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构成基础原理

合集下载

色构—色彩的基本原理

色构—色彩的基本原理
色构—色彩的基本原理
色彩的属性
色彩构成
色彩多角度混合色相环
色构—色彩的基本原理
第二节:色彩的属性
色彩构成
一 .无彩色与有彩色系:
(二) 明度(value)
指色彩明暗的程度。色度学上称光度、深浅度 (brightness lightness)。色彩明度可以从两个 方面分析:一种是各种色相之间的明度就有差别, 同样的纯度,黄色明度最高,蓝色最低,红绿色居 中;另外一种情况是同一色相的明度,因光量的强 弱而产生不同的明度变化。
色彩构成
色构—色彩的基本原理
概述
色彩构成
色构—色彩的基本原理
一.色彩构成的性质与学科地位
色彩构成
色彩构成是与平面、立体以及光构成平行互补的设计 造型基础课,形成相对独立完整的构成体系。色彩构成是 一门涉及物理、化学、数学、生理学、视觉心理学、美学 、逻辑学等相关学科理论的多学科交叉的艺术设计基础造 型课。是研究色彩理论和多层次多角度深化的构成表达课 ,理论系统,实践性强,是高等艺术设计类院校形态造型 基础教学的必修课。
色构—色彩的基本原理
色彩构成
第一章 色彩的基本原理
教学目的:通过此章的学习,对色彩的基本原理,色 与光的相互关系,物体色的形成,色彩的 表述和色彩体系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本章重点:色光的物理原理以及不同的混合形式,西方 近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色彩表述体系形成 的影响。
色构—色彩的基本原理
色彩构成
第一章 第一节 色彩的形成
色构—色彩的基本原理
色彩的形成
色彩构成
光源、眼睛、物体三位一体 形成视觉的全过程示意图
人的眼球构造
色构—色彩的基本原理
色彩的形成
色彩构成

色彩构成的主要原理

色彩构成的主要原理

色彩构成的主要原理
好的,我来详细解释色彩构成的主要原理:
1. 三原色原理:红、黄、蓝三原色可以调配出大多数色彩,是色彩构成的基础。

三原色互相搭配可以产生二次色。

2. Complementary色原理:互为Complementary色的两种色彩混合可产生无彩色。

常见的Complementary色对包括红绿、黄紫、橙蓝等。

3.分散与吸收原理:物体对光的反射、吸收、透射会产生不同的色彩。

物体对可见光不同波长的吸收和反射率不同,决定了色彩。

4.色环理论:色环连接三原色及三二次色,按一定顺序排列。

色环上相邻的两种色彩mix可产生中间色调。

5.暖色冷色原理:暖色调接近红黄,给人温暖感觉。

冷色调接近蓝绿,给人凉爽感觉。

搭配使用可加强视觉效果。

6.对比原理:明暗、温暖冷酷色彩的强烈对比,可增强视觉动感,使色彩更生动丰富。

7.联想原理:不同色彩可以联想出不同意境,应用适当色彩可引发对应联想。

如红色联想激情、蓝色联想宁静等。

8.色调变化原理:同一种色彩的不同深浅、纯度可产生不同色调,丰富变化感。

9.融合原理:不同色彩的融合可以生成新色调,色彩结合要协调、连贯。

10.量变原理:色彩的占比变化可以改变整体视觉效果。

量变反映主次关系。

综上所述,这些都是构成艺术色彩效果的基本原理,需要灵活运用。

色彩构成原理

色彩构成原理

色彩构成原理色彩构成原理是指利用不同颜色之间的关系和作用,来达到人类视觉艺术效果和传达情感、表达意义的设计原理。

色彩构成原理可以应用于各种设计领域,例如平面设计、室内设计、服装设计等。

1. 色彩的三个属性色彩的三个属性是色相、明度和饱和度。

色相是指颜色在色轮上的位置,例如红色、绿色、蓝色等。

明度是指颜色的亮度、明暗程度。

饱和度是指颜色的纯度、色彩的鲜艳程度。

设计者可以通过调整这三个属性的比例来构成不同的色彩组合。

2. 色彩的基础对比色彩的基础对比包括颜色、明度、饱和度三种对比关系。

颜色对比包括了相邻色、互补色、三角形色等等;明度对比包括了明度对比、高反差和低反差对比等等;饱和度对比包括了高饱和对比、低饱和对比等等。

通过这些对比关系可以构成不同的色彩搭配。

3. 色彩的色调色调是指色彩的基调,是由主色调、辅色调和背景色调组成的。

主色调是设计要表达的主题色、核心色;辅色调是用于衬托、辅助主色的颜色;背景色调则是整体的配色基调。

通过三种色调的搭配,可以达到统一、和谐、清晰的视觉效果。

4. 色彩的暖色调和冷色调色彩的暖色调包括了红色、橙色、黄色等等,它们能够给人带来热情、活力、温暖的感受。

色彩的冷色调包括了蓝色、绿色、紫色等等,它们能够给人带来冷静、沉稳、安静的感受。

通过暖色调和冷色调的搭配,能够达到更加丰富、多样化的情感、表达效果。

5. 色彩的平衡色彩平衡指的是在色彩搭配中,不同颜色之间的比例、明度、饱和度等需要达到一种平衡。

例如,在一个设计中,主色调的占比不能过大或过小,辅色调需要与主色调相衬托,不同色彩之间的明度和饱和度也需要协调平衡。

6. 色彩的流动色彩的流动指的是在设计中,色彩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映射、相互渗透的。

