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课程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古学课程论文考古学与中学历史教学
学院:历史文化学院
班级:历史(师范)2班
姓名:彭未
学号:222012313011139
考古学与中学历史教学
摘要:考古学,是一门以研究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资料来研究古代历史的科学。它与历史学既求同存异,但又互相促进、互相发展。然而作为历史学的延伸:历史教学则以实物或文献作为依托而存在、而发展,那么也就意味着它们也依靠着考古学的研究发现而生存,而熠熠生辉。因为考古学的出现和发展,历史教学的课文内容不仅得到了丰富与完善,甚至还纠正了流行已久的误传与毫无根据的论述。不仅如此,还为营造拓展式学习、研究发现式学习氛围的形成提供了借鉴和依据,从而充分调动师生走出课本、走进现实,以文献为依据、以实物为依托去发现、论述、完善历史,真实、全面、确切地再现历史表象。
关键词:考古学、中学历史教学、关系、作用
考古学对于过去人类社会的研究,主要透过重建与分析古代人们的物质文化与环境资料,包括器物、建筑、生物遗留与文化地景。考古学研究研究人类历史,从距今250万年前东非最早的石器的发展,直到近代。这个学科是最重要的史前史研究学科,在史前时代没有文字资料可供历史学家研究,而且这个时代占了人类整体历史的99%以上,从旧石器时代直到书写文字出现之前。考古学具有各种不同的目标,范围从研究人类演化到文化演化与了解文化史。就宏观的视野来看,考古学仰赖跨学科分析,学科上的协助来自人类学、历史学、艺术史、古典学、民族学、地理学、地质学、语言学。考古学目的在于了解更多关于过去社会以及人类发展的事实。人类有超过99%的历史是在史前史,当时的人类并未使用文字,因此并未留下关于他们自身的文字记录,以供我们研究。在欠缺这种书写文字的资源下,了解史前社会的唯一途径就是考古学。许多关于人类历史的重大发展发生在史前史,包括在旧石器时代发生的人类演化,当时在非洲,人族从南方猿人发展而来,最终成为当代的智人。考古学也找出许多人类技术演进的讯息,例如使用火的能力、石器的发展、炼铁术的发明、宗教的源头,以及农业的创造。假使没有考古学的话,我们无从了解在人类在没有书写文字的年代,所发生的演化与技术变迁。
一、考古学与中学历史教学的关系
考古学与中学历史教学既求同存异,又相互促进、相互发展。考古学研究的是过去的人类社会,而中学历史教学教的就是过去的人类社会,包括:政治、经
济、文化等。中学历史教学离不开考古学的研究成果,教学中许多的结果都需要考古学所发现的资料、器具等为支撑。历史教学中需要运用大量的史料,而考古学刚好符合,考古学研究结果多样化,有文献资料、祭祀器物、生活农具、服饰、建筑遗址等等,多种史料对一个历史事件进行论证,加强了历史结论的说服力。比如说,历史必修二中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发展》第一子目“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中有5张图片,分别是二里头青铜器、三星堆青铜礼器、唐朝的秘色瓷、宋朝瓷器和马王堆出土的素纱单衣,用这5张图片就很形象的说明了官营手工业的发展历程并且在明前期之前一直占主导地位,官营手工业的发展超过了民间手工业的发展。丰富了历史教材,如果历史教材只是纯粹的文字知识,就会显得枯燥无聊,教师不方便教,学生不愿意学,但是众多考古史料出现在教材中,可以改变历史教材纯文字的局限性,使历史教材更加丰富有趣。
二、考古学对中学历史教学的作用
(一)教材是师生为达成历史教学目标而利用的必备工具,是师生了解历代知识、吸收远古文人志士传统优秀理念、博古厚今的重要资源,它的编排与内容直接影响着师生的想法、乃至做法,它的发展甚至直接关系到整个祖国教育的未来。因此,保证教材内容的正确性与客观性是历史学家乃至教育工作者所要为之不断奋斗的前提。“思想决定做法,理念维系行动”的至理名言客观上要求我们以史为鉴、、以物为本、以真为实。然而考古学的存在和发展则有效地纠正了教材的相关误传,客观上为教材的正确性提供了有力的保证。考古研究出土的化石、器物、竹简、藏经、壁画、帛书等文化遗存,以如实存在的实物姿态客观地印证了各个时期的产品的工艺特点和各时期国家的经济、文化发展,有力地推翻了那些没有充分证据的前提之下而胡乱捏造出来的教材的相关论点与相关史实,从而引导教材积极、健康发展。
(二)考古以实地考察作为前提条件,挖掘属于历史的痕迹与历史的脉流,它所散发的实践精神客观上推动了教学方式的改变和发展。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听”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严重扼杀了学生追求历史真相的激情与冲劲,从而使得历史教学变得枯燥乏味。然而,考古学所散发出来的“实践检验真理、实践考证理念”的精神,则充分地推动了思维的发展,那么相应地也推动了教学方式的变化与更新。
(三)考古学的研究成果大大丰富了中学历史教学。考古学的研究成果提供了许多新鲜、有益的史学观点。比如,二十世纪初以顾诘刚为代表的疑古学派,对中国古史进行了重新的整理和研究,提出了“层累地造成中国古史”的观点,即时代越晚,中国古史越长越丰富。近百年来,随着考古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考古资料为人们重新认识历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以李学勤为代表的现代史家提出了新的观点,表示要重建中国古史。他们的研究成果都为中国古代史的教学提供了比较前沿的史学信息。考古学的研究成果还进一步修正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的内容。由课程教材研究所和历史课程教材研究开发研究中心编著的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6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一)”关于张衡的地动仪的复原模型和震动示意图已遭到教育教学界的质疑,随着考古学和地震学的发展,对地动仪复原进行了科学的研究,表明了王振铎设计的地动仪复原模型既不符合史料“行似酒尊,其盖穹隆”(西晋司马彪《续汉书》)的记载,又不具备验震器的科学测震功能。通过多学科的科学攻关,新的张衡地动仪的复原模型已经面世,并通过了专家鉴定和国家验收。
(四)考古学是一门涉及众多学科的交叉学科。她具有博采众长的学科优势,并要求学习者有较为宽广的学术视野。作为中学历史教师如何把这种优势转化为教学上的优势呢?首先,在推行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中学历史教师要转变观念,掌握最新的教育理念和前沿知识,并尽量地运用于课堂教学实践。比如: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就是一种很好的教育理念,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实践之。其次,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历史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能够学贯中西,博采古今,能够对历史与现实作出独立的判断和思考。基于这一点,历史教师要时时学习,关注历史与考古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最后,要用一种大历史的视野去开发学生的智力。现在中学历史教师往往局限于条条框框的讲授,有的教师重视政治史的讲授,轻视甚至忽视文化史的讲授,这给学生造成一种错误的认识——历史仅仅就是王侯将相、才子佳人的历史,而不会是小人物、老百姓的历史。这种历史观明显是有失偏颇的,我们要了解人类历史发展变化中的客观规律性,必须对人们的生活习惯、社会习俗、宗教信仰及文化心理等各方面作全方位的了解,而这些往往体现于小人物、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古代珍贵文物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不仅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