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峡出平湖讲诉
高峡出平湖观后感
高峡出平湖观后感古人有云:“高峡出平湖,流水如长天。
”我曾听闻这句话多次,然而直到最近一次亲自来到高峡出平湖,才真正体会到了其中的深意。
高峡出平湖,顾名思义,就是犹如一个高峡蜿蜒而起,在终点处形成平湖的自然景观。
当我置身于这个壮丽的地方时,仿佛感受到了山川的气势和湖泊的宁静。
远处的高山犹如屏风一样挡住了风,湖泊的水面则波平如镜,留下了一片宁谧安静的景象。
站在高峡上俯瞰平湖,一片蓝天与白云相映成趣。
山势如剑,伫立在远方,给人以安抚心灵的感觉。
而平湖则犹如一面清澈的镜子,映射着周围的一切。
湖水平静,没有丝毫波澜,如同时间凝固般静止。
站在这里,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与神奇。
高峡之所以如此壮丽,莫过于路途的曲折和河谷的纵深。
峡谷两旁的山峦交错,有的山峰高耸入云,有的山峰则低矮平缓。
山峰起伏,形成了一道道彩虹般的景观,让人仿佛在仙境之中。
与此同时,流经峡谷的河水奔腾不息,发出一阵阵激昂的声音。
这种声音是那样的舒心,让人感到心灵得到了净化。
高峡出平湖的风情,除了山水之外,还有丰富的生物资源。
在这里,我见到了许多稀有的鸟类,它们在湖面上翱翔,展示着它们的自由与活力。
湖边的花草也繁盛茂盛,各种各样的花朵争奇斗艳,散发着浓郁的芳香。
这里的动植物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彰显了大自然的独特魅力。
高峡出平湖,是一道壮丽的自然风光,也是灵魂的栖息地。
走在峡谷的小道上,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感受着大自然的气息,仿佛与整个世界融为一体。
在这里,人们可以放下身上的繁杂与困顿,静心聆听大自然的声音,感受到内心的平静与宁谧。
高峡出平湖观后的感悟,是对自然的敬仰与感恩。
这里的山水让我感到宁静,生命的气息让我感到生机勃勃。
这个世界是如此广阔,大自然是如此神奇。
我们应该珍惜每一个与大自然亲近的机会,感受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在高峡出平湖的旅程中,我体验到了自然的力量和美好。
与大自然的融和,让我感到内心的平衡与宁静。
我思考着人与自然的关系,思考着自己在这个世界中的存在。
高峡出平湖的意思
高峡出平湖的意思
高峡出平湖是一句成语,形容山势陡峭的地方突然开阔平缓,非常壮观。
历史由来:
高峡出平湖这个成语最早来源于唐代杜牧的诗《赤壁》,其中有“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
此时登临化城楼,目断长川”和“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两句。
其间“化城楼”是高峡所在的建筑,而“群玉山头见”则是在高峡出平湖的景象下所生的联想。
例子:
1. 驱车行驶在盘山公路上,看到前方有一个高峡出平湖的美景,不禁心旷神怡。
2. 这个城市有个景点,叫做高峡出平湖,是当地的自然奇观。
3. 那片山林峰峦叠嶂,如同石屏挡海,峭壁直立,突然开阔成平原,形成了一幅高峡出平湖的美丽风光。
补充:
高峡出平湖是用于形容自然景观的成语,常常用于形容形势陡峭的地
方到了某个转折点后一下子变得平缓,景色开阔,形成了突然的美丽景观,这也就是所谓的“一线天”现象。
高峡出平湖课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长江之歌
19
长江之歌
20
长江之歌
21
22
据记载,从汉代到清末的2000多 年中,长江共发生大小洪灾200多次, 平均10年1次。远的不说,仅20世纪长 江全流域就发生过3次大水灾:
1931年那次,死亡14.5万人; 1954年那次,死亡3.3万人; 1998年那次,死亡1320人; 每一次财产损失数以百亿、千亿元。
35
高峡出平湖
造福人民的三峡工程
36
37
38
23
孙中山
毛泽东
江泽民
24
长江三峡位置示意图
四川盆地
瞿塘峡
宜昌 湖口
巫峡 西陵峡
25
26
泄洪口 大坝
双线五级船闸
发电机组
27
高185米 长2309.47米
水库容量达393亿立方米 大坝
28
泄洪口
29
共有泄洪口23个 每秒能泄洪102500立方米
30
双线五级船闸
31
32
33
34
更立西江石壁, 截断巫山云雨, 高峡出平湖。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第十册
高峡出平湖
金华新世纪学校 蒋英美
1
长江之歌
2
长江之歌
3
长江之歌
4
长江之歌
5
长江之歌
6
长江之歌
7
长江之歌
8
长江之歌
9
长江之歌
10
长江之歌
11
长江之歌
12
长江之歌
13
长江之歌
14
长江之歌
15
高峡出平湖的整首诗词意思
高峡出平湖的整首诗词意思
“高峡出平湖”的整首诗词的意思是:刚喝了长沙的水,又吃着武昌的鱼。
