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开发区国家级孵化器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开发区国家级孵化器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杭州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孵化器名为—杭州余杭高新园区创业中心,成立于2001年,分别于2009年和2011年获评“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并于2012年经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是目前余杭区唯一一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创业中心已建成振兴、兴旺和红丰三个区块,面积共计4.6万平方米,园区内主导产业为生物医药、小型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及设计类文创产业。

一、园区主要指标

据统计,2014年度,园区共有在孵企业80家,其中当年新增企业33家;在孵企业从业人员921人,其中大专以上人员746人,占比为80%;当年在孵企业总收入实现2.78亿,科技研发投入3374万,占总收入的12%;上缴税收1117万元,与2013年度相比实现了倍增;在孵企业拥有有效知识产权315件,当年申报知识产权69件,其中发明专利35件;截止2014年度,累计毕业企业45家,其中当年毕业企业5家。

二、园区发展现状

(一)企业发展情况总体向好

1、入驻项目日益成熟。2014年新入驻园区的项目,在进入孵化器之前,基本已完成产品的前期研发,有些已经投入生产销售。从企业发展的角度上来看,这些企业正处于创业期的后期或者即将进入企业的发展期。较之创业期初期的企业,这类项目更为成熟,发展更为稳定,培育时间较短,孵化成功率更高。

2、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增强。2014年度,园区内在孵企业在科技创新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园区在孵企业的科技研发投入为3374万,占总收入的12%,与2013年度相比,有4%的增幅;在孵企业拥有有效知识产权315件,当年申报知识产权69件,其中发明专利35件,园区企业的专利拥有量较之2013年度,增加了50%。在项目申报上,浙江乐恒动力有限公司被认定为“国家重点支持领域高新技术企业”,同时入选“浙江省首台套项目”;杭州吉沃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顺利通过了“浙江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认定,至此,园区已经累计培育“国家重点支持领域高新技术企业”16家,“浙江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1家。

3、企业经济效益提升。园区内企业的经济发展普遍较好,当年在孵企业总收入实现2.78亿,比上年增长26%;上缴税收1117万元,与上年相比实现了倍增。目前,园区中已培育了杭州森汇电子提花机有限公司,杭州萤鹤光电材料有限公司等5家年超过销售收入2000万以上的企业。除此之外,园区中有杭州东邦科技有限公司、浙江乐恒动力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的年销售收入在1000万左右。

4、企业发展潜力巨大。目前的80家企业中,部分企业已经进入良性发展轨道,有60%左右的企业尚正处于创业期,发展潜力巨大。如位于孵化器二期的浙江大邦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采用合同能源管理形式开展路灯的节能改造工作,这几年投入较大,产出较低。但是根据企业的订单量,初步预计该企业在2015-2016的主营业务收入等各项经济指标将实现爆破式增长。

(二)园区服务管理能力提升

近年来,园区为了更好地服务入孵企业,正在不断深化服务,提倡服务“精细化”和“集约化”,进一步打造服务高地。

1、优化金融扶持。为有效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园区积极推进开发区的“助保贷”小微企业金融资金池。“助保贷”总规模为1亿元,面向开发区内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其中园区内的入驻企业为重点扶持对象。企业在贷款时可享受到基准利率贷款,同时企业仅需提供40%的抵押的担保即可,其余60%为信用担保。园区内已有浙江工力宝隆有限公司和浙江富川医疗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共获得贷款850万。

2、细化租房配套。为帮助入驻企业进一步解决住房等后顾之忧,园区对位于孵化器三期的原112套原职工宿舍进行装修,装修后空调、家具、热水器等设施一应俱全。现百余家房源已分配35家入驻企业,真正实现“拎包入驻”。

3、强化创业机制。为帮助企业更好地发展,园区组建了规模为13人的“创业导师队伍”,“创业导师”由成功企业及相关行政部门负责人担任,可以帮助企业进行政策辅导、创业诊断、甚至对企业融资、经营管理上进行答疑解惑,从而起到“帮传带”的作用。

4、深化创业服务。除了搭建完善企业知识产权服务平台、企业投融资服务平台、企业财务服务平台、企业培训服务平台和企业信息交流平台等五大专业服务平台之外,开发区着眼于为创业者提供量身定制的服务方案,新推出“入驻项目培训辅导月度例会制”,2014年度累计召开项目座谈会12次,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国家创新基金、省科技型企业、雏鹰计划企业、区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认定,同时已有18家企业通过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认定。

三、存在的问题

(一)项目承载空间不足。孵化器四期定位于生物医药专业孵化器,因此除了医药项目以外,其他产业的项目只能考虑在目前已有的三个区块落户。但是,目前三大园区基本已处于饱和状态,仅有孵化器三期有剩余面积约1500平方米。这意味着园区没有足够多的空间可以承载更多优秀的创业项目。对照2015年需要引进300家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工作目标,园区的承载空间令人堪忧。

(二)企业流动性较弱。盘点所有的在孵企业,有10%左右的企业在孵化时间已经超过42个月,有25%左右的企业在园区内的在孵时间即将超过42个月。根据国家级孵化器的管理要求,这些企业都不能做为在孵企业留在园区。如何在园区内实现“腾龙换鸟”,毕业或清退这类企业,腾出更多的空间给新项目,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园区管理效能有待提升。目前园区的管理服务方式采用普通台帐式管理,诸如企业年度考核通知、合同续签,房租催缴,水电费催缴等等工作都需进行人工梳理、通知和管理,管理人员工作量较大,且容易发生遗漏。随着企业入驻的家数日渐增多,由于管理人员不足而产生的工作问题日益突出。在工作中难免出现一些企业未能按时考核,未能正常续约,企业未缴房租却没及时催缴的工作纰漏,因此建立一套高效完善的园区管理体制迫在眉睫。

(四)企业服务有待加强。入孵企业的茁壮成长离不开园区的悉心服务,2014年以来,园区已陆续帮助企业解决缓解了“人才住房难”、“企业融资难”等问题,但是企业仍表示希望能和更多的风投机构进行接触,以进一步扩大融资渠道;也有企业希望能加强和创业导师及园区企业之前的沟通联系,从而实现共同成长。

四、2015年度园区发展步伐的对策及建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