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文化的精神和基本内涵
闽南传统思想
![闽南传统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83202fd77f1922791688e84f.png)
陈嘉庚,著名爱国华 侨,泉州府同安县集美社 人(现厦门市集美区)。 厦门大学、集美学村、翔 安一中、翔安同民医院等, 均由陈嘉庚先生创办。 成长于郑成功抗清复 明故垒的陈嘉庚具有强烈 的爱国情怀,为新中国的 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生前被毛泽东称誉为“华 侨旗帜、民族光辉”。
初升的阳光映在木窗格上的时侯,开元寺 里僧俗弟子们的早课还没完成;而清净寺伊斯 闽南宗教类型多而庞杂,重视宗 兰教信徒的晨礼已经结束;基督教堂做礼拜的 族亲情、重视编修族谱和重视宗 人三三两两地到来;在妈祖庙烧头柱香的女人 祠建筑是其标志 。佛教、道教、基 则摆开自己的香烛银纸;王爷宫中做道场的主 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婆罗 坛道士正凌空讳字——对许多闽南人来说,这 门教、摩尼教等制度化的成熟宗 是最重要、最庄严的时刻。在这个枕山面海的 教都在这里传播过,泉州海外交 东南之隅,抚慰生民心灵、安顿他们灵魂的, 通史博物馆石刻陈列室里一方方 不仅仅是蓝天碧海、绿树红 石刻碑铭静静地记录着当年盛事。 墙,也不仅仅是攘来熙往的 但是,对于闽南地区来说,更富 繁华市廛和工厂商铺,还有 有地域特色的是组织相对松散、 保生大帝、妈祖、三平祖师 缺乏比较完善的思想体系却在民 、清水祖师等本土神明和外 众中广泛存在并产生巨大影响的 来的释迦牟尼、真主安拉、 民间信仰。 耶稣基督。
西晋末年开始,中原文化、百越文化、异国文化 在闽南相互渗透、融合,孕育了包容多元文化的闽南 文化。宋代末年,泉州港成为与亚历山大港并称的世 界大港,使得这里生成了适合多种宗教传播的良好环 境。让无论是北方陆路还是南方海路传来的宗教,都 能与本土生长出来的民间信仰汇聚融合,一起扎根成 长。
宗教文化与闽南人息息相关,贯穿着他们生命的 全过程。在这世道艰辛的现实世界之外,一个力量强 大、公平公正的神灵机构井井有条地照料着一生人。 现世生活的不平、遗憾以及没来得及实现的美好愿望, 都可以在那里获得,对信众来说是莫大的慰藉,信仰 需求心理使得闽南地区宗教繁盛。
闽都文化总结材料
![闽都文化总结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80cea706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05.png)
闽都文化总结材料闽都文化是指福建省的传统文化,它源远流长,独具特色。
闽都文化不仅是福建人民的精神寄托,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将从历史、语言、建筑、饮食四个方面来介绍闽都文化。
历史是一个民族的根基,闽都文化也不例外。
福建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地区,在漫长的岁月中形成了独特的历史文化。
福建是中国最早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自古以来就是东南亚与中国沿海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
闽都文化受到了外来文化的熏陶,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风格。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闽南文化,它包括福州、厦门、泉州等地的文化特色,如闽南民歌、木偶戏等。
闽都文化的语言方面也十分独特。
福建话是闽南话的一种方言,是福建人民日常交流的语言。
福建话有着浓厚的地方特色,独特的音调和发音方式使其成为一种独特的语言。
福建话中有很多琅琅上口的俚语和口头禅,如“吃饱了撑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等,这些语言表达方式生动活泼,富有民间特色。
闽都文化的建筑也是独具特色的。
福建传统建筑以土楼为代表,土楼是福建土家族群众居住的独特建筑形式,被誉为“土家族的城堡”。
土楼有着独特的外观和内部结构,它的墙体坚固耐用,能够经受住各种自然灾害的考验。
土楼内部布局合理,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闽南地区的重要文化遗产。
闽都文化的饮食更是令人垂涎欲滴。
福建菜以闽菜为主,以其独特的风味和制作工艺而闻名。
闽菜注重原汁原味,讲究食材的新鲜和烹饪的精细。
福建的海产品丰富,福建菜中的海鲜菜肴尤为出名。
例如,闽南的海蛎煎、沙茶面,福州的鱼丸、肉肠等都是福建菜的代表性菜肴。
总的来说,闽都文化是福建省的传统文化,它在历史、语言、建筑、饮食等方面都有独特的特色。
闽都文化是福建人民的精神寄托,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了解和传承闽都文化,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福建的历史和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闽南民俗文化特征的分析
![闽南民俗文化特征的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477c3f3da38376baf1fae53.png)
Q I N G G A N D U B E N所谓民俗文化就是一个地域的特定文化,每个地方的文化都是不同的,就像每个地方都说着不同的语言。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将民俗文化解释成一个地方的习惯和风俗,钟敬文认为民俗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是指语言层面的文字;第二方面是指信仰层面;第三方面是指行为习俗。
其实所谓民俗就是一个地方的风俗,是人类生活的一种独特的行为模式,一切的民俗文化都要以人的活动为支撑点。
闽南文化经历了悠久历史的演变,主要集中在厦门,漳州,泉州,广东以及部分台湾地区,闽南民俗文化有着极其深厚的文化内涵,记录着从上古时期一直到现在的闽南文化的过往以及未来,闽南民俗文化植根于广阔的中华民族文化的土地上,绵延不绝。
今天我们就闽南民俗文化的四个方面来进行探讨,来详细了解闽南民俗文化的特征。
一、祈福求平安大多数闽南民俗文化的出现都与民众希望自己的生活能够变得更好一点有关。
人民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祈福以及自己的民俗文化使自己的生活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准,这种朴素的愿望致使了许多闽南的民俗文化的产生。
1、祈求平安。
闽南民俗文化中有驱逐邪魔的文化内涵,在端午节的时候闽南人习惯将艾草、榕树枝等悬挂在家门口,并且在房子的四周要撒上黄酒,目的是为了驱虫辟邪。
这既是我们中华民族两千年来的文化传承,也寄托了闽南民俗文化当中的驱逐邪魔的文化内涵。
在漳州有这么一句民谣“未吃午月节粽,破棉裘仔不甘放”,这句话的意思是在端午节以后,人们就可以将棉被收起来,这其实是闽南人保护自己的一种措施,这是他们应对忽冷忽热的节气的一种方法,这句话当中还包含了古代人民的智慧以及经验。
除此之外,在除夕之前,每家每户都要将自己的房子进行打扫,目的是希望能够除去一整年的晦气,以一个新的姿态迎接新年,渴求在新的一年,自己能够有一个新的开始,家人能够过上平安健康的生活。
在闽南民俗文化中,还有一个习惯就是拜妈祖。
原来拜妈祖是那些航海人员需要做的事,在出海之前,他们习惯拜妈祖来保佑自己的平安归来。
