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亚国际关系史最新满分答案
国际关系史答案
国际联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成立的国际组织,宗旨是减少武器数目及平息国际纠纷。
但国联却不能有效阻止法西斯的侵略行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被联合国所取代。
1918年1月8日,伍德罗·威尔逊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说,提出了结束战争、缔结和约、维护战后和平的《十四点纲领》,其中的第十四点便是呼吁成立一个国际联盟。
1920年1月10日,巴黎和会宣布《凡尔赛条约》正式生效,国际联盟宣告成立,其总部设在瑞士的日内瓦。
道威斯计划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协约国于1924年制定的德国赔款支付计划。
由于德国财力枯竭,加上战胜国争夺德国赔款的矛盾,德国按《凡尔赛和约》支付赔款问题成为20年代资本主义国际经济与政治中难以解决的纠纷。
1924年4月9日道威斯拟定一项解决赔款问题的计划,史称道威斯计划。
该计划企图用恢复德国经济的办法来保证德国偿付赔款。
1、李顿调查团报告书国际联盟在英法等大国操纵下采取了纵容态度,在中国代表的一再要求下,1931年12月10日,国联理事会终于通过决议,决定派遣一个国联调查团到远东实地调查“九一八”事变情况。
李顿调查团在中国东北活动了一个半月。
1932年9月4日调查团完成调查报告书,各委会签字。
10月2日《国联调查团报告书》在东京、南京和日内瓦同时发表。
报告书虽然肯定东北是中国领土一部分,主权属于中国,但是总体上是模糊是非、混淆黑白,充分暴露了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对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绥靖政策。
2、慕尼黑协定慕尼黑协定是1937年9月29日至30日英国、法国、纳粹德国、意大利四国首脑在慕尼黑会议上签订的条约。
英、法两国为避免战争爆发,牺牲捷克斯洛伐克利益,将苏台德区割让给纳粹德国。
《慕尼黑协定》的签订标志着英法绥靖政策的顶峰。
3、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是1939年8月23日苏联与纳粹德国在莫斯科签订的一份秘密协议。
该条约划分了苏德双方在东欧地区的势力范围。
条约主要内容为:1.缔约双方保证不单独或联合其他国家彼此互相使用武力、侵犯或攻击行为。
国际关系考试题和答案
国际关系考试题和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国际关系的基本单位是()。
A. 个人B. 国家C. 国际组织D. 跨国公司答案:B2. 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认为,国际政治的本质是()。
A. 和平B. 合作C. 竞争D. 冲突答案:D3. 以下哪项是国际关系中的硬实力?()A. 文化B. 经济C. 军事D. 外交答案:C4.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包括()。
A. 中国、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B. 中国、美国、俄罗斯、英国、德国C. 中国、美国、俄罗斯、英国、日本D. 中国、美国、俄罗斯、法国、印度答案:A5. 以下哪项不是国际关系中的非传统安全问题?()A. 恐怖主义B. 网络安全C. 气候变化D. 核武器竞赛答案:D6. 国际法的基本原则不包括()。
A. 国家主权平等B. 不干涉内政C. 禁止使用武力D. 国家利益至上答案:D7. 以下哪项是国际关系中的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观点?()A. 国家利益是国际政治的主要驱动力B. 国家行为是由国际体系结构决定的C. 国家身份和利益是由社会建构的D. 国际政治是无政府状态的答案:C8. 以下哪项是国际关系中的自由主义理论的核心观点?()A. 国家利益是国际政治的主要驱动力B. 国际组织和法律可以促进国际合作C. 国家行为是由国际体系结构决定的D. 国际政治是无政府状态的答案:B9. 以下哪项是国际关系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观点?()A. 国家利益是国际政治的主要驱动力B. 国际组织和法律可以促进国际合作C. 国家行为是由国际体系结构决定的D. 国际政治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答案:D10. 以下哪项是国际关系中的女性主义理论的核心观点?()A. 国家利益是国际政治的主要驱动力B. 国际组织和法律可以促进国际合作C. 国家行为是由国际体系结构决定的D. 性别不平等是国际政治中的一个重要因素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以下哪些因素可以影响国家间的权力平衡?()A. 经济实力B. 军事实力C. 人口数量D. 文化影响力答案:ABCD12. 以下哪些因素可以影响国际政治的稳定性?()A. 国家间的权力分配B. 国际法的约束力C. 国际组织的调解作用D. 国家内部的政治稳定性答案:ABCD13. 以下哪些因素可以影响国际合作的可能性?()A. 共同的利益B. 相互的信任C. 不同的文化背景D. 国际制度的约束答案:ABD14. 以下哪些因素可以影响国际冲突的爆发?()A. 国家间的权力不平衡B. 国家间的意识形态差异C. 国家间的经济竞争D. 国家内部的政治动荡答案:ABCD15. 以下哪些因素可以影响国际秩序的变迁?()A. 技术革命B. 经济全球化C. 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D. 国际法的发展答案:ABCD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6. 简述国际关系中的现实主义理论的主要观点。
刘德斌《国际关系史》课后习题参考答案(良心整理,打印版)
题目索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一编威斯特伐利亚:现代国际关系的缘起第一章现代世界的历史背景名词解释:东亚封贡体系穆斯林世界欧洲秩序尼德兰革命简答题:1、概述1500年前后的世界形势。
2、简述西欧的兴起。
思考题:现代国际关系为何会从欧洲产生?它对国际关系史演进产生了哪些影响?第二章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名词解释:“掷出窗外”事件“三十年战争”“七年战争”《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乌得勒支条约》《航海条例》简答题:1、简述三十年战争的背景和原因。
2、简述《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主要内容。
3、试论《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历史意义。
4、简述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
5、试析美国独立后的对外政策。
思考题:1、结合17、18世纪的国际关系史实,理解均势原则的内容和意义。
2、结合史实分析英国在欧洲均势运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3、试析西班牙、荷兰霸权衰落的原因。
4、分析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特点。
第二编从维也纳到凡尔赛—华盛顿:“均势”格局的兴衰第三章维也纳体系名词解释:《提尔西特条约》大陆封锁体系《肖蒙条约》和《第一次巴黎和约》《第二次巴黎和约》《最后议定书》神圣同盟四国同盟东方问题路易·波拿巴克里米亚战争圣地和宗教保护权问题“铁血政策”安政五国条约第二次美英战争“门罗宣言”阿拉斯加购买“门户开放”政策“大棒政策”“金元外交”简答题:1简评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外交原则。
2试析大陆封锁制度失败的原因。
3试析克里米亚战争对欧洲国际关系格局的影响。
4简述德国统一的背景和过程。
5试析南北战争前后美国对外政策的变化。
思考题:1比较维也纳体系与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异同。
2全球性国际关系体系形成的动力与原因有那些?3结合第一章的相关内容试述美国对外政策思想的演变。
第四章俾斯麦大陆联盟体系名词解释:三皇同盟《地中海协定》《再保险条约》巴格达铁路问题复习题:1、普法战争后的欧洲格局发生了哪些变化?2、试述大陆联盟体系得以维持的机制。
国际关系历史试题及答案
