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风筝
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风筝》教案
新人教版三班级语文上册《风筝》教案-教材分析是鲁迅诸多优秀回忆性散文中的一篇。
写了他童年时,由于风筝与弟弟发生了一次无法补过的误会和冲突,内心布满了深深的愧疚。
笔触细腻,情感凄婉,适合于用声情并茂的朗读,来激发同学的情感体验。
所体现出来的亲情带有很深的时代烙印,要通过社会背景的探究加以把握。
严峻的自责精神布满字里行间,这更是文章的动人之处。
教学目标:1、学问目标:学习传神的动作、心理活动描写。
2、力气目标:(1)培育同学课外查阅、搜集资料的力气;(2)培育同学自主、合作、探究的力气。
3、情感目标:(1)精确理解在特定社会背景下的兄弟之情;(2)学习敢于承认错误的自责自省精神,培育同学的人文素养。
教学步骤:(一)布置预习1、鼓舞同学通过网络、图书馆查找有关资料:①1925年左右中外社会状况②鲁迅其人其作品其思想2、查字典,落实生字词的音和义3、读课文,了解大意(这个环节体现了新课程要求培育同学具有搜集信息的力气目标:能运用和检索多种工具书,运用多种现代媒体接受和猎取信息。
)(二)情景导入“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清代诗人高鼎的一首《风筝》诗,把阳春季节儿童在草地上争相放风筝的情形写得活泼可爱,读来令人欣喜。
可是,看到风筝,文学大师鲁迅却感到哀痛。
这是为什么呢?今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先生的有名散文诗《风筝》,去触摸大师那颗敏感的心灵吧!(三)整体感知师生在舒特曼《小夜曲》悠扬的旋律中,朗读全文,力求读准字音、读对重音、读准节奏、读出感情,产生声情并茂的朗读效果,整体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
(四)合作探究出示以下问题让同学进行探究,或个别回答,或集体争辩,或分组辩论。
老师适时点拨,力求掀起探讨的热潮,加深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
1、“我”回忆了有关“风筝”的什么故事?用自己的话简洁复述。
2、“精神的虐杀的一幕”具体指什么?你如何看待这种行为?为什么?老师关怀同学进行问题分解,步骤如下:①假如你有弟弟会实行这种方法吗?为什么?②假如你是弟弟会实行什么行为?为什么?③为什么哥哥会这么做?④为什么弟弟没有抵制?⑤你认为哥哥爱弟弟吗?3、你更宠爱课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4、你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有哪些困惑之处?(1题意在检验同学整体感知课文的效果。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风筝 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风筝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风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风筝》,学生能够掌握生字新词,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思想,了解风筝的制作过程及放飞的乐趣。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角色扮演等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合作学习意识。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传统文化,体验亲手制作风筝的乐趣,感受春天的气息和童年的快乐。
二、教学内容:1. 学习生字新词:包括“风筝”、“竹篾”、“线轴”等与风筝相关的词汇。
2. 理解并分析课文:讲解《风筝》一文的主要情节,理解作者如何描绘风筝的制作过程和放飞情景,领悟其中蕴含的童年乐趣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包含课文重点内容、生字新词及其注音、风筝制作过程图片等)、实物风筝模型、生字卡片。
2. 材料准备:提前让学生收集关于风筝的历史资料和制作方法,并准备一些简易风筝材料,以备课堂实践活动使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实物风筝或播放风筝飞翔的视频,引发学生兴趣,引入课题《风筝》。
2. 字词学习:通过生字卡片认读生字新词,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和记忆。
3. 课文解读:利用多媒体课件,带领学生逐段阅读、理解课文,通过问答、小组讨论等方式深入挖掘文本内涵。
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分组模拟制作简易风筝,并分享交流风筝背后的故事和寓意。
5. 总结提升: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总结风筝的文化价值和象征意义,激发学生对传统手工艺和自然之美的欣赏。
五、教学延伸:布置课后作业,如让学生尝试在家自制风筝,或者写一篇关于自己与风筝的故事,进一步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实践操作和创新思维能力。
六、教学总结:在课堂结束时,教师进行整体性总结,强调学生在本节课中所取得的进步,包括字词掌握、课文理解以及动手能力的提升。
同时,鼓励学生将课堂所学应用到生活中,积极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的风筝文化。
三年级语文上册风筝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三年级语文上册风筝教案人教新课标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风筝的来历、制作方法和放风筝的乐趣。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掌握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2)学会风筝的基本制作方法,提高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了解我国风筝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2)培养学生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增强团队意识。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风筝的来历、制作方法和放风筝的乐趣。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
2. 风筝的制作方法和放风筝的技巧。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多媒体课件。
2. 风筝制作材料(纸张、竹签、线等)。
3. 风筝放飞场地。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观察课件中的风筝图片,引起学生对风筝的兴趣。
