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东部农牧区生态移民中安置模式研究

合集下载

采煤沉陷区解决农牧民生产生活问题研究——以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乌兰木伦镇为例

采煤沉陷区解决农牧民生产生活问题研究——以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乌兰木伦镇为例

采煤沉陷区解决农牧民生产生活问题研究——以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乌兰木伦镇为例王宇龙【摘要】本文首先对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乌兰木伦镇农牧民经济水平现状做了阐述;接着讨论了农牧民失地原因,同时分析改善这种现状的不利和有利因素;最后提出通过具体措施,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期刊名称】《科技创新导报》【年(卷),期】2012(000)020【总页数】2页(P3-4)【关键词】采煤沉陷区;生产生活;解决【作者】王宇龙【作者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社会学民俗学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1在2010年国家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农牧民增产、增收,保障农村社会长久稳定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农牧民增收的外部环境和内在压力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的新形势下,只有积极谋划新思路,并采取有效措施才能切实促进农牧民增收。

乌兰木伦镇作为伊金霍洛旗的工业重镇,拥有着丰富的煤炭资源,区域经济总量在煤炭产业的带动下迅速增长。

但是,与工业经济的繁荣相比,农村的发展却相对滞后,农牧民失地问题日益严重。

1 乌兰木伦镇农村经济的发展现状随着农村改革和发展逐步深人,党的中心工作转移到经济建设以来,乌兰木伦镇农牧民的经济收人不断增加,生活水平不断进步,到2005年,全镇农牧民的人均收人达到7000元,比改革开放的1978年提高了许多倍,到2011年年底全镇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将达到14000元,比2005年翻一番。

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全镇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但是,目前乌兰木伦镇农牧区经济社会仍处在比较落后的状态,农牧区仍处于区域性和整体性相对贫困的状况。

农牧业基础设施条件差,抵御自然灾难能力弱的问题仍然突出;农牧民群众生活水平较低,至今仍有相当一部分农牧民的生活水平处于相对贫困状态;农牧业结构调整缓慢,农牧民增收渠道不宽,农牧民收人水平和镇区居民相比差距很大;失地农牧民越来越多,在不久的将来,乌兰木伦镇16个行政村108个生产合作社中约有90%的村民都将失去原有生活条件和生产基础。

有序推进内蒙古农牧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对策探析

有序推进内蒙古农牧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对策探析

有序推进内蒙古农牧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对策探析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牧业转移人口涌入城市,这对内蒙古自治区的市民化进程提出了新的挑战。

如何有序推进内蒙古农牧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成为当前需要重视的问题。

本文将从当前形势出发,探讨有序推进内蒙古农牧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对策和措施。

一、内蒙古农牧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挑战随着农牧业转移人口日益增多,内蒙古自治区的城市化进程也在加快。

农牧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由于许多农牧业转移人口来自贫困地区,他们的文化教育水平较低,适应城市生活的能力不足,导致他们在城市中面临就业、居住、医疗等方面的困难。

由于内蒙古自治区地域辽阔,尤其是草原地区人口相对分散,城市化过程中面临着基础设施不完善,公共服务不足等问题。

随着农牧业转移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城市生活资源面临一定压力,城市环境与社会秩序也面临一定的挑战。

针对上述问题,有序推进内蒙古农牧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需要全面谋划、综合施策。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对策探析。

1. 加强农村教育和培训农牧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过程中,加强农村教育和培训是关键的一环。

只有提高农村人口的教育水平和职业技能,才能更好地适应城市生活,增强就业竞争力。

内蒙古自治区可以通过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建设职业技能培训中心等途径,提高农村人口的综合素质,为其城市化提供更好的保障。

2. 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针对城市基础设施不完善、公共服务不足等问题,内蒙古自治区可以采取增加基础设施投入、扩大公共服务覆盖面等措施,提升城市吸纳农牧业转移人口的能力和水平。

特别是要加强对基层社区的建设和管理,提高城市居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3. 实施产业扶贫和创业帮扶内蒙古自治区可以通过产业扶贫和创业帮扶等措施,鼓励农牧业转移人口在城市创业就业,增加其经济收入。

可以通过提供贷款支持、技术培训、创业指导等方式,帮助农村人口在城市立足,实现就业创业的目标。

如何减少农牧民、转移农牧民、富裕农牧民

如何减少农牧民、转移农牧民、富裕农牧民

如何减少农牧民、转移农牧民、富裕农牧民
苗建军
【期刊名称】《现代农业》
【年(卷),期】2014(0)8
【摘要】如何“减少农牧民,转移农牧民,富裕农牧民”是鄂尔多斯市“十二五”转移和收缩发展,集中发展战略的一大课题,意在实现农村牧区规模化经营和减人增效,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我就围绕农牧民如何转移,如何增收,提一些粗浅的建议:
【总页数】2页(P87-88)
【作者】苗建军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伊金霍洛旗分校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牧民共同富裕
2.宣传藏文科普知识推动西藏农牧民共同富裕
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牧民生活富裕
4.关于印发《西藏自治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加快农牧民转移就业促进农牧民增收的实施方案》的通知(藏人社发[2020]36号)
5.伊利七个联结助力奶业振兴带动500万农牧民共同富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荒漠化农牧民人居环境提升——以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为例

荒漠化农牧民人居环境提升——以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为例

图1 内蒙古鄂尔多斯伊金霍洛旗区位示意图煤县和国家重要的能源战略基地之一,内蒙古重要的清洁能源输出基地,境内拥有大批历史、文化、宗教和自然景观。

由于地理条件、气候特征、土地利用类型等因素,伊金图2 伊金霍洛旗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工作框架革命”、垃圾和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等系列推进行动。

(一)伊金霍洛旗“厕所革命”实践经验解决农村牧区厕所问题是人居环境改善提升的重要组成部分。

联合国《202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报告》显示,全世界仍有42亿人缺乏安全管理的环境卫生服务,有20亿人无法享有基本的环境卫生服务。

