷来了解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这样可以帮助教师为下一次教学做好准备。
《美术》(湘版)五年级下册第十二课-童年的影子-教案

第12课童年的影子教学目标及要求:1.通过照片欣赏,感悟童年生活的美。
2.认识多种艺术表现形式,体会不同表现形式带给人的不同美感。
3.学习摄影的构图和光的练习,感受作品的思想内涵。
教学重点:学习摄影的构图和光的练习。
教学难点:认识多种艺术表现形式,体会不同表现形式带给人的不同美感教具准备:优秀摄影图片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珍藏着许多童年的美好往事。
如果我们把这些童年故事用画笔或者是雕刻刀描绘塑造成动人的图画或雕塑,那么就会如同由一股泉水流淌出的一片浩渺的湖泊,而摄影技术给了我们更好的记录让精彩的瞬间得以永恒!二、学习摄影构图1.基本构图,就是将拍摄对象以最恰当的比例安排在画面中,一般人在拍摄风光照片时,经常会拍出没有平衡感的画面,其实摄影构图要优先考虑安定的平衡感,能够让作品表现出一种均衡又不突兀的感觉,拍摄风光照片时尤其如此。
2.斜线构图会给人两种不同的感觉,从左往右上升的线条给人的感觉是上升,从右往左上升的线条给人的感觉是下降,上升意味着成长、前进或是光明、希望,而下降则有赋归、暮霭或是沉重之意,构图时不得不小心。
3.三角构图也有几种不同的解读意义,正向三角给人的感觉是希望或是目标,倒三角给人的感觉是朝气或是焕发,而交叉三角给人的感觉是满足或是成功。
4.十字形构图,十字形是一条竖线与一条水平横线的垂直交叉。
它给人以平稳、庄重、严肃感,表现成熟而神秘,健康而向上。
因为十字最能使人联想到教会的十字架,医疗部门的红十字等,从而产生神秘感。
三、优秀摄影作品欣赏1.教师大屏出示图片。
2.鼓励学生分析照片的构图。
3.说说自己喜欢的构图形式。
第二课时:一、优秀作品欣赏1.学生欣赏作品。
2.提问:不同的光源给人不同的感受,哪种光源最强烈,哪种光源显平和呢?3.小组分别按光源不同来讨论:逆光、顺光、顶光、侧光4.教师小结二、学习光源知识:1.顺光即是光线向人物的正面投射的光线形式,这种光线让人物的大部分形体都得到足够的光照,而且强度比较平均,所以不会在人物的脸上形成明暗的对比,曝光比较好控制。
12. 童年的影子-湘美2011版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童年的影子-湘美2011版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了解“童年的影子”的含义;
•学习绘画技巧,表现“童年的影子”;
•培养学生观察和感知能力,如色彩、形态、空间感等;
•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和审美情操。
二、教学重点
•学习绘画技巧;
•表现“童年的影子”。
三、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感知能力;
•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和审美情操。
四、教学过程
4.1 导入新知
本节课的主题是“童年的影子”。
请同学们想一想,什么是“童年的影子”呢?你们的童年有哪些美好的回忆呢?
