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 亚洲及欧洲(教案)
七年级下册地理第六章《1-5 亚洲和欧洲》教案
3.内流区面积广大。
(中部的锡尔河和阿姆河)活动学生在1-1图上找到这些湖泊的位置,指导学生在地图上找到这些湖泊的位置。
贝加尔湖——世界上最深的湖泊;里海——世界最大的湖泊;死海——世界上湖面海拔最低、含盐度最高的湖泊;巴尔喀什湖——一半咸水一半淡水的湖泊。
三、合作探究。
品味、提高。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问题。
学生在地图上找到欧洲的河流,并根据亚洲河流的特点,总结欧洲河流的特点有哪些。
通过地形图,让学生自己进行讨论、总结。
(二)欧洲气候温暖湿润—水量丰富,大部分无结冰期地形平坦—流程长,航运价值高。
活动完成教材P.11的活动来认识多瑙河和莱茵河。
小结欧洲河流的特征:1.河网稠密、水流平缓;2.河流短小、水量丰富;3.航运价值高。
学生小组探究完成“实战训练”2四、反馈矫正。
交流、提高。
练习利用地图找出欧洲著名的伏尔加河、莱茵河、多瑙河等观察河流流经的国家。
列表总结亚洲、欧洲河流与湖泊的特点、河流特点。
尤其是多瑙河干流流经:德国、奥地利、斯洛伐克、匈牙利、前南斯拉夫(今塞黑)、克罗地亚、保加利亚、罗马尼亚、乌克兰9个国家,是世界上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
交流、点评、补充。
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1五、小结。
河流的特征与天气、地形的联系十分密切,所以,掌握亚洲和欧洲的河流有助于学习气候和地形特征,在讲授是要注意指导学生结合地图,总体学生的掌握情况较好。
3六、作业你知道哪些世界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是否受到了很好的保护?你认为应该采取哪些措施?七、板书第一节亚洲及欧洲五、河流(一)亚洲1.大河众多。
2.河流多发源于中部;呈放射状四周奔流入海。
3.内流区面积广大。
(二)欧洲1.河网稠密、水流平缓;2.河流短小、水量丰富;3.航运价值高。
教学反思。
6.1 亚洲及欧洲(2) 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下)
§6.1亚洲及欧洲(2)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分析亚洲气候特征,使学生掌握气候特征的分析方法,并在阅读地图和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总结出欧洲气候的特点。
2、运用亚洲地形图,能说出亚洲的地形特征及主要地形区,掌握地形特征的分析方法,并在阅读地图和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总结欧洲地形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从课外书籍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指导学生分析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及表现,让学生结合已学的气候知识,分析并解答出有关欧洲气候的思考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读图归纳对比分析的能力。
重难点:1、说出亚洲的地形特征及主要地形区2、亚洲、欧洲的气候及成因。
教学方法:启发讨论讲授式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复习提问:①亚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②陆地地形的五种基本形态是什么?一、以高原山地为主的地形1、指导学生分析亚洲的地形特点,让学生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找到亚洲境内分布范围最广的颜色,根据高度表,判断出亚洲境内分布范围最广的地形类型是海拔超过1000米的高原山地。
得出亚洲地形的第一个特征:亚洲的地形以高原和山地为主。
然后让学生分析,了解到亚洲是除南极洲以外平均海拔最高的一洲,而且还拥有世界最高峰和世界陆地的最低点,得出亚洲地形的第二个特征: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
2、教师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亚洲地形的其他特征:①亚洲高原、山地主要分布在哪里?②亚洲大陆四周有哪些大平原?③亚洲地势有何特征?通过提问总结出亚洲地势的特征:高,四周低。
[说明:这部分主要采用的是读图分析法,读懂地图的关键是弄明白图例,充分利用读图分析法来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的能力。
]3、教师出示《亚洲地形图》,请同学找到亚欧大陆东侧、东南侧的一组弧形群岛,说明这些群岛的特点(地形崎岖,地壳不稳定,多火山、地震。
),让学生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这些群岛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说明:用上学期已学的知识来分析多火山、地震的原因,完成知识的迁移和深化。
初中地理欧洲概述教案
初中地理欧洲概述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欧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特点。
2. 掌握欧洲主要国家的分布和特点。
3. 理解欧洲的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地位和影响。
教学重点:1. 欧洲的地理位置和地形。
2. 欧洲的主要气候类型。
3. 欧洲主要国家的特点。
教学难点:1. 欧洲的气候类型和特点。
2. 欧洲主要国家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教学准备:1. 地图、图片等教学素材。
2. PPT或其他教学演示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复习非洲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 提问:同学们知道非洲的哪个地区最靠近欧洲吗?二、地理位置和地形(15分钟)1. 讲解欧洲的地理位置,引导学生了解欧洲在大洲中的位置。
2. 展示欧洲地形图,讲解欧洲的地形特点,如平原、山地、高原等。
3. 强调欧洲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对其气候、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要影响。
三、气候类型和特点(15分钟)1. 讲解欧洲的主要气候类型,如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地中海气候等。
2. 分析各种气候类型的特点,如气温、降水、季节变化等。
3. 引导学生了解欧洲气候对农业、旅游等行业的影响。
四、主要国家特点(15分钟)1. 介绍欧洲主要国家的地理位置、人口、面积等基本信息。
2. 分析欧洲主要国家的经济特点,如德国的工业、法国的旅游业、英国的金融等。
3. 讲解欧洲主要国家的文化特点,如意大利的艺术、西班牙的斗牛等。
