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形态及迁移转化机制研究

合集下载

海洋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的研究

海洋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的研究

海洋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的研究海洋,占据着地球表面约 71%的面积,是生命的摇篮,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宝库。

然而,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和人类活动的日益频繁,海洋环境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威胁,其中重金属污染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海洋沉积物作为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大量的重金属污染物,对海洋生态平衡和人类健康产生着潜在的危害。

重金属是指密度大于5g/cm³的金属元素,常见的如汞、镉、铅、铬、铜、锌等。

这些重金属在海洋环境中的来源广泛,包括工业废水排放、城市生活污水、农业面源污染、大气沉降以及船舶运输等。

当这些重金属进入海洋后,会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在水体中迁移转化,并最终在海洋沉积物中富集。

海洋沉积物中的重金属污染具有隐蔽性和持久性的特点。

由于沉积物深埋在海底,其污染状况不易被直接察觉,往往需要通过专业的监测和分析手段才能发现。

而且,一旦沉积物受到重金属污染,其恢复过程非常缓慢,可能需要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

重金属在海洋沉积物中的存在形态对其毒性和生物可利用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般来说,重金属可以分为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等。

其中,可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的重金属活性较高,容易被生物吸收和利用,对生态系统的危害较大;而残渣态的重金属则相对稳定,不易释放到环境中。

海洋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的程度通常采用各种化学分析方法进行测定,如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等。

通过对沉积物样品中重金属含量的测定,并与相应的环境质量标准进行对比,可以评估污染的程度和潜在的生态风险。

重金属污染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它会对底栖生物的生存和繁殖造成直接威胁,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

例如,汞和镉等重金属可以损害生物的神经系统和生殖系统,影响其生长发育和繁殖能力。

其次,重金属可以通过食物链的传递在生物体内富集,进而对更高营养级的生物产生危害,甚至对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来源与迁移

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来源与迁移

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来源与迁移沉积物是地球表面最常见的地质物质,它们承载着丰富的信息,不仅揭示了地球演化的历史,还记录了环境变迁与人类活动的痕迹。

然而,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工业的发展,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含量也逐渐升高,给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因此,探究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来源与迁移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来源一方面可以是自然渠道,另一方面也可能是人类活动的结果。

自然渠道的重金属来源主要包括岩石的风化和矿石的自然溶解。

岩石的风化过程中,其内部的矿物会与大气、水和生物体接触,使得其中的重金属元素逐渐释放到环境中。

此外,矿石中的重金属元素也会通过自然溶解作用溶解到水中,然后沉积在河道、湖泊和海洋底部,最终形成沉积物。

这些自然渠道的重金属来源是地球自身因地质过程形成的,通常含量相对较低。

然而,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人类活动越来越成为沉积物中重金属的主要来源之一。

工业生产和城市化进程中大量使用的化学品、燃料和农药等,都会含有重金属成分。

这些物质在生产过程中或者被排放到大气中,或者通过排水系统进入河道和湖泊,最终沉积在沉积物中。

特别是大气降尘和工业废气对地表沉积物的污染影响尤其明显。

通过水循环和沉积作用,这些重金属逐渐迁移到不同的环境介质中,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沉积物中重金属的迁移过程可通过水和生物介导。

水是重金属迁移中的重要载体,在水体和沉积物之间起着重要的媒介作用。

重金属在水中的迁移受到溶解度、氧化还原条件、pH值等因素的影响。

溶解度高的重金属元素更容易迁移,并且随着pH的变化而发生形态转化。

此外,重金属在水中也可能与悬浮颗粒结合形成胶体态,通过沉降作用落入沉积体。

而生物在沉积物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吸附和富集。

微生物和植物通过吸附重金属离子到细胞表面或根系,将其富集在生物体内。

这些生物进一步扮演着重金属迁移的角色,通过生物链的作用引发重金属在环境中的传递。

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来源与迁移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

重金属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及生态效应研究

重金属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及生态效应研究

重金属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及生态效应研究重金属污染是全球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之一。

虽然重金属元素是地球上普遍存在的自然元素,但是工业化进程中对环境中的重金属元素释放造成了不可逆转的污染,人体长期暴露于超标的重金属含量环境中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所以研究重金属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及其生态效应具有重要意义。

重金属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当人类活动增加地下水、水体、土壤中重金属的浓度时,重金属元素会经由吸附、离子交换等方式从溶液相吸附到土壤粒子上。

被吸附的重金属元素分为可逆性和不可逆性,不可逆性是指重金属污染物已经和土壤颗粒完全结合,不再容易溶解或被拆解。

重金属元素还会经由土壤颗粒之间的滞留或流失进入地下水和水道。

此外,重金属污染物还会进入空气中,在空气中通过粉尘、自然表面反射等方式进入水体、土壤和植被中。

重金属污染物的生态效应土壤中超标的重金属含量会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进而影响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此外,被污染的土壤会使植物吸收重金属元素,重金属元素会进入动物体内,这会危及动物的生命和生殖力。

重金属的长期积累会对食物链和食物网产生影响,进而危及整个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性。

