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的11种修辞手法及其鉴赏举例
古代诗歌鉴赏修辞手法
设问
• 先提出问题,然后 自己回答;或者故作 疑问,自己不答,让 读者去思索体会。 • 作用:问题引入, 带动全篇;中间设问, 承上启下;结尾设问, 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蟾宫曲·咏史 (元·阿鲁威)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 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 多应借得,赤壁东风。 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 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 蜀,一分江东。
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 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 的英雄业绩。
蜀相(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 以设问开篇,渲染出武侯祠静 谧肃穆的气氛。一开始就形成浓 重的感情氛围:对诸葛亮才智品 德的崇敬和功业未遂的感慨,笼 罩全篇。
•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南宋·朱熹《观书有感》) •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唐·贺知章《咏柳》) •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唐·李白《清平调词三首》) •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唐·杜牧《清明》) •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南唐·李煜《虞美人》)
借代
恰当地运用借代可
以引人联想,使语
• 临时以相关的人或事物代替 句拥有形象突出、 本来的人或事物的修辞格,叫 特点鲜明、文笔精 做借代。被替代的叫本体,替 炼、具体生动的效 代的叫借体,本体不出现,用 果。借代的修辞效 借体来代替。常见的形式有: 果可以用十六字概 部分代整体,特征代本体,具 括:以简代繁,以
•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李白《将进酒》) •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高适《燕歌行》) •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白居易《卖炭翁》) •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李白《越中览古》) •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杜甫《春夜喜雨》)
古诗词中的修辞手法知识汇总
古诗词中的修辞手法知识汇总1. 比喻:用一个事物来比拟另一个事物,以便表达出更加深刻、形象的意义。
例如:“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纳兰性德《木兰花慢·Autumn》)2. 拟人:把无生命的事物或抽象的概念赋予人的特征和行为,使其具有生命力和情感色彩。
例如:“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3. 借景抒情:通过描写自然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感情。
例如:“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王安石《泊船瓜洲》)4. 对仗:指在诗歌中相邻的两句或多句之间,字数相等、词性相同、意义相对或相近的一种修辞手法。
例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5. 反复:在诗歌中重复使用某个词语或句子,以增强表达效果。
例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佚名《青青子衿》)6. 排比:在诗歌中将同类事物或句子排列在一起,形成一种节奏感和韵律感。
例如:“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李白《将进酒》)7. 设问:在诗歌中提出一个问题,以引起读者的思考。
例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8. 夸张:在诗歌中对事物的形象、特点进行夸大处理,以突出其特点。
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望庐山瀑布》)9. 象征:用一个具体的事物代表另一个抽象的事物,以表达出更深刻的意义。
例如:“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10. 双关:在诗歌中运用一词多义的现象,使诗句具有双重意义。
例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
修辞手法在古代诗词中的经典案例分析
修辞手法在古代诗词中的经典案例分析古代诗词是中国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运用了丰富多样的修辞手法,使作品充满美感与艺术性。
本文将分析古代诗词中的一些经典案例,探讨修辞手法在其创作中的运用和效果。
一、比喻手法比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通过将两个事物进行比较,以便更好地揭示事物的特征。
在古代诗词中,比喻手法被广泛运用,给作品增添了生动的色彩。
例1: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写道:“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这里作者通过将露水比喻为白色的月光,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例2:李白的《静夜思》中写到:“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诗人通过将明月光比喻为地上的霜,形象地描绘了月光的明亮和洁白。
二、拟人手法拟人是一种将非人物赋予人的特质的修辞手法,通过这种手法,诗人可以使作品更具感情色彩,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例1: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写到:“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这里将年轻的心情拟人化,使得读者更能体会到作者的豪情壮志。
例2:白居易的《长恨歌》中写到:“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通过将黄鹂赋予人的行为,使得诗中的景物更加生动活泼。
三、夸张手法夸张是一种通过对事物进行夸大或放大描写的修辞手法,以加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例1:杜甫的《登高》中写到:“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通过夸张手法,诗人将猿猴的啸声和鸟儿的飞翔形容得异常悲壮,以突出登高所带来的豪情。
例2: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写到:“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这里通过对琵琶声音的夸张描写,使得读者更能感受到琵琶曲的激昂和细腻。
四、对仗手法对仗是一种在句子或诗句中运用平仄、押韵等手法使得句子结构对称的修辞手法,增强了作品的韵律感和美感。
例1: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写到:“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这里通过对仗手法,将诗句分为两个对称的部分,使得整个句子更加和谐。
如何鉴赏诗歌中的修辞手法?看这里!