4.2 观察画作
让同学们观察画作《童年的影子》,考虑一下这幅画的主题、色彩、形态以及画面所表达的情感。
4.3 学习绘画技巧
教师向学生介绍绘画技巧,如画线、填色以及如何表现形态和空间感,让同学们在练习中逐渐熟练掌握。
4.4 绘画实践
同学们开始绘画,通过观察和感知,表达自己对“童年的影子”主题的理解和感受。
4.5 作品展示
同学们完成作品后,展示并分享自己的创作过程和心得体会,让大家互相欣赏、学习和交流。
五、教学评价
本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感知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和审美情操。
通过绘画实践,学生能够逐渐掌握绘画技巧,并表达自己对“童年的影子”主题的理解
和感受。
同时,本节课还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自由表达,展示自己的想象和才华。
这些都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成长的重要因素。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2课 童年的影子 ︳湘美版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2课童年的影子︳湘美版一、教学内容本课程是五年级下册的美术课第12讲,主题是“童年的影子”。
课程应该掌握的知识点如下:1.学生应该能够理解童年的概念以及童年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2.学生应该能够掌握一些绘画技巧,并成功地用它们来表达自己的童年记忆。
3.学生应该能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并接受同学以及老师的反馈。
二、教学准备1.教师需要为每个学生准备一份A4纸,画笔一支,颜料盘一份。
2.教师需要准备一些童年的照片或者是其他相关的图片,以便在教学中使用。
三、教学步骤本课程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导入环节:时间约10分钟教师在这个环节会播放一些视频或者展示一些童年的照片,然后让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分享一些最有印象的回忆。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例如:“你最喜欢童年的哪个节日?”或者“你童年最开心的一件事是什么?”等等,以激发学生对于童年的回忆,为后续的绘画打下基调。
2. 讲解环节:时间约20分钟在这个环节,教师会引导学生学习一些绘画技巧,帮助他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童年记忆。
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学习如何调色,如何用画笔画出不同的线条和色块等。
然后,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优秀的绘画作品,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这些技巧来表达自己的童年印象,例如一些童话故事、动画片、游戏等等。
同时,教师也可以就一些具体的细节讲解如何操作,如表情、姿态等等。
3. 实践环节:时间约50分钟在这个环节,学生将开始动手实践自己的绘画作品。
教师可以提示学生,可以多方向的去想象,例如自己的生活中,曾经看到过哪些动物,或者是看到过哪些童话人物,都可以成为一个灵感的来源。
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想法,给予一些建议和指导,鼓励学生勇敢尝试。
4. 展示环节:时间约20分钟在这个环节,学生将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并向同学和老师请教和分享心得经验。
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分析自己绘画作品成功的原因所在,或者是得到一些进一步提高的建议,鼓励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尝试,不断探索,不断进步。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十二课 童年的影子 ︳湘美版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十二课童年的影子︳湘美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童年的影子,感受童年的美好,培养对童年的热爱和珍惜。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察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绘画、手工等艺术形式表现童年的影子,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
4.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了解童年的影子,感受童年的美好。
2. 观察生活中的童年影子,发现生活中的美。
3. 学习绘画、手工等艺术形式,表现童年的影子。
4. 团队合作,共同完成作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观察生活中的童年影子,发现生活中的美;运用绘画、手工等艺术形式表现童年的影子。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如何指导学生运用绘画、手工等艺术形式表现童年的影子。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一些童年的影子图片,制作PPT。
2. 学生准备:绘画工具、手工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童年的影子图片,引导学生感受童年的美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学习:a.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童年影子,发现生活中的美。
b. 教师讲解绘画、手工等艺术形式,如何表现童年的影子。
c. 学生分小组讨论,分享自己观察到的童年影子,讨论如何运用艺术形式表现童年的影子。
3. 实践操作:a. 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讨论,运用绘画、手工等艺术形式表现童年的影子。
