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应用解剖学
耳的应用解剖
耳的外部结构
中耳与内耳
中耳
耳的外部结构
中耳是连接外耳道和内耳的区域,是传导声波的主要部分,包括鼓室、咽鼓管、乳突窦和乳突小房等。 (一)鼓室 位于鼓膜与内耳之间,是颞骨岩部内的一个不规则含气小 孔。1.鼓室壁 上壁称鼓室盖 与颅相邻;下壁称颈静脉壁 与颈内静脉起始部相邻;前壁称颈动脉壁 与颈动脉管 相邻;后壁 称乳突壁 上部有乳突窦的开口;外侧壁称鼓膜壁;内侧壁称迷路壁。 2.听小骨 包括锤骨、砧骨和镫骨组成。三骨依次借关节相连,构成一条听骨链。 (二)咽鼓管 平时成关闭状态,只有在吞咽动作或尽力张口时才暂时开放。咽鼓管的作用是使鼓室内外的气压保持平衡,有利于鼓膜的振 动。
工程领域 在工程领域,人们可以利用耳的解剖生理知 识来设计和改进听力设备、耳机等产品。了 解耳的结构和功能有助于提高这些产品的性 能和舒适度
耳的功能与应用
康复领域
在康复领域,耳的应用解剖生理知识可以 帮助康复医生更好地理解患者的听力康复 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同时,通 过了解耳的结构和功能,康复医生可以更 好地选择和使用听力康复设备和技术
耳的应用解 剖
-
1 耳的外部结构 2 耳的内部结构 3 耳的功能与应用
1
耳郭、外耳道、鼓膜
耳郭
耳郭是耳的外部结构 ,主要由软骨和皮肤 组成。它具有收集声 波并引导至外耳道的 作用
外耳道
外耳道是一条弯曲的管道,临床上检 查外耳道和鼓膜时,须将耳郭向后上 方牵拉,使外耳道变直以便于观察。 鼓膜 位于外耳道与中耳之间,为椭圆形半 透明薄膜。从鼓膜脐向前下方有一三 角形反光区,称光锥,光锥消失是鼓 膜内陷的标志。
耳的功能与应用
总结
综上所述,耳的应用解剖生理在多个领域都 有广泛的应用。了解耳的结构和功能对于人 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都非常重要。通过深 入研究和探索,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和应用 耳的应用解剖生理知识,为人类带来更好的 生活体验和发展
耳的应用解剖学课件
1.声音传入内耳的途径:
(1)传音
气导
声波
锤骨
砧骨
耳廓
外耳道
空气振动 (外耳)
鼓膜
镫骨 传声变压 (中耳)
前庭窗
外、内淋巴 液体波动 (内耳)
螺旋器 感音
听神经 神经冲动 (迷路后)
听觉中枢 综合分析 (大脑皮层)
骨导 正常情况下声音经颅骨途径产生听
觉, 声能甚微无实际意义, 但在耳聋鉴 别中却有重要意义
(2)感音 螺旋器是感音装置, 可以转换声能的
形式, 即在化学介质的参与下把声能转移 为感受器电位, 从而使听神经兴奋
2.外耳的生理:
收集声波
判断声源方向
声波共振作用:外耳道长:2.53.5cm,共振峰为3500Hz,可提高声压 10-15dB
3.中耳的生理
声阻抗匹配作用-鼓膜与镫骨足板的面积差; 听骨链的杠杆作用;鼓膜的杠杆作用
