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冷热疗法(修改版)
第十六章冷热疗法
(三)缓解疼痛
温热刺激能 降低痛觉神经的兴奋性 改善血液循环 减炎性水肿 解除局部神经末稍的压力 加速组织胺等致痛物质的运出
(三)缓解疼痛
热疗可使肌肉、肌腱、韧带 等组织松弛,从而缓解疼痛。 临床适用于肢体的局部感染、 关节、肌肉紧张所致的疼痛
(四)促进伤口愈合
• 热可增加局部新陈代谢, 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使组 织得到更多的氧和营养物 质,有助于肉芽组织的生 长,加速伤口的愈合。
(三)各种脏器的内出血时
热疗法使局部血管扩张, 增加脏器的血流量和血 管的通透性而加重出血
(四)软组织损伤或扭伤早期 在48h以内 如局部用热 可促进血液循环 加重皮下出血、肿胀和疼痛
(五)其它情况
• • • • • 恶性肿瘤的部位 对热过敏者 开放性伤口 睾丸处 孕妇的腹部(影响胎
儿生长)
• 心脏病(减少内脏血液供
张,使皮肤血容量增多)
缓解疼痛 (降低神经兴奋性,使肌肉松弛) 促进 伤口愈合 提升体温与保暖(老年体弱、早产儿、危重、末梢 循
环不良患者)
增进舒适
(一)促进炎症的消散或 局限
热因子可使局部血管扩张 加快血液循环速度 增强新陈代谢 和白细胞的吞噬功能, 使机体的抵抗力和恢复力增强。
(一)促进炎症的消散或局限
(三)用冷的时间
• 持续用冷机体对冷的 • 耐受性增强、敏感性降低, • 会导致寒战、面色苍白、冻疮等 不良反应的发生。 • 临床一般用冷时间为30min。
(四)用冷的面积
面积与效果成正比关系。 全身用冷反应强, 局部用冷反应弱, 临床上应根据病情的需要选用。
(五)环境温度
环境温度直接影响着治疗效果。 在干燥的冷环境中用冷,效果则 增强。 反之,则减弱。
第十章:冷热疗法
降低体温(降温)
机制 用于
冷直接与皮肤接触,通过传导与物理作用,使体 温降低
高热、中暑
控制炎症扩散
机制 用于
冷疗使局部血管收缩,血流减少,细胞的新陈代 谢和细菌的活力降低,限制炎症的扩散
炎症早期
冷疗的方式
冷疗的方式有干法和湿法,同等温度条件下,湿法比干法效果好,所以干冷法的温 度应比湿冷法低。
保暖与舒适 用热方法
一般皮肤较薄及经常不暴露的位置对热更为敏感,另外热疗效果还受血液循环情况的影响,血液循 环良好的部位热疗效果更好
热疗部位
热疗的效果与用热面积大小成正比 一般用热时间多为10~30分钟
热疗面积 热疗时间
热疗的影响因素
热疗的温度与体表皮肤的温度相差越大,机体对热刺激的反应越强,反之则越弱
减轻疼痛
机制:热疗时皮肤血管扩张,使平时大量呈闭锁状态的动静脉吻合支开放,皮肤血流量增多。由 于全身循环血量的重新分布,减轻深部组织的充血。
减轻深部组织充血
热疗作用
机制:热疗使局部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将热带至全身,使体温升高,并使患者感到舒适。
热疗的方式分为干热法和湿热法,湿热法由于水传导热的能力比空气强,效果比干热反更好,所以 使用湿热法时,水温应低于干热法。
降温、止血、镇痛、消炎。
冰袋的使用
高热:前额头顶部体表大血管(颈部 腋窝 腹股 沟)扁桃体摘除:颈前颌下
不超过30min,当体温降至39℃以下,应取下 冰袋使用30min后复测体温
局部用冷法
冰帽的使用
头部降温,预防脑水肿。
头部置冰帽(冰槽) 中,后颈部、双耳廓垫海绵;冰槽降温,双耳塞不 脱脂棉球,双眼覆盖凡士、肛门疾病及手术后
冷热疗法(全)
一、热水袋的使用
1/2~2/3满
一、热水袋的使用
放置部位
一、热水袋的使用
【注意事项】 1.检查热水袋:有无破损、是否配套 2.炎症部位热敷:热水袋灌水1/3满 3.特殊患者:以防烫伤 4.加强巡视:定期检查局部皮肤,必要时床边交班
二、烤灯的使用
【目的】消炎、镇痛、解痉、促进创面干燥结痂、 保护肉芽组织生长
一、局部冷疗法
(二)冰帽的使用 操作要点
1)备物 2)向病人解释、交代 3)头部置于冰槽中,注意保护:
