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教学设计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教案(公开课)
-3-
1.初步感受对立统一的思想;
1.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一,复习引入课
通过前面的学习,请同学们判断下列反应属于何种反应类型
1.加热高锰酸钾
2KMnO4=K2MnO4+MnO2+O2t
2.铁和硫酸铜溶液
CuSO4+Fe=FeSO4+Cu
3.稀盐酸溶液和碳酸钠溶液
Na2CO3+2HCl=2NaCl+H2O+CO2t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教案(公开课)
第3节生活中常见的盐
——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认知目标:
1.知道复分解反应的概念;
2.了解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判断化合物之间是否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能力目标:
1.能够通过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得出常见化合物之间发生反应的实质。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归纳总结的能力。情感目标:
4.氢氧化钙溶液和碳酸钠溶液
Na2CO3+Ca(OH)2=2NaOH+CaCO3↓
以上4个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_________,属于置换反应的是________.
【提问】那3和4分别属于何种反应类型呢?今天我们就要给大家介绍初中化学
的第四大基本反应类型之-复分解反应。
板书: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复分解反应的条件说课稿
复分解反应的条件说课稿一、说教材本文是化学学科中关于化学反应的一个重要部分,主要讲述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在化学反应的教学中,复分解反应占据着重要地位,它既是对之前所学简单分解反应的延伸,也是对后续复杂反应认识的基础。
本文的作用在于让学生深入理解复分解反应的原理,掌握判断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从而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和实验技能。
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复分解反应的定义:复分解反应是指一个化合物在反应中分解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化合物。
2. 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包括热力学条件和动力学条件。
3. 复分解反应的实例分析: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理解复分解反应的原理和条件。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学生需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复分解反应的定义,理解复分解反应的条件,能运用所学知识判断化学反应是否为复分解反应。
2.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复分解反应的定义和条件,以及如何判断复分解反应。
2. 教学难点:理解复分解反应的热力学条件和动力学条件,并能运用到实际反应中。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重点内容的讲解,引导学生理解难点,通过实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消化吸收所学知识。
同时,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法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并在教学过程中突显以下亮点:1. 启发法:在讲解复分解反应的定义和条件时,我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例如,我会提出问题:“为什么有些化合物在反应中会分解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化合物?”、“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什么?”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在思考中理解知识,达到深入学习的目的。
亮点: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2. 问答法: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回答,以便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初中教案
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初中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复分解反应的定义。
2. 掌握复分解反应产生的条件。
教学重点:1. 复分解反应的定义。
2. 复分解反应产生的条件。
教学难点:1. 掌握复分解反应产生的条件。
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教学素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忆几种常见的盐。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复分解反应吗?二、探究复分解反应的定义1.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PPT课件中的例子,分析复分解反应的特点。
2. 总结复分解反应的定义:复分解反应是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化学反应。
三、学习复分解反应产生的条件1. 引导学生观察PPT课件中的例子,分析复分解反应产生的条件。
2. 总结复分解反应产生的条件:a. 生成气体:在反应中,如果生成了气体,复分解反应就能够进行。
b. 生成沉淀:在反应中,如果生成了难溶性的沉淀,复分解反应就能够进行。
c. 生成弱电解质:在反应中,如果生成了弱电解质(如水、醋酸等),复分解反应就能够进行。
四、巩固练习1. 给学生发放练习题,让学生根据复分解反应的定义和条件,判断给出的反应是否为复分解反应。
2.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五、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总结复分解反应的定义和产生的条件。
2. 强调复分解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课后作业1.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
