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化教学大纲
3.2.1.1会计信息化教学大纲

《会计信息化》教学大纲教学时数:72学时适应专业:财经类专科各专业一、课程的性质、任务课程性质:《会计信息化》是我校财经类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是集会计学、计算机科学、系统论于一体化的边缘科学。
课程任务: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对ERP软件(账务处理、供应链、薪资管理、固定资产、报表处理)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应用系统的维护工作,具备会计信息化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
前导课程:《会计学基础》、《计算机基础》二、教学基本要求学生学习完本课程,应达到如下要求:1.了解ERP的基本概念,熟悉ERP的功能模块,能够进行企业财务软件的选型和实施;2.了解系统管理的作用及工作功能,熟悉建立企业核算账套的完整工作流程;3.了解账套基础档案设置包括的主要内容;掌握账套基础档案设置操作的方法;理解基础档案设置在整个系统中的共享作用;理解设置基础档案对日常业务处理的影响;4.掌握总账系统的操作流程及主要功能5.了解应收款管理系统的功能,掌握应收款管理模块的初始设置及基本业务操作流程,具备在会计信息化环境下的应收款管理的业务处理能力;6.了解应付款管理系统的功能,掌握应付款管理模块的初始设置及基本业务操作流程,具备在会计信息化环境下的应付款及付款管理的业务处理能力;7.熟悉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操作流程,掌握固定资产增加、减少、变动的操作方法;掌握固定资产折旧的处理过程及操作方法;熟悉固定资产月末转账、对账及月末结账的操作方法。
8.了解薪资管理系统的功能以及与其他系统的关系,熟悉薪资管理模块的操作流程,熟练操作薪资账套的建立、初始化设置、薪资管理日常操作和期末处理。
9.了解UFO报表的功能及基本概念,熟悉编制会计报表的操作流程,熟练掌握报表的格式设计和日常管理,并制作有关的财务报表,具备利用报表系统处理相关业务的能力;10.了解供应链管理各个系统的功能和作用。
熟悉使用采购、销售、库存和存货进行具体业务处理的前期准备工作。
掌握供应链管理系统初始设置的具体内容和操作步骤。
《会计信息系统应用》教学大纲 及 教案

《会计信息系统应用》教学大纲及教案第一章:会计信息系统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会计信息系统的定义、功能和分类。
理解会计信息系统在企业运营中的重要性。
掌握会计信息系统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
1.2 教学内容会计信息系统的定义与功能会计信息系统的分类会计信息系统的组成部分会计信息系统的作用与企业运营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会计信息系统的定义、功能和分类。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理解会计信息系统在企业运营中的应用。
1.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对会计信息系统的理解。
第二章:会计信息系统的组成与运作2.1 教学目标理解会计信息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功能与作用。
掌握会计信息系统的运作流程。
了解会计信息系统的技术支持。
2.2 教学内容会计信息系统的组成部分及其功能会计信息系统的运作流程会计信息系统的技术支持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会计信息系统的组成部分、运作流程和技术支持。
实践操作法: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了解会计信息系统的运作。
2.4 教学评估操作演示:学生进行会计信息系统操作演示,展示对系统运作的理解。
课后作业: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巩固对会计信息系统组成与运作的知识。
第三章:会计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应用3.1 教学目标理解会计信息系统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掌握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与实施。
了解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
3.2 教学内容会计信息系统的设计原则和方法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与实施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会计信息系统的设计原则、应用与实施。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了解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
3.4 教学评估第四章:会计信息系统的管理与维护4.1 教学目标理解会计信息系统管理的重要性。
掌握会计信息系统的管理与维护方法。
了解会计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的相关知识。
4.2 教学内容会计信息系统管理的重要性会计信息系统的管理与维护方法会计信息系统安全管理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会计信息系统管理的重要性、管理与维护方法。
会计信息系统课程大纲

会计信息系统课程大纲一、课程介绍A. 课程代码:ACC201B. 学分:3学分C. 先修课程: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导论D. 课程性质:必修课程二、课程目标A. 掌握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B. 理解会计信息系统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和意义C. 学习并掌握使用常见会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技能D. 培养学生运用会计信息系统进行财务分析和决策的能力三、课程内容A. 会计信息系统导论1. 会计信息系统的定义和发展历程2. 会计信息系统的组成部分和功能3. 会计信息系统对企业决策和控制的作用B. 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与原理1. 数据库管理系统和信息系统安全2. 电子数据交换与电子商务3. 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方法C. 会计软件使用与应用1. 会计软件的分类和特点2. 会计软件的安装与设置3. 会计软件的数据录入与处理4. 会计软件在财务分析和报告中的应用D. 会计信息系统与管理决策1. 核算数据的归集与分析2. 财务报表的生成与解读3. 经营预算与成本控制4. 决策支持系统与企业管理E. 会计信息系统的审计与风险管理1. 会计信息系统的审计原理与方法2.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3. 信息系统审计的流程与技巧四、教学方法A. 理论教学1. 授课讲解2. 课堂讨论3. 案例分析4. 学生报告B. 实践操作1. 会计软件的实际操作2. 数据分析和决策模拟五、考核方式A. 平时表现:20%1. 课堂参与及小组讨论2. 实践操作成绩B. 期中考试:30%1. 理论知识与概念2. 会计软件操作技能C. 期末考试:50%1. 综合理论题2. 数据分析和决策题六、参考教材A. 主教材:《会计信息系统导论》第5版,作者:李晓明B. 辅助教材:- 《会计软件操作与案例分析》,作者:张磊- 《信息系统审计与风险管理》,作者:王鑫七、参考网上资源A. 中国会计网B. 中国信息系统审计协会八、备注A. 本课程将提供实验室环境供学生进行会计软件的实际操作B. 请学生自备笔记本电脑并安装相关会计软件C. 请学生提前阅读相关章节,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完整)会计信息化教学大纲