国际关系历史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对抗被称为:A. 热战B. 冷战C. 热和平D. 冷和平答案:B2. 联合国成立于哪一年?A. 1942年B. 1945年C. 1948年D. 1950年答案:B3. 以下哪个国家不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常任理事国?A. 中国B. 法国C. 德国D. 俄罗斯答案:C4. 以下哪场战争标志着冷战的结束?A. 朝鲜战争B. 越南战争C. 阿富汗战争D. 苏联解体答案:D5. 一战结束后,哪个条约被用来惩罚德国?A. 凡尔赛条约B. 巴黎条约C. 柏林条约D. 伦敦条约答案:A6. 以下哪个国家是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西方国家?A. 英国B. 法国C. 美国D. 加拿大答案:B7. 20世纪60年代,哪个国家在古巴部署了导弹,引发了古巴导弹危机?A. 苏联B. 美国C. 英国D. 法国8. 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欧洲一体化的开始?A. 马歇尔计划B. 罗马条约C. 柏林墙倒塌D. 欧盟成立答案:B9. 一战中,哪个国家是同盟国的领导者?A. 德国B. 英国C. 法国D. 俄国答案:A10. 以下哪个国家不是G7成员国?B. 英国C. 中国D. 日本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以下哪些事件是冷战时期的重要事件?A. 朝鲜战争B. 越南战争C. 古巴导弹危机D. 伊拉克战争答案:ABC12. 以下哪些国家是二战后成立的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常任理事国?A. 中国C. 法国D. 日本答案:ABC13. 以下哪些因素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A. 民族主义B. 军备竞赛C. 帝国主义竞争D. 经济危机答案:ABC14. 以下哪些是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之间的主要对抗领域?A. 军事对抗B. 意识形态对抗C. 经济对抗D. 文化对抗答案:ABCD15. 以下哪些是二战后成立的国际组织?A. 联合国B. 世界银行C.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D. 世界卫生组织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6. 一战结束后,德国被迫签订了凡尔赛条约,该条约极大地削弱了德国的军事力量。
袁明《国际关系史》思考题答案
袁明《国际关系史》思考题答案绪论国际关系史:主要指国际社会中各主权国家之间的相互关系发生、发展及演变的历史过程。
国际关系体系:指一批独立或较独立的政治实体的集合,这些政治实体相当频繁地、按照大致规则的过程相互作用。
国际体系的结构(或称国际格局):一般最重要的是国际权势的基本分布状况及其重大变化,它们在现代尤其突出地表现在强国的数目、规模及其事实上的等级排列,连同强国的兴起、衰落及其力量对比更替。
第一章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和欧洲五强的崛起一、名词解释:三十年战争:发生于1618年至1648年,它是欧洲封建时代向资本主义时代跨进,中世纪国际关系转向近代国际关系交替时期在欧洲所发生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战争,是在神权受到削弱的条件下,欧洲世俗专制政权之间争夺权力与财富的集中体现。
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镇压捷克新教徒,“掷出窗外事件”成为“三十年战争”的导火索。
战争从德国内部的教派之争逐渐发展到后来的争权夺利、扩疆拓土的混战。
一方以法为首,包括瑞典、丹麦以及德意志新教诸侯;另一方以神圣罗马帝国为首,包括西班牙、奥地利以及德意志天主教诸侯。
战争绵延三十年,历经四个阶段,最后法国、瑞典占优势。
三十年战争的结局,破除了中世纪以来形成的以罗马教皇为中心的神权政治体制,确立了主权平等和独立的民族国家所组成的国际社会,在欧洲建立了一个相对均状态的政治格局。
《乌得勒支和约》:1700年的西班牙王位结成战争,吸引了欧洲列强的注意力,英荷乘机与法作战,神圣罗马帝国则鼓动德意志诸邦与丹麦瑞典结成反法同盟。
后来由于同盟内部的分歧和法在西班牙地位的稳固各国不得不妥协,终于与1713年4月签订合约。
内容:(1)哈布斯堡王室的力量得到恢复和加强,继续保持大国地位,发挥重大作用;(2)菲力浦五世保留了西班牙王位,但放弃对法国王位的继承,法西两国永远不合并;(3)英国在合约中受益最多,保住了海上优势,国际地位逐步上升;(4)法国的霸权不复存在,尽管保住了大陆强国地位,但海上势力被大大削弱了;(5)肯定了普鲁士的存在为日后争夺德意志的领导权奠定了基础。
国际关系的考试答案
三十年战争(1)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是由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对波希米亚新教徒实施镇压政策引起的。
(2)导火线:1618年5月23日的“掷出窗外事件”(3)四个阶段:①波西米亚阶段(1618-1623)②丹麦阶段(1625-1629)③瑞典阶段(1630-1635)④瑞典-法国阶段(1635-1648)(4)结果:长期的战争使交战双方消耗巨大,在神圣罗马帝国方面显得更为突出,帝国皇帝斐迪南三世被迫求和,得到了法国和瑞典的同意,战争结束,召开威斯特伐利亚会议,各参战国开始和谈,并于1648年10月24日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建立起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5)评价:①在国际关系发展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是欧洲历史上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②经过“三十年战争”的洗礼,四分五裂的欧洲通过国际会议与和约的方式,肯定了国家的主权原则和新教育天主教的平等权利,形成了历史上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国际关系体系——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比利牛斯条约>>继《威约》签订后,法西战争并未结束,一直到1659年,法国最终击败西班牙,双方签订《比利牛斯和约》。
《比约》主要内容有:⑴法国波旁王室与西班牙哈布斯堡王室联姻;⑵西班牙向法国割让领土;⑶法国赦免投石党领袖孔代亲王。
该条约是法西两国继《威约》后继续较量的结果。
法国维护了应有的权益,扩展了疆界,并进一步加强了在西欧的地位,为下一步称霸欧洲作了准备。
法西联姻为以后的西班牙遗产继承与王位继承问题埋下了浮笔。
该条约的一些条款对法西两国以后的对外政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甚至影响到整个欧洲的国际关系。
《乌得勒支条约》(1)背景:1701-1713年爆发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法国、西班牙和巴伐利亚等国对峙荷兰、英国和神圣罗马帝国等国。
最后交战双方在1713年签订了《乌德勒支条约》。
(2)《乌德勒支条约》首先瓜分了西班牙,同时承认腓力五世对西班牙王位的继承权,但他及他的后代必须放弃对法国王位的继承权,以确保西班牙不与法国合并。
北大、人大国关院考研-刘德斌《国际关系史》笔记及课后习题答案
2014年各高校政治学&国际关系&外交学考研专业课基础班视频课程+近五年真题、笔记等全套资料+公共课阅卷人一对一指导=1680~3000元7月1日前报名,8折优惠!2014年北大国关院考研攻略北大国关院考研-《国际关系史》笔记及课后习题答案刘德斌目录国际关系史导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讲学科·理论·叙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国际关系史的学科定位:新兴的、跨学科的一门学问....... 错误!未定义书签。
2、理论的开放意识:国际体系、国际格局、国家间关系....... 错误!未定义书签。
3、叙事的整体观念:对宏大叙事的批判与多元论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讲大国外交思想·欧洲经验·全球视野................................... 错误!未定义书签。
1、英国与均势外交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法国与欧陆霸权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德国与东西方政策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东北亚各国关系及地区热点问题概述 通
