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小小说的巧妙结尾——基于《桥》的群文阅读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结尾巧妙的小小说一组》群文阅读
结尾巧妙的小小说一组
教案(实验小学李青)
一、导入
二、介绍小说
1、生谈最近读过的小说。
2、出示最短科幻小说。
3、生谈发现
4、介绍小小说
5、出示课题
三、学习第一篇《别饿坏了那匹马》。
1、浏览全文,找出意料之外的内容
2、这样的结尾方式,引爆悬念,让人感觉意料之外。
(板书)
3、找伏笔,巧设伏笔(意料之外)
4、说情理,情理之中(板书)
5、引入欧·亨利式结尾
四、小组合作学习
1、用“”画出小说中“意料之外”的内容。
2、用“~~~~”画出小说中为结局埋下的伏笔。
3、讨论:这出乎意料的结局在情理之中吗?
五、总结阅读方法,默读《沉默的善良》,结合小说前面的故事情节,猜一猜这篇小说的结局。
板书:小小说一组
引爆悬念意料之外
巧设伏笔情理之中。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桥》第二课时小小说群文阅读
群文阅读——巧妙结尾的小小说芙蓉区育才二小邬江教学目标:1.通过群文阅读,比较整合,初步了解小小说结尾出人意料的文体特点;通过对比感悟,逐步发现小小说意外结局的巧妙之处。
2.在简要欣赏小小说结尾的过程中,明白读懂结尾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小小说,激发阅读小小说的愿望。
3、掌握并学习正确运用各种阅读方法。
教学重点:1、通过群文阅读,比较整合,对比感悟,逐步发现小小说意外结局的巧妙之处。
2、掌握并学习正确运用各种阅读方法。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课件示):地球上最后一个人独自坐在房间里,这时突然响起了敲门声……师:这节课我们先来读这样一个故事(生读)2、师:读了这句话,你脑子里会冒出哪些问题?生:是谁在敲门?(师:你知道吗?)对啊,既然是最后一个人,那个敲门的人是谁,是外星人吗?生:后来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呢?(师:谁能往下猜猜吗?)3、师:这都是你们的猜想,想知道后面的故事吗?(生:想)可是~没有了,这个故事就结束了,这句话是开头,也是结尾,不过你们却觉得故事没有结束,知道为什么吗?(生:因为让人产生猜想,有回味)4、这被称为世界上最短的科幻小小说,虽然只有一句话,但这样一篇小小说却留给人无尽的遐想。
二、回顾课文,扣住结尾1、昨天,我们也读了一篇小小说(生:《桥》),谁来说说它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指名说)2、看来你上节课学得很不错,读小小说的方法,梳理故事情节,理清人物关系都做得很好,其实我们读到文中的一句话,就能知道这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是哪一句?(指名说)3、课件示句生齐读,这样交代人物关系的关键话语为什么不在开篇就指明,而要在最后交代呢?(设置悬念)4、小结:小小说中开篇设置悬念,这样出人意料的结尾,有一个特别的名字“欧.亨利”式结尾。
所以,阅读小小说,我们还要学会关注巧妙的结尾。
(板书:关注巧妙结尾)5、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再来读一读结尾出人意料的小小说(板书课题)三、猜想结尾,激发兴趣1、邬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一篇很有趣的小小说,名字叫《摩尔根掉井里去了》(出课件出示题目)。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小小说的巧妙结尾——基于《桥》的群文阅读
小小说的巧妙结尾驻马店第二实验小学陈辉教学内容:小小说一组——《扒手》《二十美金的价值》、《小姐姐真绝》。
教学目标:1.学会借助小说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理清情节;2. 通过群文阅读,比较整合,了解小小说结尾出人意料的文体特点;通过对比感悟,逐步发现小小说意外结局的巧妙之处,初步学习作者在文中埋伏笔、结尾点出真相的写作方法。
体会小小说“闲笔不闲”“意味隽永”的特色。
3.在群文阅读中,进一步感受并梳理小小说的文体特征,初步渗透阅读小小说的策略。
教学重难点:抓细节,抓结尾,体会小小说结尾出人意料的艺术特色。
课时安排:一课时整体思路:一、课前谈话,勾联旧知。
点明小小说结尾“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特点,初知读懂结尾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小小说。
二、群文阅读。
比较整合,渗透阅读和小组合作指导,指导学生画出人物关系和情节图,借助图概括主要内容。
三、比较阅读。
利用图表,了解文本“意料之外”的巧妙结尾,明白读懂结尾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小小说。
四、猜结尾,渗透学法。
五、小结学法。
交流学习所得,进行阅读推荐。
教学准备:阅读材料、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谈话入题。
这节课,老师要带领大家展开一次特别的语文学习之旅。
我期待着大家的精彩表现,有信心吗?1、梳理回顾《桥》的主要内容。
孩子们,前不久,我们读了一篇小小说《桥》,还有印象吗?我们抓住主要人物和情节知道小小说主要讲了什么。
谁还能看着图说说《桥》的主要内容,《桥》小小说主要讲了什么呢?(指名一人,说清即可。
)2、关注《桥》的结尾,点明小小说结尾“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特点,初知读懂结尾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小小说。
作者谈歌在讲述了故事之后,又补叙了人物的关系。
(课件出示:指名朗读)(回顾板书: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小小说在讲述了故事之后,又补叙了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这真是点睛之笔。
通过这一点睛之笔,不仅交代了两人的父子关系,还使老汉的形象顿时高大起来,——一个公而忘私、舍己为人的党支部书记的光辉形象跃然纸上。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桥》小说意外法结尾
……