后颈部、双耳、双眼。 4) 注意冰槽、冰帽的水流情况。 5)用毕整理、记录。
一、局部冷疗法
(二)冰帽的使用 注意事项
☆使用冰槽时,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每30min测量生命体征一次。 肛温不低于30℃。 注意心率变化,防止房、室纤颤与房、 室传导阻滞的发生。
四、热水坐浴
【操作要点】 1.配置药液于浴盆内1/2满,调节水温40~45℃ 2.时间 15~20 min
四、热水坐浴
【注意事项】
1.坐浴前先排尿、排便 2.坐浴部位有伤口,应备无菌浴盆及药液;坐浴后
按无菌技术处理伤口 3.女性经期、妊娠后期、产后2周内、阴道出血、盆
腔急性炎症不宜坐浴,以免感染
概述 冷疗法的应用 热疗法的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影响冷、热疗法的因素,冷、热疗法 的实施方法
【教学难点】
法的概念
是利用低于或高于人体温度的物质,作用于人 体表面,通过神经传导引起皮肤和内脏器官的收缩 和舒张,改变机体各系统体液循环和新陈代谢,达 到止血、止痛、消炎、退热和增进舒适等治疗目的 的物理治疗方法。
第三节 热疗法的应用
禁忌 • 未明确诊断的急性腹痛 • 面部危险三角区感染 • 脏器出血 • 软组织损伤或扭伤的早期(48h内) • 其他:孕妇、恶性肿瘤、金属移植物
冷热疗法讲课稿
,严密观察局部创面的皮温、血运、色泽等变化。 ❖ 3)Ⅲ、Ⅳ度除局部创面处理外,还需全身给予抗
生素,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 罂粟碱等扩张局部血管,改善微循环。
冻伤的处理
❖ (2)快速复温方法: ❖ 1)将受冻部位浸泡于38~42℃(不宜超过45℃)
【目的】保暖、解痉、镇痛、舒适
热水袋的使用
【操作步骤】 -核对,评估 -测量、调节水温 一般:60~70℃;特殊:50℃(老年人、儿童、昏迷患者 、末梢循环不良者) -准备 罐袋 驱气 检查 加套 -放置 所需部位,袋口朝外 -时间 <30min -观察 效果与反应 -记录 部位、时间、效果、反应
-冷觉感受器 位于真皮上层,比较集中于躯干 上部和四肢,数量较温觉感受器 多4~10倍
-温觉感受器 位于真皮下层 -疼痛感受器
㈡效应
生 理 冷热应用可使机体产生一系列生理反应, 效 应 且用冷产生的效应与用热产生的效应相对
继 发 持. 续用冷或用热1h后,将出现短暂的与生 效 应 理效应相反的作用
三、影响冷、热疗法效果的因素
❖ 温度
-冷、热疗法温度与体表温度相差越大,机体反应 越强。
-环境温度影响冷、热效应
三、影响冷、热疗法效果的因素
❖ 部位
-不同厚度的皮肤对冷热反应不同 -不同深度的皮肤对冷热反应不同 -血液循环影响冷热疗法的效果
三、影响冷、热疗法效果的因素
❖ 个体差异
-年龄 -性别 -身体状况 -居住习惯 -肤色
烤灯的使用
【注意事项】 -根据治疗部位选择不同功率灯泡 -眼内含有较多的液体,对红外线吸收较强,可引发白内障。
冷热疗法
冷热疗法冷热疗法是临床上常用的物理治疗方法,冷热治疗可产生相对的生理效应,并受诸多因素的影响。
本章将介绍冷热疗法的技术。
第一节概述一、定义冷热疗法是临床常用的物理治疗方法。
使用的目的是通过冷或热作用于人体的局部或全身,达到止血、止痛、消炎、退热和增进舒适。
二、冷热疗法的效应(一)生理效应机体对冷热刺激的局部生理反应如下:生理效应热疗效应冷疗效应细胞代谢增加减少需氧量增加减少血管扩张收缩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减少血液粘稠度降低增加血液流动增快减慢淋巴流动增快减慢结缔组织伸展性增强减慢神经传导增快减慢体温上升下降(二)继发效应机体为了组织免受损伤而产生的防御作用,转换机体对冷或热刺激所产生的生理作用,而出现的短暂的相反的作用,称为继发效应。
因此,病人用热或用冷 30 分钟后应停止,给予 1 小时的复原时间后,再按规定反复应用。
三、影响冷热疗法效果的因素1 .方法:应用湿冷、湿热比干冷、干热疗法的效果好。