南阳职业学院《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英文名称:一、课程说明1. 课程类别学科专业课程2. 适应专业及课程性质会计与审计必修3。
课程目的(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经济全球化,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会计工作应当按照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要求,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
(2)“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成为学界共识,在职业教育的会计专业中开设“会计电算化”课程,满足会计技能大赛的训练和企业对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
(3)课程的开设使学生不仅能够掌握财务与业务一体化管理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同时还能学到会计工作岗位之间的业务衔接关系和内部控制要求,完成从理论转向实践、从单向技能向综合技能的过渡.4。
学分与学时学分为4学分。
学时为56学时.5。
建议先修课程基础会计学6。
推荐教材或参考书目推荐教材:财务业务一体化技能实训教程(畅捷通T3版)(孙莲香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7。
教学方法与手段(1)讲授法(2)案例教学法(3)互动教学法(4)上机操作实训法8。
考核及成绩评定考核方式:考试成绩评定:考试课(1)平时成绩占30 % ,形式有:出勤情况,课堂提问,课堂讨论,作业,平时测验.(2)考试成绩占70 %.,形式有:上机考试。
考查课9。
课外自学要求(1)认知会计信息化操作的发展趋势,了解新的功能软件和企业财务软件操作。
(2)针对性地练习软件操作程序和步骤,掌握软件各要素。
二、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及要求第一章会计信息系统的结构及数据联系基本内容:(1)会计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财务系统、购销存系统、管理分析系统。
(2)财务系统与业务系统地数据联系:总账系统与其他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总账系统与存货核算系统地数据联系。
(3)会计信息系统的实施过程:会计信息系统地计划与组织、配备计算机硬件和系统软件、人员培训、建立会计信息系统管理制度、计算机代替手工记账。
基本要求:了解:会计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掌握:财务系统与业务系统的数据联系掌握:会计信息系统的实施过程课内实训:登录用友T3系统认识所有模块及其功能教学重点及难点:本章重点:财务系统与业务系统的数据联系本章难点:会计信息系统的实施过程第二章企业组织架构的建立基本内容:(1)系统管理:启动并注册系统管理、设置操作员、帐套管理、系统启用、设置操作员权限.(2)设置公共基础档案:启动并注册系统、机构设置、往来单位设置、财务信息设置、收付结算设置、存货设置、购销存设置。
《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大纲详细完整最新标准版

《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会计信息化适用专业:审计学学时:64学时。
其中讲授16学时,实践48学时。
学分:4学分开课学期:第5学期大纲执笔人:XX大纲审核人:XX制定时间:XX年XX月一、课程简介课程类型:专业课课程性质:必修内容要点:《会计信息化》课程是会计学专业、财务管理专业进行岗位能力培养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它是研究计算机代替手工后的会计核算、会计检查和会计分析过程。
本课程针对企事业单位对会计信息化人才需求组织教学内容,按照工作过程设计教学环节,为会计信息化岗位需求提供职业能力,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提供保障。
本课程以通用会计软件为中心,结合相关理论知识,在具备了计算机应用的基本能力后,通过软件应用训练与电算化基本知识教学,传授通用会计软件的应用技术与电算化会计的基本知识。
先修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会计学基础、中级财务会计、税法、成本会计后续课程:财务分析与决策二、课程培养目标(知识、能力、素质)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会计信息化》课程理论部分(16学时)《会计信息化》课程实践部分(48学时)四、课程考核课程总评成绩;平时成绩X40%+期末成绩X60%。
其中:平时成绩(100分);出勤X10%+阶段性测脸X50%+课程总结X25席+课内实验X15%e期末成绩(100分):实验报告。
五、参考书(一)推荐教材:(1)李湘琳、张文、傅仕伟编《财务管理系统实验教程》(金蝶ERP-K3 Vl2. 1 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7月。
(2)傅仕伟、郑菁、李湘琳、张文编,《信息系统实验教程》(金蝶ERP-K3 V13. 1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年3月。
(3)傅仕伟、李湘琳、张文编,《会计信息系统实验教程》(金蝶ERP-K3 ),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1月。
(二)参考资料:(1)李吉梅、刘大斌、李康、张忠伟编,《企业会计信息化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年2月。
(2)刘大斌、王新玲编,《会计信息化实训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19 年3月。
《会计信息系统应用》教学大纲 及 教案