2. 鼓励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进一步了解复分解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PPT课件中的例子,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了复分解反应的特点。
通过小组讨论和练习题,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复分解反应的定义和产生的条件。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人教版2024九年级下册化学《复分解反应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复分解反应专题复习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掌握复分解反应的条件2.会运用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判断物质间能否相互反应3.会运用复分解反应解决物质的鉴别、除杂、推断等问题。
二、重点、难点:复分解反应的应用三、学习方法指导:记住常见的碱、盐的溶解性规律,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复分解反应的实质,会解决物质的鉴别、除杂、推断等问题,教会学生思维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典题引线]:请同学们讨论完成以下化学反应方程式:1、Mg+O2—2、KMnO4--3、C+CuO—4、Na2CO3+MgCl2—5、Ba(OH)2+Na2CO3—6、Na2CO3+Ca(NO3)2—7、Ba(NO3)2+K2SO4—8、AgNO3+KCl--- 9、Mg(NO3)2+NaOH—10、CuSO4+ NaOH—11、FeCl3+ NaOH--[讨论]在上述反应中共有几种基本反应类型;生成的白色沉淀有哪些;其中不溶于硝酸的是哪两种;生成的碱类沉淀各是什么颜色。
[归纳]1.常见的八大沉淀:CaCO3、BaCO3、MgCO3;BaSO4、AgCl ;(不溶于稀硝酸)Mg(OH)2、Cu(OH)2 (蓝色)、Fe(OH)3(红褐色)2.生成气体的离子对:H+和CO32-;H+和HCO3-;NH4+与OH-3.生成水的离子对:H+和OH-[过渡]在中考题型中,并不会要求学生们书写这些沉淀或离子对的化学式,记住它们,是为了能灵活运用于解题。
下面,我们就来练一练。
[典题训练]题型一:物质间的反应(离子共存)1.在水溶液中,一般不与其它物质发生复分解反应,这种物质是下列中的()A.KCl B.NaNO3 C.HNO3D.Mg(OH)2 2. 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Na+Cl-OH- B.K+Ca2+CO32-C.H+Cl- CO32-D.Na+Fe3+ OH-3.分别将下列各组物质同时加入水中,能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A.CuSO4、KOH、NaCl B.Ba(OH)2、K2SO4、HClC.NaCl、BaCO3、KNO3D.HCl、Na2SO4、KCl[归纳]熟练掌握12对常考的不能共存的离子对,是解这类题的关键。
复分解反应学案
复分解反应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复分解反应的定义和反应条件。
2、掌握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方法。
3、学会通过实验探究复分解反应。
4、了解复分解反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重点与难点1、重点:复分解反应的定义和反应条件,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方法。
2、难点:理解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三、学法指导1、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理解复分解反应的定义和反应条件,初步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2、合作探究:与同学讨论,探究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通过实例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3、反思总结:回顾学习过程,总结学习成果,形成对复分解反应的全面理解。
四、学习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胃酸过多的人服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后,胃液中的盐酸与药物中的氢氧化铝发生化学反应,使胃液酸性减弱,从而起到治疗的作用。
引出复分解反应这一概念。
2、学习新课:(1)阅读教材,理解复分解反应的定义和反应条件。
(2)通过实验探究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3)通过实例,掌握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3、巩固练习: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进一步掌握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4、归纳小结:回顾学习过程,总结学习成果,形成对复分解反应的全面理解。
五、拓展延伸1、通过互联网或其他资源,了解复分解反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制备药物、改善土壤酸性等。
2、通过思考题或小论文的形式,探究复分解反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复分解反应专题复习课件一、概述复分解反应是化学反应中重要的一类反应,涵盖了多种基本反应类型,如化合、分解、置换和复分解等。
本篇文章将针对复分解反应的专题复习进行深入探讨,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重要知识点。
二、复分解反应的定义复分解反应是指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这种反应通常需要酸或碱作为催化剂,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教学设计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教学设计《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教学设计》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教学目标:学习目标:1.理解复分解反应的定义;2.能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能否发生;3.知道部分酸碱盐的溶解性。
