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化习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念题

1. 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思想,是崇尚自然的情感人文主义,是中华民族五千来的思想核心与精神实质。它首先指出了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关系;其次表明,人类生生不息、则天、希天、求天、同天的完美主义和进取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世界观、价值观的思维模式的全面性和自新性。说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故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

2.文化(半)隔离机制

文化隔离机制,是一个民族在文化发展和文化交流中使本民族文化定型、传、就承发展并保持其相对独立性的制恒系统。隔离的古义,一是指保证本民族文化在一定时空范围内相对独立地形成和发展;二是指在发生文化交流的情况下,要求外来文化或按照自己的文化价值观念加以改造,或摊拒不被改造的外来文化。总之一是保护,二是排斥,也是一种保护,改造于保护和排斥中显示出隔离。

1半隔离的地理环境,地理上与外界相对隔离:第一阶梯,第二阶梯,第三阶梯

2内部环境较为优越,气候类型完备,自然资源丰富,中国文化是在半封闭的有着辽阔疆域的自然环境中独立产生、发展起来的,使中国文化具有自然的凝聚力和内敛性。

2. 澄怀味象

是一种立足于主体心理活动的物我交流过程,即自身情感与对象形式合而为一。所谓“澄怀味象”,就是审美主体以清澄纯净、无物无欲的情怀,在非功利、超理智的审美心态中,品味、体验、感悟审美对象内部深层的情趣意蕴、生命精神。

3. 意境

意境是指一幅作品中所体现的思想感情的境界。意境的构成,是从触景生情到寓情于景,最终达到情景交融、物我合一,使观赏者产生共鸣。

意境美学不满足于追求事物外在模拟形似,而尽力表达某种神韵,不满足“实”,而把握“虚”,使艺术达到虚实的统一。

5 塔

塔这种建筑形式缘起于古代印度,是佛教高僧的埋骨建筑。随着佛教在东方的传播,窣堵坡这种建筑形式也在东方广泛扩散,经历了唐宋元明清各朝的发展,并与临近区域的建筑体系相互交流融合,逐步形成了楼阁式塔、密檐式塔、亭阁式塔、覆钵式塔、金刚宝座式塔、宝箧印式塔、五轮塔、多宝塔、无缝式塔等多种形态结构各异的塔系,建筑平面从早期的正方形逐渐演变成了六边形、八边形乃至圆形,其间塔的建筑技术也不断进步结构日趋合理,所使用的材质也从传统的夯土、木材扩展到了砖石、陶瓷、琉璃、金属等材料。

1.中国传统文化充斥着一种世俗理性精神。请谈谈这种世俗理性精神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体现。

一.浓于伦理(礼制)

1单体建筑物等级森严如屋顶最高等级的是重檐庑殿顶,在古代,只有皇帝和孔子的殿堂可以使用。

2空间意识中的尚中观念,中轴对称,中心为至高无上

3严谨的宗法格局如北方四合院封闭,中轴对称,四阿顶:屋顶相接,围井而居,居处有礼(礼记)

二.淡于宗教

1、中国的宗教缺乏彼岸意识,立足此岸

2、中国宗教建筑处于从属地位:佛教寺庙、道教道观、儒家文庙

2、“汉末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痛苦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宗白华《美学散步》)简述魏晋玄学对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影响。

人们以一种超凡脱俗的虚静的心胸面对山山水水,欣赏山水本身千姿

百态的自然美。1.山水成为独立的审美客体2.情景交融,澄怀味象,立足于主体心理活动的物我交流过程,即自身情感与对象形式合而为一

3.印度佛教壁画以本生故事为主流,而汉地佛教壁画(包括石刻)由隋唐起转向以经变故事(净土变、维摩诘经变、报恩经变、地狱变等)

为主流。

(1)请举例说明本生故事和经变故事两者的差异。

本生故事是佛在累世修行忍辱牺牲、教化众生、普行六度的种种事迹与善行形象,讲述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佛在前世中无数次修行转世的故事。有关释迦牟尼的本生故事,大多是以古代印度、东南亚诸国优美的神话、童话、民间故事为底本。如世尊的初发心、悉达多太子出游遇生老病死四种人。

经变就是佛经故事的形象化,专指将释迦牟尼所讲的某一部乃至几部佛经的主要内容组成首尾完整、主次分明、情节明晰的大画,以图像的形式来说明某部佛经的思想内容。经变画与北朝时期流行的本生、因缘与佛传故事画不同,它们不是提供给僧侣们坐禅观想用的,而是为了向信徒们宣扬佛经的真正内涵。如《观无量寿佛经变》、吐蕃时期的《报恩经变》、莫高窟的《劳度叉斗圣变》。

(2)通过这种转变,谈谈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

净土变、观音变——中国民众对世俗幸福的追求

维摩诘经变——汉地知识分子独特的世俗心理

地狱经变、报恩经变——世俗的伦理教化,描写父母养育及地狱景象,进行世俗伦理教化

4、“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陶渊明《桃花源记》)。请结合中国传统的风水理论,谈谈你对中国传统理想文化景观的理解。

中国建筑古来就有重视风水的传统,比起西方建筑艺术来说,表现出对山水、自然景观极强的依赖关系。无论村落民宅、私家园林、祠堂庙宇、亭阁牌坊,都力图与山水融为一体,保持一种天然和谐。古人的人居环境选址、规划、建筑等活动就是寻求阴阳平衡的具体操作技能。1以主山、少祖山、祖山为基址背景和衬托,形成多层次的立体轮廓线2.以河流、水池为基址前景,形成开阔平远的视野3.以案山、朝山为基址的对景、借景,形成基址前方远景的构图中心4.以水口山为障景、为屏挡,使基址内外有所隔离5.人工风水建筑物如宝塔、阁楼、牌坊、桥梁

等,作为风水地形的补充6. 多植林木,多植花果蔬,形成郁郁葱葱的绿化地带和植被。 7.当山水形式有缺陷时,为了“化凶为吉”,通过修景、造景、添景等办法达到风景画面的完整协调,藏而不露,重防守,依恋自然,内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