重金属污染物的治理方法为了解决重金属污染问题,需要采取多种治理方法。

目前比较有效的治理方法包括化学法、物理法、生物法等。

化学法主要是用化学物质浸染土壤,以改变孔隙度和 CEC 以及 pH 值,而使受污染的土壤变成无重金属元素。

物理法则是运用电化学、过滤、蒸腾等方法将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除去。

生物治理则是通过微生物和植物修复污染土壤,微生物和植物具有吸收和修复重金属元素的能力,可以将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转化成较安全的化合物。

虽然生物法处理时间较长,但是对土壤和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小。

需要注意的是,防止重金属污染的最佳方法依然是预防。

通过工业和农业活动的规范,以及工艺技术的提升,减少或避免重金属污染的形成才是根本性的解决方法。

总之,重金属污染带来的危害是长远的,治理起来也比较困难,因此需要从源头着手,严格控制重金属的流出,保护土壤、水和大气的生态环境,保障公众的健康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土壤重金属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行为及其环境效应研究

土壤重金属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行为及其环境效应研究

土壤重金属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行为及其环境效应研究近年来,土壤重金属污染逐渐成为环境问题的焦点之一。

重金属是地球上普遍存在的元素,然而过量的重金属污染会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研究土壤重金属的迁移、转化和环境效应,对于制定有效的土壤重金属管理政策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行为是环境污染研究的重要课题。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赋存状态、迁移通路以及转化等方面。

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赋存状态常见的是自由态、交换态和配合态。

其中自由态是指重金属以溶解形态存在于土壤中,交换态是指重金属与土壤颗粒之间通过离子交换作用结合在一起,而配合态则是重金属与有机物或矿物相结合而形成的配合物。

不同形态的重金属对其迁移通路和环境效应产生重要影响。

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通路主要有溶解运移、根际渗漏、土壤侵蚀和大气降降尘等方式。

其中,溶解运移是指重金属在土壤水分中的溶解度高,通过滤过和渗漏流向地下水和表层水体,形成地下水和地表水的重金属污染。

根际渗漏是指植物根系所产生的渗漏液中的重金属,随着根系的扩张,可以被输送到更深的土壤中。

土壤侵蚀和大气降降尘也会将土壤中的重金属带入到周围环境中。

土壤中重金属的转化也是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重金属的化学特性对其转化过程具有重要影响。

土壤中重金属的化学还原和氧化等过程是影响土壤环境的关键过程,同时也是有机物矿化和重金属迁移转化的关键步骤。

重金属还原和氧化过程将导致土壤中还原物质的生成和转化,从而改变土壤环境中的微量元素含量和重金属迁移特性。

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行为对环境的影响较大。

重金属的污染会影响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对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影响。

重金属污染还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出现腹泻、呕吐、贫血等症状。

因此,研究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行为及其环境效应,有助于制定有效的环境保护策略和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措施。

总之,土壤重金属污染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研究土壤重金属的迁移、转化和环境效应,对于制定有效的治理政策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沉积物中铁、锰的形态分析

沉积物中铁、锰的形态分析

实验十一沉积物中铁、锰的形态分析前言为了研究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自净规律、致毒作用机理以及最后归趋等环境化学行为,不仅要了解污染物的数量,而且还要研究其存在的化学形态,因为不同的化学形态具有不同的化学行为、环境效应和生态效应。

例如,对水中溶解态金属来说,甲基汞离子的毒性大于二价无机汞离子;游离铜离子的毒性大于铜的络离子;六价铬的毒性大于三价格;而五价砷的毒性则小于三价砷。

对于沉积物中的结合态金属来说,交换态金属离子的毒性大于与有机质结合的金属及结合于原生矿物中的金属等。

因此,在研究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等化学行为和生物效应时,不但要指出污染物的总量,同时必须指明它的化学形态及不同化学形态之间相互转化过程。

影响化学形态变化的因素很多,包括水体的物理化学性质、其他化学物种、水生生物、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土壤、岩石、沉积物、固体悬浮颗粒物质的表面性质等,因此化学形态变化过程的研究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

化学形态变化过程的研究可借助于各种能确定化学形态存在的方法,包括各种已有的化学分析方法和仪器分析方法来进行;当考虑生物代谢作用时,还要采用生物化学方法;当研究化学形态变化的环境效应、健康效应或生态效应时,还要采用毒理学方法或生态毒理学方法。

此外,还可以通过化学热力学和化学动力学计算,或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相应的模型计算等方法进行模拟。

还可将这些方法适当组合来进行研究。

沉积物是从水体中沉降下来的固体物质,其中所含的金属化合物,一般认为它们是难溶化合物,由于沉积物的吸附水带来的可溶性盐类的量应是极少的。

除一部分来源于矿物质风化的碎屑产物外,相当一部分是在水体中由溶解态金属通过吸附、沉淀、共沉淀及生物作用转变而来的。

对铁、锰来说,简单的难溶化合物形态主要有:氢氧化物、氧化物、碳酸盐、硫化物、磷酸盐、各种难溶有机螯合物以及金属单质等。

沉积物中不同形态金属含量的分配比与沉积物的颗粒组成及各种金属离子自身的性质有关,更与水环境的污染程度有关。

富营养化水体沉积物重金属迁移和归趋识别

富营养化水体沉积物重金属迁移和归趋识别

富营养化水体沉积物重金属迁移和归趋识别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持续增加,富营养化现象在许多水体中变得越来越普遍。