能力目标:1.能够通过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得出常见化合物之间发生反应的实质。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目标:1.初步感受对立统一的思想;教学重点与难点:1.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教学过程:一. 复习引入1.给出已学过的三种基本反应类型,让学生判断NaOH + HCl = NaCl + H2O属于哪种反应类型(课件展示)2.师谈话引入板书: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二.出示学习目标1.理解复分解反应的定义;2.能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能否发生;3.知道部分酸碱盐的溶解性。
让学生对本节课的要求做到心中有数。
三.新授1.复分解反应(1)提出问题:给出几个已经学过的复分解反应方程式,让学生讨论这几个方程式有什么共有的特点NaOH + HCl = NaCl + H2O2NaOH + CuSO4 = Na2SO4+Cu(OH)2↓BaCl2+ CuSO4= BaSO4↓+CuCl2Na2CO3+ 2HCl= 2NaCl+H2CO3 (H2O+CO2↑)得出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及特点-----两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2)师总结复分解反应的特点,课件展示。
内结合、外结合双交换、价不变(3)检测学生对复分解反应概念的理解。
①.下列反应哪一组是复分解反应( ).MnO2A、 H2O + CO2 = H2CO3B、2H2O2 = 2H2O + O2↑C、Zn + 2HCl = ZnCl2 + H2↑D、 2NaOH + H2SO4= Na2SO4 + 2H2O②.酸碱中和反应是否也属于复分解反应?为什么?2.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1)出示以前学过的反应方程式,看是不是复分解反应类型一:酸 + 碱→ 盐 + 水HCl + NaOH == NaCl + H2O;H2SO4 + Ca(OH)2 == CaSO4+ 2H2O;类型二:酸 + 盐→ 新盐 + 新酸2HCl + CaCO3 == CaCl2 + CO2↑+ H2O;类型三:碱 + 盐→ 新碱 + 新盐Na2CO3 + Ca(OH)2 = CaCO3↓+ 2NaOH;CuSO4 + 2NaOH ==Cu(OH)2↓+ Na2SO4类型四:盐 + 盐→ 新盐 + 新盐CuSO4 + BaCl2 =BaSO4↓+CuCl2类型五:酸 + 金属氧化物→盐 + 水Fe2O3+6HCl=2FeCl3+3H2OCuO+H2SO4=CuSO4+H2O(2) 总结复分解反应的类型类型一:酸 + 碱——盐 + 水类型二:酸 + 盐——新酸 + 新盐类型三:碱 + 盐——新碱 + 新盐类型四:盐 + 盐——新盐 + 新盐类型五:酸 + 金属氧化物——盐 + 水抛出问题---任意的酸、碱、盐两两混合一定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吗?师讲解复分解反应的微观本质(通过动画更直接形象的展示复分解反应的微观本质)通过讲解,让学生讨论复分解反应要想发生,反应物和生成物需满足什么条件。
部编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一单元课题1 复分解反应的条件1、设计理念及教材分析:化学课程标准指出:“使每一个学生以愉快的心情去学习生动有趣的化学,激励学生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学好化学的信心;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
”本教学设计针对学生学习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及其应用枯燥、困难的特点,以学生探究实验为主线,采用分类、归纳的方法,逐步引导学生建构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加深对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复分解反应条件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思维习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从“被学”到“会学”再到“乐学”学习品质,实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复分解反应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一单元课题一《几种常见的盐》中的一部分内容,安排在第二课时。
本课题通过化学反应实验引出复分解反应的概念;通过化学反应实验的讨论,分类、归纳出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有水、气体或沉淀生成;最后利用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和酸碱盐溶解性表,探究实验“某些酸、碱、盐之间是否发生反应”,加强对复分解反应条件的认识和掌握。
2、学情分析、重难点创新教学设计特点在此之前,学生已对酸和碱的性质学习,认识了复分解反应的一种——中和反应,在本课题的上一节课已经通过碳酸盐与盐酸的反应、碳酸钠溶液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逐步接触到了复分解反应。
但学生的观察能力不强,学习归纳能力不足,在归纳复分1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时,往住得不出准确的结果。
另外,学生的知识迁移运用能力、发散思维能力还比较差,利用刚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不足。
本重难点创新教学设计打破了常规的以教材编排为主的束缚,结合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多媒体技术动画模拟,采用分组实验探究的方式,在教材原有的基础上分类对酸和碱反应、酸和盐反应、盐和碱反应以及盐和盐反应等增加了常见的一些复分解反应的例子,把复杂的教学内容简单化、细致化,拓宽学生思维,促进学生顺理成章的归纳出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加深对复分解反应及其条件的理解。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教学设计.doc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教学设计.doc复分解反应是指一个物质分解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物质的化学反应。
这种反应在生活和工业生产中都有广泛的应用,比如日常生活中的水泥制造、饮料制造等等。
因此,学生需要学习复分解反应的发生条件,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些应用。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学生将会:1. 了解复分解反应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3. 了解复分解反应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材料化学试剂玻璃棒酒精灯试管透明塑料袋实验步骤1. 在一个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并用玻璃棒搅拌使其充分溶解。
3. 将两种溶液分别倒入两个透明塑料袋内,然后将两个袋子密封,并让它们接触彼此。