4. 强调欧洲主要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影响。
五、总结和拓展(10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掌握欧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特点。
2. 提问:同学们能想到欧洲的哪些科技成就吗?3. 鼓励学生在课后了解欧洲的历史、政治等方面,拓宽视野。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展示地图等教学素材,使学生了解了欧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特点,掌握了欧洲主要国家的分布和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七年级地理教案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教案湘教版【篇一:最新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第一章认识大洲第一节亚洲及欧洲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大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通过标准时间和国际日期变更线的介绍,培养学生简单的时区和日期换算能力。
3.通过分析亚洲气候特征,使学生掌握气候特征的分析方法,并在阅读地图和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总结出欧洲气候的特点。
4.通过地形图引导学生分析亚洲河流特征,并找出亚洲境内著名的湖泊。
让学生从欧洲气候和地形入手解释欧洲河流特征,了解欧洲著名的河流。
5.读“亚欧人口分布图”说明亚洲人口分布,分析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学会阅读亚欧政区图。
教学重点1.学会运用地图说出某地区的地理位置。
2.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3.亚洲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
教学难点1.学会简单的时区和日期换算。
2.亚洲和欧洲的气候及成因。
3.亚洲及欧洲河流特点的成因。
教学方法复习引导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6课时。
教学过程第1课时(课堂导入)请大家看一段录像,猜一猜片中展现的景观在哪里?(播放一段关于亚洲的录像资料,如长城、日本富士山、沙漠中的阿拉伯人、喜马拉雅山脉等)学生发言:中国、亚洲、日本??(讲授新课)板书第一章认识大洲第一节亚洲及欧洲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二页第一自然段。
指导学生找到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学生阅读。
教师进行总结。
1.大洲名称的由来2.亚欧大陆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连在一起,合称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
学生通过阅读图6-1,进行讨论后总结。
提问亚洲的地理位置如何呢?板书 3.亚洲的地理位置(1)经纬度位置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
纬度范围:南纬10度~北纬80度之间;经度范围:东经25度~西经170度之间;主要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
(2)海陆位置亚洲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是世界第一大洲。
6.1亚洲及欧洲 第3课时 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下)
第一节亚洲及欧洲第3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地形图引导学生分析亚洲河流特征,并找出亚洲境内著名的湖泊。
让学生从欧洲气候和地形入手解释欧洲河流特征,了解欧洲著名的河流。
2.指导学生分析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及表现,让学生结合已学的气候知识,分析并解答出有关欧洲气候的思考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读图、归纳、对比分析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1. 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2. 亚洲的地形特征。
教学难点亚洲的地形特征教学方法复习引导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展示青藏高原、珠穆朗玛峰等风光图,引入亚洲地形的学习。
复习提问:陆地地形可分为哪几种基本类型?——高原、平原、山地、丘陵、盆地。
(亚洲全有——地形复杂)(二)新授板书三、高原山地为主的亚洲地形提问亚洲地形有什么特征?活动:(1)读图1-1,亚洲地形图,1-5世界大洲陆地海拔高度比较图,找出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喜马拉雅山脉、珠穆朗玛峰、西西伯利亚平原、死海的位置。
(填图练习)(2)依据地理方位说明亚洲的山地、高原主要分布在哪里?——中部(3)亚洲以帕米尔高原为中心向四周延伸有哪些山脉?(天山山脉、昆仑山脉、喜玛拉雅山脉、兴都库什山脉等)(4)亚洲大陆四周有哪些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印度河-恒河平原等)归纳亚洲地势有什么特点?——中部高,四周低(5)小组讨论:找出亚欧大陆东侧、东南侧的一组弧形群岛,说明这组岛弧的形成原因以及典型的地质现象是什么?讲解从北向南分别是阿留申群岛、千岛群岛、日本群岛、硫球群岛、马来群岛。
利用板块构造学说来解释。
(6)请根据对亚洲地形特征的分析说出大洲地形的特点主要从哪几方面来总结?地形类型及分布、地势特征、相对高差、平均海拔、特色地形等方面。
小结亚洲地形的特征:(1)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较高;(2)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3)地势中部高,西部低。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亚洲及欧洲》教案
湘教版地理七下第六单元第1节《亚洲及欧洲》第1课时教案3.这些美丽的景色属于哪个大洲?出示图片并提问:你还认得这些大洲吗?你知道”亚细亚”和“欧罗巴”吗?转折:今天我们来探究亚细亚洲及欧罗巴洲的相关知识。
在图中找出亚细亚和欧罗巴两大洲的学习活动一:定位“亚细亚”和“欧罗巴”1.初探名称的由来出示材料:古代生活在地中海东岸的人们,把居住地以东的地方称为“亚细亚”,以西的地方称为“欧罗巴”。
在当地语言中,“亚细亚”意为“东方日出之地”,“欧罗巴”意为“西方日落之地”。
后来,“亚细亚”和“欧罗巴”所指范围不断扩大,并世代相传,分别成为亚、欧两大洲的名称。