这种流动性可以通过色彩的重复、呼应、对比等方式实现。

例如,在一个设计中,可以通过不同区域之间相似或映射的色彩构成,来达到整体流畅、统一的效果。

7. 色彩的表现力色彩的表现力是指设计师通过色彩的特性和组合,来达到表现特定情感、意义的效果。

色彩构成知识

色彩构成知识

⾊彩构成知识⾊彩构成知识⾊彩构成知识⼀、⾊彩与视觉的原理1.光与⾊光⾊并存,有光才有⾊。

⾊彩感觉离不开光。

(1)光与可见光谱。

光在物理学上是⼀种电磁波。

从0.39微⽶到0.77微⽶波长之间的电磁波,才能引起⼈们的⾊彩视觉感觉受。

此范围称为可见光谱。

波长⼤于0.77微⽶称红外线,波长⼩于0.39称紫外线。

(2)光的传播。

光是以波动的形式进⾏直线传播的,具有波长和振幅两个因素。

不同的波长长短产⽣⾊相差别。

不同的振幅强弱⼤⼩产⽣同⼀⾊相的明暗差别。

光在传播时有直射、反射、透射、漫射、折射等多种形式。

光直射时直接传⼊⼈眼,视觉感受到的是光源⾊。

当光源照射物体时,光从物体表⾯反射出来,⼈眼感受到的是物体表⾯⾊彩。

当光照射时,如遇玻璃之类的透明物体,⼈眼看到是透过物体的穿透⾊。

光在传播过程中,受到物体的⼲涉时,则产⽣漫射,对物体的表⾯⾊有⼀定影响。

如通过不同物体时产⽣⽅向变化,称为折射,反映⾄⼈眼的⾊光与物体⾊相同。

2.物体⾊⾃然界的物体五花⼋门、变化万千,它们本⾝虽然⼤都不会发光,但都具有选择性地吸收、反射、透射⾊光的特性。

当然,任何物体对⾊光不可能全部吸收或反射,因此,实际上不存在绝对的⿊⾊或⽩⾊。

常见的⿊、⽩、灰物体⾊中,⽩⾊的反射率是64%-92.3%;灰⾊的反射率是10%-64%;⿊⾊的吸收率是90%以上。

物体对⾊光的吸收、反射或透射能⼒,很受物体表⾯肌理状态的影响,表⾯光滑、平整、细腻的物体,对⾊光的反射较强,如镜⼦、磨光⽯⾯、丝绸织物等。

表⾯粗糙、凹凸、疏松的物体,易使光线产⽣漫射现象,故对⾊光的反射较弱,如⽑玻璃、呢绒、海绵等。

但是,物体对⾊光的吸收与反射能⼒虽是固定不变的,⽽物体的表⾯⾊却会随着光源⾊的不同⽽改变,有时甚⾄失去其原有的⾊相感觉。

所谓的物体“固有⾊”,实际上不过是常光下⼈们对此的习惯⽽已。

如在闪烁、强烈的各⾊霓虹灯光下,所有建筑及⼈物的服⾊⼏乎都失去了原有本⾊⽽显得奇异莫测。

色彩构成原理

色彩构成原理

色彩构成原理
色彩构成原理,是指在艺术和设计中,通过不同的色彩元素组合来创造出特定的视觉效果和表达意境的方法和规律。

在色彩构成中,有以下几个原理需要注意:
1. 对比原理:对比是通过将色相、亮度和饱和度等色彩属性进行比较,以产生鲜明、强烈视觉效果的原理。

常见的对比包括色彩对比、明暗对比、冷暖对比等。

2. 色彩平衡原理:色彩平衡是指通过合理组合不同颜色,使整个作品呈现出和谐、平衡的效果。

在色彩平衡中,主要有对称平衡和不对称平衡两种方式,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适合的平衡方式。

3. 色彩重复原理:色彩重复是指在整个作品中,通过有意识地重复使用某一种或某几种颜色,以达到统一和谐的效果。

这种原理可以使作品的色彩更加统一,产生一种独特的重复视觉效果。

4. 色彩层次原理:色彩层次是指通过使用不同明暗、浓淡、对比的色彩,将画面分为前景、中景和背景等不同的层次,以增加画面的立体感和层次感。

5. 色彩情感原理:不同的色彩会引发不同的情感和联想。

例如,红色可以代表热情和力量,蓝色可以代表冷静和平和等。

在进行色彩构成时,需要根据作品的主题和表达的情感选择合适的色彩,以达到更好的艺术效果。

以上是色彩构成原理的几个重要方面,艺术家和设计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创作目的,灵活运用这些原理来创作出独特、富有表现力的作品。

色彩构成知识点归纳总结

色彩构成知识点归纳总结

色彩构成知识点归纳总结一、色彩构成的概念色彩构成是指将不同颜色或色彩要素组合在一起,形成一定的色彩搭配或组合。

通过色彩构成可以表达出不同的情感、氛围和意义,对于绘画、设计和摄影等艺术创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色彩构成的原理1. 赛贝尔定律赛贝尔定律是指当三原色光以适当的比例混合时,可以得到任意颜色。

这对于印刷、绘画和摄影等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2. 彩色三属性彩色三属性分别是色调、明度和饱和度。