(2)教师简要介绍风筝的来历和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情感。
3. 制作风筝(1)教师演示风筝的制作方法,讲解制作步骤。
(2)学生分组合作,动手制作风筝。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制作过程中的疑问。
4. 放飞风筝(2)教师讲解风筝放飞技巧,引导学生安全放飞风筝。
(3)学生相互交流放风筝的乐趣,分享心得体会。
5. 总结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回顾风筝的制作和放飞过程。
(2)学生谈收获,表达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3)布置课后作业: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风筝的小作文。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团队合作能力。
2. 风筝制作评估:检查学生制作风筝的过程和最终作品,评价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年级语文上册:《风筝》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风筝》教学设计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了解风筝的基本知识,如风筝的历史、种类、制作方法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风筝的外形和特点。
利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运用想象和联想,培养学生对风筝的美好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鼓励他们追求自己的梦想。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习生字词,了解风筝的基本知识。
3. 培养学生对风筝的美好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2. 对风筝的制作方法和放飞技巧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1. 准备课文《风筝》的课件或黑板。
2. 提供风筝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3. 准备生字词卡片。
4. 准备风筝的制作材料和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各种风筝,引导学生关注风筝的外形和特点。
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新课文的期待和兴趣。
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学习生字词: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学生讲述课文大意,教师进行点评。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细节,如风筝的制作方法、放飞技巧等。
5. 讨论与思考:学生分组讨论风筝的制作方法和放飞技巧,分享心得。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风筝在传统文化中的意义,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6.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制作风筝,教师进行指导。
学生放飞风筝,体验风筝带来的快乐。
学生分享制作风筝、放飞风筝的心得体会。
8. 布置作业:学生回家后,向家长讲述课文大意,分享制作风筝、放飞风筝的乐趣。
学生书写日记,记录自己制作风筝、放飞风筝的过程和感受。
《风筝》教案
《风筝》教案
一、学习目标
1. 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时的心情变化,感悟童真童趣。
3. 练习查阅课外资料,初步培养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 体会“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时的心情变化,感悟童真童趣。
2. 理解文章的主题,理解科学的儿童教育思想。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1. 谈话导入:询问学生是否放过风筝,引入课题。
2.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轻声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画下来,连词多读几遍。
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并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3. 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自主阅读课文,思考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探究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5. 课堂总结:总结课文的中心思想和作者的写作手法。
6. 课后作业:模仿课文,写一篇关于自己童年趣事的作文。
小学《风筝》教案设计
小学《风筝》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学习课文,了解风筝的起源、历史、种类和制作方法。
(2)学会运用正确的阅读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3)通过课文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了解。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采用情景再现、问题引导、多媒体展示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通过课外阅读和实践活动,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
3.情感态度目标:(1)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提高学生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2)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鼓励他们亲手制作风筝,体验传统文化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通过学习课文,了解风筝的起源、历史、种类和制作方法。