弥补卫生条件的缺口对于控制新冠肺炎和其他疾病的传播、改善人类居住环境至关重要。

内蒙古农村牧区的卫生条件改善具有一定挑战性。

首先,委托管理协议,形成“政府监管、企业服务”的工作机制,既降低了管理成本,又提高了管护成效。

农牧区:环卫保洁多元化。

立足西部农牧区实际,因地制宜推行“户保洁、村清运、镇填埋”“户分类、村收集、镇处理”等模式,通过组建镇村保洁公司、购买村集体劳务服务、镇环卫所保洁等形式,统筹抓好农牧区环境卫生综合整治。

通过系列举措,伊金霍洛旗在改善人居环境工作上实现了有经费、有机构、有设施、有队伍、有制度、有监督、有奖惩、有效果,初步实现了户有垃圾桶、村有垃圾收集点、镇有转运站和填埋场、旗有垃圾处理厂的目标。

2.生活污水治理按照“高标准建设、专业化运营、资源化利用”要求,伊金霍洛旗采取“政府购买服务、企业托管运营、远程监控运行”模式,聘请专业运营公司对小型污水处理厂统一运营管理,建成农村牧区生活污水处理总控平台,每年可节约人员工资391.5万元。

通过“回流式”人工湿地净化,处理后的污水全部用于园林绿化、洒水降尘及农田灌溉。

针对位置偏远、居住分散的嘎查村,通过化粪池生物发酵、移动式污水车收集转运等方式建立了分散处理污水机制。

在全市率先实现了乡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全覆盖,惠及农村牧区80%以上的常住人口,处理后水质稳定在一级A标准。

内蒙古农牧交错带生态工程成效实证调查和分析_胡云锋

内蒙古农牧交错带生态工程成效实证调查和分析_胡云锋

第29卷 第8期2010年8月地 理 研 究GEOG RAPHICAL RESEA RC HV o l .29,N o .8A ug .,2010 收稿日期:2009-08-29;修订日期:2009-12-17 基金项目: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2006BAC08B0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701150、40971223);瑞典科学基金亚洲联系项目;中科院地理资源所青年人才领域前沿项目(O7H70163A R ) 作者简介:胡云锋(1974-),男,江西赣州人,博士,副研究员。

主要从事蒙古高原资源环境综合监测与评价研究。

E -mail :huyf @lreis .ac .cn内蒙古农牧交错带生态工程成效实证调查和分析胡云锋1,刘纪远1,齐永青2,师华定3(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 2.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石家庄050021; 3.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12)摘要:作为生态工程的参与者和受影响者,农牧民对生态工程成效的评价、对未来生态工程措施的选择倾向具有重要的决策参考价值。

将结构化问卷调查与开放式访谈相结合,对内蒙古自治区武川县、四子王旗和太仆寺旗3个旗县生态工程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

结果表明:退耕还林还草、围封禁牧以及季节性休牧是本区主要的生态工程类型;基于个体体验,农牧民并不认为生态工程取得了良好的、显著的生态效益;生态工程对农牧民的影响表现为“减产、提效、增收”;对于未来的工程措施,农牧民优先选择限制牲畜数量,其次是退耕以及保护退化草地;绝大多数农牧民支持有补偿条件下进一步退耕和生态移民。

本文进而给出了一些研究和政策建议。

关键词:内蒙古;生态工程;工程成效;实证分析文章编号:1000-0585(2010)08-1452-091 引言 自20世纪70年代,特别是2000年首都北京和华北地区遭受特大沙尘暴袭击以来,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问题逐渐引起了政府和学术界的广泛重视。

科尔沁沙地农牧交错区典型村域贫困问题研究——以内蒙古自治区敖汉旗母子山村为例

科尔沁沙地农牧交错区典型村域贫困问题研究——以内蒙古自治区敖汉旗母子山村为例

科尔沁沙地农牧交错区典型村域贫困问题研究——以内蒙古
自治区敖汉旗母子山村为例
欧阳玲;金向荣
【期刊名称】《中国农学通报》
【年(卷),期】2012(28)8
【摘要】为配合国家扶贫政策及生态环境保护措施进行微观区域贫困问题的研究。

以敖汉旗母子山村为例,根据农牧户调查数据,深入分析母子山村近13年贫困加剧
的原因。

选择环境与资源、经济、人口三大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自然环
境差、水资源缺乏、垦殖系数高、单位面积产出率低、高数量低素质人口等成为致贫的关键因子。

基于上述问题的分析提出该村的发展潜力及解决贫困的几点对策。

【总页数】7页(P138-144)
【关键词】贫困;成因分析;农牧交错区
【作者】欧阳玲;金向荣
【作者单位】赤峰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
【相关文献】
1.农牧交错区农牧户生计与土地利用问题研究——以内蒙古科尔沁左翼后旗农户调研为例 [J], 杨云;徐艳
2.内蒙古农牧交错带失地农牧民外出务工对流出区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内蒙古母子山村为例 [J], 欧阳玲;鲍通拉嘎
3.半干旱农牧交错区少数民族农牧民适应性行为研究——以内蒙古科尔沁地区为例[J], 梁筱筱
4.科尔沁沙地农牧交错区典型村域土地利用现状及动态变化分析——以敖汉旗母子山村为例 [J], 欧阳玲;刘广通;包秀艳
5.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区水资源承载力动态仿真研究——以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为例 [J], 徐冬平;赵波;李同昇;杨军辉;朱记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内蒙古牧区移民城镇化的微观分析