色调是指色彩的基本色系,包括红、橙、黄、绿、蓝、紫等。

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高明度颜色明亮,低明度颜色暗淡。

饱和度是指色彩的色彩浓淡程度,高饱和度表示色彩鲜艳、浓烈,低饱和度表示色彩柔和、淡雅。

3. 色彩构成的原则- 对比原则:通过对比不同色彩之间的明度、饱和度和色调,使整体构图更加丰富多彩。

- 平衡原则:通过合理搭配色彩,使整体构图在色彩上达到平衡,不会呈现过于单调或过于杂乱的情况。

- 统一原则:通过使整体构图的色彩在主题或氛围上表现出统一性,达到统一的感觉和意义。

三、色彩构成的方法1. 光谱色彩构成光谱色是指由基本的红、橙、黄、绿、蓝、紫六种颜色构成的色彩系统,适用于表现明快、鲜艳、活泼、充满生机的主题。

2. 补色彩构成补色是指相对于某种色彩的对立色。

将对立色组合在一起构成的色彩搭配能够产生强烈的反差和冲突感,适用于表现张力和矛盾的主题。

3. 色彩渐变构成色彩渐变是指通过在色彩之间衍生出逐渐变化的中间色,其过渡形式让色彩在不同主题或氛围中产生过渡感和融合感。

4. 色彩对比构成通过将相似或不同的色彩进行对比,产生明暗、强弱、冷暖等差异,从而形成视觉反差,达到视觉冲击力。

四、色彩构成在绘画中的应用1. 面色彩构成通过将一定的色彩填充在整个画面中,形成统一的色彩氛围和意义,可以表达出对应的情感。

2. 线面彩构成通过线条勾勒出图案轮廓并在图案的内部填充色彩,形成色彩对线条的配合和对应,从而丰富了图案的表现。

色构构成

色构构成
因为有了色彩,世界才会精彩纷 呈;因为有了色彩感觉,人类才能准 确、完整地接受这精彩纷呈的世界。 人们的生活与色彩有着密切的关系, 由色彩造成的心理上的满足感和刺激 感,不断影响着人们,色彩完全融合 于人们的生活中,成为现代生活的一 个重要特征。
色彩构成(1)基础知识
色彩构成的定义 古人把黑(玄)白称为色,赤黄青 称为彩合称色彩。 将两个以上的单元,按照一定的原则, 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单元,称为构成。
红色 热情、活泼、热闹、革命、温暖、幸福、
吉祥、危险...... 由于红色容易引起注意,所以在各种媒体 中也被广泛的利用,除了具有较佳的明视效果 之外,更被用来传达有活力,积极,热诚,温 暖,前进等涵义的企业形象与精神,另外红色 也常用来作为警告,危险,禁止,防火等标示 用色,人们在一些场合或物品上,看到红色标 示时,常不必仔细看内容,及能了解警告危险 之意,在工业安全用色中,红色即是警告,危 险,禁止,防火的指定色。
3.明净的明色调(lt)
明色调属于清色系列,其特征是 加入了多量的白色,提高整体色调的 明度,色感相对减弱。明色调犹如春 天的新绿,透明清丽、明净、轻快。 以明色调的暖系列为主的配色,有甜 美、风雅之味道,像少女般的清纯。 明色调的冷系列显得清凉、爽快。如 图
4.高雅的明灰调(p) 这是在全色相色系大量的调入 浅灰颜色,是色相全部带有灰浊 味。由于过多调入灰白色,色相 的明度提高了,形成高明度的灰 调子,这是明灰调的特征。明灰 调以平静的感觉,蕴含着高雅与 恬静,显示出另一种美的境界。
2、 色彩的产生
色彩是光照射到物体上产生的一种视觉 效应。当光线照射到物体上时,由于物体本 身的材质关系,决定了其对光线中的某些色 光吸收、反射或穿透,反射回来的色光作用 于人的视觉,便产生了某种色彩感觉。

色 彩 构 成

色 彩 构 成

• • • • • • •
自然光 投射光 反射光 透射光 物体色 光源色 环境色
二、色彩的形成原理
2、物体色、环境色、光源色与固有色
物体色具有最基本的两种表现形式: 物体表面反射 光所呈现的颜色叫表面色;透 过透明物体的光所呈现的颜色叫透明色。不 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所反 射的色光决定的。 当白光照射到物体上时,它的一部分被物 体表面反射,另一部分被物体吸收,剩下的 透过物体穿过来。对于不透明物体,即不透 光的物体,它们的颜色取决于不同波长的色 光的反射和吸收情况。如果物体几乎能反射 所有色光,那么这个物体看上去是白色的, 如果这个物体能吸收几乎所有的色光,那么 这个物体看上去是黑的。
二、色彩的形成原理
(二)色彩的分类
1、无彩色系

指白色、黑色和由白色黑色调和形成的各种深浅不同的灰 色。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纯白与纯黑的物体,,颜料中的纯白 (锌白、铅白)只能接近纯白,煤黑也只能是接近纯黑。
2、有彩色系
彩色是指红、橙、黄、绿、青、蓝、紫等颜色,不同明度 和纯度的红橙黄绿青蓝紫色。
二、色彩的形成原理
• 光源色:所有物体的色彩都是在光源照射下产生的。相同的物体, 在不同的光源下呈现不同的色彩,白纸能反射各种光线,在白光的 照耀下,白纸呈白色,在红光的照耀下,白纸呈红色,在绿光的照 耀下呈绿色,可见不同的光源必然对物体产生影响。(见图) • 除了光源色本身的性质外,其光亮强度也会对照射物体产生影响, 强光下物体显得明亮浅淡;弱光下问题会变得模糊灰暗;只有在中 等光线强度下,物体的本来面目才清晰可见。 • 人们习惯于把白色阳光下物体呈现的色彩效果总和称之为物体的 “固有色”。许多人误认为“固有色”是物体固定不变的颜色,这 种提法固然是不科学的,但是物体固有的物理属性却不会因光源色 的改变而改变 。 • 总之,光的作用与物体的特性是构成物体色的两个不可缺少的条件, 他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色彩的基础概念

