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前要重视“三个引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作前要重视“三个引导”

摘要:要想提高学生写作水平,让学生写出质量较好、水平较高、读之有物、品之有味的文章,就必须深入细致地观察生活,全身心地去感受,还要注意平时积累,提高阅读能力,勤于练笔等等,要使学生能够做好这些工作,教师的正确引导很重要,引导得好就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在学生写作前要做好三个引导:引导观察、引导实践、引导阅读。

关键词:写作引导观察实践阅读

作文没有什么内容可写,或者作文写得不具体、不生动、语言空洞、中心思想不集中等问题,是学生在写作中表现出来的较普遍的毛病。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是学生还不会细致地观察生活、品味生活、提炼生活。要想提高学生写作水平,让学生写出质量较好、水平较高、读之有物、品之有味的文章,就必须深入细致地观察生活,全身心地去感受,还要注意平时积累,提高阅读能力,勤于练笔等等,要使学生能够做好这些工作,教师的正确引导很重要,引导得好就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认为,应注重做好以下“三个引导”。

一、引导观察

材料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对生活的用心观察和细心体会。观察是认识的根本,也是写作的基础。要指导学生在生活中观察的方法和技巧,一方面要在观察中发现生活中蕴含人生感悟的典型事例和典型人物,寻找“平凡中的不平凡”,发掘生活的闪光点,从而获得

人人眼中皆有,个个笔下不同的写作材料;另一方面在观察中树立自己的思想,抒发自己独特的感受。对生活中的人与事、景与物有鲜明的是非观点,给美以褒扬,给丑以贬斥。爱憎分明,立场坚定。要做到这些,就需要做到:

首先,观察要细。这里的“细”,一是要有序观察。在观察事物时,不能忽上忽下、忽左忽右,要针对某一特定的事物,按照一定的次序进行观察,由外及内、由远及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要符合人类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二是要全面观察。观察事物时,不要只看到一点,不及其余,一定要全面、深入地观察,才能了解整体。不“细”,难以观察事物的全貌和变化的全过程,当然写不出好文章。例如,法布尔的《蝉》,要写出蝉“四年里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歌唱”,就必须对蝉从产卵到幼虫再到成虫的整个生长过程层层深入地进行有序而全面的观察。否则,大作家法布尔写不出那么生动细致的文章,更何况我们普通人?

其次,感受要深。所谓“深”,一是说感受要符合事物本身发展的规律,没曲解,没偏见;二是说感受不能停留在表面,要不落俗套,要细致深入,能体现某种时代精神。不“深”,感受就会步人后尘,写出的文章也会人云亦云,平平淡淡。例如:现在的农村,座座新房平地起,彩电冰箱太普及,通过电话搞信息,种地上网高科技。同学们体会到勤劳致富,还体会到科技致富;不仅体会到党的政策好,还体会到自己肩上的责任重。有了这样深刻的感受,写出的作文像《家乡巨变》、《农家乐》、《喜讯传来》等,自然清新感

人,不同凡响。

二、引导实践

“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实践出材料,实践出真知,实践出佳文。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吃苦精神,自觉把在实践中获取的具体感受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使之成为材料的灵魂和文章的主旨。这就要求我们做到:

其一,要亲自经历。常言说“吃一堑,长一智。”亲身经历的事,印象最真切,印象最具体,确实能长写作之“智”。一是让学生身临其境,这里的“境”,即事物变化的全过程。自觉接受“境”的陶冶,用心灵的底片摄下“境”的本来面目,从而在作文中“境”上添花。例如,写游记,可组织学生参观风景名胜,由于学生对风景特色亲眼所见,对名胜由来亲耳所闻,感受自然新鲜独特,作文也自然得心应手,爱国报国之情自然倾注在字里行间。二是创设情境。没有现成的情境,可以有目的地“创设”,让学生参与事件发展的全过程。例如,教场面描写,可组织学生参加升旗活动,并奏国歌来创设一种庄严的气氛,安排国旗下的讲话。这样,学生既完成场面描写的训练,又受到爱国主义传统的教育。

其二,要亲自动手。“看花容易绣花难。”引导学生亲自动手,亲自实践就可变难为易。成功有经验,失败有教训,写出的文章也就更能引人入胜。例如,阳春三月,组织学生栽树,学生从挖坑、培土、浇水等一系列活动中,明方法、明步骤、明意义,可写说明文《栽树的诀窍》,说明栽树的方法与步骤;也可以写记叙文《争为

大地披绿装》,歌颂栽树活动中的新人新事,好人好事;还可以写议论文《栽树浇水的启示》,阐述浇树浇根、交人交心的道理,由树木想到树人等,内容具体,观点鲜明,既练文,又练人,一举两得。

三、引导阅读

一个人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不能事事都去亲自经历,这就要借助于阅读了。要引导学生在学好课本的基础上,多读中外名著,多读报刊上的优秀文章。这些名著和优秀文章,是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精妙的写作技巧的有机结合。通过阅读可以让学生从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中感受美,从千姿百态的景物描写中想象美,从巧妙完整的结构安排中体味美。进而自觉产生对美的追求和向往,获取写作的灵感和材料。可以这样安排阅读:

其一、语言材料。即写文章所需要借鉴的语句和片断。如那些绘声绘色的景物描写,惟妙惟肖的人物描写等,那些闪耀哲理光辉的名言警句,有生命力的诗词、成语、对联等,积累多了,写作时随手拈来,既能为文章增添色彩,又能准确表达思想。例如,“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是明代东林党人表达“专心读书”与“关心国事”的一副对联,平仄协调,对仗工整,传颂不衰。《事事关心》中,作者从这副对联谈起,在指出其进步性与局限性后,层层深入地阐明了“一面要致力读书,一面要关心政治,两方面要紧密结合”的道理,借古论今,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其二,思想材料。即文章中的典型的人和事、景和物等。在阅读中,一是引导学生了解这些人和事、景和物所显露出来的思想意义。二是引导学生掌握为表现这些人和事、景和物所运用的技巧。前者是思想熏陶,后者是模仿借鉴。例如,《岳阳楼记》中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形象等,所有这些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都会给学生以爱国主义和民族优良传统的熏陶,激发写作的热情,成为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

通过平时重视“三个引导”,逐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多读好书,学以致用,注重实践,相信学生的作文水平一定会有所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