b.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作品展示与评价:a.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b. 教师引导学生互相评价,学会欣赏和尊重他人的作品。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的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1. 学生课后继续观察生活中的童年影子,发现更多的美。
2. 学生尝试运用绘画、手工等艺术形式,表现自己观察到的童年影子。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教师应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表现和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童年的热爱和珍惜,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察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
五年级下册美术导学案 -第十二课 童年的影子 ︳湘美版

五年级下册美术导学案 - 第十二课童年的影子 | 湘美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影子的概念,理解影子在美术作品中的作用;2.通过对童年情感的表达,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和表现的能力;3.学会用手绘影子的表现手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创造力和审美能力;4.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加强团队意识。
二、教学内容1.影子的概念和作用;2.童年情感表达的艺术手法;3.手绘影子的表现手法;4.团队合作完成影子创作。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课1.师生共同观察一些不同时间、不同天气、不同地点的影子,学生尝试从形态、颜色、位置等方面描述影子的不同特征;2.通过观察实物影子和喜爱的角色动画片中的人物影子,学生感受影子对画面和场景的补充和增强作用。
第二步:理解影子在美术作品中的作用1.师生共同探究影子在美术作品中的作用,进行小组讨论,收集不同的观点;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影子可以起到补充、强调、对比、变形等作用,可以增强画面的层次感和乐趣。
第三步:童年情感表达的艺术手法1.聆听教师介绍童年情感表达的艺术手法,如用色、造形、构图等;2.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自由绘制童年时的美好事物,如青涩的梦、稚嫩的笑脸、小小的星星等。
第四步:手绘影子的表现手法1.教师进行影子的手绘示范,展示不同表现手法;2.学生互相交流、比较影子作业,尝试给予建议,从中学习创作技巧。
第五步:团队合作完成影子创作1.学生组成小组,进行影子创作;2.在团队合作中,学生通过沟通、合作、协调等方式,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完成一个五年级学生能够完成的小作品。
四、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影子在美术作品中的作用;2.手绘影子的表现手法。
五、练习与作业1.绘制童年的影子,练习影子的手绘表现;2.在小组内团队合作完成影子创作,体验合作的乐趣。
六、教师评价与反思本课程主要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创造力和审美能力,加强了学生的观察、感受和表现能力,强化了团队合作意识。
在后续的教学中,应该加强学生对影子用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并通过更加细致的分层教学,提升学生对童年情感的表达能力。
湘美版美术五年级下册《12. 童年的影子》教学设计3

湘美版美术五年级下册《12. 童年的影子》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童年的影子》是湘美版美术五年级下册的一课,教材以描绘童年生活的画面为主题,让学生通过回忆和想象,运用美术手段表现自己童年生活的点滴。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绘画、手工制作等多种形式,旨在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美术基础和表现能力,对绘画和手工制作有较高的兴趣。
然而,学生在表现童年生活时,可能由于年龄和经历的限制,难以准确捕捉和表达内心的感受。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交流,打开心扉,表达真实的情感。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回忆和想象,学会用美术手段表现童年生活的点滴。
2.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3.引导学生感受童年的美好,珍惜现在的成长时光。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通过观察、回忆和想象,用美术手段表现童年生活的点滴。
2.难点:学生如何准确捕捉内心的感受,用富有创意的方式表现童年生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回忆童年生活,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3.示范教学法:教师示范绘画和手工制作技巧,帮助学生掌握表现手法。
4.小组合作学习:学生相互交流、合作,共同完成作品。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和教学资源。
2.绘画和手工制作材料,如画纸、画笔、彩泥等。
3.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组童年主题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展示优秀作品,让学生了解童年生活的表现手法。