小儿咽鼓管与成人比较: 较短、平、宽
鼓窦: 又称乳突窦,为鼓室后上方的 含气腔,鼓窦向前经鼓窦入口与上鼓室相 通
乳突: 气房分化程度: 气化型、板障 型、硬化型和混合型
出生未发育,2岁发展,6岁延伸
内耳(inner ear)
骨迷路
外半规管 半规管 上半规管
前庭
后半规管 球囊
椭圆囊
耳蜗
蜗管
膜迷路
外耳的血管、神经、淋巴 动脉: 颈外动脉的颞浅动脉、耳后动
脉、上颌动脉(外耳道) 同名静脉→颈外静脉,部分→颈内静
脉;耳后静脉经乳突导血管→乙状窦相通 神经: 耳大、枕小神经、三叉神经的
耳颞支—外耳道前壁;迷走神经耳支—外 耳道后壁
淋巴: 前—耳前、腮腺淋巴结,后--
中耳 (middle ear)
耳部应用解剖学
3、结构
(1)耳廓软骨
耳廓是单块表面覆盖着皮 肤的弹性软骨。它和周 围组织通过韧带和肌肉 相连,是外耳道软骨的 延续。
耳垂以及耳屏与耳轮脚之 间无软骨而以致密纤维 组织充填。
耳轮棘:耳轮前方向上弯 曲处有一突起。
耳轮尾:耳轮的下端向下 延伸。
(2)耳廓的韧带 非固有韧带 前韧带从耳屏和耳轮棘延伸至颞骨颧突的根部。 后韧带由耳甲的后面至乳突的外侧面。 固有韧带 位于耳屏与耳轮间的强纤维束,从前方参与组成外耳道并形成耳
鼓室结构的保护性机制还包括使鼓膜两侧压力相等的咽鼓管,听小骨间关 节的保护性形态及镫骨肌和鼓膜张肌反射性收缩,防止听小骨的突然 和过度的移动。
鼓室或中耳为颞骨内内衬粘膜性性鼓膜的不规则间隙。鼓室内含从鼻腔 经咽鼓管进入的空气。鼓室内有3块可动的听小骨组成的听骨链连接 鼓室的外侧壁与内侧壁,将鼓膜的振动传导至内耳的耳蜗。
耳部应用解剖
颞骨
颞骨 成对,位于颅的两侧,形态结构较复
杂: 上—顶骨;前—蝶骨及颧 骨;后——骨。 由鳞部、鼓部、乳突部、岩部 和茎突组成。
以外耳门的为中心,分为鳞部、鼓 部、乳突部和岩部等数部
1、鳞部
前:蝶骨大翼; 上:顶骨; 后:乳突; 内:岩部。 外面:颞肌、颞中动脉沟; 内面:脑膜中动脉沟。 *颞线:颧突后根向后的延续 *外耳道上棘:骨性外耳道口的
甲的部分周界;对耳轮与耳轮尾之间的纤维束。 在耳廓的颅面尚有不很明显的纤维束。
(3)耳肌 非固有肌,由耳廓至颅,可使耳廓作为一整体运动;另一为固有肌,连接耳
廓的不同部分。
非固有肌
耳廓前肌是三块肌肉中最小者,为薄的扇形。起自帽状腱膜的外侧缘,其纤 维汇聚止于耳轮棘。牵拉耳廓向前上方。
耳廓上肌为三块肌肉中最大者,也为扇形,起自帽状腱膜,以一扁薄的肌臆 止于耳廓颅面的上部。使耳廓略向上运动。
耳的应用解剖及生理学ppt课件
1
第一节 耳的应用解剖
2
颞骨: 左右各一,位于 颅的两侧,为颅 骨底部和侧壁的 一部分。颞骨分 为5部分:鳞部、 鼓部、乳突部、 岩部和茎突。
3
耳分外耳、中耳及内耳三部,其中外 耳道骨部、中耳、内耳和内听道均包 藏在颞骨内,故有颞骨—耳之称。
4
一、外耳 耳廓 外耳道
(一)耳廓:耳屏、 耳轮脚、耳甲腔、 耳垂等。
运动的刺激。司动态平衡。 2、球囊及椭圆囊 感受直线加速度。
司静态平衡。
26
小结与思考
1、鼓室六个壁的解剖结构 2、声音传入内耳的途径?