富营养化水体的沉积物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养分,这些物质会导致水体中的氧气含量降低,对水生生物造成严重威胁。

同时,沉积物中的重金属也是富营养化水体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们的存在不仅对水体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也可能危害到人类的健康。

因此,准确识别富营养化水体沉积物中的重金属迁移和归趋是非常重要的。

富营养化水体中的重金属主要来源于土壤和水体中的污染物排放以及降水中含有的大气沉降物。

这些重金属包括铅、汞、镉、铬等,它们具有较高的毒性和累积性,对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因此,了解重金属在沉积物中的迁移和归趋规律,可以为富营养化水体的治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重金属的迁移通常发生在水体与沉积物之间的界面上。

水体中溶解态的重金属会与沉积物表面存在的吸附剂发生反应,并沉积到沉积物中。

这种吸附过程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沉积物的颗粒大小、有机物的含量、pH值和温度等。

此外,水体中的溶解氧、离子强度和溶解态重金属浓度也会对重金属的吸附造成影响。

重金属在沉积物中的归趋过程通常包括悬浮沉降和重金属的再分布。

悬浮沉降是指沉积物中的颗粒因沉降速度慢而悬浮在水体中,这些颗粒通常富集了大部分重金属,当沉积物颗粒沉降到底部时,重金属也随之沉积到沉积物中。

与此同时,重金属也会在沉积物中发生再分布,主要受到沉积物颗粒大小、离子交换、有机物的作用以及物理和化学过程等影响。

准确识别富营养化水体沉积物中重金属的迁移和归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和多种分析方法。

常用的方法包括室内实验和野外调查。

室内实验通常用于模拟水体中的重金属迁移和归趋过程,通过改变不同的实验条件来探究重金属的行为。

野外调查则通过采集水样和沉积物样品,在实地采集的样品中分析重金属的含量和分布,以了解其迁移规律。

目前,针对富营养化水体沉积物中重金属迁移和归趋的识别,一些新兴技术正在被广泛应用。

重金属迁移转化规律研究

重金属迁移转化规律研究

得出了重金属的迁移转化规律, 为进一 步提高 CASS 工艺的污水处理效果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重金属, 曝气沉砂池, 迁移转化
中图分类号: X703
文献标 识码: A
结合实验室设备 条件, 采 用常压消解 火焰原子 吸收光谱法 测定进出水以及处理工段出水中 Cu, Zn, P b, Cd 的含量, 找出重金 属在污水处理过程中迁移转化的规律。
当于海 平面的 50% , 60% 和 66% 。由 于空气中 氧含量 较低, 同样 的曝气量, 其污水中供 氧量 仅为平 原地 区的 一半左 右, 供氧 量不
足也会影响好氧生物的新陈代谢, 加大曝气量又会 增加能耗。
2. 5 操作维护管理
山南泽当镇目前由于 无污水处理厂运行, 缺乏对污 水厂的管
理经验, 且技术 力 量薄 弱, 经 济条 件相 对 较差, 故 应 选择 技术 成 熟、稳定, 运行和维护简单、方便的工艺。
Cu
0. 375
0. 258
0. 045பைடு நூலகம்1
Zn
0. 761
Pb
0. 342
0. 432 0. 213
0. 235 0. 131
Cd
0. 247
0. 102
0. 089
阜 阳污水处理厂进水 中的重 金属 含量 Zn> Cu> Pb> Cd, 出 水中重金属含量 Zn> P b> Cd> Cu。
2 结果讨论
第 36 卷 第 21 期 20 1 0 年7 月
山西 建筑
SHA N XI AR CH ITECTU R E
V ol. 36 N o. 21
Jul. 2010 ! 173 !

水-沉积物界面重金属迁移转化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水-沉积物界面重金属迁移转化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水-沉积物界面重金属迁移转化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曹玉婷;宋志鑫;宋刚福;唐文忠;米晓;刘小兰;王汉卿;马轩
【期刊名称】《环境科技》
【年(卷),期】2024(37)1
【摘要】水-沉积物界面是重金属发生迁移转化的主要场所,环境中各种因素可对其过程产生影响,为探讨这些因素对重金属在水-沉积物界面迁移转化过程的影响,围绕沉积物周围的潜在因素进行全面分析,选择上覆水环境因子(pH值、氧化还原条件、离子强度和温度)、重金属赋存形态和沉积物颗粒大、小分别对重金属迁移转化的
影响进行分析,探讨上述各因素对重金属迁移转化的影响机理机制过程,最后对重金
属迁移转化方面的研究进行归纳总结和未来展望。

【总页数】5页(P62-66)
【作者】曹玉婷;宋志鑫;宋刚福;唐文忠;米晓;刘小兰;王汉卿;马轩
【作者单位】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5
【相关文献】
1.生物扰动对沉积物中重金属迁移转化影响的研究进展
2.穗花狐尾藻对外源15N
在水-沉积物界面迁移转化的影响3.东江沉积物水界面氮素迁移转化的影响因素4.
菹草和伊乐藻对水-沉积物界面磷迁移转化的影响5.北运河沉积物/水界面上重金属迁移转化规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黄河沉积物中重金属离子的形态转化及释放研究