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连为一体,称为亚欧大陆,也称欧亚大陆,面积达5000多万千米2。
2.描述亚洲的地理位置——亚洲在哪半球?出示东西半球图:方法指导:找出半球划分界限——东西半球20°W,160°E;南北半球:0°。
3.描述亚洲的地理位置——亚洲纬度位置有什么特点?1.图文转化——想一想,说一说:2.读图分析:准确画出20°W,160°E;赤道。
观察描述亚洲的位置主要位于东半球、北半球3.观察标画与描述交流:亚洲的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
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和北寒图文结合,调动学生积极参与问题的探讨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嘴,在描述亚洲位置的同时,方法指导:找出重要纬线——赤道、北极圈、北回归线以及一些其他重要纬线。
4.描述亚洲的地理位置——亚洲海陆位置有什么特点?方法指导:找出所在的大洲,濒临的海洋。
5.描述亚洲的地理位置——亚洲有哪些邻居?——相对位置(1)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描述(2)亚洲与非洲、北美洲的分界线描述6.归纳总结:如何来描述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拓展应用】提问:你会描述欧洲的地理位置吗?7.提供半球图和欧洲位置图,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交流:带。
4.读图分析:亚洲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是世界第一大洲。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全套(完整)教案
第一章认识大州教案第一节亚洲及欧洲【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时区【学情分析】:很多同学在上学中地理成绩不够好,对学习地理产生了畏难情绪,如果不化解这种心理情绪,对以后的地理教学有阻碍作用。
本期教材编写从简,从大洲、地区、国家三个方面介绍世界地理,不再注重系统的知识介绍,而是从生活的需要为出发点,注重对一些常用知识和重要的地理科学方法的介绍和运用,重在对新课标教材的解读,增加了教学难度,也释放了教学思路。
【教学目标】:1)化解学生的畏难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了解时区的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时区换算。
【教学过程】:【板书】:开学第一课目标一:化解学生的畏难情绪方法:与学生课聊如:1)请几位学生叙述假期作了哪些有意义的事?(依据回答,做一些引导和肯定,如果有外出旅游的经历,可引导叙述有哪些人文风情,地理事物等)2)介绍各班的成绩状况,树立学习榜样;鼓励向周围的同学学习。
3)谈论学习地理的方法(根据学生的回答作一些总结,板书如下)【板书】:一、地理学习方法①预习并认真听课②及时完成作业③增加知识,进行课外阅读目标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法:趣味提问如:1)小明接爸爸回家小明的爸爸在日本从大阪回北京,通知小明9点钟去机场迎接,8点30分时,小明正准备出门,却发现爸爸正站立在门口,小明觉得很奇怪,这到底怎么回事呢?2) NBA直播的时间差NBA球赛一般在大城市的晚上开始,每次看到姚明上场的时候都是当地万家灯火的时候,可我们中国正好是上午时间,这是怎么一回事呢?3)妹妹比哥哥早一天过生日有一对双胞胎兄妹,妹妹出生在5月4日,哥哥出生在5月5日,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通过这样的提问,激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出“地方时”的概念)目标三:了解地方时的概念方法:提问引导法过程:1)阅读课本第三页的“阅读活动题”2)提问:为什么会有地方时的产生?(人们习惯以当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时作为一天中的12时,依据太阳高度确定各个时刻,不同经度的地方就有不同的地方时)3)提问:由上面的知识,地球有360°经度,地方时是不是就有360个呢?(引导学生思考时区的划分:每15°经度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只有一个地方时,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准;每隔一个时区,时间相差 1 小时;东边的时间早于西边的时间。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6章 第1节《亚洲及欧洲》学案 湘教版
亚洲及欧洲【学习目标】一、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半球位置二、分析亚洲和欧洲的地形等自然地理知识【重难点】亚洲以高原、山地为主的地形【自主学习】(认真读课文、读地图,我能完成知识梳理)一、亚洲和欧洲的位置(提示分析位置,要从三方面入手:①经纬度位置②半球位置③海陆位置)一、依照提示,分析亚洲的位置亚洲南到,北到,东到,西到,亚洲地域十分辽阔,北部深切之内,南部延伸到以南二、依照亚洲的经纬度位置,判定半球位置亚洲要紧位于半球、半球,它同时跨四个半球3、读图1-1,分析亚洲的海陆位置亚洲北临,东临,西临,南临,西南隔运河与洲相邻,东隔海峡与洲相邻,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的大洲【合作探讨】依照亚洲地形特点的分析方式,分析欧洲地形特点①地形以为主,平局海拔世界最②地面起伏③地形高,低④以地貌为特色【精讲点拨】亚洲和欧洲的地形特点提示分析地形特点,要从四方面入手:①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②地形起伏状况③主腹地形类型及特殊地形④地形散布【达标测试】(我相信,我必然能够做出来)一、频临亚洲的大洋,按逆时针方向依次是、、二、以下属于欧洲的平原中,位于最东的是()A 西欧平原B 波德平原C 东欧平原D西西伯利亚平原3、由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产生的是()A 喜马拉雅山脉B 东非大裂谷C 安第斯山脉D 落基山脉4、亚洲的世界之最最高的山脉:最高的山峰:最高的高原:陆地最低点:最大的半岛:最大的群岛:d随堂检测题一:亚洲和欧洲的地形特点( 提示分析地形特点,要从四方面入手:①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②地形起伏状况③主腹地形类型及特殊地形④地形散布)一、读图1-1,分析亚洲的地形特点①结合图1-5 图1-6,从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分析,亚洲地形以为主,平均海拔,是除南极洲之外海拔最的大洲②结合图1-5,亚洲地面起伏,高低,既有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最高的山脉,最高的山峰,又有世界陆地表面最低处③亚洲地形中部,周围,以高原为中心向周围延伸的山脉有、、④大陆东侧和东南侧有世界上规模最,最典型的呈弧形排列的,由北向南依次是、、、,这些群岛是由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地壳活跃,位于火山地震带上教后反思:【学习目标】分析亚洲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知识【重难点】一、亚洲复杂多样的气候(重点)二、欧洲的气候特点(难点)【自主学习】亚洲和欧洲的气候一、亚洲的气候①纬度位置:亚洲跨、、三带,②亚洲气候具有、、的特点,在亚洲,唯一缺少的气候类型是二、季风①含义:随季节不同而风向的风,是由不同造成的②亚洲东部沿海地域的三种季风气候,自南向北依次是、、。