27
第七章 中耳炎性疾病
28
第二节 分泌性中耳炎
同义名 卡他性、渗出性、浆液性 非化脓性、中耳积液、胶耳
定义 是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因 咽鼓管阻塞,中耳通气引流不畅致 中耳积液。分急性和慢性。
(急性期) 纤维渗出
鼓膜内陷 鼓室粘连 (慢性期)
32
三、临床表现 (一)症状 1、听力下降,自声增强。 2、耳鸣:低调间歇性。个别
持续不断难忍。 3、耳闭塞感或胀感 4、耳痛:轻微、隐隐耳痛。
33
(二)检查 1、鼓膜 琥珀色、积液、液平面、穿 刺
抽出液体、混浊、内陷、活动差。
34
35
鼓膜内陷
致力于数据挖掘,合同简历、论文写作、PPT设计、 计划书、策划案、学习课件、各类模板等方方面面,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50
5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36
2、听力检查 (1)传导性聋 (2)声导抗:平坦型(B型)或
高负压型(C型)示咽鼓管 功能不良。
37
四、鉴别诊断 1、鼻咽癌:鼻咽部发现肿瘤
耳的应用解剖学.160222
l外耳
耳廓 外耳道 鼓膜
l中耳
l鼓室
l咽鼓管
l乳突
l内耳
l骨迷路
l膜迷路
前庭蜗器
骨半规管 前庭 耳蜗 耳郭
外耳道
乳突 鼓膜 鼓室
咽鼓管
耳廓
外耳道
外耳门至鼓膜,长2.5~3.5cm,略呈“S”形。外1/3为软骨,内2/3 为骨(颞骨)。成人:耳郭拉向后上方。儿童:向后下方。内有耵 聍腺、毛囊、皮脂腺
• 上壁是前庭膜,只有2~3微米。 • 外壁有两个主要结构:螺旋韧带和血管纹;螺旋韧带紧贴耳蜗外
侧壁;内衬血管纹。 • 下壁有基底膜,基底膜上有螺旋器,又称柯替器,是听觉感受器。
柯替器在基底膜上,由毛细胞、支持细胞和盖膜等构成。
耳蜗和蜗管
螺旋器
前庭阶 鼓阶
蜗管
蜗管下壁膜上有螺旋器,能感受声波的刺激 29
耳的应用解剖学
教学目标
• 掌握外耳的解剖结构和标志; • 掌握中耳的组成,鼓室6壁的解剖标志,熟
悉小儿咽鼓管的特点 • 掌握内耳的结构,熟悉耳蜗及前庭结构及
功能特点
听觉系统的组成
1. 外耳 2. 中耳 3. 内耳 4. 听觉 中枢神 经系统
颞骨的解剖
• 乳突部 • 岩部 • 茎突 • 鼓部 • 鳞部
内壁(内耳外壁)
内壁(迷路壁) : 鼓岬, 前庭窗(卵圆窗), 蜗窗(圆窗), 面神经管凸
前壁
• 鼓膜张肌 半管开口
咽鼓管鼓口
颈内动脉管
• 前壁(颈动脉壁):鼓膜张肌半管口、咽鼓管鼓 室口、颈内动脉管
后壁(乳突壁): 上-鼓窦入口
下-锥隆起 内侧-面N管垂直段.
• 后壁(乳突前壁):面N管垂直段、锥隆起(内藏 镫骨肌)、鼓窦入口
《耳的临床解剖学》课件
耳部手术
针对耳部疾病如中耳炎 、外耳道炎等进行手术
治疗。
听力康复
为听力障碍患者提供听 力辅助设备如助听器和 人工耳蜗,帮助他们改
善听力。
02
外耳
外耳的解剖结构
01
耳廓
由软骨和皮肤组成,具有收集声 波的作用。
02
外耳道
连接耳廓与中耳的管道,具有传 音功能。
03
耳屏、耳轮、对耳 轮等结构
这些结构有助于固定和保护外耳 。
耳的解剖结构
外耳
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主要功能是收集声波和导 向。
中耳