闽南文化的精神
![闽南文化的精神](https://img.taocdn.com/s3/m/188236ebcc1755270622086e.png)
闽南文化的精神-—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延伸报告人:林华东(泉州师院二级教授)地点:丰泽区实验小学报告厅时间:2011年8月1日上午/22日下午零、引言国学与中华文化有着天然的血脉关系,是中华文化之魂. 中华文化的核心精神,总结概括在古代经典名著中,延承在中华民族的心灵中。
开班仪式上我提到:《易经》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这就是我们民族精神与中华之魂的写照,也是今天燃照我们前行的火炬。
我还举了个例子:《论语·学而》记载,孔子的弟子曾子提出:“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慎重对待亡灵,追寻远祖,老百姓的道德就会变得厚重起来。
孔门的这些经典语言,表现了中华民族“重乡崇祖"的观念。
国学—-中国古代传统的学说。
既总结了中华文化,又引领中华文化前行。
文化是民族思想、民族内涵的体现。
例如,中国的“年”——是一个深深烙在国人心中的家概念.(泉州崇福寺的传说)(2008年的那场雪)国学教育:可读原著,由深至浅;可谈文化,由浅至深!今天我们走后者!我谈闽南文化,因为她是中华文化的延承闽南文化这个题目很大,我无法在一个半天把它讲清楚,今天只能讲两个问题:1.闽南文化的历史(闽南人、闽南社会、闽南文化的形成)2.闽南文化的核心精神(四个内涵、四个特性)闽南文化这个题目很大,我无法在一个半天把它讲清楚,今天只能讲两个问题:1.闽南文化的历史(闽南人、闽南社会、闽南文化的形成)2。
闽南文化的核心精神(四个内涵、四个特性)一、闽南文化的历史讲四个问题1。
闽与闽南的历史沿革-—行政区划演变2.闽的民系族群流变--闽人,闽越人,汉人,番人百越民族—-闽越人——高山族——东南亚诸民族?-—沙捞越(马来语:Sarawak)3.福建的语言4。
文化的力量:从闽台一体性与和谐性说起福建上古时代就被称为“闽”,当时的土著叫闽人。
七闽—-7个部落也:属百越民族闽人闽越人+ 汉人+ 番人闽越人——高山族东南亚诸民族?——沙捞越(马来语:Sarawak)战国时期至汉武帝期间,福建土著经历了古闽人和古越人融合以及闽越人整体北迁的历史大动荡。
依托学生社团的建设,弘扬闽南文化“爱拼会赢”的正能量
![依托学生社团的建设,弘扬闽南文化“爱拼会赢”的正能量](https://img.taocdn.com/s3/m/8362acbb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875a577.png)
依托学生社团的建设,弘扬闽南文化“爱拼会赢”的正能量闽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闽南地区的风土人情、方言、饮食、建筑、传统习俗等,构成了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闽南文化。
而“爱拼会赢”正是闽南文化中最为具有代表性的一种精神,它体现了闽南人勤劳、敢拼、进取的精神。
在当今社会,如何将这种正能量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认同并弘扬闽南文化中的“爱拼会赢”精神呢?答案或许就在依托学生社团的建设上。
一、学生社团的意义学生社团是高校学生自主组织、自主管理的群体,其成员是在相关兴趣爱好或者专业领域内的自发组织,形成相对稳定的组织。
学生社团在大学校园中既有教育教学功能,也有社会实践和服务功能。
它既是学生自我发展的重要平台,也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推动力,更是传承与弘扬地方文化的重要载体。
二、学生社团弘扬“爱拼会赢”的正能量1. 举办主题活动学生社团可以举办以“爱拼会赢”为主题的活动,如“爱拼会赢”知识竞赛、演讲比赛、读书分享会等。
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爱拼会赢”的内涵和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和工作动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同时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同闽南文化中的“爱拼会赢”精神。
2. 开展实践活动学生社团可以组织一些实践活动,如“爱拼会赢”助学基金募捐活动、社会实践服务活动等。
通过这些活动,帮助更多有困难的学生感受到“爱拼会赢”精神的力量,让更多人受益、感动、激励。
同时也可以通过这些活动,将“爱拼会赢”精神传递给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同它。
三、加强学生社团建设要想通过学生社团弘扬“爱拼会赢”的正能量,就要加强学生社团的建设。
学校和社团组织者要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服务,加强对学生社团的培训、指导和管理。
要鼓励和引导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学生社团中来,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组织管理能力。
要搭建良好的平台和渠道,让学生社团在各个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从而更好地弘扬“爱拼会赢”的正能量。
闽南文化的精神和基本内涵
![闽南文化的精神和基本内涵](https://img.taocdn.com/s3/m/edf01e335a8102d276a22f92.png)
闽南文化的精神和基本内涵闽南文化是中华文化大家庭中的一员。
从特征上说,它以闽南方言为载体,存活于闽南方言通行的社会之中。
从地域范围说,它发源于福建泉州地区,逐步向漳州地区、潮汕地区和雷州半岛、台湾地区及海南地区扩展;并且随着闽南人的足迹,沿着江河海岸延伸至广西平南玉林地区、浙江平阳地区、东南亚港澳地区,以及内陆的江西上饶周边地区、江苏宜兴以及本省的闽北、闽东和闽中个别地方。
从数量上说,国内外认同闽南文化、生活在闽南方言圈的,大约有6000多万人。
从历史角度说,闽南文化经历了2000多年的风雨历程,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闽南人的变迁,它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
一、闽南文化的历史来源使用共同的语言、遵守共同的风俗习惯、养成共同的心理素质和性格是文化的基本要素。
闽南文化是闽南人为适应自然环境和经济要求而产生的具有高度共识的意识和行为。
研究闽南文化,首先就得探索闽南社会的形成。
闽南是福建南部泉州、漳州和厦门的总称。
福建上古时代就被称为“闽”,当时土著叫闽人。
战国时期至汉武帝期间,福建土著经历了古闽人和古越人融合以及闽越人整体北迁的历史大动荡。
汉武帝平闽(前110年)之后,闽地空虚,给汉人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空间。
从西汉设冶县(前85年),到东汉末贺齐入闽(汉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是汉人入闽并融合闽越遗民的关键时期。
据朱维幹《福建史稿》,这个时期福建的经济、社会已具备一定规模。
永安三年(260年)东吴即建东安县于现在的泉州西门外的丰州,属建安郡。
西晋咸宁六年(280年),又置绥安县于漳浦。
晋太康三年(283年)改东安县为晋安县,又从晋安县中分出同安县。
