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示范公开课 教学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示范公开课 教学课件

2、找出这则消息的各个组成部分。
标题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导语 主体 背景 结语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二十日夜起……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都很泄气。(包含于主体 中)
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
合作探究
1、主体分三个层次?
中路军: 首战告捷
具体描述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毛泽东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毛泽东,积累“溃退”“泄气”“摧枯拉朽”“锐不可当”等词语。 2、掌握消息这一新闻体裁的基础知识,了解其写法特点。 3、把握课文的新闻要素,理清写作思路,品味语言,欣赏新闻写作的艺术。 4、理解渡江战役的规模与意义,感受作者体现在消息中的情感与立场。
(1)动词精准:①“军无斗志,纷纷溃退”中的“溃退”,准确地写出了国 民党军队一片混乱的败退场面;②“冲破”与“突破”词义有所区别,“冲
准 破敌阵”“突破安庆、芜湖线”“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都运用准确。 确 (2)表示范围、程度的形容词、副词准确:①“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中“大约”准确地表明了三十万人是一个概数;②“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 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加上一个“很”,可见他骄傲自负的心理。
导 同:都将“何人”“何事”交代清楚了。 语
在内容上的联系:

第一则消息的主体主要报道了“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

主 题
民解放军”“突破敌阵”的神速和英勇,以及敌军的不堪一击; 第二则消息的主体主要报道了我“百万大军”的中、西、东路军
渡江的进展情况,并分析了敌军毫无斗志的原因;
两则消息的主体按我军渡江的进展追踪事实,时效性强,对我军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精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第【1】篇〗主体部分分为几个层次每层的内容是什么其中哪-层写得详细哪一层是重点,为什么主体部分分为三层。

一层("20日夜起"~"即已渡过30万人"),写中路军的战斗情况:时间:20日夜起的24小时;人物:中路大军;进程: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等地区;战果:24小时渡过30万人。

二层("21日下午5时起"~"不起丝毫作用"),写西路军战斗情况并评论敌败我胜的原因。

时间:21日下午5时起;人物:西路军;地点:九江、安庆段;战果:30万大军已渡过三分之二,占领了贵池等地;展望:余部23日可渡完,阵地正在向南扩展中。

三层("汤恩泊认为"~结尾),写东路军的战斗情况。

时间:与西路军同时;人物:东路军;战果: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大部渡过南岸;展望:23日可以渡完。

作者对西路军的报道比中路军详细,又比东路军简略。

这样安排材料,作者的用意是:因为从当日2时报道中路军起至22时发稿时止,尚未对西路军进行过报道,所以对西路军的报导要比中路军详细一些,以使人们清楚战况。

但从这篇消息本身来讲,此处不是报道的重点,因"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敌甚为微弱",而东路军"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作者重点要写东路军。

文章叙述的详略是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根据客观情况而定的。

⑸学生速读课文,在课文中勾画表现我军英勇的词语和敌人溃不成军的词语。

明确:表现我军英勇的词语有:"英勇善战"、"锐不可当"等,表现敌人溃不成军的词语有"纷纷溃退""毫无斗志""甚为微弱"等。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第【1】篇〗说教学目的:一、了解新闻的特点和结构。

二、体会本文语言简明、准确的特点。

三、了解渡江战役的经过,接受革命教育。

教学设想:一、学生初学新闻这种体裁,有必要弄清楚新闻的基本特点和结构。

二、为了便于学生尽快了解新闻的特点和结构,在教学方法上遵循由感性到理性这样的认识规律,不从知识概念切入,而从对课文内容的复述和概括入手,完成教学内容,达到说教学目的。

三、本文语言简洁、准确,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好教材,因此,语言的学习与训练列为说教学重点之一。

四、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学生自读课文(包括读“预习提示”,以了解背景知识)。