《会计信息系统应用》教学大纲及教案第一章:会计信息系统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功能和作用。
2. 掌握会计信息系统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
3. 理解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历程和趋势。
教学内容:1. 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
2. 会计信息系统的功能和作用。
3. 会计信息系统的组成部分:硬件、软件、数据、人员、过程。
4. 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历程和趋势。
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功能和作用。
2.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
作业与练习:2. 案例分析:让学生选取一个企业,分析其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情况。
第二章:会计信息系统的硬件和软件教学目标:1. 掌握会计信息系统所需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
2. 了解会计信息系统硬件和软件的选择、实施和维护。
教学内容:1. 会计信息系统所需的硬件设备:计算机、网络设备等。
2. 会计信息系统所需的软件系统: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会计软件等。
3. 会计信息系统硬件和软件的选择、实施和维护。
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会计信息系统所需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
2. 实践操作:让学生实际操作会计信息系统软件,了解其功能和应用。
作业与练习:1.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了解不同会计信息系统软件的功能和特点。
2. 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实验室或家中安装并操作会计信息系统软件。
第三章:会计信息系统的数据管理教学目标:1. 掌握会计信息系统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存储。
2. 了解会计信息系统数据管理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内容:1. 会计信息系统数据的采集:原始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2. 会计信息系统数据的处理:数据输入、处理和输出。
3. 会计信息系统数据的存储:数据库的管理和维护。
4. 会计信息系统数据管理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会计信息系统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存储。
2. 实践操作:让学生实际操作会计信息系统,掌握数据管理的方法和技巧。
会计信息系统教学大纲

会计信息系统教学大纲会计信息系统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会计信息系统二、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三、课程教学目的本课程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掌握和了解计算机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应用,实现用计算机替代手工来完成如记账、算账、报账等会计核算工作,实现预测、计划、控制、决策之类的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工作信息化。
要求学生能够掌握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同时能够从系统观、信息集成观出发,理解财务与业务的关系,从企业资源规划和管理的角度实现会计对经营活动的全过程进行核算、控制和管理。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实践技能有一个系统、全面地了解,以便在以后的工作实践中运用这些理论及方法解决现实问题,也有助于在相关理论的研究中开阔视野。
四、课程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一)课程教学原则会计信息系统是一门讲授计算机在财务领域应用的课程,主要目标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实现财务与会计工作的现代化,即实现用计算机替代手工来完成如记账、算账、报账等会计核算工作,实现预测、计划、控制、决策之类的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工作信息化。
课程力求体现信息技术与会计、核算与管理、原理与方法、开发与应用的有机结合,既坚持会计信息系统的理论体系,又尽可能反映当前主流会计软件或ERP的发展水平和实际处理方法。
(二)课程教学方法1、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应用实际动手操作、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实践性教学中可采用随堂练习、综合课业、模拟实习、案例分析等。
五、课程总学时36课时(其中:讲授30课时;实验6课时)。
六、课程教学内容要点及建议学时分配第一章会计信息系统概论教学目的理解会计信息系统的相关定义和基本功能,掌握计算机与手工会计信息系统的异同,掌握会计软件的功能结构。
教学重点掌握会计信息系统的相关概念、手工与计算机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的异同、会计核算软件的基本功能结构。
会计信息化教学大纲

《会计信息化》教学大纲一、课程描述1.课程名称:会计信息化2.学分/学时:8学分/136学时3.适用专业:会电、会审专业4.课程性质:考试二、课程性质和目的会计信息化就是在现代计算机及网络环境中研究会计数据的收集、加工、存储和会计信息输出等方法的一门综合学科;实践性、技术性和应用性强是该学科的显著特点。
会计信息化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计算机进行会计处理的能力,使学生熟悉会计电算化的基本原理,熟练掌握财务软件的主要功能及其使用方法等实务操作技能,能够运用财务软件对企业业务进行会计处理,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对学生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为学生今后从事会计工作和通用应用软件的使用与维护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基本要求结合所学会计软件,对通用会计软件的基本模块以及各模块的主要操作方法进行系统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能够举一反三,从而掌握通用会计软件的应用规律;同时,对电算化会计与会计软件知识进行有选择的教学,努力使会计基本理论与知识成为促进学生掌握软件操作技能的促进因素。
本课程强调运用任务驱动,项目化教学方式,强调教学学生能力的培养,教中学,学中教。
1.掌握会计信息化的相关知识;2.了解会计信息系统的管理与维护工作;3.熟悉会计信息化业务流程;4.熟悉会计信息化的组织与管理;5.掌握会计信息化的业务处理方法;四、课程主要内容(一)课程主要内容本课程共12个模块。
模块一:系统初始化[教学目的与要求]能够利用会计软件的系统管理与初始设置功能建立电算化应用环境。
具体能力点为:(1)能利用系统管理功能设置账套、建立操作员并为操作员授权。
(2)能在管理门户或系统维护界面录入、设置系统环境参数与运行要素。
(3)能在账务处理或总账模块中建立会计科目表,录入初始数据。
了解系统初始化的内容与程序,掌握新建账套、操作员管理与授权的原理与方法,掌握系统环境参数设置与系统运行要素设置的方法,掌握期初数据录入与试算平衡的原理、程序与技巧。
《会计信息化实务操作》教学大纲