内蒙古牧区移民城镇化的微观分析

内蒙古牧区移民城镇化的微观分析
王林静;修长柏
【期刊名称】《中国软科学》
【年(卷),期】2014(000)003
【摘要】城镇化的积极意义在于促进贫富差距的减少,其关键是控制城镇内部的不均等上升.内蒙古牧民的城镇化进程是在生态保护、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牧区学校撤并三方面政策的共同推动下开展的.从分析在锡林浩特市就学的中小学生移民及其家庭入手,我们发现子女在城市就学后,牧民家庭城镇化进程加快;但大部分牧民家庭财务负担加重,可持续发展的后劲不足;造成牧区特有的“季节性市民”和“留守父母”现象.
【总页数】12页(P76-87)
【作者】王林静;修长柏
【作者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9;内蒙古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061.5
【相关文献】
1.关于内蒙古牧区生态移民政策的探讨——以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生态移民为例 [J], 葛根高娃
2.金沙江水电移民城镇化安置及就业问题研究——基于向家坝、溪洛渡移民城镇化
安置点的案例分析 [J], 赵小铭;刘平荣;
3.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老年移民群体的健康问题:基于微观数据的实证研究 [J], 李鑫雨;叶海燕;邱群惠;罗惠莲
4.金沙江水电移民城镇化安置及就业问题研究--基于向家坝、溪洛渡移民城镇化安置点的案例分析 [J], 赵小铭;刘平荣
5.内蒙古牧区生态移民城镇化问题研究 [J], 李媛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兴安岭林区生态文明建设的瓶颈与对策研究

大兴安岭林区生态文明建设的瓶颈与对策研究

大兴安岭林区生态文明建设的瓶颈与对策研究刘懿锋;孙浩进【摘要】国家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以来,林区凭借政策支持和自身努力,在生态建设和经济转型上取得了一系列成绩。

然而,作为国家级限制开发区,林区在公益性事业运营经费、接替产业发展、生态移民、省内政策扶持等方面依然存在瓶颈,这些困难和问题仅靠林区自身难以解决,还需要国家和黑龙江省政府给予相应的支持。

随着大兴安岭林区转型进入关键期,进一步推进林区生态文明建设,应结合区位特征和优势,完善生态功能区建设空间布局,发展生态农业、对俄合作区和生态旅游休闲区。

%Si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ational Natural Forest Protection Project, forest region made a series of achievements in the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and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with the policy support and their own efforts. However, as the national limited development zone, forest region remains the bottleneck on many fronts, such as the public welfare undertakings operating expenses, replace industry development, ecological migration and policy support. These difficulties and problems only by the forest itself is difficult to solve, also need the national and Heilongjiang provincial government to give the corresponding support. With the Greater Khingan Range forest region entered the critical period of transformation, to further promote th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in forest region, it should be combined with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advantages,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functional area space layout, to development the ecological agriculture, to Russian cooperation areas and eco-tourism area.【期刊名称】《中国林业经济》【年(卷),期】2014(000)006【总页数】6页(P7-11,38)【关键词】生态文明;经济转型;生态功能区;大兴安岭林区【作者】刘懿锋;孙浩进【作者单位】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哈尔滨 150018;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哈尔滨 1500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16.20大兴安岭林区作为我国北部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保护松嫩、辽河平原和内蒙古东部草原自然生态及农牧区生产的天然绿色屏障。

鄂尔多斯生态移民政策再思考

鄂尔多斯生态移民政策再思考

鄂尔多斯生态移民政策再思考作者:袁燕来源:《新农业》2021年第08期关键词:生态移民;失地农民;生产;生活从2002年开始,鄂尔多斯市先后实施了退牧还草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三大项目,实施这些项目的主要目标就是恢复草原植被、改善草原生态环境,鄂尔多斯市实施草原保护建设工程,将草原生态保护建设与解决三农三牧问题结合起来,实施《鄂尔多斯市农业、畜牧业发展“三区”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依据规划将鄂尔多斯市全市农村牧区划分为禁止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优化开发区。

其中禁止开发区指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基本上不适合人类生存的库布其沙漠、毛乌素沙漠腹地、干旱牧区和水土流失严重的丘陵沟壑区,以及自然保护区,矿业和矿业部门禁止发展区,面积4.44万平方公里,占鄂尔多斯市全市总面积的51.1%。

为了改善草原生态、恢复草原植被,政府将禁止发展区内的农牧民全部转移出去,实施生态移民工程,以缓解生态环境的承载压力,建立草原生态集中恢复区。

以罕台镇和泊江海镇为例,两镇因处于鄂尔多斯市“三区规划”的中“禁止开发区”,出现了大量的生态移民。

生态移民并没有失去土地的所有权,只是在政府的主导下基于恢复生态建设的目的而改变了土地的使用方式而已,而生态移民中一部分农民的土地后来被政府或者企业征收开发利用,所以一部分生态移民便转变成了失地农民,失地农民在获得当地政府或者企业的土地征用补偿款之后,便失去了土地的所有权。

生态移民政策在为鄂尔多斯生态环境保护带来明显改善和促进作用之外,给生态移民的生产生活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变化,其中有利也有弊。

(一)居住环境明显改善在所有的影响因素中,居住环境的改善是生态移民失地后影响其生活满意度提高的最主要因素。

相比迁移之前较差的居住环境,迁移之后住房为政府统一安置房,住房条件得到了改善,城镇化的过程中,失地生态移民得到了拆迁补偿的楼房,被统一安置到新建小区并按照房屋面积折价标准给与补偿房屋,一般补偿的房屋面积较大。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关于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项目2013年度课题立项的通知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关于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项目2013年度课题立项的通知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关于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项目
2013年度课题立项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公布日期】2013.04.19
•【文号】
•【施行日期】2013.04.19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民族区域自治
正文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关于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项目2013年
度课题立项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宗)委(厅、局),有关院校、科研单位:
根据《国家民委科研项目管理办法》的规定,经评审、公示后,确定“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理论体系与制度研究”等102项课题为2013年度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项目。

请按照国家民委课题管理的规定,要求项目负责人认真履行协议,按时高质量地完成课题任务。

附件: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项目2013年度课题立项一览表
国家民委
2013年4月19日附件:
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项目2013年度课题立项一览表。