从地区局部经济合作的角度 :
其“东北亚”的地理范围界定不是以各主权国家的整 体为单位,而是以各国的实际上参与该地区经济合作 的西北太平洋沿岸地区为范围。
以台北为中心,2000公里航空半径之间,包括 了朝鲜半岛、菲律宾、冲绳、日本的九州岛、 四国和本州岛的一部分,4000公里航空半径之 间,囊括了关岛、马里亚纳群岛、加罗林群岛 等美国在西太平洋的海军基地。
从海上看,台湾处于从北起千岛群岛,中经日 本群岛、琉球群岛,台湾,菲律宾群岛至南部 的印度尼西亚群岛西部的西太平洋航道所形成 的一条弧线的中枢,成为扼守太平洋航道的中 心,是北太平洋与北印度洋之间的战略要冲。
❖ 主讲教师:王晓波,教授
❖ 国际政治硕士生导师,人文学院政治系主任, 系党总支书记,国际政治学科主任
❖ 主要讲授东北亚各国关系和地区热点问题的 本质及研究对象等基本问题;东北亚各国关 系和地区热点问题的产生、发展、范围和研 究方法等。
对远东的解释通常有两种:
①西方国家开始向东方扩张时对亚洲最东部地 区的通称。通常包括中国东部、朝鲜、韩国、 日本、菲律宾和俄罗斯太平洋沿岸地区。
②原苏联远东经济区 的简称。北起北冰洋, 南同中国、朝鲜相邻,东临太平洋。包括哈巴 罗夫斯克(伯力)、滨海边疆区、雅库特自治 共和国、阿穆尔、马加丹、堪察加及萨哈林州。
▪ 在东北亚地区,中美日俄韩五国之间
的相互联系,构成了一个复杂的、有 多个三角组成的多面立体几何体,我 们把它称之为东北亚地区五大国之间 的利益交叉体。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7小题每题3分共计51分)1.1970年4月一些日本商社接受了中国政府宣布的“四项贸易原则” 1973年3月日本外务大臣福田赳夫表示我们必须对九一八事变和1937~1945年中日战争期间所犯的一切错误“进行反省并向中国道歉” 这些行为()A. 有利于促进中日关系的健康发展B. 是对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响应C. 表明中日两国积极推进新型区域合作D. 受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影响【答案】A【解析】依据题意中日间经济贸易往来加强同时日本对侵华战争进行了反思和道歉正视历史这都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中日关系的正常化故A正确1970年4月一些日本商社接受了中国政府宣布的“四项贸易原则” 此时中美关系尚未正常化故B错误C材料未体现故错误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是在1971年故D错误故选A2.如表为1970—1973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据此可以推知当时()A. 中美建交推动中国开创外交新局面B. 中国注重改善与西方的关系以应对苏联的威胁C. 西方国家放弃敌视中国的外交政策D. 中国推行的不结盟外交得到了世界的广泛认同【答案】B【解析】中美建交是1979年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表格中显示中国主要是和西方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20世纪60年代末中苏关系恶化为了对付苏联威胁中国注重同西方国家改善关系故B项正确西方国家此时并没有放弃敌视中国的外交政策故C项错误不结盟外交是新时期外交原则故D项错误故选B3.1949年国民政府在南京失守前要求各国大使馆先迁往广州而后再迁往台湾但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则受美国国务院之命留南京观望数月美国此举()A. 有试探新政权外交政策的意图B. .意在表明国民政府已失去了民心C. .试图争取中国共产党人的好感D. .顺应了解放战争大局已定的现实【答案】A【解析】依据题干“国民政府在南京失守前要求各国大使馆先迁往广州而后再迁往台湾但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则受美国国务院之命留南京观望数月” 结合题干时间“1949年” 结合所学可知三大战役后国民政府败局以定美国的做法是为了试探新政权外交政策的意图故A项正确B项在材料中应排除材料中没有涉及中国共产党人故C项错误D项不符合美国的意图应排除4.下表为新时期中国外交成就表据此可知这一时期中国外交()A. 适应了国内现代化建设要求B. 摒弃了意识形态的影响C. 促进了新型区域合作的发展D. 开启了多边外交的尝试【答案】A【解析】进入新时期中国同美日、苏联、亚非拉国家的关系均有了新发展这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营造了有利的和平环境 A项正确意识形态差异对外交关系的影响始终是存在的 B项错误新型区域合作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故C项错误多边外交的尝试是在20世纪50年代开启的故D项错误故选A5.如表新中国“驱蒋纳我”提案在联大中投票数统计表如表所示现象A. 反映资本主义阵营矛盾重重B. 推动了美国对华政策的调整C. 说明求同存异原则成为共识D. 表明中国已经打破外交僵局【答案】B【解析】根据新中国“驱蒋纳我”提案在联大会议通过数逐步呈上升趋势 1970年赞成中国的票数首次超过了反对票最终于1971年完成中国的重返联合国说明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使美国长期实行“遏制和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美国不得不考虑改善同中国的关系即“驱蒋纳我”提案在联大通过票数的增多推动了美国对华政策的调整故选B 提案投票中无法确认是哪国投票同时即使资本主义国家投票支持中国也不能体现国家矛盾 A错误求同存异是1955年万隆会议精神 C错误打破外交僵局的是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 D错误6.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认真履行大国责任和义务积极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截至目前中国已先后参加了联合国20多项维和行动累计派出维和官兵1.8万余人次此外中国还多次派出文职人员参与监督大选和行政管理事务这表明中国()A. 积极开始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B. 不断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关系C. 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D. 重视多边经济领域合作【答案】A【解析】解答本题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联合国” 材料“中国已先后参加了联合国20多项维和行动累计派出维和官兵1.8万余人次此外中国还多次派出文职人员参与监督大选和行政管理事务”表明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A正确BCD材料未体现故BCD错误故选A7.新中国的外交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 20世纪50年代联苏抗美 20世纪60年代既反苏又反美 20世纪70年代联美抗苏 2001年《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以法律形式确定了中俄两国“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的外交理念 2011年中美确定致力于建设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这表明()①中国的外交政策不断根据国际形势和自身利益的变化进行调整②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③中国坚持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④合作取代对抗是中国与美苏(俄)关系发展的方向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②④D. 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新中国外交的曲折发展过程从50年代——60年代——70年代——21世纪的变化中可以看出中国外交政策在不断调整中体现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从“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中可以看出中国坚持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建立及2011年中美合作伙伴关系的确定可以看出合作取代对抗是两国关系发展的方向故①②③④正确故选D8.