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高温少雨时段环流形势对比分析
都江堰2017年8月两场暴雨天气过程的对比分析
111中国航班气象与环境Meteorology and EnvironmentCHINA FLIGHTS都江堰2017年8月两场暴雨天气过程的对比分析向文奇 刘晓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气象局摘要:利用常规高空气象观测资料的分析,对2017年8月18-19日和8月24-25日都江堰的暴雨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表明:两次暴雨过程虽然都是副高外围的降水过程,但影响系统、降水量级、落区范围有着非常大的差异。
前者为冷空气入侵与偏南暖湿气流形成不稳定而产生的局地对流性降水,空间分布不均匀,且持续时间较短,范围较小;后者是台风与副高阻塞形势下所产生的强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范围较广。
关键词:冷空气;台风;暴雨;副热带高压;数值预报1 天气概况与暴雨落区对比2017年8月18-19日和2017年8月24-25日都江堰市先后出现两次明显的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前者简称“8.18”暴雨,后者简称“8.24”暴雨,下同)。
8.18以成都北部山区为主要降水落区,后者8.24降水主要集中在成都西部沿山一带,降水大值区位于都江堰市。
(见图1、图2)2 环流形势对比分析2017年8月18日08时500hPa 川西高原到盆地偏西南气流影响,河套地区到盆地北部有大片负变温区,高原上亦存在有负变高;700hPa 盆地为一致的西南气流,在盆地西南部有风速切变。
在偏南气流的持续建立下,使得本地具备一定的水汽条件。
综合来看高低空配置较理想,高原东部的低值系统与负变温提供一定的动力条件,而本地的水汽相对充裕,故而有利于降雨的形势相对明显,加上低层弱的偏东南风配合地形抬升作用,构成了此次暴雨天气过程。
此次降雨天气过程以分散性对流开始,过程中不断有对流云系的生消,特点表现为降水时间与空间分布不均匀,据都江堰市自动气象站显示,大暴雨站点3个,暴雨站点15个。
其中降雨量最大的站点在龙池镇卫生院,累计降水量127.6mm。
都江堰国家基本站累计雨量为31.8mm。
果洛州玛沁县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比较分析
后 水 汽 通 量 又 迅 速 增 大 .在 整 个 过 程 中都 有 源 源 现 了对 流 天 气 过程 .在 云 团缓 慢 东 移 经 过玛 沁 上 不 断 的水 汽 输 送 .为 强 降 水 提 供 了充 足 持 续 的 水 空 时 .该 时 段 玛 沁 降 水 出现 了间 歇 .云 团 快 要 移
20 0 9年 6月 1 7日 8时的温度对数 压力 图上可 看 2 0 0 9年 6月 1 8日以雷 雨大 风 、冰雹 为 主 .度大。 高层湿度小. 具有上于下湿 年 7月 1日以强 降水 天气 为 主
图 3 20 0 9年 6月 1 日 8时 及 2 1 年 6月 3 日 8时 温 度 对 数 压 力 图 7 00 0
日 8 探 空 图上 .0 ~ 0 h a风 向随着 高度 逆 时针 区 .充 沛 的水 汽 给玛 沁地 区产生 强 降水创 造 了有利 时 40 30P
转动 . 明中高 层有冷 平 流产生 . 具有 中等强 度 的 的水汽 条件 . 说 且 但单 从物 理量 的分 布和 量级 上分 析 , 还
分 析两次 强降水 过境 前后水 汽通量 的变化 .
分 析 两 次 强 降水 过境 前 后 玛 沁 上 空 的卫 星 云
在 系 统 过 境 前 都 有 一 条 从 孟 加 拉 湾 到 青 藏 高 原 上 图 资 料 .09年 6月 1 日 2 20 8 0时 云 图 上 可 看 出 的水 汽 通道 .0 9年 6月 1 20 8日在 强 降水 过 境 前 玛 ( 5 .在 玛 沁 上 空 有 中 尺 度 云 团 存 在 ,7时 中 图 ) 1 沁水汽通量达到最大 . 过境 时水 汽通 量 减 弱 . 境 尺 度 云 团刚 到 达 玛 沁 的西 北 侧 附 近 时 ,该 地 区 出 过
通辽市夏季降水量及7月环流特征分析
系统 和 副 热带 系统 的强 弱 和 配 置是 影 响 夏 季 降 水
量 多寡 的决定 性 网素 。多 水 年发 生 渍 涝 而 减产 , 少 水 年则 干 旱严 莺 , 业 大 减产 。根 据 通辽 市 统 计 局 农
资 料 可 知 ,9 9年 以来 的干 旱 少 雨 使 农 业 产 量 难 19 以提 高 , 入增 大 , 益 降低 , 萤 影 响农 民收 入 的 投 效 严
20 20 土 壤 肥 沃 , 年 一 熟 , 0 ~ 5 m, 一 玉米 、 稻 、 水 高梁 、
伦 、 曼 (99 20 奈 15 - 0 8年 ) 站 , 7个 7站平 均 值代 表通 辽 市( 9 9 2 0 1 5 - 0 8年 ) 数值 ,9 0 15 1 5 i 9 8年 以科 尔沁
段划 分合理 。
夏 季 降 水 量 多 寡 的天 气气 候 特征 进 行 了较 为 深 入
的分 析研 究 。
1 0
2 夏 季 降水量 的变化 趋 势
内 蒙 古 气 象
2 1 年第 4期 0 1
() 1 两脊一 槽型 。 0 h a中高纬度 在乌拉 尔 山两 50 P
通辽 市 夏 季 降水 量 平均 为 2 2 m 最 多 4 75 7 . m, 4 1. i ( 9 4年 ) 最 少 109 m 18 n 19 n , 3 .m ( 9 2年 ) 最 多 是 最 少 , 的 32倍 。 近 5 a呈减 少趋 势 , 信度 达到 O0 . 最 0 可 .5水 平( 图 1; 见 ) 平均 每 l O年减 少 1 .r ,0 1 a 5 a累计 减 少 2m 5 .n 。 幅达 1 . : 近 1a是 从 1 5 6 u 减 0n 8% 最 6 0 9 0年 以来 降水量的最少时期 ,比 2 0世 纪 6 O年 代 减 少 6 . 56 m 。另外 . m 阶段 性 明显 , 可把最 近 5 a划分 为 四个 阶 0
青海东部地区3~5月气候及环流特征分析
青海东部地区3~5月气候及环流特征分析雷生国1,2,时兴合3,周秉荣1,刘蓉娜2(1、青海省科技创新基地 西宁 810001;2、青海省海东地区气象台 平安 810600;3、青海省气候中心 西宁 810001) 摘 要:利用1961~2006年春季(3~5月)海东和西宁气象观测资料和500hPa高度场、环流特征指数和海温距平指数等资料,采用气候诊断方法对海东和西宁春季气温及降水的年代际变化特征以及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并组建了气温和降水的预测方程。