内蒙古牧区生态移民的概念、问题与对策

内蒙古牧区生态移民的概念、问题与对策

内蒙古牧区生态移民的概念、问题与对策
葛根高娃;乌云巴图
【期刊名称】《内蒙古社会科学》
【年(卷),期】2003(024)002
【摘要】生态移民是由于生态环境恶化而部分民众改换生活地点的人口流动现象,分自然流动和有组织搬迁两种形式.内蒙古牧区的新时期生态移民现象出现于世纪之交,是一种有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其性质是改善民众生存质量的经济行为,但是其所涉及的内涵与外延却不仅局限于经济行为,甚至触动了民族生活方式的改变等重大问题.因此就内蒙古而言,生态移民不仅是一个实践活动,也是一种理论概念.内蒙古的生态移民作为一种地方建设战略,取得了初步成效,使当事牧民的生活质量接近于城镇居民.但是在移民过程中出现了认识欠缺,措施不当等一系列问题.加强对生态移民的科学认识,树立大生态区域观念,把移民建设纳入规范的制度化轨道是当务之急.【总页数】5页(P118-122)
【作者】葛根高娃;乌云巴图
【作者单位】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0;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5-05
【相关文献】
1.内蒙古牧区生态移民补偿机制的合理化研究
2.关于内蒙古牧区生态移民政策的探讨——以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生态移民为例
3.内蒙古牧区生态移民收入增长问题研究
4.内蒙古牧区实施生态移民的必要性分析
5.内蒙古牧区生态移民城镇化问题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关于贯彻落实“内蒙古党委、政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实施意见”的意见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关于贯彻落实“内蒙古党委、政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实施意见”的意见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关于贯彻落实“内蒙古党委、政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实施意见”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公布日期】•【字号】内农牧法发[2006]127号•【施行日期】•【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种植业正文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关于贯彻落实“内蒙古党委、政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实施意见”的意见(内农牧法发[2006]127号)各盟市农牧业(农机、渔业、农管、产业化)局、办,厅属各单位: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内蒙古党委、政府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内党发[2006]6号),把中央、自治区的重要决策落到实处,推进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提出如下贯彻落实意见。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1)整体要求。

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是农牧业部门的重要职责,各级农牧业部门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内蒙古党委、政府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内党发[2006]6号),结合中央一号文件和农业部的贯彻意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牧业、城市支持农村牧区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全面实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牧业产业化“三化”互动战略,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和发展现代农牧业的中心任务,创新工作思路,找准位置,选好切入点和突破口,紧紧把握“发展、提高、建设、培育”四个关键环节,强化措施,扎实稳步地开展工作。

(2)工作重点。

农牧业部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各项工作,大力发展现代农牧业,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推进农牧业产业化,提高农牧业机械装备水平,发展循环农牧业和高效特色农牧业。

以调整农牧业结构为主线,加快推动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加快提升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发展能力,结合农牧业和农村牧区实际,大力实施“特色、绿色、生态”农牧业发展战略,实现农畜产品增产、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的“三增”目标,努力使全区农牧业和农村牧区走上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生活富裕的文明发展道路。

内蒙古阿拉善地区生态困局与对策

内蒙古阿拉善地区生态困局与对策

内蒙古阿拉善地区生态困局与对策单位:中国科学院学部阿拉善地区处于内蒙西部,与新疆、甘肃和宁夏接壤,地域广阔,人口稀少,干旱缺水,自然环境脆弱,人为和自然因素共同作用加剧了生态退化程度,已发展成为我国最主要的沙尘源区,也是我国抵御风沙侵袭的第一道重要生态屏障。

虽然国家和地方采取了一系列以生态扶贫转移为核心的生态建设工程,并取得一定成效,但如何巩固已有生态建设成果,保障居民享受基本均等的社会服务,需要在国家层面将阿拉善地区作为全国生态建设重点区域,继续加强国家政策与资金的支持,从而实现阿拉善地区生态与国防建设环境的良性发展。

1 阿拉善地区是我国最大的沙尘源地阿拉善盟地域辽阔(27万平方公里),人口稀少(21.73万人),处于我国西北干旱区东端,与东部季风区、青藏高寒区毗邻或接近,该地区93%的地表为沙漠和戈壁。

极端干旱和缺水的自然地理条件决定了阿拉善地区自然环境极为脆弱,近几十年来在自然和人为因素作用下区域生态退化严重,已成为我国最大的沙尘源地,沙尘(暴)现象不但影响毗邻地区河西走廊、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等商品粮基地以及华北和京、津地区的生态安全,而且还影响到朝鲜半岛、日本甚至北美地区。

1.1 阿拉善地区极端干旱和缺水阿拉善大部分地区极端干旱,缺乏地表径流。

该区年均降水量只有40—200毫米,而潜在蒸发量高达655—1 459毫米。

由于黑河流域中上游地区用水增加,额济纳绿洲可用地表水量从20世纪50年代的12亿立方米/年锐减降为1992年的1.83亿立方米/年;尽管由于实施黑河分水工程,目前可用水量也不足5亿立方米/年。

水资源不足导致绿洲面积萎缩、地下水位下降,整个绿洲生态系统受到严重威胁。

东部的贺兰山有比较稳定的水源,但水量仅有3亿立方米左右,该区域维持着整个阿拉善地区3/4(15万)的人口,并且已呈现水资源短缺的态势。

阿拉善右旗甚至没有地表径流。

因而,整个地区地表水资源量仅8亿立方米/年。

黄河灌区可用水只有5 000万立方米/年,虽然有几亿立方米的地下水储量,但补给量小,容易过度开采,引起水位下降,进而导致绿洲荒漠化。

生态移民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生态移民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生态移民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摘要:多年来,全国的生态建设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生态的脆弱性又决定了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中地位重要、意义重大,而且任务艰巨。

所以,在搞好现有生态建设与保护的基础上,实施生态移民,与节约优先、保护优先和自然恢复为主的生态文明建设方针相吻合,是对我国生态脆弱区生态文明建设新模式的探索,可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关键词:生态移民;问题;措施;远景1什么是生态移民生态移民是对生态环境恶劣、生产条件较差且又不适合人居住地方的贫困人口实施的移民搬迁。