(2)学会运用正确的阅读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2.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提高学生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2)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鼓励他们亲手制作风筝,体验传统文化的乐趣。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听一首风筝相关的歌曲。
(2)教师展示一些风筝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品味,激发学生对于风筝的兴趣和想象力。
(3)导入问题:大家知道风筝是什么吗?你们见过风筝吗?你们知道风筝有什么形状?2.听课文并回答问题(1)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学生跟读课文。
(2)师生共同解答问题:风筝的发明人是谁?风筝最早是用来做什么的?风筝有哪些种类?3.课文深度阅读讲解(1)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再现风筝的起源并理解它的作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难点词汇的意义。
(2)学生反复读课文,检查理解。
4.词汇扩展与拓展(1)利用多媒体展示风筝的种类和形状,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并理解词汇。
(2)学生讨论和整理相关的词汇,如"Lantern kite"、"Sailing kites"等。
三年级上册风筝教案
三年级上册风筝教案三年级上册风筝教案作为一名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三年级上册风筝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年级上册风筝教案1三年级上册风筝教案,是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教案,本教案由Word软件制作,文件大小为 7 K,创作者将在文件内注明,已被网友下载次,受欢迎程度为级。
三年级上册风筝教案2教学要求: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句子和词语,体会秋天里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4.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教学重难点: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
教学方法:朗读感悟法、自学法、小组合作、讨论教学准备:收集有关风筝的资料、图片、课件教学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求: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激发情感,导入学习1.:童年充满了欢声笑语,老师特别怀念自己的童年,我小时候,经常与小伙伴一起捉迷藏,跳皮筋。
你们有什么童年趣事和吗?2.出示课题:有一群孩子和大家一样也有着快乐的童年,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中间,分享他们的快乐。
二.初读课文1.自由、大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出示卡片,认读生字。
3.指导书写生字,特别注意“却、命、丧“的写法。
4.词语解释。
憧憬:向往。
凌空:升,高出天空。
垂头丧气:情绪低落。
三、学习课文1.读课文,边读边画出写“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心情的句子,画好后读读这些句子。
2.交流句子,教师出示。
(1).我们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2).我们快活地喊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
(3)我们都哭了……(4)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
3.教师引导:你发现了什么?(我们的心情在做风筝时是挺高兴,放风筝时高兴,找风筝时很难受。
)四、学习课文第二、三自然段1.创造比素氛围,读好第二自然段。
《风筝》三年级语文教案
《风筝》三年级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能够讲述课文中的故事,表达对风筝的喜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了解风筝的制作过程。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及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传承民间艺术。
培养学生合作、分享、创新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风筝的制作过程及特点。
2.教学难点:对课文中的抽象词语进行解释。
引导学生将课文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风筝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自己对风筝的了解。
二、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发音。
3.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情感。
三、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跟读。
2.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3.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四、分析课文内容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如对比、拟人等。
3.学生讨论课文中所表达的对风筝的喜爱之情。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二、制作风筝1.教师出示风筝材料,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制作风筝的步骤。
2.学生分组讨论,制定制作风筝的计划。
3.教师指导学生制作风筝,注意安全事项。
三、展示风筝1.学生展示制作的风筝,讲述制作过程。
2.教师组织学生互评,给予鼓励和建议。
2.学生提出关于风筝的问题,教师解答。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观察生活中的风筝,了解风筝的历史和文化。
五、课后作业1.抄写生字词,巩固记忆。
2.画一画自己喜欢的风筝,并附上简要介绍。