结果表明:海东和西宁春季的平均气温呈明显的升高趋势,降水呈微弱的增多趋势,气温每10a增加0.205℃;气温和降水分别存在准11a和22a的变化周期。
青藏高原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500hPa高度距平场形成“西低东高(西高东低)”的距平分布型时,海东和西宁春季容易出现多(少)雨年。
印度洋副高、极涡、西太平洋副高、西藏高原、印缅槽、北美副高、东亚槽等环流指数以及太平洋地区海温指数的变化对该地区气温、降水的变化具有很好的指示作用。
关键词:青海东部;气候;环流特征;预测1 引言海东和西宁是青海省粮食主产区,全省耕地面积58.99×104hm2,农业区春小麦耕地34.84×104hm2,占全省耕地面积的59%,该区粮食总产约占全省粮食总产量的63.3%。
少雨干旱是海东和西宁的主要气候特点,发生干旱的几率达81.8%,有“十年九旱”之说。
为此,从实际业务工作出发,研究海东和西宁春季降水的变化规律,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在青海高原的降水变化方面也得出了许多有意义的研究结论:高荣等认为青海降水以3~5年的周期变化〔1〕;王宝鉴等认为高原地区旱涝变化位相基本一致,进入20世纪90年代,变干是西北各区平均气候特征的普遍性〔2〕;王希娟等认为近43a来,青海高原大部分地区春季降水量的总趋势是增加的,干、湿交替的特征非常明显,经历了6个干湿交替的阶段〔3〕。
华北地区夏季持续性高温事件的时空变化特征_李智才
以东地区为位势高度负异常,贝加尔湖地区为显著的位势高度场正异常。与 500hPa 高度场
的相关分析表明,夏季蒙古东部到我国东北一带 500hPa 高度场偏强时,华北地区持续性异常
高温事件偏多。西太平洋副高偏北时华北地区持续性异常高温事件偏多, 西太平洋副高偏南
时华北地区持续性异常高温事件偏少。从海气异常来看, ENSO 对华北地区夏季持续性异常
天津
太原 石家庄
10
1
35
100
105
110
115
120
125
图 2 华北地区夏季持续性高温事件时间曲线图(a) 及空间分布图(b)
统计了历年夏季持续性高温事件的站.次数。从空间分布看(图 2 b),华北 地区的西部及京、津、冀大部和山西的南部是持续性高温事件的频发区。而内蒙 古呼和浩特以东至赤峰一带及内蒙古东北部大兴安岭一带则没有发生过持续性 高温事件。从近 50 年来的时间演变曲线看(图 2 a),华北地区夏季持续性高温 事件有明显的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持续性高温事
站.次数
140
1971‐2000平均
11年滑动平均
120
1961‐1981平均
1982‐1996平均
1997‐2009平均 100
80
60
40
20
0 1961 1966 1971 1976 1981 1986 1991 1996 2001 2006
50
220
200
45
150
100
呼和浩特
北京
50
40
S2
华北地区夏季持续性高温事件的时空变化特征
李智才 1 李巧萍 2 闫加海1
冷锋前后铜仁两次不同类型暴雨天气过程对比分析
冷锋前后铜仁两次不同类型暴雨天气过程对比分析作者:张祝杨群茅海祥付瑞滢张李娟冉光镜来源:《农业灾害研究》2021年第05期摘要 2016年5月6—8日受地面冷锋前、后不同天气系统影响,铜仁连续发生了两次不同特点的强降水过程。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自动站资料、NCEP 再分析资料及卫星、雷达资料,对这两次强降水天气过程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和热力及水汽输送条件、中小尺度特征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表明:冷锋前后,由于温湿条件不同、系统配置不同,中小尺度系统强度不同,导致铜仁发生了不同的天气现象。
5月6日强降水是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降雨强度大,前期水汽条件较差呈“上干下湿”状,且能量充足,大气层结不稳定触发了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强回波伸展高度远远超过0℃和-20℃层高度,呈现回波悬垂和弱回波区特征,并伴随有强的中气旋出现,则利于局地暴雨、冰雹出现;5月8日夜间以稳定性降水为主,大气层结比较稳定,暴雨前、后湿层都较厚,且低空存在西南急流,为暴雨提供了重要的水汽和动力条件。
同时回波强度较弱,伸展高度低,以液态降水为主。
关键词暴雨;对比分析;强对流中图分类号:P4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305(2021)05–0043–05暴雨是铜仁汛期主要气象灾害,受地形影响,常常在夜间突发局地强降雨天气,容易造成山洪、滑坡、泥石流和城镇内涝等灾害。
因此,研究暴雨的发生发展机理仍然是气象工作者的重点工作内容。
但铜仁灾害性暴雨天气常常由午后暖区对流降雨和系统性稳定降雨两种天气引起。
这两种灾害天气在其形成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和物理机制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如强位势不稳定、不稳定能量大量释放的扰动机制、丰富的水汽供应等。
但是,在天气预报中两者又有不同点,如不稳定能量的强度、水汽的分布状态、云团的强度和伸展高度等。
对于暴雨的研究,有不少学者从环流配置方面入手,得出利于出现暴雨的中尺度环境场,在高低空环流的有利配置下,才有利于出现暴雨天气[1-4]。
2010—2021年铜仁市暴雨分布特征分析
2010—2021年铜仁市暴雨分布特征分析作者:杨林泉杨群来源:《农业灾害研究》2023年第08期摘要利用2010—2021年銅仁396个自动雨量站逐日12 h降水资料,分析铜仁暴雨时空分布特征。
得出结论:(1)铜仁市的年平均暴雨日数分布与年降雨大值中心基本一致,主要集中在梵净山区域,各区县地势低洼地带到高山过渡区域最为明显,低洼地带暴雨相对较少。
铜仁的暴雨主要集中在5—9月,6月和7月是暴雨高发期,出现暴雨站次最多。