它既可以从根本上实现生态环境的彻底改善,也可以解决贫困人口脱贫问题。

生态移民也是新时期适合我国国情的一项重要生态文明建设与扶贫开发相结合的科学发展措施。

2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2.1实际案例本文以锡盟实施扶贫开发移民扩镇、边境地区生态移民、生态脆弱地区移民扶贫和易地扶贫搬迁等项目为例。

2.2转移人口素质总体偏低,严重制约着生态移民转移的数量和转移方向农牧区人口居住分散,主要从事传统农牧业生产,受教育年限偏低,接受新事物、新技能的能力较低,转移进城的农牧民短时间内难以适应特殊工作的要求,主要集中在 80 年前出生的农牧民。

进城后,男性主要从事重体力劳动,女性主要从事服务业类居多,技术含量低,劳动强度大,工资收入偏低,容易产生心理落差和不适应。

从长远来看,处于 4050 阶段农牧区人口进入并参与到高技术层次产业难度越来越大,且可转入的领域越来越窄,打击着转移的积极性。

2.3受传统思想和生活拘束,转移人口进城动力有待提高长期以来,农牧民受语言环境、生活习惯、思想观念、能力水等因素的制约,很难快速融入到城镇生活,在转移中有畏难情绪。

对于身处偏远地区的牧民,相对封闭,与外界交流较少,汉语使用频率少,转移到城镇时常带来交流障碍。

农牧民习惯传统耕作、放牧生活,过着“日出而作、而落而息”的生活,生活节奏较慢,相对自由而无拘束,很难适应城镇快节奏、受约束的生活。

生态移民

生态移民

生态移民目录定义分类原则存在问题定义分类原则存在问题展开编辑本段定义生态移民是指为了保护某个地区特殊的生态或让某个地区的生态得到修复而进行的移民,也指因自然环境恶劣,不具备就地扶贫的条件而将当地人民整体迁出的移民。

前者如三江(长江、黄河、澜沧江)之源地区的大规模移民。

三江之源是中国最大的生态功能区和水源涵养地,对广大中下游地区乃至全国的可持续发展起着生态屏障作用,可是人类活动加剧了这个地区生态的退化。

因此,必须采取自然修复的办法,将当地居民移往他处。

后者如贵州省麻山地区,因水土资源不断流失而呈现“石漠化”(石质荒漠化)现象,当地人民失去生存的基本条件,因而不得不迁往他乡。

中国是从2000年开始实施生态移民的,仅西部地区约有700万农民须通过移民来脱贫。

编辑本段分类根据是否有政府主导分为自发性生态移民与政府主导生态移民。

所谓自发生态移民是指由于生态环境恶化造成生产、生活困难而不得不离开原居住地到外地谋生的一种迁移活动以及迁移人口。

这种类型的移民主要体现了生态移民的原因。

政府主导生态移民是指政府有组织地把生态恶化地区或自然保护区的人口迁移出来, 以恢复和保护生态环境为主要目的, 同时兼顾扶贫和提高经济收入的迁移活动以及迁移出来的人口。

这种类型的移民, 既体现了生态移民的原因, 也体现了生态移民的目的。

如果我们分为广义和狭义的生态移民的话, 广义的生态移民包括了这两种类型, 而狭义的生态移民就是政府主导的生态移民。

根据移民是否对迁移有决定权分为自愿生态移民与非自愿生态移民, 或叫非强制生态移民与强制生态移民。

自愿与非自愿的分类是一种最常用的移民分类法。

这种分类法同样也适用于生态移民的分类。

这种分类不是根据移民是否愿意迁移, 而是根据移民对自己的迁移行为是否有决定权。

如果一项生态移民工程中, 移民自己能选择或决定是否迁移, 就是自愿生态移民。

如果对迁移没有选择余地, 就是非自愿生态移民。

根据迁移的社区整体性分为整体迁移生态移民与部分迁移生态移民。

有序推进内蒙古农牧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对策探析

有序推进内蒙古农牧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对策探析

有序推进内蒙古农牧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对策探析【摘要】内蒙古农牧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当前我国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本文通过对内蒙古农牧业转移人口现状的分析,发现由于种种因素影响,农牧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进程存在困难。

在文章详细探讨了影响内蒙古农牧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因素,以及促进其市民化的对策。

加强政策引导和发展适合农牧业转移人口的就业岗位被认为是关键措施。

在文章总结了内蒙古农牧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对策探析,同时展望未来发展。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内蒙古地区的农牧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内蒙古、农牧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对策、政策引导、就业岗位、发展、未来发展、影响、现状分析、探讨、展望、问题意义、背景介绍、总结。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内蒙古自治区位于中国北部,是我国重要的农牧业区之一。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内蒙古农牧业面临着人口外流的问题。

大量农牧业转移人口涌入城市,带来了就业压力、社会管理等一系列问题,也影响了内蒙古的农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

如何有效推进农牧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成为当前内蒙古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内蒙古的农牧业转移人口主要包括从事畜牧和农业生产的农民、牧民以及其家属。

他们通常来自基层的牧区和农村,由于缺乏城市生活的技能和文化素养,他们在城市里往往面临着就业困难、社会适应问题等挑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和相关部门需要制定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促进农牧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过程,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地位。

也需要加强对农牧业转移人口的培训和教育,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城市社会。

1.2 问题意义农牧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当前内蒙古农牧业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牧业转移人口涌入城市,但市民化程度不高,存在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农牧业转移人口在城市中往往面临就业困难、住房问题、社会保障缺失等诸多困境,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市民化进程。

内蒙古生态脆弱区生态移民的经验、问题与对策--以兴安盟科右前旗生态脆弱区移民搬迁为例

内蒙古生态脆弱区生态移民的经验、问题与对策--以兴安盟科右前旗生态脆弱区移民搬迁为例

内蒙古生态脆弱区生态移民的经验、问题与对策--以兴安盟科右前旗生态脆弱区移民搬迁为例李生【摘要】内蒙古自治区从2013年开始实施生态脆弱地区移民扶贫规划,结合大兴安岭南麓集中贫困区的兴安盟科右前旗生态移民工作,总结生态移民在规划、组织管理、宣传引导和指导原则等方面的基本经验,查找在组织领导、移民参与、后续产业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探讨相应的解决路径,以指导生态移民顺利实施。