2 .部位:皮下冷感受器比热感受器多,故浅层皮肤对冷较敏感。
另外,皮肤薄或经常部暴露的部位对冷热有明显的反应。
3 .时间:时间过长所产生的继发效应会抵消治疗作用,还会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4 .面积:应用冷疗热疗的面积大,机体的反应就较强,反之,则弱。
5 .环境温度:环境温度高于或等于身体温度时,散热效果减低。
6 .个体差异:个体对用冷或用热的耐受性不同,反应也不同。
第二节冷热应用的应用一、冷疗法(一)目的降低局部温度、减轻组织的肿胀与疼痛、减轻局部出血、控制炎症扩。
(二)冷疗的禁忌1.冷疗的禁忌血液循环不良时、慢性炎症或深部化脓病灶时、组织损伤、破裂或有开放性伤口处不用冷。
2.冷疗的禁忌部位枕后、耳廓、阴囊处:用冷易引发冻伤;心前区:用冷易引起反射性心率减慢,心律不齐;腹部:用冷易引发腹痛、腹泻;足底:用冷易引起反射性末梢血管收缩而影响散热,同时也可能引起一过性冠状动脉收缩。
(三)冷疗的应用方法冷疗方法分局部法与全身法两种。
基础护理学课件:第十六章冷热疗法2
教学目标
掌握乙醇拭浴法操作及注意事项; 熟悉冰帽冰槽的使用 了解湿冷敷法及温水拭浴法
操作方法
冰袋
冰帽 乙醇拭浴
局部用冷
全身用冷
㈠ 冰袋、冰囊的使用
1.目的
降温、镇痛、消肿、止血、阻止发炎或化脓。
2.操作程序 【计划】 【实施】
砸冰装袋 核对解释 放置冰袋 将冰袋置于冷敷部位 观察记录 每10min查看一次局部皮肤颜色 撤除冰袋 用冷30min后,撤去冰袋 整理记录
【计划】
【实施】
1.注意保护病人
①在病人后颈部和双耳外面垫海绵垫后戴上冰帽 ②使用冰槽者,将病人头部置于冰槽中,病人外耳道 内塞不脱脂棉,双眼覆盖凡士林纱布
2.注意观察患者
①注意观察头部皮肤变化 ②注意观察病人体温、心率变化 • 每30min测量生命体征一次 • 维持肛温在33℃,不宜低于30 ℃ ,以防心房、心室 纤颤及房室传导阻滞
㈢ 乙醇擦浴法
1.目的 为体温在39.5℃以上的高热病人降温
2.原理 利用酒精易挥发及具有刺激血管扩张
的作用以降低体温
3.操作程序 【评估】 【计划】 【实施】
热水袋
冰袋
乙醇:浓度:25%-35%
量:100-200ml
核对解释 安置患者 垫巾擦浴 擦浴顺序 取热水袋 整理归位 取下冰袋 观察记录
禁忌拭浴部位
后项 胸前区 腹部 足底 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其他冷疗方法
制冷效果维持2小时 可重复使用
• 化学制冷袋
其他冷疗方法
FY-1008 物理控温仪(冰毯、冰帽机)
• 头部降温
• 体表降温
主机 冰帽
冰毯
课后作业
患者刘某,40岁,女性,神志不清,面色潮红 而灼热,T41℃,P120次/min,R24次/min, 诊断为中暑,需立即行乙醇擦浴降温。请问:
冷热疗法
(二)冰帽、槽的使用—操作规程
准备冰帽
•携用物至病人床旁,核对 姓名、床号,解释操作目 的、注意事项,取得病人 方法同冰袋法
核对解释 放置冰帽 观察疗效 整理记录
· 将病人头部置于冰帽中,戴冰帽
的病人后颈部、双耳外面垫海绵 垫保护, 用冰槽者,双耳塞未脱 脂棉球,双眼覆盖凡士林纱布遮 盖,引流管放于水桶内
观察疗效 整理记录
·最长不得超过30分钟, ·若连续使用中间休息60min后
可再次使用,以利于局部组织复 原 •若局部皮肤出现发紫、麻木感, 停止使用
知识链接
·排气,系紧袋口 ·倒提、检查无漏水后 ·擦干冰袋装入布套中
高热降温, 冰袋放在前额、 头顶、侧颈、 腋下、腹股沟 等大血管部位
扁桃体术后 在颈前颌下
观察疗效 整理记录
•注意观察局部血液循环、皮肤情 况和病人的全身反应、体温变化 情况 •每3~5min更换一次敷布、一般 冷湿敷时间为15~20min
冷湿敷拧敷布法
知识链接
(三)冷湿敷法—注意事项
1、用冷过程中,检查湿敷效果,及时更换 敷布。 2、注意观察局部皮肤情况及病人的反应。 3、若为高热病人降温后半小时测量体温并 记录在体温单上。
降温、消肿、止血、 缓解局部疼痛。
(一)冰袋的使用—准备
护士准备
病人准备
用物准备
