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严重危害(SHOT)

合集下载

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方案

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方案

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方案建立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输血不良反应、输血传染疾病、输注无效)预案,有效预防与处理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防止输血传染疾病的进一步传播和追溯疾病源、减少与预防血液输注无效.输血科负责输血不良反应、输注无效的原因调查与上报,并反馈给血站。

协助医院对输血传染疾病的调查与上报.检验科负责对输血前传染病指标的检测,并做好质控工作。

医务科及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负责协调对输血严重危害(SHOT)的处置与鉴定工作.院内感染管理科负责传染病疫情上报.一、输血不良反应监控、调查及处理程序1.输血过程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1)减慢或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

(2)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和输血科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

2.疑似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在积极治疗抢救的同时,做以下核对检查:(1)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记录;(2)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ABO血型、Rh(D)血型.通知输血科对原血液标本进行复检、不完全抗体筛查及交叉配血试验。

抽取剩余血液送输血科重新进行血型检定和交叉配血;(3)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加肝素抗凝剂,分离血浆,观察血浆颜色,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4)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检测血清胆红素含量、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并检测相关抗体效价;(5)如怀疑由细菌污染引起的,按我院相关规定执行,取剩余血进行细菌培养鉴定;(6)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7)必要时,溶血反应发生后5—7小时测血清胆红素含量。

3.输血科在接到发生严重输血溶血反应的报告后,应迅速进行调查,以确定原因,结果要及时通报临床科室,汇报科室领导,并书面报告医务科。

医院输血严重危害(SHOT)脆弱性分析报告

医院输血严重危害(SHOT)脆弱性分析报告

医院输血严重危害(SHOT)脆弱性分析报告输血科是临床医疗高危科室之一,为保障患者输血治疗过程的安全,事事做到防患于未然,输血科灾害脆弱性分析必不可少。

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我们针对输血严重危害(SHOT)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并对应的制定了输血科的应急预案和预防控制措施,针对重点防范的内容进行培训,真正把灾害降到最低。

输血严重危害(SHOT)是指临床对患者进行输血治疗时出现的输血不良反应、输血传染性疾病、血液输注无效的统称。

一、主要危害(一)危及患者生命安全(二)影响患者治疗效果(三)加重患者经济负担(四)引起医疗纠纷二、脆弱环节(一)医院收治需要输血治疗的患者较多,护理人员配备不足,人为因素影响较大,输血风险较大。

(二)部分临床医师对患者临床输血前的评估不够重视,存在不合理用血情况。

(三)部分临床医师对血液制剂的适应症掌握不足,存在过量使用情况。

(四)部分患者认识错误,将血液制剂当成“营养品”使用,强烈要求临床医师进行输血治疗。

(五)临床医护人员对输血严重危害(SHOT)的识别、处理流程、应急措施知晓率达不到100%;(六)核心制度未能严格执行,患者身份核查错误。

三、预防与控制(一)完善医务人员配置,减少人为因素所导致的错误。

(二)加强临床医师输血申请管理,通过输血系统管理软件进行输血前评估,减少不必要的输血,从而控制输血危害发生。

(三)加强临床医师血液制剂适应证的知识培训,将相关知识标准以指南方式嵌入系统中让医生可以随时查阅,减少滥用情况。

(四)临床护士应对患者进行输血风险意识教育,杜绝将血液制剂当成“营养品”的错误观念。

(五)加强临床医护人员输血严重危害(SHOT)的培训及考核;(六)加强临床医护人员输血严重危害的应急演练,使其熟练掌握发生输血严重危害事件时能够做到正确识别、及时准确处理。

血不良反应(输血严重危害SHOT)幻灯片PPT

血不良反应(输血严重危害SHOT)幻灯片PPT

2.其他免疫球蛋白相关的输血反应:
发病机制
(1) IgE介导:IgE含量增高可导致迟发型变态反应。 (2) 异性变应原:
过敏体质:患者平时如对花粉、尘埃、牛奶和鸡蛋等过敏。 输含有异性变应原的血浆时也会引起过敏反应。
被动获得性抗体:献血者的抗体通过输血传递给受血者, 如青霉素抗体等。
临床表现:
荨麻疹反应: 常见,为局部红斑、瘙痒,不发热,无寒战。
重做交叉配血试验:盐水、抗人球蛋白试验等。
检验科诊断:
取反应后第一次尿测定尿血红蛋白及尿常规。立即 取血分离血浆,肉眼观察血浆颜色,并测定以下项目。
血浆游离血红蛋白↑ 正常为1-10㎎/L 溶血时高达1000 ㎎/L 输血后1-2小时达高峰
血清结合珠蛋白↓ 输血后很快↓ 血清游离胆红素↑ 高胆红素血症
输血后2-6小时明显升高
处置:
立即停止输血,保留静脉液通畅。报告医师处理。 重点:抗休克 防止DIC 防止急性肾衰
立即通知输血科——进行相应复检及检测 输入O型洗涤红细胞加AB血浆。 合并DIC患者在应用肝素治疗时,可以结合输入冷沉
淀和单采血小板。 报告医务部
预防:
输血前检查是一项具有高度责任性和技术性的工作,实 验者必须严格遵守各项制度及技术标准,做好申请单、 标本的接受、核对工作。
过敏反应或类过敏反应
概述:
输全血、血浆或血液制品后可发生轻重不等的过敏 反应。轻者只出现单纯荨麻疹;中间型为过敏样反应;严
重的可以发生过敏性休克和死亡。
为血浆蛋白质的免 疫反应,荨麻疹较
常见
发病机制:
1.IgA 同种免疫: IgA缺乏者: 对供者IgA 过敏 → 过敏性休克 IgA含量正常者: 缺乏某一种IgA 亚类 →IgA同种异型抗体 (抗IgA1、抗IgA2)→严重过敏反应