如何鉴赏诗歌中的修辞手法?看这里!诗词修辞手法常见的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衬托、对偶、顶真、双关、通感等。
下面具体说说。
一、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某些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另一事物,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倒喻、较喻等。
运用比喻可以突出事物特征,使表达更加生动鲜明,化深奥抽象为浅显具体。
如“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刘攽《雨后池上》),水面如同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以此表现了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
二、拟人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运用拟人可以使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生动。
如“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写出了诗人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
三、夸张夸张就是为达到某种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
运用夸张,可以揭示本质,烘托气氛,增强联想。
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飞”字,把瀑布喷涌而出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直下”,既写出山之高峻陡峭,又可以见出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势不可挡之状如在眼前。
四、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一种修辞方法。
常用的古文借代有四种类型。
第一种是以部分代全体。
例如:“沙鸥翔集,锦鳞游泳”(范仲淹《岳阳楼记》)“鳞”是鱼的一部分,这里代指整体的鱼。
第二种是以特征代事物(人)本身。
例如:“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诸葛亮《出师表》“布衣”本指没官职的人穿的衣服,这里代指平民。
第三种是以具体代抽象。
例如:“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年不见丝竹声”(白居易《琵琶行》)丝和竹来是制做两种乐器的原料。
因而可以代指乐器,这里代指音乐。
第四种是人名代本体如:“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短歌行》)。
五、对比运用对比,可以把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生活现象、不同的思想感情区别得更加鲜明。
如“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古诗词中常见修辞手法的艺术效果
古诗词中常见修辞手法的艺术效果古代诗词是中国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修辞手法被广泛应用,为古诗词增添了艺术魅力。
本文将探讨古诗词中常见的修辞手法以及它们带来的艺术效果。
1. 比喻:比喻是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事物进行类比。
通过比喻,古诗词可以以直观的方式传达抽象的概念,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
比如,"燕子依人语"中的"燕子依人"就用比喻的手法表达了亲近的意义。
2. 对仗:对仗是指诗句中的韵律和语言结构的对称。
通过对仗,诗歌可以呈现出流畅和谐的音韵美。
例如,"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就是对仗的一种表现。
3. 迭头迭脑:迭头迭脑是指诗句中的形象描写具有生动活泼的特点。
通过这种修辞手法,古诗词可以将景物描绘得细腻入微,给读者带来视觉和感官上的享受。
例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就展示了迭头迭脑的效果。
4. 借代:借代是将一个事物用来代替另一个事物。
通过借代,古诗词可以在简洁的语言中表达出深刻的含义,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思考。
例如,"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中的"千山鸟飞绝"借代了人世的离散和孤寂。
5. 拟人:拟人是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特质和行为。
通过拟人,古诗词可以使事物具有情感和生命力,使诗意更为深远。
例如,"横汾路,寂寞当年萧鼓处,荒烟依旧平楚"中的"寂寞当年萧鼓处,荒烟依旧平楚"通过拟人的手法使景色具有了思绪和情感。
修辞手法是古诗词创作中不可缺少的元素,它们赋予了诗词以独特的艺术效果。
通过比喻、对仗、迭头迭脑、借代和拟人等修辞手法,古诗词得以生动地描绘出丰富多彩的意象,使读者产生共鸣和情感共鸣,从而享受到诗词带来的美的体验。
关于古诗文中的修辞方法赏析
古诗文中的修辞方法赏析关于古诗文中的修辞方法赏析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古诗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
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古诗文中的修辞方法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 比喻1. 《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用“烟火色”喻像烟火一样的脸色。
2.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借梨花喻雪。
3. 《秋浦歌》:“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借“秋霜”喻白发。
4. 《岳阳楼记》:“皓月千里,浮光跃金”借“金”喻月光;“静影沉璧”借“璧”喻水中的月影。
二. 借代(一)全体代部分1. 《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借“武陵人”代武陵某一个人。
2. 《曹刿论战》:“肉食者”借“肉食者”代大官。
3.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借“故人”代孟浩然。
(二)部分代整体1. 《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借“鸡黍”代饭菜。
2. 《岳阳楼记》:“锦鳞游泳”借“鳞”代鱼。
3. 《捕蛇者说》:“去死肌杀三虫”借“三虫”代各种寄生虫。
(三)借相关的特征来代替1. 《陋室铭》:“淡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借“白丁”代普通百姓。
2. 《出师表》:“臣本布衣”借“布衣”代老百姓。
3. 《岳阳楼记》:“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借“庙堂”代朝廷,借“江湖”代被贬往的地方。
4. 《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借“黄发”代老人,“垂髫”代小孩。
5. 《陋室铭》:“无丝竹之乱耳”借“丝竹”代管弦乐器。
(四)以官名、地名来代替1.《出师表》:“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借“益州”代蜀汉。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借“侍中”代郭攸之,借“尚书”代陈震,借“长史”代张裔,借“参军”代蒋琬。
三.互文指上下文文意互相交叉,互为补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遇到互文时,翻译要特别留意。
1. 《木兰诗》:“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修辞手法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一)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借代.双关.夸张.比拟、对偶、反复、互文、反问、设问、通感等。