4. 等待10-15分钟,观察两个袋子内的化学反应。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1. 教师向学生介绍本课程将要讲述的内容:复分解反应的发生条件。
第二步:理论知识介绍2. 介绍复分解反应的发生条件,如温度、光照、压力、浓度等。
3. 引导学生思考一个复分解反应需要满足哪些条件才能进行。
第三步:实验操作1. 学生观看实验步骤和演示。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结果和观察到的现象。
3. 分享实验结果和观察到的现象,并让学生讨论结果背后的化学反应和原理。
第四步:活动2. 学生分组讨论和分享他们的创意,并介绍他们运用了哪些化学原理。
第五步:总结1. 总结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和基本原理,并强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回答学生提出的任何问题。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实验操作和讨论中的参与程度。
2. 对学生参与活动提出建议。
3. 对学生针对实际场景创意的评价。
4. 对学生答题的理解和正确性情况进行评估。
教学扩展1. 引导学生在实验中尝试调整条件,并探究这些更改对化学反应的影响。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教案(公开课)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教案(公开课)教学目标:1. 理解复分解反应的概念。
2. 掌握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3. 能够分析并判断一个反应是否为复分解反应。
教学重点:1. 复分解反应的概念。
2.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教学难点:1. 判断一个反应是否为复分解反应。
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教学素材(例题)。
教学过程:第一章: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化学反应类型,如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等。
2. 提问: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种新的反应类型——复分解反应,你们知道复分解反应是什么吗?第二章:复分解反应的概念1. 讲解复分解反应的定义: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2. 强调复分解反应的特点:反应物和物都是两种化合物。
第三章: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1. 讲解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1)反应物必须是两种化合物。
(2)反应中必须有水、气体或沉淀。
2. 通过PPT课件展示实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第四章:判断复分解反应1. 讲解如何判断一个反应是否为复分解反应:(1)看反应物是否为两种化合物。
(2)看物是否为两种化合物。
(3)看反应中是否水、气体或沉淀。
2. 学生练习判断几个实例是否为复分解反应,教师给予解答和指导。
2. 拓展思考:复分解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例分析、练习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和发生的条件。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第六章:实例分析1. 利用PPT展示几个典型的复分解反应实例。
2. 引导学生分析每个实例中反应物和物的种类。
3. 让学生判断每个实例是否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第七章:复分解反应的类型1. 讲解复分解反应的类型:(1)酸碱反应:酸与碱作用盐和水的反应。
(2)盐的水解反应:盐与水作用酸和碱的反应。
(3)酸碱中和反应:酸与碱作用盐和水的反应。
2. 通过PPT课件展示实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复分解反应的类型。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11.1生活中常见的盐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教学设计
2.通过讲解、演示、实验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复分解反应的发生条件,并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化学现象。
3.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提高他们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简要回顾盐的定义,介绍生活中常见的盐及其化学式。
2.讲解复分解反应的概念,结合具体实例阐述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3.通过动画、视频等形式,形象展示复分解反应的过程,使学生理解离子交换原理。
4.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游泳池水中盐的复分解反应,解释水呈蓝色的原因。
5.讲解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示范如何正确表达复分解反应过程。
4.创设合作学习情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提升他们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理解并掌握生活中常见的盐及其化学性质。
2.掌握复分解反应的发生条件,能够运用化学方程式表达复分解反应过程。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提高他们在实际情境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验报告应注重实验过程和观察结果的描述,避免抄袭。
3.学习心得应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考过程,切勿敷衍了事。
4.家长参与作业的目的是增强家长对孩子学习的关注,促进学生与家长的沟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给予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持续进步。通过本次作业的布置,希望பைடு நூலகம்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复分解反应的知识,提高化学素养,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难点
1.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的理解和应用,特别是离子交换原理的掌握。
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