3.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绘画和手工制作实践,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表现自己的童年生活。
学生绘画和手工制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湘美版美术五年级下册《12. 童年的影子》教学设计1

湘美版美术五年级下册《12. 童年的影子》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湘美版美术五年级下册《12. 童年的影子》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绘画的方式表现自己童年的影子。
教材以摄影作品为导入,让学生感受摄影艺术的美,同时激发学生对童年生活的回忆。
教材中还提供了多种绘画技法和创意方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用绘画表达自己的童年故事。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绘画基础,对绘画技巧和创作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童年的生活丰富多彩,有很多有趣的经历和故事。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摄影艺术了解不多,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
此外,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尝试不同的绘画材料和表现手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摄影艺术的美,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
2.培养学生运用绘画表现自己童年生活的能力。
3.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用创意的方法表现童年的影子。
4.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绘画技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培养学生用绘画表现童年生活的能力。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用创意的方法表现童年的影子。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让学生欣赏摄影作品,感受摄影艺术的美。
2.谈话法:引导学生谈论自己的童年生活,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3.示范法:老师示范绘画方法,让学生学习并模仿。
4.练习法:学生动手绘画,老师个别指导。
5.评价法:学生互相评价,老师总结评价。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
2.绘画材料(如画纸、画笔、水彩等)。
3.摄影作品。
4.投影仪、音响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摄影作品,让学生欣赏并感受摄影艺术的美。
同时,引导学生谈论自己的童年生活,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2.呈现(10分钟)老师简要讲解绘画技法和创意方法,展示优秀的学生作品,让学生了解如何表现童年的影子。
3.操练(10分钟)学生动手绘画,老师个别指导。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用创意的方法表现童年的影子。
4.巩固(10分钟)学生互相展示作品,进行评价。
五年级美术下册《童年的影子》湘教版学案

五年级美术下册《童年的影子》湘教版学案童年的影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摄影的一般知识,感受摄影的基本技巧。
掌握摄影的一般构图规律,能够拍摄较为生动的画面。
过程与方法:学生学习摄影的过程,是一个在原有知识体系上构建新知识的过程,这一过程培养了学生捕捉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感知能力,体验到了摄影的乐趣。
通过欣赏分析作品,感受动态摄影虽然是静止无声的画面,但它呈现给人们的却是紧张激烈的竞赛气氛和惊险优美的瞬间。
情感、态度价值观:帮助学生普及摄影知识,把动体摄影技巧引进课堂,激发学习摄影的热情。
教学重点:通过大量资料欣赏与分析,并配合学生实践,使学生了解人像摄影与体育摄影的不同。
初步掌握摄影的技巧。
教学难点:摄影的技巧与构图。
教学过程:一欣赏摄影作品。
湘版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老屋门前》,摄于浙江前童古镇,后期合成。
少女蒙娜丽莎般的眼神,与两个小动物和谐相处,让人体悟到桃花源南山下生活的氛围。
整幅作品压低了影调,减弱了色彩的浓度,安逸和宁静的气氛油然而生。
湘版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马与他的主人》,摄于上海松江某马场。
作品以男子与黑骏马相拥相吻的瞬间,刻画了人与动物之间超然的情感,显现出生活中令人感动的真实场景。
后期对画面进行了模糊处理,并突出了男子红衣的鲜活色调。
湘版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回娘家》,摄于云南,后期合成。
薄雾气氛中的画面近实远虚,急切探母的妈妈与回头顾盼的孩子。
作品用湖蓝的淡色调,吟诵出“斜风细雨不须归”的淡淡诗意。
湘版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母亲·俄罗斯后裔》,摄于内蒙古呼伦贝尔。
作品光影对比强烈,画面在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同时,仿佛讲述着一个平凡而曲折的家庭故事。
身后的家人在幽暗的内室忙碌着,而身为家庭主妇的她,侧身回顾,秉承着一颗操劳的心。
作品压暗背景亮度,营造了北方家庭简朴的氛围。
湘版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巴伐利亚少女》,摄于德国巴伐利亚。
作品恰到好处地捕捉到少女那由衷欢笑的瞬间,造型生动,前后呼应,清新的色彩,高雅的灰层次,一派别致的灿烂春光。
湘美版美术五年级下册《12. 童年的影子》教学设计5