1 •比喻。
诗词中运用比喻,在写景状物时能究出生动的意象,强化特定意境的渲染:议理抒情时能使抽象的情与理生动形象,耐人寻味。
如:“遥望洞庭山水邑,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望洞庭》)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邑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再如:“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辛《咏柳》)把春风比作剪刀,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春风送暖、杨柳垂绿的美景;作者又暗喻自己是识拔人才的春风,把万柳绿丝绦比作人才,表达作者识人用人之乐。
例: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瞎》)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2 •借代。
借代在古诗词中运用得最广泛。
称人时可用藉贯、官职、做官地等来代称,称物时可用一些有特征的或相关联的另一类爭物来代称,有的代称甚至相沿成习。
借代在诗词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很多,或得体,或含釜,或形象,或别致。
如:“潯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丝竹”代音乐(白居易《琵琶行》):“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社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朱门”代指富豪之门,他们常把大门油渎成红色,以显示宅府的华贵及身份的显赫。
例: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淸照《如梦令》)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赵翼《论诗绝句》)■3 •双关。
古典诗词讲究含篇美,因而双关手法运用较多,双关又分谐音双关和语意双关。
双关是言在此而意在彼,使表情达意更含舊,更有趣。
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 “晴”谐“情”(刘禹锡《竹枝词》):再如“春養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丝"谐“思”。
例: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古诗鉴赏修辞手法
一、举例说明古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手法
《轻肥》白居易、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 轻肥》白居易、 青玉案元夕》 对比 蜀道难》 《蜀道难》李白 夸张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寓目魂将断,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寓目魂将断,经年梦 亦非。(《春残》翁宏) 。(《春残 亦非。(《春残》翁宏) 对偶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游子吟》孟郊) 。(《游子吟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游子吟》孟郊) 反问
二、找出下列古诗词中使用的修辞手法, 找出下列古诗词中使用的修辞手法, 并说说其表达效果。 并说说其表达效果。 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如眉”:以眉喻月,绘出了 如眉” 以眉喻月, 三月时月亮的形状并体现出了 它的清秀。 它的清秀。 “镜”:以镜喻兰溪之水,写 以镜喻兰溪之水, 出了兰溪水之清澈明静; 出了兰溪水之清澈明静;亦反 衬出月光的明洁。 衬出月光的明洁。
?比拟?笑语盈盈暗香去青玉案元夕辛弃疾?借代?轻肥白居易青玉案元夕辛弃疾?对比?蜀道难李白?夸张?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诗歌鉴赏知识点盘点
古典诗歌中的修辞手法
一、举例说明古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手法
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放言五首 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放言五首 。(《 其一) 白居易) (其一) 》白居易) 比喻 花非花,雾非雾(《花非花》白居易) (《花非花 花非花,雾非雾(《花非花》白居易) 反复 闺意献张水部》 《闺意献张水部》 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比拟 笑语盈盈暗香去(《青玉案元夕》辛弃疾) (《青玉案元夕 笑语盈盈暗香去(《青玉案元夕》辛弃疾) 借代
(完整版)古代诗歌鉴赏修辞手法
诗人运用反问, 向那东流的江水询 指诗人自己。不行:
问,离情别意与它相比究竟谁短谁长?不走的人,即送行
强调金陵子弟对自己的情深意重。
的人,指金陵子弟。
•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辛弃疾《永遇乐》) •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
•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唐·李贺《马诗》)
•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唐·白居易《暮江吟》)
•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南唐·李煜《虞美人》)
•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浣溪沙》)
• 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李煜《望江南》)
1.拟人。拟人就是把物当做人来 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 想感情。 2.拟物。拟物又包括两类:一是 把人当做物来写,使人具有物的 动作或情态;二是把甲事物当做 乙事物来写。
• 比拟的作用: • 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
事表现得更形象、生动;或增添特有 的情味,抒发爱憎分明的感情。
晚春
•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南宋·朱熹《观书有感》) •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唐·贺知章《咏柳》) •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唐·李白《清平调词三首》) •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唐·杜牧《清明》) •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南唐·李煜《虞美人》)
设问
• 先提出问题,然后 自己回答;或者故作 疑问,自己不答,让 读者去思索体会。 • 作用:问题引入, 带动全篇;中间设问, 承上启下;结尾设问, 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蟾宫曲·咏史 (元·阿鲁威)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 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 多应借得,赤壁东风。 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 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 蜀,一分江东。
中考必备:古诗词中常见的12种修辞手法
中考必备:古诗词中常见的12种修辞手法想要更好地认识、体会古诗词所表现的情感内容,就必须延伸到其中所用的修辞手法、意象等知识,一起来看看古诗词中这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吧。