环境准备
着装整洁、 修剪指甲、 洗手
理解使用冰袋 的意义,知晓 正确的使用方 法及配合要点。
冰袋、冰囊及布套、 毛巾、冰块、帆布 袋、脸盆、木槌、 冷水、勺
病室静、整洁、 温湿度适宜。 酌情关闭门窗, 避免对流风
(一)冰袋的使用—操作规程
碍炎症吸收。 关节疼痛、肌肉挛缩等过敏症 状。枕后、耳廓、阴囊处、 心前区、腹部 、足底
基础护理学 冷热疗法
第一节 热疗法
五.热疗方法
热疗法包括干热疗法和湿热疗法。因为湿热的穿透 力强,有明显的温度刺激作用,所以湿热较干热局部 效应强。在使用湿热疗法时,温度须比应用干热疗法 时的温度低。
干热
湿热
第一节 热疗法
五.热疗方法
评估: ✓ 病人的年龄、病情、治疗情况。 ✓ 病人局部皮肤状况,如颜色、温度、有无硬结、淤血
并会正确使用。 ➢ 环境准备: 室内无对流风直吹病人。
第一节 热疗法
五.热疗方法
【干热疗法】——热水袋的使用
实施: 检查
热水袋有无破损,测量、调节 水温。成人60~70℃,对老年人 、小儿、昏迷、用热部位知觉麻 痹、麻醉未清醒者, 水温应调至 50℃。
第一节 热疗法
五.热疗方法
【干热疗法】——热水袋的使用
第一节 热疗法
五.热疗方法
【湿热疗法】——热浸泡法
实施: ➢ 核对解释:备齐用物携至床旁,核对,做好解释。 ➢ 协助浸泡:嘱病人将浸泡肢体慢慢放入盆内浸泡液中,用 镊子夹取纱布反复清擦疮面,浸泡时间15-20min。 ➢ 结束整理:浸泡完毕,用纱布擦干肢体,有伤口者按无菌 技术换药;协助病人躺卧舒适,整理病人床单位。 ➢ 及时记录:记录温水浸泡部位、时间、效果、反应。
及开放伤口等,有无感觉障碍及对热的耐受情况等。 ✓ 病人的意识状况、活动能力。 ✓ 病人对使用热水袋的心理反应及合作程度。
第一节 热疗法
五.热疗方法
【干热疗法】——热水袋的使用
目的: 消炎、保暖、解痉、镇痛
计划: ➢ 用物准备:热水袋及布套、水温计、量杯、热水
(≥70℃)、毛巾。 ➢ 病人准备:了解热水袋热疗的作用,同意使用热水袋,
第一节 热疗法
第十六章冷热疗法.ppt新.ppt新
热水坐浴
用于直肠、骨盆手术后、痔疮患者及产后 妇女等 可减轻或消除局部充血、炎症、水肿和疼 痛,使之清洁、舒适。 水温至40~45℃
热水坐浴
热水坐浴
注意事项 (1)坐浴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而色和脉搏,如主 诉乏力,眩晕等,应立即停止坐浴,扶患者卧床 休息,预防发生虚脱。 (2)注意患者安全,因热水有镇静催眠作用,要防 止患者跌倒 (3)女性患者在月经期、妊娠后期产后2周内,阴 道出血和盆腔急性炎症时不宜坐浴,以免引起或 加重感染。 (4)坐浴部位有伤口时,坐浴用物和溶液须无菌, 坐浴后按外科换药法处理伤口.
1、未明确诊断的急腹症 2、各种脏器内出血 3、面部危险三角区的感染 4、软组织扭伤和损伤的早期
5、其他
热疗方法
一、干热法 (一)热水袋的使用方法 (二)烤灯的使用法 二、湿热法 (一)湿热敷法 (二)温水浸泡法 (三)热水坐浴
热水袋的使用
保暖、解 痉、镇痛、 使患者舒 适
一般患者 60~70℃ 特殊患 者<50℃
冰帽、冰槽的应用
用于头部降温 中暑、脑外伤、脑 缺氧患者。 防止脑水 肿,减轻脑细胞的损害
冰帽的应用
注意事项 1、严密观察局部皮 肤颜色变化。 2、严密观察体温、 心率的变化,肛温 不宜低于30度,以 防止并发症发生。
乙醇拭浴
目的:为高热患者降温 用物准备:盛25%~35%乙醇 200mL(温度为30℃)、小毛巾2块、 浴巾1条、热水袋及布套、冰袋及 布套、清洁衣裤,必要时备清洁大 单、被套、便器等。
烤灯的使用
湿热敷法
消炎、消肿、解除痉挛和镇痛
热湿敷 水温50到60度,拧至不滴 水为宜,在手腕侧试水温,3到5分 钟更换一次,共15~20min
第十八章冷热疗法
冷疗的禁忌症
1.血液循环障碍 如:全身微循环障碍.休克.糖 尿病等
2.组织损伤、破裂 尤其大范围组织损伤 3.慢性炎症或深部化浓病灶 4.对冷过敏 5.冷疗的禁忌部位:枕后、耳廓、 阴囊处、 心
前驱、 腹部 、 足底 6.昏迷、 感觉异常、 年老体弱者慎用.
