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论述题总结
马原期末重点简答论述(简背版)
第二章 (2)4[简1]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理论意义 (2)4[简3]简述社会生活的实践性的主要体现 (2)5[简4]简述意识的能动作用及其表现 (2)5[论1]怎样理解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2)5[论2]如何理解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及其重要意义? (3)第三章 (3)5[简2]怎样认识发展及其实质 (3)4[简3]怎样理解事物发展的过程性? (3)第四章 (3)5[简2]试述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3)4[论1]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论述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要性与合理性 (4)4 [论2]运用辩证的否定观阐明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对中国传统文化外国文化的正确方针 (4)第五章 (4)5[简1]如何理解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4)5[简2]如何理解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4)第六章 (5)5[简2]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5)5[简5]简述真理与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关系。
(5)5[论1]请结合马克思主义论的相关知识,谈谈对丁肇中的科学体会的认识。
(5)5[论3]论述真理与谬误的辩证关系及其实践意义。
(5)第七章 (6)4[简1]为什么说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6)4[简2]简述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 (6)3[简4]党的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的理论基础及其内容是什么? (6)第八章(测试1) (6)3[简2]什么是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区分的依据和意义是什么? (6)3[论1]如何理解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7)4[论3]为什么说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7)第八章(测试2) (7)4[简3]金融寡头及金融寡头是怎样进行统治的? (8)4[简4]为什么垄断价格的产生并没有否定价值规律的作用? (8)3[简5]简述列宁对垄断资本主义基本经济特征及其实质的认识。
马原简答题及论述题汇总
1、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重要意义a)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科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b)意义列宁的物质定义具有重要的意义:他指出物质不是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它指出物质是可以被认识的,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它指出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2、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及二者之间的关系a)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对事物的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对事物的本质和内部联系的反映.b)b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既相区别,又相联系,二者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关系c)c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联系表现在: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3、简述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a 这一划分揭露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和资本主义的剥削实质,它说明剩余价值不是由全部价值产生的,而是由可变资本产生的,工人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b 这一划分揭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根据,正确的表明资本助于剥削程度的是剩余价值率.4、简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a)国家直接掌握的垄断资本资本主义国家的国有经济、国有企业b)国家与私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的结合资本主义国家中国有资本与私人资本结合在一个企业中经济形式c)国家与私人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资本主义私人企业的外部起作用5、简述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a)在这些国家发展生产力,赶超发达国家,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b)在这些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c)这些国家的建设和发展面临资本主义国家的严峻挑战d)这些国家对社会主义建设客观规律的认识需要一个长期过程6、简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b)它的革命性主要表现在彻底的批判精神、阶段性c)它的科学性主要表现在d)i. 不带任何偏见的、力求按照世界的本来的面目来认识世界并揭示其客观规律;e)ii. 它的科学性还在于它的深刻性,它研究的领域涉及很多方面且研究深刻;f)iii. 它的科学性还在于它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而且还经受的实践的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g)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属点7、简述意识的本质a)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b)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影像,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c)意识是社会的产物8、简述极差地租两种形态的形成条件及本质a)级差地租I形成的原因是:一是不同地块的土地肥力程度的差别,二是不同地块的地理位置的差别;级差地租II形成的原因是:同一块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b)极差地租I与极差地租II,虽然各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是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它们由个别生产价格与社会价格之间的差额所形成的超额利润转化而形成的.在二者的关系上,极差地租II要以极差地租I为前提和基础9、简述垄断利润及其来源a)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资料极大丰富b)人的精神境界极大提高,劳动成为人们的第一需求c)人的自由和全面的发展10、简述实现共产主义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1)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资料极大丰富;2)人的精神境界极大提高,劳动成为人们的第一需求3)人的自由和全面的发展.11、简述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12、简述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内容a)群众观点: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b)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赖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13、简述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及其意义第二次考a)这一划分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及资本家剥削的本质,它指出剩余价值的来源,不是由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生的,而是由可变资本产生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源泉.b)这一划分揭示了资本家对工人阶级的剥削提供的科学依据,正确的表明资本主义剥削程度是剩余价值率.14、简述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实质a)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i.从生产力发面看,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生产力方面取得了长期的发展,劳动力生产率大幅度提高,社会财富迅猛增长,经济保持了较长时期的相对稳定的发展;ii.从生产关系方面看,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在所有制关系、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三方面都做一系列的调整iii.从上层建筑方面来看,政治制度与法制有效结合,国家管理经济和社会的职能增强,资产阶级的民主形式进一步扩大,公民权利的内涵与外延有了新的扩展,意识形态中的左翼和右翼的分歧逐渐减弱,多元化的价值取向更加鲜明.iv.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当代资本主义虽然发生了许多新变化,但它的经济基础仍然是资本主义的私人占有制.15、简述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a)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科学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政党;b)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先锋队;c)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政党;d)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e)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团结统一的党.16、简述真理及其客观性的含义a)真理是主体对客体正确的反应,是指与事物内部联系和本质的相一致,相符合b)真理的客观性有两个含义i.真理的客观性就是承认认识的内容来自客观实际又符合客观实际.事物及其规律本身并不就是真理,真理属于认识范围ii.