黄河沉积物中重金属离子的形态转化及释放研究

黄河沉积物中重金属离子的形态转化及释放研究何江;李朝生;王新伟;孙卫国;米娜【期刊名称】《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03(39)6【摘要】以黄河包头段上游清洁河段的沉积物为吸附剂,以Pb2+、Cu2+、Zn2+、Cd2+等多离子溶液为吸附质,开展了重金属离子被黄河沉积物吸附后的再释放,以及吸附作用对重金属形态转化的影响等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重金属离子被黄河沉积物吸附后,各元素均不转入残渣态,Cu2+和Zn2+主要向碳酸盐结合态及铁锰氧化物结合态转化,Pb2+主要向碳酸盐结合态和可交换态转化;Cd2+主要转入可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吸附后的赋存形态决定了Cd2+的释放量及释放能力远远大于其它3种重金属离子,由Cd2+排放引起的污染不易消除且影响长久.【总页数】6页(P739-744)【关键词】黄河;沉积物;重金属离子;形态转化;释放;污染【作者】何江;李朝生;王新伟;孙卫国;米娜【作者单位】内蒙古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系【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522;X131.2【相关文献】1.HR-ICP-MS研究丰水期黄河甘宁蒙段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形态分析与污染评价 [J], 马小玲;刘菁钧;左航;黄芳;刘颖2.黄河甘宁蒙段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含量及其形态分析 [J], 刘菁钧;赖子娟;邓凤玉;周珊珊;张丽杨;刘颖3.内秦淮河逸仙桥处沉积物中镉吸附与释放及形态转化研究 [J], 魏晓云;徐颖;陈磊;路景玲;方盛荣4.黄河包头段不同粒级沉积物中重金属形态分布特征 [J], 田慧娟;何江;吕昌伟;樊庆云5.沉积物样品处理过程中重金属化学形态转化的研究 [J], 王庭健;洪继华;金相灿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北京北部水源地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分布及形态研究

北京北部水源地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分布及形态研究

B in 0 0 8 T eK yL b rtr o 3 nomainAc ust na dA piain Mii r o E u ain, a i Noma U ies y e ig10 4 ; h e a oao f DIfr t j y o q iio n p l t , nsy f d c t C pt i c o t o l a r l nvri ) t Ab ta t h h rceit so ds b t n n atin f ev t s As, d, r, b C n n)nrvr e i nso n r f e ig sr c T ec aatrsc f ir ui s dp rt so h a ymea ( i t i o a io l C C P , ua dZ i ie dme t f ot o B i n s h j w r tde ee ie h n i n na olt nlv1C mp rdt a kru dvle f ej g teh aymeasi esu yae eehg e , ees i t d tr n ee vr me t p l i e. o ae b c go n au s in ,h ev t t td raw r ih r u do m t o l uo e o oB i l nh i
出。 研 究数据 将 为北 京 市环境 污染 防治及 城 市规 划提 供 帮助 。 该
关 键 词 北 京 北 部 水 源 地 ; 积 物 ; 金 属 元 素 ; 布 ; 态 ; 态 风 险 沉 重 分 形 生 中图 分类 号 P 9 文 献标 识码 A 55 文 章 编 号 1 0 — 7 9 2 1 )9 0 7 — 5 0 7 5 3 (0 0 0 — 2 3 0
a di o a l gp it w ihcoe otect , eh aymeascne t eehg e a tes T eseit no e v t s AsCd C n nsmesmpi ons hc lsdt h i t e v tl o tnsw r ih rt noh r. h p cai f aymea ( , , r n y h h o h l a dZ ) e i nsf m a l gse eeaay e s gasq e t let cinpoe ue Onteb s f x ei na aa sxha ymeas n n i sdmet r smpi i sw r n zdu i e u ni xr t rcd r. ai o p r n o n t l n a a o h s e me t d t.i ev tl l

水环境中重金属的存在形态和迁移转化规律综述_王霞

水环境中重金属的存在形态和迁移转化规律综述_王霞

・监测与分析・水环境中重金属的存在形态和迁移转化规律综述Discussion on the existing form s and m igration and transform ationlaws of h eavy m etals in the water environm ent王 霞 仇启善(包头市环境监测站 包头,010430)摘要 本文综述水环境中重金属的存在形态和污染特征以及迁移转化规律的研究概况。

水体中重金属颗粒态的存在形态分为离子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铁氧结合态、有机质和硫化物结合态和残渣态。

重金属形态和生物效应有关。

对重金属在水体中迁移和转化规律及其过程的动力学水质模型的建立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重金属 存在形态 迁移转化 水质模型Abstract T he paper summurized the studys on t he ex isting for ms and migr ation and transfor mation law of heav y meta ls in the w ater env ir onment,a nd discussed the establishment of dynamic w ater quality model.Key words:heavy metal existing form migration and transform ation water quali ty model1 序言重金属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含量、分布、存在形态、迁移转化、生物效应以及防治对策都引起人们关注。

随着工农业的发展,大量污染物(包括重金属)排入江、河、湖、海,使水体遭受到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

为控制和防治河流污染,保护人类生存环境,国外早已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我国从八十年代开始,普遍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