包括鼓膜、中耳腔和听骨,主要功能是传音和 增压。
内耳
包括耳蜗和前庭器官,主要功能是感受声音和平衡。
耳的临床应用
听力检测
通过听力测试评估听力 损失程度,为听力障碍 患者提供诊断和治疗依
据。
平衡功能检查
通过前庭功能检查评估 平衡障碍,为眩晕、晕 厥等患者提供诊断依据
乳突
位于鼓室的后方,容纳中耳的 动脉和神经。
中耳的功能
01
02
03
声波传导
中耳通过听骨将声波从外 耳传导到内耳,使我们能 听到声音。
声音放大
中耳的听骨链具有放大声 音的作用咽鼓管和鼓膜的 传音作用,使外耳和中耳 之间的声阻抗得以匹配, 提高声音传导效率。
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主要作用是收集 声音并将其导向中耳。此外,外耳还能过 滤和聚焦声音。
中耳结构与功能
内耳结构与功能
中耳包括鼓膜、听骨和鼓室,其主要功能 是将声音从外耳传导到内耳,并增强声音 的强度。
内耳包括耳蜗和前庭器官,负责将声波转 化为神经信号,然后传递到大脑进行处理 。
平衡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耳的应用解剖生理
整理课件
鼓窦与乳突
鼓窦 乳突
整理课件
(三) 内耳
• 内耳又称迷路埋藏于颞骨岩部,结构复杂
而精细。 • 按解剖和功能分为前庭、骨半规管、耳蜗
• 从组织学上内耳又分为骨迷路与膜迷路。
整理课件
骨迷路 为骨性结构,包括前庭,骨半规管和耳蜗
• 右侧骨迷路内面 整理课件
膜迷路
形似骨迷路,借纤维束悬浮于外淋巴液中。由椭圆囊,球囊,膜蜗管及膜半
耳道尚未发育完全,较小而塌陷,应将耳廓向后下方牵拉 • 3、 有两处狭窄,一为骨部与软骨部交界处,另一为骨部距鼓膜0.5cm处,后
者称为外耳道狭。 • 4、 皮下组织甚少,皮肤与软骨膜和骨膜相贴,当感染肿胀时易致神经末梢
受压而引起剧痛。 • 5、软骨部皮肤较厚,含有耵聍腺并富有毛囊和皮脂腺,是耳疖的好发部位;
少,若因炎症等发生肿胀时,感觉神经易受压 迫而致剧痛;若有血肿或渗出物极难吸收;由 于外伤或耳部手术,可引起软骨膜炎,甚至发 生软骨坏死,导致耳廓变形。 • 3、耳廓血管位置浅表、皮肤菲薄,故易冻伤 。
整理课件
外耳道
• 1、起自耳甲腔底,向内止于鼓膜,长2.5~3.5cm,由软骨部和骨部组成。 • 2、成人 略呈S型弯曲,检查时需将耳廓向后上外牵拉才易看清鼓膜。婴儿外
上部有鼓窦入口 ,上鼓室 借此与鼓窦相通
整理课件
(5)上壁: (鼓室盖) 由颞骨岩部前面构成,将鼓室 与颅中窝分开。
(6)下壁: 将鼓室与颈静脉球分隔,其前 、内方即为颈内动脉的后壁。
鼓室内有听小骨、肌肉、韧 带等。
整理课件
整理课件
听 小骨
整理课件
2. 咽鼓管(耳咽管)
沟通鼻咽腔和鼓室的通气引流管道, 成人全长约35~40mm,咽鼓管咽 口在静止状态下是闭合的,当张口 、吞咽、歌唱或呵欠动作时开放, 以保持鼓室内外气压平衡。婴幼儿 咽鼓管与成人相比短、宽、平直, 故易患化脓性中耳炎 。
耳的应用解剖学及生理学
㈣岩部:岩锥,横卧的三棱锥体,分1底、1
3面和3缘,内有听觉和平衡器官
尖、
1、前面:即中颅窝后部,其重要标志有:
⑴三叉神经压迹:三叉神经节。 ⑵岩浅大、小神经沟:平行,大在内达 面神经 裂孔,小在外达鼓室小孔。 ⑶弓状隆起:上半规管在其下。 ⑷鼓室盖:弓状隆起外侧浅凹形簿骨板,其下鼓 室