真理的客观性是指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17、简述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含义及主要表现a)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是指社会意识在反映社会存在、被社会存在所决定的同时,还具有自身的能用性和独特的发展规律,它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并不总是保持着一致和平衡b)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i.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变化发展的非完全同步性ii.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具有不平衡性iii.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iv.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v.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作用或称能动性18、简述价值规律的内容及作用重点考题a)价值规律的内容i.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商品交换以价值为基础b)再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几方面的作用i.价值规律自发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部门之间的分配即调节社会资源的配置ii.价值规律自发的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iii.价值规律会引起商品生产者的分化19、简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第二次考a)国家直接掌握的垄断资本,如国有经济、国有企业.b)国家与私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的结合c)国家与私人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20、简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a)各国在社会主义革命时,其生产力状况与社会发展状态是不同的,由此决定,不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具有不同的特点b)各国的历史传统、文化习俗及具体国情各不相同,这是各国的发展道路不同的原因之一c)在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各国都在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时代在前进,实践在发展,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因此更具多样性21、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和理论品质a)科学内涵i.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ii.马克思主义不仅包含它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还包括他的继承人的理论,特别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的理论;iii.列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范畴,必须要在基本观点、基本立场、基本方法、价值取向等方面与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前仆后继、一脉相承,在本质上,是一致的iv.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不是孤立的、互不联系的,而是组成一个具体内在联系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理论基础,处于核心地位的则是科学社会主义b)理论品质: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22、简述本质与现象的辩证关系a)本质与现象是对立统一的关系i.本质与现象是相互区别、相互对立的ii.本质与现象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一方面,本质不能脱离现象,任何事物的本质都是通过这样那样的现象表现出来的,另一方面,现象不能脱离本质,任何现象都从一定的方面表现着本质23、简述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含义a)真理绝对性的有两方面的含义:1、任何真理总是包含着不依赖与主体和人类的客观内容,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2、人的每一个真理的性认识,都是向着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的接近,在也是无条件的、绝对的b)真理的相对性有两方面的含义:1、从广度上来讲,任何真理只能是对客观世界某一部分的某些方面的正确认识,它需要进一步扩展;2、从深度上来看,任何真理都只是对客观世界某一部分一定程度、一定层次近似正确的反映,认识有待于深化24、相对剩余价值是怎样生产出来的第二次考a)在工作日程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产生的剩余价值,叫做相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以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为条件的25、简述借贷资本的形成和本质a)形成i.借贷资本是从职能资本的运动中分离出来的特殊资本形式,它的形成同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中的资本循环有密切的关系ii.货币的所有者总是竭力为手中闲置的货币寻找出路,以使其发挥资本的作用.而在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循环过程中,有的资本家确会需要补充的货币资本.这样,他们之间就产生了借贷关系.货币资本为获取利息而贷出去时,就转化为了借贷资本b)本质i.借贷资本的本质是为了取得利息而暂时贷给职能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26、简述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其直接理论来源a)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b)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19 世纪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27、简述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主要表现a)联系观点和孤立观点的对立.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主张用联系的观点看世界.形而上学认为世界上的事物都是彼此孤立的,它用孤立的观点看世界b)发展变化观点和静止不变观点的对立.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处于不停的运动、变化、发展过程中,主张用发展的观点看世界.形而上学认为世界上的事物在本质上是不变的,它用静止不变的观点看世界c)承认事物内部矛盾和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对立.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内部都包含着矛盾,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形而上学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认为事物的变化是外力推动的结果28、超额剩余价值是怎样生产出来的单个企业能够稳定长期地获得吗a)超额剩余价值指的是个别资本家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使自己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比一般资本家多得的那部分剩余价值.其来源本质也是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b)超额剩余价值的产生具有二重来源:一方面来源于本企业工人创造的价值和剩余价值,这主要是个别企业通过采用先进技术设备,采用先进生产方法,提高劳动生产率产生的;另一方面,也来源于企业外部转移来的价值和剩余价值,这主要是个别企业通过活劳动支出的减少和物化劳动的节约,提高劳动生产率之后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产生的c)个别资本家获得超额剩余价值,只是一种暂时的现象.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在各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中实现的.个别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结果使所有资本家获得相对剩余价值.所以超额剩余价值是相对剩余价值的特殊形式.因此,单个企业无法长期稳定地获得超额剩余价值29、简述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a)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首先,科技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资本主义变化的根本推动力量.其次,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利和利益斗争的作用,是推动资本主义变化的重要力量.再次,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显示的优越性对资本主义产生了一定影响.最后,主张改良主义的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也对资本主义的变化发挥了重要作用b)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i.从生产力方面看,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生产率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社会财富迅猛增长,经济保持了较长时期的相对稳定发展ii.从生产关系方面看,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在所有制关系、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三方面都做了一系列的调整iii.从上层建筑方面看,政治制度与法制有效结合,国家管理经济和社会的职能增强,资产阶级的民主形式进一步扩大,公民权利的内涵与外延有新的扩展,意识形态中的分歧逐渐减弱,多元化的价值取向更加鲜明c)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i.当代资本主义虽然发生了许多新变化,但它的经济基础仍然是资本主义的私人占有制ii.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iii.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是在资本主义制度框架内的变化,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30、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是在曲折中前进的a)一方面,社会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以社会发展有决定性.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发展就体现了社会规律的必然趋势.另一方面,人的自觉活动可以认识社会规律、利用社会规律,在社会主义遭受挫折时经受锻炼,坚定信心,促使社会主义向更健康的方向发展b)第一,事物发展是否定之否定即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过程.第二,必然性和偶然性是辩证统一的.第三,新事物必然会战胜旧事物.