色彩的基础概念

色彩的基础概念一、色彩构成三原理1)色彩的印象方面指从自然界的色彩效果入手去发现色彩的规律,对我们的视觉造成心理的反应。

A、有色彩表现温度感肌理效果。

B、体现喜怒哀乐。

c、用色彩表现抽象效果。

d、色的表现方式:属于色彩心理表达各种色彩对人的心理有不同的感受。

2)色结构方面美的结构是决定美的独立形式,是一种内在的色彩之间的关系表现。

A、缺乏象征性真实和没有感人印象的视觉艺术效果。

B、缺乏视觉的准确性和没有感人力量的象征。

C、缺乏结构象征和视觉力量其感情效果也只会被局限在表面的感情表现。

3)色彩构成的原则图形色和底形色:图形色要有前进感,底形色要有后退感,取绝于色彩的明度、纯度。

A、色彩的明度、纯度面积,图形色要比底形色更为明亮、鲜艳,明度、纯度比底形色略高一些。

图形色和底形色的明度、纯度不能太接近。

B、面积明亮颜色稍少一些,暗的稍大一些。

C、色的平衡:有单纯视觉感强的感觉,属对称平衡;面积方向大小形状相互平衡属非对称平衡。

二、色彩定义在黑暗中色彩消失。

我们四周不管是自然的或人工的物体,都有各种色彩和色调。

这些色彩看起来好像附着在物体上。

然而一旦光线减弱或称为成为黑暗,所有物体都会失去各自的色彩。

我们看到的色彩,事实上是以光为媒体的一种感觉。

色彩是人在接受光的刺激后,视网膜的兴奋传送到大脑中枢而产生的感觉。

1)牛顿的光谱光是电磁波,能产生色觉的光只占电磁波中的一部分范围。

而其中人类可以感受到的范围(可见光),是780毫米到380毫米之间。

太阳光属于可见光,牛顿第一次实验时,利用菱镜分散太阳光,形成光谱。

2)单色光和复合光这种分散的光谱,即使再一次透过菱镜也不会再扩散,称为单色光。

我们日常所见的光,大部分都是单色光聚合而成的光,称为复合光。

复合光中所包含的各种单色光的比例不同,就产生不同的色彩感觉。

三、色彩的的产生1)光源光。

光源发出的色光直接进入视觉。

2)透射光。

光源光穿过透明或半透明物体后再进入视觉的光线,称为透射光。

色彩构成-基本原理

色彩构成-基本原理

色彩构成色彩色彩是一种涉及光、物与视觉的综合现象。

光是感知色彩的条件之一,健康的眼睛是感知色彩的条件之二,缺一不可。

光刺激眼睛所产生的视感觉为色彩(色彩是一种视觉形态,是眼睛对可见光的感受);光,是感知的条件;色,是感知的结果。

色彩构成色彩构成是研究色彩的产生、人对色彩的感知及应用规律的一门学科。

色彩构成是按照色立体的表色法,以色相、明度、纯度三要素为中心,以色彩的对比和调和为主要法则,以改变色的明度、纯度、冷暖、面积、形状、位置等为手段,使色彩依照一定的秩序排列、变化,达到美的效果。

歌德的《色彩论》主要从色彩与人的生理及心理方面的联系来阐述色彩。

谢弗雷尔(法国化学家)的《色彩谐调与对比原理及其在艺术中的运用》把补色原理运用于艺术(对印象派的产生极大的影响)。

约翰内斯·伊顿(瑞士色彩学家)《色彩艺术》较为完整地总结了西方色彩理论。

主要从物理、化学、生理、心理、艺术五个方面论述。

孟塞尔(孟谢尔)美国画家奥斯特瓦德德国化学家日本色彩研究所与PCCS色彩体系色彩的基本原理•科学依据物理学的依据物理:研究光的性质与光量的问题。

光在物理学上是电磁波的一部分。

只有从380毫微米到780毫微米波长之间的电磁波才能引起人的色觉,这段波长叫可见光谱,即常称的光。

其余波长的电磁波都是人眼所看不见的,通称不可见光。

波长长于780毫微米的电磁波叫红外线,短于380毫微米的电磁波叫紫外线。

光的混合与色料的混合(1)光的三原色太阳白光虽含有7种色光,但其中以红、绿、蓝3种最为基本,它们按不同比例互相混合,可以产生期于各种色光,还可以混成白光,但它们却是其它色光所无法合成的。

因此色光三原色为:红、绿、蓝(朱红、翠绿、蓝紫)色光三原色相加是明度的增强,故称之为加色混合,色光混合后,混合色亮度比参加混合的原色亮度都高。

色光混合次数越多,明度越高。

(2)颜料三原色颜料三原色相加是光度的减弱,称为减色混合。

颜料混合后,明度与色度下降是极普遍的现象。

色彩构成知识点总结

色彩构成知识点总结

色彩构成知识点总结一、色彩构成的基本概念1. 色彩构成是指在绘画、设计等艺术创作中,利用颜料或其它色彩材料,通过调和、对比、运动等手段,将多种颜色组合成一个艺术整体的过程。