6.1 亚洲及欧洲 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下册) (10)
课题第一章第一节亚洲及欧洲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读“亚欧人口分布图”,说明亚洲的人口分布,分析亚洲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了解亚欧两洲的人种、民族的组成,学会阅读“亚欧政区图”。
2、过程与方法:读图法、复习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对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理念教育。
重点难点1、亚洲的人口分布地区2、亚洲的人口分布稠密的原因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步骤科主任与科代表活动复备一、激情导入二、自主学习出示一组图片资料,反映亚欧人种、民族特色,用人口攒动的亚洲东部或欧洲的繁华街景以及青藏高原无人区等具有人口分布特色的景观,由这些直观资料引入。
出示本节的学习目标,由学生朗读。
1、了解亚洲和欧洲的人口状况,并能分析分别存在的社会问题及解决对策。
2、看图1-14,分析人口分布状况及其气候方面的原因,对农业的影响。
3、了解亚洲和欧洲的国家和地区。
4、亚洲、欧洲分别存在的人口问题主要有哪些?步骤科主任与科代表活动复备三、激情互动四、魅力精讲五、拓展应用三、激情互动(1)组内互动:科代表针对学习目标,组织本组成员进行讨论。
(2)组间互动:组内选出本组无法解决的问题,请外组帮忙解决。
(3)师生互动:学生讨论和展示的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1、说说哪些地方人口分布稠密?哪些地方的人口分布稀疏?2、请从气候条件分析亚洲西部和亚洲北部人口稀疏的原因?3、亚洲和欧洲各划分为哪几个区?中国位于哪个区?亚洲的水稻种植优越条件:科主任总结:地形平坦平原广阔,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降水充足,热量充足,劳动力充足,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1、人口密度最大的大洲增长最慢的大洲亚洲的西部和北部人口稀少的原因。
中国的邻国。
2、亚洲水稻种植的优越条件。
3、亚洲、欧洲分别存在着的人口问题主要是什么?它给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哪些不利影响?。
人教版初一地理上册七大洲、四大洋教案
人教版初一地理上册七大洲、四大洋教案篇一:七大洲四大洋教案篇二:七大洲和四大洋教案公开课《七大洲和四大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七大洲的名称、轮廓、面积顺序、分布特征、位置、分界线(主要掌握亚欧、亚非、南北美洲)。
1、过程与方法能够帮助在地图上准确、规范填写洛伯夫湾的名称;通过读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迁移能力。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七大洲看似规律的分布特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信念。
二、教学重点七大洲的名称、分布及分界线三、教学难点七大洲空间概念的建立。
四、教学方法读图讲解法、讲练结合法、启发式谈话法等五、教具准备地球仪、自制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议长投影亚太大都市市长峰会的宣传画)我们有没有见过这幅图,觉得眼熟吗?细心的同学也许已经在回家的路上看到过这样的辨认出巨幅图片。
这是亚太城市市长峰会的宣传画之一,名叫亚太城市一家亲。
大家看三件体恤上画了什么?(七大洲)。
其实,随着各城市间联系的加大,参加峰会的城市仅指并不局限于亚洲太平洋地区。
例如有“世界音乐之都”——维也纳,法国的“图卢兹” ——重庆的友好城市之一,美国的“西雅图”等。
这些城市分别在哪些大洲呢?各大洲的位置怎样呢?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海陆分布,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七大洲和四大洋。
名称、轮廓(几何)、位置【指导读书】首先让我带领大家来一次大洲之旅,逐一认识这七个大洲。
这可能需要同学们先读P29的阅读材料《大洲的命名》,看看各大洲的名称是如何得来狂蛛属的。
同时对照图2.6“大洲和湖肚分布图”或者屏幕上面的东西半球图,记头球各大洲的轮廓和简单的位置。
(给大家两分钟时间)[学生阅读及追踪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图:1、看名字由来;2、看大洲轮廓;3、看大洲的基本位置][从东西半球图点击入大洲轮廓图引导学生答名称,联想轮廓,又返回到玩意半球图读出其大致位置。
(先看轮廓说名字或先说名字让学生选到大洲轮廓)]【问题抢答】说名字,描轮廓,找位置这是用东西半球表示的大洲和石头大洋的分布图,首先回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哪两条经度组成的经线圈?——西经20和东经160。
乌兰浩特市六中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认识大洲第一节亚洲及欧洲教案新版湘教版
亚洲及欧洲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会分析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及表现,让学生结合已学的气候知识,分析并解答出有关欧洲气候的思考题通过地形图引导学生分析亚洲河流特征,并找出亚洲境内著名的湖泊。
让学生从欧洲气候和地形入手解释欧洲河流特征,了解欧洲著名的河流。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从课外书籍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读图、综合归纳、对比分析等能力。
,培养学生的读图、综合归纳、对比分析等能力。
读“亚欧人口分布图”说明亚洲人口分布,分析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学会阅读亚欧政区图。
3、教育目标:通过对国家和人口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二、重点:掌握亚洲气候的特点三、难点:学会分析各大洲的气候特点四、教法:读图分析法、自学指导法、讨论归纳法五、教学用具:亚欧人口分布图六、课时安排:一课时七、课程设计:1、导入:复习回忆世界气候的分布特点。