社会主义是新事物,它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它经历一个长时间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原理的具体表现,但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新事物同旧事物的斗争有一个由弱到强、反复较量、逐步取代或战胜旧事物的过程.总之,社会注意的发展总趋势是前进的,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前进.31、简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a)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b)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表现在它的彻底的评判精神c)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表现为它力求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如实的认识世界不带任何偏见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还在于它的深刻性,对任何一个领域都不是浅尝辄止d)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都是实践性为基础的观点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32、简述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含义及二者的辩证关系a)真理是个发展的过程,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这是真理问题上的辩证法b)含义:真理的绝对性:就是真理的客观性而言,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都包含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就人类认识的本性来说,完全可以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的客观世界,每个真理的获得都是向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承认世界的可知性,也就必然承认绝对真理;真理的相对性:从广义上,它只是客观世界的一定范围、方面的正确认识,有待于扩展;从深度上说,它只是对特定事物的一定程度、层次的近似正确的认识,有待于深化c)关系: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同一客观真理的两重属性,任何客观真理都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相互连结、相互包含的,绝对真理寓于相对真理之中,相对真理包含着绝对真理的成分和颗粒.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又是辩证转化的,真理是由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永无止境的过程,任何真理的认识都是从相对真理向真理转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33、怎样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a)科学渗透于现代生产力系统的各类要素之中b)在现代化生产中,出现了“科学-技术-生产”的过程,使科学对物质生产具有了主要作用和超前作用c)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杠杆34、简述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作用a)价值规律自发调节生产资料在社会各个生产部分之间的分配比例,即调节社会资源的配置b)价值规律自发地促进商品生产者的分化c)价值规律会引起商品生产者的分化35、加快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有什么影响a)影响年剩余价值量.预付资本周转速度的加快,一般来说其中的预付可变资本的周转速度也加快,也就是一年中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越多,而剩余价值是由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产生的,这样,以年来计算的剩余价值的数量即年剩余价值量就会增加b)影响年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率是一年内生产的剩余价值总量同一年内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预付资本周转速度的加快,则一年内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就越多,从而年剩余价值率也就越高36、简述规律的含义和特点a)规律是物质运动发展过程中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b)规律具有两个特点:第一,客观性.规律是运动着的运动的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是不以任何人的意识为转移的.第二,普遍性.规律不是只在个别的特殊的事物和现象里起作用,而是在较大的范围和领域起作用37、简述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规律的内容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改变b)生产关系反作用生产力,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的先进的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不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的落后的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使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之间呈现出由基本适应到基本不适应,再到新的基础上的基本适合这样一个发展过程38、简述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和典型特征a)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资本主义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典型特征是商品生产过剩,具体表现为商品滞销,物价下跌,工厂倒闭,工人大量失业等39、简述当代资本主义再生产关系方面的新变化a)在所有制关系上,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资本社会化趋势,建立和发展了一定比重的国有经济;b)在劳资关系上,通过劳资共决制度,允许工人参加企业管理,改善了劳资关系,缓和了阶级矛盾;c)在分配关系上,资本主义国家对分配政策进行了调整,通过再分配手段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40、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是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a)人类社会的发展,只能从资本主义社会首先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而不能超越社会主义这个历史阶段,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的低级阶段,是走向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的必由之路b)共产主义社会不会自行到来,必须通过社会主义历史阶段大力进行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为共产主义的实现创造出一系列主管和客观条件41、简述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的关系a)主体与客体之间具有实践关系,即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b)主体与客体之间具有认识关系,即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c)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主体对客体具有能动的改造作用,这种能动性又受到客体的制约42、简述生产方式含义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a)含义:生产方式是人类借以自然界谋取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是特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b)作用i.生产方式或生产活动,是人类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根本动力和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ii.生产方式或生产活动是人类和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iii.生产活动是形成人类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iv.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更替43、简述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的区别a)二者表现的经济关系不同.剩余价值率表示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程度,利润率表示预付总资本的增值程度b)二者的数量不同.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利润率是剩余价值与预付总资本的比率c)剩余价值率清楚地表明剩余价值的来源是可变资本,而利润率则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实来源,似乎剩余价值是由全部预付资本所生产出来的44、简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a)国家直接掌握的垄断资本资本主义国家中的国有经济、国有企业b)国家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的结合资本主义国家中的国有资本与私人资本结合在一个企业中的经济形式c)国家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资本主义私人企业的外部起作用45、简述“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内容a)人类从自然界的怒一下解放出来.摆脱了盲目自然力的支配,成为自然界的主人。
马原简答论述题复习范围+答案
1.何为物质?物质与意识是什么关系?如何理解物质:(1)恩格斯认为,物、物质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2)列宁认为,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它不依赖于人的感觉而存在,通过人的感觉为人所感知、复写、摄影和反映。
(3)传统马克思主义者认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
(4)物质世界是联系的,发展的,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5)时间与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6)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1)物质是世界唯一的本源,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2)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3)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会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2.为什么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方法。