读书时,画出生字词(或自己解决)。

[说明]熟悉历史背景,大致了解全文内容。

二、朗读课文,或听朗读录音。

对照书上的示意图,进一步了解三路大军渡江战役的经过。

提出要求:对照示意图,能够复述渡江战役的大致过程。

三、两位学生一组,彼此照着示意图复述渡江战役的经过。

教师巡视,注意发现复述较好的同学,准备请他(她)上黑板前面复述。

四、教师出示一张较大些的渡江战役示意图(照教材绘制即可),请刚才发现的复述较好的一位同学指图复述,其他同学静听。

然后,指出其复述的不确之处。

[说明]利用复述这一方法,引导学生理清三路大军渡江的情况,从而认清本则新闻主体部分的内容。

学生指图复述时,教师可随之板书如下: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增强学生认识本文内容的条理性。

五、借助问题,传授新闻结构的知识。

1.文中哪两句话概括了同学们刚才复述的内容[参考答案](第1句、第2句)2.有没有哪一句能够概括全文主要内容[参考答案](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师讲知识:1.这则新闻的前两句是“导语”(板书),它一般是对事件或事件中心的概述。

导语在新闻的开头,一般不长,往往是一两句话,有时也用一段话。

2.新闻报道的主要内容,称为“主体”,刚才同学们复述内容就是这则新闻的“主体”。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消息二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课件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消息二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课件

学习了这则消 息后,你有哪些 收获?
总结
新闻要有标题、导语、主体。 用一句话单独介绍新闻的内容叫标题; 用一段话在开头介绍新闻的内容叫导语; 用几段话具体地介绍新闻的内容叫主体。 另外,课文开头括号部分叫电头。 新闻的结构,包括标题、导语、主体、 背 景、结语。
写一则消息,报道当前社 会或校园中的产生的事件。
词语识记
读一读
芜湖 wú 港
dí溃退
要塞
崭新
sài
永载史册
qín
zài
读课文,请同学们用三种方式把 课文内容表达出来:
标题 请同学们用一个短语或一句话 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
导语
请同学们用一小段话说出这则 新闻的内容。
主体 请同学们用一大段话或几小段 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
❖ 读新闻要抓住记叙的六要

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产生的原因、经过、结果。作为

读者,你能在看了这则新闻后找
出它的六要素吗?请概括出来。

❖ 你从中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感情?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时间: 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地点: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
一九四九年初,淮海、辽沈、平津三大战役结束, 我人民解放军在 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派依然负隅顽抗, 在对长江防线 经过三个月的苦心经营后,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4月 21日, 毛泽东和朱德立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于该日凌晨发 起了渡江战役。22日2时, 新华社播发了毛泽东撰写的消息《 我三十万 大军胜利渡过长江》,报道了中路军战况。22日夜,毛泽东又写了这则 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稿——《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示范 公开课教学课件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示范 公开课教学课件
三层 (汤恩伯认为南京——文末)写东路军渡江情况。
初读感知
3 对照地图,复述三路大军的渡江情况。
九九江江
安庆
芜湖
江江阴阴
再读探究
1、比较阅读甲、乙两句话,体会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甲: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越过安庆、芜 湖线,到达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共渡过了三十 万人。 乙: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 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 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内容:简述渡江战役胜利成功。
初读感知
2 读新闻要抓住记叙的六要素,即时间、地 点、人物、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相信你一定能概括出这则新闻的六要素。
初读感知
一层 (20日夜起——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写中 路军渡江的时间、突破地点、渡过人数。
二层 (21日下午五时起——不起丝毫作用)写西路军渡 江情况并加以评论。
初读感知
快速默读第一则新闻,理清结构和要素。
新闻的结构 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导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均是人民解放军的 渡江区域。 主体:二十日夜起,……课文最后。
初读感知
1 请找出本文的导语,说说导语的内容?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 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 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1 消息二则—人民解
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统 初中语文 编 版 八年级上
导入新课
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解放 军坚决执行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举行了 规模空前的全面大进军。第二、三野战军和地方武装在长江南北 广大人民的支援下,于4月21日晨,以木帆船为主要渡江工具, 在西起湖口、东至江阴,长达500余公里的战线上强渡长江,彻 底摧毁了国民党军的长江防线。4月23日,解放了国民党22年来 的统治中心南京。