本文主要对国内水环境中重金属污染研究状况进行综述〔1〕〔2〕。

环境化学课程论文—重金属在大气中、水体中和生物圈中的迁移与转化

环境化学课程论文—重金属在大气中、水体中和生物圈中的迁移与转化

重金属在大气中、水体中和生物圈中的迁移与转化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是环境和土壤科学研究者关注的热点问题。

重金属是指相对密度等于或大于5.0的金属元素。

重金属一般不易随水淋滤,不能被土壤微生物分解,但能吸附于土壤胶体而被土壤微生物和植物所吸收,通过食物链或其他方式转化为毒性更强的物质,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土壤中重金属主要来自于大气沉降物和随固体废弃物、污水、农用物资进入土壤的重金属。

土壤中重金属积累的初期,不易被人们觉察和关注,属于潜在危害,但土壤一旦被重金属污染,就会造成土壤生态系统退化、植物难以生长等问题,很难彻底消除,所以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问题比较突出。

土壤重金属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过程分为物理迁移、化学迁移、物理化学迁移和生物迁移。

其迁移转化是多种形式的错综结合。

[19-20]重金属进入土壤后,在土壤中发生累积,在一定条件下可向下迁移,污染地下水,对饮用水安全构成威胁;也可通过食物链将污染物从土壤转移到生物体中,并最终威胁人体健康[6]。

1重金属在大气中的迁移1.1汞在大气中的迁移无机汞盐通常有一价和二价2种存在形式,同时还可以形成有机汞化合物。

有些汞化合物基本上是无毒的,可以用作药物;而另一些化合物特别是有机汞,如甲基汞和二甲基汞等,毒性极强。

汞是煤中最易挥发的重金属元素之一,由于汞的剧毒性、积累性、在大气中停留时间长,Hg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有明显危害,Hg及其化合物可通过呼吸道、皮肤和消化道等不同途径侵入人体,造成神经性中毒和深部组织病变[15],所以,燃煤电厂烟气中的汞如果不能得到及时去除,将会对人类及环境造成极大的危害[12-13]。

郑楚光[11]在对燃煤痕量元素迁移转化机理及细微颗粒物中富集规律的研究中,应用量子化学从头计算QCISD的方法,对于Hg,选用Stevens基组;对于非金属元素Cl,H,O,N,选用6-311++G(3df,3pd)基组,优化得到反应途径上各稳定点(反应物、产物、过渡态和中间体)的几何构型。

沉积物重金属的吸附与脱附机理研究

沉积物重金属的吸附与脱附机理研究

沉积物重金属的吸附与脱附机理研究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

其中,重金属污染是人们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重金属在环境中的存在,会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

因此,研究沉积物重金属的吸附与脱附机理,对于预测水体环境中重金属转移和刻画重金属污染的影响十分必要。

1. 沉积物吸附重金属的机理沉积物吸附重金属的主要机理是离子交换、表面络合和电化学吸附。

1.1 离子交换沉积物中的阴离子和重金属离子具有相似的电学性质。

当重金属离子到了沉积物表面,它们会和沉积物中的阴离子反应,根据它们的电学性质,阴离子会与重金属离子发生离子交换,该机制称为离子交换。

这种机制相对较弱,因此仅对低浓度的重金属污染物表现出强吸附性。

1.2 表面络合表面络合是指重金属离子与沉积物表面的官能团结合形成络合键,从而实现吸附。

在沉积物表面官能团的种类中,电荷状态为负的官能团是重金属离子的选择性吸附位点。

与离子交换相比,表面络合机制具有更高的吸附能力,尤其适用于高浓度重金属污染物的吸附。

1.3 电化学吸附电化学吸附是指沉积物表面所产生的电化学反应和重金属离子产生电量转移作用,使其与沉积物之间产生静电吸引力,从而实现重金属的吸附。

2. 沉积物脱附重金属的机理沉积物释放重金属的机理通常包括化学解吸和生物解吸。

2.1 化学解吸沉积物中的重金属离子被吸附到表面官能团上,作为键的一部分。

而在一定特定的条件下,这种键可以被低浓度螯合剂转化为弱键。

此时,重金属离子就会因为恢复自由态而被释放,并且在水体中重新分散。

2.2 生物解吸生物解吸是指生物活动导致的沉积物重金属的短期或长期释放。

生物解吸的发生与沉积物中的生物活动相关,可能是细菌、真菌等生物吸附重金属并在生命活动中将其还原。

生物解吸机制在自然环境中具有广泛适用性,但在工业排放渗漏、土地填埋场和溢油区等区域,由于重金属在这些地方存在于高浓度的化合物,因此生物解吸则在这些地方处于次要位置。

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的污染源及其迁移规律的研究

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的污染源及其迁移规律的研究

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的污染源及其迁移规律的研究重金属元素是一种致命的污染源,它们对人类和生物环境健康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环境中的水、土和空气中都能检测到重金属元素的存在,其中土壤与水体中的含量最大,沉积物则是这些重金属元素的主要存储库,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的污染源及其迁移规律的研究对于环境保护和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一、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的污染源(1)纯自然来源:自然地球化学过程产生的元素和矿物,例如铜、铅、锌等。

(2)人为源: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引入沉积物中的元素。

主要包括:工业废水和固体废物、废旧电器、农业化学药品、化学品、燃油和车辆排放物、非自然界使用的废物、建筑物余渣等。

(3)停滞水体底泥:由于水体污染,在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元素也可能来自于停滞水体底泥,如砂、泥、漂浮物等。