(出示“世界气候类型”图)2、自学提纲:一、看“亚欧气候类型图”分析亚洲的气候有什么特点?是怎样形成的?活动:复习回忆:(1)地球上的五带是怎样划分的?(2)亚洲的纬度范围如何?(3)亚洲地跨哪几个温度带?(4)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哪些?(5)亚洲的海陆位置如何?对气温、降水有什么影响?(6)亚洲的地形特征如何?对气温、降水有什么影响?归纳总结:亚洲的气候特点:1、复杂多样性2、大陆性特征显著3、季风气候显著3、析疑点拨:请证明亚洲气候的复杂多样性并分析原因。
出示“世界气候类型图”找出亚洲缺少什么气候类型?(温带海洋性气候)原因:面积广大,地跨寒、温、热三带,地形复杂,海陆兼备的地理位置。
为什么亚洲大陆性气候显著?跨经度广,东西跨度大,面积广阔,大陆内部距海远,海洋影响不显著。
为什么亚洲东部季风气候显著? (重点)(1)成因。
出示Flash动画,解说。
(2)为什么显著?读图1-7讨论分析欧洲气候特点。
(1)欧洲有热带气候吗?为什么?(2)哪种气候面积最广?(3)欧洲气候为什么有显著的海洋性?(4)完成课本活动44、归纳总结:欧洲气候特点:(1)以温带气候类型为主(2)海洋性特征显著(3)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分布典型5、析疑点拨:6、拓展训练:讨论:欧洲内部和亚洲内陆均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但两者在同纬度的亚洲和欧洲的内陆气候是否一样?(见课本P9图1-10“亚欧大陆同纬度气温和降水量比较”)7、自学提纲:亚洲河网分布有什么特点?亚洲河流特点与地形、气候有什么关系?在地图上找出长江和湄公河,看它们发源于什么地方,注入哪个海洋。
初中地理亚洲及欧洲教案
初中地理亚洲及欧洲教案教学目标:1. 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亚洲及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掌握描述大洲地理位置的方法。
2. 了解时区的划分,知道地方时、时区、区时、北京时间、国际日期变更线等概念,学会简单的区时换算。
3. 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1. 重点: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2. 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对地图的阅读,使学生学会从地图上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教学方法:1. 读图分析法:通过观察地图,引导学生发现亚洲及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2. 对比分析法:通过比较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加深学生对两个大洲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复习上学期学习的全球地理知识,引导学生回顾半球分界线、七大洲的面积等基本概念。
2. 提问:面积最大的大洲是哪个?让学生回答,引出亚洲。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展示亚洲及欧洲的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两个大洲的地理位置。
2. 提问:亚洲及欧洲的地理位置如何?让学生读图,并引导学习。
三、教学内容(20分钟)1. 亚洲的地理位置:a. 纬度位置:亚洲主要位于北半球,东经25°至170°之间。
b. 海陆位置:亚洲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西临欧洲,北临北冰洋。
2. 欧洲的地理位置:a. 纬度位置:欧洲主要位于北半球,西经10°至60°之间。
b. 海陆位置:欧洲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东临亚洲,北临北冰洋。
3. 时区划分:a. 地方时:每个地区根据自己的经度确定时间。
b. 时区:相邻地区共同使用一个时间,我国采用北京时间。
c. 区时:一个时区内统一使用的时间。
d. 国际日期变更线:大致沿着180°经线,东12区与西12区相差一天。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根据地图,简述亚洲及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 解释时区的划分,并进行简单的区时换算。
五、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亚洲及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6.1 亚洲及欧洲 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下册) (6)
课题亚洲及欧洲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1、学会利用地图分析亚洲的地形特征。
2、学会总结分析某一地区的地形特征的方法。
3、利用分析某一地区的地形特征的方法独立分析归纳欧洲的地形特征4、掌握亚洲及欧洲的世界之最重点难点重点:利用地图分析亚洲的地形特征难点:利用分析某一地区的地形特征的方法独立分析归纳欧洲的地形特征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步骤科主任与科代表活动复备激情导入自主学习(播放《亚洲雄风》,同时展示青藏高原、珠穆朗玛峰等风光图片)“我们亚洲,山是高昂的头,我们亚洲,河像热血流。
”说的是亚洲自然环境的哪个方面?我们应该如何描述呢科主任出示自主学习目标,科代表带领小组成员独立自主完成学习目标,并记录下自己学习中的疑问。
1、学会利用课本上的图1-1、1-5、1-6分析亚洲的地形特征。
2、总结如何分析某一地区的地形特征。
3、结合图1-1及活动1、2分析归纳欧洲的地形特征4、掌握亚洲的世界之最5、会分析亚洲大陆东侧、东南侧的岛弧、海沟形成原因。
步骤科主任与科代表活动复备激情互动、魅力精讲拓展应用组内:相互交流自己的认识,比较出不同之处,提出疑问,由科代表或另一成员记录。
组间:以各组科代表为代表交换各组记录,作出汇总。
并互相解答。
师生:老师筛选重难点问题并通过提示启发的方式帮助同学解决。
1、看地图上的图利分析亚洲的地形。
2、找亚洲最高点和最低点,计算它们的相对高度。
3、大洲地形的特点主要从哪几方面来总结?4、解析欧洲冰川地形的成因。
亚洲欧洲平均海拔高度平均海拔高,世界第二世界海拔最低的大洲相对高度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平原呈波状起伏主要地形类型高原、山地为主平原为主地形分布特点山地主要分布在中部、中部高、四周低山地主要分布在南、北两侧见《看谁最做的》。
亚洲及欧洲教案教学内容
亚洲及欧洲教案第一节亚洲及欧洲(第一课时)胡敏教材分析:本节《亚洲及欧洲》是世界区域地理的第一节,也是大洲地理中最重要的一节。
学习内容较多,共分为6课时进行讲授,第1课时认识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本节教材安排的特点是“学习亚洲,练习欧洲”。
学情分析及学法指导:本节是学习大洲知识的第一课,主要引导学生分析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教给学生分析方法,让学生自己分析欧洲的地理特征。