第1课《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课《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这句话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内容上,分析了我军取胜、敌军失败在军事上和政治上 的原因,使读者进一步了解国民党反动政府必然覆灭的命运,深化了主题;结构上,起 承上启下的作用。
研读课文,合作探究
3、“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句中的“ 不料”一词有什么作用 ?
“不料”是没有想到,没有预料到的意思。起转折作用,嘲讽了汤恩伯过高估计东面防 线的稳固性,从侧面表现出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也自然地过渡到对东路军的叙述。
2、根据所学知识,学写一篇消息。
TTHHAANNKK YYOOUU
九江
安庆
芜湖
江阴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三路军的顺序是怎样安排的? 为什么这样安排? ⑴ 作者按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的顺序叙述。 ⑵兼顾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战役,所以先说。 西路军和东路军同时渡江,但西路军和中路军一样,所遇抵抗甚为 微弱,东路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西路军接着中路军写,最后写东 路军的激战,文章达到高潮。
板书设计
人民 解放
导语: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概括)
赞报 扬道
军百
中路军:首战告捷
我渡 军江
万大
军横 主体 西路军:所向无敌
气战 势况
渡长
东路军:战绩辉煌

写作特色
1.详略得当,突出重点 在报道各战线战况时,相比对中路军、西路军的报 道,作者详写了东路军。因为东面防线处"敌军抵抗 较为顽强",更重要的是这一地区在战略上有重要意 义,直接关系到能否解放南京。
研读课文,合作探究
1、 导语中括号中的“不含”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不能去掉。“不含”即不包括,说明九江并不在人民解放军渡江区域内,体现了新闻语 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导入课文师:上课。

(师生问好)今天学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请同学们打开书和笔记本。

(板书: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本文作者是毛泽东主席,文体新闻。

这是毛泽东主席为当时的报纸写的一篇新闻稿。

这则新闻报道的是解放战争时期渡江战役中的事。

师:下面准备读课文。

读课文之后请同学们用三种方式把这则新闻的内容表达出来。

第一种方式:用一句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

第二种方式:用一小段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

第三种方一式:用几段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

听明白了吗生(齐):听明白了。

师:下面按座次读课文。

(文章共一段,一人读完全文。

)师:读得比较好!吐字清楚声音宏亮,也有语气。

有两个字的读音需要注意。

第一个字是:“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中“锐不可当”的“当”,不读dǎng,读dāng.这里是抵挡的意思。

跟我读:d āng。

生(齐):dāng。

师:再读。

生(齐):dāng。

师:第二个字是“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中的“荻港”读dí gǎng,跟我读dí gǎng。

生(齐):荻港。

师:再读。

生(齐):dí gǎng。

师,注意“荻港”的“荻”与“收获”的“获”这两个形似字的区别。

“荻”的右下方是“火”字,“获”的右下方是“犬”字。

二、明确新闻结构师:下面给大家两分钟的时间准备,然后分别用一句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用一段短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用几段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