内容:(1)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2)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3)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4)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3.什么是真理?什么是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与相对性?谈谈对有用即是真理这个观点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认为,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马原论述题及答案
马原绪论题及答案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从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以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可以做出怎样的回答。
?[答案要点]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
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这一概念早在马克思在世的时候就已经使用。
从狭义上来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广义上来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2、阐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特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赖以形成的基础和支柱,是我们要当作行为指南的马克思主义。
其基本特征:(1)整体性。
具体表现为:第一,它是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部分有机联系组成的一块“整纲”。
第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研究对象、逻辑范畴、根本属性、学科结构四个基本研究要素紧密联系,一以贯之(2)时代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适应时代发展要求而创立的,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它没有也不可能穷尽人类社会历史长河中的一切真理,它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不断丰富和发展自身(3)科学性与意识形态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是一门科学,它是在思想理论领域和现实政治生活中,最具有真理性和最具有影响力的科学学说,马克思主义是在广泛吸取和借鉴人类文明成果基础上创立起来的科学体系,,它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2022年10月自考 马原简答题论述题汇总
2022年10月自考马原简答题、论述题汇总简答题:1、简述运动的概念及和物质的关系。
(1)运动是标志物质世界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和过程的哲学范畴。
(2)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二者不可分割。
一方面,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在运动中。
否认物质的运动和运动的绝对性,必然导致形而上学。
另一方面,世界上也不存在没有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是运动的主体。
否认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或主体,必然导致唯心主义。
2、为什么说人与社会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1)人的出现与社会的产生是一致的。
(2)人的活动与社会结构及其发展变化是一致的。
(3)社会本质和人的本质是一致的,这种一致的基础是实践。
(4)个人的解放与社会的解放是一致的。
3、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形成的经济条件。
(1)大量的有人身自由但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
(2)少数人手中积累起为组织资本主义生产所需要的大量货币财富。
4、资本主义国家如何在企业外部进行管理和调控经济活动?(1)通过法律手段来规范私人企业的市场行为,使其运行符合国家垄断资本的要求。
(2)用经济手段来间接调节私人企业的经济活动,诱导私人企业向国家希望的方向发展。
如财政政策、货币金融政策等。
5、简述空想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相比的局限性。
(1)空想社会主义者论证了资本主义灭亡的必然性,但因为他们的唯心史观,没有正确认识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不能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和客观必然性。
(2)他们要求埋葬资本主义,却找不到埋葬资本主义的力量。
他们崇敬社会主义的理想社会,却找不到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这是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局限性。
论述题:1、论述真理和价值的关系。
二者对立又统一。
(1)对立:真理,真理体现的是认识与认识对象的关系,是认识与对象相一致。
价值,指客体对人需要的满足,表示客体具有对人有用的属性。
(2)统一:真理能够指导社会实践,人们通过在真理指导下的实践,以这种实践的成果来满足人的需要,这就是真理表现出来的价值属性;真理与正确的价值观相一致,正确的价值观在真理指导下形成。
马原论述题集锦
四、论述题1.试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原理,阐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依据2.试述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原理,并论述我们如何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3.简述意识的能动作用。
4.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5.简述无产阶级政党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
6.试述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表现。
7. 试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重要意义。
8.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有关“地理环境”问题的基本观点,结合我国的环境问题说明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9.试论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及其哲学依据,联系实际说明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重大意义。
10.试用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辩证关系的原理,论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11.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论述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及其的根本利益”的思想及其伟大意义12.试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依据及其现实意义。
13. 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辨证关系的原理,说明正确认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性。
14.论述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
15.结合实际论述矛盾发展不平衡性的原理及方法论意义16.论述道德的本质、特点和功能。
联系实际阐明目前加强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
17.运用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分析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以及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科学内涵及其现实意义。
18.运用有关原理说明坚持理论与创新理论的辩证关系,并联系邓小平理论论述坚持与创新真理的方法论意义。
19. 结合唯物史观的有关原理论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20. 试述依法治国的必要性及其重要意义。
21.试述理论和实践的辩证关系,并结合实际分析说明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
22.结合唯物史观的有关原理论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
2019《马原》论述题整理(附答案要点)
第一章绪论论述题:1、试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答案要点:(1)马克思主义是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4)马克思主义是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简答题2、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当代马克思主义。
答案要点:(1)马克思主义理论最重要的品质就是与时俱进,是实践的理论;(2)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先后产生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3)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理论和科学发展观。
辨析题3、作为人的解放的条件、道路和策略的马克思主义,最初是作为无产阶级形成阶级意识的启蒙力量,革命成功后,转变为无产阶级的革命指令和权威话语。
答案要点:(1)不正确(2)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人类解放的理论,它系统的回答了人的解放条件、道路,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另一方面,即使在革命成功后,它依然是革命和建设的指南。
(3)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与时俱进的。
选择题4、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A.吐故纳新B.科学严谨C.博大精深D.与时俱进5、马克思主义革命性与科学性统一的基础是()A.战斗性B.理论性C.实践性D.逻辑性6、对马克思主义主义理论唯物主义基础的奠基起作用的人是()A.斯密 B.黑格尔 C.费尔巴哈 D.恩格斯不定项选择题7、下列属于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的有( )A.德国古典哲学B.文艺复兴时期的人道主义C.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D.英国古典经济。