此后,汉人超大规模入闽大约还有五次,包括史书未曾记载只在民间流传家谱出现的东晋初的“八姓”入闽,史书记载的梁朝侯景之乱的大批难民入闽,唐初陈政、陈元光父子率兵入闽,唐末五代时期王潮、王审知率兵平闽,南宋末期两个短命皇帝赵罡(端宗)、赵昺(帝昺)在福建就位引来北方保驾抗元的众多忠义之士入闽。
闽南茶文化的调查报告
![闽南茶文化的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dfd62ab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e3.png)
闽南茶文化不仅在当地有重要 地位,还对周边地区和海外华 人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这种影 响体现在茶道礼仪、茶文化传 承等方面。
尽管闽南茶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 这种文化面临着传承和发展上 的挑战。例如,年轻人对传统 茶文化的认同感和兴趣逐渐降 低。
研究不足与展望
研究深度和广度 有待提高
尽管我们对闽南茶文化有了 初步的了解和研究,但这些 研究还比较零散,缺乏系统 性和深度。未来可以进一步 深入研究闽南茶文化的各个 方面,包括历史渊源、文化 内涵、传承方式等。
跨学科合作前景 广阔
闽南茶文化涉及到历史、文 化、艺术、社会等多个领域 ,需要跨学科的研究和支持 。未来可以加强不同学科之 间的合作,共同推动闽南茶 文化的研究和发展。
02
闽南茶文化概述
Chapter
闽南地区的地理环境
01
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福建南部,背山面海,地势复杂多样,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 和独特的地理环境。
02
闽南地区拥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为茶叶的生长和生产提供了适宜的气候、 土壤和环境。
闽南茶文化的历史发展
闽南地区的茶叶生产和消费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唐朝和宋朝。
闽南茶文化的调查报告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引言 • 闽南茶文化概述 • 闽南茶文化的物质层面 • 闽南茶文化的精神层面 • 闽南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 研究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01
引言
Chapter
研究背景和意义
闽南地区拥有丰富的茶文化传统和习俗,这些文化和习 俗在该地区的经济、社会和文化遗产中占有重要地位。
易逐渐增多。
THANKS
感谢观看
闽南茶文化具有着广泛的社会影响力 和文化传播力,对于促进地区经济发 展和文化交流有着重要的作用。
闽南文化价值观
![闽南文化价值观](https://img.taocdn.com/s3/m/0839ef8a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dd.png)
闽南文化价值观闽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独特的价值观。
它融合了海洋文化、中原文化、古闽越文化、侨乡文化等多种元素,形成了开放、进取、包容、创新的特质。
在闽南文化的价值观中,以下几个方面尤为突出:一、重视家庭与亲情闽南人十分重视家庭和亲情,认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亲情是维系家庭关系的纽带。
在闽南社会中,家庭观念浓厚,家族意识强烈,人们普遍尊重长辈、关心晚辈,注重家庭和睦与家族团结。
这种价值观在闽南人的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如家庭聚会、婚丧嫁娶等场合,家人之间的互动频繁而亲密。
二、强调勤劳与节俭闽南地区自然环境相对较为恶劣,人民在长期的艰苦生活中形成了勤劳节俭的品质。
勤劳是闽南人立身处世的基本原则,他们相信“勤劳致富”、“勤俭持家”,通过辛勤劳动创造财富、改善生活。
节俭则是闽南人在生活中精打细算、量入为出的体现,他们懂得珍惜劳动成果,不浪费财物,形成了节约的习惯。
三、崇尚团结与合作在闽南文化的价值观中,团结与合作是重要的理念。
由于历史上移民的背景和海洋文化的熏陶,闽南人形成了强烈的群体意识和协作精神。
他们相信“团结就是力量”,注重集体行动和团队协作,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能够齐心协力、共同应对。
这种团结合作的精神在闽南社会各个领域都有所体现,如社区建设、宗族活动等。
四、追求教育与知识闽南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文化繁荣之地,人们普遍重视教育和学习。
在闽南文化的价值观中,教育与知识被视为改变命运、提升社会地位的重要途径。
闽南家庭普遍重视子女的教育,尽力为其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同时,闽南社会崇尚知识分子,尊重文化人,形成了浓厚的学术氛围。
这种追求知识与教育的价值观激励着人们不断学习、提升自我。
五、注重诚信与义气在闽南文化的价值观中,诚信与义气是非常重要的品质。
闽南人注重信誉,强调言行一致,认为诚信是立身处世之本。
在商业活动中,闽南人秉持诚信经营的原则,以质量求生存,以信誉求发展。
闽商文化
![闽商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ba06316a9b6648d7c1c746e1.png)
4、缺乏企业战略管理思想
• 在改革开放初期,闽商依靠自己的双手, 用敢拼敢闯的精神“闯”下自己的一片天 地,但是随着企业不断做大做强的时候, 没有接受过经营管理方面系统训练的他们 自己感到难以驾驭却又不知所措 ,没有企 业战略管理的思想和企业文化培育的理念, 因此很多的闽商企业在这种情况下纷纷倒 闭。而新兴的闽南企业因为没有远景规划 意识和创新意识,往往企业寿命很短。
闽南人骨子里具有难得的包容性,具有儒家之风。 除有本土的道教、佛教以及妈祖、关帝等信仰外还 包含各种外来宗教信仰如伊斯兰教、印度教和摩尼 教等,目前留存的古老中外寺庙有元妙寺、延福寺、 开元寺、妈祖庙等,放眼世界,有几个地方有如此 包容性,文艺复兴后,西方仍有对异教的排斥和毁 灭,可在闽南,在泉州,几种世界宗教得以同时得
三、闽商文化的缺陷
• 闽商文化经历了一个长时间的变化发展, 闽商敢闯冒险的精神特质、浓厚的重商主 义、反哺桑梓的优良传统使闽商在海外不 断发展壮大,但是随着世界企业发展理念 的更新变化,闽商文化中的一些特质成为 不利于闽商生存发展的因素
1、缺乏长远规划意识
• 由于冒险,闽商在经营活动中时常是不分 析、不考证、不调查也不研究,埋头猛干。 就多数中小商人而言,其行为多短期功利, 缺乏远见卓识,尤其缺乏最终长远商业战 略,这在企业乃至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成 为一个致命弱点
2、具有反哺桑梓精神
• 传统闽商所从事的商业活动五花八门,活动的领 域也经常延伸到全国与世界各地,这些商人、尤 其是一些长期旅居海外的华侨华人,在事业上取 得一定成就以后,往往都有一份回报家乡的情怀。 据统计,海外闽商的总资产己超过1万亿美元。福 建引进外资中海外闽商占67%,闽商捐赠支持家 乡兴办公益事业近200亿人民币。 • 倾囊兴学被称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杰出 侨领陈嘉庚,奉行“至考笃亲、弘扬祖德之精神 的陈守仁博士,以“穷则独善其身贵自励,达即 回馈社会慰生平”为信念的陈水俊先生
送友人归闽注解