横渡这万里长江,举目眺望舒展的长空。
哪管得风吹浪涌,这样比在庭院中散步还舒服,今天我终于可以尽情流连。
孔子在河岸上说:时间就像这奔流不息的河水一样,昼夜不停的流逝着!江面风帆飘荡,龟蛇二山静静伫立,胸中宏图升起。
武汉长江大桥建成以后,长江天险成为通畅的大路。
我还要在长江西边建起大坝,把巫山多雨造成的洪水拦腰截住,让三峡出现平坦的水库。
神女如果当时还健在,她看到高峡出平湖,必定会惊愕世界变了模样。
高峡出平湖:即将实现的宏图
高峡出平湖:即将实现的宏图2003年6月1日,三峡水库开始初期蓄水。
这一天,在几代中国水利人心中,远不能仅仅用期待二字来形容。
从6月1日到15日,三峡水库水位逐渐上升到海拔135米。
在蓄水前的这段日子里,我默默审视着这永远的三峡,追寻着135米水位线以下的记忆,畅想着高峡平湖的胜景。
蓄水之前的三峡库区,远离了往日的喧嚣,显得有些平静。
回首十年三峡移民工程,一座座老城在清库的爆破声中夷为平地,化做记忆;一座座新城又拔地而起,昭示新生活的美丽。
“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在开发性移民方针的指引下,64万三峡二期移民告别故土,其中14万移民外迁到库区以外的11个省市。
我们祝福三峡移民一路走好,告别贫穷,重新建设新家园。
蓄水之前,展示三峡地区文明、记载三峡地区历史的一处处古迹一件件文物,得以妥善保护。
三峡库区364处地面文物获抢救性保护。
涪陵白鹤梁水文题刻、云阳张飞庙、忠县石宝寨和忠县汉阙等地面文物中的四大“国宝”,或搬迁,或就地采取措施,建水下和露天博物馆。
蓄水之后,人们依然可以一睹尊容。
从今年3月开始,国务院验收委员会移民验收组对二期移民工程进行了全面的现场检查验收。
内容涉及库底清理、农村移民安置、城市(县城)迁建、集镇迁建、工矿企业迁建、专业项目复建、环境保护、文物保护、地质灾害防治和档案管理等10大项。
4月27日,国务院三峡工程移民验收组审议并通过了三峡库区二期移民终验报告,标志着三峡库区二期移民工程正式通过国家验收,三峡库区135米水位线下移民工程迁建及清库能够满足三峡工程蓄水的要求。
蓄水之前的三峡坝区,工程建设一环紧扣一环,紧张而有序。
4月9日,三峡临时船闸正式封堵,拉开了今年实现蓄水通航发电三大目标的序幕。
4月1 6日,三峡工程三期碾压混凝土围堰浇下最后一仓混凝土,比合同工期提前55天全线浇筑到140米设计高程。
从水库初期蓄水到2007年,它将与左岸已建成的大坝一起,担负挡水任务。
三峡水库蓄水,必须由国务院下达蓄水令。
高峡出平湖的意思
高峡出平湖的意思
“高峡出平湖”,作为一句诗,翻译成现代文,它的语序颠倒一下,是说平湖出自高峡。
高高的山峡中建筑了堤坝,堤坝截断了潺潺的流水,于是湍急的流水就变成了平整的湖面。
“高峡出平湖“”是毛泽东主席在畅游长江的时候,所思所想的一句诗。
虽然此时的三峡大坝还未动工,但是由于两岸的高耸的山峡,依然形成了高峡平湖的格局,于是毛泽东主席想到了这句饱含情感与豪迈气概的诗句。
扩展资料:
水调歌头·游泳
毛泽东
才饮长沙水,
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
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
胜似闲庭信步。
今日得宽馀,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
龟蛇静,
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
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璧,
截断巫山云雨,
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
当惊世界殊。
《水调歌头·游泳》是毛泽东在1956年巡视南方,在武汉三次畅游长江写下的词,这首词最早发表在《诗刊》1957年1月。
该词描绘了1956年中国积极建设的现象,表达了毛泽东对中国人民建设祖国和改变山河的豪迈气概,体现出来毛泽东对未来景象的展望,也表达出了一桥贯通大江南北的历史意义。
高峡出平湖诗词
高峡出平湖诗词
高峡出平湖,风景如画,这里是诗人们的灵感源泉,他们用诗词描绘着这里的美景和历史文化。
唐代诗人王之涣曾有一首《登鹳雀楼》诗,其中有一句“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这个黄鹤楼就是指高峡出平湖的黄鹤楼,如今游客们依然可以在这里欣赏到千年古刹和美丽风景。
宋代诗人苏轼也曾经在这里留下了他的诗篇,他的《黄鹤楼》中写到“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这首诗流传至今,将高峡出平湖的美景和历史文化传承下来。
如今,高峡出平湖已经成为了一个集休闲、旅游、文化、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区,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度假和学习。