分类
冷疗法
冷疗方法
局部 用冷
冰袋 冰帽
者. 乙醇浓度:25%~35%;量200 ~300毫升
热疗法目的
1.促进炎症的消散和局限 炎症早期用热可促进炎 性渗出物吸收与消散,炎症后期用热可促进炎症局 限.
2.减轻疼痛 3.减轻深部充血 4.保暖与舒适
热疗的禁忌症
1.未明确诊断的急性腹痛
2.面部危险三角区的感染 热疗使血管扩张,血流增 多,促进炎症扩散,造成严重的颅内感染和败血症.
湿热法
热水坐浴 消炎、消肿、止痛 用于会阴部、肛门疾病及手术后 水温40~ 50 ℃ 时间15~ 20分钟
湿热法
温水浸泡 消炎、消肿、止痛 用于手、足、前臂、小腿部感染 水温43 ~ 46 ℃ 时间30分钟
1.热水袋
用于保暖、解痉、镇痛
成年人一般水温:60~ 70℃;时间不超过30分钟
干热法
2.烤灯
用于消炎、镇痛、解痉、促进创面干燥、保护肉 芽组织生长
一般灯距:30~ 50㎝;时间20~ 30分钟
湿热法
热湿敷 用于解痉、消炎、消肿、止痛
水温50~ 60 ℃;时间15~ 20,每3~ 5分更换一位
式
面
时
积
间
个体差异
第二节冷热应用方法
一.冷疗法
二.热疗法
冷疗法目的
1.减轻局部出血 如扁桃体术后
基础护理学之冷热疗法PPT课件
生理效应
用冷
收缩 减少 减少 减少 增加 减慢 减慢 减弱 减慢
下降
9-7
二、冷、热疗法的效应
继发效应
➢ 用冷或用热超过一定时间,产生与生理反应相 反的作用,这种现象称为继发效应
➢ 作用:防御反应 ➢ 持续用冷、热的适宜时间:20~30 min
9-8
三、影响冷热疗法效果的因素
方式
➢ 冷、热应用方式不同效果也不同
• 当温觉感受器、冷觉感受器受到强烈刺激时,痛觉感 受器也兴奋,使机体产生疼痛
9-6
二、冷、热疗法的效应
生理指标
血管扩张∕收缩 细胞代谢率 需氧量 毛细血管通透性 血液粘稠度 血液流动速度 淋巴流动速度 结缔组织伸展性 神经传导速度 体温
用热
扩张 增加 增加 增加 降低 增快 增快 增强 增快
上升
9-11
三、影响冷热疗法效果的因素
部位
➢ 不同厚度的皮肤对冷热反应不同 ➢ 不同深度的皮肤对冷热反应不同 ➢ 血液循环影响冷热疗法的效果
9-12
三、影响冷热疗法效果的因素
个体差异
➢ 年龄 ➢ 性别 ➢ 身体状况 ➢ 居住习惯 ➢ 肤色
9-13
第二节 冷、热疗法的应用
冷疗法 热疗法
9-14
起一过性冠状动脉收缩
9-20
一、冷疗法
冰袋 (ice bag) 冰帽 (ice cap) 冷湿敷(cold moist compress) 温水拭浴(tepid water sponge bath)
或乙醇拭浴(alcohol sponge bath) 其他
• 化学致冷袋(chemo refrigeration bag) • 冰毯机(ice blanket machine) • 半导体降温帽
基础护理学 冷热疗法
2.冰帽(冰槽)的使用
• 密切观察病人病情、体温及心率变化,防止发生心房纤维 性颤动、心室纤维性颤动或房室传导阻滞等。每30min测 量生命体征一次,肛温维持在33℃左右,不能低于30℃。
• 观察头部皮肤变化,每10min查看一次局部皮肤颜色,尤 其注意病人耳廓部位有无发紫、麻木及冻伤发生。
• 用冷时间不可超过30min,如需再使用,应休息lh,让局 部组织复原后再重复使用,以防发生不良反应。