⒊、鼓室内容: ⑴听骨及听骨链:为锤、砧、镫三骨,是人体内最小的一组骨 头,三者相连成链,界于鼓膜与前庭窗之间,传导声波。 ⑵听骨韧带:听骨链借6条韧带悬吊于鼓室内。 ⑶鼓室肌: ①鼓膜张肌:起自鼓膜张肌管止于锤骨颈,收缩牵拉锤骨柄 向内,增加鼓膜张力。 ②镫骨肌:起自锥隆起,止于镫骨颈后,收缩牵拉足板减少 内耳压力。 ⑷鼓室隔: 在中、上鼓室之间,由锤骨、砧骨及周围韧带、粘膜皱壁组 成有鼓前峡、鼓后峡—鼓峡,鼓峡部是维系中鼓室与上鼓室、鼓 窦仍至乳突的重要通气引流通道。
4、岩尖部: 在上缘内侧是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的 后部压迹,上缘尖是外展神经经过,故岩 尖气化良好者患急性中耳炎可并发三叉神 经痛外展神经麻痹。 Δ鼓膜张肌半管和咽鼓管半管: 在鳞部与岩部之间上下并列
5、内耳道: 长约10mm 、 Ф5.9mm ,底是有筛孔 的骨板,构成前庭和耳蜗内侧壁的大部 Δ横峭: 分内耳道底为上小下大两区,上前为 面神经管区,上后为前庭上区。下前为蜗 区,下后为前庭下区。 6、茎突: 细长形,平均约 2.5cm ,与乳突间有 茎乳孔,是面神经管出颅口。
三、中耳: 鼓室、咽鼓管、鼓窦及乳突4部分 ㈠鼓室: 是颞骨内不规则含气腔,以鼓膜紧张部 上、下缘为界,分上、中、下 三部分 1、鼓室大小: 上下径 15mm ,前后径 13mm ,内外 径 — 上 6mm 、中 2mm 、下 4mm ,容积 1-2ml。
耳解剖
鼓室外壁
两部分: 骨部:鼓膜以上的上鼓室外侧 壁, 由颞骨鳞部组成; 膜部:鼓膜
鼓膜
(1)形状、大小、 位 置 (2)表面标志: (3)分部: (4)分区: (5)分层:外:复层 鳞状上皮,中:纤维 组织(放射状和环 状),内:粘膜层
鼓膜分区
正常鼓膜耳镜图象
鼓室内壁—内耳外壁
鼓岬:耳蜗底周,表面有鼓室神经丛 前庭窗:卵圆窗,通向内耳前庭 蜗窗:圆窗,通向耳蜗鼓阶 面神经管凸:面神经管水平段 外半规管凸 匙突:
耳的生理学
听觉生理
1、空气传导(air conduction
AC):
听觉是人的主观感觉,声音是一种物理性能。
物体振动后引起空气的振动而形成声波。不同物 体的振动可产生不同的声波,并各具有不同的频率、 波长、振幅和波形。物体每秒振动次数称频率 (frequency),其单位为赫(hertz,简写Hz),如频率高, 波长就短。频率的高低决定音调(pitch)的高低,振幅的 大小则决定声音的强度(声强 sound intensity),声音 强度以分贝(decibel,简写dB)计算。 人的听觉感觉范围在20~20000Hz,最重要的声 音频率范围在500~2000Hz之间,称人的语音范围 (speech tone range)。足以引起听觉的最小声音强度, 就是某人对该频率声波的听阈(hearing threshold)。
骨蜗管被基底膜(5)和前 庭膜(4)分隔成前庭阶(2), 鼓阶(3)和蜗管(1)三个管 道。 蜗管外侧壁因有血 管增多名血管纹(7);底 壁为基底膜,基底膜上 由支柱细胞、内、外毛 细胞和胶状盖膜(6)构成 螺旋器,亦称柯蒂氏器。 螺旋神经节发出的神经 纤维(8)经过骨螺旋板(9) 进入螺旋器的感觉细胞。
耳部应用解剖学及生理学
耳部应用解剖学及生理学耳部应用解剖学及生理学是指对耳部结构和功能进行研究的学科。
耳朵是人类感知声音和平衡的重要器官,由外耳、中耳和内耳组成。
下面是对耳部应用解剖学及生理学的详细介绍。
耳朵的外耳由耳廓和外耳道组成。