第二章物质世界及其规律论述题1、下列文摘出自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从前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他们当作感性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
因此和唯物主义相反,能动的方面却被唯心主义抽象的发展了,当然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
马原简答论述汇总(最新版整理)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性质。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结的。 首先,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相反的基本属性,它们在矛盾运 动中所处的地位是不同的;其次,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又是相互联结、不可分 离的。 3.简述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这是因为: 第一,对立统一规律是斗争的焦点和根本分歧 第二,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 第三,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 第四,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 4.简述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 意识的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是在实践的基础上统一起来的。能动性的实现途径是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原理论述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论述题(附答案)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是人类思想史上伟大的革命?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为什么?包含哪些内容?3.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科学内涵及其理论意义。
4.意识的起源、本质和能动作用。
5.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内容及其意义。
6.怎样理解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为什么说实践决定认识?7.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及其现实意义。
8.如何理解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之间的关系?9.如何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10.如何理解认识和实践、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11.真理及其客观性、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12.如何理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什么说实践标准既是确定性的又是不确定性的。
13.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的表现及其意义。
14.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15.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16.怎样理解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7.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如何在实践中坚持群众观点,做到以人为本。
18.如何理解商品的二因素、劳动的二重性、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
19.价值规律(内容、表现形式、作用)。
20..资本不同成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时人类思想史上伟大的革命?答:1、产生:19世纪40年代。
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社会历史根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的欧洲的一些主要国家已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矛盾开始激化,导致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爆发,暴露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局限性,经济关系决定一切社会关系的事实也暴露在人们面前,社会发展的唯物辩证性质就比以前更加明显地揭示出来了。
阶级基础: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已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1831-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的武装起义,1836年英国的宪章运动,1844年的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的起义,但都失败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述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述题(一)1、如何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是在实践基础上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革命性即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按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
以及它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是无产阶级的理论武器。
科学性指它以科学的发展为基础,并正确地揭示了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以及它的深刻性,经受了实践的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实践性即马克思主义以实践为基础,并在实践中自身不断获得丰富和发展。
这是马克思主义最显著的特征。
科学性和革命性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了有机统一。
2、运用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我国坚持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方针的正确性。
答:内因和外因是辩证统一的关系:(1)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
(2)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
(3)外因要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4)内因和外因的共同作用推动着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对于我们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大胆地对外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重要的意义:(1)发展要靠内因,要靠中国人民努力奋斗,把中国事情办好。
因此,处理国际国内事情,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按照自己的情况制定政策。
(2)当今世界是普遍交往的世界,我们对外开放中,在开放中扩大市场,在开放中吸收外国的资金、经验和科技。
(3)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是辩证的统一。
对外开放要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前提,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也以对外开放为条件。
把两者割裂对立起来的做法都是错误的,有害的。
实践证明,我国既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又坚持对外开放的方针是完全正确的。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辩证关系是什么?把握它们的关系对社会主义建设有什么现实意义?矛盾的普遍性是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是矛盾的个性。
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1)两者相互区别。
①共性是对同类事物矛盾的共同本质和特点的概括,都有同一性和斗争性。
个性是指矛盾的性质、地位、解决方式的不同。
马原论述题整理
1试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并说明这一原理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意义答: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它们是辩证统一的。
1、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互相联结的。
2、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互相区别的。
3、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二、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矛盾问题的精髓。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普遍原理的指导下,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通过对具体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补充和丰富普遍原理。
这一原理对我们有重要意义。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2、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建设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
我们面对的情况,既不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设想的在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也不完全相同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
照抄书本不行,照搬外国也不行,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把科学社会主义的一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开辟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2试述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答:劳动力作为商品同样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但是,劳动力是特殊商品,它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也具有不同于普通商品的特点。