教师姓名徐 勇单位名称乌鲁木齐市第127中学填写时间2020年8月23日学科化 学年级/册九年级下册教材版本人教版课题名称复分解反应的条件难点名称运用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判断物质间能否发生反应难点分析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复分解反应是要求熟练掌握化学式的书写、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配平、酸碱盐物质的溶解性、离子等知识的基础上,对酸、碱、盐相互反应的高度总结归纳和概括。
难点教学方法科学探究问题、讨论式教学、讲练结合的方法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导入回顾旧知:试一试:小组合作归纳HCl有哪几点化学性质,并书写相关化学方程式。
(1)HCl + 金属 → 盐 + H2↑ 例:(2)HCl + 金属氧化物 → 盐 + H2O 例:(3)HCl + 碱 → 盐 + H2O 例:(4)HCl + 盐 → 新盐 + 新酸 例:想想看:这些反应中哪些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引入对复分解反应的学习。
知识讲解(难点突破)1.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定义: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复分解反应。
提示:①反应物中的化合物为酸、碱、盐、金属氧化物;②交换成分指的是酸、碱、盐在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和阴离子相互交换结合。
书写方法为:AB+CD⏟有酸可不溶,无酸须都溶⃗交换成分AD+CB⏟生成气体、沉淀、水三者任何一种练一练:下列哪些化学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哪些化学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HCl + NaOH = NaCl +H2O Fe + 2HCl = FeCl2 + H2↑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Ca(OH)2 + CO2 = CaCO3 ↓+ H2O。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用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反应能 否发生;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认识了常见的复分解反应,本节课,通过学生实验探 究,小组合作讨论,来得出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 教时安排
实验探究法,讲授法,小组合作讨论法 CuSO4 溶液,NaOH 溶液, BaCl2 溶液 试管,胶头滴管等实验仪器。
盐可以不溶。
5.回忆酸碱的化学性质,
HCl + NaOH — H2SO4 + Cu(OH)2 —
引导 学生 观察 实验 现 象, 并小 组讨 论, 共同 得出 实验 结论。
学生 小组 讨论 热 烈,
程
HCl + Fe2O3 —
6. 分析归纳反应物和生成物特点
教师引导 学生共同
计 类型二:酸 + 盐 → 新盐 + 新酸
类型三:碱 + 盐 → 新碱 + 新盐
类型四:盐 + 盐 →两种新盐
类型五:酸 + 金属氧化物 → 盐 + 水
2)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生成物中有 沉淀 、气体 或 水生成。(强调:满足其中任意一个条
件即可)
反应物:有酸可不溶,无酸必须溶 课 后 反 思
酸+碱 生成物中有 水 生成,反应物 得 出 实 验 学 生 通 过 讨
结论。
论得出实验
中酸溶碱可不溶 酸+金属氧化物 生成物中有 水 生
成,反应物中酸可溶,金属氧化物可不溶。 三.归纳小结
结论,印象 深刻,并理 解领悟。
作 业 对应资料习题
设
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及应用教学设计
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及应用教学设计教材和学情分析:《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及应用》是九年级下册11单元内容,它将酸碱盐的相关知识紧密结合起来,知识点多,关联度大,考题形式多样化,难度较大,在中考中所占的比例是比较大的。
因此,学生在掌握了复分解反应的概念、特点、实质以及反应条件的基础之上,还要会灵活运用,从而克服畏难情绪。
教学重难点:重点:复分解反应的概念、特点、实质、反应条件;难点:复分解反应的综合应用。
教学目标:1.巩固复分解反应的概念、特点、实质;2.了解复分解反应的反应条件;3.会运用复分解反应解决相关问题,培养勤于思考的科学习惯;4.通过复分解反应的特点、条件及应用的学习,让学生懂得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观念。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法、角色扮演法教学过程:【考点3】判断离子(物质)是否共存:例3: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
A.H+、Cu2+、OH-、SO2-4B.B.H+、Ca2+、Cl-、HCO-3C.Ag+、Mg2+、NO-3、Cl-D.D.Al3+、Fe3+、Cl-、NO-3E.Na+、NH+4、SO2-4、OH-F. F.Zn2+、NH+4、NO-3、SO2-4提问:判断离子物质是否共存的方法是什么?教师点播:解题关键……【考点4】除杂问题例4:除去下列括号中的杂质,用化学方程式表示:NaCl(Na2CO3)NaCl(MgCl2)NaOH(Na2CO3)HNO3(H2SO4)提问并讨论:正确的除杂试剂和操作方法是什么?提问:除杂问题解题的技巧是什么?。
复分解反应课程设计
复分解反应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了解复分解反应的定义、特点及分类;2. 掌握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和常见的反应类型;3. 能够正确书写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复分解反应问题;2. 学会运用实验方法,观察和验证复分解反应的过程;3. 提高实验操作能力,熟练掌握实验基本操作和实验数据的处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合作意识;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化学反应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及其影响。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化学学科的基础课程,以理论教学和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九年级,已具备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主动探究、积极思考,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掌握复分解反应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和综合素质。