【期刊名称】《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5(000)006【总页数】5页(P26-30)【关键词】内蒙古生态脆弱区;生态移民;移民扶贫;移民参与度;后续产业发展【作者】李生【作者单位】内蒙古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内蒙古通辽02804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D633.2按照新的扶贫标准计算,内蒙古自治区有贫困人口197.8万人(截至2012年底),其中约有36.7万人主要生存在沙漠地区、荒漠化地区和山区等生态脆弱区,以常规的扶贫方式难以使这部分人摆脱贫困[1]2。

然而,解决这部分人的贫困问题,事关全区扶贫目标的如期实现,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局。

为此,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决定启动全自治区生态脆弱区移民扶贫工程并制定了《內蒙古自治区生态脆弱地区移民扶贫规划》,从2013年开始,计划用5年时间,把生活在这些不适宜生存的生态脆弱区的农牧民全部迁移,并逐步达到“移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1]1。

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以下简称“科右前旗”)按照规划要求,积极开展本地区的生态脆弱区生态移民工作,也制定相应规划。

本文针对科右前旗2013年的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考察。

一、科右前旗生态移民的基本状况(一)迁出区和迁入区的选择情况。

1.迁出区选择的标准。

一是自然条件恶劣,居住分散,群众生产生活生存条件极差区。

迁出区基础设施严重滞后,资源贫乏,交通条件差,生产生活困难,就地扶贫开发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

《2024年内蒙古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群体及其安置研究》范文

《2024年内蒙古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群体及其安置研究》范文

《内蒙古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群体及其安置研究》篇一一、引言内蒙古,作为我国的重要边疆地区,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文化背景孕育了众多具有活力的青年群体。

在近年来,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引起了广泛的关注,那就是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

他们怀揣着对农村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积极投身于农村建设与发展中。

本文旨在探讨这一群体的特点、行为模式以及安置问题,为推动农村振兴和青年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内蒙古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群体的特点(一)基本构成内蒙古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群体主要由大学生、研究生等高学历青年组成。

他们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和专业知识,对农村的未来发展抱有强烈的期待和责任感。

(二)行为动机这些知识青年的上山下乡行为并非出于单纯的个人兴趣,更多的是源于对农村发展的关注和责任。

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农村的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三)价值观念这些知识青年具有开放、包容、务实的价值观念。

他们尊重农村的传统习俗,同时也积极引入现代科技和文化,努力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

三、知识青年的农村安置与作用(一)安置方式针对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内蒙古地区采取了一系列安置措施。

主要包括政策引导、项目支持、资金扶持等方式,为知识青年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

(二)积极作用知识青年的到来为农村带来了新的活力和机遇。

他们在农业技术推广、教育文化发展、乡村旅游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推动了农村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

四、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一)生活适应问题由于城乡差异,部分知识青年在生活、工作等方面存在适应困难。

这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农村生活。

(二)职业发展问题部分知识青年在农村的工作岗位与他们的专业背景不符,导致职业发展受阻。

这需要政府和企业为知识青年提供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和平台。

(三)文化融合问题在文化融合方面,虽然知识青年具有开放、包容的价值观念,但在实际生活中仍会面临文化差异带来的挑战。

生态扶贫移民搬迁项目可行研究性报告

生态扶贫移民搬迁项目可行研究性报告

生态扶贫移民搬迁项目可行研究性报告(本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修改编辑!)目录第一章总论 (4)1.1 项目背景 (4)1.2 项目概况 (9)1.3 问题与建议 (12)第二章项目建设意义与必要性 (13)2.1项目建设的背景 (13)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6)第三章需求分析与建设规模确定 (21)3.1 需求分析 (21)3.2 建设规模的确定 (22)3.3建筑规模及内容一览表 (23)第四章项目场址及建设条件 (25)4.1项目场址 (25)4.2 场址现状 (25)4.3 建设条件 (25)第五章工程规划方案 (28)5.1 建筑规划设计指导思想与原则 (28)5.2 总平面布置 (28)第六章工程技术方案 (30)6.1 建筑工程 (30)6. 国家与地方的其他现行规范和规定。