二、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的迁移规律(1)物理迁移:重金属元素在沉积物中通过物理运动方式进行迁移,如免化、碰撞、离子置换等。

这种方式使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的分布成为一种非均质状态,使其在空间分布方面产生模式化的特征。

(2)生物迁移:生物对重金属元素从沉积物中的摄取和转化都会影响元素的分布和迁移。

此外,沉积物中厌氧微生物的作用,可以促进重金属元素溶解或还原,并促进元素向海洋底部或河岸转移。

(3)化学迁移:有机物的分解会使重金属元素呈现出更容易被生物吸收的状态,有的重金属元素可以通过氧化反应转移到其他物质上、或被其它物质取代。

三、重金属元素污染治理的方法(1)化学治理:适用于直接针对沉积物中污染的区域,一般与物理治理相结合,可采用氯化铁或者硫酸铁等对污染区域进行处理,通常适用于重金属元素浓度较高的区域。

(2)物理治理:通过海底或砂柱水平卷帘一般用于沉积物的较浅层(10 cm以下)的处理,方式更直接而有效。

(3)生物治理:有生物地毯、构筑人工湿地、生物浸泡、植物吸附等方法。

四、结论重金属元素的污染来源复杂,从而其迁移规律也更加复杂多变。

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的污染源及其迁移规律的合理控制及治理对于环境的保护与修复都非常重要。

重金属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及生态效应研究

重金属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及生态效应研究

重金属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及生态效应研究重金属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而引起的一类污染,主要包括铅、汞、镉、铬、镍等这些重金属元素。

这些元素对环境和生物体具有很高的毒性和蓄积性,能够对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对这些重金属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和生态效应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重金属的转化过程是指在环境中,重金属物质的形态和特性发生变化的情况。

这种变化可能是由于生物、化学和物理等因素引起的。

例如,重金属可以发生吸附、解吸、还原、氧化、络合等反应。

这些反应可以改变重金属在环境中的毒性和稳定性,进而影响其对生物体的危害程度。

因此,研究重金属的转化过程对于评估其生态风险和制定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重金属污染物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重金属污染物可以通过生物累积进入食物链,对生物体造成直接或间接的毒害作用。

特别是对于鸟类、哺乳动物和人类等高级生物,重金属的蓄积可能会导致疾病的发生和生殖能力的下降。

其次,重金属污染物还可以改变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影响土壤的肥力和植物的生长。

此外,重金属还可能对水生生物造成直接毒害,并破坏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

为了减少重金属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影响,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应加强工农业废水和废弃物的处理,减少重金属的排放和释放。

其次,可以通过植物修复和土壤改良等措施,减少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和转化。

另外,通过合理的农业管理和生态修复,可以减少农田中重金属的积累和传播。

此外,加强监测和评估工作,对重金属污染的地区进行及时的治理和管理也是十分重要的。

综上所述,重金属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和生态效应研究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

通过深入研究重金属的迁移、转化和生态效应,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重金属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并为重金属污染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砷污染水体中砷的迁移和转化机理研究

砷污染水体中砷的迁移和转化机理研究

砷污染水体中砷的迁移和转化机理研究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地下水、河流、湖泊等自然水体中的砷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砷是一种有毒重金属,容易被人体吸收,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都有很大影响。

因此,砷污染水体中砷的迁移和转化机理的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

一、砷在水环境中的形态和迁移转化砷在水环境中主要以四种形态存在:无机砷(V)、无机砷(III)、有机砷和元素砷。

其中,无机砷(V)、无机砷(III)占主导地位,有机砷和元素砷相对于前两者来说含量极少。

在水体中,砷主要通过化学沉淀、微生物还原、离子交换等方式实现迁移转化。

其中,化学沉淀是一种重要的砷去除方式,通过添加沉淀剂使污染水体中的砷与沉淀剂结合而沉淀下来。

而微生物还原则是指通过微生物作用将无机砷(III)还原为元素砷或有机砷,从而达到去除砷的效果。

离子交换是指通过离子交换树脂、纳米材料等吸附剂将水中的砷离子吸附下来,达到去除砷的效果。

二、常见砷污染水体中砷的迁移和转化机理1、土壤-水界面砷的转移土壤-水界面砷的转移主要包括土壤沉积物-水相界面和土壤矿物-水相界面两个方面。

研究表明,土壤矿物和有机物对砷的吸附能力比较强,而沉积物中含有大量的砷,也会对水体中的砷起到吸附作用。

因此,土壤-水界面的砷迁移主要是通过吸附作用实现的。

2、湖泊中砷的分配湖泊中砷主要分布在底泥、水体中和悬浮颗粒物中。

其中,底泥是湖泊中固态相中砷的主要载体,其砷含量一般较高。

湖泊中悬浮颗粒物中的砷含量相对较低,但是它们对水体中砷的迁移和转化具有重要意义。

因为它们能够在水体中吸附砷,或者在水体中被化学反应转化成其他形态的砷。

3、地下水中砷的迁移和转化地下水中砷的迁移主要是通过以下途径实现的:砷在水体中的迁移和转化主要受到地下水流动速度、岩石和地下水之间的化学作用以及水体成分的影响。

研究表明,地下水中砷主要以重金属氧化物的形式存在,砷在地下水中的浓度受到季节变化、地层埋深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三、砷污染水体中砷的治理在砷污染水体中,针对不同形态的砷,治理方法也不同。