发言时,可以用自己的话来说,也可以用课文中的原话来说。

(众生翻书思考,师巡视。

用时两分钟。

)师:大家先用一句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

生(1):我以为这句话应该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生(2):我认为这句话应该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消息二则》之《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消息二则》之《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
举例解释:
-在概括段落大意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每个段落的主题句,从而更好地理解整个文章结构。
-在课堂讨论中,教师应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对学生的观点给予积极评价,帮助学生克服难点。
-对于课后作业,教师可以提前预测学生可能遇到的难题,并在课堂上进行针对性讲解,确保学生理解透彻。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尝试了多种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篇课文。首先,通过导入新课环节,我试图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对新闻有更深入的了解。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发现以下几点值得反思:
1.关于理论介绍,我意识到学生在理解新闻基本概念时,可能还需要更多具体的例子来帮助他们形象地认识新闻的特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可以准备更多贴近生活的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新闻的时效性、真实性和客观性。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新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2.教学难点
-段落大意概括:学生对文章结构的把握能力较弱,需要教师指导如何概括每个段落的主要内容。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就课文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如“为什么说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是解放战争的一个重要节点?”等,对学生思辨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要求较高。
-课后作业:针对课文内容布置相关练习题,学生可能对某些题目感到困惑,需要教师进行解答。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示范公开课教学课件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示范公开课教学课件
“势不可当”多形容来势迅猛。 造 句: 1.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2.洪水汹涌而至,势不可当。
3 课文浅析
自由朗读课文,了解消息的写作特点,学写消息。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 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 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 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金陵”名称的来历还有另外一说,即“埋金之说”。相传金陵的名 称是因秦始皇在今城北龙湾金陵岗埋金以镇王气而得。《景定建康志》 记载:“父老言秦( 始皇) 厌东南王气,铸金人埋于此。”并说在秦始皇 埋金的金陵岗曾立一碑,上刻:“不在山前,不在山后,不在山南,不 在山北,有人获得,富了一国。”又传说秦始皇并没有真的埋金,而是 诡称在山中埋金,这样,让寻金的人在山的前后南北“遍山而凿之,金 未有获,而山之气泄矣”。这是秦始皇驱人凿断山脉破坏王气的计谋。 不过,“埋金之说”有明显的传说和迷信色彩,并不可信。
本文的结语部分说“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 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消息的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 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反衬出我军的英 勇善战;而“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 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则 通过正面叙述,表现了我军“英雄式的战斗”。
两则消息均选自《毛泽东新闻作品集》,分别刊载于1949 年4 月22 日、24 日《人民日报》。
1948 年秋天,人民解放军连续发起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给 国民党军队以致命的打击。为了获得喘息的机会,国民政府玩弄“和平” 阴谋。1949年4 月15 日,国共双方谈判,我方限国民政府4 月20 日前 表态。4 月20 日,国民政府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谈判破裂。 4 月21 日凌晨,人民解放军执行最高统帅的进军令,发动了渡江战役, 国民党军队惨淡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一触即溃。4 月22 日,毛泽 东撰写了这两则消息。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课《消息二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课件(25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课《消息二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课件(25张PPT)

1.根据上节所学内容,找出本则消息的新闻要素。
何人: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何时: 1949年4月20日夜至4月22日22时 何地: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的
长江战线
何事: 解放军胜利南渡长江。 何故:国军民为党打反倒动蒋派介拒石绝,签解订放和全平中协国定而,发人起民的解渡放江
朝精神永远是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彰显了我国不畏强敌、维护世界和平、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坚定决心和信心。
(附加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疫情全球蔓延之际,中国以实际行动展现大国担当,以中国智 慧贡献抗疫力量。习近平主席在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视频会议 开幕式上提出关于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倡议,科学 评议全球抗疫需要,凝聚世界抗疫共识,反映人类发展的切实 需求,赢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全球战“疫”刻不容缓,构 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正当其时。 (1)一句话概括新闻报道内容。不超过15个字。
•2.找出本文的议论句(评价事件,发 表见解),看看它属于新闻的哪个部 分,有什么效果?
1.这则消息的主体部分为什么按“中路军—西路军— 东路军”的顺序安排?
时间上,中路军最早渡江。
中、西两路军所遇敌情一样,即抵抗都很微弱;
东路军所遇抵抗较为顽强,将东路军的激战放
在最后写,可使

先写中路军,再写西路军、东路军,也体现了
纪念章使用紫铜胎镀金、银材质,通径为50毫米。纪念章核心部分为 志愿军战士形象和70束光芒,以和平鸽、水纹和中朝两国国旗元素编制的 绶带环绕四周,外围采用五星、桂叶和象征五次战役的箭头等元素,组成 金达莱花的五瓣造型,象征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寓 意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是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之战,伟大的抗美援