![送友人归闽注解](https://img.taocdn.com/s3/m/d90ff136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565a47b.png)
送友人归闽注解送友人归闽注解前言:送友人归闽,仿佛是一种不舍离别的情感,友谊的羁绊,使人不能自拔。
在友人归去之际,我不禁沉思,闽地的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又有怎样的离愁别绪?此文旨在通过对自然、历史、文化等方面的阐述,解读送友人归闽的真正含义。
一、自然风光闽地位于华东地区,地势逶迤起伏,风景秀美。
其拥有灵秀的温带气候和独一无二的自然风光,其中厦门、武夷山等名胜古迹皆是游客喜爱之地。
厦门的鼓浪屿,以其迷人的海岸线、繁华的购物街以及拥有悠久历史的建筑而闻名;武夷山因被列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被誉为“东方瑞士”,山水间融合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奇。
送友人归闽,便是在这片天然的美景中,与友尽情享受自然恩赐。
二、历史文化闽地自古以来久负盛名,其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闽中地区是名门望族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这里孕育了许多有影响力的文化名人。
孔庙、城楼、古城墙、紫金山等古迹,无不彰显着历史的辉煌和文化的丰富。
而闽南地区则以文风独特的闽南文化而闻名,其中泉州、漳州等地更是中华文化重要的发源地之一。
送友人归闽,也是在这片历史的土地上,与友共同领略文化的魅力。
三、美食之乡闽地的美食文化更是令人口齿留香。
福建菜,作为中国八大菜系之一,以其独特的烹饪工艺和丰富的菜品种类而闻名遐迩。
酸甜可口的闽菜,细腻爽口的海鲜,清香四溢的茶叶,都是友人归闽时不容错过的美味之选。
夜晚,漫步在繁华的夜市,品尝各式小吃,更是一种独特的享受。
送友人归闽,也是送友人一次美食的盛宴。
四、人文精神闽地人民勤劳勇敢,心系乡土,崇尚诚信。
他们对友人的款待热情而深沉,凭借这份真挚的情感,彰显出人文精神。
在闽地,我曾是那样的感受到友人们的真情、深情。
送友人归闽,也是送友人一份深情厚谊的象征,愿友人感受到闽地人民的真情厚意。
结语:闽地自然风光、悠久历史、丰富文化以及独特美食,无不植根于这片沃土。
而友人归闽,不仅是离别的时刻,更是对友谊的珍视和对远方的祝福。
愿友人在闽地留下美好的回忆,愿友谊在闽地继续发扬光大。
闽南文化
![闽南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f77775f7941ea76e58fa0498.png)
(三)闽南文化对海峡两岸关系发 展有着强大的推动作用
– 海峡两岸闽南人对闽南文化有着强烈的认 同感。这种认同感产生了强大的精神力量,使 海峡两岸闽南人共同推动着两岸关系朝着祖国 统一、民族团结的方向发展,谱写了抵御外侮、 维护统一、奋发图强的历史篇章。
(二)闽南文化对台湾同胞有着强 大的吸引作用
•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不论是在荷兰 殖民者占领台湾的岁月里,还是在郑成功 收复台湾的年代里;不论是在清政府实行 “海禁”的岁月里,还是在清朝政府统一 台湾,实行“闽台一家”的年代里;
五、如何加强青少年对闽南文化的 了解
• 2007年设立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是第一 个国家级区域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 2009年7月漳州市出台了《闽南文化生态保护 实验区建设规划(试行)》,提出分三阶段保护闽 南文化,其中包括在中小学开设传统闽南民俗文 化课程,鼓励青少年学讲闽南话,提倡公务员学 习闽南话,联合高校培养闽南学学科方向的高层 次研究人才等。
三、源远流长的闽南文化精髓
• 有一种精神,叫闽南文化。闽南文化 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重乡崇祖的生活哲 学、爱拼敢赢的价值观念、输赢笑笑的精 神气质和山海交融的行为模式。 • 有一种血脉,叫闽南文化。闽南民系 族群是古代中原汉人多批次大规模入闽, 并与当地闽越遗民逐渐融合而成的。
四、闽南文化在台湾的传播和作用
闽南文化
课程:毛概 指导老师: 小组成员:
目录
• • • • • 一、什么是闽南文化 二、闽南文化的表现形式 三、源远流长的闽南文化精髓 四、闽南文化在台湾的传播和作用 五、如何加强青少年对闽南文化的了解
闽南人_精品文档
![闽南人_精品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f0f771a1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3e.png)
闽南人闽南人,是指居住在中国福建省闽南地区的人们。
闽南地区位于闽江下游沿海地带,包括福州、泉州、漳州等城市,是福建省的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闽南人以其独特的语言、饮食、民俗和建筑而闻名于世。
语言是一个地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闽南人以闽南话为母语。
闽南话是一种汉语方言,主要在福建省闽南地区使用。
它与其他汉语方言在发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
闽南话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人们用它来交流、表达情感和传递信息。
闽南人的饮食文化也是独具特色。
闽南菜以其鲜美的味道和精美的制作工艺而闻名。
闽南菜以海鲜为主要食材,加入了丰富的调味料,烹饪出一道道令人垂涎欲滴的美食。
泉州八碗、福州鱼丸、漳州土鸡汤等都是闽南菜的代表。
此外,闽南人还善于制作扁食和点心,如闽南糖糕、酥炸芋圆等,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美食享受。
闽南人的民俗文化源远流长,深受道教和民间信仰的影响。
丰年祭、盂兰盆节、妈祖文化等是闽南人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象征。
闽南人对祖先的崇敬、敬拜自然和尊重传统习俗是他们身心灵的寄托。
每年农历正月和五月是闽南人最隆重的庆祝日,人们会举行各种宗教和民俗仪式,表达对神灵和祖先的敬仰和感恩之情。
闽南地区的建筑风格也与闽南人的生活习惯和气候环境相适应。
闽南建筑以传统的木结构和石雕为特色,注重屏风墙和天井的设计,具有独特的匠人精神和传统文化底蕴。
福建土楼是闽南建筑的代表,被誉为“世界建筑奇迹”,是闽南历史文化的瑰宝。
闽南人崇尚节俭、勤劳和自强不息的精神。
繁忙的生活并未削弱闽南人乐观开朗的性格。
闽南人喜欢唱歌、跳舞和戏曲表演,这些活动也成为闽南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
总的来说,闽南人富有自豪感,热爱生活,注重传统文化和家庭价值观的传承。
他们以其独特的语言、饮食、民俗和建筑文化,展示了闽南地区的多样性和魅力。
闽南人的精神风貌和独特的文化景观,吸引了国内外游客的关注和赞赏。
希望闽南人以自己的努力和智慧,继续传承和发展闽南文化,为我国的文化多样性做出更大的贡献。
福建闽南文化传统
![福建闽南文化传统](https://img.taocdn.com/s3/m/baa1db36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85.png)
福建闽南文化传统福建闽南地区是中国南方沿海地区的一个重要文化发源地,其独特的文化传统深受人们喜爱。