2. 减轻局部出血或充血:用冷疗法可以使血流减慢,血液黏稠度 增加,促进血液凝固而控制出血;冷疗法还可以使毛细血管收缩, 降低血管通透性,减轻局部组织充血。适用于鼻出血、扁桃体术后、 局部软组织损伤早期。
一、冷疗法的目的
3.减轻局部组织肿胀和疼痛:用冷疗法可以使血管壁的通透性降低, 渗出减少,从而减轻局部组织肿胀;用冷疗法还可以抑制细胞的活 动,减慢神经冲动的传导,降低神经末梢的敏感性,从而减轻疼痛。 适用于牙痛、烫伤及急性损伤早期(48h内),如踝关节扭伤48h 内可冷湿敷。
2、冰帽(冰槽)的使用
局部冷疗法
2.冰帽(冰槽)的使用
【目的】 头部降温,预防脑水肿,减轻脑细胞损害。 【操作】
评估
计划
实施
评价
局部冷疗法
评估
2.冰帽(冰槽)的使用
1 病人的年龄、病情、体温、治疗等 2 病人头部状况 3 病人心理状态、活动能力及配合程度
局部冷疗法
计划
2.冰帽(冰槽)的使用
护士准备
一、冷、热疗法的概念
是利用低于或高于人体温度的物质,作用于人体表面,通 过神经传导引起皮肤和内脏器官的收缩和舒张,改变机体各系 统体液循环和新陈代谢,达到止血、止痛、消炎、退热和增进 舒适等治疗目的的物理治疗方法。
基础护理学第五版章冷热疗法习题及答案
基础护理学第五版章冷热疗法习题及答案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习题】一、选择题(-)A1型题1.下列影响冷疗的因素中错误的是A.冷疗的方法不同,效果也不同B.冷疗效果与面积成正比C.冷疗时间与效果成正比D.不同个体对冷的反应不同E.环境温度影响冷效应2.为患者进行冷疗时,时间最长不得超过A. 20minB. 30minC. 40minD. 5OminE. 60min3.使用烤灯照射创面时,灯距和照射时间为A. 30-50cm,20-30minC 50 - 60cm ,20 - 30min30 - 40minE. 20 ~ 30cm。
(二)A2型题4.小张因走路不慎导致脚踝扭伤,护士为其应用化学致冷袋冷敷局部,可维持冷疗的时间为A. lhB. 2hC. 3hD. 4hE. Sh5.陈某,女,61岁。
因经常便后出血,经检査患有痔疮,行痔疮手术。
术后医嘱热水坐浴。
以下热水坐浴措施中,错误的是A.浴盆和溶液须无菌B.操作前需排空膀胱 C.水温控制在50℃左右D.坐浴后更换敷料E.坐浴时间15 -20min6.患者,男,38岁,扁桃体摘除术后。
护士为其使用冰囊颈部冷敷,以下操作方法错误的是A.用水冲去冰块棱角B.冰块应装满冰袋后,排气并拧紧盖子C.使用中如冰块融化,需重新更换D.冰袋放人套中后才能使用E.冷敷时间不超30min7.女,38岁,急性阑尾炎术后2h,意识淸醒,主诉畏寒,℃。
护士为其加盖被服并在足底放置化学加热袋。
使用化学加热袋时,最高温度可达A. 46℃B. 56℃C. 66℃D. 76℃E. 86℃8.患者,男,35岁,因颅脑外伤入院,行甘露醇静脉滴注后,左上肢出现静脉炎,护士应用硫酸镁进行局部热湿敷,热湿敷水温应控制在A. 32-34℃B. 38-41℃C. 43 – 46℃D. 50 – 60℃℃9.患者,男,30岁,鼻唇沟处有一感染化脓灶,以下护理措施中错误的是A.肌内注射抗生素B. 口服抗生素C.局部换药处理D.局部湿热敷E.局部涂抗生素药膏10.李先生,35岁,左侧踝关节扭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2
• 冷疗技术有哪些?作用?禁忌症? • 热疗技术有哪些?作用?禁忌证?