1比喻把一种事物或情景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例如:“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望洞庭》)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2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可用部分代替全体,用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
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例如:“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词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3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例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4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从形式5比拟把物当做人来描写叫拟人,把人当做物来描写叫拟物。
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例如:“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林逋《山园小梅》)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
“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销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6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例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纯用名词组合,构成典型环境,渲染孤寂,凄清的气氛,烘托游子的哀愁。
7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
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古诗中的写作手法和表现手法
古诗中的写作手法和表现手法1.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这句诗运用了夸张的写作手法呀!就像你想看得超级远,那不得使劲往上爬嘛!它夸张地表达了登高才能望远的道理。
2.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这里用了比喻的表现手法呢!把春风比作剪刀,多形象啊,就好像春风真的能像剪刀一样裁剪出细细的柳叶来。
3.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望庐山瀑布》)哇塞,这夸张得太厉害啦!那瀑布简直像是从天上的银河直直落下来的,这手法太妙啦!4.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绝句》)对仗多工整呀!两个对一行,黄鹂对白鹭,鸣翠柳对上青天,就像两个人在比谁更厉害一样。
5.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用了比喻呀,把雪比作梨花,一夜之间仿佛春风吹来,让好多树都开满了梨花,这画面感,绝了!6.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这夸张得也太吓人了吧!白发都三千丈啦,那得有多愁啊,真让人感叹!7.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李贺《马诗》)比喻得恰到好处呢,沙漠像雪,月亮像钩子,这描写多生动啊!8.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孟浩然《春晓》)多么自然的白描手法呀,就简单地描写春天睡觉醒来听到鸟叫,却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美好。
9.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通过想象兄弟们登高的情景,表达自己的思念,这想象的手法真厉害!10.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高鼎《村居》)好一幅欢乐的画面啊,用简洁的语言就写出了孩子们的快乐,这写作手法太赞了!我觉得古诗中的这些写作手法和表现手法真的是太神奇了,能让简单的诗句变得那么有魅力,让人回味无穷啊!。
古代诗词的常用修辞手法
古代诗词的常用修辞手法古代诗词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思想。
为了表达出诗词中的美感和意境,古代诗人们常常使用各种修辞手法,使作品更加生动、优美。
本文将介绍古代诗词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并通过具体的例子进行阐述。
1. 比喻:古代诗词常常借助形象生动的比喻来表达抽象的意境或情感。
比如《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通过将草与人的离别感进行比喻,表达了岁月更迭、人事无常的主题。
2. 拟人:将无生命的事物拟人化,赋予其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
例如《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中的“白日依山尽”和“黄河入海流”将太阳和黄河拟人化,表达了壮丽景色和大自然的壮丽气象。
3. 借景抒怀:通过描写自然景色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如《春晓》中的“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通过描绘初春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4. 对仗:诗词中的句子常常通过平仄、韵律等方式进行呼应和对比,形成对仗的韵律美。
例如《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中的“光”和“霜”形成了音韵上的呼应。
5. 对偶:通过词语的对仗、意义的对比等方式形成对偶,使作品更加韵律和协调。
例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的“异乡”和“异客”,以及“佳节”和“思亲”形成了对偶。
6. 夸张:通过夸张手法来增强修辞效果,使作品更具表现力。
例如《芙蓉楼送辛渐》中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中的“悠悠我心”通过夸张手法,形容作者内心的痛苦和挣扎。
7. 排比:通过将一组词语或句子进行并列,形成鲜明的对比和冲击力。
例如《将进酒》中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中的“黄河”和“白云间”,以及“孤城”和“万仞山”形成了排比结构,展示了壮丽的自然景色。
通过以上介绍,可以看出古代诗词中常见的修辞手法。
这些方法既能够丰富诗词的表达形式,又使作品更具艺术性和感染力。
了解和运用这些修辞手法,能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古代诗词的魅力。
高考古诗词鉴赏常见修辞手法
高考古诗词鉴赏常见修辞手法对比是一种通过将不同的人物、生活现象、思想感情进行对比,使其区别更加鲜明的手法。
王昌龄的《从军行》中就通过对比新旧来表现征戍者深沉、复杂的感情,而徐兰的《出关》则通过对比桃花与雪来表达思乡之情。
9、借代:这种修辞手法不直接说出要表达的人或事物的名称,而是借用与该人或物密切相关的名称来代替。
这种手法使语言简练、含蓄,突显描写对象的特征,引发读者联想,使其获得鲜明深刻的印象。
例如李贺的《南园》中,“吴钩”代指精良的武器,而“带吴钩”则指从军的行动,表现出豪迈的气概。
李清照的《如梦令》中,“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则是通过借代的手法表现出秋天的景象。
列锦是一种修辞手法,即全部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经过选择组合,巧妙地排列在一起,构成生动可感的图像,用以烘托气氛,创造意境,表达情感。
例如《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通过列出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等自然物,刻画出一幅非常真实生动的秋郊夕照图,表达了行旅之人飘泊不定而又忧愁的情怀。
通过运用列锦的辞格,使整个画面富有流动感、生命感,同时渲染一种昏暗阴冷气氛,以便充分表现“断肠人”浪迹天涯的浓烈的羁旅愁怀。