(2)每月的暴雨落区分布都不一样,1—2月和11—12月无明显暴雨发生;3—4月暴雨落区分散;5、7月在梵净山东、西两侧,6、8月在梵净山北侧和东侧,9月分布在铜仁市南部,10月在梵净山西侧。
而县城区站点暴雨5月集中在松桃;6月出现在碧江、松桃、江口、德江;7月德江、松桃、碧江;8月碧江、万山;9月松桃、江口;10月松桃、石阡。
(3)铜仁市暴雨在5、9月白天暴雨特征明显,6—8月白天和夜间暴雨发生频率相当。
大暴雨多发生在5—8月,白天出现在6月最多,夜间出现在7月最多。
关键词暴雨;时空分布;特征中图分类号:P458.1+2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305(2023)08–0211-03暴雨是我国大部分地区多发的一种灾害性天气,强度较大的暴雨常可造成洪涝灾害,给人们生命财产和社会经济造成损失。
因此,暴雨的时空规律是不少学者气象气候研究的重点[1-8]。
铜仁是贵州省的暴雨多发地之一,也是暴雨中心区。
有学者就铜仁市德江县的暴雨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9];对玉屏县的降水特征进行了统计,得出玉屏县暴雨日数呈增加趋势的结论[10]。
又针对铜仁市10个国家站点暴雨特征进行了气候特征分析[11]。
这些研究对铜仁市的暴雨气候特征有一定认知,但没有涉及铜仁市全市所有区域自动站暴雨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只有分析全市所有乡镇站点暴雨的特征,才能更好地做好暴雨预报预警工作。
对铜仁市396个自动站2010—2021年的降水资料进行研究,分析暴雨的时空分布特征,旨在为铜仁市暴雨预报提供科学依据。
我国各季环流概况和主要天气过程特点
我国各季环流概况和主要天气过程特点春季南支西风急流于3--6月先后发生二次显著减弱,位置也向北移动约5个纬距。
北支西风急流的强度和位置均少变化。
西风带槽、脊的平均位置没有大的变化,但强度减弱。
5月份东亚大槽明显变得宽平,我国上空基本气流就由冬季西北气流变成偏西风了。
在每天天气图上,多小槽、小脊活动,而且槽、脊的移动都很明显,低纬度热带低压开始活跃。
地面图上为大陆增暖较快,蒙古冷性高压减弱并西移到75E附近,阿留申低压也东移到160E。
我国东北地区开始出现一个低压,鄂霍次克海为一高压,南亚的印度低压于3月份开始渐渐扩展到孟加拉湾、缅甸形成一个低压带,华南开始出现偏南风。
4月中旬以后偏南的夏季风就盛行起来,雨季也就逐渐开始。
太平洋副高向西伸展。
夏季南支急流消失,与北支急流合并形成一支急流,位于40N 附近。
西风带的平均槽、脊位相与冬季相反。
东亚沿海出现高压脊取代原来的东亚大槽,在85--90E出现槽取代原来的平均脊。
槽脊强度都比冬季弱。
西太平洋副高脊线由15N向北移动到25N并继续向北移。
在22N以南出现了东风气流,随着副高脊线逐渐向北移动。
在青藏高原南侧出现了全球最强的东风急流,中心位于100--150hPa等压面上。
在东风急流下方为印度西南季风气流。
印度的热低压大大加深。
比海洋暖得多的亚洲大陆几乎都为热低压所控制。
蒙古冷性高压和阿留申低压完全破坏。
副热带高压在我国东部势力增强。
我国西部则受性质不同的大陆副热带高压影响。
冷空气势力大大减弱,范围缩小,路径偏西,常常沿高压东侧南下,为冷性低槽或冷涡,而在地面图上则为冷性闭合小高或高压脊。
锋面的斜压性也大大不如冬、春两季,但它是我国大部地区雨季中必不可少的角色,雨带就发生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的西北部西南气流与冷空气交绥的地方。
由初夏经盛夏向秋季过渡的时期中,雨带随着副高脊线逐渐北移,6~7月雨带停留在长江中下游,这就是梅雨。
7月中旬梅雨结束,雨带北移到华北,长江流域相对干旱。
两次高温少雨时段环流形势对比分析
长 期 稳 定 在 低 纬 度 地 区 ,东 北 及 内 蒙 上 空 为较 强的 暖脊 控 制 , 切 断 了中高 纬度 的 水汽 来源 , 因 而 不 能 产 生 大 范 围 明 显 的 降 水 过 程, 致 使上 述 两年 6 月高温 少雨 , 旱情 严重 。
Q : 塑
Sci en ce a n d Tech n ol ogy I nn ov at i o n Her a l d
学 术 论 坛
两次 高温 少 雨时段 环 流形 势 对 比分析
王冰 王雪松 张云飞。 王喜 文 ( 1 吉林省 四平市气象台 ,四平 1 3 6 0 0 0 ;2 吉林省气象信息技术保 障中心 ,1 3 0 0 6 2 ;3 . 长春市气象探测 中心 , 长春 1 3 0 0 6 2 ) 摘 要 : 该文通过对 四平市2 0 0 7 年 ̄2 0 1 0 年6 月两次高温少雨的环流形式进行 对比分析, 发现这 两个时段 内的平均环流形势具有很 大的相似
形势 。
及 内蒙上 空 为 较 强暖 脊控 制 , 切断 了中低 纬 度 水汽 来 源 , 凼而 不能 产生 大 范 围明 显的降 水 过 程。在 大范 围环 流 持续 稳定 的 背 景 F, 区域 的短 波 扰 动也 不能 改变 高 温 少 雨 的总
趋 势。
通 过 对 比 以 上 两 年 的月平 均 高 度 场 和 南。 在 东 北 地 区和 内蒙 古 东 北 部 的 高 压 脊 距 平资料 发现 , 四平市 均 受稳 定 的高 压脊 控 偏强, 副 高偏 强 。 亚 洲 中高 纬 度锋 区偏 北 , 制, 均为6 0 g PI n以 上 正 距 平。从 高值 中心 使得 乐 亚 冷 宅 气活 动 偏 北 偏 弱 。东 北 大 部 所 住 的位 置 看 , 2 0 0 7 年 高 值 中心 比 2 0 1 0 年 1 实 况 气温 异 常偏 高。 2 0 0 7 年 与2 O 1 0 年6 月四平 市 ・ 直 持续 高 降水 偏少 , 偏东北, 且 距 平 梯度 较 大 。 正、 负 距 平区也 常年 d 月东 北 地 区 应 进 入 冷 涡 雨 季 , 温少雨, 分 居历 史 同期 历 史 同期 第一 、 第 二 大 致 呈环 状 分布 。住 人 范 围的 环 流 持 续 稳 0 0 7 年与2 01 0 年6 月由于冷 空 气活 动很 弱 , 位 。此 时 大 田作 物 正处 于 营 养 生 长的 拔 节 2 定 背景下, 区域 的 短 波扰 动 不 能改 变 高温 少 均 末 形成 冷涡 雨 季。 这 也是 四平市 高温 少 雨 雨的 总趋 势 。 前期 , 持续 高 温少 雨天 气、 长期 的强 烈 日照, 高 纬度 环 流 呈纬 向分布 致使 极 使 大 田土 壤 失墒 严重 , 导致 全 市大田出现 不 的 原 因 之 。 地 冷空 气 南下 受阻 , 且 副热 带 高 压 呈环 状 , 同程 度旱 情 。