设计理念:提高学生读图、分析、空间思维、对比、归纳和综合分析地理特征的能力,以“诱”达“思”,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意识。
学习目标:1、初步认识大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通过对地图的阅读,学会从地图上学习地理知识。
3、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教学流程引入新课:请大家看一段录像,猜一猜片中展现的景观在哪里?(播放一段关于亚洲的录像资料,如长城、日本富士山、沙漠中的阿拉伯人、喜马拉雅山脉等)学习新课: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二页第一自然段,结合地图1-1,找出亚欧两州的分界线、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一、“亚细亚”和“欧罗巴”1.大洲名称的由来2.亚欧大陆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连在一起,合称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
(一)读图感知,掌握基础请同学们认真阅读图1-1,找出以下内容,先独立思考,遇到困难,小组共同解决。
1、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什么?亚洲各主要位于哪个半球?2、找出亚洲东、南、北三面分别濒临的大洋。
3、请从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三方面进行分析、讨论、总结亚欧两洲的地理位置特征。
学生自学、讨论总结(1)经纬度位置: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
纬度范围:南纬10度~北纬80度之间经度范围:东经25度~西经170度之间主要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
(2)海陆位置亚洲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是世界第一大洲。
初中地理欧洲与亚洲教案
教案:初中地理——欧洲与亚洲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基本地理特征。
2. 通过地图阅读和分析,使学生掌握亚洲和欧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以及其人口分布情况。
3. 培养学生对大洲地理特征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教学内容:一、亚洲1. 地理位置:亚洲位于东半球,北半球,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北与北美洲相望。
2. 地形特征:亚洲地形复杂多样,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
3. 气候特征:亚洲气候类型多样,有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寒带气候等。
4. 国家与地区:亚洲有近50个国家,包括中国、日本、韩国、印度等。
5. 人口分布:亚洲人口分布不均,以中国、印度两国人口最多。
二、欧洲1. 地理位置:欧洲位于西半球,北半球,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东与亚洲相连,北与北冰洋相望。
2. 地形特征:欧洲地形以平原、山地为主,地势南北高中间低。
3. 气候特征:欧洲气候类型多样,有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等。
4. 国家与地区:欧洲有近50个国家,包括法国、德国、英国、意大利等。
5. 人口分布:欧洲人口分布较均匀,以俄罗斯、德国两国人口较多。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亚洲和欧洲的风景视频,引导学生猜测片中的景观所在地区,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亚洲与欧洲。
Step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基本地理特征,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Step 3:地图阅读与分析1. 让学生阅读亚洲和欧洲的地图,掌握主要国家和地区。
2. 分析亚洲和欧洲的人口分布情况,引导学生关注人口密集地区和人口稀疏地区。
Step 4:小组讨论1.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亚洲和欧洲的地形、气候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2. 各小组派代表进行分享,总结亚洲和欧洲的地形、气候与人口分布的关系。
Step 5:总结与拓展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亚洲和欧洲的地理特征、国家数量、人口分布等关键信息。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教案8篇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教案8篇人教版七年级地理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共同完成七年级下册地理教学任务,让学生把握各类根底地理学问,提升学生的观看力量、进展学生学习潜能,增加对世界各地地理学问的熟悉,让学生们养成互助、合作、共同进步的良好精神状态。
二、教材分析第一章熟悉大洲本章主要内容是了解亚洲、欧洲、非洲、南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的地理位置,学习并把握其地形、气候、河流、人口等学问。
本章的重点内容是七大洲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气候特点。
难点是比拟七大洲的气候以及影响七大洲气候的因素。
其次章了解地区本章主要内容是学习并把握东南亚、南亚、西亚、欧洲西部及南北两极的有关的地理学问。
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人文、经济等。
本章的重点内容是把握东南亚、南亚、西亚、欧洲西部的地形与气候,以及南北两极的地理概况。
难点是以上各地的地理位置与气候差异对农业的影响。
第三章走近国家本章主要是学习并把握世界上的一些主要国家,如美国、俄罗斯、日本、法国、澳大利亚等。
了解其地理位置、地形地貌、资源气候、经济文化等。
本章的重点是把握以上各国的地形特点和典型的气候特点,把握各国重要的自然资源。
难点是美国的农业带的分布。
三、重点、难点:1、初步学会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各大洲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2、初步学会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几个大国的人文特征,能简洁分析人—地内在关系;3、初步学会国家和地区的分析方法;四、教学措施1、仔细钻研教材,理清学问构造和教学思路,把握教材重点、难点。