《2024年污泥中重金属和碳氮磷在热调理过程中的迁移转化研究》范文

《2024年污泥中重金属和碳氮磷在热调理过程中的迁移转化研究》范文

《污泥中重金属和碳氮磷在热调理过程中的迁移转化研究》篇一污泥中重金属和碳、氮、磷在热调理过程中的迁移转化研究一、引言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速,污泥作为一种主要的固废资源,如何实现其无害化、资源化利用,已经成为环境保护领域的重要课题。

污泥中不仅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营养元素,如碳、氮、磷等,还富含重金属等有害物质。

在热调理过程中,这些元素会发生迁移和转化,了解其变化规律对污泥的资源化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就污泥中重金属和碳、氮、磷在热调理过程中的迁移转化进行深入研究,为污泥的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提供理论支持。

二、研究方法1. 材料与设备实验材料为某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泥。

实验设备包括热调理设备、重金属测定仪、元素分析仪等。

2. 实验方法(1)热调理过程:将污泥在不同温度下进行热处理,记录温度变化和时间变化。

(2)样品采集:在热处理过程中,定期采集污泥样品,分别进行重金属、碳、氮、磷的测定。

(3)测定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重金属含量,采用元素分析仪测定碳、氮、磷含量。

三、污泥中重金属的迁移转化研究1. 重金属的分布与形态污泥中重金属主要存在于颗粒物中,形态以离子态和有机结合态为主。

在热调理过程中,由于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部分重金属会从颗粒物中释放出来,以气态或水溶性形态存在于溶液中。

2. 迁移转化规律随着温度的升高,重金属的迁移能力逐渐增强。

其中,重金属如铜、锌等易挥发的元素在高温下容易挥发进入气相;而铅、铬等难挥发的元素则主要在液相中迁移。

同时,部分重金属会与有机物结合形成更稳定的化合物,从而降低其迁移性。

四、碳、氮、磷的迁移转化研究1. 碳的迁移转化在热调理过程中,污泥中的有机物逐渐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和二氧化碳等气体。

随着温度的升高,有机物的分解速度加快,碳的释放量逐渐增加。

部分碳会与重金属结合形成稳定的化合物,降低其迁移性。

2. 氮的迁移转化污泥中的氮主要以有机氮和无机氮的形式存在。

在热调理过程中,有机氮逐渐分解为氨气和氮气等气体释放到空气中;同时,部分氮会以硝酸盐或亚硝酸盐的形式存在于液相中。

重金属污染物的迁移与转化机制

重金属污染物的迁移与转化机制

重金属污染物的迁移与转化机制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不断扩大与加剧,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其中尤以重金属污染问题引人关注。

重金属污染物一旦进入环境,往往难以清除,对环境与人类健康带来的影响持久而深远。

因此,了解重金属污染物的迁移与转化机制对污染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重金属污染物的种类与来源多样,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的迁移与转化行为。

一般来说,重金属污染物的迁移过程可分为金属与固体物相之间的转移和金属在水体中的迁移两种形式。

重金属污染物的迁移路径包括大气沉降、水体输送、土壤迁移、植物吸收等方式。

而在不同的迁移路径中,不同的环境因素也会对重金属污染物的迁移与转化产生重要影响。

在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的迁移与转移机制多种多样。

重金属污染物的迁移路径均发生在土壤中的孔隙中,但不同重金属污染物的在孔隙中的迁移速率各不相同,导致重金属污染物对地下水、地表水等水质的污染程度不同。

同时,土壤pH值、粘土矿物、有机质等因素也会对重金属污染物的迁移和转移起到重要作用。

此外,土壤微生物对重金属的迁移转化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水体中,重金属污染物的迁移与转移受到水动力学、水化学、环境因素等影响。

一些研究表明,重金属离子在水体中的迁移速率与离子的电荷、离子半径、水体中pH值等因素密切相关。

水动力学因素则与水体流速、底质粗糙度、沉积物物性等因素息息相关。

在植物中,重金属污染物会进入植物体内,成为植物的一部分。

对于不同的植物,在吸收重金属污染物方面也存在差异。

了解植物对重金属污染物的吸收能力和利用方式,对于选择合适的植物采取植物修复技术有着重要作用。

在重金属污染物的迁移与转移过程中,不同的防治措施对于不同环境下的重金属污染物的防治效果也存在差异。

包括生物修复、化学修复、物理修复等在内的多种技术体系都可以用于重金属污染物的治理。

综上所述,重金属污染物的迁移与转化机制十分复杂,需要了解不同的污染物种类、不同污染环境下的迁移与转化规律及影响因素,以及不同防治手段的优劣势和适用范围。

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的影响及治理研究

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的影响及治理研究

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的影响及治理研究一、引言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重金属污染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重金属具有易积累、难降解、毒性大等特点,一旦被排放至环境中,则会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威胁。

沉积物是重金属污染的主要载体之一,其中重金属的含量可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

因此,就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的治理问题开展研究具有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