教学设计和评估将围绕课程目标进行,确保学生达到预期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引入复分解反应概念,阐述其定义、特点及分类;- 教材章节:第五章第三节“复分解反应”2. 探讨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分析常见反应类型;- 教材章节:第五章第四节“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与类型”3. 学习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方法,并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教材章节:第五章第五节“复分解反应方程式的书写”4. 设计实验,观察并验证复分解反应的过程,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教材章节:第五章实验“复分解反应实验”5. 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复分解反应案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教材章节:第五章案例分析“生活中的复分解反应”6. 结合环保意识,讨论化学反应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及其影响;- 教材章节:第五章拓展阅读“化学与环境”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引入复分解反应概念,学习其定义、特点及分类;第二课时:探讨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分析常见反应类型;第三课时:学习复分解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并进行练习;第四课时:实验课,观察并验证复分解反应过程;第五课时: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复分解反应案例,讨论化学与环境的关系。
初中复分解教案
初中复分解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复分解反应的定义和特点。
2. 掌握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3. 能够运用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复分解反应的定义和特点。
2.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教学难点】1. 复分解反应的判断。
2. 复分解反应的实际应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通过复习已有知识,回顾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引导学生思考是否存在一种反应类型能够同时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
2. 提问:什么是复分解反应?它有什么特点?二、探究新知1. 讲解复分解反应的定义:复分解反应是指一个化合物在反应中分解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新化合物。
2. 分析复分解反应的特点:反应物是一种化合物,生成物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新化合物。
3. 讲解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反应物中的离子能够与生成物中的离子形成沉淀、气体或水。
4. 举例说明复分解反应的发生过程,如:AgNO3 + NaCl → AgCl↓ + NaNO3。
三、应用拓展1. 让学生尝试分析一些实际例子,判断是否为复分解反应。
2. 引导学生思考复分解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如:制取氧气、制取氢气等。
四、总结反馈1. 复分解反应的定义和特点。
2.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3. 复分解反应的实际应用。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掌握复分解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了解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并能够运用复分解反应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
同时,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复分解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教案(公开课)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教案(公开课)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复分解反应的概念,掌握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教学难点:如何判断复分解反应是否发生。
教学准备:课件、实物道具、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化学知识,提问:“什么是复分解反应?”二、探究复分解反应的条件(15分钟)1. 教师展示实例:“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氯化钠和水的化学方程式。
”2. 学生分析反应过程,教师提问:“这个反应是如何发生的?”3.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板书:“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反应物中至少有一个是可溶性盐,且反应物的溶解度较大。
”三、实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给出实例:“碳酸钙与盐酸反应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2. 学生分析反应过程,判断是否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3.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分析结果。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2.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五、课后作业(5分钟)1. 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完成课后练习题。