盛夏昆明两次致灾大暴雨对比分析
盛夏昆明两次致灾大暴雨对比分析郭荣芬;鲁亚斌;李华宏【摘要】应用常规观测资料、FY-2D、2E卫星观测资料及新一代多普勒雷达回波资料,对"2013.07.19"和"2017.07.20"昆明两次大暴雨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次过程均出现在全省强降水过程大背景下,强降水时段均出现在盛夏7月的夜间,集中在北部和东部.2013年过程降水量较大,持续时间较长,洪峰水位较高,而2017年过程小时雨强和雷暴次数为最强,城市内涝范围和灾情影响程度较大;两次环流系统均是两高辐合、低涡切变配合暖湿气流共同作用,但2017年有明显的系统前倾,辐合更强;不稳定特征显示,高冷低暖,对流特征指数均体现为对流性不稳定,但2017年CAPE 较大、高层冷平流较强,高低空强垂直切变明显,对流层高层干冷空气下侵增强了对流不稳定;滇中昆明均处在MPV 1<0、MPV 2>0的大气对称不稳定条件下强的对称不稳定区,2017年过程由于积聚了大量的较强不稳定能量,强对流天气剧烈但持续时间较短;整层水汽通量散度辐合区分布基本一致,与降水区基本对应;中β尺度对流云团是两次大暴雨的直接影响中尺度系统,但2017年云团强度更强,对流性特征更明显;多普勒雷达回波特征表现,2013年过程为带状混合型降水回波,持续少动,中尺度系统有暖平流、中尺度辐合区持续影响,回波顶高8~10 km,且最大回波强度46 dBZ,而2017年过程为团状、涡旋状对流性降水回波,回波强度强于2013年,小时雨强较大.【期刊名称】《灾害学》【年(卷),期】2018(033)004【总页数】7页(P122-128)【关键词】强对流;大暴雨;灾害;成因;对比;昆明【作者】郭荣芬;鲁亚斌;李华宏【作者单位】云南省气象服务中心, 云南昆明650034;云南省气象台, 云南昆明650034;云南省气象台, 云南昆明65003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43;P458暴雨是盛夏最主要的气象灾害,由于暴雨具有突发性,局地性及复杂性的特点,极易产生严重的气象及地质灾害,特别在当今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暴雨等“灾害链”影响特征更为明显,如暴雨导致城市内涝、道路阻断、引发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进而引发各种突发公共事件、灾害事故增多等。
影响华北重度和轻度高温热浪的大气背景场差异分析
影响华北重度和轻度高温热浪的大气背景场差异分析作者:靳鑫桐周波涛谢文欣胡跃鹏范怡来源:《大气科学学报》2024年第01期摘要首先识别了1961—2020年华北地区的高温热浪事件,在此基础上筛选出重度和轻度高温热浪事件多发年份,对比分析了重度和轻度高温热浪事件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大气背景差异。
结果表明,重度和轻度高温热浪发生频次的高值区分别位于华北北部和中南部。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华北重度和轻度高温热浪事件频次均呈现显著的增长趋势,其中重度高温热浪事件频次的增加更为明显。
对应华北重度高温热浪事件多发,东亚中纬度地区为准相当正压结构的异常反气旋性环流控制,华北地区位于异常反气旋性环流的东南部。
在该异常环流背景下,华北地区上空呈现异常下沉运动、云量偏少、大气整体偏干。
在异常下沉绝热增温的同时,晴朗干燥的配置有利于更多的太阳辐射到达地表,相应的向上长波辐射和感热通量增加,进一步加热近地表大气。
在华北轻度高温热浪事件高发年,华北位于异常反气旋(东南侧)和气旋(西北侧)性环流之间,主要受异常西南风控制。
异常西南风向华北输送暖平流加热大气的同时,增加了华北上空的水汽。
偏多的水汽捕获更多的长波辐射并反射至地表,利于气温升高。
关键词重度高温热浪;轻度高温热浪;华北;大气背景;动力水汽条件;热力条件近几十年来,全球地表平均温度显著升高。
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AR6),2011—2020年全球地表平均温度相较工业化前增暖约1.09 ℃(IPCC,2021)。
在全球变暖大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趋多趋强(周波涛和钱进,2021)。
特别是极端高温事件发生频次和强度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明显增加(IPCC,2021),对人体健康、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等方面造成重要影响(Dunne et al.,2013;Porfiriev,2014;Orlov et al.,2019;Ebi et al.,2021)。
甘南高原一次副高外围型局地暴雨环流形势分析
甘南高原一次副高外围型局地暴雨环流形势分析甘南高原位于甘肃省南部,是中国西北地区的著名高原地区,因其海拔较高、气候条件较为严峻而备受关注。
在甘南高原,副高外围型局地暴雨环流形势经常出现,给当地的气象环境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对甘南高原一次副高外围型局地暴雨环流形势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这一气象现象的产生原因和发展特点。
一、环流形势分析在副高外围环流的作用下,甘南高原地区常常出现一次次的暴雨天气。
最为典型的是副高外围型局地暴雨环流形势。
这种形势下,高空的副高位于我国的东部地区,地面上的高压中心位于西北地区,这种环流形势将会为甘南高原地区带来一次次的暴雨天气。
据气象部门的观测资料显示,在副高外围型局地暴雨环流形势下,甘南高原地区的降水量往往会明显增加。
而且,由于地形起伏的作用,暴雨天气还会引发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给当地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对于这种形势的分析和预测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暴雨的成因分析副高外围型局地暴雨环流形势下,甘南高原地区暴雨天气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高空切变和能量供给在副高外围环流的作用下,高空的切变区域常常会出现在甘南高原地区的上空,这种极端的切变环境为暴雨天气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副高的外围环流会为地面的能量供给提供支撑,从而形成局部对流层的环境,为暴雨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动力。