2、历鹗的《晓至湖上》运用了委婉含蓄的修辞手法。
诗歌中并没有直接表达出作者的感受,而是通过描绘自然景观来表现出“人意静”的情感。
同时,诗歌中也运用了用典的修辞手法,比如“学野凫”,暗示了作者希望自己能像野凫一样自由自在地游弋在湖上的清景中。
动静结合是中国古代诗歌中常用的一种写景手法。
诗人们通过动态描写来创设意境,而动静结合则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往往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方式(其中“动”包括动与声)。
比如,像“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推”“敲”选用,“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的形容词用作使动动词,都是动态描写的典范。
动静结合的写景手法与衬托又不可分开,它能够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
古诗词中常见修辞手法详解及鉴赏示例
古诗词中常见修辞手法详解及鉴赏示例修辞手法,是鉴赏诗歌时重点需要鉴赏的对象之一,下文为古诗词中常见修辞手法及鉴赏示例,认真阅读,对诗歌鉴赏定会有所助益。
1.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如:“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比喻除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外,还可体现出意象的情态特征。
如:“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王维《使至塞上》)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象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象振翅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
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作者出使,恰在春天。
途中见数行归雁北翔,诗人即景设喻,用归雁自比,既叙事,又写景,一笔两到,贴切自然。
2、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
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如:“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
“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得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首诗一反前人写法,不以杨柳的细柔形象来形容美人身材苗条,而是用拟人的手法,让杨柳化身为美人“碧玉”出现,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杨柳的婀娜多姿。
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诗歌细腻生动地描绘了春夜雨景,并以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夜雨的神奇,喜悦之情跃然纸上。
3、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高考古诗词鉴赏常见修辞手法
1明修辞1.比喻: 比喻即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有比喻即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有突出事物特征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在古诗词里经常运用这一手法以达到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在古诗词里经常运用这一手法以达到形象生动形象生动的艺术效果。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望洞庭》) 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比拟(移情): 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
运用比拟可促使读者使读者产生联想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事物更,使描写的事物更形象生动形象生动,活泼有趣。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 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
“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得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杜牧《齐安郡中偶题》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3.夸张: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能把诗人所要表达的内容“放大”后突现出来,的内容“放大”后突现出来,给读者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给读者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有。
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在浪漫主义诗歌中,夸张的手法随处可见。
李白作用。
在浪漫主义诗歌中,夸张的手法随处可见。
李白 《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吹人舞袖回。
4.对偶: 即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一对句子来表达两个相近或相对的意思,即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一对句子来表达两个相近或相对的意思,语言整齐语言整齐对称,语义集中凝练。
古诗鉴赏之诗歌的修辞手法
古诗鉴赏之诗歌的修辞手法古诗鉴赏1.比喻:将一种事物或情景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
作用:突出事物的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
例句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王观《卜算子》)分析词人把明澈的水流比喻为美人的眼波,把青黛的山峦比喻为美人的眉峰,极言浙东山水的漂亮可爱2.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现的事物。
借代可用部分代整体,具体代抽象,特征、标志代本体。
作用: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例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分析词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3.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做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作用:更突出、更鲜明地表现事物。
例句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五)》)分析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4.对偶:用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的两个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从形式上看,音节整齐匀称;从内容上看,意义集中含蓄。
例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分析从篇章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
“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