这里有着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同时也是诗人们的创作乐园,成为了文化艺术和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无论是游客还是诗人,都深深地爱上了这个美丽的地方。
在这里,人们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和文化的魅力,留下属于自己的诗篇和回忆。
高峡出平湖,是一个值得人们去探索和体验的地方。
- 1 -。
高峡出平湖教案及磨课过程
第一稿高峡出平湖教材分析20XX年,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正式开始蓄水,一个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巨大综合效益的水利枢纽工程已初见成效,三峡工程其规模之大,时间之长,确定和论证的程度之深在世界上是罕见的,它凝聚着几代中国人的心血和智慧,为我国腾飞提供了保障和良机。
因此三峡工程是我们每个炎黄子孙的骄傲。
课文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百年梦想。
开门见山的介绍了三峡工程的基本情况和重要意义。
撷取了现在的三峡大坝和三峡大坝合龙、首次通航的几个历史瞬间,然后对三峡工程进行了历史回顾,从孙中山首倡三峡建坝至毛泽东写诗寄托美好向往,在到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策划下通过三峡工程议案,历史70余年。
第二部分:船过三峡。
教科书从两个问题入手:三峡船闸究竟是怎么样的?万吨巨轮如何通过这个世界上最大的船闸?教科书通过具体数字说明三峡船闸工程的宏大和船闸及船闸同行的过程。
五吨级船闸的复杂技术让学生为我国拥有这么伟大的水利枢纽工程而引以为豪。
第三部分:回望母亲河。
教科书反映了长江在数千年中给人们带来了无数的灾难,造成了重大的损失,以及长江作为“黄金水道”,并没有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第四部分:展望母亲河。
教科书展示了如今三峡工程兴建后的长江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巨大效益。
它不仅在发电、航运上发挥作用,而且激活了长江三峡库区的经济。
教学目标1、了解三峡工程的概况,知道三峡工程是我国一项伟大的工程。
2、能通过上网、查资料等方式获取有关三峡工程的资料。
3、引导学生关注三峡工程,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三峡船闸通航的过程。
难点:了解三峡工程的伟大,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一、《长江之歌》我传唱1、喜欢听歌吗?我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好歌,也带了一处好风景,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2、播放课件及歌曲。
3、请说说这是我国的哪一条河流。
(长江)你知道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赞美她吗?4、面对这样的长江你也想用怎样的话语赞美她?二、水可载舟亦可覆舟1、过度:可是长江也会发脾气,也曾经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灾难。
高峡出平湖的典故和故事背景
高峡出平湖的典故和故事背景
在遥远的很久以前,长江下游的一条支流,叫做长江。
长江是从青藏高原流下来的一条大山沟。
长江穿过崇山峻岭,一直向东流去,经过许多高山峻岭,忽然有一道大峡谷挡住了它。
这道大峡谷有一百三十多里长,像一条大龙横在长江的源头,所以人们叫它为长江源。
长江源有一个瀑布,据说从这条大峡谷中流出。
这瀑布是从一个高达四百多米的悬崖上飞下来的。
这里山高水急,悬崖峭壁上长着许多奇花异树,就像是天上的星星一样。
更特别的是这里还有许多野猴出没。
有一天,有几个猎人走进了这片原始森林。
他们走了一天还没有走出这片原始森林。
忽然,他们看见远处有一条小白蛇一样的东西在向这边游来。
猎人们害怕极了,吓得直哆嗦。
其中一个猎人吓得闭上了眼睛说:“完了!这回要死定了!”这时另一个猎人站起来说:“我去把它抓住,给我们找条船来!”说完就朝着那条小白蛇游去。
那条小白蛇很机灵,它不像别的动物那样惊慌失措,而是慢慢地游到了那个猎人身边,在他的手上咬了一口。
—— 1 —1 —。
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的意思
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的意思