2.地形地貌影响甘南高原地区的地形地貌多样,山地、高原等地貌都会对暴雨天气的形成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副高外围环流的作用下,地形地貌的起伏会形成地方性的热力环流,这种环流将继续在局地范围内积聚能量并加剧对流活动,从而形成暴雨天气。
3.大尺度环流的影响副高外围环流的形成离不开大尺度环流的影响,而大尺度环流的形成和发展与全球气候变化有一定的内在关系。
副高外围型局地暴雨环流形势的形成也受到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这是暴雨天气发展的根本原因之一。
三、形势的发展特点1.短时强降水副高外围环流的作用下,暴雨天气的发展往往表现为短时强降水的特点。
2013年浙江省夏季异常高温天气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2013年浙江省夏季异常高温天气特征及其成因分析张小泉;王文;傅帅【摘要】本文利用常规气象站观测资料及欧洲数值预报中心ERA-Interim(0.75°×0.75°)再分析资料,对2013年浙江省夏季异常高温天气的特征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13年夏季浙江省出现了自1951年以来最严重的一次高温天气,7-8月全省平均气温、高温日数和极端最高气温均为1951年以来的最高纪录;梅雨期偏短,台风影响程度小,是浙江省此次高温天气发生的背景.浙江省此次高温天气的6个阶段中,第四个阶段高温持续时间最长和强度最强.浙江省此次异常高温天气主要是由于夏季偏强偏西的副热带高压和偏强偏东的南亚高压控制浙江地区的高低层,受下沉气流影响,对流活动受到抑制;极涡中心位置偏向北美北部地区,冷空气偏弱,中高纬度地区低压槽相对浅薄,不利于冷空气深入南下,副热带高压7月中旬开始稳定维持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并在8月上旬形成带状高压坝,使冷暖气流辐合偏北,降水落区偏北;西风急流位置偏北,影响副热带高压西伸,导致高温区受下沉气流影响增温.%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auses of an extreme high-temperature event in the summer of 2013 in Zhejiang Province were analyzed using the conventional automatic weather station observations and the European Center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 (ECMWF) Re-Analyses (ERA) Interim reanalysis data (resolution with 0.75°×0.75°).The results show th at the highest temperature appears in the summer of 2013 since 1951 over Zhejiang Province.Its mean value of temperature in July and August,the number of the high-temperature days and extreme value of the maximum temperature all break the highest records since 1951.The short-time period of Meiyu and less impact of the typhoon are the backgrounds for thishigh-temperature weather.Among its six high-temperature stages,the fourth is the one that lasts the longest and has the strongest intensity.The main reasons for the high temperature are as follows.First,the stronger westward subtropical high and stronger eastward South Asia high in the summer together control the high and low levels over Zhejiang region.It leads to the convective activity is inhibited by the sinkingairflow.Second,the center of polar vortex tends to the north of the North America.So the cold air coming from the polar vortex is weak at Zhejiang region.Meanwhile,the troughs in the middle and high latitudes are relatively shallow.It is not favorable for the cold air to move southwards.Furthermore,the subtropical high occupies over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from mid-July and then forms a banding high-pressure dam in early August.Under this situation,the convergence zone of cold and warm airs is located northwards,and the precipitation areas are also northward.Third,the westerly jet lies northward.It impedes the subtropical high moving westwards.