运用现代化教学设施,制作教学道具等,创设教学情境,设置多种课堂教学模式,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
2、强化学生根底学问和根本技能的训练,稳固学生读图、填图和绘图的力量。
利用地图、地理填充图增加学生的感性熟悉,强化理性熟悉。
同时做到教学过程中做到穿插回忆前面所学学问,增加学问的横向和纵向联系,帮忙学生形成比拟系统的学问构造,为今后的连续学习作好铺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七年级地理亚洲及欧洲(教案)●教学设计思路本节《亚洲及欧洲》是世界区域地理的第一节,也是大洲地理中最重要的一节。
学习内容较多,共分为6课时进行讲授,第1课时认识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第2课时学会简单的时区和日期换算,第3课时学习亚洲和欧洲的地形特征,第4课时学习亚洲和欧洲的气候特征,第5课时学习亚洲和欧洲的河流情况,第6课时了解亚洲和欧洲的人口与国家情况。
本节教材安排的特点是“学习亚洲,练习欧洲”,关于欧洲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作为练习题,本节只要求了解,不要求掌握。
关于“西欧气候的成因”,作为练习题,本节只要求了解,不要求掌握。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初步认识大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通过标准时间和国际日期变更线的介绍,培养学生简单的时区和日期换算能力。
3.通过分析亚洲气候特征,使学生掌握气候特征的分析方法,并在阅读地图和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总结出欧洲气候的特点。
4.通过地形图引导学生分析亚洲河流特征,并找出亚洲境内著名的湖泊。
让学生从欧洲气候和地形入手解释欧洲河流特征,了解欧洲著名的河流。
5.读“亚欧人口分布图”说明亚洲人口分布,分析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学会阅读亚欧政区图。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对地图的阅读,使学生学会从地图上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2.指导学生分析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及表现,让学生结合已学的气候知识,分析并解答出有关欧洲气候的思考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读图、归纳、对比分析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2.通过对国家和人口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学会运用地图说出某地区的地理位置。
2.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3.亚洲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
(二)教学难点1.学会简单的时区和日期换算。
2.亚洲和欧洲的气候及成因。
3.亚洲及欧洲河流特点的成因。
●教学方法复习引导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
●教学媒体地图册、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6课时。
●教学结构与过程第1课时(课堂导入)请大家看一段录像,猜一猜片中展现的景观在哪里?(播放一段关于亚洲的录像资料,如长城、日本富士山、沙漠中的阿拉伯人、喜马拉雅山脉等)学生发言:中国、亚洲、日本……(讲授新课)板书第一章认识大洲第一节亚洲及欧洲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二页第一自然段。
指导学生找到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学生阅读。
教师进行总结。
板书一、“亚细亚”和“欧罗巴”1.大洲名称的由来2.亚欧大陆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连在一起,合称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
学生通过阅读图1-1,进行讨论后总结。
提问亚洲的地理位置如何呢?板书 3.亚洲的地理位置(1)经纬度位置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
纬度范围:南纬10度~北纬80度之间经度范围:东经25度~西经170度之间主要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
(2)海陆位置亚洲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是世界第一大洲。
我们通过对亚洲的学习,直到认识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应该从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方面来说明。
承接通过我们对亚洲的学习,请同学们都欧洲的地理位置,来描述一下。
学生通过读地图1-1,对欧洲的地理位置进行描述。
活动分小组讨论,发表各自意见,然后进行总结。
欧洲:纬度范围:北纬36度~北纬71度之间经度范围:西经9度~东经66度之间总结归纳了解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学生回答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两方面。
点拨利用你所掌握的描述亚洲地理位置的方法和步骤来分析掌握欧洲的地理位置。
(学生小组探究完成)(1)读图1-1:欧洲大陆经度范围:9°W~66°E;纬度范围:36°N~71°N。
(2)全部位于北半球,绝大部分位于东半球。
(3)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西南隔直布罗陀海峡与非洲相邻,西北隔丹麦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面与亚洲相邻。
轮廓破碎,海岸线曲折。
板书 4.时区(课堂总结)本节课我们重点掌握了如何利用地图去分析某一大洲的地理位置,即从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方面来分析。
了解了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板书设计第一节亚洲及欧洲一、“亚细亚”和“欧罗巴”1.大洲名称的由来2.亚欧大陆3.亚洲的地理位置第2课时(课堂导入)我们现在是北京时间上午11点的时候,那么现在美国应该是什么时间呢?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呢?这与什么有关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世界上的时间?指导学生读图1-2世界时区图并通过自制的时钟模型演示6城市的区时,以北京(东八区)正午12点为准。
也可用数轴图表示学生回答:晚上。
(讲授新课)板书二、学会换算不同地点的时间1.地方时讲述把太阳位置最高的时候定为当地的12点,并依此推定一天的时间。