3.家长协助孩子了解风筝的历史和文化,分享给同学。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课文内容,学会生字词,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同时,通过制作风筝,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小学三年级语文《风筝》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导语】《风筝》⼀课讲的是作者⼉童时代和⼩伙伴⼀起放风筝的事情,⽂中写了做风筝、放风筝的快乐,也写了因风筝丢失焦急失望的⼼情,⽽最后⼜燃起⼀丝希望。
课⽂充分展现了⼉童时代的天真、快乐,也展现了⼉童内⼼对幸福的向往和追求。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学三年级语⽂《风筝》原⽂、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三年级语⽂《风筝》原⽂ 在我童年的梦⾥,飞得的就是风筝。
草地上,我们扯着线跑着;天空中,风筝迎着风飞着。
那些在天空中飞着的,都是我们理想的翅膀啊!每个⼈的理想不⼀样,每个⼈扎出来的风筝也不⼀样。
你看,那样⼦像⽔兵帽,后⾯还飘着两根飘带的风筝就是我的,因为我想长⼤后当海军。
此刻,我似乎看见了⽆边的⼤海和翻滚的波浪……那个飞机风筝是⼩强的,他很想当飞⾏员。
他把⾃⼰最威武的⼀张照⽚贴在风筝飞机驾驶舱的位置上。
瞧哇,⼀只美丽的⼤蝴蝶,翅膀⼀扇⼀扇的,正在空中翩翩起舞,那⼀定是薇薇的巧⼿做的,她想和爸爸⼀样,当个昆⾍学家。
还有,那⽡⽚风筝是未来的建筑⼤师⼩明的;那双体花瓶风筝是双胞胎姐妹兰兰和红红的。
所有的风筝中,要数⼩⾳乐家根⼦的最棒了,那是⼀个⼤竖琴。
说实话,我见了他的风筝后才知道竖琴是什么样⼦的。
那风筝上挂的两排风铃可真好听:“得啷啷,得啷啷!”把带着鸽哨的鸽⼦都引来了。
最有意思的风筝要算芳芳的了。
因为直到现在她还没有决定长⼤⼲什么,所以只好照⾃⼰的模样做了个风筝,让“她”到天上去好好想想吧。
哈,风筝的后脑勺上还拖了⼀条长长的辫⼦,真好玩! 我⼀边放线⼀边跑着,⼿⾥的线越放越长,风筝也带着我们的理想越飞越⾼,越飞越远。
【篇⼆】⼩学三年级语⽂《风筝》教案 第⼀课时 ⼀、谈话揭题 ⼆、初读课⽂,学习⽣字词 1、轻声读课⽂,把不认识的字画下来,连词多读⼏遍。
(1)⾃读,互读。
(2)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
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1)我来考考你。
⼀学⽣拿着⽣字卡⽚,让另外学⽣读出读⾳,然后再组词(如有可能再说⼀句话)。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语文上册《风筝》教案
《风筝》教学设计+反思 +再设计一、教材分析:1、这篇精读课文是贾平凹的作品。
写了一件“我”童年时候和伙伴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情景。
2、作者用自然的笔触,描述了“我们”由做风筝时的憧憬、希望、快活;“我们”放风筝时的快活的喊叫、拼命的奔跑到大惊失色、千呼万唤;以及“我们”找风筝时的垂头丧气、继续寻找这种心理细节上的变化,层层紧扣是刻画地维妙维肖。
3、文章共 8个小节,可以划分成:( 1 )我们童年最大的快乐是做风筝,放风筝。
( 2 )做风筝。
(3~4)放风筝。
(5~8)找风筝。
4、本篇文章有 5个生字:依、歇、丧、磨、坊;12个我要会写的字:精(精心)、希(希望)、却(却不是)、依(依然)、拼(拼命)、命(拼命)、奔(奔跑)、村(村里)、抖(抖动)、丧(垂头丧气)、磨(磨坊)。
5、课后有 3道习题; 1道选做题;一个资料袋(课外拓展风筝的由来)。
二、教学重点 :① 引导学生体会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中,伙伴们的心情起伏变化;② 并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难点:引导理解孩子们的心情变化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孩子们的心情变化写具体的。
三、第 1课时(一)教学目标:1、会认 5个生字:依、歇、丧、磨、坊;会正确书写12个生字并用课文里的词语组词:精(精心)、希(希望)、却(却不是)、依(依然)、拼(拼命)、命(拼命)、奔(奔跑)、村(村里)、抖(抖动)、丧(垂头丧气)、磨(磨坊)。
2、初读课文,把文章读正确、读通顺。
3、会联系上下文理解:精心、憧憬(会查字典理解)、希望、依然(会联系上下文理解)、飞舞、拼命、奔跑、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寻找、垂头丧气、磨坊、继续等难理解的词语。
并感受秋天里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4、会初步归纳文章的叙述顺序:做风筝(2);放风筝(3-4);找风筝(5-8)。
并初步体会孩子由“高兴——非常高兴——伤心”的心情变化。
(二)教学过程Ⅰ 提问导入1、提示语:① 同学们,你们放过风筝吗?愿不愿意介绍一下是怎么放的,放上去了没有,玩得开心吗?② 指名答。
优品课件之三年级语文上册《风筝》教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风筝》教案三年级语文上册《风筝》教案【教学目标】 1、会认“依、歇”等5个生字,会写“精、希”等12个生字。
积累“憧憬、大惊失色、垂头丧气”等好词。
2、理清课文写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这三件事,感受字里行间充满的童真童趣。
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体会不同的心情,并读出“我们”心情的变化。
3、摘抄并积累喜欢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重点:感受孩子们在做风筝、放风筝和找风筝过程中的心情变化,并找出具体描写心情的词句,从中感受到字里行间充溢的童真童趣。
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孩子们的心情变化写具体的。
【教学准备】 Ppt 课件【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在交流自身放风筝经历的基础上导入课文,学生进行初读课文并学习生字词、理清课文一共写了做风筝、放风筝和找风筝这三件事。
第二课时:找出描写心情的句子,引导学生抓住描写心情的句子、词语,深入体会做风筝和放风筝时的快乐、兴奋,找风筝时的失望、懊丧以及对继续寻找充满了希望,从而感受风筝给孩子们的童年留下的美好回忆。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聊风筝,激趣导入 1、交流放风筝的经历和感受。
1/10页【教师导语】同学们,你们放过风筝吗,谁来为我们介绍介绍当时的情景,可以说说当时你是怎么把风筝放上去的,当时你心里在想些什么,你的心情怎么样,都可以说。
【教师小结】一只小小的风筝,承载了我们许许多多美好的回忆。
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第十课《风筝》,循着贾平凹先生的记忆,与一群乡村孩子共同感受风筝带给他们的快乐。
2、板书课题,指导朗读。
【教师导语】看老师写课题。