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方案 与流程

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方案 与流程

一输血不良反应的标准和应急措施
输血不良反应是指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 受血者发生了用原来疾病不能解释的、新的 症状和体征。
一、输血不良反应 输血不良反应按发生的时间分为即发反应
(24小时内)和迟发反应(24小 时后)。按免疫学分类,可分为免疫反应和
非免疫反应(见表1)。
原因:
主要是免疫反应,因血型抗原系统复杂。
肺微血管栓塞 一、病因
血液在贮存过程中,由白细胞、血小板、
红细胞碎片,与变性蛋白及纤维蛋白等形成 大小不等,直径为20~80μm的微聚物。
在大量输血时,这些微聚物可以通过孔 径为 170 μm的标准输血滤器而进入病人体 内,可广泛阻塞肺毛细血管,造成“输血后 肺功能不全综合征”。(非大量输血不会引起 此病)
血涂片发现大量球形红细胞, 直接抗球蛋白试验阳性即可确诊。
三、预防 1.详细询问病人输血史和妊娠史,并 认真填写在输血申请单上; 2.有输血史及妊娠史者不能只用盐水介 质配血,还应加用其它方法交叉配血; 3.短期内多次输血者,输血前应作抗 体筛选试验
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 一、病因
献血者因多次妊娠或输血,产生抗HLA和抗粒 细胞特异性抗体。如将含有此抗体的全血或血浆输 血病人,发生抗原抗体反应。 二、发病机制
(九)详细记录输血反应的过程,填写输血不良反应记录 单。
预防措施: •认真检查核对; •做好交叉配血试验。配血方法应采用包括盐 水法在内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试验方法。
•严格遵照卫生部颁发的操作规程,并做好详 细记录。
•在输血开始时严密监测病人反应,特别是在 输血开始30分钟内,要记录病人体温、脉博 和血压变化情况,一但有异常变化,立即停 止输血。
二、症状 在输血过程中病人烦躁不安,极度呼吸困难,

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处置预案

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处置预案

❖ 4级(危及生命):危及生命的过敏反应合并任何级别的炎性反应 (发热)
❖ 5级(致死):患者死亡
(五)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
严重输血危害的种类
❖ 1级(轻度):无症状,仅X线片可见(正面像双侧肺浸润);无循环超负荷 或心力衰竭的症状
❖ 2级(中度):肺部症状, X线片所见(正面像双侧肺浸润),室内空气氧饱 和度90%,无循环超负荷或心力衰竭的症状)
❖ 4级(危及生命):输血的血产品受细菌污染;有休克(如酸血症、生命器 官功能受损)
❖ 5级(致死):患者死亡
(九)循环超载
严重输血危害的种类
❖ 1级(轻度):无症状,仅X线片所见,体液超载的临床证据(如体液失衡) ❖ 2失级衡(、中高度血)压:)肺部症状,不需要O2;体液超载的临床证据(四肢水肿、体液 ❖ 3失级衡(、重高度血)压:)肺部症状,需要O2 ;体液超载的临床证据(四肢水肿、体液 ❖ 4级(危及生命):威胁生命的肺部症状,需要换气治疗;体液超载的临床证
迟发性溶血反应
❖ 症状与体征 在输血24小时后发生,通常于输血后2~21天内发生, 多半发生在输血后3~7天
临床出现发热、血红蛋白下降、黄疸、血浆胆红素升高 (以游离胆红素增高为主)。少数可出现血红蛋白尿、 发冷、寒战、腰痛、急性肾衰竭等
一般来势不如血管内溶血那样迅猛,但也可致命
❖ 处理与治疗 治疗关键,在于及时明确诊断
输血严重危害的处理
治疗措施取决于输入抗原阳性血的量及抗体的效价和特异性
症状轻者可对症处理,重者可按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处理 贫血严重者可输相应的抗原阴性血
(四)输血相关的急性肺损伤
❖ 症状与体征
输血严重危害的处理
常在输血后1~6小时内,出现突然寒战、发热、咳嗽、