吉尔伯特•罗兹曼在《中国的现代化》中说“中国共产党人是在20世纪的民族主义和反对帝国主义的气氛中成长起来的它强调反对强权与弱小、不发达的‘农村’国家为伍反对‘城市’国家”这一论断()A. 说明中国共产党找到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B. 反映了中国注重发展与第三方世界国家的关系C. 反映了20世纪中外交往的全貌D. 反映了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中“在20世纪的民族主义和反对帝国主义的气氛中成长起来的它强调反对强权与弱小、不发达的‘农村’国家为伍反对‘城市’国家”即重视与第三世界等不发达国家的交往这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史实相符 B项正确中国共产党找到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是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 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中“全貌”表述过于绝对排除1953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表明了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排除D项故选B9.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联合国成立70周年万隆会议召开60周年东盟共同体建成之年在今年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习近平主席指出本届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以“亚洲新未来迈向命运共同体”为主题可谓恰逢其时既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有长远的历史意义该主题的提出不能说明()A. 维护和平促进发展是中国对外政策的宗旨B. 中国率先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积极实践C. 中国政府在外交上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D. 中国的发展有利于世界和平【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材料可知 ABD三项符合题干信息不符合题意中国政府在外交上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10.周恩来总理怀着兴奋的心情精神抖擞地登上主席台发表了开幕词“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召开的有色人种会议是世界史的新起点……殖民主义并没有死亡必须予以铲除!”对其解读正确的是()A. 本次会议达成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B. “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这次会议圆满成功C. 会议期间美国代表团极力阻挠印度支那问题和平解决D. 鼓舞着当时广大发展中国家对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支持【答案】B【解析】11.1971年6月尼克松又在堪萨斯的一次讲话中提出今天世界上有“五个力量中心”(美国、苏联、西欧、中国和日本)的看法为了适应这种新的形势并改善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的不利处境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 这样说是因为()A. 美国在越南战场取得了初步胜利B. 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加强C. 美苏争霸中美苏互有攻守的局面D. 美国战前生产关系调整弊端凸现【答案】D【解析】由题意及所学可知此时美国国内政治经济危机加深故D项符合题意此时美国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 A项错误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在20世纪90年代初排除B项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故排除C项故选D12.某著作中描述“会议在亚非国家之间引发了前所未有的亲近感的同时也在华盛顿和莫斯科引起了严重的关切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断定第三世界国家新近获得的采取一致行动的能力意味着‘自由世界与共产主义世界之间的战场正在转移’ ”该会议能够反映当时()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世界各国普遍认可B.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已成为时代潮流C. 亚非国家的独立与安全受到美苏冷战对峙局势威胁D. 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世界大会【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子这次会议指的是第一次没有殖民国家参与的万隆会议据所学可知二战后美苏之间日益加剧的冷战对鲟局势严重威胁着亚非国家的独立与安全这些国家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召开了万隆会议故C正确20世纪70年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被大多数国家所接受时间不符 A项错误此时世界形成了美苏冷战的格局故B说法片面排除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世界大会是日内瓦会议 D项错误13.下图是1949-1956年《人民日报》中“干涉中国内政”和“维护世界和平”的使用频率图中变化反映了我国A. 与西方国家的关系已趋于缓和B. 强烈反对苏联干涉中国的内政C. 外交领域的意识形态色彩消失D. 参与国际事务的意愿明显增强【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报纸上“干涉中国内政”的使用频率呈波浪式起伏“维护世界和平”使用频率在1953年后迅速增多结合所学可知1953年之后中国主动参与国际事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亚非会议等取得一定外交成就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所以图示信息反映了我国参与国际事务的意愿明显增强故D符合题意1949-1956年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关系并未缓和故排除A 1949-1956年正值苏联援助中国时期且材料不能体现“干涉中国内政”是针对苏联故排除B 新中国成立后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外交领域的意识形态色彩明显故排除C.14.新中国外交留下了许多难忘的画面下列照片按照拍摄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 ①②④③B. ①③②④C. ②①④③D. ②③①④【答案】C【解析】图一是1971年26届联大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图二是1954年周恩来参加日内瓦会议图三是1979年邓小平访问美国图四是1972年尼克松访问中国因此正确的排列顺序是②①④③ 故答案为C项其他三项排列错误排除A、B、D项15.建国初期在如何对待国民政府和帝国主义在华旧的外交关系问题上人民政府的基本原则是()A. 基本承认、继承B. “另起炉灶”C.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D. “一边倒”政策【答案】B【解析】16.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策略体现了政策性和原则性的灵活结合为适应两极格局下的多极化趋势中国政府进行的外交活动是()A. 与苏联建立外交关系B. 参加日内瓦会议C. 与日本建立外交关系D. 建立上海合作组织【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两极格局下的多极化趋势出现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与苏联建立外交关系发生在1949年参加日内瓦会议是1954年上海合作组织建立于2001年中日建交是1972年17.