闽南文化以其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独特的建筑风格、传统的宗教信仰和美食文化而闻名于世。
在闽南地区,民间艺术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闽南地区的木偶戏、布袋戏、歌仔戏等传统戏曲形式在当地广受欢迎。
这些戏曲形式以其富有地方特色的表演风格和剧情内容吸引着观众,传承着闽南地区丰富的文化内涵。
此外,闽南地区还有许多传统手工艺品,如剪纸、泥塑、扎染等,这些手工艺品传承着古老的技艺和文化传统,展现了闽南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闽南地区的建筑风格也是其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的闽南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工艺吸引着众多游客。
闽南地区的传统建筑多为木质结构,屋顶呈弯曲的飞檐形式,建筑内外装饰精美,充满了浓厚的地方特色。
这些传统建筑不仅是闽南地区的文化遗产,更是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和传承。
除了艺术和建筑,闽南地区的宗教信仰也是其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闽南地区的宗教信仰多样,包括道教、佛教、儒教等。
这些宗教信仰在当地人民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人们提供了精神寄托和情感慰藉。
许多宗教建筑和庙宇也成为了闽南地区的重要文化景点,吸引着众多信徒和游客前来参观。
最后,闽南地区的美食文化也是其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闽南地区的美食以其独特的口味和丰富的品种而著称。
著名的闽南菜系以其鲜美的味道和精致的烹饪工艺吸引着众多食客,成为了闽南地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总的来说,福建闽南文化传统丰富多彩,其独特的民间艺术、建筑风格、宗教信仰和美食文化都展现了闽南人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这些文化传统不仅丰富了闽南地区的文化内涵,更为当地人民带来了精神上的满足和情感上的寄托。
希望闽南文化传统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为后人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
闽东精神的深刻意涵与实践价值作文600字
![闽东精神的深刻意涵与实践价值作文6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1e192a10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f1.png)
闽东精神的深刻意涵与实践价值作文600字1. 引言1.1 概述闽东精神是指福建省东部地区独特的精神风貌和价值观念,它承载着闽东人民在长期历史文化熏陶下形成的独特心态和行为方式。
闽东精神以家国情怀、勤俭和敬业精神以及传统文化传承为核心要素,贯穿于当地人民的生活和社会发展中。
这种精神具有深刻的意涵和实践价值,在推动社会进步、促进经济发展以及塑造良好社会风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1.2 研究背景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逐渐失去了应有的重视与传承。
然而,在这个消费主义泛滥、物质利益至上的时代,还存在着一些地区或群体仍然坚守传统信仰、弘扬优秀文化传统,并凭借这种信念不断取得成功与奋斗。
福建闽东便是其中之一。
1.3 研究意义闽东精神作为一个特定地区的文化现象,不仅具有历史的衍生性,也与当代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研究闽东精神的深刻意涵与实践价值,可以进一步挖掘出福建省东部地区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内核,有助于加深对这一地域文化特征的了解和认识。
同时,研究闽东精神在当代社会中的应用价值和推广意义,有助于提升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并启示着我们如何更好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追求社会进步、塑造良好家庭关系以及促进经济发展。
因此,本文旨在全面分析闽东精神的内涵与历史渊源,并探讨其在当代社会中的意义与实践价值。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2. 闽东精神的内涵与历史渊源2.1 定义与概念闽东精神是指福建省东部地区特有的一种文化精神,它是闽南福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闽东精神是指那些根植于闽东人民心中,代代相传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思维方式。
它包含了对家园、社群和国家的热爱和关怀,对传统文化的扎根和传承,以及对勤俭敬业、奋发向前的追求。
2.2 历史渊源与发展闽东地区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早在3000多年前就有人类活动。
作为海洋丝绸之路的起点,闽东地区吸纳了外来文化并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体系。
在长期磨难与历史变迁中,闽东人民形成了坚韧不拔、顽强奋斗的品质。
闽东精神感悟
![闽东精神感悟](https://img.taocdn.com/s3/m/caa153f2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e2.png)
闽东精神感悟闽东,一个古老而神秘的地方,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闽南地区。
这里地处海滨,风景秀丽,人文景观丰富多样,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人文遗产构成了闽东独特的精神文化。
在这里,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人文遗产构成了闽东独特的精神文化,这种文化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传统,展现了丰富的人文精神。
闽东人民以海为邻,从古至今,一直以来都与海相伴。
海洋文化、海洋意识一直是闽东地区的文化精神核心,海洋文化深深地熏染着闽东人民的血脉,渗透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
海洋文化的影响使得闽东人民勇敢、坚毅、乐观,同时也建立起了他们独有的处世之道和生活态度。
在对待困境和挑战的时候,他们总能够保持平静、坚忍,不畏艰险,勇往直前。
在海洋这片广阔无垠的土地上,他们学会了坚强、顽强,学会了面对困难,不屈不挠。
因此,海洋文化不仅是闽东地区的一种文化象征,更是一种精神力量的体现。
面对风浪,他们不畏惧,坚韧地面对挑战;在风雨中,他们敢于拼搏,勇往直前。
闽东是闽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闽南文化是福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以闽南方言、闽南乐曲、闽南饮食、闽南建筑、闽南舞蹈、闽南传统工艺等为代表。