[+初++中语文]第1课《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课件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初++中语文]第1课《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课件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消息 题目
何时 何地 何事 何人 何故 如何
《人民 解放军 百万大 军横渡 长江》
1949 西起九
年4月 江(不
20日 含), 渡江
夜至 22日
东至江 阴的长

战役
下午 前线
人民 解放 军百 万大

国民 冲破 党反 敌阵, 动派 横渡 拒签 长江 和平 协定
二、研读课文,体会详略
1.读导语,思考:导语从哪些方面总领文章内容?
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湘 潭人。马克思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 命家,政治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 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 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 法家。主要作品有《实践论》《矛盾论》 《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等论文, 《沁园春·雪》《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 南京》等诗词。
创作背景
1984年秋天起,人民解放军连续发动辽沈、淮海、平津 三大战役,给国民党反动派以致命的打击。为了获得喘息的 机会,蒋介石政府玩弄“和平”阴谋。1949年4月,国共双 方谈判,我方提出8条24款,限蒋介石4月20日前表态。4月 20日,南京国民政府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谈判破裂。4月 21日清晨,人民解放军执行毛泽东、朱德共同发布的进军令, 发动渡江战役,国民党反动派惨淡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 线一击即溃。4月23日晚,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宣告了国 民党反动派政权的覆灭。这两则新闻稿均是毛泽东于4月22 日撰写的,介绍了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动态。
读写新闻,提升应用
有人认为,消息是客观公正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情。既然是客观报道,就不 应在字里行间带有感情色彩。你认为这种观点正确吗?谈谈你的看法。
观点一
这种观点正确,因为消 息报道用事实说话,字里 行间带有感情,就不能做 到客观公正,因而不应在 字里行间带有感情色彩。

八年级语文上册1消息二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课件

八年级语文上册1消息二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课件

这篇新闻语言还兼具典雅与口语化的特点,你能找到相关
词句吗?
典雅
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纭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 抵抗,甚为微弱。
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业已切断镇江、无锡 段铁路。
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 口语化
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本文有一处语句和“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 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纭溃退” 有异曲同工之妙,你能找到并作赏析吗?
1.主体部分为什么按中、西、东的顺序叙述?西路军与东路军 是同时发起渡江作战的,为什么先说西路军再说东路军?
①中路军第一发起渡江作战,所以先说; ②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为微弱,而东 线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西路接着中路说,合在一起,可 以议论; ③最后说东路激战,文势也涌起高潮。
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 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 又被我军突破了。
“不料”“又”有嘲讽意味,嘲讽汤恩伯过高估计东面防 线的巩固性,过低估计了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
这篇消息比《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篇幅更长, 因为它详写了两部分内容,请概括本文详写的内容。
东北解放军正举行全线进攻 (一九四八年十月二十七日) [新华社辽西前线二十七日十七时急电]由沈阳进至辽西的蒋 军五个军,已全部被我包围和击溃。我军俘敌数万,现正猛烈扩 张战果中。此五个军,即新一军、新三军、新六军、七十一军、 四十九军,全部美械装备,由廖耀湘统率,锦州作战时即由沈阳 进至新民、彰武、新立屯地区。锦州攻克,长春解放,该敌走投 无路,全部猬集黑山、北镇、打虎山地区,企图逃跑。我军迅移
真实准确、凝练是消息语言的两个特点,找出体现这些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第【1】篇〗原来,这二者有难度上的差异。

突破:很难。

“夜”,晚上,月黑风高,风急浪高,自然条件的险恶,自古以来就是“长江天险”;更何况敌人在此苦心经营,严密布防,司令官亲自督战,人员、武器、装备充足;而我方,从背景介绍中我们了解到当时我军渡江的装备之简陋,没有空军部队的配合,没有轮船,更没有军舰、航母,只有一艘艘的帆船,甚至征用了民用的小木船。