更重要的是,从这里能感受到诗人壮志难酬的苦痛5.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
作用: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得更形象、生动。
例句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林逋《山园小梅》)分析这一联采用拟人、夸张的手法。
“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写粉蝶因爱梅而至销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6.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作用:运用排比,写人可将人物刻画细致;绘景可将景物描写细腻,生动形象;说理可将道理说得充分透彻;抒情可使文章节奏和谐,增强语势,深化中心。
古诗词中11种修辞手法及其鉴赏举例
古诗词中的 11 种修辞手法及其鉴赏举例一、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形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形。
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比喻有突失事物(意象)的神态特点,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例 1】“远望洞庭山川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望洞庭》)【析】诗歌奇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彩淡雅,山川水乳交融。
【例 2】“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析】“如眉”,以眉喻月,绘出了三月时月亮的形状并表现出了它的俊秀。
“镜”,以镜喻兰溪之水,写出了兰溪水之清亮明静,亦反衬出月光的明亮。
【例3】“船上看山走如马,倏乎过去数百群。
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
仰看微径斜缭绕,上有行人高缥缈。
舟中举手欲与言,孤帆南去如飞鸟。
”(苏轼《江上看山》)【析】此诗将江两岸的群山喻为马群,且以行船为参照物,把群山那一静态的光景给形化动化,写得形象生动。
“飞鸟” 喻“孤帆” ,写出了舟行之快。
【例 4】“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夕阳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王维《使至塞上》)【析】开元二十五年( 737)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战胜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督查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查访军情。
这实质是将王维排斥出朝廷。
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象随风而去的蓬草同样出临“汉塞”,象振翮北飞的“归雁”同样进入“胡天”。
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倒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心里的激怒和抑郁。
与首句的“单车”相响应。
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
诗人把笔墨要点用在了他最擅胜场的方面——写景。
作者出使,恰在春季。
途中见数行归雁北翔,诗人即景设喻,用归雁自比,既叙事,又写景,一笔两到,贴切自然。
【例 5】“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
聚散急忙,云边孤雁,水上调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
初一语文古代诗词的修辞手法与鉴赏总结
初一语文古代诗词的修辞手法与鉴赏总结古代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积淀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情感。
在初一语文学习中,了解古代诗词的修辞手法和学会鉴赏,不仅可以提高语文素养,还有助于培养审美情趣和表达能力。
本文将对古代诗词的修辞手法和鉴赏进行总结。
一、修辞手法修辞是一种修饰语言,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和有感染力的艺术手法。
在古代诗词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象征和对偶等。
1. 比喻:通过运用形象生动的比喻语句,将事物进行隐喻,使读者更好地理解。
例如: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山东体育》)2. 拟人:赋予非人物以人的行为、情感,使其更具形象感和亲近感。
例如: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辛弃疾《鹧鸪天》)3. 夸张:夸大事物的特点,加强表达的效果。
例如:只将绣作双双燕,不许裁为两样巾。
(贾岛《柳州条桐》)4. 象征:一种将抽象的事物通过具体的符号、意象来代替的修辞手法。
例如:且如今年十二日,平安否。
(辜鸿铭《长恨歌》)5. 对偶:运用意义相对、语句结构相对称的修辞手法,起到对比和平衡的作用。
例如: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杜甫《月夜忆舍弟》)二、鉴赏技巧透彻理解诗词的修辞手法是学习鉴赏古代诗词的基础,下面将介绍几种鉴赏技巧。
1. 了解背景:古代诗词作品往往有一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了解背景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含义和情感。
2. 字句研究:细读诗句中的字句,探究其意义和表达方式。
理解每个字的内涵,将有助于对整个作品的整体把握。
3. 体验情感:通过情感上的体验,能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诗词作品所表达的感情,从而更好地品味作品。
4. 品味意境:诗词作品常以意境的形式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考,品味意境可以使读者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
5. 匹配韵律:古代诗词的韵律是一种协调有序的美感体验,通过对韵律的感知和匹配,能更好地欣赏古代诗词的美。
三、总结古代诗词的修辞手法和鉴赏技巧是初一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内容,不仅可以提高语文素养,还可以培养审美情趣和表达能力。
古代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大全课件
列锦
②含蓄美。含蓄,就是不把意思直接完全说出来, 而是委婉地道出真意,从而收到良好的表达效果。 北宋柳永的名篇《雨霖铃》中的名句:“今宵酒 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诗篇抒写的是恋人 之间的离愁别恨。诗人选择了“杨柳岸”这个颇能惹 人缱绻情思的场景,再把“晓风”、“残月”这两个 色调上一清新、一凄惋形象剪接进去,自然而然地形 成一个朦胧、深远又带点神秘意味的艺术境界。仔细 品味,诗人诸多无法直言表达的情愫,全都寄寓在这 些名词连成的画面中,使人可以“心领神会”,而且 越咀嚼越觉得情致缠绵、余韵深长了。
理解这种互文时,必须把上下文保留的词 语结合起来,使之互相补充、彼此映衬才能现 出其原意,故习惯上称之为“互文见义”。
互文
互文见义常见诗句: 1、秦时明月汉时关。《出塞》 其中“秦”与“汉”互补见义。即明月仍 是秦汉时的明月,关仍是秦汉时的关,以此来 映衬物是人非。并非明月属秦关属汉。 2、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木兰诗》) (其上句省略了“坐我东阁床”,下句省略了 “开我西阁门”。两句表达的意思是:打开东 阁门在床上坐坐,又打开西阁门在床上坐坐。 表达回到家中的欢喜之情。不然既开的是东阁 门,怎么会坐西阁床呢? )
比拟
杜甫《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诗歌细腻生动地描绘了春夜雨景, 并以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夜雨的神奇, 喜悦之情跃然纸上。