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预案

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预案

34、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预案1. 目的建立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预案;有效预防与处理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防止输血传染疾病的进一步传播和追溯疾病源;减少和预防血液输注无效;切实保障患者用血安全..2. 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3. 指导思想统一领导;分工负责..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对有效预防和处理输血治疗所致的严重危害实施管理;确保输血安全有效..4. 组织及职责4.1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是医院输血管理的领导机构;负责修订本预案;为控制输血严重危害的事件发生;成立控制输血严重危害调查处理小组..组长:医务科科长副组长:输血科主任成员:各临床用血委员会成员4.2 职责4.2.1医务科科长负责紧急输血应急工作的统一领导、决策和现场指挥;4.2.2医务科负责各科室协调与信息上报;并监督执行预案;4.2.3输血科协助对输血不良反应、输血无效的原因调查并上报医务科;协助对输血传染疾病的调查并上报医务科;4.2.4检验科负责对输血前传染病指标的检测;并做好质控工作;4.2.5院内感染管理科负责传染病疫情的上报..5. 培训监测输血的医务人员必须经过识别输血不良反应的标准和应急措施的培训与教育;能识别潜在的输血不良反应症状;及时处理..6. 输血不良反应监控、调查及处理流程6.1 输血过程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一旦出现可能为速发型输血反应症状时不包括风疹和循环超负荷;立即停止输血;并调查其原因..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6.1.1 减慢或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6.1.2 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和输血科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6.2 疑似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在积极对症治疗抢救的同时;做以下核对检查:6.2.1 核对用血申请、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记录;6.2.2 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ABO血型、RhD血型..通知输血科对原血液标本进行复检、不完全抗体筛查及交叉配血试验..抽取剩余血液送输血科重新进行血型检定和交叉配血;6.2.3 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加肝素抗凝剂;分离血浆;观察血浆颜色;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6.2.4 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检测血清胆红素含量、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并检测相关抗体;6.2.5 如怀疑由细菌污染引起的;按细菌培养相关要求;取剩余血进行细菌培养鉴定;6.2.6 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6.2.7 必要时;溶血反应发生后5-7小时测血清胆红素含量..6.3 输血科在接到发生严重溶血反应的报告后;应迅速进行调查;以确定原因;结果要及时通报临床科室;汇报科室领导;并书面报告医务科..6.4 输血科主任负责解释上述试验结果并永久记录到受血者的临床病历中..6.5 当输血反应调查结果显示存在血液成分管理不当等系统问题时;输血科主任应积极参与解决..6.6 输血后献血员和受血者标本应依法至少保存7天;以便出现输血反应时重新进行检测..6.7 输血完毕后;对有输血不良反应的;主管医生应逐项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24小时内送输血科保存..输血科每月统计上报医务科..7、输血传染疾病的处理程序7.1 发现输血传染疾病发生;立即上报输血科及医务科;由输血科协助调查..7.2 请采供血从采供血机构和用血机构追溯传染源头..7.3 核查相关献血者资料及相同受血者感染情况..7.4 检验科检查受血者输血前各传染病指标检查情况..7.5 具体流程如下:输血传染病处理流程7.5 输血科将调查结果报告主治医师及医务科..7.6传染病的上报:按传染病信息上报管理规范执行..8、血液输注无效预防处理措施8.1 正确评估病情;尽量减少不合理的血液输注..8.2 采用自体输血..8.3 选用单一供者血制品;尽可能减少患者与多个供血者抗原接触..8.4 去除血制品中的白细胞..8.5 紫外线照射灭活抗原提呈细胞功能..8.6 为预防血小板输注无效;可一次性足量输注..9、总结评估与改进预案终止后;应将原因分析、处理结果及时、准确地向院领导及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作出书面报告..对每一起输血严重危害事件;要进行总结评估;及时发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定期组织对本预案进行调整和修订..35、血液库存动态预警预案血液为宝贵的稀缺资源;为节约用血;降低用血风险;各临床科室应严格控制不合理用血;积极开展自体输血;为保障临床用血需求和正常医疗秩序;建立医院血液库存动态预警机制..根据血站的供血及输血科血液的库存情况;实行三级预警..输血科最低库存应为红细胞类:A、B、O型各4u;AB型2u;血浆类A、B、O型各600ml;AB型400ml;低于最低库存量时;通知血站紧急送血;以保证应急用血..预警分级与应急处理:1. 三级预警:血站的血液库存总量或其中某一血型血液库存量降至5天日常供血量时;血站通知严格按常规供血量供血;实行三级预警..采取以下应急措施:1.1输血科及时通知医务科和麻醉科;加强合理用血..1.2大量用血的择期手术必须与输血科联系;备好血后方可手术..2. 二级预警:血站的血液库存总量或其中某一血型血液库存量降至3天日常供血量时;血站通知按常规供血量的50%供血;输血科实际库存低于最低储备库存;实行二级预警..采取以下应急措施:2.1通知医务科、麻醉科、各手术科室;用血的择期手术必须先与输血科联系;备好血后方可手术;血液不能调配时手术适当延期..2.2动员患者及亲属、同事互助献血..3. 一级预警:发生大型自然灾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群伤事故及战备状态;在短期内急需大量血液或血液成份时;血站通知按常规供应量30%供血;输血科实际库存低于最低储备库存;实行一级预警..采取以下应急措施:3.1 报告分管院长;通知医务科及所有临床科室..3.2 本院临床用血进入紧急状态;重点保证突发事件受伤者的抢救用血和其它危急重症患者的用血需求;择期手术可适当延期进行;非急症病人可延期输血..3.3 动员全院职工积极参加无偿献血..。