《会计信息化实务操作》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本课程于2004年6月被评为院级精品课程,2010年5月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一)课程性质《会计信息化实务操作》是以就业为导向,基于工作过程开发的校企合作课程,在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本课程对会计专业的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养成起到了主要的支撑作用。
同时,该课程是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生考取“会计从业资格”的必考科目之一,因此,也是一门职业认证课程。
形象地讲,我们可将本课程视为一把打开会计职业之门的钥匙,可为学生个人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定位《会计信息化实务操作》课程是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必修课,本课程在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它是在《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之后开设的又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它是对上述三门课程知识的综合运用,并为后续开设的《财务管理》、《审计》等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前后续课程衔接得当,起到了明显的承前启后的作用。
同时,本课程对会计专业的核心职业能力(财务软件的应用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养成也起到了主要的支撑作用。
前导课程: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后续课程:财务管理、审计、会计模拟实习(三)课程设计思路近年来,我们一直秉承“以就业为导向”、“基于工作过程开发课程体系”这一先进理念,坚持校企合作,校企共建,我们《会计信息化实务操作》课程得到了鲁抗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兖矿集团、山东塑料制品试验厂、济宁中银电化有限公司等企业的大力支持,共建实训基地,校企双方定期召开座谈会,聘请企业专家进行企业文化和会计专题讲座,为我们课程的建设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首先,在分析各会计岗位必需的职业能力基础上,提炼了典型工作任务,并对其进行归纳总结,按照实际会计工作过程归纳出会计行业的行动领域。
其次,根据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会计各岗位对毕业生职业能力的要求,我们将行动领域进行了归纳、总结,构建了一个由基本技能、专业岗位核心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和拓展能力构建而成的职业学习领域。
《会计信息系统应用》教学大纲 及 教案

《会计信息系统应用》教学大纲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掌握会计信息系统的常用模块和功能。
3. 学会在实际工作中运用会计信息系统进行会计核算和管理。
4.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会计信息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3. 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
4. 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操作和实际应用。
5. 会计信息系统的管理和维护。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作中的会计信息系统应用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会计信息系统的功能和操作。
3. 操作演练法:指导学生进行会计信息系统的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资源1. 教材:《会计信息系统应用》。
2. 课件:PowerPoint 或其他演示软件。
3. 教学视频:介绍会计信息系统应用的实例。
4. 网络资源:相关网站、论坛和在线教程。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
2. 实践成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表现。
3. 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会计信息系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安排1. 课时:本课程共计32课时,包括16次授课,每次授课2课时。
2. 授课方式:课堂讲授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3. 授课时间:第1-8周,每周2课时。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会计信息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会计信息系统的实际应用和操作。
会计信息系统的管理和维护。
2. 教学难点:会计信息系统的配置和优化。
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与防护。
会计信息系统的创新应用与发展趋势。
八、教学进度计划第1周: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第2周:会计信息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第3周: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
《会计信息系统应用》教学大纲 及 教案

《会计信息系统应用》教学大纲及教案第一章:会计信息系统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会计信息系统的定义、功能和作用。
2. 掌握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3. 理解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构成和运作原理。
教学内容:1. 会计信息系统的定义和功能。
2. 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3. 会计信息系统的构成和运作原理。
教学活动:1. 讲授会计信息系统的定义和功能。
2. 分析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3. 讨论会计信息系统的构成和运作原理。
作业与练习:1. 课后阅读相关文献,加深对会计信息系统的理解。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第二章: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教学目标:1. 了解会计信息系统在企业中的应用范围和作用。
2. 掌握会计信息系统在不同行业中的应用特点。
3. 理解会计信息系统在企业运营中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会计信息系统在企业中的应用范围和作用。
2. 会计信息系统在不同行业中的应用特点。
3. 会计信息系统在企业运营中的重要性。
教学活动:1. 讲授会计信息系统在企业中的应用范围和作用。
2. 分析会计信息系统在不同行业中的应用特点。
3. 讨论会计信息系统在企业运营中的重要性。
作业与练习:1. 课后阅读相关案例,了解会计信息系统在实际中的应用情况。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第三章:会计信息系统的实施教学目标:1. 掌握会计信息系统实施的基本流程和方法。
2. 了解会计信息系统实施中的关键问题和解决方案。
3. 理解会计信息系统实施的成功因素。
教学内容:1. 会计信息系统实施的基本流程和方法。
2. 会计信息系统实施中的关键问题和解决方案。
3. 会计信息系统实施的成功因素。
教学活动:1. 讲授会计信息系统实施的基本流程和方法。
2. 分析会计信息系统实施中的关键问题和解决方案。
3. 讨论会计信息系统实施的成功因素。
作业与练习:1. 课后阅读相关文献,了解会计信息系统实施的成功案例。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会计信息化教学大纲