儿子推了父亲一把,说:“你先走。” 父亲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 把儿子推上木桥。
意外法,即让故事的发展或结局出乎人们 的料想,是写作中建构故事情节的重要技 法。
桥
她来祭奠两个人。 吼 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 “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 像 只豹子 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 子。
吼 老汉吼道:“少废话, 推 用力 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 上木桥。 老汉似乎要 喊 什么,猛然 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父亲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儿子, 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 父亲凶得像只豹子。 儿子瞪了父亲一眼,站到了后面。
《摩尔根掉井里去了》
• 猜一猜故事结尾
“摩尔根又不是小孩,它是我家的大公鸡。”比尔爷爷说。 这时,摩尔根扇动翅膀,奋力向上一飞,飞出了井口。它“喔喔喔” 叫着,那声音就跟小孩的“哇哇哇”声一个样儿。 围观的人们瞪大了眼。 记者的脸色发白了。 只有比尔在一旁微微笑着。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 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群文阅读之环境描写,以《桥》为例
“放肆”这个词写出了洪水丝毫不会顾及人们的感觉,疯狂地往上涨,也体现了洪水的恐怖。
读得还不够“放肆”,再读。
⑥“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这句话写出了这次的洪水非常大,把整个村庄都淹没了,一个村庄竟然成了一个水世界。
师:这几个句子写出了洪水来势凶猛,把洪水疯狂、肆虐的魔鬼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渲染了紧张气氛,反衬了老支书的威严、冷静。板书(像这种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进行的描写属于做自然环境描写。对表达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有重要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
社会环境:坐车人的冷酷无情。因为这是个冷漠的社会,祥子的痛苦不仅来自于恶劣的自然条件,更来自于人与人之间的冷酷无情。
总结:老舍在“我怎样写《骆驼祥子》”中说过:
人与人,事与事,虽以车为联系,我还感觉着不易写出车夫的全部生活来。于是,我还再去想:刮风云,车夫怎样?下雨天,车夫怎样?假若我能把这些细琐的遭遇写出来,我的主角便必定能成为一个最真确的人,不但吃的苦,喝的苦,连一阵风,一场雨,也给他的神经以无情的苦刑。
(3)一只怎么也找不着,另一只叫一个小男孩捡起来拿着跑了。他说,将来他有了孩子可以拿它当摇篮。
(4)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硬币。
通过侧面描写烘托出小女孩的悲惨命运,那些富人眼里是没有穷人的,这无疑不告诉了我们当时社会的黑暗。
《在烈日和暴雨下》
自然环境描写:太阳的毒辣,暴雨之猛,从侧面烘托祥子拉车的痛苦。
群文阅读之环境描写
【教学目标】
1、通过《桥》一文认识环境描写,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2、尝试利用“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的方法,根据提供的情景,写一个片段。
【教学过程】
文小乾坤大重在取舍间——以人教版语文五下《桥》为例浅谈小小说教学
文小乾坤大重在取舍间 ——以人教版语文五下《桥》为例浅谈小小说教学发布时间:2021-06-03T06:01:55.526Z 来源:《当代教育家》2021年6期作者:童慧君[导读]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多种文学体裁。
小小说作为一种文体,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然长期以来,小小说却处于被忽视状态。
笔者认为应注重文体特点有效开展教学。
台州市黄岩区西江小学教育集团摘要: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多种文学体裁。
小小说作为一种文体,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然长期以来,小小说却处于被忽视状态。
笔者认为应注重文体特点有效开展教学。
此外,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取舍”是指从教学需要出发,从语文教学的整体要求出发,大胆舍弃一些细枝末节,争取一课一得。
笔者以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桥》一课为例,从教学目标的定位、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来谈一谈小小说教学中的取舍。
关键词:文体意识;小小说;取舍现状一: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多种文学体裁。
不同体裁的作品,它的结构形式、构成要素、表现手法、语言表达等方面都各有特点。
小小说作为一种文体,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然长期以来,小小说却处于被忽视状态,教学中文体意识得不到体现。
笔者认为,教师要学会抓住文体特点,依文而教,让学生准确地把握文体持点,习得语言,发展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现状二:在日常语文教学中,教师由于各种原因,面面俱到、泛泛而谈的现象比比皆是。
实践证明这种“眉毛胡子一把抓”的课堂教学收效甚微。
为此,许多专家提出:语文教学要倡简,要轻轻松松教语文,简简单单学语文。
让语文教学简单起来,就需要精心取舍。
那么,语文教学如何进行取舍呢?笔者以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桥》一课为例,从教学目标的定位、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来谈一谈小小说教学中的取舍。