湘美版美术五年级下册《12. 童年的影子》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湘美版美术五年级下册《12. 童年的影子》是一节绘画课程,要求学生通过绘画表现自己童年的影子。
教材以生动的插图和简洁的文字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鼓励学生用画笔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教材还提供了多种绘画技法和材料,供学生自由选择和尝试。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绘画基础,他们善于观察和表达,对自己的童年有着深刻的记忆和独特的感受。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绘画表现自己的感受和体验感到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鼓励。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回忆和思考,深入理解童年的意义,发现自己童年的影子。
2.培养学生用绘画表达自己童年感受和体验的能力。
3.引导学生尝试不同的绘画技法和材料,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和创造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童年感受和体验。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恰当的绘画技法和材料,表现自己对童年的理解和感受。
五. 教学方法1.引导法: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回忆和思考自己的童年,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2.示范法:教师示范绘画技法和材料的使用,为学生提供参考和启发。
3.评价法:教师以鼓励和建设性的方式评价学生的作品,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和教学PPT,包括插图和文字。
2.学生准备绘画材料,如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以生动的语言和图片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作欲望。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教材中的插图和文字,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童年的影子。
教师提出问题,如“你的童年有什么特别的记忆?”、“你认为童年的意义是什么?”等,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绘画技法和材料的使用,如水彩画、蜡笔等。
学生跟随教师的示范,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表现童年的影子。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个别化的帮助和鼓励。
4.巩固(10分钟)学生继续绘画,教师观察学生的作品,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童年的影子(教案)湘美版(2012)美术五年级下册

童年的影子(教案)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1.了解绘画的叙事方式,掌握表现童年回忆的技巧;2.了解色彩对画面情感的作用,通过使用色彩表达童年记忆中的情感和感受;3.提高学生对于色彩的认知能力和艺术创造力,促进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和发展。
二、教学重点1.掌握绘画的叙事方式,通过画面表现童年回忆;2.了解色彩对画面情感的作用,理解如何运用色彩表达情感和感受。
三、教学内容1. 艺术创作解析本节课的艺术作品是《童年的影子》。
这幅作品采用的是洗水技法,形成了模糊的画面效果,符合童年记忆的柔和和朦胧感。
整幅画面从左上角向右下角逐渐变亮,呈现了从童年到青春期的成长历程。
其中,沉淀在童年记忆中的影子、物件成为了画面的主要元素,这些物件凝聚了作者所有的情感和感受,使得这幅画作具有强烈的情感意义。
2. 教学步骤(1)感性理解首先,老师可以让学生观看这幅画作,让学生感受作者对于童年记忆的表达,想一想自己在童年时的一些回忆。
(2)技法讲解接着,老师可以讲解这幅画作的绘画技法和表现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洗水技法的原理和应用方法,理解如何运用这种技法表现童年记忆的效果。
(3)色彩分析老师可以让学生分析这幅画作的色彩构成和运用,理解色彩对于画面情感的影响和作用,并通过与其他参考资料进行对比,讲解色彩表达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4)绘画实践最后,老师可以让学生进行绘画实践,通过运用洗水技法和色彩表达技巧,表现自己童年记忆中的某个场景或物件,并且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表现个人情感和感受。
四、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学生对于色彩表达和洗水技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都有了显著提高,而且也在表现个人情感和感受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同时,这节课的教学效果也得到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他们表示通过这节课学到了很多新的知识和技能,并且对于艺术创作也更有兴趣和动力了。
五、教学反馈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课堂上,老师需要在适当的时候对学生的绘画作品进行指导和辅导,帮助学生更好的实现自己的创作想法。
湘教版五年级下美术12童年的影子教案

第28课时课题12. 童年的影子课型造型.表现教师教课目的教课要点教课难点教课准备教时1.经过照片赏识,感悟童年生活的美。
2.认识多种艺术表现形式,领会不一样表现形式带给人的不一样美感。
3. 学习拍照的构图和光的练习,感觉作品的思想内涵。
学习拍照的构图和光的练习。
认识多种艺术表现形式,领会不一样表现形式带给人的不一样美感拍照知识课件、优异拍照图片(1)——( 1)教课过程学生行为预设一、讲话导入:在每一个人的心 , 灵深处都收藏着很多童年的美好旧事。