会计信息化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会计信息化是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对会计理论和会计业务进行自动化处理和管理的一门学科。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会计信息化的基本理论、技术和应用能力,使其能够灵活运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会计工作,并逐步形成自己的信息化思维方式。
二、课程目标1. 理论目标:掌握会计信息化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发展趋势,了解信息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应用。
2. 技能目标:熟练运用电子表格、数据库管理系统等信息技术工具进行会计数据处理和报表编制。
3. 应用目标:了解会计信息系统的建设和管理,能够参与企业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分析、设计和实施。
三、教学大纲1. 课程名称:会计信息化2. 学时安排:本课程总学时为XX学时,分为理论讲授和实践操作两部分。
- 理论讲授:XX学时- 实践操作:XX学时3. 课程内容:3.1 会计信息化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会计信息化的定义与特点- 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历程- 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构成要素3.2 信息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应用- 电子表格在财务报表编制中的应用- 数据库管理系统在会计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会计软件的选择与使用3.3 会计信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 会计信息系统开发的基本步骤- 会计信息系统的运行与维护管理3.4 企业会计信息化实施案例分析- 企业会计信息化项目的可行性分析- 信息系统需求分析与设计- 信息系统实施与运维4. 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讨论等交互式教学方式。
- 实践操作通过电脑实验、数据处理实例等形式进行。
5. 考核方式:-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践操作成绩等。
- 期末考试:书面考试,测试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
6. 参考教材:- 主教材:XXX- 辅助教材:XXX备注:本教学大纲仅供参考,课程具体内容和教学安排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会计信息化》教学大纲

《会计信息化》教学大纲开课单位:会计信息化系学分:8 总学时:128H(理论教学64学时,实践教学64学时)课程类别:必修考核方式:多元化考核试点课程负责人:陈旭课程编码:10849基本面向: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信息管理等专业一、本课程的目的、性质及任务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是其他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
课程目的和任务:本课程将会计学、管理学、信息科学和计算机技术融为一体,包括了会计软件应用、会计软件开发技术、会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三个部分知识模块的教学内容。
本课程的目标是培养既熟悉会计业务处理流程又具有较强信息技术能力的高级复合型财会人才。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理解会计软件的业务处理流程,提高会计软件的应用技能;掌握会计软件开发的基本方法,熟悉会计软件的主流开发平台;具有对会计信息系统各主要子系统进行业务流程分析、数据流程处理分析以及功能设计、数据库设计、建立物理数据模型以及输入输出界面设计的能力和一定的会计软件开发能力。
使学生能够灵活应用本课程所学的知识与掌握的技能,较快适应企业信息化环境下的会计及财务管理工作。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1、本课程的先修课程:(1)程序设计基础:掌握编程的基础,熟悉基本的语句,能进行界面设计以及与数据库相关的操作。
(2)数据库技术:掌握数据库的基本原理与操作,熟练掌握SQL语句,实现对数据的基本管理。
(3)管理信息系统:掌握对信息系统进行分析、设计与实施的关键步骤与方法。
(4) 会计学基础:掌握会计学的基本原理,了解会计日常处理流程。
三、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第一部分会计软件应用第一章会计信息化导论(一)会计信息化基本概念1、信息与数据2、会计信息与会计数据3、信息系统与会计信息系统4、会计信息化(二)现代信息技术对会计工作的影响(三)会计数据处理技术1、会计数据处理技术的特点2、手工会计数据处理3、计算机会计数据处理4、手工处理与计算机处理的比较(四)通用会计软件的主要功能架构及主要功能模块简介(结合金算盘软件)(五)会计软件的发展历史第二章账务处理系统(一)账务处理系统概述与目标(二)账务处理系统的业务流程1、手工账务处理的流程及分析2、计算机账务处理系统的业务流程及分析3、手工账务处理与计算机账务处理比较分析(三)账务处理系统的功能结构(四)系统初始设置(五)凭证管理(六)出纳管理(七)期末处理(八)报表管理(九)账务处理系统的控制1、权限控制2、科目控制3、凭证录入控制4、期初余额录入控制第三章工资管理系统(一)工资管理系统概述1、工资管理的意义2、工资管理系统的特点3、工资管理业务的会计处理(二)工资管理系统的目标(三)工资管理系统的业务流程1、工资管理系统流程图2、工资管理系统的业务流程及分析(四)工资管理系统功能结构1、工资管理系统功能结构图2、工资管理系统功能结构分析(1)初始设置(2)业务处理(3)账表管理(4)凭证处理第四章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一)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概述及目标(二)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业务流程1、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业务流程图2、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业务流程及分析(三)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功能结构1、工资管理系统功能结构图2、工资管理系统功能结构分析(1)初始设置(2)固定资产卡片管理(3)折旧处理(4)凭证处理(5)账表处理第五章进销存管理系统(一)进销存管理系统概述1、进销存管理主要内容及目标2、进销存业务流程(二)采购管理系统1、采购管理系统业务流程2、采购管理系统功能结构3、日常采购业务处理(三)销售管理系统1、销售管理系统业务流程2、销售管理系统功能结构3、日常销售业务处理(四)库存管理与存货核算系统1、库存管理与存货核算系统业务流程2、库存管理与存货核算系统功能结构3、日常业务处理第二部分会计软件开发技术第六章会计软件开发语言基础(一)开发平台基础1、PowerBuilder简介2、案例(1)分析设计与讲解一个显示日期与时间的窗口应用;(2)选择会计期间界面设计。
《会计信息系统应用》教学大纲 及 教案