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是一句出自《红楼梦》的诗句,意思是在高高的山峡中出现了一个平静的湖泊,湖泊中的女神应该没有受到任何伤害,这一景象令世人震惊。
这句诗句出现在《红楼梦》第五十五回中,形容王熙凤在黛玉的房间里看到了黛玉那令人心碎的景象,心中感慨万分,写下了这句诗。
这里高峡出平湖被解释为女神起初在高高的山峡中,而后出现在湖泊中,表达出黛玉曾经是一位高贵而快乐的女子,但现在却陷入了病痛和悲伤之中。
这句诗句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反映了黛玉作为一个“神女”的高贵与悲凉的对比。
高峡代表高洁的品质,平湖象征平静的生活,而神女则代表了黛玉作为贵族女子的高贵和独特的气质。
然而,这样尊贵的女子却在命运的安排下受到了伤害和痛苦,令人感叹世间的不公和悲剧。
这句诗句也可以被引申为对人生的思考。
人们常常期望正直和善良的人能获得幸福和美好的生活,但现实往往并非如此。
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人可能被困于病痛、悲伤和不公,而这种不公和悲剧令人感到震惊和惋惜。
因此,这句诗句的意义不仅仅是描绘了黛玉的悲剧境遇,也是对于人
生的深刻思考。
它提醒我们在欣赏美好和幸福时要珍惜,同时也要对悲伤和不公持有同样的关注和同情。
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和面对这个世界上的各种殊境。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五下《高峡出平湖》说课稿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五下《高峡出平湖》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高峡出平湖》是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五下的一个教学内容。
本课以我国著名的水利工程——三峡工程为背景,通过介绍三峡工程的建设过程和成果,引导学生了解科学技术对社会的贡献,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对三峡工程的历史背景和建设过程的介绍,也有对工程成果的展示,同时还设置了丰富的思考题和实践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认知能力,对我国的一些重大事件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三峡工程的认识可能较为片面,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全面了解三峡工程的建设过程和成果。
此外,学生对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有一定的认识,但对科学技术如何推动社会进步,尤其是在大型工程中的作用,可能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去思考问题,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三峡工程的建设过程和成果,理解科学技术在工程中的重要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科学技术改变生活的信念。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峡工程的建设过程和成果,科学技术在工程中的作用。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去分析问题,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讲解等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丰富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了解三峡工程的建设过程和成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三峡工程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对三峡工程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三峡工程的建设过程和成果。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三峡工程的意义和价值。
葛洲坝诗词
葛洲坝诗词
嘿,朋友们!咱来说说葛洲坝。
那葛洲坝啊,就像是大地的巨人,
横卧在江河之上,霸气十足!