闽南文化是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文化形态,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在闽南文化中,乐观向上、宽容豁达乃是其最基本的精神核心。
在这里,人们向往自由平等、互助合作,尊重传统、包容多元,秉持快乐幸福、向上进取的人生观。
闽东文化不仅在精神内核方面体现出了闽东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而在民俗风情上也充分展现出了他们对传统的珍爱和尊重。
长期以来,闽东地区秉承着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理念,努力弘扬和发扬民族优秀传统和民族精神。
这种文化传承的精神不仅在宗教信仰、服饰风俗、节庆习俗等传统文化方面得到了继承和弘扬,在闽东人的性情脾胃甚至生活方式中都能得以体现。
在闽东地区,人们崇尚和喜爱的传统民俗文化十分丰富多彩,其中有着很多深厚而古老的文化传统。
比如,闽东地区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清明节、中元节、重阳节等;在宗教方面有道教、儒教、佛教;在音乐舞蹈上有八音(琵琶、箫、笛、鼓、琴、扬琴、二胡、板)和华彩舞蹈。
闽南华侨华人移民历史概述以及人文精神探析
![闽南华侨华人移民历史概述以及人文精神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224fb275a1c7aa00b52acbee.png)
闽南华侨华人移民历史概述以及人文精神探析作者:蔡历丞来源:《青年时代》2020年第21期摘要:闽南人是广大华侨华人的主力军之一,闽南人在世界各地,尤其是在东南亚的移居时间之长、移民历史之悠久、人数之众、社团之多、凝聚力之强、经济影响力之大是来自其他区域的华侨华人所无法比拟的。
为了全面了解闽南华侨华人在东南亚经济地位和成就背后的历史根源,本文拟对闽南人的移民历史进行概述,并对闽南人文精神特点进行分析。
关键词:闽南人;华侨华人;闽南人文一、闽南人移民历史概述(一)“闽南”的概念界定今天所称的福建“闽南”地区,大体包括泉州市、漳州市和厦门市,又称为“闽南金三角”。
但是,当我们谈及“闽南”,实际上是超出了地理、行政、经济层面的概念,更多是将其视为一个纯粹的文化区,闽南在福建省内分化为相对独立的文化单元,语言、宗教的高度一致性是闽南作为文化区与福建其他地区相区别的概念之一。
因此有必要对闽南人与福建人之间做一个界定,往往在东南亚国家里会经常看到或者听到“福建人”(Hokkien)一词,其实在东南亚的语境里,中文的“福建”一词却有着特殊的含义,其对应的英文单词是“Hokkien”,这其实是闽南语中对“福建”的发音,但是“Hokkien”却不能等同于整个福建省包括闽南人在内的所有区域的人,其真正指代的范围仅限于闽南地区范围,即特指来自厦门、漳州、泉州三个地区且使用闽南方言的人群。
(二)泉州移民历史概述泉州别名“鲤城”“刺桐城”,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南接厦门,东望台湾岛。
早在南北朝已有印度僧人自建康(南京)前来泉州九日山译经,并于陈天嘉六年(565年)由泉州港返国,泉州港由此头角初露。
更有一种说法是早于晋朝之时,泉州港就与东南亚产生了贸易往来关系。
而北宋时期,泉州正式得到发展,元佑二年(1087年)泉州设市舶司,南宋时期增设南外宗正司,由此泉州港的对外贸易达到了顶峰,不仅成为了我国对外贸易最大的港口,而且到元朝时期还被意大利旅行家马克·波罗称为是东方第一大港,与当时的埃及亚历山大港并列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港口。
闽南语古诗
![闽南语古诗](https://img.taocdn.com/s3/m/8ba16814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f47e276.png)
闽南语古诗是福建地区的文化遗产之一,它在中国南方的文化领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这些古诗作品大多创作于唐朝和宋朝时期,具有优美的语言、深刻的含义和浓郁的地方特色。
本文将从历史、语言、文化等多个方面,进一步探讨的魅力。
一、历史背景唐朝时期,闽南地区处于海洋经济的繁荣时期,海上贸易蓬勃发展,与东南亚、南亚等国家之间的交流频繁。
同时,唐朝的繁荣也带来了文化、诗歌等方面的发展。
在这样的背景下,得以迅速发展,成为了当时闽南地区最为流行和繁盛的文学形式之一。
宋代时期,闽南地区的文化、经济再次迎来了发展的机遇。
这个时期的常常流传于民间,成为了文化传承的重要桥梁。
这些民间古诗,具有浓郁的闽南地方特色,文化底蕴深厚,通过它们我们可以更加深入了解当时闽南地区的历史、经济和传统文化。
二、语言特色的语言,是闽南方言的表现形式之一,它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表现了福建地区独特的文化传统和人文精神。
闽南方言的语音,变化丰富,自成一体。
闽南古诗的语言用词清新、明快,情感真挚,其语言韵味和情感体现,无疑为广大爱好古诗文化、语言文化者所赞誉。
三、文化内涵究竟有着怎样的文化内涵呢?在古诗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表现出俚俗自得、头头是道、心灵手巧的闽南人的生活态度,展现了福建地区兼备浪漫、天然、淡泊、任性的人文气息。
同时,的内容,也常常与宗教信仰、历史故事、风俗民情等相关联,以形象、比喻、对比等方式展现出人文的艺术与文学特点。
这些艺术特点,反映了闽南文化的深厚涵义和深度历史、人文内涵。
四、经典作品中,有许多经典之作,其中最为著名、流传最广的作品便是《南诏古梦》了。
这部古诗长篇大论,通过对南诏古梦的表现,塑造出了我国南方地区的种种历史、风俗与文化,又将人类命运的趋势与历代文化相融合,是一部以广阔的视野博览万象的巨著。
另外,《陈鸿天破非》,《杜氏小梦》等古诗都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五、闽南文化的发展通过多种形式,传承了福建地区的文化、历史和精神内涵。
闽南文化心得体会
![闽南文化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2927954b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18.png)
闽南文化心得体会闽南文化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其独特的地理环境、较为封闭的历史背景以及多元的民族文化交融,使得闽南文化具有丰富多样的内涵和独到的魅力。
作为一个来自其他地区的外乡人,我在接触和了解闽南文化的过程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对其产生了许多感悟与体会。
首先,闽南文化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赋予其独特的气质与精神。
闽南地处温暖湿润的气候带,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肥沃的土地造就了这片土地的富饶与繁荣。
同时,闽南的地理位置使之成为南北文化交流的桥梁,吸引了中原文化南下与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
这也融合了中原与福建本地民族的文化,形成了独特的闽南文化。
其次,闽南文化的开放性与包容性也深深吸引了我。
闽南文化历史上经历了多个王朝的更迭和外来文化的冲击,但却能够保持自己的独特特色,并吸收着外来文化的精华。
闽南人民有着开明包容的思想,擅长经商并重视教育。
他们乐观向上,勇于创新,对外来文化抱着包容与融入的态度。