《会计信息系统应用》教学大纲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会计信息系统的概念及其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
2. 掌握会计信息系统的常用模块及其功能。
3. 学会使用会计信息系统进行日常的会计业务处理。
4. 了解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及其对会计行业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 会计信息系统概述会计信息系统的定义会计信息系统的分类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历程会计信息系统的作用和意义2. 会计信息系统的主要模块财务管理模块供应链管理模块人力资源管理模块客户关系管理模块固定资产管理模块3. 会计信息系统的实施与维护会计信息系统的实施流程会计信息系统的维护策略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与风险管理4. 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案例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应用实例分析会计信息系统在大型企业的应用会计信息系统在中小企业的应用5. 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云会计大数据在会计信息系统中的应用在会计领域的应用移动会计信息系统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会计信息系统的相关概念、模块功能和发展趋势,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应用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和实施过程。
3. 实践操作法:安排实验室实践环节,让学生动手操作会计信息系统,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4.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
2. 实践操作成绩:评估学生在实验室实践环节的表现。
3. 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模块功能和发展趋势的掌握程度。
4.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环节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会计信息系统应用》,作者:张华,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2. 课件:教师自制的教学课件。
3. 案例资料:相关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应用案例。
4. 实验室设备: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软件等。
5. 在线资源:互联网上的相关资料和学术文章。
《会计信息系统应用》教学大纲 及 教案