在日内瓦会议召开前法国外长乔治·皮杜尔曾表示法国政府在印支问题上急于找到“恰当解决方案” 苏联外长莫洛托夫立即表示“解决印支问题能给法国最好帮助的是中国”这表明()A. 苏联极力推动中法建交B. 中国主导远东地区的国际形势C. 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D. 印支问题是日内瓦会议的核心【答案】C【解析】印支问题是有着重要国际影响的地区问题从材料看它的解决需要中国发挥积极作用这表明中国在此问题上有着重要影响故C项正确材料所述有利于中法两国发展关系但是没有涉及中法建交问题排除A项新中国在远东地区并不具备政治优势排除B项印支问题是日内瓦会议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 D项所述不准确故选C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18.(1)材料一表明建国后我国实行的是怎样的外交政策?18.(2)据材料二概要指出英国在西方大国中率先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原因18.(3)结合材料三、四指出美国对华态度发生了怎样的转变结合所学知识归纳20世纪70、80年代“有朋自远方来”的表现18.(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外交政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答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解析】依据材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答案】原因为维护在华既得利益为维持其国际影响力符合其外交惯例赢得亚洲舆论的支持【解析】关于原因依据材料“而战后英国实力地位削弱在国际竞争中居不利地位、为维持其国际影响力离不开和中国共产党政权的合作”可得出如下结论为维持香港的稳定繁荣依据材料“削弱其孤立倾向并减少其对苏联外交和经济的依赖、赢得亚洲舆论的支持【答案】由敌视到友好中美关系正常化出现与中国的建交热潮【解析】关于转变依据材料“要是我们给予中国共产党政权以政治上的承认那对远东各非共产党国家的政权的生存将是一个几乎致命的打击”可知处于敌对状态关于表现主要结合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以及和日本等资本主义国家建交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分析中日邦交正常化【答案】国家利益国家制度和意识形态国家实力等【解析】本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结合所学知识主要从政治、思想等方面进行归纳分析国家制度和意识形态国家实力等19.(1)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奉行怎样的外交政策?19.(2)请指出1972年中国取得的重大外交成就说明20世纪70年代出现建交高峰的原因19.(3)改革开放后我国外交领域呈现出什么新特点?【答案】(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解析】(1)结合所学可得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答案】(2)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原因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国际地位提高美苏争霸中美国逐渐处于守势谋求同中国改善关系中国政府正确调整外交战略中美中日建交的推动等【解析】(2)结合所学可得出1972年中国取得的重大外交成就有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原因方面结合所学可得出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国际地位提高美苏争霸中美国逐渐处于守势谋求同中国改善关系中国政府正确调整外交战略中美中日建交的推动等【答案】(3)多边政治经济外交积极参与地区国际组织推动国际交流合作在国际社会影响作用日趋扩大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解析】(3)结合所学可得出改革开放后我国外交领域呈现的特点为多边政治经济外交积极参与地区国际组织推动国际交流合作在国际社会影响作用日趋扩大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20.(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共中央对中美建交的立场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影响因素20.(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政府应对中美关系的策略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历史意义【答案】(1)立场坚持平等原则保持务实审慎影响因素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国家根本利益和民族独立地位的需要)“另起炉灶”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方针的指导世界格局的影响美国执行对华敌视和封锁政策【解析】(1)根据材料“就得按平等原则进行建交谈判”得出坚持平等原则“若是条件尚不成熟宁可把它放在下一步再说”体现了中央政府审时度势保持务实审慎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制定了“另起炉灶”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方针美苏对峙两极格局美国对中国采取敌视和封锁的政策美国联合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企图将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答案】(2)策略合作与斗争相结合历史意义有利于保持中美关系的良性发展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营造了良好国际环境维护了中国的根本利益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维护了世界和平与发展【解析】(2)根据材料可知中美关系正常化之后中美关系在波动中前进中国积极地合作共赢但是面对祖国统一问题中国政府采取了坚决的斗争策略根据所学知识中美建交有利于保持中美关系的良性发展中国加强了与世界各国的合作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营造了良好国际环境中国更多的参与到国际事务中去维护了中国的根本利益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国合作更好地维护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东北亚国际关系史超星尔雅满分问题详解
东北亚国际关系史俄国向东方的扩与早期中俄关系(一)1从17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这200年的时间里,东北亚地区国际关系的核心问题不包括()。
A、中俄东段边界的疆域是怎么形成的B、俄日早期的领土争端和经济关系是怎样交织在一起的C、美国在获得加利福尼亚后如何向太平洋彼岸推进D、中日关于钓鱼岛的争端问题如何产生正确答案:D2沙皇俄国是一个()国家。
A、农奴制B、资本主义C、共产主义D、帝国主义正确答案:A3美国是在()年获得加利福尼亚的。
A、1948B、1884C、1848D、1984正确答案:C4美国获得加利福尼亚后继续向太平洋彼岸推进的前提是()。
A、俄国退出美洲殖民地的买卖B、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C、俄国势力的衰退D、新区域的经济引力正确答案:A5俄国和中国本来就一直接壤。
()正确答案:×6库页岛在历史上是中国的领土。
()正确答案:√俄国向东方的扩与早期中俄关系(二)1在对俄外交策略上,立足于实力对比关系的君王是()。
A、雍正B、乾隆C、康熙D、顺治正确答案:C2在中俄《尼布楚条约》之后,俄国在东北亚问题上的重心转向了()。
A、蒙古B、日本C、韩国D、朝鲜正确答案:B3清朝与俄国签订的第一份边界条约是()。
A、《满洲里界约》B、《中俄蒙协约》C、《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D、《尼布楚条约》正确答案:D4俄国人最先到达千岛群岛的时间早于欧洲人。