耳廓由软骨和肌肉组成,其形状和大小在个体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外耳道是一条狭长的管道,连接耳廓和鼓膜。
外耳道内衬有皮肤和腺体,其分泌物能够保持外耳道的湿润并起到抗菌作用。
耳朵的中耳位于鼓膜后方,也被称为鼓室。
中耳包括鼓膜、听骨链和空腔。
鼓膜位于外耳道的末端,能够感受到声音的振动,并将其传导到中耳。
听骨链包括锤骨、砧骨和骶骨,它们连接鼓膜和内耳的耳蜗。
空腔是中耳的主要空间,其内部和外部通过咽鼓管相连,它起到平衡中耳和外界压力的作用。
耳朵的内耳是人体感知声音的主要器官。
它由耳蜗和前庭系统组成。
耳蜗是一种螺旋形的结构,内含上千个感觉细胞,能够将声音转化为神经信号,并传递到大脑处理。
前庭系统包括三个半规管和两个囊。
半规管负责平衡功能,感知头部的姿势和运动。
囊则感知重力和线性加速度。
耳部应用解剖学及生理学研究了耳部各个结构的功能。
首先,外耳的主要功能是接收和引导声音进入内耳。
外耳道的形状和方向对声音的收集有一定的影响。
其次,中耳的主要功能是放大声音。
鼓膜的振动会传递给听骨链,听骨链的振动会增大声音的幅度,使其更容易被内耳感知到。
同时,中耳空腔通过咽鼓管与咽部相连,能够调节中耳和外界的压力差异,保持耳膜的正常运作。
最后,内耳是感知声音的关键器官。
耳蜗的感觉细胞能够将声音的振动转化为神经信号,并传递给大脑。
前庭系统则负责感知头部的平衡和姿势。
除了上述结构和功能,耳部还有一些特殊的生理现象。
比如,耳垂反射是当外耳受到刺激时,鼓膜的振动会引起耳廓肌肉的收缩反射。
这种反射有助于保护内耳不受过度的音量刺激。
此外,听觉定向也是耳朵的一项重要功能。
人们通过两只耳朵接受到的声音时间和强度的差异来判断声源的方向。
总结起来,耳部应用解剖学及生理学研究了耳朵的结构和功能。
第一节 耳的应用解剖和生理
第一节 耳的应用解剖和生理一、 耳的应用解剖耳共分为三部分,由外向内依次为外耳、中耳和内耳(见图4 1)。
图4 1耳的组成及结构关系第一节 耳的应用解剖和生理一、 耳的应用解剖1. 外耳外耳包括耳郭和外耳道。
1) 耳郭耳郭借韧带、肌肉、软骨和皮肤附着于头颅两侧的颞部。
耳郭主要以软骨为支架,其软骨与外耳道软骨相连。
除耳垂由脂肪和结缔组织构成外,耳郭的其余部分被覆软骨膜、皮肤和极少的皮下组织。
因皮下组织较少,故发生炎症时,压迫或牵拉耳郭可引起剧痛。
第一节 耳的应用解剖和生理一、 耳的应用解剖1. 外耳2) 外耳道外耳道始于外耳道口,向内止于鼓膜。
成人的外耳道长2.5~3.5 cm。
外耳道的外侧1/3为软骨部,内侧2/3为骨部,骨和软骨交界处称为外耳道峡部。
成人的外耳道略呈“S”形弯曲,故检查外耳道深部及鼓膜时需向后上外方提起耳郭,将耳道拉直,方能看清楚。
小儿的外耳道因骨部尚未发育成熟,较狭小,故检查时应向下方牵拉耳郭。
第一节 耳的应用解剖和生理一、 耳的应用解剖2. 中耳中耳包括鼓室、鼓窦、乳突和咽鼓管。
1) 鼓室鼓室又称中耳腔,为鼓膜与内耳外侧壁之间的含气空腔,位于颞骨内,是颞骨内最大的不规则含气空腔。
鼓室借鼓膜与外耳道分隔,通过鼓窦与乳突小房相连,经咽鼓管与鼻咽部相通。
以鼓膜紧张部上、下缘水平为界,鼓室可分为上鼓室、中鼓室和下鼓室三部分。
第一节 耳的应用解剖和生理一、 耳的应用解剖2. 中耳中耳包括鼓室、鼓窦、乳突和咽鼓管。
2) 鼓窦鼓窦为鼓室后上方较大的含气空腔。
鼓窦向前与鼓室相通,向后通乳突小房。