《会计信息系统应用》教学大纲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会计信息系统的概念及其在企业中的应用。
2. 掌握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构成和运行原理。
3. 学会使用常见的会计信息系统软件,进行会计信息的处理和分析。
4. 了解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提高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会计信息系统概述1.1 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1.2 会计信息系统的功能和作用1.3 会计信息系统的分类及发展历程2. 会计信息系统的构成2.1 硬件系统2.2 软件系统2.3 数据资源2.4 人力资源3. 会计信息系统的运行原理3.1 数据输入3.2 数据处理3.3 数据存储3.4 数据输出4. 会计信息系统软件的应用4.1 财务软件的应用4.2 审计软件的应用4.3 管理会计软件的应用5. 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5.1 大数据与云计算在会计信息系统中的应用5.2 与区块链技术在会计信息系统中的应用5.3 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与隐私保护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会计信息系统的相关概念、原理和应用,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和运行原理。
3. 实操演练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会计信息系统软件,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4.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1. 教材:《会计信息系统应用》2. 课件:PowerPoint或其他演示软件3. 案例资料:相关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应用的实际案例4. 会计信息系统软件:如金蝶、用友等5. 网络资源:相关学术文章、新闻报道、企业案例等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参与度等,占总评的30%。
2. 实操考核:学生在会计信息系统软件上进行实际操作,考核其应用能力,占总评的40%。
3. 期末考试: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案例分析题,占总评的30%。
通过考试检验学生对会计信息系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计信息化》教学大纲一、课程描述1.课程名称:会计信息化2.学分/学时:8学分/136学时3.适用专业:会电、会审专业4.课程性质:考试二、课程性质和目的会计信息化就是在现代计算机及网络环境中研究会计数据的收集、加工、存储和会计信息输出等方法的一门综合学科;实践性、技术性和应用性强是该学科的显着特点。
会计信息化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计算机进行会计处理的能力,使学生熟悉会计电算化的基本原理,熟练掌握财务软件的主要功能及其使用方法等实务操作技能,能够运用财务软件对企业业务进行会计处理,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对学生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为学生今后从事会计工作和通用应用软件的使用与维护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基本要求结合所学会计软件,对通用会计软件的基本模块以及各模块的主要操作方法进行系统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能够举一反三,从而掌握通用会计软件的应用规律;同时,对电算化会计与会计软件知识进行有选择的教学,努力使会计基本理论与知识成为促进学生掌握软件操作技能的促进因素。
本课程强调运用任务驱动,项目化教学方式,强调教学学生能力的培养,教中学,学中教。
1.掌握会计信息化的相关知识;2.了解会计信息系统的管理与维护工作;3.熟悉会计信息化业务流程;4.熟悉会计信息化的组织与管理;5.掌握会计信息化的业务处理方法;四、课程主要内容(一)课程主要内容本课程共12个模块。
模块一:系统初始化[教学目的与要求]能够利用会计软件的系统管理与初始设置功能建立电算化应用环境。
具体能力点为:(1)能利用系统管理功能设置账套、建立操作员并为操作员授权。
(2)能在管理门户或系统维护界面录入、设置系统环境参数与运行要素。
(3)能在账务处理或总账模块中建立会计科目表,录入初始数据。
了解系统初始化的内容与程序,掌握新建账套、操作员管理与授权的原理与方法,掌握系统环境参数设置与系统运行要素设置的方法,掌握期初数据录入与试算平衡的原理、程序与技巧。
[教学内容](1)账套的设置与数据备份。
(2)用户(操作员)管理。
(3)系统环境参数设置与确认。
(4)系统运行要素设置。
(5)会计科目表的建立。
(6)系统模块启用。
(7)账务处理(总账)账套期初数据录入。
[重点难点]重点是帐套启用的原理与操作方法,对会计软件的初始环境参数和运行参数在整个系统工作过程中所起作用的理解。
对于初次接触会计软件的学生来讲,对模拟资料的综合运用,对电算化基本原理的把握以及对初始设置中不同对象数据的相互关系的理解等内容都有一定的难度。
模块二:账务处理系统[教学目的与要求]能利用软件相应模块功能完成对基本会计业务的日常处理。
具体能力点为:(1)能在账务处理模块完成对记账凭证的录入与修改操作。
(2)能对已录入的记账凭证进行查询、修改、出纳签字、审核、过账等操作。
(3)能根据会计规范查询凭证错误,并利用错账更正方法更正凭证错误。
(4)能正确设置与输出各类会计账簿。
了解通用会计软件处理会计业务的程序与方法,熟悉会计业务的软件处理与手工处理在思路、程序、方法上的区别,了解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的一般原理,掌握凭证处理与账簿输出中各项参数的意义与设置方法。
[教学内容](1)基本会计业务记账凭证录入。
(2)记账凭证的查询、出纳签字、审核与过账。
(3)记账凭证修改与冲销。
(4)各类会计账簿查询输出[重点难点]本模块教学重点有两个方面,一是会计软件中凭证账簿处理的一般规范,数据处理的基本原理等内容;二是在记账凭证录入、查询、审核、过账以及账簿查询等环节的软件处理方法与手工处理方法的区别。
对计算机数据处理的基本原理的理解将会是一个难点。
模块三:辅助核算功能与管理[教学目的与要求]能够利用软件辅助核算功能正确处理设置辅助属性参数,完成对辅助项目管理业务的操作。
具体能力点为:(1)能够在录入记账凭证时正确设置或输入辅助核算参数。