“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这句诗用来形容葛洲坝简直太贴切了!你想想看,那巨大的坝体,不就像是一把利剑,把江水都给驯服
了嘛!站在葛洲坝上,看着江水奔腾而过,你难道不会心潮澎湃吗?
就好像自己也变成了那汹涌江水中的一部分。
我记得有一次去葛洲坝,遇到一位老伯伯,他满脸自豪地跟我说:“这葛洲坝可是咱国家的骄傲啊!”可不是嘛,它为我们带来了多少好
处啊!发电、航运,那作用可大了去了。
每次看到葛洲坝,我都忍不住感叹,这是多少人的心血和智慧铸就
的伟大工程啊!它就像一座不朽的丰碑,屹立在那里,见证着时代的
变迁。
它难道不像一个忠诚的卫士,守护着我们的生活吗?
葛洲坝的美,不仅仅在于它的宏伟壮观,还在于它所蕴含的精神力量。
它让我们看到了人类的勇气和毅力,看到了我们可以创造出多么
惊人的奇迹。
所以啊,葛洲坝就是一个传奇,一个让我们永远为之骄傲的传奇!
它就像夜空中最亮的星,闪耀着独特的光芒,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
浙教版品社五下《高峡出平湖》说课稿
浙教版品社五下《高峡出平湖》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高峡出平湖》是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主要描绘了长江三峡的壮丽景色和我国人民在建设三峡工程中付出的辛勤努力。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三峡工程的历史背景、建设过程以及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同时,课文中的优美词句和生动描绘也能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他们对于身边的人事、景物有一定的认识和感悟。
但是,对于三峡工程这样的大型国家项目,可能还存在着许多疑问。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讨论、观察等方式,深入了解三峡工程,体会建设者的辛勤付出,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长江三峡的地理位置、特点以及三峡工程的建设过程和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学生能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会到建设者的辛勤付出,培养爱国情怀,增强社会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三峡工程的历史背景、建设过程和意义。
2.难点:学生能够深入体会课文中蕴含的爱国情怀,理解建设者的辛勤付出。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长江三峡的地理位置和特点,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长江三峡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长江三峡的地理位置、特点以及三峡工程的建设过程和意义。
3.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分享自己的观点。
4.讨论交流: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小组进行交流分享,让学生在讨论中进一步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高峡出平湖当惊世界殊的原文
高峡出平湖当惊世界殊的原文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有一篇富有传奇色彩的诗歌,题为《高峡出平湖当惊世界殊》。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英勇而感人的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化身为一座高山,他挺身而出,冲出平凡的湖面,给世界带来了惊叹和震撼。