鼓窦上方以鼓窦盖与颅中窝相隔,是乳突小房与鼓室相通的要道,也是中耳乳突手术的重要解剖标志。
第一节 耳的应用解剖和生理一、 耳的应用解剖2. 中耳中耳包括鼓室、鼓窦、乳突和咽鼓管。
3) 乳突乳突腔呈蜂窝状,内含许多形态不一、大小不等的小房,且各小房彼此相互连通,其内由无纤毛黏膜覆盖。
乳突后壁借骨板与乙状窦和颅后窝相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鼓室肌肉:鼓膜张肌、镫骨肌。
韧带: 锤骨:前、上、后;
砧骨:上、后
镫骨:环
神经:面神经
鼓索神经
鼓室丛
2021/3/10
33
2021/3/10
34
2021/3/10
35
鼓室血管与神经
动脉:上颌动脉的鼓室前动脉―前部及鼓膜
耳后动脉的茎乳动脉―后部及乳突 脑膜中动脉的鼓室上动脉、岩浅动脉―天盖、内 侧壁 咽升动脉的鼓室下动脉―下部及肌肉 颈内动脉的鼓室支―前壁 静脉-翼丛和岩上窦
5
2021/3/10
6
鼓部
鳞部之下,岩部外下侧,乳突部之前,鼓部为 一扁曲的“U”形骨板,构成骨性外耳道的前壁, 下壁、部分后壁
鼓沟内端之窄小沟槽,鼓膜边缘纤维软骨环嵌 附于此,其上为缺口-鼓切迹,无鼓沟和纤维软骨 环
鼓乳裂、鳞鼓裂、岩鼓裂
岩鳞裂:幼儿时显,为幼儿中耳炎入颅途径
2021/3/10
耳应用解剖学
耳的应用解剖学
(一)颞骨 (temporal bone)
鳞部 乳突部 岩部 鼓部 茎突部
2021/3/10
2
鳞部
鳞部外面:与临床有关的结构 骨性外耳道——上壁 颞线——颅中窝界线 道上棘——骨性外耳道口后上方的一小棘
状突起
鳞部内面:脑膜中动脉沟
2021/3/10
3
2021/3/10
鼓窦入口
锥隆起—镫骨肌腱
鼓索神经
2021/3/10
29
上壁:鼓室盖借此与颅中窝分隔,大 脑颞叶并与鼓窦盖相连
2021/3/10
30
下壁:一小骨板将鼓室与颈静脉球分隔, 前方为颈动脉管
的后壁,如果此
壁缺损,鼓膜为
蓝鼓膜,半球形
2021/3/10
31
2021/3/10
32
鼓室内容:
听骨链:锤骨、砧骨、镫骨。
2021/3/10
37
功能:调节鼓室气压,保持鼓膜内外压 力的平衡。清除鼓室分泌物
成人咽鼓管与水平面约40度角,矢状面 45度角。鼓室口高于咽口2~2.5cm
小儿咽鼓管与成人比较:较短、平、宽
2021/3/10
38
鼓窦:又称乳突窦,为鼓室后上 方的含气腔,鼓窦向前经鼓窦入口与 上鼓室相通
2021/3/10
7
2021/3/10
8
岩部
形似三棱锥体,名岩锥,介于枕、 蝶骨间,位于颅底
有三个面、三个缘、一个底、一 个尖
2021/3/10
9
2021/3/10
10
茎突部
起于颞骨鼓部的下面,伸向前下方,呈 细长形,平均长约2.5厘米
茎乳孔:茎突与乳突之间,面神经出颅 部位
2021/3/10
11
2021/3/10
4
乳突部
鳞部后下方,呈一锥状突起,故名乳突
道上三角区:乳突外侧面,道上棘后方外耳 道后壁向上延伸与颞线相交所成之三角形区域。 又名筛区,是乳突手术时指示鼓窦位置的重要标 志
在枕缘附近有一贯穿骨内外的乳突孔,为乳
突导血管之通路,内侧面为颅后窝之前下方,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一弯2021/曲3/10 的深沟为乙状沟,乙状窦位于其中
15
耳廓
前面观
2021/3/10
16