()正确答案:×5《尼布楚条约》是在中方作出了重大让步的前提下,签署的平等条约。
()正确答案:√俄国向东方的扩与早期中俄关系(三)1以下哪个条约中规定,中俄两国的东段边界以为界?()A、中俄《瑷珲条约》B、中俄《条约》C、中俄《伊犁条约》D、中俄《天津条约》正确答案:B2俄国在()的殖民活动引发了俄国宫廷关于东方政策的大讨论。
A、亚洲B、非洲C、美洲D、欧洲正确答案:C3以下哪个群体最先意识到俄国向日本推进的危害?()A、平民阶层B、官僚阶层C、精英阶层D、青年学生正确答案:C4在()年之后,俄日关系获得了短暂的稳定。
国际关系史 答案
东亚封贡体系东亚封贡体系是指1500年左右明代中国凭借本身无以匹敌的实力地位和文化影响与周边国家建立起一种国际关系体系,它与穆斯林世界、欧洲秩序一起成为1500年前后国际关系领域中三大彼此相对隔离而又各具特色、几乎是平行发展的国际关系体系。
东亚封贡体系既不同于现代那种负有条约义务的政治从属关系,又迥异于西方的殖民主义。
在这一体系中,明朝并未出兵占领周边国家,也未干涉其政治,只是对其现存的政治形态予以一种高姿态的认可;而处于依附地位的诸小国反而享受到了馈赠的经济利益和贸易特权。
国家间那种常见的赤裸裸的权力和利益之争,在东亚地区被蒙上了一层温情脉脉的伦理面纱。
东亚封贡体系实际上就是以中国为中心,在高度发达的农业文明基础上经营、完善自己的一种国际关系体系,但处于体系最高点的中国愈来愈闭关自守、走向僵化,最终土崩瓦解。
穆斯林世界穆斯林世界是指在1500年前后由穆斯林国家所构成的神权统治的宗教国家体系,它与东亚封贡体系、欧洲秩序一起成为1500年前后国际关系领域中三大彼此相对隔离而又各具特色、几乎是平行发展的国际关系体系。
当时穆斯林风暴和伊斯兰教星月旗又一次席卷了欧亚大陆,穆斯林国家以伊斯兰教为纽带,创建了一个由所有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所构成穆斯林世界。
当时,世界上存在着三个穆斯林大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波斯的萨非帝国、印度的莫卧儿帝国。
其中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穆斯林世界中地位最为突出。
它不仅建立了地跨亚非欧的大帝国,而且始终作为一个异教徒介入欧洲历史,对欧洲国际关系的历史进程产生直接而重大的影响,与欧洲的联系广泛而复杂,例如十字军东征和奥斯曼帝国的扩张。
但是穆斯林世界愈来愈闭关自守、走向僵化,最终土崩瓦解。
欧洲秩序欧洲秩序是指1500年前后欧洲各国所构建的国际关系体系,它与东亚封贡体系、穆斯林世界一起成为1500年前后国际关系领域中三大彼此相对隔离而又各具特色、几乎是平行发展的国际关系体系。
当时的欧洲政治版图名义上是基督教“世界主权”的一统天下,并存着一个“神圣罗马帝国”,但实际上却是宛如一件由一些大小王国、公国、贵族领地和城邦所织补的“百衲衣”,不属于任何一方神圣。
2024年历史中考专题复习专题突破《世界现代国际关系》测试题(含答案)
2024年历史中考专题复习专题突破《世界现代国际关系》测试题(含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3小题,共26分。
1.多元化的世界充斥着国家间的利益争夺与矛盾冲突。
下面有关“华盛顿会议”的新闻报道,正确的是()A. 《凡尔赛和约》把战前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利转交给日本B. 《九国公约》打破了日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独霸中国的局面C. 《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立即无条件投降D. 《雅尔塔协定》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2.下列历史事件可以用来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A. 背景B. 过程C. 结果D. 影响3.五四运动促使北洋政府拒绝在“对德合约”上签字,“对德合约”指的是()A. 《凡尔赛和约》B. 《九国公约》C. 《北大西洋公约》D. 《华沙条约》4.1922年,某条约规定:“为使中国之门户开放,或各国商务实业之机会均等之原则更为有效起见,缔约各国,除中国外,协定不得谋取或赞助其本国人民谋取一般优越权利。
”对该条约解读正确的是()A. 阻碍了美国在中国的扩张B. 尊重了中国的主权C. 打破了日本独占中国的局面D. 解决了日美在中国的矛盾5.“在联盟内部,……虽然不时产生各种矛盾和斗争,但摧毁法西斯是他们共同目标。
正是这种根本利益使他们团结起来,互相配合支援,直到战争取得最后的胜利。
”材料说明“联盟”建立的作用是()A. 成为二战的转折点B. 开辟了第二战场C. 壮大了反法西斯力量D. 扭转了战争的形势6.梅州历史悠久,文化遗存丰富.2012年3月,五华狮雄山长乐台被考古专家确定为秦汉时期的城址.秦朝时梅州地域属于()A. 陇西郡B. 南海郡C. 桂林郡D. 辽东郡7.打开原子时代大门,为原子能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的是()A. 进化论B. 相对论C. 万有引力定律D. 杠杆原理8.关于朝鲜核问题,中国、俄罗斯、朝鲜、韩国、美国、日本曾多次举行六方会谈.由参加谈判的成员可以看出()A. 美国的霸权主义政策B. 两极对峙的政治格局C. 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D.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9.观察右表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A. 日本的经济增长速度最快B. 美国由此失去了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C. 各国经济增长速度不均衡D. 联邦德国在西欧四国中经济增长速度最快10.了解重大历史事件并正确认识其影响,是初中历史学习的重要目标。
东北亚国际关系史期末考试17
东北亚国际关系史期末考试2017一、单选题 1 有关中国研制核武器进程的文献,我们能利用的不包括以下哪项?分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2 从中国全局的角度上看,提出应该要求中国承认日本在南满州和东内蒙古特殊地位的人是。
分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3 原敬内阁时期的对外政策被称为。
分A、对朝协调A、掘川五夫B、加藤高明C、山县有朋D、田中义一A、《彭德怀年谱》B、《聂荣臻年谱》C、《刘少奇年谱》D、《周恩来年谱》B、对俄协调C、对中协调D、对美协调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4 日本出兵东西伯利亚,最便捷的进军路线是利用进入。
分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A 5 美国想通过向西伯利亚铁路提供的方式来影响中东铁路。
分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6 A、资金援助B、贸易往来C、技术援助D、政治支持A、南满铁路B、西伯利亚铁路C、贝阿铁路D、中东铁路在《江华条约》之后,日本最早是在建立了特别居留地。
分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7 美国放弃使用特种部队和常规武器对中国进行军事破坏行动的构想,是因为。
分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8 苏联史学家们普遍认为,在外交谈判中是打响了第一枪。
分A、英国人B、朝鲜人C、日本人D、德国人A、人力资源消耗大B、美国国会的反对C、中国在这些方面的防御十分有效D、这些措施只能起到暂时性的破坏作用A、平壤B、釜山C、汉城D、仁川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9 基辛格认为,在返还冲绳以后,美国必须保持在紧急状态下的权利。
分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10 以下哪本著作是主要从中苏关系角度研究中国研制核武器进程的?分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11 在1970年,台湾当局就宣布了对拥有主权。
分A、琉球群岛B、东海大陆架渔业资源A、《中苏军事合作》B、《脆弱的联盟》C、《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D、《中苏关系始末》A、重新部署核武器B、优先出兵C、增加军事储备D、寻找同盟国家C、东海大陆架石油资源D、钓鱼岛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12 在美日返还琉球群岛司政权以前,国际社会公认的国际法是。
国际关系史 简答题及论述题
