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体写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作》课程的考试内容可分为“基础理论知识”、“文体写作知识”、“作品阅读分析”和“作文”等四个部分,具体考核目标如下。
基础理论知识部分
这一部分涉及的,是适用于各类文章写作的普遍规律和共同要求。诸如,文章应由哪些要素构成?在文章写作的具体过程中为什么要重视以及如何进行提炼主题,安排结构,搜集、使用材料,推敲、润色语言等等。
(一)主题
1.识记、理解“主题”的涵义就是“作者在文章中通过具体材料所表达的中心意思”;也是“读者对文章中心内涵的一种独特理解”。
2.识别、辨析主题与客体、论题、标题等相关概念的联系和区别——
课题:一般指科学论文的研究对象和所要阐明的问题。
论题:一般指议论文的讨论对象和所要分析、论述的问题。
标题:文章的名称,可以揭示,暗示主题,也可以只是提示内容的范围或贯串线索。
3.理解并能解释说明主题在文章中的核心地位和统帅作用——它能决定材料取舍,支配谋篇布局,制约表达手法的运用,影响遣词造句,不仅是写作的基本依据,也是决定文章价值的重要因素。
4.理解并能解释说明确定主题的要求——
明确:有鲜明的思想倾向,实证的科学立场和艺术的审美色彩。
集中:主要指简明、单一,有清晰的聚焦点。
贴切:能同材料完美有机地结合。
深刻:能够比较充分地揭示有关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5.懂得提炼主题的主要途径和方法就是要准确把握材料的性质意义,理解时代和社会的需求,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寻求新颖独特的切入角度,并能反复锤炼,开掘深化。
(二)材料
1.识记、理解“材料”概念的涵义,辨析“材料”与其他相关概念的联系和区别——
材料:文章中用以提炼、表达主题的事物和观念。
素材:多指作者写作之前从生活中直接摄取的、尚未经过加工提炼的原始材料。
题材:经过作者提炼加工、写入文章、用以表现主题的材料。
资料:多指撰写学术性文章所搜索、使用的文字材料,可分为原始资料和转引自其他文章或经过加工的第二手资料。
文献,具有重要意义和长久保存价值的图书、文物资料。
2.识别文章中可能用到的各种不同种类材料——事实材料和观念性材料、个别材料和综合性材料、历史材料和现实材料、正面材料和反面材料、原始材料和转手材料的具体形态。
3.理解并能具体说明材料的把握、使用,对于提炼、形成、表现,深化主题,传递、增殖文章信息,影响、制约结构安排的作用。
4.解释说明“观察”、“体验”、“调查”、“检查”等几种获取材料的方式方法的特点和具体要求——
观察:是指“截住人的感官全面、深入、细致地认识客观事物和现象的知觉过程,既要了解事物、现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又须进一步透视其内在本质和运动规律”;观察时需要“端正态度、选好观察点、善于比较、分析思考”。
体验:是指“生活在对象所处的环境中,亲自感觉进而认识对象和环境的一种特殊的实践过程,比观察更带有亲临性和情感性”;观察时既要“热情投入”,又要“拉开距离”。
调查:是指“从现场或知情者那里了解真实情况并加以分析研究”;调查要求“尊重客观事实”、“使用正确方法”、“选取多种途径”。
检索:就是“利用各种物质条件查阅写作所需的文字资料”;常用的检索方法有图书馆检索和计算机检索。
5.理解并能具体说明文章材料的选择为什么需要以及怎样体现可靠、确凿、点形、生动、新颖等原则。
6.在写作实践中能够根据表达主题的需要处理好材料的取舍、详略、组合和联系等问题。
(三)结构
1.识别、理解“结构”、“线索”、“层次”、“段落”、“过渡”、“照应”等概念的涵义——
结构:文章内容的组织构造,即文章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外部形式的统一;也指文章作者谋篇布局的写作行为或行为过程。
线索:文章深层脉络的形态标志,是将文章连成一体的东西。
层次:表示文章内在逻辑联系的结构单位。
段落:体现层次的外部形式,亦即“自然段”,是作者设置的,以首行空两格为标志,自成起迄。
过渡:体现段落与段落、层次与层次之间各种衔接关系的形式、手段,常见的有使用关联词语、过渡句和过渡段等。
照应:显示文脉的贯通,强化文章关键内容和前后间联系的形式、手段;要求是前有交代、伏笔、暗示,后有呼应、挑明、应笔。
2.理解并能具体说明安排文章结构的原则是:反映对象的内在联系;适应文章的体裁要求;服从表达主题的需要;考虑读者的接受心理。
3.理解、说明“完整性”、“连贯性”、“严密性”、“灵活性”等文章结构要求的具体含意。
4.分析、概括文章的层次和各部分内容间的相互关系;辨析、识别“记叙型”、“论证型”、“说明型”、“综合型”等文章常见结构类型的主要特点——
记叙型:按对象存在与发展的时空序列安排、设置总体结构,在特定时空背景的具体叙述中体现对象的逻辑、因果联系,有“时空正常式”两种类型。适用于大部分记叙文。
论证型:亦称抽象因果类型,以概念间的逻辑联系为结构的基本依据,有“总分式”、“平列式”、“递进式”等具体形式。适用于议论性文章。
说明型:可以以对象存在、发展的时空关系、属性、功能或是内在的因果、逻辑关系为说明顺序。适用于说明文和某些游记式散文。
综合型:以上述一种结构类型为主,兼具其他类型的特点。适用于文学散文和杂文。
5.理解并能具体说明文章的开头应能有利于表现主题或围绕主题拓展作者的思路,吸引或引导读者的阅读。文章结尾的作用,除了绾结全文,还应给读者留下回味。
6.理解并能掌握运用议论、记叙、说明性文章常见的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方式;识别记叙性文章常见的具体线索形态。
(四)表达方式
1.识别、理解“叙述”及其相关概念的涵义,并能具体地加以运用——
叙述:对人物经历、事件发展、情景转换所作用的叙说和交代。
叙述人称:作者叙述的身份和位置。
顺叙:按人物活动、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所作的叙述。
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过程中暂时中断线索,插入另一事件。
补叙:在叙述过程中,对前面事件作某些补充交代。
总叙:总的轮廓性叙述。
分叙:在总叙之后分成若干部分的叙述方法,或是对同时发生的两件或多件事情作分别、平列叙述,也叫“平叙”。
2.理解并能具体说明叙述的主要要求是:交代明白;线索清楚;详略得当;富于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