外耳道:起于耳甲腔底,止于鼓膜,长2.5~ 3.5cm。 外耳道外1/3部皮肤含毛囊、皮脂腺及能 分泌耵聍的耵聍腺。皮下组织 甚少,皮肤与软骨 紧贴, 故在炎症肿胀时引起剧痛
2021/3/10
17
外耳的毗邻结构
前:颞颌关节 后:乳突气房
上:颅中窝,仅 隔一层骨板,骨折时
39
乳突:气房分化程度:气化型、 板障型、硬化型和混合型
出生未发育,2岁发展,6岁延伸
2021/3/10
40
2021/3/10
41
内耳(inner ear)
2021/3/10
42
骨迷路
外半规管 半规管 上半规管
前庭
后半规管 球囊
椭圆囊
耳蜗
蜗管
2021/3/10
膜迷路
43
2021/3/10
44
24
2021/3/10
25
2021/3/10
26
内壁:中耳与内耳分界,中央有一明 显的豆状隆起称鼓岬
卵圆窗、面神经管、外半规管凸 匙突 圆窗
2021/3/10
27
前壁:下部与颈内动脉隔以薄骨 板,上部有两个开口: 鼓膜张肌半管的开口 咽鼓管的鼓室口
2021/3/10
28
后壁:又称鼓室窦(乳突壁),上宽下 窄,面神经垂直段通过此壁之内侧,上部有 一小孔,称鼓窦入口,上鼓室藉此与其后的 鼓窦相连
神经-鼓室丛:鼓岬表面,司鼓室、咽鼓管、乳突粘膜感 觉
鼓索神经:司舌前2/3味觉
2021/3/10
36
咽鼓管(pharyngotympanic tube)
长3.5~3.7cm,位于鼻咽外侧壁,沟通鼓室与 鼻咽的管道。两口:鼓口位于鼓室前壁的上部; 咽口位于下鼻甲水平后端的后下方
外1/3骨部、内2/3软骨 及膜部,软骨限于上内部 其余为膜性。平时闭合 打哈欠或吞咽时开放
可累及颅中窝。
前下:腮腺
后内:乳突窦 2021/3/10
18
外耳的血管、神经、淋巴
动脉:颈外动脉的颞浅动脉、耳后动脉、上 颌动脉(外耳道)
同名静脉→颈外静脉,部分→颈内静脉;耳 后静脉经乳突导血管→乙状窦相通
神经:耳大、枕小神经、三叉神经的耳颞 支—外耳道前壁;迷走神经耳支—外耳道后壁
淋巴:前—耳前、腮腺淋巴结,后--耳后淋 巴结,下--颈浅、颈深淋巴结上群
耳蜗
2021/3/10
45
膜迷路 椭圆囊和球囊 膜半规管 膜蜗管
2021/3/10
46
膜迷路内包含平衡和听觉结构,包括位 觉斑、壶腹嵴、内淋巴囊和膜蜗管
以鼓膜紧张部的上、下边缘为界,将鼓室分 为上、中、下3部分
鼓室容积:1-2ml
2021/3/10
21
2021/3/10
22
鼓室有6个壁:为外、内、前、后、上 (顶)、下(底)。 鼓室六壁模拟图
外壁:膜+骨,骨部较小,即鼓膜以
上的鼓室外侧壁。 鼓膜构成 鼓膜象限
2021/3/10
23
2021/3/10
2021/3/10
19
中耳 (middle ear)
乳突 鼓室
中耳
鼓窦 咽鼓管
2021/3/10
20
鼓室(tympanic cavity)
位于鼓膜与内耳外侧壁之间,额断面似双凹 透镜状
上 下 径 : 15mm , 前 后 径 : 13mm , 内 外 径 窄 (上:6mm,中:2mm,下:4mm)
12
耳的应用解剖学
(二)耳
外耳
耳
中耳
内耳
2021/3/10
13
外耳
(external ear)
前
面 耳
廓后
外
面
耳
外耳道
2021/3/10
14
耳廓:除耳垂外,均由卷曲软骨构成支 架,借韧带、肌肉、软骨和皮肤附丽于头颅 侧面,颅耳角约30度。耳廓皮肤与软骨膜紧 贴,炎症时剧疼,渗出难吸收
202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