比拟 该词运用拟人的修辞,赋予抽象的 “春”以具体的人的特征。通过词人的主 观感受,反映出春天的可爱和春去的可惜, 爱春惜春之情溢于言表,给读者以强烈的 感染。 清平乐 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 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 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藏在诗词里的修辞
藏在诗词里的修辞整理古诗中常用的20种修辞手法及例句如下:01比喻比喻是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把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把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的修辞手法。
【例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马诗》李贺02拟人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的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修辞手法。
【例如】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柳》贺知章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凉州词》王之涣03夸张夸张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也叫夸饰或铺张。
【例如】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寄李十二白二十韵》杜甫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李白04排比排比是一种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种修辞方法。
【例如】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爱莲说》周敦颐我心匪石,不可转也。
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诗经·柏舟》05反复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子或者段落等的修辞手法。
【例如】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李白06对偶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两个短语或句子来表达意义相近、相关或相反的修辞手法。
对偶句语言凝练,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可以加强语言的感人效果。
【例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滕王阁序》王勃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中的11种修辞手法及其鉴赏举例一、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比喻有突出事物(意象)的情态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例1】“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望洞庭》)【析】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例2】“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析】“如眉”,以眉喻月,绘出了三月时月亮的形状并体现出了它的清秀。
“镜”,以镜喻兰溪之水,写出了兰溪水之清澈明静,亦反衬出月光的明洁。
【例3】“船上看山走如马,倏乎过去数百群。
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
仰看微径斜缭绕,上有行人高缥缈。
舟中举手欲与言,孤帆南去如飞鸟。
”(苏轼《江上看山》)【析】此诗将江两岸的群山喻为马群,且以行船为参照物,把群山那一静态的景物给形化动化,写得形象生动。
“飞鸟”喻“孤帆”,写出了舟行之快。
【例4】“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王维《使至塞上》)【析】开元二十五年(737)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战胜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
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
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象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象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
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与首句的“单车”相呼应。
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
诗人把笔墨重点用在了他最擅胜场的方面——写景。
作者出使,恰在春天。
途中见数行归雁北翔,诗人即景设喻,用归雁自比,既叙事,又写景,一笔两到,贴切自然。
【例5】“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
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
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
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刘过《柳梢青·送卢梅坡》)【析】这首诗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
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
二、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
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古诗诗赏,主要是拟人。
【例1】“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析】这首诗一反前人写法,不以杨柳的细柔形象来形容美人身材苗条,而是用拟人的手法,让杨柳化身为美人“碧玉”出现,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杨柳的婀娜多姿。
【例2】“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杜甫《春夜喜雨》)【析】诗歌细腻生动地描绘了春夜雨景,并以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夜雨的神奇,喜悦之情跃然纸上。
【例3】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韩愈《晚春》)【析】诗人用拟人手法描绘了一幅生机无限的晚春图。
“草树”本属无情物,竟然能“知”能“斗”,彼此还有“才思”高下之分;百花吐艳争芳,似乎要将春留住;连本来乏色少香的柳絮、榆荚也不甘寂寞,来凑热闹,因风起舞,化作雪飞。
【例4】“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林逋《山园小梅》)【析】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
“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得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例5】“珍熏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采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薛宝钗《咏白海棠》)【析】“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一联,前句以洗尽胭脂,极言其自然本色之美,后句以晶莹剔透的冰雪,喻其冰消玉洁之魂。
倒装句式的运用,显得新颖别致:“洗”“招’二字,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传达出白海棠的情韵神态;而“秋阶”“露砌”的映衬,更是意味深长。