一、教学目标---舍虚取实(一)一稿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字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咆哮、狞笑、呻吟、势不可当”等13个词语。
2.理解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群文阅读《桥》
群文阅读教案《桥》《“诺曼底”号遇难记》《在柏林》《窗》一、自读课文,读懂了什么?学生畅言,教师总结:关注了环境描写感受老汉形象······二、第一次比较:研究环境描写1.刚才有人提到了环境描写。
这篇文章很多次写到洪水,找一找画一画。
汇报2.通过画句子,我们发现,这些描写洪水的句子分布在文章各个部分。
从这些句子你感受到什么?(雨大,洪水来临,非常凶猛,情况危急万分)3.这些句子都是写洪水,把这些句子放在一起以比较,会发现作者写洪水,用了多种修辞方法。
谁来谈谈!(比喻,拟人)4.作者用不同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洪水的来势凶猛,再比较看看,有什么特点?(非常短)是的,来看第一句,像泼,像倒,两个字成句子。
我们完全可以把这两个句子写长一点,先把它们扩写成两个成语。
(倾盆大雨,瓢泼大雨)还可以扩得更长些,你看老舍先生是怎样写大雨的来临。
5.一读,一比较,就可以看出,同样写雨,可以写得具体,可以写得简洁,可以长句,可以短句,桥的作者为什么选用这样的写法,单词成句,单句成段?渲染紧张的气氛,让人产生形势紧张的急迫感。
(再读,边读边感受)三、第二次比较:研究小说的人物1.读一读《诺》,与《桥》比较,两篇的相同之处。
(有环境描写,渲染当时人们的惊慌和恐惧。
)2.比较下来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再比较,又发现他们相同之处的一点不同。
关注中心人物,你发现了么?诺中船长以死来警告,桥中的老汉用退党来警告,哪个更有威慑力?3.是啊,面对危险,大家的恐慌一样,然而村长老汉并没有以死相逼,只是以退党来警告,村民却自动排成一队,村长的一声警告为什么会有这么大力量?(默读,批注找老汉话语力量的依据。
)我们读小说,感受一个人的人物形象,就要从文字里,细节中去感受。
四、第三次比较,研究小说的结尾1. 再读文章《在柏林》和《窗》,和《桥》比较这三篇文章,内容不同,写法上有相似之处,默读,去发现。
小学语文《桥》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提供反馈:根据评价结果,为学生 提供针对性的反馈和建议,帮助他 们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及时调整: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价 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提高教学效果。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评价方式: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 观察、口头表达、测试等,全面了 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激励学生:通过积极的反馈和评价, 激励学生更加努力学习,培养他们 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评价内容:学生对群文阅读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以及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
评价方式: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同学互评等,以全面了解学 生的学习情况。
反馈机制: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提 高教学效果。
提供反馈:根据评价结果,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反馈和 建议,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小学语文《桥》群 文阅读教学设计
汇报人:XXX
目录
01 单击此处添加目录标题内容 03 教学内容 05 教学过程
02 教学目标 04 教学难点与重点 06 教学评价与反馈
添加章节标题
教学目标
理解《桥》的主题思想
掌握《桥》的主题思想,理解作者通过作品所传达的情感和价值观。
通过对《桥》的主题思想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人文素养。
教师需要具备较高的课堂驾驭能力和教学机智,能够及时应对学生的问题和疑惑,引导学生进 行深入思考和探究。
重点:掌握群文阅读的教学方法
群文阅读的概念 和意义
群文阅读的教学 目标
群文阅读的教学 方法
群文阅读的实践 与反思
教学过程
导入:介绍《桥》的背景和作者
背景:介绍《桥》的创作背景和时代背景 作者:介绍作者及其创作风格和特点 目的:通过导入环节,引导学生进入《桥》的主题阅读和学习 方法:采用PPT、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进行导入
以桥为话题写作文结尾
以桥为话题写作文结尾我是一座古桥,我不知道我是何时被建造出来的,而我的曾曾曾祖父可是一位名桥。
那个“什么什么事变”就是在那发生的。
他告诉过我,我是在清朝被建造的,具体时间,他也记不清了,只知道,当时有一个很贤明的皇帝也从我的身上走过呢。
他还和另一位皇帝创造了“什么什么盛世”呢。
我可是在名门望族中长大的。
光阴似箭,日月如索,转眼,我也成了一座垂暮老桥,不过在古桥中,我还是小孩子。
现在不比那时,曾经的百姓变成了“什么什么公民”。
而且,不仅名字变了,并且也不被人欺压了。
官府什么什么都变了,这个世界不像当初那样落后了,我也可以在桥中倚老卖老,讲讲我当年的故事。
不过在现在我们的生活也徒增了几分痛苦。
那些“什么什么公民”经常在我们身上乱涂乱画,时不时地丢些垃圾,我们身上每天都会多很多的疤痕。
虽然,有人为我们洗刷、清理,但是却还是伤痕累累。
我们古桥一族倍受打击。
看看!又来了一群游客,瓜子皮、西瓜皮、塑料袋一应俱全,我的天啊,哎,不说了,什么也不说了。
往事让人心痛,什么?还想听,好吧!我再讲讲我的悲惨遭遇,我的曾曾曾祖父和几个长辈被当地的官府,NO,政府保护着,我们却只有被人摧残的份。
我们这些古桥决定给他们一个教训,是什么?一会儿你就知道了。