2. 色彩构成包括色彩的运用、对比、平衡、配合等方面的技巧和规律。

3. 色彩构成是绘画和设计中的基本要素之一,对于提升作品的艺术效果和传达意义具有重要作用。

二、色彩构成的基本原理1. 色彩的基本特性色彩是由光的三原色(红、绿、蓝)组成,通过不同的比例混合而成。

在色彩构成中,色相、明度、饱和度等是色彩的基本特性。

2. 色彩的运用(1) 色相的选择:不同的色相具有不同的情绪和意义,艺术家在色彩构成中需要根据作品的主题和情感选择合适的色相。

(2) 明度的运用:明度决定了色彩的明暗程度,艺术家可以通过明度的运用来表现光影效果和深度感。

(3) 饱和度的控制:饱和度决定了色彩的纯度和鲜艳程度,对于不同的表现效果,艺术家需要控制色彩的饱和度。

3. 色彩对比的运用(1) 对比的种类:在色彩构成中可以运用对比,包括冷暖对比、明暗对比、色彩对比等。

(2) 对比的作用:通过对比,可以突出画面中的重点,表现出色彩的强烈对比效果,使作品更加生动有力。

4. 色彩的平衡与和谐(1) 平衡的原则:色彩构成中要追求色彩的平衡和统一,要避免色彩的杂乱和不协调。

(2) 和谐的表现:通过色彩的配合和调和,使整个画面呈现出一种和谐统一的感觉,使观者产生舒适愉悦的心理体验。

5. 色彩的情绪和意义色彩在不同文化和历史背景下具有不同的情感和意义,艺术家在色彩构成中需要根据作品的主题和意图选择合适的色彩来传达情感和意义。

三、色彩构成的艺术表现形式1. 饱和色彩构成饱和色彩构成是指在作品中使用鲜艳纯净的色彩,通过对比和平衡来达到艺术效果。

饱和色彩构成可以表现出强烈的对比和冲击力,适合表现充满活力和情感的主题。

2. 柔和色彩构成柔和色彩构成是指在作品中使用较为柔和、淡雅的色彩,通过调和和渐变来达到艺术效果。

色彩构成基础原理

色彩构成基础原理
两种互补色在画面中互推时为避免两色相调和使色彩变脏可适量加入白色五综合推移将色彩按色相纯度明度进行综合排列推移由于色彩三要素的同时加入画面显得比较丰五色彩推移的基本构图形式平行推移放射推移错位透叠推移1平行推移将色彩按平行的垂直线水平线斜线曲线或不规则进行等间隔或不等间隔的条纹状有秩序地安排
色彩构成基础原理
2、色彩产生的具体表达
根据光谱色我们可以这样表达:
光—照射—物体反—射—光 眼—通过—视神径—传—达 大脑—产—生 色彩
光源色照射到物体时,变成反射光或透射光,后再进入 眼睛,又通过视觉神径传达到大脑,从而产生了色的感觉。 这便是色彩产生形成的过程。
所以色彩是光与视觉相互作用的产物。
知识拓展
不可见光谱380毫微米以内称紫外线、Ⅹ射线;780毫微米以 外红外线、雷达、电波。这些射线只能通过仪器才能测到
色相是指色彩的相貌。
红、橙、黄、绿、蓝、紫 构成了色彩体系中最基 本的色相。
(1)三原色:不需经过配色即可呈现的颜色:红、黄、蓝
(2)三间色:两种原色相配。 如橙、绿、紫。
(3)复色:两种以上的色彩相配。 如黄绿、蓝紫等。
(4)色相环:由色相按等比例关系组合的圆环
12色相:1888~1967,约翰内斯.伊顿-《色彩论》、伊顿“色相环”(瑞 士)
两种互补色在画面中互推时, 为避免两色相调和使色彩变 “脏”可适量加入白色
(五)综合推移
将色彩按色相、纯度、 明度进行综合排列推移, 由于色彩三要素的同时 加入,画面显得比较丰 富。
五、色彩推移的基本构图形式
平行推移、放射推移、错位透叠推移
1、平行推移 将色彩按平行的垂直
线、水平线、斜线、曲 线或不规则进行等间隔 或不等间隔的条纹状、 有秩序地安排。

色彩构成基础 叠加定理

色彩构成基础 叠加定理

色彩构成基础叠加定理色彩构成基础色彩构成是指在一幅图像中,各种颜色按照一定的比例和排列方式组合在一起,形成了整个图像的色彩效果。

色彩构成的基础是颜色的三要素:色相、饱和度和明度。

一、色相色相是指颜色的种类,如红、黄、蓝等。

它与光谱中不同波长的光线有关,也可以用圆形色环来表示。

二、饱和度饱和度是指颜色的纯度或强度。

它与白光混合程度有关,越少混合则饱和度越高。

三、明度明度是指颜色的亮暗程度。

它与颜料浓淡程度有关,浓则亮,淡则暗。

叠加定理叠加定理是指当两种或多种颜色重叠时,它们会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在一起产生新的颜色效果。

这个过程被称为叠加混合。

一、叠加原理当两种或多种颜色重叠时,它们会按照各自所占比例混合在一起产生新的颜色效果。

如果两种颜色的比例相同,则它们会混合出一个新的颜色,这个新颜色的饱和度和明度都会降低。

二、叠加方式叠加方式有两种:加法叠加和减法叠加。

1. 加法叠加加法叠加是指将两种或多种颜色重叠在一起时,它们会按照各自所占比例混合在一起产生新的颜色效果。

这种方式常用于光学图像处理中。

2. 减法叠加减法叠加是指将两种或多种颜色重叠在一起时,它们会相互抵消产生新的颜色效果。

这种方式常用于印刷图像处理中。

三、叠加效果当两种或多种颜色重叠时,它们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如果两个颜色互补,则它们会产生灰度效果;如果两个颜色相邻,则它们会产生更鲜艳的效果;如果两个颜色相似,则它们会产生更柔和的效果。

四、应用场景1. 印刷图像处理中,使用减法叠加来调整图像的饱和度和明度。

2. 光学图像处理中,使用加法叠加来产生新的颜色效果。

3. 设计中,使用叠加定理来调整图像的色彩构成,使其更加美观、和谐。

总结色彩构成基础和叠加定理是图像处理中非常重要的概念。

了解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图像的构成和处理方式,并且可以帮助我们设计出更加美观、和谐的图像。

色彩构成 教学大纲

色彩构成 教学大纲

色彩构成教学大纲色彩构成教学大纲引言:色彩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能够影响我们的情绪、感知和认知。

因此,色彩构成作为一门重要的艺术学科,应该被纳入教学大纲中。

本文将探讨色彩构成教学大纲的内容和结构,以及它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力方面的作用。

一、色彩基础知识1.1 色彩的物理特性- 光的三原色和色光混合- 颜料的三原色和色彩混合1.2 色彩的心理特性- 色彩对情绪和心理状态的影响- 色彩在文化和社会中的象征意义二、色彩构成原理2.1 色彩对比- 对比的种类:明暗对比、冷暖对比、互补对比等- 对比的运用:强调主题、增加层次感等2.2 色彩的饱和度和明度- 饱和度和明度对色彩表现的影响- 饱和度和明度的调节方法和技巧2.3 色彩的配比和组合- 色彩配比的原则:类似色、对比色、邻近色等- 色彩组合的运用:平衡、对比、重复等三、色彩在艺术创作中的运用3.1 色彩表现主题和情感- 色彩在绘画、摄影、设计等艺术形式中的表现力- 色彩与主题、情感的契合与表达3.2 色彩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 色彩对室内外环境氛围的影响- 色彩在建筑、景观等设计中的运用四、色彩构成教学方法与评估4.1 教学方法- 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相结合- 色彩构成案例分析与讨论4.2 教学评估- 考试与作品评选相结合- 学生色彩构成作品的展览与评价五、色彩构成教学大纲的意义与作用5.1 培养学生的色彩感知和创造力- 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提高学生对色彩的敏感度和表现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艺术表达能力5.2 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 培养学生对色彩美感的鉴赏和评价能力- 培养学生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5.3 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结合- 为学生提供艺术创作和设计领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为学生未来进一步学习和就业提供良好的基础结论:色彩构成作为一门重要的艺术学科,应该被纳入教学大纲中。

通过对色彩基础知识、色彩构成原理、色彩在艺术创作中的运用以及教学方法与评估的讨论,可以培养学生的色彩感知和创造力,促进他们的审美能力的发展,并将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色彩构成(二)色彩构成的基本原理