一、劳动力商品的价值也和其他商品的价值一样,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以下三部分生活资料的价值:一是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再生产他的劳动力。
二是劳动者繁育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延续劳动力的供给。
三是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用以培训适合资本主义再生产所需要的劳动力。
劳动力的价值决定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它包括历史和道德的因素。
二、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也具有重要的特点。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在于它不仅能创造出价值,而且能够创造出比劳动力自身的价值更大的价值,从而能为它的购买者带来剩余价值,这对于剩余价值的生产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马原论述题整理
简答题:2/6经济学如何理解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答:二重性:(1)具体劳动:生产目的、劳动对象、所用工具、操作方法、生产结果都各不相同的劳动。
具体劳动生产了商品的使用价值。
(2)抽象劳动: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抽象劳动生产商品的价值。
理解:①.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过程形成的相互联系又对立的两个方面。
②.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或两重属性,而不是两次劳动,更不是两种劳动。
③.劳动的这种二重性是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二因素的决定条件。
另一种答案: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指生产商品的劳动一方面是具体劳动,另一方面是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有特定性质、目的和形式的劳动;抽象劳动是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
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划分的依据和意义?答:依据: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和以劳动力的形式存在的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作用不同意义:①.进一步揭露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即剩余价值不是由全部资本产生的,而是由可变资本产生的,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力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②.为确定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是什么?答:两种基本方法:(1)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在雇佣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工作日的绝对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2)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如何决定的?答: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劳动力存在于人体之中,因而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就是人的身体的生产和再生产,要消耗必要的生活资料。
所以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可以还原为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
垄断条件下竞争的新特点有哪些?答:特点:①.竞争目的:获取高额垄断利润,并不断巩固和扩大自己的垄断地位和统治权力;②.竞争手段:除了采取各种形式的经济手段外,还采取非经济的手段,使竞争变得更加复杂、更加激烈;③.竞争范围: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不仅经济领域竞争多种多样,而且还扩大到政治政治和社会领域。
马原论述题整理
马原论述题整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称马原)是中国高校中的一门必修课程,也是考研、公务员考试以及各大企事业单位的公共基础课,对于大家来说,掌握好马原理论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整理了一些关于马原论述题的知识点,帮助大家更好地备考马原。
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指马克思主义关于历史的基本观点。
马克思认为,客观现实的物质生活是社会存在的基础,历史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阶级斗争的推动下发展的。
在一个阶级社会中,阶级存在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愈演愈烈,从而导致社会主义革命的必然性。
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专政下的国家制度,它的本质目的是推翻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建立社会主义生产方式。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原则。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劳动者拥有更多的权利,社会财富由全体劳动者共同拥有和管理,并通过经济计划来进行分配。
共产主义是人类历史上最高级的社会形态,它是在消灭旧社会遗留下来的一切剥削关系的基础上建设起来的社会形态。
共产主义不仅要求生产资料公有制,也要求生产资料由社会集体的劳动力共同使用和管理,而分配原则则是“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研究自然和社会规律,联系革命实践,引导革命群众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方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是唯物辩证法,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和核心。
唯物辩证法有三个基本部分:物质的本质是本体和现象的辩证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质变与量变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研究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及其产生原因等的一门科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包括:价值论、资本论、剩余价值论。
价值论是唯一解释商品交换中价格变动的理论,它的核心问题是价值和价格之间的关系。
资本论是揭示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的理论体系,它的核心问题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内部矛盾和灾难性后果。
剩余价值论是描述资本主义剥削现象的理论,它的核心是描述劳动者所创造的财产与他所获得的相差悬殊,此差额分配给资本家的剩余价值。
大二马原考试题库简答论述题大全
大二马原考试题库简答论述题大全1. 定义二项式系数,并给出常见的计算方法。
二项式系数是组合数学中的基本概念,表示为C(n, k),表示从n个元素中选择k个元素的可能性的数目。
其中n和k均为非负整数,并满足k ≤ n。
常见的计算方法有以下几种:•公式法:根据二项式系数的定义,使用组合数公式C(n, k) = n!/((n-k)!* k!)进行计算。
•递归法:二项式系数满足递推关系C(n, k) = C(n-1, k-1) + C(n-1, k),可以通过递归方式计算。
•动态规划法:创建一个二维数组dp,其中dp[i][j]表示C(i, j)的值。
根据递推关系dp[i][j] = dp[i-1][j-1] + dp[i-1][j],动态填充数组dp来计算二项式系数。
2. 解释“理想气体”概念,并列举理想气体方程的几种形式。
理想气体是理论上的一种气体模型,用来描述气体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的行为。
它假设分子之间没有相互作用力、无体积并且无内能。
理想气体方程是表示理想气体状态的数学关系,常见的几种形式包括:•Boyle-Mariotte定律:PV = 常数,其中P为气体的压强,V为气体的体积,当温度恒定时,气体的压力与体积成反比。
•Charles定律:V/T = 常数,其中V为气体的体积,T为气体的温度,当压强恒定时,气体的体积与温度成正比。
•Gay-Lussac定律:P/T = 常数,其中P为气体的压强,T为气体的温度,当体积恒定时,气体的压强与温度成正比。
•综合气体定律:PV/T = 常数,结合Boyle-Mariotte定律、Charles定律和Gay-Lussac定律,可以得到综合的理想气体方程。
3. 什么是电磁感应?简述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并给出一个应用实例。
电磁感应是指由于磁场的变化而在闭合电路中产生电流。
当磁场通过导体回路改变时,会在回路中产生感应电动势,从而产生电流。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是描述电磁感应现象的定律。
为什么防沙治沙保护生态环境马原论述题
为什么防沙治沙保护生态环境马原论述题
防沙治沙是指通过采取措施,防止沙子被风吹走,以及采取措施治理已经形成的沙漠,从而保护生态环境。
马原在论述防沙治沙保护生态环境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1. 生态环境的重要性:马原指出,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人类将难以维持正常生存和健康发展。
而沙漠化现象的发生与人类活动的不合理、资源的过度开发等密切相关,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和威胁。
2. 沙漠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马原指出,沙漠化对土地、水资源等多方面都会造成严重的损害。
沙漠化导致土地的贫瘠化,无法种植作物,影响农田的产量和质量;同时,沙漠化还会导致水资源的流失,使得地下水位下降,湖泊和河流枯竭,影响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此外,沙尘暴还会带来健康问题,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威胁。
3. 防沙治沙措施的重要性:马原强调,只有采取有效的防沙治沙措施,才能改变沙漠化的趋势,恢复生态环境的健康。
防沙治沙包括植树造林、固沙造林、牧草种植等方式,通过增加土壤覆盖、抑制风力等措施,使得沙地回归植被覆盖,恢复生态系统的平衡。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土地的合理利用和管理,避免土地过度开发。
总的来说,马原认为防沙治沙是保护生态环境的关键措施之一,通过采取措施改变沙漠化的趋势,恢复植被覆盖,从而保护土地、水资源,维护生态平衡。
马原论述题以及答案
马原主观题一、结合当代青年肩负的使命,谈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当代价值和指导意义?(1)观察当代世界变化认识的工具;(2)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3)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真理。