二、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来源及富集特点(一)来源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人为排放和自然来源。

1. 人为排放工业、农业、城市垃圾焚烧等活动都会产生大量的重金属污染物排放到环境中。

其中,工业废水是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的主要人为来源之一。

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污染物,如镉、铬、铅等,一旦排放到环境中,则会在沉积物中富集和积累。

2. 自然来源地壳中的重金属物质也是沉积物中重金属的自然来源之一。

例如,含有砷、铜、铅、锌等重金属的岩石在风化剥蚀过程中会逐渐释放到环境中,最终形成由河流、湖泊等水体搬运沉积的沉积物。

(二)富集特点沉积物对重金属的富集特点是由其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共同决定的。

沉积物粒子细小,表面带有大量的负电荷,因此对带正电荷的金属离子具有吸附作用。

同时,沉积物中的有机质、硫化物、碱性离子等物质还可以与重金属形成配合物,从而促进了重金属的富集作用。

此外,沉积物还可以通过微生物代谢活动等生物作用将重金属有机化合物进一步转化为难水解的无机盐类,进而增加了重金属在沉积物中的富集程度。

三、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生态毒性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富集和积累可能会对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健康产生深远影响。

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生态毒性表现在多个方面,具体如下:(一)生物多样性的减少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富集会对水生生物产生毒害作用,并抑制其生命活动,最终导致水生生物群落的减少。

同时,重金属对土壤中的微生物也有毒性作用,从而影响生态系统的耕作力和物质循环。

(二)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受损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富集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平衡性,进而导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受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形态及迁移转化机制研究
一、引言
沉积物中的重金属是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形态及其迁移转化机制研究是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的重要内容。

本文将从沉积物中重金属形态的分类、影响因素分析、迁移转化机制探究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沉积物中重金属形态的分类
沉积物中的重金属以不同的形态存在,对环境的影响也不同。

根据重金属在沉积物中的化学形态、组成、反应活性、生物有效性等方面进行分类,目前主要有以下四种分类方法:
1. 岩石相
沉积物可以分为机械岩石相、碳酸盐岩石相、铁锰氧化物岩石相等。

机械岩石相主要由颗粒和矿粒组成,孔隙度较大,重金属主要以无机结合形态存在;碳酸盐岩石相主要以碳酸盐、硫酸盐等形态存在;铁锰氧化物岩石相主要以铁锰氧化物、铁锰酸盐等形态存在。

2. 形态相
根据重金属在沉积物中的化学形态进行分类,主要有水溶态、可交换态、硫化态、有机结合态等四种形态。

3. 分子尺度相
根据重金属在分子水平上与其他元素或组分的亲和性进行分类,主要有浸出态、氧化态、磷酸态等。

4. 生物有效相
根据重金属对生物的影响及其毒性水平进行分类,主要有生物
利用相、植物毒害相、动物毒害相。

三、影响因素分析
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形态和迁移转化机制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
沉积物基质、重金属种类、pH值、氧化还原电位、有机质含量、
盐度等。

针对在沉积物中的不同形态存在的重金属,其存在状态是由沉
积物特性控制的。

不同的结构、成分以及基质类型可导致重金属
吸附、结合、沉淀、还原和溶出等过程的变化。

同时,pH值也是沉积物中重金属形态及其迁移转化的重要影
响因素。

沉积物中的pH值变化,可以对不同形态的重金属造成影响。

有机质含量能影响沉积物中重金属形态的分布和传输,因为有
机质具有显著的化学性质,可以与重金属进行配位等反应。

盐度是沉积物中重金属形态、迁移转化机制中的另一个重要影
响因素。

水体中的盐度会改变重金属与溶解态之间的平衡,从而
影响了重金属形态等因素。

四、迁移转化机制探究
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在不同形态的状态下,会发生不同的迁移转
化机制。

对于水溶态重金属,其主要的转化过程是沉淀作用和吸附作用。

当pH值大于其等电点时,重金属可能从水溶相转移至固相。

另外,在沉积物的颗粒表面上,也可以发生吸附作用。

主要是吸附表面
的吸附基团与重金属离子之间的配位反应作用,并伴随有电荷的
改变。

表面水解物也与重金属之间具有较强的亲和性,因此也可
通过表面水解物的介导作用发生沉积反应。

可交换态重金属在沉积物的传输、转化过程中非常活跃和稳定,它们主要通过反复的吸附/解吸过程与沉积物中的水溶态重金属进
行转移。

单纯由于化学环境的改变,可交换态重金属也可迅速地
释放,进而引起环境污染。

硫化态重金属在沉积物中的形态分布与其溶解度和沉降速率有
很大关系。

由于硫化物具有较低的稳定性,其主要被沉积物表面
的金属氧化物和有机质络合物吸附。

因为硫化物本身也具有毒性,
它们可以被合适的处理方法转化成不易溶解的形态,如金属硫化物、金属氧化物等。

有机结合态重金属在环境污染及其后果中起着独特的作用,如抗氧化、氧化、吸附作用等。

因此,有机结合态重金属的辨别、测定和监测也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五、结论
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存在形态及其迁移转化机制,对环境污染与生态失衡有巨大影响。

本文针对沉积物中重金属形态的分类、影响因素分析、迁移转化机制探究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