这样的心态使得闽南文化不仅具有传统美学的韵味,还能吸收和融入现代社会的发展。
再者,闽南文化中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表达方式也是我深感兴趣的。
闽南民间音乐、传统建筑、木雕、瓷器和剪纸等艺术形式都呈现出浓厚的地方特色和人情味。
闽南的民间音乐以悠扬动听的曲调和细腻的情感表达而闻名,它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闽南人民生活的一部分。
而闽南的传统建筑则展示了福建古代建筑艺术的精髓,其风格独特、丰富多彩,给人以美的享受。
例如,土楼作为闽南传统建筑的代表,不仅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还体现了闽南人民的智慧和生活哲学。
最后,闽南文化中独特的品味与生活方式令我印象深刻。
闽南人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体现在他们对美食、茶艺、园林艺术、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热爱与追求。
品味一碗热气腾腾的闽南小吃,喝上一杯香气扑鼻的闽南茶,让自己漫步在一座精致的闽南园林中,或者沉浸在一本闽南文学巨著中,都能让人感受到独特的文化魅力与生活情趣。
总之,闽南文化是一个独特而丰富的文化宝库,它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积淀、艺术表达方式以及独特的生活品味都使得闽南文化成为一种耐人寻味的文化符号。
结合材料,谈谈妈祖文化的精神内涵
![结合材料,谈谈妈祖文化的精神内涵](https://img.taocdn.com/s3/m/b0f956d2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35.png)
结合材料,谈谈妈祖文化的精神内涵
妈祖文化是中国闽南地区一种深受民众崇拜和尊敬的宗教信仰文化,其精神内涵着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守护与救助:妈祖被视为海上之神,她的主要职责是保护渔民和船只的安全。
妈祖文化中的精神内涵之一就是守护和救助。
人们对妈祖的崇拜表达了对海上生活的敬畏与感恩,同时也寄托了人们的希望和祈福。
2. 家国情怀:除了在船只和渔民的安全上发挥作用外,妈祖也被视为民族和国家的守护神。
妈祖文化强调爱国主义情感,强调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与忧虑。
无论是国内还是海外,中国人都会举行盛大的妈祖祭祀活动,表达对家乡和祖国的深情厚意。
3. 互助与关爱:妈祖信仰强调互助与关爱。
在妈祖庙里,信徒之间相互交流、互相帮助,形成了一种亲密的社群关系。
这种关爱和互助精神也体现在信徒与其他人的互动中,无论是在渔民相互合作、互帮互助,还是在妈祖庙里举办的义卖和慈善活动中。
4. 信仰与文化传承:妈祖文化不仅是一种宗教信仰,更是一种与信仰相关的文化传承。
这种文化传承体现在庙会、祭祀、戏曲、音乐、舞蹈等各种形式的表达中。
通过对妈祖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人们在信仰上找到了归宿,也继承了历史文化传统。
总的来说,妈祖文化的精神内涵体现了守护与救助、家国情怀、互助与关爱以及信仰与文化传承等多个方面。
这种文化为人们提供了信仰寄托、情感支撑和社会凝聚力,并在民众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闽南点主仪式礼生喊词
![闽南点主仪式礼生喊词](https://img.taocdn.com/s3/m/20ceba94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ff8495e.png)
闽南点主仪式礼生喊词闽南点主仪式礼生喊词:展示海上精神的代表【导言】闽南地区是中国东南沿海的重要文化中心之一,这个地区的文化底蕴深厚、传统习俗独特,其中的仪式礼生喊词是闽南文化中一个重要的表达形式。
本文将以闽南点主仪式礼生喊词为主题,通过深度和广度的探讨,带领读者领略这一独特的文化形式,并分享我对其个人观点和理解。
【一、闽南地区的仪式礼生喊词】1. 仪式礼生喊词的概念和背景闽南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这里的人们非常注重传统的仪式和礼节。
而仪式礼生喊词作为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在这个地区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是一种口头表达形式,通常由专门的喊词人负责,在重要的宗教、庆典或仪式活动中,通过高亢的声音和特定的旋律,诵读特定的祝福词句,以祈福、助兴或宣示的目的。
2. 黄金时期的盛行和今天的传承在闽南地区的历史上,仪式礼生喊词曾经达到了顶峰时期。
它在庙会、祭祀、婚礼、丧葬等各个场合都得到广泛应用,并且在当时也是社交活动的一大亮点。
然而,随着现代化和都市化的发展,这一传统习俗逐渐衰退。
即使如此,仪式礼生喊词在部分地区仍然得到传承,成为当地文化的独特体现。
【二、闽南点主仪式礼生喊词的表现形式】1. 声音的特点和技巧仪式礼生喊词以其独特的声音特点而闻名。
喊词人通常采用高亢的声音,以及特定的节奏和旋律,诵读祝福词句。
他们掌握着特定的喊词技巧,通过声音的起伏和变化,使喊词更加生动有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 喊词的内容和语言风格闽南点主仪式礼生喊词的内容多样丰富,涵盖了宗教信仰、社会道德、庆典祝福等各个方面。
喊词人通常使用闽南方言进行表达,他们以自己的语言风格和独特的措辞,传递各种吉祥、美好的愿望,给人们带来祝福和鼓舞。
【三、闽南点主仪式礼生喊词的意义和价值】1. 传承乡土文化闽南点主仪式礼生喊词是闽南地区乡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传承和演绎,我们能够了解这个地区的历史、价值观和精神。
它是闽南地区文化传统的活化石,具有深厚的历史意义,也是我们珍惜和保护的宝贵遗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闽南文化的精神和基本内涵
闽南文化是中华文化大家庭中的一员。
从特征上说,它以闽南方言为载体,存活于闽南方言通行的社会之中。
从地域范围说,它发源于福建泉州地区,逐步向漳州地区、潮汕地区和雷州半岛、台湾地区及海南地区扩展;并且随着闽南人的足迹,沿着江河海岸延伸至广西平南玉林地区、浙江平阳地区、东南亚港澳地区,以及内陆的江西上饶周边地区、江苏宜兴以及本省的闽北、闽东和闽中个别地方。
从数量上说,国内外认同闽南文化、生活在闽南方言圈的,大约有6000多万人。
从历史角度说,闽南文化经历了2000多年的风雨历程,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闽南人的变迁,它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
一、闽南文化的历史来源
使用共同的语言、遵守共同的风俗习惯、养成共同的心理素质和性格是文化的基本要素。
闽南文化是闽南人为适应自然环境和经济要求而产生的具有高度共识的意识和行为。
研究闽南文化,首先就得探索闽南社会的形成。
闽南是福建南部泉州、漳州和厦门的总称。
福建上古时代就被称为“闽”,当时土着叫闽人。
战国时期至汉武帝期间,福建土着经历了古闽人和古越人融合以及闽越人整体北迁的历史大动荡。
汉武帝平闽(前110年)之后,闽地空虚,给汉人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空间。
从西汉设冶县(前85年),到东汉末贺齐入闽(汉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是汉人入闽并融合闽越遗民的关键时期。