诗中的高峡象征着人们心中的理想和抱负,它高耸入云,宛如一座巍峨的山峰。
而平湖则代表了平凡和安逸的生活状态。
故事开始时,高峡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存在,与平湖融为一体。
然而,当机遇来临时,高峡突然决定挺身而出,突破平凡的生活,追逐自己的梦想。
高峡的决定引起了世界的关注。
人们对他的举动感到惊讶和震撼,因为他们从未想过,平凡中的高峡竟然能够有如此壮丽的表现。
高峡的举动让他成为了人们的榜样和偶像,他们对他的故事津津乐道,并纷纷向他致以崇敬和赞美。
这首诗表达了一个重要的主题,即每个人都有可能在平凡中创造出惊世之举。
它告诉我们,只要我们拥有足够的勇气和决心,就能够超越现实的限制,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不要因为平凡而自卑,而要相信自己的潜力,敢于冒险,勇于追求卓越。
这首诗也提醒我们,挑战常规和突破自我是实现个人成长和成功的关键。
只有敢于离开舒适区,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我们才能够在生活的舞台上成为真正的主角。
高峡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敢于站出来,才能够引起世界的注目和赞赏。
在当今社会,我们常常被平凡和安逸所困扰。
我们害怕冒险和失败,害怕离开熟悉的环境。
然而,我们也应该从高峡的故事中汲取力量和启示。
只有勇敢地面对自己的梦想和目标,勇敢地冲破平凡的束缚,我们才能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和惊世之举。
因此,让我们以高峡为榜样,勇敢地走出平湖,冲向更广阔的世界,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和抱负。
无论我们的目标有多么遥远或艰巨,只要我们相信自己,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惊世界殊,创造属于自己的传奇。
散文:高峡出平湖
三峡大坝蓄水后的那次三峡之游是很偶然的。
2005年5月27日,全国集邮联在山城重庆举办“中国集邮论坛”。
我的一篇论文获论坛三等奖,因而有幸参加论坛。
会后得到通知,与会人员可乘游轮经三峡至宜昌,再抵武汉,参加6月1日在武汉举办的“2005全国最佳邮票”评选颁奖,及《安徒生童话》邮票的首发式。
这当然是一件美事。
既可领略蓄水后三峡的风光,还可与各位集邮界专家多讨教几日。
是夜,一行人惜别山城的万家灯火,于朝天门码头登上“峡江12号”游轮,顺江而下,一夜无眠,为将饱览三峡风光兴奋不已。
次日,雾蒙蒙的大江之上,天尚未大亮,到达此次三峡游的第一站,丰都。
作为旅游景点,丰都当然是在这次三峡游程之内,作为三峡邮票的构图,丰都不在其中,我们一行人议论着,此次三峡游应着重游览三峡邮票发行景点,以便从中体味邮票设计家的设计理念,以及作为集邮人对邮票设计家对长江三峡的理解与感悟,这个提议到是得到了大家的认同。
白帝城,风和日丽。
在船舱里就有人兴奋地朗诵着:“朝辞白帝彩云间”的千古名句,而对着波涛翻滚的长江,个个真可谓“豪情满怀”。
集邮人个个都有一稞年青的心。
这白帝城常被误认为是当年刘备托孤之处,这一说法其实是不确的。
根据史料,当年蜀汉昭烈皇帝,凭着一时感情之冲动,拒听忠告,致使遭到火烧连营七百里的惨败,最后气得一命归西。
就在他生命垂危之时,曾向诸葛亮嘱咐后事,但那地点是在奉节,并非白帝城。
白帝城实是东汉公孙述在此称“白帝”而得名。
《三国演义》小说移花接木,把白帝城说成刘备托孤之处,本无可厚非,作为文学作品,是允许的。
作为集邮者,就应当在邮品、历史、与文学艺术品中有正确的认识与理解。
这也是历史赋予中国集邮者的一项文化使命,绝不能因为集邮文化在文化分类上属于休闲文化,就对于出现在邮票图案上的历史画面人云亦云。
白帝城的位置对于长江上行的船只来说是出峡口,对于我们这次的游船来说是从重庆顺江而下,则是入峡口,至此,真正的三峡游开始了。
创新小议——介绍高晨阳的《高峡出平湖》
作者: 蔡若虹
出版物刊名: 美术
页码: 14-15页