假如我们把这些童年故事用画笔或许是雕琢刀描述塑造成感人的图画或雕塑,那么就会好像由一股泉水流淌出的一片浩渺的湖泊,而拍照技术给了我们更好的记录让出色的瞬时得以永久!二、学习拍照构图1.基本构图,就是将拍摄对象以最适合的比率安排在画面中,一般人在拍摄风光照片刻,常常会拍出没有均衡感的画面,其实拍照构图要优先考虑平定的均衡感,可以让作品表现出一种均衡又不突兀的感觉,拍摄风光照片刻特别这样。
2.斜线构图会给人两种不一样的感觉,从左往右上涨的线条给人的感觉是上涨,从右往左上涨的线条给人的感觉是降落,上涨意味着成长、行进或是光明、希望,而降落则有赋归、暮霭或是深重之意,构图时不得不当心。
3.三角构图也有几种不一样的解读意义,正向三角给人的感觉是希望或是目标,倒三角给人的感觉是生机或是焕发,而交错三角给人的感觉是知足或是成功。
4、十字形构图,十字形是一条竖线与一条水平横线的垂直交错。
它给人以安稳、隆重、严肃感,表现成熟而神奇,健康而向上。
由于十字最能令人联想到教会的十字架,医疗部门的红十字等,进而产生神奇感。
三、优异拍照作品赏识1.教师大屏出示图片。
2.鼓舞学生剖析照片的构图。
3.谈谈自己喜爱的构图形式。
童年的影子板拍照构图:书 1. 基本构图2. 斜线构图设 3. 三角构图4. 十字形构图计。
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12

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12. 童年的影子湘美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掌握剪影的制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瞬间,培养学生珍惜童年、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影子的形成原理:光在直线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背后形成的光照不到的暗区,就是影子。
2. 剪影的制作方法:观察人物的侧面轮廓,用铅笔在纸上轻轻勾勒,然后用剪刀剪下,粘贴在背景纸上。
3. 影子的艺术表现:通过影子的形状、大小、位置等元素,表现人物的动作、表情和场景。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剪影的制作方法,运用影子的艺术表现手法创作作品。
2. 难点:如何巧妙地运用影子的形状、大小、位置等元素,表现人物的动作、表情和场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教材、示范作品等。
2. 学具:剪刀、铅笔、橡皮、彩纸、胶水、背景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一组关于童年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瞬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影子的形成原理,让学生了解影子与光的关系。
3. 演示:示范剪影的制作方法,强调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4.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剪影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5. 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交流、评价。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童年的影子2. 教学目标: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掌握剪影的制作方法,提高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
3. 教学重点:剪影的制作方法,影子的艺术表现手法。
4. 教学难点:如何巧妙地运用影子的形状、大小、位置等元素,表现人物的动作、表情和场景。
七、作业设计1. 课后自主创作一幅关于童年的影子作品,要求运用本节课所学的剪影制作方法和影子的艺术表现手法。
2. 按照课程要求,完成一幅关于家人或朋友的剪影作品,注意表现人物的动作、表情和场景。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2课 童年的影子|湘美版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2课童年的影子|湘美版教学内容:本课为湘美版五年级下册美术第12课《童年的影子》,教学内容包括欣赏童年生活照片,观察、描述、分析童年生活情景,学习用绘画、剪贴等手法表现童年生活场景,培养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和表达情感的能力。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童年生活的重要性,培养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和表达情感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析童年生活情景的能力,提高绘画、剪贴等表现手法。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分享的团队精神,提高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观察、描述、分析童年生活情景,提取绘画、剪贴等表现手法。
2. 如何帮助学生将观察、分析的结果转化为具体的绘画、剪贴作品。
教具学具准备:1. 童年生活照片、绘画作品等相关资料。
2. 绘画、剪贴等手工材料。
3. 画纸、画笔、剪刀、胶水等绘画、剪贴工具。
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童年生活照片,引导学生回忆童年生活,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2. 新课:讲解童年生活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观察、描述、分析童年生活情景,学习绘画、剪贴等表现手法。
3. 实践:学生分组,根据观察、分析的童年生活情景,进行绘画、剪贴等创作。
4. 展示:学生展示作品,互相交流、分享创作心得。
5. 评价:教师点评学生作品,给予鼓励和指导,总结本课教学成果。