色彩构成(二)色彩构成的基本原理

色彩构成
第3课 色彩的基本特征
▌1 明度
明度是色彩的明暗程度,即色彩的明暗、深浅变 化,或者说是色彩的素描关系。以光源色来说可 以称为光度,对物体色来说可称亮度、深浅度等。 在无彩色类中,最高明度是白色,最低明度是黑 色。在白、黑色之间存在一系列的灰色,一般可 分为九级。靠近白端为高明度色,靠近黑端为低 明度色,中间为中明度色。
色彩构成
(4)综合推移 综合推移是将色彩按照色相、明度、纯 度推移进行综合排列、组合的渐变形式, 由于色彩三要素的同时加入,其效果当 然要比单项推移复杂、丰富得多。
色彩构成
▌2 色彩推移的基本构图形式
色彩推移是一种特殊的构成形式,其构图及形象组织也有相应的特点和基本规律。
(1)平行推移
(2)放射推移
色彩构成
▌2 混色理论(间色、复色)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颜色混合在一起,构成与原色不同的新色, 称为色彩的混合。 间色:两种原色的等量混合。在伊顿的十二色相环中,间色处 于两种原色之间,也称为二次色。 复色:在间色的基础上产生,是两种间色或三原色的适当混合。 复色也称为再间色或三次色。
色彩构成
(3)综合推移
(4)错位、透叠及变形
色彩构成
第5课 色彩的混合
▌1 原色理论(三原色)
4
3
2
%
原色:混合产生各种色彩的最基本的色,是任何色彩都无法调制出来 的,也称为一次色。 色光三原色:朱红光、翠绿光、蓝紫光。 颜料三原色:红(品红或玫瑰红)、黄(柠檬黄)、蓝(湖蓝)。 习惯上的认识:颜料三原色 —— 大红、中黄、普蓝,这是不科学的。
色彩构成
▌2 色相
色相是指色彩不同的相貌。在可见光谱上,人的 视觉能感受到的红、橙、黄、绿、蓝、紫这些不 同特征的色彩,给这些可以相互区别的色彩定出 名称,当我们称呼其中某色的名称时,就会有一 个特定的色彩印象,这就是色相的概念。

《色彩学》基础理论

《色彩学》基础理论

色彩的基础原理之一一、光的本质从远古到17世纪以前,人类对色彩的认识还停留在感性认识上。

真正对色彩进行科学的分析,是由英国科学家牛顿于1667年通过三棱镜分解出来开始的,称为可见光谱色,投在垂直的白色立面上呈现一种连续的色带,相互渐次变化,分为红(red)、橙(orange)、黄(yellow)、绿(green)、青(blue-green)、蓝(blue)、紫(purple)七色。

光学上把这种使白光分解的现象称为“光的色散”。

光是属于一定波长范围内的一种电磁辐射,太阳辐射通过大气层吸收照射到地球表面。

而人的视觉对从380~780nm(纳米或者毫微米)这一极小范围内的电磁辐射最为敏感,这叫可见光谱。

二、色光混合的规律蓝、绿、红三原色光的等量混合是色光混合的最基本的规律,当三原色光等量混合的时候,形成白色光。

红光与绿光等量混合的时候,形成黄色光;红光与蓝光等量混合的时候,形成品色光(也叫洋红);绿光与蓝光等量混合时,形成青色光。

若两种色光等量混合时形成白光,这两种色光之间的关系为互补色光。

因为白光是通过这两种色光互相补充形成的,即补成了白光,所以称为互补关系。

色彩的基础原理之二第一节色彩的属性一、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和纯度,是色彩的三要素。

几乎每出现一块色彩,都伴随着三要素的不同显现,三者均具有不可或缺的价值。

1、色相色相指色彩的相貌和主要倾向,也指特定波长的色光显现出的色彩感觉。

一个画面,主要的色彩倾向往往是色相起作用。

2、明度明度是指色彩明暗的程度。

色彩明度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种是各种色相之间的明度差别,另外一种情况是同一色相的明度,因为光量的强弱而产生不同的明度变化。

无彩色系有黑白灰三色,最高和最低明度色为白色和黑色,灰色居中。

人眼最大明度辨别力为近200个等级层次。

孟塞尔把明度定为(包括理论的)黑白11级,可视的黑白上下之间为9级不同的梯度。

3、纯度纯度是指色彩的鲜艳度或纯净饱和的程度,也称彩度。

色彩构成原理

色彩构成原理

色彩构成原理一、色彩的基本属性1、色彩的特性色彩是一种感知属性,它承载着具有语言特征的信息,是可以被视觉系统捕捉到的物质现象,它具有以下基本特性:(1)色彩具有鲜艳或无彩的变化;(2)色彩的饱和度,深浅程度;(3)色彩的镜像反射能力。

2、色彩的三大基本特征色彩的三大基本特征是色相、明度和饱和度。

(1)色相:色相指一种色彩的基本特性,是色彩的本质。

(2)明度:明度是指色彩的正片、暗片和中性灰色的深浅程度。

(3)饱和度:饱和度是指色彩的纯度,即一种色彩有多少灰色成分的比例。

二、基本色彩构成原理1、色彩的构成原理色彩是由三种基本色(红色,绿色,蓝色)组成的,它们经过综合混合而成的,可以构成几千种不同的色彩。

2、色彩的混合色彩混合分为两种:光谱混合和光谱混合。

光谱混合是指三原色的组合,细分到细微层次。

比如,红色可以由红橙、橙黄和黄绿等组成,蓝色可以由紫蓝、蓝绿和青绿等组成,而绿色可以由绿青、青蓝和紫红等组成。

光谱混合则是指结合多种不同颜色的光线混合即可产生新的色彩。

三、色彩的应用色彩是一种艺术的基本元素,它可以用来表现空间的色彩构成和装饰,也可以用来表现一种概念、思想或情感。

色彩的应用方面,主要用于设计领域,比如:(1)平面设计:在平面设计中,色彩的运用可以营造出一种特别的氛围,可以表现一种概念、思想或情感。

(2)空间设计:色彩是空间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色彩的搭配可以营造出一种特别的氛围,可以在视觉上引起一种特别的感受。

(3)服装设计:色彩是服装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不同的色彩搭配来表现不同的风格。