某年某月某一日,所有的桥都消失了,人类十分惊讶,而我的曾曾曾祖父写了一纸诉状给人类,人类看了觉得他们错了,便与我们和解,我十分高兴,终于不用被人乱涂乱画、丢垃圾了。
第二天清早,狼藉依旧,我才发现这只是一场梦,天啊!我们何时才能不受破坏呀!尽管这一切成了泡影,但我依然希望人类与我们和平相处。
我们为人类鞠躬尽瘁,不希望要类这样对待忠于人类的我们。
此刻,我更希望人类不要破坏环境。
自然是人类生存的基础。
这就是我一座古桥,对我从出生到现在的自述,希望人类对我们与自然友善些,关怀些。
家乡的桥家乡的桥,是我如今最深的记忆。
几乎我所有的梦想都给他有着千丝万屡的关联。
他那贫瘠的身躯,已经承载了几代人的脚印。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桥》阅读拓展——走近小小说
走近小小说群文阅读—《桥》阅读拓展学习目标:1.通过群文阅读,比较整合,初步了解小小说故事情节悬念重重、结尾出人意料的文体特点;通过比较阅读,对比感悟,逐步发现小小说结尾的巧妙之处。
2.了解小小说的特点和作用。
3.在简要欣赏小小说结尾的过程中,明白读懂结尾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小小说,激发阅读小小说的愿望。
学习重难点:1.通过群文阅读,比较整合,初步了解小小说故事情节悬念重重、结尾出人意料的文体特点;通过比较阅读,对比感悟,逐步发现小小说结尾的巧妙之处。
2.了解小小说的特点和作用。
学习过程:一、趣读小小说初识特点师:(屏幕出示一篇只有一句话的小小说)有人说这是世界上最短的小说,你信吗?生齐读:地球上一个人独自坐在房间里,这时突然响起了敲门声……师:一句话,时间、地点、人物、情节都有了,而且带给我们无限的遐想。
读了这句话,你脑子里会冒出哪些问题?生:后来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呢?师:你有很好的阅读习惯——推想阅读,看到前面,推想后面会发生什么事情。
生:是谁在敲门?师:对呀,既然是最后一个人,那个敲门的人是谁,是外星人吗?很多很多问题由此产生了。
据说,这是史上最短的科幻小说。
接下来,我们要分享一篇据说是史上最一波三折的小小说。
(分片段出示小说《三封电报》)(出示)伊莉薇娜的弟弟佛莱特伴着她的丈夫巴布去非洲打猎。
不久,她在家里接到弟弟的电报:“巴布猎狮身死。
——佛莱特”师:获得了什么信息?生:巴布被狮子咬死,弟弟告诉姐姐。
(出示)伊莉薇娜悲不自胜,回电给弟弟:“运其尸回家。
”三星期后,从非洲运来了一个大包裹,里面是一只狮尸。
她又赶发了一个电报:“狮收到。
弟误。
”师:伊莉薇娜有没有收到丈夫的尸体?她此时心情会怎样?生:没有收到。
伊莉薇娜此时肯定非常高兴,原来我的丈夫没有死!(出示)很快得到了非洲的回电:“无误,巴布在狮腹内。
——佛莱特”师:这个故事巧妙在哪里?生:巧在运回来的包袱里,尸体是在狮子的腹内。
我们读到最后一段才明白故事的结局。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群文阅读之环境描写,以《桥》为例
受惊的野马,疯狂,来势汹汹。
③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开始在路上跳舞,人们又疯了似的折了回来。
我们都是开心的时候,得意的时候跳舞。现在是谁在跳舞?是一群魔鬼在你面前跳舞,你有何感受?
④死亡在洪水的狞笑中逼近。
“狞笑”是种怎样的笑?洪水在跳舞,死亡在狞笑,此时,你有何感受?这个词写出了洪水到来时的那种恐怖的感觉。
群文阅读之环境描写
【教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标】
1、通过《桥》一文认识环境描写,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2、尝试利用“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的方法,根据提供的情景,写一个片段。
【教学过程】
一、体会《桥》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桥》,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到了一个老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光辉形象。
二、练习体会课外环境描写的作用。
1、下面我们来阅读两篇文章,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和老舍的《在烈日和暴雨下》。请用横线画出环境描写的句子,体会环境描写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把你的理解或感受写在旁边。(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2、交流分享
《卖火柴的小女孩》
(1)天气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
自然环境描写
在这极冷的天气里,小女孩依然要上街卖火柴,可以想象到她当时的心情也正如这天气一样(冷极了)。
再自由读,想想这些句子能不能调换顺序。为什么?
不行。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2、课文除了通过对洪水的描写来衬托老汉的形象,还通过描写什么来衬托老汉的形象?
预设:村民当然非常恐慌
师:请默读课文,文中找出相关语句。
①100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向南跑。
②人们又疯了似的折了回来。
《桥》群文阅读
湖面上照例漫游着一群群野公园里面有一泓湖水,这个窗户俯瞰着一座公园,很显然,
鸭、天鹅。公园里的孩子们有的在扔面包喂这些水禽,有的在摆弄游艇模型。一对对年轻的情侣手挽着手在树阴下散步。公园里鲜花盛开,主要有玫瑰花,但四周还有五彩斑斓、争妍斗艳的牡丹花和金盏草。在公园那端的一角,有一块网球场,有时那儿进行的比赛确实精彩,不时也有几场板球赛,虽然球艺够不上正式决赛的水平,但有的看总比没有强。那边还有一块用于玩滚木球的草坪。公园的尽头是一排商店,在这些商店的后边闹市区隐约可见。
躺着的病人津津有味地听这一切。这个时刻的每一分钟对他来说都是一种享受。描述仍在继续:一个孩童怎样差一点跌入湖中,身着夏装的姑娘是多么美丽、动人。接着又是一场扣人心弦的网球赛。他听着这栩栩如生的描述,仿佛亲眼看到了窗外所发生的一切。
一天下午,当他听到靠窗的病人说到一名板球队员正慢悠悠地把球击得四处皆是时,不靠窗的病人突然产生了一个想法:为什么偏是他有幸能观赏到窗外的一切?为什么自己不应得到这种机会的?他为自己会有这种想法而感到惭愧,竭力不再这么想。可是,他愈加克制,这种想法却变得愈加强烈,直至几天以后,这个想法已经进一步变为紧挨着窗口的为什么不该是我呢?