输血严重危害(SHOT)预案

输血严重危害(SHOT)预案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输血严重危害(SHOT)预案一、目的规范输血不良反应的处理二、范围输血科及业务主管部门对输血不良反应的诊断及处理。

三、职责(一)负责调查与输血有关的严重不良反应,凡属重大医疗过失行为或医疗事故应及时向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或分管院长报告。

(二)负责出现输血不良反应后的相关检测,协助诊断。

(三)协助输血不良反应的处理。

(四)负责输血不良反应的统计及上报。

四、规程(一)输血严重危害指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发生的与输血有关的不良反应,包括输血副作用等。

(二)经治医师应详细了解受血者的输血史、妊娠史及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以便迅速作出初步诊断,必要时请输血科技术人员协助诊断。

(三)一旦出现输血不良反应立即停止输血,保持静脉通路,并完整地保存未输完的血液和输血器材待查。

(四)如发生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立即停止输血,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若患者仍需输血,应改输少白细胞红细胞或洗涤红细胞;(五)怀疑过敏性输血反应,执行轻度过敏或重度过敏反应的处理程序;(六)怀疑血型不合引起的输血不良反应,执行血型不合引起的输血反应处理程序;1.立即查证血制品与患者血型。

2.重新确认患者信息与血袋标签3. 受血者输血前与输血后采集的标本作抗人球蛋白试验(七)血液紧急封存; 疑似输血引起的不良后果,需要对病历中的输血申请单及血液等标本进行封存,为了保证结论的客观,公正,实事求是,明确责任,除医患双方外,医院应当通知提供血液的采供血机构派人员到场.如短时间不能到达现场的,应先由医患双方当事人(2人以上)共同对输血申请单及血液和输血器具进行密封封存,血液及输血器具封存时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技术规范操作,防止再次污染.并在2-8℃暂存,待采供血机构人员到场后,由三方共同封存。

1. 封存的实物应包括:输血申请单、血样标本、标签、剩余血液、输血器具,稀释液体等(受血者接受输血前后血标本,输血后尿标本以及供血者进行交叉配血的标本,输血袋整套装置等)。

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预案

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预案

• 第三条 适用范围。美国血库协会〔AABB〕 将输血反响严重程度分为5个级别,依次为 轻度、中度、重度、危及生命和致死。本 预案适用于发生3级及3级以上的输血不良 反响事件。
• 第四条 工作原那么是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依法处置、科学标准;反响及时、措施果 断;常备不懈,部门协作、全院参与。
第二章 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机构与职责
• 4、4级〔危及生命〕:威胁生命,需要换气支持 ;无循环超负荷或心力衰竭的病症。
• 5、5级〔致死〕:死亡。
六、低血压〔包括ACE抑制素相关的低血压〕
• 1、1级〔轻度〕:血压改变,无其他过敏性和〔或〕 细胞激素病症;不需要介入性治疗。
• 2、2级〔中度〕:血压改变,无其他过敏性和〔或〕 细胞激素病症;需要短暂的〔<24h〕液体补充或其 他疗法。

三、成立控制输血严重危害事件救援专家组

组 长:吴健斌
• 副组长:张新高
• 成 员:钟德超 颜 红 刘跃江 李富贵 周利 民 李雪梅 邓治平 焦一伟 周永红 杨明全 黄 忠 李蜀华 徐 俊 殷明刚 马盛余
• 护 理:温晓平 温建军 廖常菊
第六条 职责
• 一、处置控制输血严重危害事件领导小组职责

2、输血科:负责输血不良反响的相关检测、协助诊断和协助
处理及原因调查,进行统计及上报。协助医院对输血传染疾病的调查
与上报。
• 3、检验科负责对输血前后传染病指标的检 测,并做好质控工作。
• 4、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及医务处负责协调 对输血严重危害的处置与鉴定工作。
第三章 输血严重危害〔SHOT〕的分级与评 判