色彩的搭配可以突出造型的主题,反映出服装的审美价值。

色彩构成原理

色彩构成原理

注意:避免用太具象的景物(事物)作引导。也就是 说用抽象的形式来表达色彩的心理效应。
第五章 色彩对比与调和
一 色彩的对比 二 色彩的调和
一 色彩对比
色彩对比指两个以上的色彩,以空间或时间关系相比较,能比较出 明确的差别时,它们的相互关系称为色彩的对比关系,即色彩对比。
一、同时对比与边续对比
1、同时对比 当两种颜色同时并臵在一起时,双方都会把对方推向自己的补色, 红与绿并臵、红的更红,绿的更绿。黑与白并臵,黑更黑,白更白。 这种现象属于色彩的同时对比。 2、连续对比 连续对比现象与同时对比现象都是由视觉生理条件的作用所致 ,它 们出于同一种原因,但发生于不同的时间条件,同时对比主要是指 在同一时间下颜色的对比效果,而连续对比指的是发生在不同的时 间条件下,或者说是在时间的运动过程中,不同颜色刺激之间的对 比。 例:当我们长时间注视一块红颜色之后,抬起眼睛看周围的人会觉 得他们脸色很绿。这些都是色彩连续对比现象。
作业练习
• 明度、色相、纯度推 移各做一幅; • 要求不低于九种色阶; 过度均匀准确。 • 尺寸明度30×4cm、 纯度30×4cm、色 相30×4cm或12色相环。 尺寸也可以自定。
明 度 色 相 推 移
第三章 色彩的调性(调子)
我们平时组织调子,用色彩构成画面,是装饰美学的规律, 组成生动的多样式色调的画面,就必须从单项组调练习着手。任 何一种美术作品都有它的调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调子。调性一 般情况下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明度基调;二是色彩基调。
• (4)、类似色:(同类色)色环中 45。 以内。 • ( 5 )、互补色:色彩中 180 。 对比色 90。 • ( 6 )、冷暖色:以人的情感来分。红 黄系-暖色等 蓝紫――冷色系 绿色 系――中性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nm毫微米 1nm相当于0.000001毫米
光谱中各色在可视光区域中的波长有所不同,根据 光谱的波长的长短将色彩命名为红、橙、黄、绿、青 蓝、紫。
波长大于780时是红外线 波长在780的光线——红
610 - 590——橙 585 - 555——黄 555 - 510——绿 510 -480—— 青 480-450——蓝 450-380 ——紫 小于380 紫外线
色彩构成基础原理
色 彩 构 成
引言
色彩以它神奇的力量把大自然装点得多姿多彩:碧波蓝天、 红花绿树、白雪山巅、江河湖海、夜空星光。
色彩也装点着我们的生活:衣、食、住、行等,感化我们 的情感,带给我们美的感受。
一、色彩构成
它是平面构成的一个色彩再现,从色彩的知觉和心 理效果出发,将色彩按照一定的比例关系组合,创造、调 和出令人赏心悦目的丰富色彩,是一种创造挖掘的过程。
(一)做无彩色的明度序列
要求:1、黑色为0,白色为10,在0-10之间划分9个色阶。 2、每个小格尺寸为1.5cmХ1cm(共11色阶) 3、过渡均匀画面整洁,精致
(二)任选一色做明度序列
要求:1、黑色为0,白色为10,在0-10之间划分9个色阶 中间色为纯色。(共11色阶)
2、每个小格尺寸为1.5cmХ1cm
: 总结出色彩明度变化的具体方法
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加白或加黑 但有时为了不使色彩变粉或变灰暗,便可以加上黄或紫以
达到明度变化的目的,同时也具有微妙的色彩变化。
明度可表现出体积感与空间感
3、纯度Chroma: 色彩的鲜艳度、饱和度,即色彩的纯净程度
色彩所含该色素的成分为100%
降低纯度的方法:
2、物体色
光源光经过物体的吸收、反射后所呈现在视觉中的感觉。
例如红苹果,在日光下只反射红色的光线而吸收其它 的色光,因此产生红色的感觉。青椒反射绿色光而吸收其 它色光,因此产生绿色的感觉。
然而,当用绿色光线照射红苹果时,由于红苹果无 绿色光的因素,因此红苹果将绿色光源全部吸收,所以我 们看到的是灰黑色的苹果。 生活中物体色的应用:城市夜晚的霓虹灯照射
十二色相环
蒙赛尔色相环
二十四色相环
2、明度Value :色彩的明暗程度
在分析色彩的明度时,可从两个方面理解: (1)同一色相的明度:如果在同一色相中加入一定程度 的白或黑,就会增强或降低其反射度,从而产生不同的明 度
(2)不同色相的明度:因其自身反射光线的强弱不同,明 度也不同。
色相环就有明显的明度变化,从黄到紫呈现出由高到 低逐渐的明度变化,黄色最亮,紫色最深,红、绿为中明 度色。
(三)从备选色中任选一组进行纯度序列
要求:每个小格尺寸为1.5cmХ1cm,共10色阶 颜色备选:红黄、黄蓝、蓝红、红绿、蓝橙、黄紫
2、放射推移
离心放射、同心放射
3、错位、透叠推移
(1)错位是处理有规则块状色彩排列时采用的方法。
例如第一排用1、2、3、4号色,第二排用2、3、4、5号 色,第三排用3、4、5、6号色等,每排错开一级或多级。
(2)透叠 是一种当两个形体相重叠时,处理成两者都能显 现形体、轮廓的表现手法。
六、作业练习
①纯色+白色,明度提高,纯度降低。 ②纯色+黑色,明度降低,纯度降低。 ③纯色+同明度的补色,明度基本不变,纯度降低。 ④纯色+另一色,明度不变,纯度降低。 ⑤纯色+纯度明度相同的灰色,明度不变,纯度降低。
四、色彩推移
将色彩按照一定规律有秩序地排列、组合的一种表 现形式。其特点是过渡自然、流畅,富于变化,具有浓郁 的装饰性和现代感。
为10,在0——10之间间隔地划分9个色阶。
(三)纯度推移