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sinking airflow,it leads to the temperature increasing at this region.【期刊名称】《气象与环境学报》【年(卷),期】2017(033)001【总页数】7页(P80-86)【关键词】高温;副热带高压;南亚高压;极涡;西风急流【作者】张小泉;王文;傅帅【作者单位】金华市武义县气象局,浙江武义 321200;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 210044;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空间天气研究所,江苏南京 21004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23.3+3气候变化最重要的标志之一是气候变暖,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IPCC)发布的第四次评估报告(AR4)指出1906—2005年100 a间全球地面平均温度升高了(0.74±0.18)℃。
夏季两次低槽冷锋型暴雨成因对比分析
夏季两次低槽冷锋型暴雨成因对比分析郑丽娜;孙兴池;孟伟【摘要】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 1°×1°再分析资料,对对流层低层无低涡、无低空急流配置的低槽和冷锋影响下2004年7月29-30日后倾槽和2004年8月3-4日前倾槽两次暴雨过程的成因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虽然两次过程对流层中低层形势非常相近,但在空间结构上却存在显著差异.后倾槽锋区向冷空气倾斜且成3段锋,其中,第1段锋在850 hPa以下,冷空气虽较弱,但对整个降水过程起抬升触发作用,暴雨区出现在该段锋移动方向的前沿,即地面辐合线呈气旋性弯曲的流线密集处;前倾槽锋区完整,湿斜压锋区向暖区倾斜,暴雨区出现在锋前1~2个纬距处,即地面辐合线右侧偏南气流密集带中.两次过程低层均有强的水汽输送,存在高温高湿区,925 hPa比湿均达15 g·kg-1以上,所不同的是,后倾槽暴雨区位于水汽通量大值区、等θe密集线前沿及风场辐合明显的水汽辐合区内,而前倾槽暴雨区则位于水汽通量等值线密集带中的水汽辐合区、θe暖舌的舌尖和风场辐合处,但更偏向暖空气一侧.此外,暴雨易发生在山区或海岸线等特殊地形抬升的区域.【期刊名称】《气象科技》【年(卷),期】2015(043)006【总页数】9页(P1133-1141)【关键词】低槽冷锋;暴雨落区;后倾槽;前倾槽【作者】郑丽娜;孙兴池;孟伟【作者单位】山东省东营市气象局,东营257091;山东省气象局,济南250031;山东省东营市气象局,东营257091【正文语种】中文在夏季华北暴雨的天气形势中,有一类500 hPa和700 hPa上暴雨影响系统是中高纬度的低槽,而850 hPa上可为低槽也可为切变线,地面图上均有冷锋的空间配置结构,该型是华北暴雨的主要天气型之一[1]。
刘恭淑等[2]曾对造成山东夏季暴雨的影响系统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上述形势即低槽冷锋型造成的暴雨过程占该省总暴雨过程的61.2%。
四平市2007年6月高温少雨天气成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 : P 4 3 4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编号 : 1 6 7 4 -0 9 8 X( 2 0 1 3 )0 3( a ) 一0 0 1 1 一O l
气候 是 人 类 赖 以 生存 的 自然 环 境 , 是 经 分析6 月北 半球 5 0 0 hPa 平 均 高度 场 和 是 干 旱年 , 都发 生 了比 较严 重 的 农业 旱 灾 。 济 社会可 持 续 发 展的 重要 基础 资 源。 随 着社 与多 年 同期 平均 环 流 相比 较 , 极 地 低涡 与 常 1 9 9 9 —2 0 0 4 年连 续 6 年 干旱 , 全 省 因干 旱年 会 的发 展 , 人 类 活 动对 全 球 气候 产 生了严 重 年 6 月单 极 型 不 同, 呈双 极 并 偏离 极 地 , 两个 损 失 粮 食都 达 数 十 亿 公斤。 由此 可 见 , 在 全 的影响 , 盲 目垦 荒 、 破坏森林 等行为, 造 成 中心 分别 位 于新 地 岛附 近 和 北 美洲 北部 , 呈 球 气候 变 暖的 背 景下 , 吉 林 省异 常 气候 事 件
附近, 脊线在2 0。 N附近 , 而今 年 副 高 西 伸
3 结 语
首先大 气 环 流 形势 异常导 致 气候 异常 , 极地 低涡、 欧 洲大槽 、 亚 洲 东 北 部 大 陆 高 压、 副 热带 高 压 等 环 流 形 式 的异 常 , 直 接 导 致 四 平市 持 续 高 温 和 降水 的持 续 偏 引发 旱 情发生; 其次 是前 期 持 续 干旱 的 气候 背景 ,
候 变化 的主 要 特 征 是 回暖 明显 , 从l 9 5 1 年至 2 0 0 7 年每1 0 年平 均 气温 升高 1 . 4 ℃, 地 下水
江淮气旋影响下广西强弱降雨天气过程的对比分析
江淮气旋影响下广西强弱降雨天气过程的对比分析古文保;屈梅芳【摘要】利用实况观测资料和雷达、自动站加密观测资料,对江淮气旋影响下广西两次(2010年6月9日和20日)降雨过程的环流形势和物理量进行深入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次降雨天气过程前地面和对流层中低层在江淮到江南地区均有气旋生成,广西受气旋西部切变线的影响;暴雨发生时江淮和广西各有正涡度中心配合,但强度有差异,其主要原因是200hPa南亚高压、500hPa高空槽和副热带高压北界差异所导致.广西区域是否有较强降雨过程,取决于在广西区域是否有正涡度中心活动,并与江淮气旋形成“双涡效应”,使该区域的水汽得以持续汇集.【期刊名称】《气象研究与应用》【年(卷),期】2016(037)001【总页数】5页(P1-5)【关键词】江淮气旋;广西降雨过程;对比分析【作者】古文保;屈梅芳【作者单位】广西气象学会,广西南宁530022;广西区气象台,广西南宁5300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58.1+21广西前汛期较强降雨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是高空槽、切变线和地面冷锋,这几类天气系统往往呈东北—西南走向,从我国东部延伸至西南地区,在这延绵数千里的天气尺度上活跃着一系列的低涡系统,这些系统相互影响,对降雨落区和强度产生重要影响。