火盆中燃烧的木炭偶尔发出的响动,更增浓了这种气氛。
“啊!外面下雪了。”坐在火盆边烤火的房间主人自言自语地嘟哝了一句。
“是啊,难怪这么静呢!”老伴儿靠他身边坐着,将一双干枯的手伸到火盆上。
“这样安静的夜晚,我们的儿子一定能多学一些东西。”房主人说着,向楼上望了一眼。
“孩子大概累了,我上楼给他送杯热茶去。整天闷在屋里学习,我真担心他把身体搞坏了。”
桥的群文阅读教案一等奖
桥的群文阅读教案一等奖《桥的群文阅读教案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桥的群文阅读教案一等奖群文解读:本节课的四篇小小说,蕴含着强烈的感情,都讲述了感人至深的故事,选文在环境描写、语言运用以及文章的结构方面极具特色。
教学目标:1、快速流利地朗读阅读材料。
2、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文章的表达方法。
3、引导学生在阅读文章同时,思想受到感染熏陶,情感得到陶冶升华。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习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利用已学会的阅读方法自主学习。
2、引导学生学会抓住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感受人物的高贵品质。
教学准备:《哑巴渡》《馒头的故事》《爱之链》阅读材料、群文阅读自学记载表、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梳理学法,交流体会1、梳理《桥》的写法及写作特点。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桥》的第一课时,胡老师相信文中的老支书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屏显:图片《桥》的背景。
)他是一位什么样的人呢?(2)是呀,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多么的无私无畏啊!回忆一下,老支书的高贵品质课文是怎样表现出来的?2、梳理《桥》的写作特点,感受人物高贵品质。
(1)预设:“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像泼。
像倒。
”运用了环境描写,它们不仅写出了雨水之大,还为下文山洪的暴发做了铺垫。
课文中环境描写的句子还有很多,谁还能补充?(2)听了他的发言,你有什么体会?你能有感情的读读吗?谁来评一评他读得怎样?请你也来读读?还有谁能说说像这样的句子?小结:它们都是环境描写,不仅写出了洪水疯狂、肆掠,而且烘托出了老汉的沉着、镇定、无私无畏。
(3)老支书的高贵品质还从哪里体会到的?你能读出来吗?除了这些,你们还有补充的吗?小结:课文多处通过对老支书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老支书在紧急关头不顾自己与儿子的安危,不徇私情。
(4)同学们,文章的结尾你想到没有,说说你的看法?小结:是的,课文的结尾设置悬念,不仅加强了故事的`悲壮色彩,而且感人至深,震撼了每一位读者的心。
小小说《桥》阅读答案
小小说《桥》阅读答案从长远角度考虑,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非一日一时之功。
它需要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多关注最新信息。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桥》阅读答案。
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桥》大王庄是乡里出了名的钉子村,老百姓从不买政府的帐,无论是以前收缴公粮,还是现在的计划生育,都是出了名的老大难村,这让每任乡长都头疼得不得了。
其中轰动一时的村民起哄事件,就发生在大王庄。
计划生育乡小分队遭到村民围攻。
派出所过去抓人,人一个没有抓走,警车反被推翻。
这件事情被某报社记者知道了,一篇《如何处理好干群关系》上了报纸。
乡领导因为没有做好群众工作挨了批,从此再也没人过问大王庄。
个别领导说的也有道理:惹不起还躲不起吗?大王庄的领导班子形同虚设,没人愿意去当村长,谁当谁就会被孤立,甚至半夜有人将屎糊到门上。
当然更没有哪个乡镇干部愿意去大王庄“碰钉子”,所以多年来大王庄一直处于放任自流状态。
大王庄的西北有一条河滩,光河滩里的沙滩就有一里多长。
因为交通不便,别说外村的姑娘都不嫁过来,连外面做生意的也不愿意进来。
这条河滩成了大王庄人的心病。
一天有消息传来,说河滩上要架桥了。
人们半信半疑地向河滩走去,果然有几个人在勘测丈量。
这件事轰动了整个村庄,男女老幼像赶集一样纷纷涌向河滩。
河滩上,几个人在烈日下正在紧张地勘测着,其中一个四十多岁的男子大家都认识,他是前些天,为村民算命相面的“刘半仙”。
“刘半仙”给人相面算卦不收钱,更多时间是凑到人多的地方跟人聊天、叙家常。
刘半仙每天早上来,下午五六点走人。
村里有人请刘半仙吃饭,刘半仙也不客气。
刘半仙幽默风趣,很快跟大王庄的村民混熟了。
人多的时候,刘半仙讲的更多的是外面的世界、社会发展前景、国内国外新闻……人们感到刘半仙确实有学问,都喜欢听他讲。
一个多月没有见到刘半仙了,没想到在这里碰上了。
人们“呼啦”一下围住了刘半仙,有人大声喊道:“刘半仙,这些天跑哪里去了?”一个干部模样的人站在了刘半仙的前面说道:“什么刘半仙,这是我们乡的刘乡长!”一听刘半仙是乡长,人们像潮水一般退了回去,站在远处呆呆地望着,因为在与刘乡长相处的日子里,他们没有少说乡村干部的坏话。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桥》群文阅读
· 老汉定格在人间的最后一个镜头 是什么样的?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 喊什么 个浪头吞没了他。
比较《诺曼底号遇难记》、《桥》 在《诺曼底号遇难记》中,船 长的形象主要是通过哪些描写 展现出来的?