课堂练习
1
2
13.应.当当时采应取采的取处的理处方理法方是法(是(DB) )
A.局热水部袋热敷 B.局 湿部热冷敷敷 CC.烤.灯局部冷、热敷交替 D.热水足坐浴 E.按冷摩湿推敷拿
2.护士指导患者48h后处理方法是( A )
用用用热热热
用用用冷冷冷
细细胞细胞代胞代谢代谢谢 需需氧需氧量氧量量 血血管血管管 毛毛细毛细血细血管血管通管通透通透性透性性 血血液血液黏液黏稠黏稠度稠度度 血血液血液流液流动流动动 淋淋巴淋巴流巴流动流动动 结结缔结缔组缔组织组织伸织伸展伸展性展性性 神神经神经传经传导传导速导速度速度度 体体温体温温
炎症早毛新1期.毛细陈细血代血管谢管↓↓→↓→血血运管↓→通细透菌性活↓→力充↓→血、 扁桃水体肿术↓后、鼻出血、软组织损伤早期
2.减轻局部的充血和出血21.血细循胞环活↓力→↓粘→稠神度经↓末→梢血敏液感凝↓固→↑疼→痛
3.减轻疼痛 4.降低体温
牙痛、烫伤 出↓ 血↓ 2.血管↓→通透性↓→组织张力↓→出
最长不能超过30min,如需再用应间隔60min;
2.注意观察患者
3.注意观察冰袋
注意观察用冷部位血液循环状况; 如为降温,体温降至39℃以下时,可撤去冰袋; 冷疗30min需测体温,并做好记录。
㈡ 冰帽、冰槽的使用
1.目的
用于中暑患者的降温;
2.脑操外作伤程、序脑缺氧患者;防止脑水肿,减轻脑细
评估环境
1. 调节室温 2. 确保安全 3. 屏风遮挡(必要时)
相关技能
操作方法
热水袋 烤灯
湿热敷 热水坐浴
干热法
湿热法
热水袋的应用
1. 目的:用于保暖、解痉、镇痛
2. 用物准备 :
3. 操作步骤:
4. 注意事项:
对婴幼儿、老年人、昏迷、末梢循环不良、麻醉未清醒、 感觉障碍等患者,热水袋水温<50℃ ,并用大毛巾包裹, 避免直接接触
加强巡视,定时检查局部皮肤; 如为保暖,可持续使用,严格执行交接班; 炎症部位热敷,灌水1/3满。
一般患者:60-70℃ 特殊患者:<50℃
灌水1/2-2/3满
烤灯的使用
红外线灯
鹅颈灯
选灯 灯距
大部位:500-1000W 四肢:250W 30-50cm
时间 注意
20-30min 防烫伤;防感冒; 保护眼睛; 保持舒适
1.促进浅表炎症消散和局限
2.缓解疼痛
胃肠痉挛等
细胞代细胞谢代谢 需氧量需氧量
3.减轻深部组织充血
4.保暖
年老体弱、末梢循环不良者等 坐
血管 血管 毛细血毛细管血通管透通性透性
浴
血液黏血液稠黏度稠度
用用热热
增增加加 增增加加 扩扩张张 增增加加 降降低低
血液流血液动流动
增增快快
淋巴流淋巴动流动
增增快快
㈠ 冷湿敷法
1.目的 2.降操温作、程止序痛、【止计血划、】消肿用、物早期环扭境伤 自身
【实施】
冷敷部位下垫胶单及治疗巾,涂凡士林。盖一 层纱布 敷布浸透冰水,拧至不滴水,抖开,敷于患处 ·每3~5min更换一次敷布,持续15~20min ·高热降温,30min后测体温,39℃以下停用
如为开放性伤口,无菌操作!
如为开放性伤口,无菌操作!
热水坐浴
1.目的:止痛、消肿、消炎,用于外阴、肛门、
外生殖器病患及盆腔充血、水肿等
2.用物准备 : 3.操
4.注意事项: 水温:40-45℃ 时间:15-20min
⑴坐浴部位有伤口 ⑵不宜坐浴的患者 ⑶注意病人的安全
课后小结
㈠ 热湿敷法
1.目的
2.消操炎作、程消序肿、【解计痉划、】镇痛用物 环境 自身 【实施】
热敷部位下垫胶单及治疗巾,涂凡士林。盖一 层纱布 敷布浸透热水,拧至不滴水,抖开手腕掌侧试 温,敷于患处 ·每3~5min更换一次敷布,持续15~20min ·水温:50-60℃,面部敷后15min方可外出,以 免受凉感冒。
高热、中暑、血1颅.接脑↓ 外触伤皮肤↑ →传导、蒸发↑ →T↓
2.脑C↓→耗氧量↓→缺氧症状↓→脑C
损害↓
热疗法目的:与冷疗机理相反
用法
目的
禁忌
冷 减轻局部出血
1.循环障碍
疗 减轻组织的肿胀和疼 2.慢性炎症或深部化脓病灶
法痛 控制炎症扩散 降低体温
3.冷过敏、心脏病及体质虚
弱
·枕后、耳廓、阴囊处
1.目的 2.降操温作、程镇序痛、【消计肿划、】止血用、物阻止环发境炎或自化身脓。
【实施】
砸冰装袋
核对解释 放置冰袋 将冰袋置于冷敷部位
观察记录
每10min查看一次局部皮肤颜色
撤除冰袋 用冷30min后,撤去冰袋
整理记录
扁高桃热体降术后温 冰袋放在前放额在、颈头前顶颌等下大血管部位。