板书设计:1.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2课童年的影子|湘美版2. 教学内容:欣赏童年生活照片,观察、描述、分析童年生活情景,学习用绘画、剪贴等手法表现童年生活场景。
3.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童年生活的重要性,培养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和表达情感的能力,提高绘画、剪贴等表现手法。
4.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观察、描述、分析童年生活情景,提取绘画、剪贴等表现手法,将观察、分析的结果转化为具体的作品。
5. 教具学具准备:童年生活照片、绘画作品、绘画、剪贴等手工材料及工具。
6.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实践、展示、评价。
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12. 童年的影子-湘美版

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12. 童年的影子-湘美版一、教学内容本课以运用影子表现童年记忆的方式营造情境、激发学生想象力和表现力,加深学生对影子表现的理解,培养学生敏锐的眼观、手触和发现美的能力的为主要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简单复习影子的表现方法。
2.观看湘绣剪纸《童年的影子》。
3.分析作品构图及影子表现手法。
4.运用影子表现童年记忆的方式进行创作。
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影子表现童年记忆的表现手法。
2.让学生在观看作品的基础上,运用影子表现童年记忆的方式进行创作,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增强学生发现美、创造美、表现美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认识和理解艺术作品的构图、形状和色彩。
4.培养学生表现、交流、合作能力,增强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湘绣剪纸《童年的影子》的构图、色彩和影子表现手法,并运用影子表现童年记忆进行创作。
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提高对影子表现的理解,并运用影子表现童年记忆进行创作。
四、教学方法1.示范教学。
2.课堂讲解。
3.学生自学。
4.合作探究。
五、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老师先进行简要复述影子表现的方法。
2.让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记忆(不少于1个)。
第二步:观看作品1.借助多媒体,展示湘绣剪纸《童年的影子》。
2.让学生观看作品,分析作品的构图及色彩运用。
第三步:分析作品1.老师带领学生分析作品的构图,让学生找出影子所在位置,获取影子表现的灵感和方法。
2.指导学生对作品色彩部分的分析,让学生认识到色彩的表现力。
第四步:作品创作1.老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童年记忆,进行影子的创作。
2.老师指导学生如何运用影子表现自己的童年记忆,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第五步:展示作品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2.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并对他人的作品进行欣赏和点评。
第六步:总结1.老师与学生讨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总结所学知识。
2.老师鼓励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积极用影子表现美的东西。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 -第十二课 童年的影子 ︳湘美版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 - 第十二课童年的影子︳湘美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国内外优秀儿童美术家的童年作品。
2.了解蒙太奇的概念和基本构图方法。
3.掌握剪纸和拼贴的基本操作技能。
4.通过观察、分析、创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
能力目标1.运用蒙太奇、剪纸和拼贴技巧,表现个人童年时代的生活和经历。
2.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表现自我内心的情感和情感变化。
3.通过创作,表现自我风格与创意,探索美术表现的多样性。
情感目标1.通过对美术家的童年作品的学习和欣赏,引导学生认识儿童时代的美好和珍贵,珍惜童年。
2.通过多种材料和技法的创作,让学生发挥个人想象力,体验创作的乐趣,激发学生对美的热爱和追求。
二、教学内容1. 知识讲解1.国内外优秀儿童美术家的童年作品。
2.蒙太奇概念和基本构图方法。
2. 教学重点1.剪纸和拼贴的基本操作技能。
2.通过多种材料和技法的创作,发挥个人想象力,体验创作的乐趣,表现童年经历和内心情感。
3. 教学难点1.如何通过多种材料和技法的创作,表现自我的风格与创意。
2.如何通过剪纸和拼贴,表现个人童年时代的生活和经历。
三、教学方法1.听课与观摩:观摩儿童美术家的童年作品。
2.讲解与演示:讲解蒙太奇概念和基本构图方法,演示剪纸和拼贴的基本操作技能。
3.创作实践:通过多种材料和技法的创作,体验创作的乐趣,表现童年经历和内心情感。
4.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引导学生评价自己的作品。
四、教学过程1. 教师引导教师引入课程,用简明生动的语言介绍本课程的主题“童年的影子”,并通过教学画面呈现几幅优秀儿童美术家的童年作品。
教师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感受年幼时期的生活和情感,引发学生对童年的回忆和感悟。
2. 知识讲解与演示(1)知识讲解1.介绍国内外优秀儿童美术家的童年作品,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域、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文化环境下儿童的美术表现。