(写“筝”的时候,教师解说:古时的风筝,骨架都是用竹子做的,所以“筝”是竹字头。
) 【教师导语】一起读。
(“风筝”的“筝”在这里读轻声,学生容易读错,教师提醒后,可再指名读,加深学生记忆。
) 3、读资料袋,欣赏图片,了解风筝。
【教师导语】我们都见过风筝,是吗,风筝的制作看上去并不复杂,可你别小看了风筝,它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三年级语文上册风筝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三年级语文上册《风筝》教案人教新课标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风筝的制作过程和放风筝的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激发学生对风筝的兴趣。
(2)引导学生通过课文找出描述风筝的句子,培养学生的细读能力。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放风筝的经验。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学会分享和交流。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风筝的制作过程和放风筝的技巧。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2)理解课文中的描述,并能用自己的话进行表达。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课件、生字词卡片、风筝图片、风筝制作材料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展示风筝,引导学生谈论对风筝的认识。
(2)简介风筝的起源和发展,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节奏的把握。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1)学生找出描述风筝的句子,进行分享。
(2)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风筝的制作过程和放风筝的技巧。
5. 课堂小结:(1)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教师进行点评,强调重点知识。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观察生活中所见到的风筝,描述其特点和制作过程。
2. 拓展作业:(1)调查风筝在不同地区的制作工艺和放风筝的风俗。
(2)以“我眼中的风筝”为主题,进行绘画或写作创作。
六、教学反思:1. 教师总结:(1)回顾课堂教学过程,总结教学成果和不足之处。
小学三年级上册《风筝》语文教案
小学三年级上册《风筝》语文教案小学三年级上册《风筝》语文教案6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三年级上册《风筝》语文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三年级上册《风筝》语文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进行探究性学习。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亲情的含义;了解科学的儿童教育思想;学习鲁迅的自省精神;理解作品的批判性。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前准备】1、学生:⑴ 布置预习:反复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圈点勾画文中不理解的词或句子,提出问题。
可从网上查阅鲁迅的资料,准备交流。
⑵ 预习课后练习二,准备与同学们交流。
2、教师:⑴ 教师应多准备一些资料,以便引导学生多角度理解课文。
⑵ 把课后练习融于教学的过程中。
⑶ 可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提出问题,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计〗一、整体感知1、导人:亲情是人世间真挚而美好的感情。
温馨和美的亲情动人心弦,感人至深,在误解和冲突中的亲情也是真挚而令人难忘的。
今天学习的《风筝》,就是鲁迅(周树人)回忆自己和弟弟周建人小时候围绕风筝发生的一件事。
无论是当年管错了,还是醒悟后的自责及无法补救的沉重,都洋溢着浓浓的手足之情。
《风筝》就像一曲人情美的赞歌,让人沉醉在自然、和谐、水乳交融的诗情画意里。
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篇文章的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板书课题并出示目标。
2、检查预习:教师范读或让学生听配乐录音。
(过渡)要感知理解课文内容,体验作品的情感和美感,就先要听读课文,并在听读中思考问题。
3、质疑探究: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⑴ 这篇课文回忆的是什么事情?请你概述一下。
⑵ 听读课文以后,你有哪些感受?(教师可针对学生不同的感受启发提问)为什么“我”不许小兄弟放风筝?事隔几十年为什么要讨小兄弟的宽恕?为什么说不许小兄弟放风筝是“对于精神的虐杀”?鲁迅对待自己的错误态度与一般人有什么不同?小兄弟为什么全然忘却,毫无怨恨?⑶ 课文中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大家一起研讨。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风筝》教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风筝》教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风筝》教案(一)教材简析本文是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是贾平凹的作品,写了“我”童年时候和伙伴们做风筝、放风筝的情景。
文章语言朴实,多于白描而极少雕饰,笔调亲切、温馨、自然。
文章既写了“我们”放风筝时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快乐,也写了放风筝时的伤心;同时还体现了孩子们对幸福和希望的憧憬。
文章自始至终,充满了童真童趣,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景,如可触摸。
另外,文章的结尾是开放型的,意味深长,给人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教学对象分析三年级第一学期是低年段向中年段过渡时期,这时期除了要继续进行词句训练外,也要逐渐引导学生进行段的训练。
但由于学生缺乏阅读方法与经验,思维方式处在具体形象的事物中,阅读能力出在比较低的层面。
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想象,在读中感受。