输血严重危害事件发生后,工作领
导小组统一领导、指挥、协调、处置,充

输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应急预案

输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应急预案

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应急预案输血反应是指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受血者发生的不良反应。

在输血过程中和输血24 小时内发生的为即发反应,在输血后几天甚至几个月发生者为迟发反应。

输血反应分为:过敏反应、发热反应、溶血反应、细菌污染、大量输血后的并发症。

过敏反应:1、症状:症状轻者表现皮肤红斑、荨麻疹、发热、关节痛,重者可有血管神经性水肿、喉痉挛、哮喘,更严重者发生过敏性休克。

2、治疗: (1)应立即停止输血,换输0。

9%生理盐水。

(2)吸氧:鼻管、面罩、必要时请麻醉师配合气管插管正压给氧。

(3)抗过敏:地塞米松10mg 或氢化考地松100mg+5%GS 静滴,严重者使用0.1%肾上腺素0。

1—0。

3ml 静注。

(4)异丙嗪25mg 加入静脉补液;(5)10%葡萄糖酸钙10mg 加入静脉补液;(6)对反复发生的发热性输血反应,可选用少白细胞的红细胞或洗涤红细胞输注.发热反应:1、症状:多在输血后立即或数小时内发生。

轻者畏寒,体温增高,个别可因高热、抽搐以至昏迷。

症状持续1—2 小时后逐渐缓解。

2、治疗:据症状轻重处理。

(1)轻症:口服阿司匹林或物理降温。

(2)重症:吸氧、药物降温、抗过敏等治疗.溶血反应:1、症状:轻者难与发热反应鉴别,头疼、头胀、心前区窘迫、腰疼、腹痛、恶心、呕吐、一过性轻度黄疸,或显示输血疗效不佳。

重者表现寒战、高热、呼吸急促,循环障碍、创面渗血,继发出现黄疸、血红蛋白尿以至血压降低等休克表现.严重的不合血输入后,因大量红细胞破坏,激活凝血系统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导致少尿、无尿等急性肾功能衰竭。

2、治疗:抢救重点在抗休克、防止急性肾功能衰竭. (1)可适当补液,输注低分子右旋糖酐或新鲜同型血浆以增加血容量.(2)使用盐多巴胺、重酒石酸间羟胺等血管活性药以升高血压及扩张肾血管. (3)静脉滴注氢化可的松等。

(4)出现少尿时在纠正血容量后适当用20%甘露醇、呋塞米促进利尿。

(5)急性肾功能衰竭行血液透析治疗. (6)明确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时,可用肝素治疗。

SHOT应急预案11

SHOT应急预案11

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应急预案要求护理人员通过观察患者症状体征能早期识别严重的输血不良反应,并能配合医生做好应急处理和抢救措施。

一、SHOT主要包括:溶血反应、细菌污染、输血传染疾病二、临床症状及应急处理(一)溶血反应:是输血反应中最严重的一种,绝大多数是输入异型血所致。

1.临床症状:(麻醉中的手术患者唯一的早期征象是伤口渗血和低血压)(1)早期症状:输入几十毫升血后,出现头部胀痛、面部潮红、恶心呕吐、心前区压迫感、腰背部剧烈疼痛和心慌胸闷等症状;(2)中间阶段:出现黄疸和血红蛋白尿(浓茶/酱油色),伴有寒战、高热、呼吸急促和血压下降等;(3)最后阶段:出现少尿、无尿等急性肾衰竭症状,可致死亡。

2.应急处理:(1)一旦发现,应立即停止输血,更换输液器输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并通知医生;(2)核对:①核对患者信息:呼叫患者姓名,核对腕带、床头卡及发血单、血型单;②核对血袋标签及发血单、血型单(受血者及供血者ABO/RH血型、交叉配血试验结果);③检查血液的质量:血清或血浆是否溶血;④保留余血和患者血标本,通知输血科对原血液标本进行复检、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不完全抗体筛查及交叉配血试验,必要时重新抽取血标本,重新做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

(3)双侧腰部给予热敷,以解除肾血管痉挛,保护肾脏;(4)碱化尿液:遵照医嘱静脉输碳酸氢钠,以增加血红蛋白溶解度,减少沉积,避免肾小管阻塞;(5)遵医嘱用药,纠正电解质紊乱,防止血钾增高,酌情行血浆交换;(5)严密观察血压、尿量、尿色的变化,对尿少、尿闭者,按急性肾功能衰竭处理(严重贫血者先输同型血);(6)若出现休克,根据医嘱进行抗休克治疗。