比较《桥》与《诺曼底号遇难记》
·
请大家拿出《诺曼底号遇难记》,划出 环境描写的句子。
你觉得老汉是个怎样的人? 你又是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出来 的?(一处一处地找,细细发 现)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 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 他像一座山。
“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 党员排在后面!”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 揪 冲 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 吼 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对比《桥》《雪夜》《在柏林》 《桥》《在柏林》《雪夜》内容完全不 同,但写法上却有相似之处,你发现了 吗?
推荐阅读小小说《窗》,猜猜小说的 结尾并写下来,看谁的想象更奇妙。
比较《诺曼底号遇难记》、《桥》 (一)哈尔威船长,他屹立在舰桥上,一个
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铁铸, 纹丝不动,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人们透 过阴惨惨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 沉进大海。
首尾呼应
(二) 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 她来祭奠两个人。 她丈夫和她儿子。
结尾奇妙 巧设悬念
比较《诺曼底号遇难记》、《桥》
“洛克机械师在哪儿?” “炉子怎么样了?” “火呢?” “机器怎样?” “奥克勒福大副!” “我们还有多少分钟?” “够了,”,“让每个人都下到小艇上去。奥克勒福大副, 你的手枪在吗?” “在,船长。” “哪个男人胆敢抢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 “把克莱芒救出去!” “快干!” ……
《桥》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16.《桥》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大连市旅顺口区新城实验学校卢红梅【材料背景】
《桥》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篇小小说,小小说的特征有哪些,如何阅读小小说,这些都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本课通过多篇小小说的群文阅读,在对比中引导学生通过自我阅读、小组合作探究,自主发现小小说的特征。
在此基础上,引入教师录制的关于小小说特征的微课进行补充,为学生提供阅读小小说的脚手架。
与此同时,引入《三封电报》《烛心》两篇小小说,再来感受小小说的特征、猜想小小说的结尾。
趁热打铁,把课堂和创作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以小小说家的身份进行创编,把所学知识运用到习作中。
在阅读写作练笔之后,为学生推荐精选的世界小小说,扩大知识视野,积累阅读感受,激发学生阅读小小说、创作小小说的兴趣,不断提升语文素养。
【学习目标】
1.通过小小说群文阅读的比较整合,梳理小小说的特征,渗透阅读小小说的阅读策略。
2.通过猜想结尾的比较阅读,发现小小说结尾的巧妙之处,明白读懂结尾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小小说,激发阅读小小说的愿望
3.结合小小说的特征,尝试写小小说,在写作中提高书面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桥》、《在柏林》、《窗》群文阅读
《桥》、《在柏林》、《窗》群文阅读教学目标:通过比较阅读,发现微型小说结尾出人意料的独特魅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孩子们,最近微信、微博、微电影……很是盛行,在我们身边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微”。
“微”是什么?生:小、小型。
师:其实有一种小说也姓微,他篇幅短小,短短几分钟就可以读完,这种小说叫做微型小说,有人把它叫做“小小说“。
比如我们学过的《桥》、《唯一的听众》《别饿坏了那匹马》都是微型小说。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微型小说,通过阅读老师给你们带来的微型小说作品来感受它独特的魅力。
二、比较阅读《桥》原版结尾和改版结尾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先来阅读我们学过的课文《桥》。
孩子们重点关注一下结尾和你们原来学过的课文中的结尾有什么不同?(生默读)师:你们发现了吗?有什么不同?生:发现了,把“小伙子“改成了”他儿子“。
师:你发现“称呼“改了,你很会读书。
那你能把这个结尾读给大家听吗?师:再请你把原文的结尾读给大家听。
师:这两个版本的结尾,你们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生:喜欢课文的版本。
课文最后才交代人物关系,让人感到很意外。
师:“意外“这个词用的真好,我也和你一样喜欢课文结尾的出人意料!三、比较阅读《在柏林》和《窗》师:现在请大家继续默读两篇与《桥》在内容上完全不同的小说作品《在柏林》和《窗》,你能发现它们在写法上的相似之处吗?(生默读)师:你们发现了什么?生:我们发现了三篇文章的结尾相似。