让学生在读中走进文章,与文本对话,这样更好地体会秋天的风采,感受秋天的美好,进而通过读写结合,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理解“精心、憧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垂头丧气”等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2.读懂课文内容,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体会秋天里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快乐。
3.领悟文章的写作顺序和细致的心理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感受孩子们做、放、找风筝时的不同感情。
教学难点:领悟文章的写作顺序和细致的心理描写的方法。
教学策略:诵读感悟法,读写结合法课前准备: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一)放一次风筝。
(二)搜集风筝的资料。
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主要目标要求】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孩子们做风筝时的快乐。
【教学过程预设】导入,激起快乐师生交流:秋天中最喜欢的活动。
师:凉风飕飕,吹走了炎热的夏天,送来了凉爽的秋天,秋天天高云淡,风清气爽,这么美丽的秋天里,最好的活动是什么?昨天我们也放了一次风筝,你能用一两句话来说说我们放风筝的情景吗?(结合学生汇报播放学生放风筝时的相片)引出课题,板书课题。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风筝》教案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风筝》教课方案教课方案是教师的教课方案和假想。
写一份是设计者教育思想、智慧、动机、经验、个性和教课艺术性的综合表现。
下边小编为你整理了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风筝》教课方案,供大家参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教课目的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领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时的不一样心情 ,读出“我们”感情的变化。
3.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抄录自己喜爱的句子。
教课重难点领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一样心情以及秋季里放风筝带给孩子们的乐趣。
读出“我们”感情的变化。
教课工具课件教课过程一唤起感情 ,导入学习1.唤起感情 :童年是五彩斑斓的 ,既有欢声笑语 ,又有滴滴泪水。
你感觉童年里最大的快乐是什么 ?和大家分享 ,好吗 ?2.导入学习 :有这么一群孩子 ,他们童年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
让我们品读课文,走到他们中间 ,分享他们的快乐吧。
出示课文题目 ,有感情地朗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 ,出示生字卡片 ,让学生把生字多读几遍。
2.指名读 ,一人读一个自然段 ,注意正音。
3.再读课文 ,边读边画出描绘“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时的心情的句子,画好后 ,自己读一读这些句子。
4.沟通找到的句子 ,频频朗诵。
5.指引发现、怀疑。
读后有什么发现?产生了什么疑问 ?与大家沟通沟通。
(沟通重点 :一是在读中发现 , “我们”的心情在做风筝时是挺快乐的 ,放风筝时特别快乐 ,找风筝时很痛苦。
二是在读中怀疑 , “我们”的心情为何会有这样大的变化 ?)三细读追究 ,意会感情1.学习第二自然段。
(1)要修业生多人次地读这一自然段。
(2)读了这一自然段 ,你知道写了些什么吗 ?(3)角色变换 :假如是你在做风筝 ,你心中会想些什么呢 ?(4)同学们所想象的 ,能够用这段内容中的哪几个词语来表示或取代 ?(5)(老师 )本来 ,做风筝的快乐 ,就在于它充满着神往和希望。
三年级上册风筝教案
三年级上册风筝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风筝的基本构造和制作方法。
(2)学会风筝绘画和风筝放飞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2)学会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风筝的基本构造和制作方法。
(2)学会风筝绘画和放飞技巧。
2. 教学难点:(1)风筝绘画的设计和创新。
(2)风筝飞行的调控和风向判断。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收集风筝相关资料和图片。
(2)准备风筝制作材料和工具。
(3)了解学生兴趣和特长。
2. 学生准备:(1)观察生活中的风筝。
(2)收集有关风筝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展示风筝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风筝的特点和魅力。
(2)讲述风筝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 新课导入:(1)介绍风筝的基本构造和制作方法。
(2)讲解风筝绘画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3. 实践操作:(1)学生分组,合作制作风筝。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风筝放飞:(1)讲解风筝放飞技巧和注意事项。
(2)学生实践放飞风筝,教师指导。
5. 总结与评价:(1)学生展示制作的风筝,分享制作和放飞心得。
(2)教师评价学生的作品和表现。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1)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兴趣和需求。
(2)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学生是否掌握风筝制作和放飞技巧。
(3)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 学生反馈:(1)学生对风筝制作的兴趣和参与程度。
(2)学生在风筝制作和放飞过程中的表现和收获。
(3)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程度。
六、教学延伸:1. 课后作业:(1)学生回家后,尝试独立制作一个风筝,并和家人一起放飞。
2. 课外活动:(1)组织风筝展览,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2)邀请专家进行风筝知识讲座,拓宽学生视野。