《国际关系史》复习参考题二、简述题及论述题部分1.简述彼得一世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18世纪初期的彼得一世执政后,凭借其至高无上的政治权力,毅然决然地俄国自大守旧的传统,亲自率团出国考察,学习西欧,实行了自上而下的、大胆果断的全面改革。
主要内容是:(1)改革军事,加强国防,夺取出海口;(2)改革和健全国家行政机构;(3)实行宗教改革,加强皇权;(4)改革和发展文化教育事业;(5)兴办近代工业,改变俄国经济落后面貌;(6)扶植商业,发展贸易,提高商人的政治地位。
彼得一世的改革具有近代化意义。
(1)反映了时代的要求,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2)改革加速了俄国经济的发展,巩固了中央集权的统治,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落后状态,使俄国逐渐向近代化国家的道路上迈进。
(3)彼得一世的改革,增强了俄国的国力和军事力量,为北方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2.简述《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主要内容:(1)欧洲领土的局部分割,保证了法国瑞典等获胜国家获得大片领土。
(2)限制了皇帝的权利,承认了各诸侯国具有独立的内政、外交权;(3)确立了新教与天主教的平等地位。
主要影响:(1)和会与和约本身建立了以国际会议方式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模式;(2)和约确立了国家主权至上的国际法基本原则;(3)创立了条约必须遵守、对违约国可施行集体制裁的规定;(4)和约对战俘、人类信仰等人权问题的体现了人类的文明进步。
3.《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对近代国际法的产生和发展有什么意义?威斯特伐利亚和会及其签汀的和约是国际关系史的一个划时代的事件,对近代国际法学的建立和发展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第一,开创了以国际会议解决国际争端的先例;第二,划定了欧洲大陆各国的国界,承认了国家的独立和主权,并把国家主权、国家领土、国家独立等原则确立为国际关系中应遵守的准则;第三,首次创立并确认了条约必须遵守和对违约的一方可施加集体制裁的原则;第四、和约对战俘、人类信仰等人权问题的关注体现了人类的文明进步。
国际关系复习题及其详尽答案(yue)
国际关系复习题题型:简答4道;论述;材料分析(中日关系,日本对华态度)1.思考古代中华帝国长久统治东亚的原因是什么?答:古代中华帝国长久统治东亚的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1)从经济制度与政治制度角度看,中国领土上有广阔的平原,并且历代皇帝重视水利工程建设,这些都有利于中国发展农业,经济的发展带来政治的高度集权,中国能凭借绝对的经济优势、政治优势建立大一统的中华帝国,在东亚地区取得了对其他文明和实力中心的决定性领先地位,长久地统治东亚。
(2)从文化的角度看,中国儒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儒家文化的发展带来了中国思想上的统一;并且东亚地区其他国家也学习、借鉴我国的儒家文化,在东亚地区形成的文化圈也是古代中华帝国长久统治东亚的原因。
(3)从地缘政治角度看,古代中华帝国有强大的国家实力抵御外来因素的入侵与外在力量的挑战,中国在东亚地区建立均势状态。
2.阅读课本31页,思考自1500年以来历史上海权与路权的发展关系对今天中国崛起的意义或启示是什么?(1)海权包括了海上权力和海上权益。
海上权力是指军事力量和对海上交通的控制,海上权益是指在海洋上从事国际贸易和海洋领域本身所含的经济价值。
(2)近代以来,所有国家的强大与崛起都离不开对海权的运用。
1500年以前国家普遍重视陆权,海权是从属于陆权的;1500年以后,工业革命带来了海权对陆权的冲击,国家开始重视、强化海权,并且海权逐渐超越了陆权,国家为了追求利益,巩固陆权而发展海权。
而在现今,海权和陆权的地位是同等重要的。
(3)海权与陆权的发展关系对今天中国的崛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A.从观念转变的角度看,中国有广阔的陆地领土,在人口和自然资源规模方面拥有潜在优势,中国是一个陆上巨型大国,陆权相对兴盛,中国重视陆权,陆权重于海权这一观念至今仍然延续。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现今的世界是开放的,经济的全球化必然也会带来贸易等方面的全球化,中国要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必然开放经济。
过去一百年见面课测试答案2022成都
过去一百年见面课测试答案2022成都过去一百年 2022见面课答案(免费)(⊙.⊙)见面课:如何按“三个要素”观察中国周边局势?1、根据课程,以下选项中没有被包括在“三个要素”中的是A:政治制度B:地缘政治C:文化传统D: 大国博弈答案: 政治制度 ;文化传统2、美国“重返亚太”和“战略再平衡”,分别是哪一年提出的?A:2009年B:2010年C:2011年D:2012年答案: 2009年 ;2012年3、课程中所说的“典型的边缘地带”,是指哪个区域?A:巴尔干半岛B:南亚次大陆C:朝鲜半岛D:海湾地区答案: 朝鲜半岛4、“末段高空区域防御系统”即“萨德”的英文缩写是__。
A:SADDEB:THADC:SADED:THADD答案: THADD5、中国领导人提出,中美应建立新型大国关系,____。
A:共同创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B:“和平,发展,合作,共赢”。
C:共同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贡献。
D:不冲突,不对抗,互相尊重,合作共赢。
答案: 不冲突,不对抗,互相尊重,合作共赢。
见面课:如何认识战争形态的演进及其对人类的影响?1、最先提出“总体战”思想的是_。
A:古德里安B:克劳塞维茨C:鲁登道夫D:利德尔·哈特答案: 鲁登道夫2、提出“均势理论”的是___。
A:索罗金B:马林诺夫斯基C:斯宾塞D:汉斯·摩根索答案: 汉斯·摩根索过去一百年见面课测试答案2022成都 31、“资本主义国家不等于市场经济国家”这一观点,是谁提出的?A:马克思·韦伯B:费尔南·布罗代尔C:贡德·弗兰克D:亚当·斯密答案: 费尔南·布罗代尔2、按照第二次直播互动课上主讲教师的观点,最先提出经济全球化的是谁?A:安东尼·吉登斯B:丹尼尔·贝尔C:卡尔·马克思D:大卫·李嘉图答案: 卡尔·马克思过去一百年见面课测试答案2022成都 41、1969年,美国总统尼克松根据基辛格的建议,“以欧洲为重点,以中东为咽喉,以亚洲为侧翼”,进行了战略调整。
东北亚国际关系史
发表顺序与评分表
4 1조 2조 3조 4조 5조 6조 7조 8조 9조 10조 5 6 7 9 10 11 12 13 14
关于任课教师
潘博星 2007年 中国山东大学 文学学士 2012年 仁荷大政治学博士结业 2012年 仁荷大政治外交系讲师教 Nhomakorabea及推荐书目
구대열, <삼국통일의 정치학>, 까치, 2010. 이근욱, <왈츠 이후: 국제정치이론의 변화와 발전>, 한울, 2009. 김경창: <동양외교사>, 집문당,1995. <全球通史>:斯塔夫里阿諾斯 三國史記
国际关系史
友好关系 交流,合作 国际关系 自由主义 相互依赖与合作 现实主义 战争与和平 敌对关系 牵制,纷争,战争
国际政治理论
东北亚国际关系的历史
课程计划
课程时间 内容 时间范围
上半学期
古代东北亚国际关系
4世纪~7世纪
下半学期
近代东北亚国际关系
东亚的开国~二战
课程评价
以组为单位发表(PPT 15张, 15分钟) 4人一组,共十组(标示任务分担情况) 每组三个组发表(发表顺序参照后页图表) 除发表组以外听众打分(1分~10分,占总成 绩10%) 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各40%) 出勤(10%)
东北亚国际关系史
2013年春季学期 3月 8日 第一周
政治外交系 讲师 潘博星
为什么学习历史?
历史学不能像水晶球那样用来预言哪个 政党获胜、哪个国家领导人遭到暗杀、哪 个国家会发生一场革命或哪个地方会爆发 一场战争。但是历史若得到适当的研究 就能表明各种条件和政策的什么样的结合 在过去导致了暗杀、革命和战争。如果我 们不研究过去现在就会显得很神秘, 而未来则会显得很可怕。--《全球通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坂本龙马 B、陆奥宗光 C、广田弘毅 D、山县有朋 答案:D 5俄国十分赞成日本关于瓜分朝鲜的提议。() 答案:× 6三国干涉还辽之后,日本的形象大大提升。() 答案:×