2. 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复分解反应的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掌握了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在课堂实践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但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题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教案(公开课)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复分解反应的概念,掌握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教学设计(初化人教版)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生通过探究实验归纳出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2.学生学会判断一些常见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能否发生并会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能力目标1.学生通过对具体复分解反应的探究,掌握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的使用方法。
2.以问题解决过程为线索,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感受概念探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兴趣。
2.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增长知识,培养相互合作的精神。
【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2、教学难点: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课前准备】教学课件;【教学方法】学生自学为主、多媒体辅助教学、讨论相结合。
【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视频“美丽的复分解反应”:让学生感受化学的美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板书] 第二课时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一、复习导入1.什么是复分解反应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判断哪些反应是复分解反应?(1)治疗胃酸过多常服用胃舒平[主要成分是Al(OH)3(2)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3)工业上用盐酸除铁锈(4)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5)工业上用熟石灰和纯碱制烧碱2.复分解反应包括:酸 + 碱 —— 盐 + 水举例:HCl + NaOH = NaCl +H2O酸+ 金属氧化物—— 盐+ 水举例:CuO + H2SO4 = CuSO4 + H2O酸+ 盐—— 新酸+ 新盐举例: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碱+ 盐—— 新碱+ 新盐举例:Ca(OH)2 + Na2CO3 = CaCO3↓+ 2NaOH盐+ 盐—— 新盐+ 新盐举例:Na2SO4 + BaCl2 = BaSO4↓ + 2NaCl二、讲授新课复分解反应一般发生在酸、碱、盐之间,那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将进行学习。
[板书]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实验探究一】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钡溶液的反应(学生分组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引导学生结合实验并填写P75相关表格并思考以下问题: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钡溶液现象化学方程式讨论1.上述两个反应是否属于复分解反应?观察到的现象有什么共同之处?2.前面学过的酸碱中和反应是否也属于复分解反应?中和反应的生成物中,相同的生成物是什么?3.碳酸钠、碳酸钙等含碳酸根的盐与盐酸发生复分解反应时,可以观察到的共同现象是什么?可以结合复习导入中的化学方程式分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学设计:10.1复分解反应(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复分解反应的基本概念,知道复分解反应的特点和规律。
2.学会使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复分解反应,并能正确书写常见物质的化学式。
3.掌握复分解反应的条件,能判断一个化学反应是否为复分解反应。
4.了解复分解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力。
6.情感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培养他们对待化学科学的正确态度。
7.教学评价: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在知识掌握、能力提升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内容:通过回顾九年级上册学过的酸碱中和反应,引导学生进入复分解反应的学习。
-最后,结合课本,引导学生学习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方法。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内容:针对复分解反应的特点、规律和条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教学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定一个组长,负责组织讨论。
-给每个小组分配一个具体的复分解反应实例,让他们分析讨论该反应的特点、规律和条件。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2.过程与方法方面:培养学生运用复分解反应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重点,而如何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是难点。
-教学设想:设计具有现实生活背景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讨论,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对待化学科学的正确态度是重点。学生可能会对复杂反应原理产生畏难情绪,这是情感态度方面的难点。
教学过程:
-首先,向学生提问:“同学们,我们之前学过哪些类型的化学反应?”引导学生回忆起酸碱中和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1、复习引入
[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复分解反应,什么是复分解反应?