条件何其差也!要想“越过”敌阵,那是须经过艰苦卓绝的激烈战斗的,是要用血肉之躯,冒枪林弹雨,流血牺牲,死伤无数,才能“突破”敌人这道严密的相当巩固的防线的。

不可能像是“越过”这么简单和轻松!〖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第【2】篇〗[教例简述]这是宁鸿彬老师的一个教例(见《中学语文》1997年第9期)。

全课的教学大致分为两块。

第一板块的教学内容如下:1、读课文。

2、请同学们用三种方式把课文的内容表达出来:①用一句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②用一段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③用几段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

3、学生们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组织讨论,认为: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一句话说出了课文的内容;②课文开头第一、二句话简明准确的说出了全文的内容;③课文中关于中路军、本路军、东路军三个层次的内容说出课文的内容。

4、教师顺势讲析:新闻要有标题、要有导语、要有主体。

用一个语句单独介绍新闻的内容叫标题:用一段话在开头介绍新闻的内容叫导语;用几段话具体地介绍新闻的内容叫主体。

另外,课文开关括号部分叫电头。

新闻的结构,包括标题、电头、导语、主体。

第二板块的教学内容如下:1、教师组织讨论:标题中的“横渡长江”改为“胜利渡江”行不行?通过讨论,同学们认为不行。

教师顺势讲析新闻的特点之一新闻必须具有真实性。

2、教师组织讨论:这则新闻写完了不发表,等待渡江役胜利之后再发表,不就可以改为“胜利渡江了吗?同学位认为不可以,因为这样的好消息必须及时告诉给全国人民。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课件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课件

渡江三路大军
中路军(安庆—芜湖)
西路军(九江—安庆)
时间
兵力
渡江人数
东路军(南京—江阴)
二、从新闻结构出发学习课文 2.速读主体部分,完成下面表格。
渡江三路大军
时间
中路军(安庆—芜湖) 二十日夜—二十一日夜
兵力
三十万
西路军(九江—安庆)
二十一日下午五时—二 十二日二十二时
三十五万
东路军(南京—江阴)
一、从新闻要素出发学习课文
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时间: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日夜至四月二十二日二十二时。 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的一千余华里的长江战 线。 起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 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经过:三路大军横渡长江。 结果:突破长江防线,占领南岸广大地区。
分析新闻语言鲜明生动、富于感情
1.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
充满嘲讽鄙弃的语气,嘲讽汤恩伯过高估计东面防线的巩 固程度,过低估计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不料”一词既可见 敌人狼狈,又可见我军神勇,感情色彩鲜明。
2.“百万大军”“一千余华里”:气势豪迈,排山倒海 ;“冲破”“横渡”“突破”:胜利豪情,激动人心; 我军的“英勇善战,锐不可当”与敌军的“纷纭溃退, 毫无斗志”:赞扬与藐视之情,对照鲜明。
背景知识
1949年初,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结束,人民解 放军在全国范围内取得胜利已成定居。但国民党反动派继 续负隅顽抗,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个半月的苦心经营后, 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4月21日,毛 主席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21日清晨,人民解放 军即执行最高统帅的进军令,在西起九江的湖口,东至江 阴,长达一千华里的战线上,发动了渡江战役并取得胜利, 22日2时,新华社全文播发了毛泽东同志撰写的《我三十万 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精品教学课件