意义:马克思主义对于当代青年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指引和启迪作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有助于青年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请论述马克思主义是如何产生的?主观因素:马克思和恩格斯客观因素(1)社会根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一方面带来了社会化大生产的迅猛发展,另一方面又造成了深重的社会灾难;(2)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在反抗资产阶级剥削和斗争中,逐步走向党,并迫切渴望科学的指导理论;(3)思想渊源:三大现金思潮的产生。
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方法论原理: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世界统一于物质方法论: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四、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及方法论规律(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结、相辅相成;(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3)运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指导实践,还要正确把握和谐对事物发展的作用。
方法论:坚持用一分为二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五、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原理及方法论矛盾的普遍性原理: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方法论:(1)矛盾的普遍性要求我们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2)要坚持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防止片面性。
矛盾的特殊性原理: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各个具体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方法论: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就是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方面,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另一方面,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六、否定之否定规律及方法论①、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②、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马原简答题论述题汇总
马原简答题论述题汇总马原简答题与论述题概论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答: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其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它的阶级属性来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或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念和学说的体系。
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念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实践中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的基本原理:一、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事件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重要理论品质;四、实现物质财富极大理论、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第一章1、哲学基本问题?答: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全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的反映现实?”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概念及意义?答:概念: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马原简答论述题
辨析题汇总:1.世界上只有想不到的事情,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这句话是片面的1,这句话强调了“没有做不到的事情”,也就是强调人与动物的最大区别的特点,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人可以认识世界,并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去能动的改造世界,来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更好的服务。
2、但是他却过大的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认为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
人类的能力和知识是有历史性和局限性的,不同历史时期人们的能力和做法不一样,所以不是所有的事人们都能做到。
2.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唯物辨证法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包括一个系列的基本规律和范畴,其中对立统一规律(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这是因为:(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普遍联系的实在内容和发展的内在动力,它是联系和发展的实质;(2)它是贯穿唯物辩证法各个规律和各对范畴的中心线索,是各个规律和各对范畴的实质;(3)矛盾分析方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把握对立统一规律是辨证认识的实质;(4)是否承认对立统一学说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实质3.在对同一个事物的认识中,往往存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现象。
这表明,认识结果是由认识主体决定的。
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说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
这是由于人们的认识不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人的正确认识不仅具有客观性,而且具有主观性和差别性。
其次,所谓客观真理是指人的认识中含有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表明人的认识主体差别性,而这些差别的认识是否真理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是真理,应由实践来检验。
因此,承认人的认识上的主观性和差别性,并不等于否定客观真理。
4.英雄人物与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历史错误。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
因为人民群众是社会生产、社会实践的主体,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
在这个前提下,历史唯物主义并不否认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工人运动实践基础上而创立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主要以唯物主义角度所编写而成。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包括三部分,即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分别是马克思、恩格斯受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创立的。
首先,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其次,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再次,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克思主义是被100多年来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特别是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反复证明了的科学真理,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真理性,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我们的事业需要马克思主义。
只有坚持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
二、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1)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表现。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
马克思恩格斯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同时,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也是马克思主义具有彻底的科学性的根本原因。
因此,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表现在它以事实为依据,以规律为对象,以实践为检验真理性认识的标准,通过概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成果,揭示了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通规律。
2)马克思主义革命性的表现。
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就是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马克思主义的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就是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
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体现为它的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和理论批判精神。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同时将之与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实践结合起来,成为无产阶级争取解放的鲜明旗帜。