据朱维干《福建史稿》,这个时期福建的经济、社会已具备一定规模。
永安三年(260年)东吴即建东安县于现在的泉州西门外的丰州,属建安郡。
西晋咸宁六年(280年),又置绥安县于漳浦。
晋太康三年(283年)改东安县为晋安县,又从晋安县中分出同安县。
此后,汉人超大规模入闽大约还有五次,包括史书未曾记载只在民间流传家谱出现的东晋初的“八姓”入闽,史书记载的梁朝侯景之乱的大批难民入闽,唐初陈政、陈元光父子率兵入闽,唐末五代时期王潮、王审知率兵平闽,南宋末期两个短命皇帝赵罡(端宗)、赵昺(帝昺)在福建就位引来北方保驾抗元的众多忠义之士入闽。
有人曾经提出汉人入闽不早于东晋之初,其实不然。
因为移民社会往往人语相随、语比血浓。
从语言现象分析,今天的闽南方言继承
了上古汉语的主要特征,被学术界公认为“活化石”。
而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战乱,胡汉交杂,人口结构明显变化,当时汉语出现的许多新特征,却没在闽南语中体现。
而且,永嘉之乱前闽南地区就有了汉人的墓冢和寺庙道观。
可见入闽汉人早于东晋。
到了宋元时
期,借助于当时城市的开放,泉州成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泉州港逐步走向鼎盛,成为与埃及“亚历山大港”齐名的世界性大港。
这个时期闽南人开始大量向外扩展,最终形成了今天闽南人的分布格局。
通过上述简单的追溯,我们基本可以厘清闽南文化的渊源。
闽南民系族群是古代中原汉人多批次大规模入闽,并与当地闽越遗民逐渐融合而成的。
从中原带来的黄土文化,与闽越人“善舟船”的海洋文化相结合,形成闽南文化的基础。
宋元时期,频繁的对外交流,使闽南文化又融合了伊斯兰文化、印度文化、欧洲文化和南洋文化。
近代以来,闽南文化继续接纳西方异质文化,不断获得更新和发展。
闽南社会始终保持着开放、兼容的心态,历经1000多年的积淀,泉州因此被誉为“世界宗教博物馆”,多元历史文化名城。
闽南文化如同一个雪球,顺着历史的轨道滚动,不断壮大,不断发展,不断成熟。
二、闽南文化的精神内涵
一种文化的命名,就在于它具有自身独立的特色和存在价值。
闽南文化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重乡崇祖的生活哲学、爱拼敢赢的精神气质、重义求利的价值观念和山海交融的行为模式。
重乡崇祖。
中国传统文化的家族本位和乡土色彩,在闽南人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闽南人因为远离中原,就特别注重保存历代流传的文化信息,特别害怕被边沿化。
闽南文化中的重乡崇祖,作为一种潜在的心理意识,已经渗透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闽台地区,在东南亚,在海外,闽南人都十分强调认宗认谱,结社建馆;通过修族谱、建祠堂、注“堂号”(如颍川、西河、陇西、太原)来凝聚家族血缘关系,记忆祖地,追溯历史,建立浓厚的乡土观念。
闽南人十分热衷兴办教育,传承母语文化;十分重视沿袭岁时习俗,传承民间信仰(如妈祖、郑成功、清水祖师、保生大帝、开漳圣王)。
值得称道的是,承载闽南文化的闽南方言,至今还在大量使用着古汉语的“鼎”(锅)“册”(书)、“箸”(筷子)、“昼”(中午)、“目”(眼睛)等基本字词。
因为有了闽南方言,流行于闽台两地的宋元南
戏梨园戏、以丑见美的高甲戏、闽台互为流转的歌仔戏、充满谐趣的民间“讲古”、世界一流的提线木偶和布袋戏,始终保留着古老的传统色彩。
被誉为“中国民族音乐瑰宝”的南音,其优美的旋律至今仍萦绕在两岸同胞之间,其唱词标准音还必须是闽南泉州话。
通过保留如此明显的文化特征,藉以表明一个民系族群追溯祖先、继承传统文化的精神理念,闽南人达到了巅峰。
爱拼敢赢。
闽南地区是一个移民的社会。
移民性质促使闽南人为了生存产生拼搏意识。
古代闽越人在恶劣环境中的抗争精神,也融入闽南文化之中。
在闽南地区,这种拼搏精神不只是男同胞才有,它也深深流淌在女子的血液之中(惠女水库的建设可以为证)。
宋元以降,闽南地区成为古代世界着名通商大港,闽南人的视野因之更加开放,他们漂洋跨海,在世界各地不断开辟新的生存空间。
他们不满现状,勇于进取,敢于冒险,百折不挠。
“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靠自己的骨头长肉”正是这种精神的写照。
改革开放30年,经济的迅猛发展成就了今天影响全国的“泉州模式”。
“爱拼才会赢”作为全体闽南人的精神气质,已被全社会所公认。
重义求利。
闽南人有着极强的创业能力和经商天赋,亦商亦儒成风。
朱熹曾称泉州“满街都是圣人”,指的正是当时儒学教化兴盛的景况。
南宋诗人刘克庄有诗记载:“闽人务本亦知书,若不耕樵便读书。
惟有刺桐南廓外,朝为原宪暮陶朱。
”(“刺桐”即泉州)闽南人善于经商海内外闻名,自古至今千余年不曾改变。
“卖三占钱土豆也要做头家”的理念已经深深植入闽南人的头脑中。
福布斯最新公布的世界华人富豪中,资产20亿美元以上者,闽南人约占60%。
闽南人崇尚优秀的传统价值取向,既务实求利,又真诚回馈社会。
从信仰上,闽南人推崇关羽之义,称之为帝爷公。
在现实中,闽南人急公好义,四处皆然。
有数不清的海内外经商者积极回报乡梓,助学兴教、筑路修桥,投资经济建设、改变家乡面貌。
毛泽东誉之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杰出侨领陈嘉庚倾囊兴学,其精神影响着当今几代人;汶川大地震,台塑大王王永庆率先一次性捐款1亿人民币,数额之大令人动容;侨亲李陆大爱国爱乡,捐巨资兴学办教、扶贫济困,声名远播,以之命名的“李陆大星”因此与天地共存,与日月同辉。
闽南人的义利观令人叹为观止。
山海交融。
地理环境能够塑造人,能够催生文化特色。
闽南地区背山临海,依山者从山求生存,面海者向海谋发展。
生存环境造就了泉州人不安现状的打拼精神,漳州人安于鱼米、花果之乡的心态,潮汕人积极向外的拓展意识。
虽然,闽南文化内部有这样的差异,但是,其骨子里却有着山海交融的共性。
一旦有了支点,耕山者照样可以临海。
家住山区的人,照样可以闯荡江湖,可以漂洋过海,可以“过番”,可以入台。
比如,安溪县不靠海,但是为了生活需求,他们也和晋江人一样,离乡背井,渡海求生。
目前安溪籍台湾乡民多达200多万人,占台湾省总人口的1/10强;漳州人也会跨海而东,参与开发
宝岛,漳州籍台湾乡民也已超过700万人。
山海交融的行为模式已经成为闽南人的典型特征。
三、闽南文化传承的意义
闽南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统一性、乡土情谊、家族本位和崇儒重德等典型特征,在闽南文化中都有体现。
但闽南文化不仅包含了崇儒拜祖、家族经济、乡土情怀、习俗传承、自强不息等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而且还如前所论,具有自身典型的特色。
闽南社会形成的历史背景和远离中原的地理环境,锻造了闽南人性格中的延展性、进取性和开放性。
这是闽南文化对中华文化的一种延伸和创新。
因此,就有了别具特色的闽南家族制度、遍布闽南各地的丰富的民间习俗信仰、闽台之间千百年来的同胞情谊、闽南人拓殖海外的世界眼光和深刻的商务理念。
闽南人既能海纳百川,又勇于搏击浪尖;既追求中庸和合,又敢于推陈出新;既有浓厚的乡土观念,又积极向外寻求拓展;既崇尚名义,又敢于逐利。
闽南文化的重拼搏、敢开拓、善机变、恋乡谊、崇正统、乐教育的理念,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
当前,开展闽南文化研究,既是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需要,也是广泛联系海峡两岸闽南人共同建设美好家园、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需要;既是当前弘扬先进文化的题中之义,也是建设海峡两岸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