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精品教学课件
台,使“我”疑心是“画上见过的仙境”,深被吸引,无限欢喜,更全神贯注地一直望到“台上显出人物来,红红绿
➢ 第二层:从“二十一日绿下的动午”五。无时限起欢喜”、至兴奋“之不情。起丝毫作用”。 写出了西路军渡江的情况及对其评价。
➢ 第三层:从“汤恩伯认为”到最后。 写出了东路军渡江的情况和三路大军胜利横渡长江。
绿的动”。无限欢喜、兴奋之情。
课 文 分析
小组交流:文章开头部分的名称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 电头。交代了通讯社的名称、发电地点 和时间,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课 文 分析
思考:导语中括号中的“不含”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 不能去掉。“不含”即不包括,说明九江并不在人民解放军渡江区域 内,体现了新闻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创 作 背解放军在全国取得 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政府仍然负隅顽抗,在对长江防线经 过三个半月的苦心经营之后,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 协定》。
毛泽东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于20日子夜发起 了渡江战役。
22日夜,毛泽东撰写了这则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稿。
人民解放军 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感知课文内容,识记、理解本文的生字词 语言运用:体会本文语言准确、简洁、情感鲜明的特点。 思维能力:培养通过标题把握新闻主要内容的阅读才能。 审美创造:体会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一往无
前压倒敌人的气势和英勇作战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 义热情,激发学生的民族骄傲感。
队伍
时间
地点
渡过兵力
整 体 感知
“我”望到“庄外临河空地上的一座戏台,模糊在远处的月夜中,和空间几乎分不出界限”,那缥缈月夜空间的戏台,
使“讨我”论疑:心是主“体画上部见分过的从仙境哪”些,深方被面吸引报,道无限各欢喜路,军更全的神渡贯注江地情一直况望?到“(台上填显表出人)物来,红红绿绿的 动”。无限欢喜、兴奋之情。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公开教学课件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公开教学课件

如何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2、通读全文,找出这则消息的各个组成部分。
标题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导语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主体 二十日夜起……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背景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都很泄气。(包含于主体中) 结语 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
1、速读课文,按要求填写下列表格。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本文选自《毛泽东新闻作品集》(新华出版社2014年版),原刊载于 1949年4月24日《人民日报》。
1949年4月 22日下午
当日夜
国民党军队开始全线退却。
毛泽东同志撰写了新闻稿《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 江》,及时报道战况,给全军将士和全国人民以极大的 鼓舞,对于瓦解敌军斗志、鼓舞我军士气发挥了极大的 作用。
体现了人民解放军渡江时所向披靡的战斗气势
阅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完成问题。
1、找出这则消息中记叙的六要素?(记叙的六要素也是消息的要素)
何时 1949年4月20日夜到22日下午
何地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
何人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何事
我百万大军突破长江防线,占领南岸广大地区
何故
人民解放军要解放全中国
1.给加色字注音
易错为“一泻千里”的“泻”
泄气( xiè ) 督战( dū ) 要塞( sài )
业已
锐不可当( dānɡ)
歼灭( jiān ) 签订( qiān )不要写成“阻挡” 的“挡”
区别“自己” 的“己”
( dānɡ )锐不可当 当
( dànɡ )安步当车
慢慢地步行,就当是坐车。
闭塞( sè ) 塞 塞子( sāi )