薛纪善等(1999)对1994年华南特大持续性暴雨的研究认为华南前汛期暴雨是西风带系统与低纬度气流共同作用的结果,除了受冷空气的影响外,低空的西南或南风急流是华南暴雨产生的又一决定性因素,而西南急流的增强和减弱往往与低纬度环流变化有关。
1998年华南暴雨科学试验进一步研究得出,华南暴雨是多尺度天气系统相互作用的产物,在有利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由中尺度降水系统引起,尤其是一些持续性大暴雨常常是若干个中小尺度降水系统的不断产生、合成、加强和连续影响所致(周秀骥等,2002,2003;王立琨等,2001;王建捷等,1997;陈红等,2004;文莉娟等,2005;王鹏云等,2002;孙健等,2002;郑永光等,2002;柳艳菊等,2005)。
2022年5月大气环流和天气分析
2022年5月大气环流和天气分析2022年5月,随着季节的变迁,大气环流系统在全球范围内演变并影响着天气的形成与变化。
本文将对2022年5月的大气环流和相关天气状况进行分析,并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一、北半球环流格局在北半球,5月份是春季向夏季过渡的季节。
大气环流主要受到副热带高压、极地前锋、西风急流等系统影响。
在2022年5月,北半球的大气环流呈现出以下特点:1.副热带高压:副高是北半球夏季常见的环流系统之一,其呈现为向东、向北偏转的气流。
2022年5月,东亚副热带高压逐渐增强并向北扩张,导致北半球的副高强度较强。
这一现象使得东亚地区的气温逐渐提高,出现晴朗、干燥的天气。
2.极地前锋:极地前锋是极地冷空气与副高气流的交汇线,也是北半球春季冷暖气团碰撞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2022年5月,极地前锋位置较为稳定,但屡屡发生波动和转移,导致地区性的降水、阴雨天气出此刻前锋周边地区。
3.西风急流:西风急流是高纬度地区的强大气流带,具有明显的西风定向。
在2022年5月,西风急流位置相对稳定,有利于高纬度地区的冷空气南下,影响欧洲、北美等地的天气状况。
二、全球天气现象在2022年5月,全球各地区的天气呈现出多样性和区域性特点。
1.东亚地区:东亚地区5月天气主要受到副热带高压控制,表现为暖和、干燥的天气。
气温逐渐上升,尤其是东南亚地区,出现高温天气和旱情,对农业生产造成一定影响。
2.北美地区:北美地区5月天气主要受西风急流和极地前锋的影响。
东部地区受到冷暖空气交汇引发的强降水和风暴的影响,西部地区则带来了较为干燥和温柔的天气。
3.欧洲地区:欧洲地区5月天气多样,受副热带高压和极地前锋的影响较大。
南欧地区天气暖和、干燥,但也可能出现强降雨。
北欧地区受到冷空气的影响,气温较低,可能出现降雪和寒冷天气。
三、天气事件分析在2022年5月,一些重要的天气事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1.美国东部风暴:受到极地前锋的影响,美国东部地区出现了一系列风暴和强降雨。
三圈环流、季风环流及其影响下的气候
中纬西风带
东北信风带
东南信风带
中纬西风带
气压带、 气压带、风带分布规律总结
1.在春秋分时气压带中心为 0、30、60、90(宽约 °) . 、 、 、 (宽约10° 2.气压带与风带相间分布 反 3.同一半球,相邻的气压带气压相___,相邻的风带 同一半球,相邻的气压带气压相___,相邻的风带 ___, 反 风向相___.不同半球的同名风带以赤道为轴对称。 ___.不同半球的同名风带以赤道为轴对称 风向相___.不同半球的同名风带以赤道为轴对称。 湿 4.从干湿性质来看,凡是低压带控制下的地区多是__ .从干湿性质来看,凡是低压带控制下的地区多是__ 干 而高压带控制下的地区多是__ __的 在大陆西岸, 的,而高压带控制下的地区多是__的;在大陆西岸,一 干 般信风和极地东风控制下的地区多是__ __的 般信风和极地东风控制下的地区多是__的,而西风控制 下的地区多是__ __的 下的地区多是__的。 湿 5.气压带与风带随______的移动而南北移动。就 .气压带与风带随______的移动而南北移动。 太阳直射点 ______的移动而南北移动 北 南 北半球来说,大致是夏季__ __移 冬季__ __移 北半球来说,大致是夏季__移, 冬季__移。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受海陆位置影响: 受海陆位置影响: 深居内陆、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温带大陆性气候 深居内陆、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 温带大陆性气候 地形因素影响:高原、 ●地形因素影响:高原、高山气候
1.只位于北半球的气候类型有: 1.只位于北半球的气候类型有: 只位于北半球的气候类型有
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南北纬20º~35 南北纬 ~35º 夏高温多雨 , 的大陆 东 岸 冬 低温少雨, 北纬35º~60º附 夏高温多雨, 北纬 ~60 附 夏高温多雨, 近大陆 东 岸 冬寒冷干燥
吉林省1995年6月份高温少雨转低温多雨环流特征分析
吉林省1995年6月份高温少雨转低温多雨环流特征分析汪秀清
【期刊名称】《吉林气象》
【年(卷),期】1996(000)001
【摘要】本文对吉林省1995年6月上、中旬高温少雨和下旬低温多雨的环流特征进行地分析,并对本月出现的几次重要天气过程进行了剖析。
【总页数】2页(P14-15)
【作者】汪秀清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458
【相关文献】
1.贵州多雨、少雨年高度距平场环流特征分析 [J], 伍红雨;丛英
2.3月高温少雨开春早4月低温多雨风灾重 [J], 王慧;王铁
3.甘肃近四年初夏多雨转盛夏少雨的过渡环流特征初探 [J], 崔学祯