7“割南满之地,收台湾、吕宋之岛,占领整个中国,君临印度”的口号是吉田松阴提出的。 () 答案:√ 8“割南满之地,收台湾、吕宋之岛,占领整个中国,君临印度”的口号是吉田松阴提出的。 () 答案:√ 9“海外雄飞论”是在明治维新之后日本民间出现的一种社会思潮。() 答案:× 10“海外雄飞论”是在明治维新之后日本民间出现的一种社会思潮。() 答案:× 11从日本北进的角度上来说,()是日本战略上的第一步。 A、满州国 B、蒙古问题 C、美日关系 D、朝鲜问题 答案:D 12按照二战时期盟军的认识,日本的()构成了军国主义的社会基础。 A、领主氏姓土地制度 B、寄生地主制 C、班田制 D、均田制 答案:B
2.1 11910年——1945年期间,韩国不再是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 答案:√ 2朝鲜被卷入国际政治漩涡的时间是在()。 A、19世纪50年代 B、19世纪60年代 C、19世纪70年代 D、19世纪80年代 答案:C 3在回忆录中解释了关于甲午战争、马关条约问题的意见与行动的人是()。 A、坂本龙马 B、山县有朋 C、陆奥宗光 D、广田弘毅 答案:C 4记载了朝鲜王朝始祖太祖到哲宗时代历史事实的编年体汉文记录的书是()。 A、《李朝实录》 B、《三国史记》 C、《高丽史》 D、《国朝实鉴》 答案:A 5日本是在什么时候吞并的朝鲜?() A、1900年
B、1910年 C、1920年 D、1930年 答案:B 6东西方对抗的格局在20世纪70年代得以改变。() 答案:×
2.2 1从日本北进的角度上来说,()是日本战略上的第一步。 A、满州国 B、蒙古问题 C、美日关系 D、朝鲜问题 答案:D 2按照二战时期盟军的认识,日本的()构成了军国主义的社会基础。 A、领主氏姓土地制度 B、寄生地主制 C、班田制 D、均田制 答案:B 3日本北进的最远点是到达了()。 A、西西伯利亚 B、外蒙古 C、东西伯利亚 D、乌克兰 答案:C 4日本北进的最远点是到达了()。 A、西西伯利亚 B、外蒙古 C、东西伯利亚 D、乌克兰 答案:C 5明治政府推行的“废藩置县”等政策损害了()阶层的利益。 A、武士 B、皇族 C、地主 D、商人 答案:A 6明治政府推行的“废藩置县”等政策损害了()阶层的利益。 A、武士 B、皇族 C、地主 D、商人 答案:A
东北亚国际关系史章节测试答案
完整版答案请翻至本文档末尾获取 1.1 1从17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这200年的时间里,东北亚地区国际关系的核心问题不包括 ()。 A、中俄东段边界的疆域是怎么形成的 B、俄日早期的领土争端和经济关系是怎样交织在一起的 C、美国在获得加利福尼亚后如何向太平洋彼岸推进 D、中日关于钓鱼岛的争端问题如何产生 答案:D 2沙皇俄国是一个()国家。 A、农奴制 B、资本主义 C、共产主义 D、帝国主义 答案:A 3美国是在()年获得加利福尼亚的。 A、1948 B、1884 C、1848 D、1984 答案:C 4俄国和中国本来就一直接壤。() 答案:× 5库页岛在历史上是中国的领土。() 答案:√ 6美国获得加利福尼亚后继续向太平洋彼岸推进的前提是()。 A、俄国退出美洲殖民地的买卖 B、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 C、俄国势力的衰退 D、新区域的经济引力 答案:A
2.3 1日本在仁川建立过特别居留地。() 答案:× 2特别居留地的经费是由()支出。 A、日本国库 B、武士阶层 C、当地政府 D、皇室拨款 答案:A 3《江华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打开国门。 A、日本 B、中国 C、俄国 D、朝鲜 答案:D 4从江华岛事件来说,日本奉行的是一种()外交策略。 A、和平 B、结盟 C、武力 D、经济 答案:C
B、二 C、三 D、四 答案:B 2对俄国而言,《中俄北京条约》的签订使俄国在东西伯利亚的疆域得到了新的扩张。() 答案:√ 31860年前后,清政府在领土问题上表现软弱,是因为统治者通常把()放在第一位。 A、国库财产 B、个人名誉 C、政权稳固 D、百姓福祉 答案:C 4以江河为界的分界线,主要是以江河的主航道作为分界。() 答案:√ 5当黑龙江流域的问题和千岛群岛的问题平息以后,()问题又凸显出来。 A、朝鲜半岛 B、钓鱼岛 C、南海海域 D、内外蒙古 答案:A
1.2 1俄国人最先到达千岛群岛的时间早于欧洲人。() 答案:× 2《尼布楚条约》是在中方作出了重大让步的前提下,签署的平等条约。() 答案:√ 3在对俄外交策略上,立足于实力对比关系的君王是()。 A、雍正 B、乾隆 C、康熙 D、顺治 答案:C
4在中俄《尼布楚条约》之后,俄国在东北亚问题上的重心转向了()。 A、蒙古 B、日本 C、韩国 D、朝鲜 答案:B 5清朝与俄国签订的第一份边界条约是()。 A、《满洲里界约》 B、《中俄蒙协约》 C、《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D、《尼布楚条约》 答案:D 1.3 1德川幕府在俄国东进时期并不立足于外交交涉。() 答案:× 2以下哪个条约中规定,中俄两国的东段边界以黑龙江为界?() A、中俄《瑷珲条约》 B、中俄《北京条约》 C、中俄《伊犁条约》 D、中俄《天津条约》 答案:B 3德川幕府在虾夷地区实行的政策与满清政府在东北实行的政策一致。() 答案:× 4俄国在()的殖民活动引发了俄国宫廷关于东方政策的大讨论。 A、亚洲 B、非洲 C、美洲 D、欧洲 答案:C 5以下哪个群体最先意识到俄国向日本推进的危害?() A、平民阶层 B、官僚阶层 C、精英阶层 D、青年学生 答案:C 6在()年之后,俄日关系获得了短暂的稳定。 A、1813 B、1820 C、1834 D、1840 答案:A 1.4 1俄日《库页岛千岛交换条约》,对俄国来说,这是它拥有库页岛的第(约》之后,日本最早是在()建立了特别居留地。 A、平壤 B、釜山 C、汉城 D、仁川 答案:B 6在特别居留地内,只有日本和美国能够介入当地的行政管理。() 答案:× 2.4 1清政府从()年开始大幅度调整对朝政策。 A、1880 B、1881 C、1882 D、1883 答案:C 2面对日本大兵压境的问题,清政府外交政策总的出发点是()。 A、被动等待 B、积极防御 C、出兵增援 D、以夷制夷 答案:D 3()的建成使俄国在东亚的影响扶摇直上。 A、西伯利亚铁路 B、贝阿铁路 C、远东铁路 D、中东铁路 答案:A 4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左右,中国的军营中不包含以下哪个兵种?() A、骑兵 B、火枪兵 C、云梯兵 D、工兵 答案:D 5清流派是清光绪年间产生于民间的一个政治派别。() 答案:× 6《中朝商民水陆贸易章程》是中国清朝与朝鲜王朝签订的平等的贸易条约。() 答案:× 2.5 1在日本对中国的媾和条约的制定中,所表现出来的最鲜明的特点是()。 A、日本要求中国的赔款越来越多 B、日本企图控制中国的时间越来越长 C、日本要求中国开放通商口岸的范围越来越大 D、日本所期望获得的矿产资源越来越多 答案:C
D、贿赂东北当地官员 答案:C 2维特在俄设立的秘密账户“李鸿章基金”总额为()卢布。 A、100万 B、200万 C、300万 D、400万 答案:C 3()反对沙皇俄国借地筑路,原因是认为一旦开了先例,其他国家也会纷纷效仿。 A、李鸿藻 B、林则徐 C、李鸿章 D、康有为 答案:C 4当中日甲午战争结束时,西伯利亚铁路的欧洲部分尚未建完。() 答案:× 5当西伯利亚铁路动工时,日本的()就已经看到了它对日本未来的影响。 A、坂本龙马 B、陆奥宗光 C、山县有朋 D、广田弘毅 答案:C 6在日本学者的研究中强调,要从日俄两国的实际政策发展上看战争的起源。() 答案:√ 3.3 1以()进入中国作为一个转折点,俄国通过参与朝鲜国内动荡扩大了影响力。 A、西伯利亚铁路 B、南满铁路 C、泛亚铁路 D、贝阿铁路 答案:A 2在1898年3月27日,清政府与俄国签订了()。 A、中俄旅大租地条约 B、胶澳租界条约 C、中俄蒙协约 D、尼布楚条约 答案:A 3山县有朋向俄国提议,以()线为界,将朝鲜一分为二。 A、北纬30度 B、北纬33度 C、北纬35度 D、北纬38度 答案:D 41896年,沙皇加冕典礼时,日本派出的祝贺特使是()。
2列强关注中日和约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它们担心自身在华利益受损。() 答案:√ 3从丰岛海战开始,到1894年底,日本通过(),控制了制海权。 A、辽东战役 B、黄海海战 C、鸣梁海战 D、北宁之战 答案:B 4日本提出占领台湾的时间比提出割让辽东半岛核心区域方案的时间更早。() 答案:× 51891年,英法达成了一个共同针对()的同盟协约。 A、俄国 B、美国 C、德国 D、奥地利 答案:C 3.1 1列宁把美西战争、布尔战争和()并列为三次早期帝国主义战争。 A、日俄战争 B、英法战争 C、中日甲午海战 D、美墨战争 答案:A 2《俄国军队与日俄战争》一书强调俄国在日俄战争中战败的原因是俄国没有准备。() 答案:√ 3斯大林认为,对外扩张、瓜分世界是资本主义走向帝国主义的重要标志。() 答案:× 4()认为,甲午中日战争是把日本作为工具的沙皇俄国挑起的。 A、康有为 B、李鸿章 C、马克思 D、恩格斯 答案:D 5在斯大林的著作中,把日俄战争称为()的战争。 A、俄国侵略日本 B、日本侵略俄国 C、日俄争夺东亚霸权 D、日俄互相侵略 答案:B 3.2 1为了实现“借地筑路”,沙皇政府采取的最初步骤是()。 A、直接出兵中国东北 B、花钱买地来修筑 C、直接向清政府提出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