七、安全风险预防:1. 强调学生在放飞风筝时的安全意识,避免尖锐物品伤人。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组风筝风筝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组《风筝》教案(人教新课标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风筝的基本知识,如风筝的起源、种类和制作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对风筝的兴趣。
(2)引导学生通过课文找出描述风筝的句子,并进行品味分析。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制作属于自己的风筝。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学会生字词。
难点:品味课文描述风筝的句子,掌握风筝的基本知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风筝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风筝。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风筝的了解。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描述风筝的句子,并进行品味分析。
3. 知识拓展:(1)教师介绍风筝的起源、种类和制作方法。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风筝的了解。
4. 小组活动:(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制作属于自己的风筝。
(2)学生展示自己的风筝,并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四、作业布置: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观察生活中的风筝,并结合课文知识,写一篇关于风筝的短文。
2. 课堂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题。
(2)绘制一幅自己喜欢的风筝图案。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展示、讨论、小组活动等方式,激发了学生对风筝的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了课文。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他们的疑问,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使他们在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六、教学评价:1. 课文朗读:检查学生是否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生字词掌握:测试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看他们是否能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最新公开课教案)三年级上册语文《 风筝》教学设计
最新公开课教案)三年级上册语文《风筝》教学设计风筝》教学设计研究目标:1.学生能够认识5个生字,写出12个生字,并正确读写“精心、希望、依然、飞舞、拼命、奔跑、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寻找、垂头丧气、磨坊、继续”等词语。
2.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生能够读懂课文内容,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体会秋天里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4.学生能够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中,伙伴们的心情起伏变化,并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难点:在引导理解孩子们的心情变化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孩子们的心情的变化写得具体。
教学过程:一)课前交流: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礼物,看,是什么?(出示风筝图片)请举手的同学分享一下玩过风筝的经历,玩风筝的时候你的心情怎样?(音乐起)既然大家都喜欢风筝,那么我们就一起来探索风筝的世界吧!(播放课件)调动情绪:如果看到你喜欢或熟悉的风筝,可别忘了大声告诉我哦!)现在,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你看到的风筝吗?(例如:五颜六色、五彩缤纷、各式各样、千姿百态等)古代的诗人也把风筝写进了自己的诗作中呢。
(出示《村居》诗)让我们一起读一下:“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这首诗中没有直接写到风筝,但是为什么说这首诗是在写风筝呢?(因为“纸鸢”指的就是风筝。
)你们真是聪明呢!你们还了解什么呢?好,现在我们已经欣赏了风筝和古诗,感受了那么多的快乐,现在,一起来上课吧!二)研究做风筝今天,我们要研究的课文是《风筝》。
请跟着老师一起写下课题。
(板书课题)课文讲了什么呢?请依次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并边听边思考。
请朗读“童年的时候,我们这些孩子,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
”请自读第二自然段,体会孩子们的心情如何?我们精心地做着风筝,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风筝做好了,却和我们想象的不一样。
但是,我们依然开心,称它为“幸福鸟”,并在上面写下了我们的名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风筝
教学目的
⑴认识“依、歇、丧”等5个生字。
会写“精、希、却”等12个生字。
能读写“精心、希望、仍然”等13个词语。
⑵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领会心得“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⑶能模仿作者心理描写的方法,能较为详细地写出自己不断变化的心情。
⑷乐意通过上网或查阅书刊收集有关风筝的资料。
教学重点
⑴“村”、“丧”的字形,“磨”、“坊”的读音。
⑵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教学难点
⑴领会心得“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
⑵能较为详细地写出自己不断变化的心情。
课前准备
⑴寻找一篇细致描写放风筝的文字片段,有条件地可制作相关的多媒体课件。
⑵收集有关风筝的文字资料和图片。
第一课时
一、唤起情感,导入学习
⑴唤起情感:童年的生活都是五彩缤纷的,既有欢声笑语,也有滴滴泪水。
你觉得童年的高兴是什么?和大家交流分享一下,好吗?