(2)能够以出纳员的身份进行银行对账并输出对账结果。
(3)能够对部门核算、个人核算进行设置并能输出相应的辅助账簿。
(4)能够正确设置自动转账凭证,并在期末生成和输出记账凭证。
了解辅助核算的原理,了解辅助核算业务的软件处理与手工处理的差异,掌握对部门、个人、往来业务、银行业务等进行辅助核算的方法与技巧,掌握辅助业务账簿查询与分析的方法。
[教学内容](1)往来科目设置、往来对账与销账。
(2)银行对账。
(3)部门核算与个人核算。
(4)自动转账凭证的设置与生成。
(5)辅助账簿输出。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为:辅助核算的软件处理与手工处理差异的分析比较;业务操作中对辅助核算参数的设置与检验,银行对账与往来销账的基本原理以及操作流程。
难点是:对辅助核算原理的理解,以及软件处理与手工核算方式的比对。
模块四:期末处理[教学目的与要求]能利用软件功能对模拟账套涉及的相应模块作期末业务处理。
具体能力点为:(1)能利用已设置的自动转账凭证生成并传递记账凭证。
(2)能对核算资料进行期末对账处理(3)能按顺序完成多个软件模块的期末结账操作。
了解期末业务的特点与处理顺序,了解期末对账与结账的原理,掌握利用自动转账凭证生成传递记账凭证的方法,掌握期末结账的操作技术。
[教学内容](1)期末结转凭证的编制。
(2)自动转凭证的生成与传递。
(3)对账与错账更正。
(4)各模块结账。
[重点难点]重点是掌握期末业务处理的操作技术;难点是对期末业务处理顺序的理解与把握,防止因顺序颠倒而导致账务处理结果的错误。
模块五:会计报表的设置与管理[教学目的与要求]能够在会计报表管理模块完成对常用会计报表的设置、编制与输出。
具体能力点为:(1)能够利用报表管理功能建立资产负债表,设置取数公式与审核公式,输出当月报表数据。
(2)能够利用相应功能建立利润表,设置利润指标取数公式,生成输出利润表。
了解会计报表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用自定义报表功能定义报表结构的方法,掌握取数规则和指标取数公式的编写方法,掌握会计报表编制输出的步骤与方法。
[教学内容](1)会计报表系统的工作原理与工作程序。
(2)资产负债表的设置与编制。
(3)利润表的设置与编制。
[重点难点]两大重点环节:一是会计报表空表的建立,二是报表取数函数(取数公式)的编写;在通用会计软件的运用中,报表的初始处理是最富技术性和革命性的操作,也是电算化实践中难度最大的操作环节。
模块六:综合应用[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主要会计业务的岗位配置以及对软件各模块的综合运用的能力。
具体能力点为:(1)能够根据模拟单位实际情况设置岗位并配置操作员。
(2)能够根据所拥有的权限完成记账凭证、账簿、期末处理、报表等环节或业务的处理。
(3)能够查询或检验其他岗位成员所处理的业务。
通过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对模拟单位进行电算化会计工作的策划,在策划基础上确定分工,在分工基础上进行各自业务处理的过程。
掌握对企业单位的会计业务进行电算化处理的技术,重点训练团队合作相互配合的工作方式。
[教学内容](1)电算化会计的组织与设计。
(2)岗位设置与操作员分工。
(3)基本业务账务处理。
(4)凭证后续处理与出纳对账。
(5)会计报表输出。
[重点难点]本模块属于对之前所学技能的综合运用,重点是组织各小组成员以一个企业的会计团队的方式去工作;由于各组对电算化的组织设计模式可能不同,所以其中难点是对操作过程与操作结果的评价与控制。
模块七:工资管理[教学目的与要求]能够利用相应软件模块对工资系统及工资数据进行设置、编辑与处理。
具体能力点为:(1)能够正确设置工资项目,并正确设置工资项目计算公式。
(2)能够对本月工资进行录入、编辑、汇总等操作。
(3)能够进行工资的扣零、扣税设置,并处理扣零、扣税业务。
(4)能正确设置、生成与传递工资结转凭证。
了解软件对工资数据及工资费用管理的原理与程序,掌握工资项目设置与运算公式设置的规则与方法,掌握工资费用结转的原理,学会设置与生成工资费用结转的记账凭证。
[教学内容](1)工资项目设置与运算公式设置。
(2)工资数据录入与计算汇总。
(3)工资分摊设置与凭证生成。
(4)工资报表查询与输出。
(5)工资模块结账与数据备份。
[重点难点]工资项目编辑和工资运算公式的设置,是工资管理系统设置中的基本内容,也是重点内容。
对工资项目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理解,尤其是诸如代扣个人所得税项目公式的编辑等内容将是教与学的难点。
模块八:固定资产管理[教学目的与要求]能够利用相应软件模块对固定资产及其折旧进行设置、编辑与处理。
具体能力点为:(1)能够正确设置固定资产类别与卡片项目。
(2)能按核算要求设置与录入固定资产初始卡片。
(3)能够依照折旧规范设置并处理固定资产折旧,生成与传递折旧凭证。
(4)能够对固定资产变动数据进行相应的操作处理。
明确固定资产卡片及其管理的主要原理,了解在电算化环境里管理和使用固定资产卡片的优势,掌握固定资产卡片的建立、变动资料录入、折旧方法的设置和折旧计提以及固定资产自动凭证的生成等过程的处理规则。
[教学内容](1)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工作原理与特点。
(2)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设置与初始卡片录入。
(3)固定资产变动资料的分析与处理。
(4)固定资产折旧的设置与折旧费用分摊。
(5)固定资产报表输出。
(6)固定资产核算模块结账与数据备份。
[重点难点]将对固定资产卡片及其意义的认识,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的选择与折旧计提,自动凭证的生成等内容作为重点;对固定资产变动资料的理解与操作有一定难度。
模块九、采购与应付款系统管理[教学目的与要求]能够能够利用相应软件模块对采购与应付款进行设置、编辑与处理。
具体能力点为:(1)能够进行采购与应付款管理系统的初始设置(2)能够进行采购订单、采购入库、采购发票、应付单据、采购结算、采购付款等业务处理系统学习和了解采购与应付款管理系统的业务流程,掌握采购订单、采购入库、采购发票、应付单据、采购结算、采购付款等业务处理的内容和输入操作方法,熟悉采购账表和应付款账表的查询方法,以及系统控制参数对日常精力处理的影响[教学内容](1)系统初始化设置(2)采购申请管理。
(3)采购订单管理。
(4)采购收货、入库处理。
(5)采购退货处理。
(6)采购结算。
(7)应付款管理。
(8)账表输出、分析。
[重点难点]采购系统根据日常采购业务生成各种单据,单据又传递给应付款系统对其进行记账和结算,因此,采购与应付与存货和账务处理子系统进行着密切的数据交换,重点提示学生注意。
模块十、销售与应收款系统管理[教学目的与要求]能够利用相应软件模块对销售与应收款进行设置、编辑与处理。
具体能力点为:(1)能够进行销售与应收款管理系统的初始设置(2)能够进行销售与应收款业务处理的操作掌握软件中销售与应收款子系统的相关内容。
掌握应款管理系统初始化、日常业务处理及月末处理的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