主题词: 高峡出平湖 董希文 五十年代 创作素材 对我说 蒋兆和 历史车轮 社会生活 张仃 大好山河
摘要: 五十年代初期,毛泽东同志提出的“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口号,得到了画家们的热烈响应。
那时候的画家并没有以创新为标榜,可是却投身在社会生活中,观察体验,搜集那些可以作为创作素材的新鲜事物。
画家们的眼光是敏锐的,在看厌了旧社会的腐败和丑恶之后,突然更换了一个朝气蓬勃的新环境,精神为之一振,心情变了,眼光也亮了,对于什么是新、什么是美,几乎一眼就可以辨别。
董希文画《开国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调歌头· 游泳 毛泽东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 胜似闲庭信步。 今日得宽馀,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 龟蛇静, 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 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璧, 截断巫山云雨, 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 当惊世界殊。
三峡共有10个闸室,每个扎实有效 长度280米,净宽度34米,可过万吨级 船队,年单向通航能力5000万吨。五级 船闸共有12道闸首、24扇钢铁巨门。每 扇门高是38.5米,宽40.4米,重达1700 吨,相当于4个篮球场大。闸门呈“人” 字状开启,渗数率低于0.03立方米/秒。 船舶从上游过坝下行,打开第一号闸室 上的闸门,使闸室内水位与上游水位齐 平,船进入船闸后,关闭上闸门,从闸 内放水,与第二号闸室水位齐平时,打 开下闸门,船舶驶入第二号闸室。依此 类推,直至驶入下游。如果船由下游向 上驶,上述过程相反。一次通过五级船 闸,需要2——3个小时.
长江,中国第一大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 拉山主峰各拉丹东的西南侧。干流自青藏高 原蜿蜒东流,经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四川 省、云南省、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 徽省、江苏省和上海市10个省、区、市,在 上海市注入东海。全长6300公里。流域面积 180多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面积的1/5。长江 干流源远流长,支流众多,水量丰富,全年 不冻,干支流通航里程7万公里,约有3万公 里航道可以通行机动船,宜昌以下3000公里 的干流可通行轮船,万吨海轮可直达南京。 同时,干流与海洋相通,不但便利流域内部 与沿海各地的联系,而且,也可以与国外进 行经济贸易上的交往,因而有黄金水道之称。
回望母亲河
河亲 母 些 哪 有
长江,她源远流长,宏伟博大,气 势磅礴。 她是中华民族辉煌历史的见证,更 是东方巨龙腾飞的不竭动力。 数千年来,她备受人们崇拜,却又 被人们肆意践踏破坏;她养育着炎黄子 孙,却也带来了无穷的灾难。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人口密集,是我国工农业 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但由于地势较低,完全 依靠两岸的干堤以及支堤抵挡洪水,洪涝灾害威 胁严重。据历史记载,从公元前206年至公元1911 年的两千多年中,长江共发生洪灾214次,平均每 10年一次。20世纪,长江又发生了多次特大洪水 灾害,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长江的通航里程很长,素有“黄金水道”的 美誉。而所谓的“黄金水道”,以前其实仅是从 上海到武汉这一段。从武汉到宜昌626千米的江段, 只能行驶3000吨级船只.这一江段浅滩密布,航道 水深达不到标准航深要求。而宜昌至重庆的川江 河流段由于水流湍急,险滩、暗礁众多,只能行 驶1500吨级的船只。