(30)6.2 结构工程 (32)6.3 给排水工程 (34)6.4 电气工程 (38)6.5 智能化系统 (40)6.6空调系统 (42)第七章节能篇 (43)7.1 设计依据 (43)7.2建筑节能措施 (44)7.3 给排水节能措施 (45)7.4 电气节能措施 (46)第八章环境保护 (47)8.1 环境保护 (47)8.2 项目建设和运营期对环境的影响及防治 (47)8.3其他环境保护措施 (50)第九章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52)9.1概述 (52)9.2建设管理 (52)9.3 人力资源配备人员培训 (53)第十章项目实施进度 (54)10.1 建设工期 (54)10.2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54)第十一章项目招投标 (56)11.1招标范围 (56)11.2招标组织形式 (56)11.3招标方式 (56)第十二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58)12.1投资估算 (58)12.2资金筹措与使用计划 (60)第十三章财务评价 (61)13.1 项目概况 (61)13.2 建设期及资金使用计划 (61)13.3 资金来源及筹措方式 (61)12.4 财务分析 (62)12.5 偿债能力分析 (64)12.6 财务评价结论 (64)第十四章综合效益分析 (65)14.1经济效益 (65)14.2 社会效益分析 (65)14.3 生态效益分析 (66)第一章总论1.1 项目背景1.1.1 项目名称某某生态扶贫移民搬迁项目1.1.2承办单位:某某资产经营投资有限责任公司1.1.3 编制依据(1)有关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修订)》(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修订) 》(2008年)(2)规范、规程及标准①设计标准、规范《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2005年)《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50068-200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1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50223-2008②环境标准《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标准》GB 12523-2008《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2008《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l6297-1996《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30325-2001《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2002③《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发改投资[2006]1325号文(3)有关规划、文件《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14】25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做好新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发改地区【2015】2174号;《关于改革财政扶贫资金管理机制的实施意见》桂政发【2015】34号;《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创新和加强扶贫开发工作的若干意见》(桂发【2015】12号);《xx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xx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十三五”规划》;《某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xx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电网公司 - 关于支持扶贫生态移民工程的实施意见(桂电计〔2016〕11号);公安厅 - 关于进一步做好扶贫生态移民有关工作的通知(桂公通〔2016〕41号);广电局 - 自治区新闻出版广电局关于印发支持扶贫生态移民实施意见的通知(桂新广发〔2016〕24号);《xx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xx2015年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桂政办发【2015】90号);桂政办发〔2016〕26号xx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xx2016年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土厅 - xx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关于支持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建设的指导意见(桂国土资发〔2016〕7号);环保厅 - 环境保护厅关于印发支持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实施意见的通知(桂环发〔2016〕1号);交通厅 - xx壮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关于支持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实施的意见(桂交规划发〔2016〕4号);林业厅 - 关于印发自治区林业厅支持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实施意见的通知(桂林计发〔2016〕8号);民政厅 - 自治区民政厅关于支持扶贫生态移民工程的实施意见(桂民函〔2016〕48号);农业厅 - 自治区农业厅关于支持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实施的意见(桂农业发〔2016〕8号);人社厅 - xx壮族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办公室关于做好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的通知(桂人社办发〔2016〕13号);审计厅 - xx壮族自治区审计厅关于报送全区审计机关支持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建设实施意见的函(桂审农函〔2015〕296号);水利厅 - 关于印发支持和推进扶贫生态移民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桂水规计〔2016〕5号);卫计委 - 自治区卫生计生委关于进一步支持扶贫生态移民工程的实施意见(桂卫财务发〔2016〕20号);住建厅 - 关于印发《xx壮族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支持推进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建设实施意见(2015-2020)》的通知(桂建村镇〔2016〕4号);(4)相关的各项规范、规定和业主提供的其他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蒙古东部农牧区生态移民中安置模式研究作者:李高峰郝润梅来源:《西部资源》2018年第05期摘要:生态移民是新时期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种新兴措施,能加快绿化进程、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对社会、经济、环境及人口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而生态移民的安置模式的选择是生态移民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本文以兴安盟扎赉特旗的生态移民为例,分析研究区不同安置方式的生态移民实施前后效果,并提出适合扎赉特旗的生态移民安置模式。

关键词:生态移民;安置模式;土地整治;土地流转我国于2000年开始实施生态移民,计划将西部地区700万农民通过移民来促其脱贫。

我国的生态移民坚持自愿的原则,在充分尊重民意、尊重民族风俗习惯基础上进行移民。

并保障移民后续生产生活,真正让移民“迁得出、稳得下、富得起来”。

近年来国内外有很多关于生态移民的研究,本文主要对不同安置模式下的生态移民进行对比研究。

1.研究区概况扎赉特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东北部,大兴安岭南麓,属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气候区,海拔高度130m~1126m。

辖9个乡、9个镇、3个苏木,辖区总人口396861人,土地总面积11155km2。

扎赉特旗是农业大旗,农业资源丰富,全旗现有耕地570万亩,草地598万亩,林地465万亩。

水利资源也较为丰富,境内大小河流共74条。

扎赉特旗当地农牧民平均生活水平一般,但是有着一些远离城镇区居住在山区或者远离水资源的村落,居住在这些村子的农牧民日常生活极其不便,生活水平也相对较低。

所以这些村子的农牧民急需通过生态移民来改善生活环境并提高生活水平。

2.扎赉特旗生态移民实施情况及其效果分析2.1扎赉特旗生态移民实施情况扎赉特旗2013年计划搬迁3278户、10475人,涉及全区的4个苏木镇、10个嘎查,21个自然村。

在大力实施移民扩镇工程的情况下,通过保护生态环境与扶贫工作和促进城镇化相结合大力实施生态移民工程。

表1为扎赉特旗生态移民实施情况。

赉特旗的生态移民安置模式主要以随集镇搬迁和就近搬迁为主,并伴有少数的自主搬迁。

下面对这两种主要的安置模式的生态移民进行分析研究,从而反应扎赉特旗生态移民的实施状况,并梳理不同移民安置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点,探讨移民安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以巴达尔胡镇的那音台艾里的随集镇搬迁和哈日车勒艾里的就近搬迁为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1)那音台艾里的生态移民。

那音台艾里位于巴达尔胡镇东北部,行政面积11km2,总户数80户,总人口324人,农民年人均纯收入3400元。

耕地面积3073亩,草场面积5816亩,人均耕地面积10亩。

主导产业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玉米、大豆、绿豆。

那音台艾里居住环境恶劣,屯中有一条长200m,最宽处有6m,深4m的侵蚀沟。

屯里没有一条平坦的街道和像样的一条通向外界的乡间路。

在此情况下从2010年起,旗、镇两级对该屯实施生态移民政策,动员村民整村搬迁到镇区,并统一建设80座住房。

但村民实际迁入居住的只有12户。

村民认为“迁入地距离耕地和草场35华里,不方便生产生活,还有搬迁至镇区之后后续的生产生活没有保障”不愿意迁出。

(2)哈日车勒艾的里生态移民。

哈日车勒艾位于巴达尔胡镇东部,行政面积12km2,总户数100户,总人口421人,农民年人均纯收入3400元。

耕地面积6315亩,林地面积3000亩,人均耕地面积15亩。

主导产业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玉米、大豆、绿豆。

哈日车勒艾里长期以来生产和居住环境较差,整个村子只有一个水井,因为村子坐落在山冈上,没有一条平坦的街道和通向外界的乡间路,群众出行和生产生活及其不方便。

在当地政府的调研的基础上,对该屯实施生态移民政策将该艾里的100户农牧民整体搬迁到了该屯东侧500处沿着音巴线。

生态移民以后,村民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从前在草牧场住窝棚,现在都住上了大瓦房,屋子里面通水、通电、通有线电视。