1.用冷时间正确
增增加增加加 增增加增加加 扩扩张扩张张 增增加增加加 降降低降低低 增增快增快快 增增快增快快 增增强增强强 增增快增快快 上上升上升升
减减少减少少 减减少减少少 收收缩收缩缩 减减少减少少 增增加增加加 减减慢减慢慢 减减慢减慢慢 减减弱减弱弱 减减慢减慢慢 下下降下降降
㈠ 冷疗法的作用
1.控制炎症扩散
结缔组结缔织组伸织展伸性展性 增增强强
神经传神经导传速导度速度 增增快快
体温 体温
上上升升
㈡ 热疗法的禁忌
1.未经确诊的急性腹痛
掩盖真相
2.鼻周围三角区感染 颅内感染、败血症
3.脏器出血
加重病情
4.软组织扭伤、挫伤早期 48h内禁用,加重
5.恶性肿瘤
加速癌细胞分裂
6.金属移植物
烫伤
操作前准备
评估病人
学 习 目标
掌握冷热疗法的作用、禁忌症; 掌握酒精擦浴、热水袋的使用法 熟悉冷热疗法效果的因素 熟悉各种冷热疗法在临床中的应用 了解冷热疗法的效应
相关知识
学习内容
概述 冷热疗法的作用 影响冷热疗法效果的因素 冷热疗法的禁忌
㈠定 义
冷热疗法是利用低于或高于人体温度的物 质作用于人体表面,通过神经传导引起皮肤和 内脏器官血管的收缩和舒张,以改变机体各系 统体液循环和新陈代谢,达到治疗的目的。
4.禁忌部·位心:前区
·腹部
·足底
热 促进炎症的消散和局 1.急腹症未明诊断前
疗限
2.面部危险三角感染
法 减轻疼痛
3.软组织损伤48小时内
减轻深部充血
4.细菌性结膜炎
保暖与舒适
5.出血性疾病
6.感觉功能损伤、意识不清
7.恶性肿瘤、金属移植物等
冷热疗技术
第一节 冷疗技术
第二节 热疗技术
冷热疗技术
湿热 效果优于
㈢ 乙醇拭浴法
1.目的 为体温在39.5℃以上的高热病人降温 2.原理 利用酒精易挥发及具有刺激血管扩张
的作用以降低体温
3.操作程序【评估】
【计划】 用物 环境 自身
【实施】
热水袋
冰袋
乙醇:浓度:25%-35% 量:200-300ml 温度:30-34℃
冰袋
核对解释 安置患者 垫巾擦浴 擦浴顺序 取热水袋 整理归位 取下冰袋 观察记录
第十六章 冷热疗法
想一想
1
2
情景导入
口腔医院急诊科护士小李今天值夜班,接诊了一位“牙 痛原因待查”的49岁女性病人,病人主诉下后牙阵发性疼痛, 难以入睡。护士小李询问完病情后倒了一杯冰水让病人含漱, 含漱后病人的牙痛症状明显缓解。
请问: 1.护士让该病人含漱冰水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 2.举例说明临床上还有哪些用冷的情况?
双上肢→背部→下肢 擦浴时在大血管处,稍用力擦拭,并延长擦 拭时间 禁忌擦拭胸前区、腹部、后颈部、足心
擦拭后30m以in离测心体方温向,拍拭体,温每降侧至拍拭3min 39℃以下取下冰袋
热水袋
温水拭浴 水温:32-34℃,其余同酒精拭浴
㈡ 热疗法的作用
炎症早期、炎症后期生理效生应理效应
多4-10倍
㈡效 应
生 理 冷热应用可使机体产生一系列生理反应, 效 应 且用冷产生的效应与用热产生的效应相对
继 发 持. 续用冷或用热1h后,将出现短暂的与生 效 应 理效应相反的作用
• 时间适宜:20-30min/次 • 反复使用:中间休息1h
表12-1 冷、热疗法的生理效应
生生理生理效理效应效应应
方式
影响因素
干热
温度
干热:50-70℃ 湿热:40-60℃
个体 差异
老、婴幼儿
女性>男性
影响 因素
面积 正比
厚薄
部位
血液循环
时间 15-30min
操作前准备
评估病人
评估环境
1. 调节室温 2. 确保安全 3. 屏风遮挡(必要时)
相关技能
学习内容
冰袋
冰帽
冷湿敷
乙醇拭 浴
局部用冷
全身用冷
㈠ 冰袋、冰囊的使用
A.可局部热敷20min B.可局部冷敷20min
C.增加局部活动量 D.每天先热敷10mim再冷敷
10min
E.每天先冷敷10min
课后思考:
患者刘某,40岁,女性,神志不清,面色潮红 而灼热,T41℃,P120次/min,R24次/min,诊 断为中暑,需立即行乙醇擦浴降温。请问: (1)操作前应怎样进行护理评估? (2)乙醇溶液的浓度与用量是多少? (3)擦浴中应注意那些问题?
胞的损害
【评估】
【计划】 用物 环境 自身
【实施】
1.注意保护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