高峡出平湖
一把铁锤 砸碎了千年枷锁 一把弯镰 收割了共和国成熟 烈士的鲜血 染红了党旗上边一根信仰的纤维 历史的车轮 碾过了岁月的深渊 改革开放 开创了新局面 从三峡之梦 到西部开发 更有南北交通的便利发达 巨龙腾飞 谁人不夸 昨天 岁月化作一朵朵杜鹃 今天 亿万人民在为新世纪的中国奋战 明天 我们将翱翔于世纪蓝天
1994年12月14日,三峡工程正式开工。 开工时预计总投资2039亿元,到2009年完 工。三峡工程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水 里枢纽工程,具有防洪、发 电、航运 等综合功人的生 命财产安全;它向半个中国输送电力,可 以缓解中国经济增长带来的电力紧张局面; 它提高长江的通航能力,相当于在中国增 加了6条东西向铁路。
第三招: 火眼金睛
丹江口大坝
三峡大坝位于中国湖北省宜昌市境内,距下游葛洲坝水利枢 纽工程38公里;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发电工程——三峡水电站 的主体工程、三峡大坝旅游区的核心景观、三峡水库的东端。 三峡大坝工程包括主体建筑物及导流工程两部分,全长约2309m, 坝高185m,工程总投资为4954.6亿人民币,于1994年12月14日正 式动工修建,2006年5月20日全线修建成功。 经国家防总批准,三峡水库于2011年9月10日零时正式启动第四次 175米试验性蓄水,至18日19时,水库水位已达到160.18米。2012 年7月23日,三峡枢纽开启7个泄洪深孔泄洪。上游来水流量激增 至每秒4.6万立方米。2012年7月24日,三峡大坝入库流量达7.12 万立方米/秒,是三峡水库建库以来遭遇的最大洪峰。 同时,三峡大坝的完工转移了超过39亿立方米的水到海拔175米的 高度,根据美国太空总署的计算,这人为的减缓了地球自转,使 每天都比过去延长0.00000006秒。
三 峡 大 坝 合 龙 和 首 次 通 航
三峡工程,从最初的设想到1994年的正式开工,前后经历了七十多 年。三峡工程之梦,是几代国人的富国强民之梦。 1917年,民族伟人孙中山先生手持放大镜,在地图上沿长江流域来 回移动,后来久久地盯在三峡一带,一个伟大梦想由此迸发。孙先生心 潮澎湃,奋笔疾书:“改良此上游一段,当以水闸堰其水,使舟得以溯 流而行,而又可资其水力。”然而,在那个列强入侵、国难民穷的时代, 他的梦想只能是海市蜃楼。新中国的成立后,三峡工程再次列入议事日 程。毛泽东在与长江水利委员会负责人讨论治江方法略时,以其伟人的 胆略提出:“在三峡这个总口子上卡起来,毕起功于一役”。1956年夏 的一天,毛泽东在武汉三次畅游长江之后,奋笔写下:“更立西江石壁, 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的壮美诗篇。此后,三峡工程多次被提上 中国领导人的议事日程。但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国家财力的贫弱,一 代伟人的宏伟畅想,最终只是一种美好的企盼。改革开放以后,三峡工 程之梦进入了新的阶段。在意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筹 划之下,寄托了七十多年梦想的三峡工程议案,在1992年4月3日第七届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获得通过。
闯一闯: 1、三峡工程( )年开工,前后 经历了( )多年。 2、( )年,民族伟人( )手 持放大镜,在地图上沿长江流域 来回移动,后来久久地盯在 ( ),一个伟大梦想由此进发。 3、孙先生心潮澎湃,奋笔疾书: “ 。” 4、关键词:( )
欣赏了那么多的 美景,下面请同 学们接招。
第一招:疑题解解
刚才欣赏的是什 么风景?
你答对了吗
三峡大坝
第二招:动动思维
新中国的成立尤其是( )以 来,伟大祖国发生了( )的变化: ( ),( ), ( )……这一切都表 明东方巨龙已经( )了。
新中国的成立尤其是(改革开 放 )以来,伟大祖国发生了(翻天 覆地)的变化:(三峡工程的建 设 ),(西部大开发 ),(日新 月异的交通变化)……这一切都表 明东方巨龙已经(昂首腾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