将色彩按等差级 数系列的顺序,由鲜 到灰或由灰到鲜进行 排列组合的一种渐变 形式。
(四)互补色推移法:
十二色相环中180°对角的两种色彩之间相互推移的方法。 如:黄与紫、红与绿、蓝与橙 方法:可先从红开始加入少量绿色,使红色降低纯度,再 往后推移,逐渐加大量绿色,直至推移到绿色。
“色彩是破碎的光”
1、可视光与光谱色
太阳光产生的高热能形成电磁波,向宇宙空间辐射, 电磁波的波长范围很宽,而能够引起人的视觉反映的只有 从380毫微米至780毫微米的波长范围,这就是“可视光” 即我们日常所见的白色日光。
1666年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利用光的折射实验,确定了 光与色的关系。他将一束光(阳光)从细缝引入暗室,遇 到三棱镜,光就产生折射。当折射的光碰到白的屏幕时, 在那里显现出虹一样美丽的色带,称光谱色。光谱色以红、 橙、黄、绿、蓝、紫的顺序排列着。如将这个图像用聚光 透镜加以聚合,这些聚集的色彩就会重新变成白色。
两种互补色在画面中互推时, 为避免两色相调和使色彩变 “脏”可适量加入白色
(五)综合推移
将色彩按色相、纯度、 明度进行综合排列推移, 由于色彩三要素的同时 加入,画面显得比较丰 富。
五、色彩推移的基本构图形式
平行推移、放射推移、错位透叠推移
1、平行推移 将色彩按平行的垂直
线、水平线、斜线、曲 线或不规则进行等间隔 或不等间隔的条纹状、 有秩序地安排。
3、特别色
不属于上述两类之一的色彩,称为特别色。 如:金色,银色和萤光色等 。 此类色彩的提出,是为了适应现代设计和印刷的需要, 丰富设计师的表现方法和设计物的视觉效果。
(二)色彩三要素
色彩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
正是因为色彩三要素的变化,才使得自然界的色彩呈现出丰富而复杂的面貌。
1、色相Hue
餐厅的暖光 照片蒙色
3、固有色
物体在正常日光下所呈现的色彩特征。 如:红色的花、黄色的梨、
物体色与绘画中固有色是不同的概念。 比如:我们拿一块白布、一只白色的粉笔,在正常日
光下,它呈白色。假如我们用蓝色的舞台灯照在它上面, 它就变成了蓝色的布或粉笔,因此我们说这块白布(粉笔) 的固有色是白色,而它的物体色是蓝色。
(二)色彩的概念
1、光源 (1)光源光:凡是自身能发光的物体都被称为光源光,
一种是自然光,主要是太阳光 另一种是人造光,如灯光、蜡烛
长时间注射过量的光源光会损伤眼睛
(2)透射光:光源光穿过透明或半透明物体后进入视觉的 光称为透射光
(3)反射光:物体在接受光线时没有被吸收而进入人视觉 的光线称为反射光。一般物体的颜色都属与反射光。
影响物体色的因素: a、是物体本身固有的特征。 b、是光源的性质(即光源色彩)。
三、色彩的属性
(一)色彩的分类 1、无彩色:黑色、白色和各种灰色。 无彩色系没有色相和纯度,只有明度变化。 无彩色也是一种色彩。
2、有彩色
光谱分解的七个颜色:红、橙、黄、绿、青、蓝、紫 以及由它们混合所得的所有的色彩。
色相是指色彩的相貌。
红、橙、黄、绿、蓝、紫 构成了色彩体系中最基 本的色相。
(1)三原色:不需经过配色即可呈现的颜色:红、黄、蓝
(2)三间Leabharlann :两种原色相配。 如橙、绿、紫。(3)复色:两种以上的色彩相配。 如黄绿、蓝紫等。
(4)色相环:由色相按等比例关系组合的圆环
12色相:1888~1967,约翰内斯.伊顿-《色彩论》、伊顿“色相环”(瑞 士)
课程介绍: 光与色彩 色彩的属性 色彩心理 色彩对比 色彩调和 色彩重构
二、光与色彩
(一)色彩的来源(物理光学研究表明) 色彩是光和人的正常视觉系统综合反应的结果。没有
光就没有色彩,没有人健康的视学系统,也就无法感觉到 色彩。
黑暗中,我们什么色彩都看不到,其原因是因为缺少 投照的光(浅显的认识)。
2、色彩产生的具体表达
根据光谱色我们可以这样表达:
光—照射—物体反—射—光 眼—通过—视神径—传—达 大脑—产—生 色彩
光源色照射到物体时,变成反射光或透射光,后再进入 眼睛,又通过视觉神径传达到大脑,从而产生了色的感觉。 这便是色彩产生形成的过程。
所以色彩是光与视觉相互作用的产物。
知识拓展
不可见光谱380毫微米以内称紫外线、Ⅹ射线;780毫微米以 外红外线、雷达、电波。这些射线只能通过仪器才能测到
24色相:1853~1932,奥斯特瓦德 “色相环”(德国)
红、黄、蓝、绿, 再加中间色:橙、蓝绿、紫、黄绿各分三等份
100色相:1858~1918,蒙赛尔修正的蒙赛尔“色相环”(美国)
红R、黄Y、绿G、蓝B、紫P 加上5个间色:红黄RY、黄绿YG、绿蓝GB、篮紫BP、紫红PR
每个主色渐变分割为10个色
种类:色相推移 明度推移 纯度推移 互补推移 综合推移
(一)色相推移
将色彩按色相环的顺序,由冷到暖或由暖到冷进行 排列、组合的一种渐变形式。
(二)明度推移
将色彩按明度等差级系列的顺序,由浅到深或由深 到浅进行排列、组合的一种渐变形式。
分类:单色明度推移、多色明度推移。
表示法: 计算明度的基准是国际通用灰度测试卡 在孟塞尔色彩体系中,把黑色定为0,白色定 灰
紫外线是电磁波谱中波长从10nm到380nm辐射的总称, 不能引起人们的视觉。
紫外线有化学作用,能使照相底片感光,各种荧光灯和 农业上用来诱杀害虫的黑光灯都是用紫外线激发荧光物质发 光的,紫外线还可以防伪。紫外线还有生理作用,能杀菌、 消毒。
红外线是太阳光线中众多不可见光线中的一种。
红外线可穿入人体组织,如在红外线照射下,人体组 织温度升高,毛细血管扩张,血流加快,物质代谢增强, 但是一定强度的红外线直接照射眼睛时可引起白内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