[活动一]:请学生回答。
[问]:复分解反应的表达式是什么?
[生]:AB+CD=AD+CB。
(备注:用彩色粉笔来区分正负价的字母。
)
[师]:正价元素与正价元素换位置,负价元素(或原子团)与负价元素)(或原子团)换位置。
[问]:复分解反应的特点是什么?
[生]:双交换,价不变—(各成分互相交换。
各元素化合价不变)
[设问]:是否化合物之间都可以发生复分解反应呢?复分解反应是否有条件呢?本节课我们便来探究一下。
2、实验探究
[板书]:三、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师]:首先来观看两个实验!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现象并填写在P25的第一个表格中。
[演示实验]:1.CuSO4与NaOH溶解反应;
2. CuSO4与BaCl2溶解反应。
[活动]:请同学们把观察到的现象描述出来。
[现象]:第一支试管:有蓝色生成,溶液变为无色;
第二支试管,有白色生成,溶液仍为蓝色。
[活动二]:请学生书写第一个反应的方程式。
[板书]:
CuSO4+2NaOH=Cu(OH)2+NaSO4盐+碱
CuSO4+BaCl2=CuCl2+BaSO4 盐+盐
[活动三]:请学生检查自己的方程式是否正确,注意是否配平,是否打。
[谈论]:交流归纳上述两个反应式是否属于复分解反应?观察到的现象是否有共同之处?[生]:上述两个反应是复分解反应,其共同之处是都有沉淀生成!
[谈论]:前面学过的酸碱中和反应是否属于复分解反应呢?中和反应的生成物中,相同的生成物是什么呢?
[师]:中和反应定义:P61第二句:
酸+碱盐+水
[生]:中和反应也是复分解反应,其共同之处都是有水生成
[过渡]:我们学习了实验室制CO2,是用什么原料?是CaCO3和稀盐酸,上节课我们又学习了NaCO3和稀盐酸反应。
[讨论]:像CaCO3、NaCO3等CO32-的盐溶液与盐酸发生复分解反应时,可观察到的共同现象是什么?
[活动四]:请学生回答,写出反应方程式并进行分析。
CaCO3+2HCl=CaCl2+H2O+CO2 酸+盐
Na2CO3+2HCl=2NaCl+H2O+ CO2
[生]: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有气体生成。
[师]:请同学们梳理一下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生归纳]:有或有或有H2O生成。
生成物中至少有上述三种中的一种,复分解反应才能发生。
[板书]:生成物中出现、或H2O中至少一种时,复分解反应才能发生。
[谈论]:以上几个实验的反应物属于哪一类?
[谈论并板书]:
1.盐+碱新盐+新碱
2.盐+盐新盐+新盐
3.酸+碱新酸+新盐
4.酸+盐新酸+新盐
5.(补充)酸+金属氧化物盐+水
[师]:以上几类反应都属于复分解反应,他们都是在溶液中进行的,除了酸可以与某些固体反应外,一般情况下,盐+盐,盐+碱反应还必须溶解于水才能反应,因此复分解反应还有一个针对性条件。
[板书]:盐+盐,盐+碱反应,反应物必须可溶于水。
4、反馈反应
[师]:下面我们用刚才得到的结论解决下列问题。
[练习]:下列物质能否发生复分解反应?若能,请写出产物,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1.H2SO4液+KOH液
2.NaOH液+CuCl2液
3.CaCO3+稀HNO3
4.Ba(NO3)2液+Na2SO4液
5.CuCl2液+KOH液
6.Na2SO4液+KOH液
7.FeCl3液+Cu(OH)2
8.Na2SO4与HCl液
[练习后抢答]:
5、课堂小结
三、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1.生成物中出现现、或H2O中至少一种。
2. 盐+盐,盐+碱反应,反应物必须可溶于水
四、复分解反应的类型:1.2.3.4.5
6、布置作业P85,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