(二)细菌污染1.临床症状:如果污染血液的是非致病菌,可能只引起一些类似发热反应的症状。

库存低温条件下生长的革兰阴性杆菌,即使输入10~20ml,其内毒素所致也可立刻发生休克。

(1)早期表现:神志清楚、剧烈寒战、烦躁不安;继而出现高热、呼吸困难、腹痛、发绀;随后皮肤湿冷、恶心、呕吐、血压不稳定、心率加快、呼吸深而快、尿少。

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方案

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方案

本方案合用于临床科室、输血科及业务主管部门对输血不良反应、血液无效输注、输血传染性疾病、输血不良事件等输血严重危害的识别、诊治、调查及管理。

本方案包括以下四个部份:一、输血不良反应控制方案二、血液无效输注处理及控制方案三、输血传染性疾病管理及控制方案四、输血不良事件管理方案一、职责(一)临床科室1.负责密切观察输血过程,及时发现输血不良反应。

2.负责受血者发生输血不良反应时诊断、救治、调查和报告。

(二)输血科(血库)1.负责协助临床科室输血不良反应调查。

2.负责严重输血反应的血液免疫学检查。

3.定期统计、上报输血不良反应。

(三)检验科1.负责免疫溶血性输血反应辅助检查。

2.负责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的细菌学检查。

(四)医务科1.负责协调各临床科室对发生严重输血不良反应的受血者进行联合诊治。

2.负责协调调查和处理严重输血不良反应事件。

(五)输血管理委员会负责组织专家讨论、分析严重输血不良反应事件,提出改进措施。

二、工作流程(一)输血不良反应的识别输血不良反应是指在输血过程中或者输血后患者发生了不能用原来疾病解释的新的症状和体征。

在输血当时和输血 24 小时内发生的为即发反应:在输血后几天甚至几月后发生者为迟发反应。

常见的输血不良反应表现如下:1.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acute hemolytic transfusion reaction,AHTR)由于 ABO 血型、 Rh 血型或者其他希有血型不合所致,输血开始 5~15 分钟浮现 AHTR 症状及体征,包括呼吸艰难,胸痛,背痛,发热,寒颤、僵硬,不安,心动过速、低血压、少尿、血红蛋白尿,非特异性出血。

2.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源于细菌本身或者细菌产生的内毒素,输血后即刻浮现症状及体征,包括高热、寒颤、心动过速、低血压、呕吐,与 AHTR 未浮现血尿前难以鉴别。

3.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febrile non-haemolytic transfusion reaction, FNHTR)常见原因为受血者产生了对供者白细胞的抗体,症状及体征浮现于输血开始30 分钟至输血后 2 小时,包括发热、畏寒、寒颤。

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处置预案

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处置预案

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处置预案为保障受血者安全,开展合理、科学输血,提高输血风险意识、安全意识,特制定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处置预案。

1、输血严重危害定义:指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发生的与输血有关的不良反应,包括输血副作用、经血传播疾病等。

二、各科室职责:1、临床科室医护人员:密切观察输血过程,及时发现输血不良反应。

负责受血者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诊断及处理。

2、输血科:负责输血不良反应的相关检测、协助诊断和协助处理及输注无效的原因调查,进行统计及上报,并反馈给血站。

协助医院对输血传染疾病的调查与上报。

3、输血科负责对输血前传染病指标的检测,并做好质控工作。

4、医务科及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负责协调对输血严重危害(SHOT)的处置与鉴定工作。

院内感染管理科负责传染病疫情上报。

三、控制输血严重危害措施1、严格执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法规要求,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临床输血管理,对临床输血全过程进行规范化管理。

2、临床用血来源于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采供血机构,不自行采血(自体输血除外)。

3、监测输血的医务人员需经过培训,能识别潜在的输血不良反应症状。

4、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提倡科学合理用血和自体输血。

5、血液入库、发放和输血过程中应认真核查血液标签、血液外观、血袋封口及包装等,严格执行输血相关操作规程。

6、贮血冰箱内严禁存放其它物品;每周消毒一次;冰箱内空气培养每月一次。

7、输血前必须检查不规则抗体筛查实验。

8、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个项内容,准确无误方可输血。

9、献血员和受血者标本依法至少保存7天,以便出现输血反应时重新进行测试。

输血严重危害的定义及预防

输血严重危害的定义及预防

输血严重危害的定义及预防输血严重危害(Serious Hazards of Transfusion,SHOT)是指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发生的与输血有关的危害,包括:输血不良反应、输血传染疾病、血液输注无效和输血不良事件(误输血等)。

SHOT的定义1、输血不良反应:主要是指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受血者发生了原来疾病不能解释的、新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主要包括:非溶血性发热反应、过敏反应、溶血反应、循环超负荷及细菌污染反应。