诗人含蓄地表现了白海棠朴素淡雅、清洁自励的品性。
【例6】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林黛玉《咏白海棠》)【析】“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一联,前句以梨花之白,形容白海棠的“白”,较之“洗出”句,更侧重于表现“白”的鲜艳洁净,后句再以梅花之魂赋予了白海棠孤高傲世的精神;“偷来”“借得”,巧用了拟人手法;而“偷来”一词,贬词褒用,想象新颖,灵巧别致。
三、隐语(谐音)、双关在有些诗歌尤其是民歌中,作者为了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往往采用隐语、双关的修辞手法。
【例1】“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李白《春思》)【析】这是一首较为著名的描写男女情长的诗,写出了在秦地的思妇内心的独白。
诗人语义双关,用抒自然之春天,理喻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又以“丝”(思)、“枝”(知)谐音,连接异地男女之间的思念情怀。
【例2】“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竹枝词)【析】“晴”与“情”同音,是双关隐语。
这是作者用民歌体写的恋歌,双关隐语是民歌中常用的手法。
从前两句诗意看,大概女方在杨柳飘拂、波平浪静的江边行船,听到岸上爱恋她的青年在对她唱歌言情,但情传的含蓄,“倒是无晴胜有情”。
四、借代(一)定义: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二)类别: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本体。
(三)作用: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例1】“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析】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例2】“终岁不闻丝竹声”。
(白居易《琵琶行》)【析】诗中以“丝竹”代音乐。
【例3】“门前冷落鞍马稀”(白居易《琵琶行》)【析】诗中的“鞍马”代“客人”。
【例4】“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曹操,《短歌行》)【析】诗中以“杜康”代酒。
【例5】“折戟沉砂铁未消,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析】文中的“东风”指的是赤壁“火攻”的事;“二乔”指的是大乔、小乔。
大乔是东吴之主孙权之兄孙策的妻子,小乔是东吴主帅周瑜的妻子,此二人的命运代表了东吴国家的命运。
文中的“锁二乔”指的是大乔、小乔被曹操虏去,意味着东吴的败亡。
以“锁二乔”借代东吴的败亡,既显得委婉,又显得深沉,同时又能给人联想与思考。
【例6】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析】“朱门”指代居住在骊山宫的显贵之家,反衬宫门之外的凄惨景况。
【例7】“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析】“帆”,原指挂在船桅上利用风力使船前进的布篷,这里诗人以“帆”代指整个船。
【例8】“樯橹灰飞烟灭。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析】“樯”是船上的桅杆,橹是比桨长大的划船工具,安在船尾或船旁。
这里用樯橹代战船。
【例9】“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析】“金戈”指金属制的戈,“铁马”指配有铁甲的战马。
这里“金戈铁马”用来代指精锐部队。
五、夸张(一)定义: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二)作用: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例1】“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析】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例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问: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
【析】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像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
六、对偶(一)概念: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二)作用: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例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析】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
“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
更重要的是,从这里可以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例2】“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李华《春行即兴》)【析】这首诗的第三、四句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芳树”对“春山”,“花”对“鸟”,“自落”对“空啼”。
七、设问(一)概念: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
(二)作用:开头以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例1】“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
”(元曲小令,阿鲁威作)【析】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
八、反问(一)概念: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
(二)作用: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例1】“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题乌江亭》)【析】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
九、互文“互文”即古代诗文的相邻句子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是古汉语中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
考点上不常见,属于理解上的语言障碍。
十、列锦(一)定义:所谓列锦,就是全部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经过选择组合,巧妙地排列在一起,构成生动可感的图像,用以烘托气氛,创造意境,表达情感的一种修辞手法。
【例1】“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析】“烟村”、“人家”、“亭台”、“鲜花”既各自独立成景,又共同构成一幅田园风光图,创造出淡雅幽美的意境。
【例2】“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
”(《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析】此联给人的情趣和诗味是浓醇、深长的。
上句是视觉画面——秋夜星空一只孤飞的雁,下句是听觉意象——千家万户的砧杵之声,上下句的串联迭合,不但鲜明准确地描绘了秋夜景色的典型特征,而且构造了一幽怨凄清的意境。
(二)作用(艺术效果):1、凝炼美诗词有时故意让成分残缺,从而达到简洁凝炼的效果。
【例1】“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陆游《书愤》)【析】这两句以高度浓缩的笔墨,勾勒出一幅辽阔宏伟的图画:在大雪飘飞的夜里,乘船强渡瓜洲,在秋风瑟瑟的大散关,骑马挥刀与敌军撕杀,从语法角度分析,诗人虽然剩去了若干词语,只选取了几个关键名词,但并不影响意义的完整表达,语言凝练,意境开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