师,请根据你们的发现,完成老师设计的阅读单,并用这样的句式交流汇报一下。
生:在没读《桥》的结尾时,我万万没想到小伙子是老汉的儿子。
生:在没读《在柏林》的结尾时,我万万没想到……生:在没读《窗》的结尾时,我万万没想到……四、寻找文中的伏笔师:我们通过比较、整合发现这三篇小说的结尾都是出人意料。
(板书:出人意料)可是当我们再重读前面内容时就会发现,其实一切又在情理之中。
(板书:情理之中)因为作者在文章的前面埋下了“伏笔“。
(所谓的”伏笔“就是说,文章中,前面的内容为后面的内容做的提示或暗示。
桥课文最后点明父子关系的好处
桥课文最后点明父子关系的好处
在《桥》这篇课文中,作者到最后才点明老汉和小伙子的父子关系,这样的写作方式有以下几个好处:
1. 增强情节的紧张感:通过设置悬念,使读者对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产生疑问,增加了情节的紧张感,使读者更深入地投入到故事情节中。
2. 突显情感表达:通过延迟揭示老汉和小伙子关系的信息,可以更充分地展现他们的情感变化,让读者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他们的父子深情。
3. 强化主题:在故事的高潮部分揭示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能够更好地突出主题,使读者对故事的主题有更深刻的理解。
4. 提升阅读体验:在故事结尾揭示老汉和小伙子关系的过程中,读者能够体验到发现真相的乐趣,增强阅读的体验感。
综上,这种在文章结尾点明人物关系的写法能够给文章带来很多的好处,既可以提升情节的紧张感,也可以强化人物的情感表达和主题,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小说的巧妙结尾
驻马店第二实验小学陈辉
教学内容:
小小说一组——《扒手》《二十美金的价值》、《小姐姐真绝》。
教学目标:
1.学会借助小说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理清情节;
2. 通过群文阅读,比较整合,了解小小说结尾出人意料的文体特点;通过对比感悟,逐步发现小小说意外结局的巧妙之处,初步学习作者在文中埋伏笔、结尾点出真相的写作方法。
体会小小说“闲笔不闲”“意味隽永”的特色。
3.在群文阅读中,进一步感受并梳理小小说的文体特征,初步渗透阅读小小说的策略。
教学重难点:
抓细节,抓结尾,体会小小说结尾出人意料的艺术特色。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整体思路:
一、课前谈话,勾联旧知。
点明小小说结尾“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特点,初知读懂结尾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小小说。
二、群文阅读。
比较整合,渗透阅读和小组合作指导,指导学生画出人物关系和情节图,借助图概括主要内容。
三、比较阅读。
利用图表,了解文本“意料之外”的巧妙结尾,明白读懂结尾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小小说。
四、猜结尾,渗透学法。
五、小结学法。
交流学习所得,进行阅读推荐。
教学准备:
阅读材料、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谈话入题。
这节课,老师要带领大家展开一次特别的语文学习之旅。
我期待着大家的精彩表现,有信心吗?
1、梳理回顾《桥》的主要内容。
孩子们,前不久,我们读了一篇小小说《桥》,还有印象吗?我们抓住主要人物和情节知道小小说主要讲了什么。
谁还能看着图说说《桥》的主要内容,《桥》小小说主要讲了什么呢?(指名一人,说清即可。
)
2、关注《桥》的结尾,点明小小说结尾“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特点,初知读懂结尾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小小说。
作者谈歌在讲述了故事之后,又补叙了人物的关系。
(课件出示:指名朗读)(回顾板书: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小小说在讲述了故事之后,又补叙了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这真是点睛之笔。
通过这一点睛之笔,不仅交代了两人的父子关系,还使老汉的形象顿时高大起来,——一个公而忘私、舍己为人的党支部书记的光辉形象跃然纸上。
于是,这样结尾使小小说的主题不是仅仅停留在歌颂共产党员先人后己这一层面上,而是上升到了人面对生与死的考验时,在亲情面前如何进行心灵选择的高度上,这就深化了小小说的主旨。
这样的结尾,看似出乎意料,但是再读读课文,就会感觉在清理之中:哦,就该如此。
怪不得,老汉和小伙子要推对方先上桥。
读懂了结尾,也自然对这篇小小说有了更深入的感悟,接下来的时间,我们再去读几篇小小说,去发现更多的(板书:小小说的巧妙结尾)
二、群文阅读,画出人物情节图,梳理概括主要内容。
1.出示阅读要求,先独立默读三篇小小说,小组内选择其中的一篇,合作画人物关系和情节图。
先看屏幕,(指名读提示)
一定要做到自己先读,先思考,这样小组讨论的时候你才有话可说,才可能说服组员听从自己的。
最后由一个同学执笔用最简洁的线条和文字,画出人物关系和情节图。
(5分钟后,教师利用黑板,贴出第学生画的人物情节关系图,学生作阐释说明)
2、师:哪位小组代表展示自己的图,大致说一说这篇小说的主要内容。
(生说略。
)
3、师小结:阅读一篇小小说,关注主要人物、主要情节,然后用简单的情节图就可以很快弄清讲了什么,这是一种很重要的本领,大家在以后的阅读中还可以可以尝试着用。
三、比较阅读,推敲小小说结尾的作用。
1、师:这些人物、情节完全不同的故事里还藏着小小说写作的秘密,你发现了吗?