2、输血传染疾病:指受血者输入含有致病微生物的血液或血制品后引起的传染病。

常见肝炎、艾滋病、梅毒等。

3、血液输注无效的定义是指血液制品输入人体以后未达到相应治疗目的称之血液输注无效。

4、输血不良事件主要是指由于人为的因素(例如抽错血、配错血、发错血、输错血等)引起相关输血反应的输血事件。

SHOT的预防1、三查八对永不过时,严格落实输血全流程核查制度。

2、严格执行一人一针一管与无菌技术操作,使用一次性输血器材,核对在有效期内。

3、密切观察输血过程,完善输血护理记录单(关键时刻可以作为证据保护自己)。

合理调整滴速(输血起始与15分钟滴速调整原则)。

心肺代偿功能减退、尤其是老年人、贫血及心肺功能不良的患者应控制输血量及速度。

4、预防溶血(1)输同型血,禁忌过期血。

(2)专用取血箱取血,轻拿轻放,避免震荡。

(3)取回的血应30分钟内尽快输用。

一袋红细胞应4小时内输完,冷沉淀、血浆、血小板应尽快输完。

(4)输血前后用生理盐水冲管,连续输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输尽后,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

(5)血袋及输血管道不能随意加温,确需加温时,需使用恒温加热器,并遵循使用规范。

输血严重危害shot课件

输血严重危害shot课件

SHOT的演变过程
1990年,欧洲国家认识到输血安全信息严重缺乏; 1992年法国学者首先提出了血液预警系统一词,用于 描述监测输血不良反应的系列相关活动; 1994年在法国建立了世界上首个血液预警系统,执法 部门规定报告输血反应是法定的义务,负责监督预警系统 的运行、输血反应的研究以及监控纠正措施的实施。
NISHOTs 已成为输血的首要并发症
SHOT的演变过程
英国SHOT系统从1996年建立以来14年共报告了8117 例SHOT病例,其中TTI仅69例,包括43例细菌性TTI;
法国的血液预警系统从 1994年至2008年共122例输 血相关的死亡,病毒和寄生虫感染仅占4.9%;
欧盟12个参加国际血液预警的国家在 2003和2004年 共报告9501例输血不良反应,其中病毒感染仅14例;
SHOT的演变过程
1996年至2010年SHOT 的年度报告汇总
年度 IBCT I&U HSE Anti-D ATR HTR TRALI TACO TAD PTP TAGVHD TTI
2010 200 110 239 241 510 58 15 40 35 1 0
0
2009 282 92 196 186 400 47 21 34 4 0 0
AABB的输血分析报告显示,患者发生 NISHOTs的可 能性比TTI高1000倍。10年的数据显示仅HTR导致的死亡 就是所有TTI导致死亡的2倍。
输注红细胞限制组与开放组30d死亡率的比较
Hebert PC, et al. A ulti-center,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of transfusion requirementsin critical care. N Eng J Med, 1999, 340(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HOT的演变过程
1996年11月,英国启动了输血严重危害(SHOT)报告系 统,用来收集和报告各所医院自愿报告的与血液成分输注
相关的主要不良事件。SHOT系统即为英国的血液预警系统,
从建立之日起就致力于持续完善,因而被公认为血液预警 的国际“金标准”,成为世界各国建立血液预警系统的典 范; 至2004年,英国99%的医院每年报告SHOT事件,包括
英国在2003、2004年采用男性供浆,TRALI的发病从
2003 年的 36 例降至 2004 年的 23 例, 2004 年后因 TRALI 死 亡的病例也降至每年0~2例; 并非在所有 TRALI 病例中能检测到白细胞抗体, 二 次打击学说的提出。
Vamvakas EC.Transfusion.related mortality:the ongoing risks of allogeneic blood transfusion and the available strategies for their prevention[J】.Blood,2009.1 13(15):3406.
发病共8053例,死亡共151例
Knowles S.The 2010 annual the Serious Hazards of Transfusion(SHOT)report.2011.http//
SHOT的演变过程
美国尽管没有建立全国统一的血液预警系统,但一 些公共卫生部门和行业协会对血液安全的监控已经有很
AABB 的输血分析报告显示,患者发生 NISHOTs 的可
能性比TTI高1000倍。10年的数据显示仅HTR导致的死亡 就是所有TTI导致死亡的2倍。
输注红细胞限制组与开放组30d死亡率的比较
Hebert PC, et al. A ulti-center,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of transfusion requirementsin critical care. N Eng J Med, 1999, 340(6)
Knowles S.The 2010 annual the Serious Hazards of Transfusion(SHOT)report.2011.http//
SHOT的演变过程
1996年至2010年SHOT的年度报告汇总