这就是地方时间,简称世界时。
板书 2.时区及换算讲述全球一共划分成24个时区,每一个时区跨15度经度。
其中零时区(也叫中时区),从西经7.5度~东经7.5度。
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和为一个时区,称东西十二区。
范围是东经172.5°~西经172.5°。
依据数轴图示法讨论、完成课文中的思考题。
阅读材料:学会换算不同地点的时间学生小组讨论:1.为什么会产生“地方时”?2.时区是怎样划分的?3.什么是“区时”?4.我国采用的是哪个时区的区时?5.地球上“今天”与“昨天”的分界线在哪里?点拨:某地时区数=经度15某地时间=已知时间(区时)±1小时×时区差注:已知西面区,求东面区用“﹢”号;反之,用“-”号。
时区差:若a、b在中时区同侧,则:a-b。
若a、b在中时区两侧,则:a﹢b。
结果处理:若在0--24间,则为当天时间;若大于24,则减去24,日期加一天,余数为次日时间;若为负数,则加24,日期减一天,余数为前一天时间。
例:北京为20点(东8区)求纽约(西5区)几点?20-1×(8+5)=7点拓展训练我国一艘远洋货轮,从上海出发,东渡太平洋到美国洛杉矶,5月1日6点钟越过日界线后,当地的日期和时间是多少?答案:4月30日6点板书 3.北京时间讲述北京时间即为东八区的区时。
板书 4.国际日期变更线讲述为了避免日期上的混乱,国际上规定大致以180度经线,作为国际日期变更线。
自西向东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
日期要减去一天。
练习请同学们读图1-3,完成练习题1、2。
(课堂总结)本节课学习世界时区的知识,学生的掌握情况不是很好。
作为初一的学生,对于时区,国际日期变更线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
在教学中,要用比喻的方法,做出形象的比喻,使学生形成较深的印象,并且加深理解能力。
●板书设计二、学会换算不同地点的时间1.地方时2.时区及换算3.北京时间4.国际日期变更线第3课时(课堂导入)展示青藏高原、珠穆朗玛峰等风光图,引入亚洲地形的学习。
复习提问:陆地地形可分为哪几种基本类型?——高原、平原、山地、丘陵、盆地。
(亚洲全有——地形复杂)(讲授新课)板书三、高原山地为主的亚洲地形提问亚洲地形有什么特征?活动:(1)读图1-1,亚洲地形图,1-5世界大洲陆地海拔高度比较图,找出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喜马拉雅山脉、珠穆朗玛峰、西西伯利亚平原、死海的位置。
(填图练习)(2)依据地理方位说明亚洲的山地、高原主要分布在哪里?——中部(3)亚洲以帕米尔高原为中心向四周延伸有哪些山脉?(天山山脉、昆仑山脉、喜玛拉雅山脉、兴都库什山脉等)(4)亚洲大陆四周有哪些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印度河-恒河平原等)归纳亚洲地势有什么特点?——中部高,四周低(5)小组讨论:找出亚欧大陆东侧、东南侧的一组弧形群岛,说明这组岛弧的形成原因以及典型的地质现象是什么?讲解从北向南分别是阿留申群岛、千岛群岛、日本群岛、硫球群岛、马来群岛。
利用板块构造学说来解释。
(6)请根据对亚洲地形特征的分析说出大洲地形的特点主要从哪几方面来总结?地形类型及分布、地势特征、相对高差、平均海拔、特色地形等方面。
小结亚洲地形的特征:(1)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较高;(2)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3)地势中部高,西部低。
活动根据以上步骤和方法,依据图1-1和资料总结归纳欧洲地形特征。
(课堂总结)这节课主要学习亚洲的地形特征,结合对亚洲地形的分析方法,来总结出欧洲的地形特征。
●板书设计三、高原山地为主的亚洲地形第4课时(课堂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不同地区的风光。
利用录像展示冬季亚洲北部西伯利亚地区冰天雪地,气候严寒;而亚洲南部的新加坡、马来西亚等过的黄金海岸却是一派妩媚的热带海滨风光,是世界著名的海滨浴场。
亚洲地域辽阔,各地气候差异显著。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亚洲的气候特征以及成因。
(讲授新课)板书四、复杂多样的亚洲气候教师指图讲述,学生进行回忆后回答问题。
讲述气候是自然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很大。
作为世界第一大洲,面积广大,地形复杂,气候差异很大。
(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图”)提问亚洲主要有哪些气候类型?学生看图回答。
引导全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有十一种,仅亚洲就有9种,说明了什么?结论亚洲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板书 1.气候复杂多样提问观察其中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类型是什么?主要分布在哪儿?温带大陆性气候,约占亚洲面积的一半以上,主要分布在亚洲中西部。
亚洲面积广大,地跨寒、温、热且地形复杂,除温带海洋性气候外,世界上的各种气候在亚洲都有分布。
亚洲各地距海远近不同,加上气流和地形的影响,干湿差异悬殊。
板书 2.大陆性特征明显继续引导:距离海洋的远近如何?距海遥远,深入亚洲大陆内部。
(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图”,并在上面点出孟买和哈尔宾、雅库茨克、乌兰巴托的位置)(引导学生分析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注意逻辑层次、由简到难,有分到总)讲述气候两大要素:降水和气温。
温带大陆性气候有哪些特点?我们来观察位于这个气候区内的两个城市:雅库茨克和乌兰巴托,分析它们的气温和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
(展示“雅库茨克气温曲线图”和“乌兰巴托降水量柱壮图”)学生分析讨论小结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是全年温差大,冬冷夏热,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
过渡降水对于人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陆地上的淡水来源主要来自于大气降水。
(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图”)引导:亚洲降水比较多的气候类型除了位于赤道附近马来群岛的热带雨林气候外,还有几种季风气候全年降水量相对比较多,是哪几种?主要分布在哪儿?热带季风气候三种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南部。
(教师简单解释何谓季风气候,在亚洲图上画箭头简单示意,补充三种季风气候的降水季节分配图和降水年际变化图,帮助学生分析季风气候降水的特点)小结:降水的多少与夏季风有什么关系?夏季风强大——降水多,反之,降水少继续启发:如果降水过多或过少会造成什么后果呢?(展示有关干旱和洪涝的视频、图片)学生看材料分析,旱涝灾害对农业影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