人教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示范教学课件

人教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示范教学课件

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 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伟大的马 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 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 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 导人,诗人,书法家。他对马克思列宁 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 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毛 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 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 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合作探究
消息主要用概括叙述,有时可在叙事 中插入简要的议论。请找出文中议论 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此种情况……都很泄气”。 作用:分析敌败我胜的原因,交 代渡江战役的背景,说明人心向背是 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突出了中心。
合作探究
敌败我胜的原因,哪个略写,哪个详写? 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略写我军情况,详写敌军情况。 因为我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是不言
读音释义
①业已:已经。 ②锐不可当(dānɡ):形容来势凶猛,不 可阻挡。 ③歼(jiān)灭:消灭(敌人)。
整体把握
找出这则消息的标题、导语、主体和背 景。
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 江;
导语:从“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至“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主体:从“二十日夜起”至课文最 后。
背景: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和平协 议。
合作探究
导语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 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 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 放军的渡江区域。
简述渡江战役胜利成功,总领全文。
合作探究
导语从哪三个方面总领全文?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 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 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 放军的渡江区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最能反映国民党广大官兵厌战情绪的句子是?
答:“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
了,听 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 主体部分先写西路军后写东路军的主要原因是( D ) A、长江是自西向东流的。B、西路军在东路军之前渡江。
C、为了详写东路军。D、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
一、试理清这篇消息的六要素?
要塞( sài) 阻塞( sè ) 堵塞( sè) 塞子 ( sāi ) 荻港( dí ) 获得( huò) 歼灭( jiān) 阡陌( qiān) 锐不可当( dāng ):不可抵挡。 当真( dà ng ) 不含: 不包括。 溃退( kuì) 纤维(xiān )
业已: 已经。
请同学们朗读,
结合新闻文体提 出自己的问题?
进入
“ 三特征、五结构、六要素 ”
1、新闻:又称消息,是报纸最常用的文章样式。它用事实说话,及时报道最新 发生的有社会价值的事实。从广义上讲,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 学;从狭义上讲,就是指消息。 2、新闻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3、新闻结构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1)标题:常利用多行形式。分为:主标、引标、副标三种。
电头的作用: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3、导语: 简述渡江战役胜利成功。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 阵,横渡长江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 放军的渡江区域。 从渡江人数、战线及渡江区域三个方面总领全文。 “不含”,是“不包括”的意思。用在表明地点的句子内,语 意明确,不发生歧义。(因为当时“九江”还没有解放) “西起九江,东至江阴”为什么不宜改为“东起江阴,西至 九江”? 答:这样才与主体部分介绍西、东两路大军渡江情况的 顺序相吻合。
必不 (2)导语:消息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消息的核心内容。 可少 (3)主体:消息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 扩展和阐释。 (4)背景和结语:背景指的是消息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背景和结语 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没有明显标志。
4、新闻的特征:用事实说话(基本特。
人民解放军渡江情景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导语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 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 放军的渡江区域。20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 湖线 , 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 ,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 人。21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 止,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2/3,余部23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 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 和中 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 ,我军所遇之 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 ,锐不可当 ; 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 主体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 恩伯21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 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 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35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 定计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23日可 以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 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 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人物: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时间: 从20日夜起
地点:1000余华里的战线
原因:人民解放军要横渡长江,进而解放全中国。
经过:分三路大军横渡长江,23日可全部渡完。
结果:人民解放军全线告捷。
二、主体部分分为三个层次,是怎样衔接在一起的?
1、时间上的衔接:
20日夜—21日下午5点—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
4、主体: 详述三路大军渡江战斗经过,并指出我军渡江
胜利的重要意义。 一层:写中路军渡江情况。 二层:写西路军渡江情况并加以评论。 三层:写东路军渡江情况。
• 找出主体中的议论句子,并说说它的作用?
“此种情况……都很泄气” (“此种情况”指代什么?) 答:揭露了敌军溃败的原因,突出了我军的英勇善战, 大长了我军士气,灭掉了敌人的威风。
2、渡江部队的衔接: 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 3、内容上的衔接:
第二层有“和东路军所遇敌情一样”与第一层衔接; 第三层有“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与第二层衔接; 第三层有“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与第二层的“汤恩
伯21日到芜湖”衔接。
本文语言有什么特点?举例说明。 特点:准确、简明、富于感情色彩 。
例子:导语部分 百万大军——(人数之多),排山倒海。 一千余里——战线之长、胜利之大。 冲破敌阵、横渡长江—所向披靡,战绩辉煌。 导语给读者以完整鲜明的印象,又领起下文; 它气势壮阔,精练凝缩,激动人心,洋溢着胜 利豪情。
1、标题:简洁、概括 。其中 “百万”、“横渡” 二词气
势磅礴,胜利豪情跃然纸上。表现了人民解放军 无坚不摧的力量和压倒一切敌人的气势。
2、电头:“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和发电时间。
著名通讯社名称:新华社(中国)
路透社(法国) 共同社(日本) 美联社(美国) 塔斯社(俄罗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