⑵导入学习: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童年的高兴就是做风筝、放风筝,就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他们中间,分享他们的高兴吧!板书并齐读课习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⑴自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喜爱读的可以多读几遍。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⑵把自己喜爱的读给同桌听听,请同桌评出读得好的,给予表彰。
(师巡视,了解学情)
⑶感知内容:说说课文讲了什么事,根据学生的答复汇总板书: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
(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复杂到简略一步一步的汇总,切忌敷衍。
)
三、读中悟情,以情促读
⑴以读代讲学习第1自然段,请学生朗诵,其他同学听、评。
老师注意指导“的高兴就是做风筝,放风筝。
”
⑵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读本段,边读边把自己读懂的和不懂的勾下来、写下来。
(估计学情:学生能读懂做风筝所用的材料是什么?他们做完风筝后的心情。
对于“神往”、“仍然”二词,学生可能不大明白。
)
(2)学生报告。
学生在说用什么做风筝时,老师可让孩子结合本身经历及搜集的资料谈谈看法。
“神往”一词可根据“泡泡”的提示引导学生查字典,或在详细的语境中解决。
“仍然”一词可用近义词“依然”,通过换词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3)当学生在谈到书中孩子的心情时,引导他们读两个句子:
a、我们精心的做着,心中充满了神往和希望。
b、我们仍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教法:多种形式读,领会作者快乐的心情。
(4)假设就是你在做风筝,你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让学生入情入境)(5)多种方式读全段。
⑶学习第三自然段。
(1)角色转换:风筝做好了,此时你最想干什么?
(2)创设情境: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孩子们放风筝的欢乐局面吧!播放多媒体课件,或者老师有感情地朗诵一篇细致描写放风筝局面的文章,让学生入情入境。
(3)引导表达:方才同学们观赏了放风筝的画面,你们看到了什么,与大家交流交流。
(4)角色转换:当你奔跑在空阔的田野中,看到高高浮荡在天空中的风筝,你的心里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受?
(5)品味课文:用心多遍朗诵第3自然段,想一想哪些地方写出了文中孩子和我们一样的感受。
需要精读的句子:a、一个人用手托着,另一个人牵着线,站在远远的地方,说声“放”,那线一紧一松,风筝就凌空飞起,慢慢高过树梢了。
b、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
注:此二句可根据课堂情况,剖析写法,如第一句中动词“托”“牵”的用法。
(6)深入赏读: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兴奋、激动、骄傲)再读全段课文。
四、小组自学生字,交流学法。
⑴出示生字,指名组词朗诵。
注:“拼”“村”“丧”的读音需特别注意,磨的读音:二声(摩擦)、四声(磨面);坊的读音:一声(牌坊)、二声(作坊)。
⑵观察生字,交流识字写字经验。
注:“村”可与“材”进行比较记忆,“丧”的下面局部没有一撇。
⑶练习书写生字。
五、课堂练习
抄写自己喜爱的词语和句子。
第二课时
一、诵读回味表现情感
⑴选择第1自然段至第3自然段中你最喜欢的一段话读给大家听,读出感情。
⑵作者在做风筝,放风筝时的心情怎样?用一个词概括。
二、细读深究体悟感情
⑴学习第4自然段
a、读一读:用心读读第4自然段,能发现“我们”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吗?
b、说一说:说说你读后的发现。
c、试一试:能不能用读表现出不同的心情来?(可采用屡次读的方式进行)
重点读好这个句子: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
方式:读、领会、“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可表演。
d、评一评:你们觉得这些同学读得怎么样,从哪些语词的朗诵上能感受到“我们”的高兴或难受。
⑵学习⑸⑹⑺8自然段
(1)师:假设你高高飞着的风筝断了,飞了,你会怎样呢!
(2)师:我们来看看这些小朋友们是怎么做的?请读读⑸⑹⑺8自然段。
重点读好:我们没精打采地坐在田埂上……
(3)体验: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孩子的难过而又不甘心的情感。
(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为主要领会句。
)
三、回忆课文,畅谈感受
⑴放筝时,线断了,风筝飞走了,孩子们很难过、着急,为什么还说放风筝是高兴的呢?你有过这种生活体验吗?
⑵一个发问下,帮助学生再次疏导出全文线索,板书: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并再次朗诵几个描写心情的重点句。
四、课堂练习
⑴把自己玩耍、活动时候的心情告诉大家,写一写。
⑵写几个描写心情的词语,并在小组内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