4.西北地区春季多雨与少雨年的高空环流特征 [J], 郭江勇;李耀辉;吴红
5.陕西盛夏多雨年与少雨年的大气环流特征分析 [J], 贺皓;罗慧;黄宝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次高温少雨时段环流形势对比分析
摘要:本文通过对四平市2007年与2010年6月两次高温少雨的环流形式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这两个时段内的平均环流形势具有很大的相似性。
研究结果以期对今后气候预测服务积累经验。
关键字高温少雨、环流形式、对比分析
引言
500hPa 环流形势的演变对描述对流层中部的大气环流特征具有很好的代表性。
就东北地区而言,夏季高温异常主要与500 hPa大尺度环流形势变化相关。
副热带高压呈环状,长期稳定于低纬度地区,东北及内蒙上空为较强暖脊控制,切断了中低纬度水汽来源,因而不能产生大范围明显的降水过程。
在大范围环流持续稳定的背景下,区域的短波扰动也不能改变高温少雨的总趋势。
1.实况
07年与10年6月四平市一直持续高温少雨,分居历史同期历史同期第一、第二位。
此时大田作物正处于营养生长的拔节前期,持续高温少雨天气、长期的强烈日照,使大田土壤失墒严重,导致全市大田出现不同程度旱情。
2.环流特征对比分析
07年6月500hpa平均高度场上极涡呈椭圆型偶极分布,两中心分别位于新地岛和美洲北部,强度较常年同期偏弱,中高纬环流为5波型,欧洲槽偏强,使冷空气不断由西路南下入侵河套以南地区。
10年6月,北半球高纬度地区在格陵兰和白令海附近各有一个高压脊发展至极地,极涡呈两个中心分布并偏离极地,导致亚洲中高纬度锋区偏北,使得东亚冷空气活动偏北偏弱。
中高纬环流也为5波型分布,长波槽分别位于乌拉尔山附近、亚洲东海岸、北美东海岸和欧洲西海岸。
东半球在40-60°N纬度带内为正距平,中心分别位于里海和我国东北,均为60gpm以上正距平。
07年6月在欧亚大陆呈稳定的纬向环流,东北地区及内蒙古中东部的高压脊异常偏强,正、负距平大致呈环状分布,35-60°N之间为正距平。
对应东北及内蒙古东部高值中心为80gpm正距平。
10年6月,欧亚大陆也呈稳定的纬向环流,东北地区及内蒙古中东部的高压脊异常偏强,正、负距平也呈环状分布,30-60°N之间为正距平,均为60gpm以上正距平。
常年6月东亚大槽位于120°E附近,07年6月东亚槽比往年明显偏东,位于勘察加半岛以南洋面150°E附近,且较深厚,四平市处于大槽后部稳定少动的阻高和大陆高压控制。
10年6月东亚大槽也比往年明显偏东,位于勘察加半岛以西洋面160°E附近,在这种环流背景下,东北地区、内蒙古中东部及华北地区受高压脊控制。
常年6月副高西伸脊点位于120°E,脊线位于20°N附近,而07年6月副高脊点平均位置在116°E,脊线在15°N附近,明显偏南。
导致副高西侧西南季风水汽输送偏南。
同时由于副高偏南,赤道辐合带也偏南偏弱,不利于热带气旋的生成。
10年6月副高西伸脊点平均位置在110°E附近,明显偏西偏强,脊线在15°N附近,明显偏南。
在东北地区和内蒙古东北部的高压脊偏强,副高偏强。
亚洲中高纬度锋区偏北,使得东亚冷空气活动偏北偏弱。
东北大部降水偏少,气温异常偏高。
常年6月东北地区应进入冷涡雨季,07年与10年6月由于冷空气活动很弱,均未形成冷涡雨季。
这也是四平市高温少雨的原因之一。
3.环流形势演变对比分析
07年6月上旬,环流的主要特点是亚洲中高纬度为两槽一脊型,两槽分别位于乌拉尔山和日本海南部。
高压脊持续稳定发展,长期控制贝加尔湖东部的蒙古国中东部及我国东北地区大部和华北地区。
高压脊势力很强,不利于其上游的高空槽东移发展。
低纬度地区副高主体位置偏南,脊线位于15°N附近,不利于北方降水。
10年6月上旬亚洲中高纬度的环流形势呈两脊一槽型,两脊分别位于里海附近和我国东北地区。
一槽位于贝加尔湖西部地区。
乌拉尔山至贝加尔湖以北的20°N附近地区为平直纬向环流带,致使极地冷空气南下受阻。
控制我国东北地区高压脊势力很强,东亚地区冷空气活动偏北偏弱。
07年6月中旬亚洲中高纬度调整为一槽一脊型,我国西部地区处于较深厚的槽区,东北大部仍受高压脊控制。
10年6月中旬环流形势明显调整,欧亚中高纬度为一槽一脊型。
东北地区由脊区转变为槽区。
贝湖一带有冷空气南下扰动,旬中虽有两次短波槽活动,但势力较弱, 未能产生有效的降水天气。
07年6月下旬欧亚环流再次调整,中高纬度地区乌拉尔山高压脊建立,脊前不断有冷空气南下,使东北地区冷空气活动加强。
低纬度地区,副高脊线北跳至北纬25度附近,并不断西伸加强,旬末整个东亚环流逐渐向有利于东北地区降水的形势转变。
10年6月下旬欧亚环流再次调整,呈两槽两脊型,两槽分别位于巴尔喀什湖附近以及日本海附近,两脊分别位于里海北部以及我国东北。
旬初槽东移在黑龙江北部加深为东北冷涡,但系统偏北,维持时间较短并迅速东移。
旬末环流形势再次调整,乌拉尔山以南至鄂海为宽槽区,东北地区受其影响为低压控制,环流逐渐转向利于我市降水的形势。
4. 小结
通过对比以上两年的月平均高度场和距平资料发现,四平市均受稳定的高压脊控制,均为60gpm以上正距平。
从高值中心所在的位置看,07年高值中心比10年偏东北,且距平梯度较大。
正、负距平区也大致呈环状分布。
在大范围的环流持续稳定背景下,区域的短波扰动不能改变高温少雨的总趋势。
高纬度环流呈纬向分布致使极地冷空气南下受阻,且副热带高压呈环状,长期稳定在低纬度地区,东北
及内蒙上空为较强的暖脊控制,切断了中高纬度的水汽来源,因而不能产生大范围明显的降水过程,致使上述两年6月高温少雨,旱情严重。
5. 结论
通过对两年环流形势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两年的平均环流形势具有很大的相似性。
1.常年6月500hpa平均高度场上极涡呈单极型,而上述两年6月极涡均呈偶极分布,强度较常年同期偏弱,在高度距平上整个极区均为60gpm以上正距平所覆盖。
2.东亚槽比往年明显偏东偏强,对应我国东北地区大部受稳定的高压脊控制。
3.副热带高压西伸脊点平均位置在110°E附近,明显偏西偏强,脊线在15°N附近,明显偏南。
4.造成两年6月四平市持续高温少雨天气主要是由于500hPa位势高度场上存在一强稳定的高压脊,高压脊持续稳定发展,长期控制蒙古国中东部及我国东北地区大部。
5.在正常情况下,6月东北地区应进入冷涡雨季,而上述两年6月由于极地冷空气异常偏弱,东北地区一直为较强暖高脊控制,均未产生冷涡降水。
参考文献
[1] 国家大气研究气候中心网站资料
[2] 张飒. 山东气象[J] 高温少雨的夏季19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