3)马克思主义既具有严格的科学性,也具有高度的革命性,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高度统一,指明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是无产阶级争取解放的伟大旗帜。
三、请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物质概念和物质观的理论意义。
(1)马克思主义物质的概念:“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2)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以下每要点1分)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四、如何理解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如何理解首先回答实践的含义,然后实践的特点,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的本质,最后是回答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2)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
3)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的本质:一是,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二是,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根源,才能得到最终的科学说明。
4)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表现在: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时间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综上所述,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都是实践的。
五、如何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的基本特征。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一个基本原理,突出地强调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主要表现于以下各点:1)实践是认识的源泉。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认识来源于实践。
没有实践,客观事物同认识主体就不能发生任何关系,因而也就不可能有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即认识。
坚持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源泉,就必然要反对形形色色的先验论和唯心论,世上绝无“生而知之”和“不学而能”的人。
实践出真知,人的知识、才能归根到底来自实践。
这并不排除接受间接经验和学习书本知识,事实上,任何人都不可能也无必要事事直接经验。
就每个个人的知识而言,大量是从间接经验、书本中学来的。
不过,在我为间接经验者,在他人则仍为直接经验。
这就是说,一切知识就其最初来源而言,仍然是实践。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这与实践是认识的源泉直接相关。
由于认识来源于实践,因而随着实践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人的认识和知识必然也要跟着发展。
具体情形是这样的:社会实践不断给认识提出新课题,即提出新的需要,正是这种需要会成为一种巨大力量,把认识推向前进。
社会实践不仅提出新的课题和需要,而且给解决课题、满足需要积累了经验和提供手段。
凭借实践提供的经验和手段,使新的问题获得解决,认识和知识便得到了发展,即把认识引向了深入和产生了新的知识。
实践还推动着主体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提高,这是说,实践的发展和深化,推动着人的智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3)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
这是实践对认识起决定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种认识是否正确,是否具有真理性,只有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最终确定,此外再无别的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认识世界的目的,只是为了改造世界。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重要的问题是不仅能够正确认识和解释世界,而且在于运用这种正确的认识指导实践,能动地改造世界。
所以,必须坚持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坚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统一。
以上四个方面,充分体现了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2)基本特征:①客观物质性;②自觉能动性;③社会历史性;④直接现实性。
六、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1)首先,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的。
任何成功的实践都必然是既遵循真理尺度,又符合价值尺度,并将两者有机统一起来的结果。
2)其次,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
价值的实现必须以对相对真理的正确把握为前提才能成功。
3)再次,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和相互促进的。
相互制约表现在:一方面,价值的实现有赖于对相关真理的把握,真理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价值实现的程度;另一方面,真理在实践中被验证的过程,则有赖于价值在实践中被实现的状况。
相互引导表现在:一方面,实现价值是人们追求真理的目的,满足人们需要的价值追求引导着人们去探索相关真理,所以认识活动的指向是受价值追求的指向规定的;另一方面,真理的不断发展也引导着人们进一步提出新的价值追求,人们在哪一个领域中获得的真理越多,人们就会在哪一个领域中提出更多的价值目标,因此真理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价值发展的方向和程度。
相互促进表现在:一方面,真理的发展促进价值的实现,也就是说,真理的发展可以促使人们更深刻、更全面地理解其生活条件和发展方向,从而使人们的价值追求更合理,更符合人类自身发展的必然性;另一方面,价值的实现又推动着真理的发展,人们对价值的追求越自觉、越合理、越深入,也就表明人们对真理的把握越全面、越深刻,同时也就越能够激发起人们探索真理的热情。
坚持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和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七、真理与谬误的关系?真理和谬误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1)真理和谬误是对立的。
真理是主观对客观的正确反映;谬误是主观对客观的歪曲反映。
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在一定范围内是绝对的。
2)真理和谬误又是统一的。
它们的统一表现在:一方面,真理和谬误相互依存,它们都以对方的存在为前提;另一方面,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八、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加实例。
第一,社会改革可以巩固新生的社会制度或使原有的社会制度持续存在并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
第二,在社会主义社会以前,社会改革为新社会制度的诞生作量变和部分质变的准备。
在一定社会制度的后期,向新社会制度过渡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同时还出现了新社会制度的萌芽。
这时的社会改革,虽然以维护旧社会制度为主旨,但又往往包含着承认甚至促进新社会制度萌芽成分的内容。
第三,在社会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人们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变更。
新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既是对改革及其发展要求的反映,又为改革开拓道路,推动改革向纵深发展。
总之,社会改革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必然产物,通过对一定社会制度下的不合理的社会体制的改善和革新,不断巩固、完善一定的社会制度或使其持续存在,从而推动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有某种程度的发展。
(城乡差距的不断扩大,收入分配的日益不公,区域发展的严重失衡,自然环境的急剧恶化,内部矛盾的明显增多,腐败现象的泛滥蔓延、公共资源尤其是教育、医疗、养老、居住等方面的畸形分布等等。
如果不用改革的方式去阻止这些问题的蔓延,社会就将产生大的变动和产生冲突。
)九、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因而从根本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从而推动了社会的全面进步。
(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社会变革中起主体作用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①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观点,它是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基本原理之上的。
其内容是: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
②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路线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它是党的根本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另一方面,它是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即“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③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辩证的统一,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区别于其它政党的显著特征之一。
其重要意义是:第一,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实现党的正确领导的基础。
第二,密切与群众的血肉联系,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加强廉政建设,克服各种腐败现象,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是否具有群众观点,是否贯彻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
第三,群众对党的信任和支持,是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关键。
十一、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大题)1、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①商品生产要遵循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