2、再次浏览三篇小小说,小组讨论,完成表格。
(选填一篇)
3、指名交流,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小结板书。
预设评价:
看来这个结尾真是画龙点睛。
真正读懂了结尾,也自然对这篇小小说有了更深入的感悟,看来读懂结尾确实是读懂整篇小小说的好方法。
师小结:你看,在阅读中,我们发现有的结尾让人物形象更深入我心,有的结尾让读者回味无穷,还有的结尾给我们带来感慨和思考。
匠心独运的结尾赋予了小小说无穷的张力,给读者留下言有尽而意无穷(板书:言有尽意无穷)的回味
四、猜写结尾,渗透学法。
1、学到这里,我想同学们对小小说的结尾特点和作用有了初步的了解,还想不想继续看小小说?
2、请大家快速默读下面的小小说,想一想,试着给小小说增加一个结尾,(指板书)注意小小说结尾的特点。
3、展示交流。
五、名作引路,推荐阅读书目
1.推荐阅读
师:喜欢读这些小小说吗?这些书里收录着很多有意思的小小说。
我们可以找来读一读,
2、提示小小说学习轨迹
师:同学们,时间过得真快,大家在静静读书、热烈讨论中这堂课就这么接近尾声了。
但对小小说的阅读才刚刚起步。
随着阅读的不断深入,你们发现更多小小说的奥秘,也许你也能写出精彩的小小说呢!
六、板书设计:
小小说的巧妙结尾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丰满形象
引人思考
回味无穷
┉
教学反思:
人教版第十册第四单元中,有一篇小小说《桥》。
此文是典
型的“高大全”的代表作——作者极尽赞美之能事,刻画了一位
“大义灭亲,舍己为人”的完美无缺的共产党员形象。
教师用这
样“高大全”的文章,渲染情感,开掘人文,课堂固然令人感动,
但是,小小说这一特殊的文体写作知识以及阅读策略,却被忽略
了。
这,恰恰是这篇文章最有教学价值的地方。
《桥》这篇小小
说,语言洗练,多用短句,语意跳脱,极富阅读张力。
结尾单句
成段,异峰突起,出人意料,令人荡气回肠。
撇开其人文价值取
向,这是一篇很不错的小小说。
但如果用这篇课文设计公开课,主要在文体意识教学上有所
着力。
却又觉得此文漏洞颇多。
后来,在研究语文经典阅读读本
的时候,发现有一组小小说,无论可信度还是艺术水准,都能凸
显小小说的特点。
于是,萌生了将几篇小小说放一起教学的念头。
在这节课中,我围绕“小小说的巧妙结尾”这一议题将群文
阅读的数量定在了3篇:《扒手》、《二十美金的价值》、《小姐姐
真绝》。
希望能通过本组文章的阅读,让学生明确微型小说巧妙
结局的作用,并能将这一技法运用到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去。
在
设计总体框架的时候,我确立了“以《桥》为主要突破口,兼顾
课内外小小说”的思路。
在学生阅读文本《桥》后,站在一个整体角度,观察这三篇文章,去发现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梳理出相关阅读知识与方法。
从课堂上学生的反馈可以看出学生对这一种技法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并且还能归纳出意外结局的作用。
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我对群文阅读这一课型也有了更多的认识,归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群文阅读不是阅读群文:
从字面上看,似乎群文阅读就是一组文章加以阅读,其实不然。
将一组文章放在一起,是件容易的事。
我们根据一个主题,从课外拉进几篇文章,进行组合式阅读,这不能称之为群文阅读。
如果只是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将组合进来的文章进行一番浏览,也是不能称之为群文阅读。
群文阅读是围绕一个议题,有需要的将一组文章引进课堂,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以实现教学目标为宗旨的有效阅读。
这就需要我们将一组课文,作为一个平台,让学生在这个平台上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有实效的方法,实现语文能力的提升。
二、群文阅读要重视策略、方法:
“一节课里读一群文章”,意味着老师不可能很深很细很透地去讲析文章,不可能在这有限时间里面面俱到,要学会有所放弃。
这就需要我们合理使用重点阅读、比较阅读、勾连统整等阅读策略,需要我们培养学生跳读、浏览、略读等阅读方法。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利用课前细读,课上略读,重点精读,其余浏览的方式,让学生突破重难点,最后,让学生在表格的填写与分析中达成教学目标。
三、群文阅读要关注核心目标:
当数量较多的文章组合在一起,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时候,容易造成阅读的肤浅化与浮躁化。
如果执教老师不善于引导学生在核心目标上驻足停留、深入探究,则会让学生疲于浏览文章故事情节,忽略核心目标的达成,长此以往不仅学生的语文能力得不到提升,更会让学生在阅读中抓不到重点,读不出文章的独特之处。
因此,在课中让学生查找几篇文章中有铺垫、打伏笔的地方,通过分析、比较,让学生说说这些语段在文中有何表达效果,由浅入深的体会什么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在课后,我针对自己的课又进行了不止一次的回顾,在整堂课中,也留下了几处遗憾的地方,如:整节课比较拖沓。
这缘于平时对学生的阅读训练目标不明确,学生阅读的速度慢,阅读的方法欠缺;再如:孩子们对猜想小小说的结尾是最丰富的,思维是开阔的。
这时,我应该依据这样的结尾引导孩子们明白为什么这样的结尾很好猜,再与铺垫相结合去理解,会更深入了解小小说的巧妙结尾的作用,使课堂内容更趋于纵向发展。
阅读是一辈子的事情,是一种长期的没有终点与止境的“自我教育”。
因此,我们应该上好阅读课,给学生一把打开阅读之门的钥匙。
爱上阅读课,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一种愉悦,一种享受,一种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