2.2两种安置模式的效果对比分析那音台艾里的生态移民计划整体搬迁到镇区,这样的安置模式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是很好的选择,会促进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及农用地流转,农牧民的生活条件也会得到提高,并且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新的破坏。

然而也会涉及很多问题,比如农业安置,移民后续生活保障和发展问题等,如果政府对这些问题的考虑和安排不够充分就会导致像那音台艾里的农牧民不愿意搬迁的结果。

哈日车勒艾里实施了整村就近安置,这样的安置模式迁入地和迁出地相距不远,生活习惯与生产方式不变,少数民族移民心理上不会有太大冲击,容易迅速接受搬迁,不会涉及那音台艾里的问题,所以生态移民实施的非常顺利,搬迁后农民的生活条件等各个方面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但是就近安置从生态恢复及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讲是不合理的,因为新的安置地点依然会遭到新的环境破坏,而且对促进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以及农用地流转没有积极影响。

3.结论与建议3.1结论生态移民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不仅要解决移出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问题,更重要的是要解决移民移入地区的生产和生活等问题。

所以生态移民中安置问题是尤为关键的一个环节。

本文对扎赉特旗那音台艾里、哈日车勒艾里两种典型生态移民安置模式的实施前后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并得出以下两点结论:(1)如果从生态移民最终要达到的目的去考虑选择随集镇搬迁的安置模式是合理的,这样的安置模式不仅能恢复生态环境而且还能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不过这样的目标只有在充分做好移民前期工作,合理安排安置补偿,充分保障移民后续发展等问题的前提下才能实现。

如果从短期的移民效果去考虑选择就近搬迁的安置模式也是不错的选择,就近搬迁后移民的生产生活基本不会受到影响,实施难度也不大。

但是這样的安置模式从恢复生态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去考虑是不合理的。

(2)生态移民在选择安置模式时应充分考虑土地整治,统筹城乡发展和土地流转问题,生态移民应与这三点互相促进才能使效果最大化。

并最终通过对这三点问题与生态移民之间的关系的讨论选择更加合理的安置模式。

3.2对扎赉特旗生态移民安置模式选择的几点建议(1)基于土地整治的安置模式。

在生态移民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土地整治的问题,应该让土地整治伴随着生态移民而进行,土地整治应跟上生态移民的进展速度,生态移民和土地整治需要互相促进才能使效果最大化。

①生态移民可以为土地整治的实施创造条件。

生态移民实施中最为关键的是移民迁出区和迁入区的用地问题,当务之急是对于迁出区如何平整土地及生态恢复,而迁入地则是如何合理的分配土地的问题,从而实现土地的有效利用、规模化经营,既能解决迁入地农民的生存问题,也能改善迁出地不适宜人类生存的生活环境,所以土地整治是生态移民是否能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

②生态移民可以减少土地整治的实施障碍。

通过生态移民的实施改善农民生活环境提高土地收益从而做好农民工作,这为随后的土地整治工作减少实践环节上的障碍,比如可将部分闲置的、撂荒的土地进行归整,实现土地的规模化经营,使得土地整治能够顺利地进行。

所以,加快生态移民的实施是推进土地整治較好的一种途径。

(2)基于统筹城乡的安置模式。

通过生态移民的实施解决农民的身份问题是一种很好的机会,因此在移民过程中应尽量非农化安置,将农民转变为城镇居民,使移民不再依靠土地生产生活。

对于无土安置的移民,就业问题是他们最关心的事情。

安置在镇区域是很好的选择,这会促进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及农用地流转,农牧民的生活条件也会得到提高。

然而这样的安置方式会涉及很多问题,比如农业安置,移民后续保障和发展问题等,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必须大力扶持这些移民,依托城镇化发展鼓励大众创业,培育新兴产业,解决移民生存发展问题。

并结合移民自身的文化程度,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工作,确保移民有一技之长,从而让移民从事二、三产业,拓宽增收渠道。

基于统筹城乡的安置模式从整个社会还是移民本身的角度来说都是有好处的。

首先在社会方面,生态移民所带来的大量移民会积极涌入二、三产业的工作,从而实现剩余劳动力的充分利用并促进当地的二、三产业的发展。

其次在移民自身来讲,生态移民给他们带来了转变传统生活方式的机会。

农牧民投入二、三产业之后收入结构可以从单一化转变到多元化,已往农牧民的收入是单一的,搬迁到城镇之后除了可以从事二、三产业之外还可以把原有的土地通过流转增加收入渠道。

不仅如此收入来源也可以从季节性转为日常性,以往农民靠农地为生,所以一年的大部分时间是闲着的,严重浪费劳动力。

生态移民之后实现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移民的收入也变为日常性。

(3)基于土地流转的安置模式。

生态移民之后大部分农民不能再从事农业,所以要对农地进行妥善的安置,合理利用每一片土地。

通过农用地的流转实现土地的集约节约利用,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率,促进土地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生态移民推进农用地流转是实现土地的规模化利用的好机会。

在扎赉特旗当地农村绝大多数是一家一户的小规模生产,导致土地资源没有集约利用,土地生产效率低下,然而土地的经营规模只有达到一定的程度才能取得规模效益。

生态移民正是推进农用地流转实现土地规模利用,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率的好机会。

通过流转,可以开展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的农业经营模式。

移民可以把原有的土地通过转包、出租等方式交给有实力去规模经营的农户,并转变传统农业发展模式,加快实现农业转型,走农业机械化道路,大力提高土地的生产率和利用率。

这样一来一方面增加移民的收入来源,稳定移民的生活。

另一方面很好地推进了农用地的流转,实现土地资源的规模利用,并取得规模效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