2.讲解蒙太奇概念和基本构图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剪纸和拼贴的思路和技巧。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2课 童年的影子 ︳湘美版

12 童年的影子教学目标:1.通过对美术作品内容的欣赏,了解美术作品表达的主题与风格。
2.能说出本课所涉及的自己感兴趣的画家的美术作品。
3.在对比、发现、模仿中学会通过局部细节刻画主题的欣赏办法,初步了解画面主体与背景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说出本课自己感兴趣的画家和美术作品。
难点:用简短的话语大胆表达自己对画面内容、主体与背景的关系。
教学准备:(学生)蜡笔、勾线笔、美术本等(教师)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欣赏导入。
1、提问:(课件展示)。
(1)你知道这几幅画里画的人都是谁吗?(2)你觉得他们的心情怎样?为什么?2、教师小结谈话,出示课题《童年的影子》。
二、初步欣赏。
1、提问:(1)刚才有同学说画中的小朋友很快乐,你是怎么看出来的?(2)快乐的事是多种多样的,在你的生活中有什么事情让你很快乐呢?(3)这三幅画不仅表现了不同的快乐童年,而且绘画的种类也是不同的,你知道这三幅画分别属于什么画种吗?2、教师归纳并小结。
3、深入探究。
(1)教师出示《通知书》。
提问:①这幅画属于什么画种?②这幅画画了什么内容?小女孩快乐吗?③猜一猜小女孩可能在说什么悄悄话?为什么?教师小结。
(2)出示《洗澡》。
同桌交流:①《洗澡》画了什么?②画面主要从哪些方面来表现快乐幸福的?指名发言,教师反馈并小结。
(3)出示两幅画,学生交流:这两幅画的背景和人物在表现上有什么不同?4、尝试赏析。
(1)作业要求。
请自主选择还没欣赏过的一幅画,说说你选择的是谁的作品?属于什么画种?画面表现了什么内容?你感觉到画中的小朋友的心情怎么样?画家在处理人物和背景时用了什么表现方法?(2)学生汇报交流,师生共同评价。
5、小结拓展。
(1)小结本课学习内容。
(2)欣赏其他艺术家表现快乐童年的作品。
(3)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上网收集更多画家表现快乐童年的美术作品,或者用画笔表现自己的童年趣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美术下册《童年的影子》湘教版学案
童年的影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摄影的一般知识,感受摄影的基本技巧。
掌握摄影的一般构图规律,能够拍摄较为生动的画面。
过程与方法:学生学习摄影的过程,是一个在原有知识体系上构建新知识的过程,这一过程培养了学生捕捉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感知能力,体验到了摄影的乐趣。
通过欣赏分析作品,感受动态摄影虽然是静止无声的画面,但它呈现给人们的却是紧张激烈的竞赛气氛和惊险优美的瞬间。
情感、态度价值观:帮助学生普及摄影知识,把动体摄影技巧引进课堂,激发学习摄影的热情。
教学重点:
通过大量资料欣赏与分析,并配合学生实践,使学生了解人像摄影与体育摄影的不同。
初步掌握摄影的技巧。
教学难点:
摄影的技巧与构图。
教学过程:
一欣赏摄影作品。
湘版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老屋门前》,摄于浙江前童古镇,后期合成。
少女
蒙娜丽莎般的眼神,与两个小动物和谐相处,让人体悟到桃花源南山下生活的氛围。
整幅作品压低了影调,减弱了色彩的浓度,安逸和宁静的气氛油然而生。
湘版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马与他的主人》,摄于上海松江某马场。
作品以男子与黑骏马相拥相吻的瞬间,刻画了人与动物之间超然的情感,显现出生活中令人感动的真实场景。
后期对画面进行了模糊处理,并突出了男子红衣的鲜活色调。
湘版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回娘家》,摄于云南,后期合成。
薄雾气氛中的画面近实远虚,急切探母的妈妈与回头顾盼的孩子。
作品用湖蓝的淡色调,吟诵出“斜风细雨不须归”的淡淡诗意。
湘版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母亲·俄罗斯后裔》,摄于内蒙古呼伦贝尔。
作品光影对比强烈,画面在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同时,仿佛讲述着一个平凡而曲折的家庭故事。
身后的家人在幽暗的内室忙碌着,而身为家庭主妇的她,侧身回顾,秉承着一颗操劳的心。
作品压暗背景亮度,营造了北方家庭简朴的氛围。
湘版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巴伐利亚少女》,摄于德国巴伐利亚。
作品恰到好处地捕捉到少女那由衷欢笑的瞬间,造型生动,前后呼应,清新的色彩,高雅的灰层次,一派别致的灿烂春光。
湘版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放飞时刻》,摄于浙江前童古镇。
作品中两个夕阳下归家的孩童,雀跃的神情,飞奔的脚步,刹那间喷射出欢快、纯真的童趣。
作品降低了背景色彩的饱和度,反映出作者心中对乡间生活的体悟。
摄影的魅力在于摄影家对景象、人物、事件的瞬间把握。
一种角度、一个神态、一束光线,都是构成一幅佳作的要素。
然而,现实中天时地利人和的机会并不经常出现,即便出现,摄影家也不易捕捉到。
这便是传统摄影的缺憾。
数码摄影技术的进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样的缺憾。
唐民皓就是这样一位在数码摄影领域不断尝试和创作的探索者。
他在良好抓拍技能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数码后期制作的技术优势,把人文、自然环境中的精彩场景组合成一幅幅鲜活的人像作品,再造了在瞬间中无法捕捉到的画面。
他在数码后期中,尤其注重画面色彩的调整,针对不同作品的场景,赋予画面在前期摄影中无法得到的个性化色调,使作品形成了一般摄影作品不具有的视觉冲击效果。
唐民皓既练就了对人物神态敏锐的捕捉技巧,更具有画家的审美眼光和构思能力。
相比传统的摄影作品,他的作品承载了深厚的人文功底、相当的艺术修养和娴熟的图片驾驭能力。
在数码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他的创作实践再次阐释了数码摄影后期制作的“魅力”。
二课外作业
用手机或相机拍摄作品,可到班上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