年度 2010 2009 2008 2007 2006 2005 2004 2003 2001/02 2000/01 1999/00 1998/99 1997/98 1996/97 总数 % 死亡 IBCT 200 282 262 164 198 252 262 252 303 173 188 131 107 62 2837 35 27 I&U 110 92 76 50 51 67 56 29 0 0 0 0 0 0 531 6.5 6 HSE 239 196 139 118 74 79 54 43 0 0 0 0 0 0 942 11.6 0 Anti-D 241 186 137 63 77 87 67 24 43 17 12 5 3 0 962 11.9 0 ATR 510 400 300 114 85 68 34 39 48 31 33 34 24 24 1744 21.5 22 HTR 58 47 55 23 34 28 43 25 47 39 24 30 25 23 501 6.2 12 TRALI 15 21 17 24 10 23 23 36 33 13 18 16 14 9 272 3.4 43 TACO 40 34 18 0 0 0 0 0 0 0 0 0 0 0 92 1.1 11 TAD 35 4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40 0.5 0 PTP 1 0 1 2 0 2 0 1 3 3 6 11 9 11 50 0.6 2 TAGVHD 0 0 0 0 0 0 0 0 0 1 2 3 3 4 13 0.2 13 TTI 0 3 6 3 3 5 2 9 6 6 6 9 3 8 69 0.9 15
致死性NISHOTs及应对策略
1.TRALI TRALI 是指输血中或输血后 6h 内新出现的急性肺损 伤,表现为输血后突然发生呼吸困难、泡沫痰、严重肺 水肿,可伴发热,出现严重低氧血症,类似于成人呼吸
窘迫综合征ARDS)。
TRALI于20世纪80年代首次报道后,并没有引起关
注。随着输血的传染性危害显著降低,1992年FDA 报道
输血严重危害(SHOT)
兰德斯坦发现ABO血型
罗伯特发明血液保存技术
直接输血法
血管吻合术
直接输血法
用于血管吻合的M-G器
直接输血法
血管Landon吻合器
间接输血法
抗凝输血法 采血 排气 输血
抗凝输血法
拟讨论的的内容
SHOT的演变过程
致死性NISHOTs及应对策略
预防SHOT的思考
SHOT的演变过程
随 着 医 疗 技 术 的 发 展 , 2000 年 AABB 首 先 提 出 了 NISHOTs这一概念,并把NISHOTs分为免疫介导和非免疫
介导两大类。 免疫介导NISHOTs:HTR、FNHTR、TRALI、PTP、
TAGVHD、TRIM。 非免疫介导 NISHOTs :脓毒症性输血反应、非免疫 性溶血反应、循环超负荷、代谢紊乱、凝血障碍、储存 损害、输血不足或过量、铁过载。
了首例TRALI死亡病例,TRALI才受到输血界的关注。
致死性NISHOTs及应对策略
1.TRALI 2006 年 FDA 报告了 35 例 TRALI 死亡病例,占当年报
告的 50.7 %,是 ABT 的首要死因。当时解释的发病机制 是供者体内白细胞抗体。随后,美国只采用男性供者制 备血浆,TRALI的发病率显著下降;
致死性NISHOTs及应对策略
1.TRALI
及时诊断、停止输血以及吸氧等支持治疗是TRALI的
关键治疗措施。利尿剂和激素可能无效或会加重病情。
妥善处理后患者一般96h内即能恢复正常,病死率仅5%~ 10%。只采用男性或未妊娠女性供者的血浆以及限制不必 要的输血可减少TRALI的发生。
Gilliss BM.Reducingnoninfectious risks of blood transfusion.Anesthesiology,201 1,115(3):635 .
SHOT的演变过程
1900年人类ABO 血型系统被发现, 开启了安全输血的历史。 20 世纪 70 年代初期,临床输血由
全血输注过渡到成分输血,成为输血
医学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和现代输血 的重要标志。一个多世纪以来,全血 和各种血液成分的输注成为临床抢救 和治疗的重要措施。
SHOT的演变过程
无论是全血还是成分血,异体输血都会带来一定的
零报告。
Williamson L,et a1.6 Years of shot reportingits influence on UK blood safety.TransfusApher Sci, 2004,31(2):123-131.
SHOT的演变过程
英国 SHOT 分类: IBCT 、 I&U 、 HSE 、 anti-D 、 ATR 、 HTR、TRALI、TACO、TAD、PTP、TAGVHD、TTI 。
部门规定报告输血反应是法定的义务,负责监督预警系统
的运行、输血反应的研究以及监控纠正措施的实施。
Williamson L,et a1.The Serious Hazards of Transfusion(SHOT) initiative:the UK approach to haemovigilance[J].Vox Sang,2000,78 Suppl 2:291.
发病共8053例,死亡共151例
Knowles S.The 2010 annual the Serious Hazards of Transfusion(SHOT)report.2011.http//
致死性NISHOTs及应对策略
英国数据显示: SHOT 系统死亡病例超过 10 例的分别 是TRALI、IBCT、ATR、TTI、TACO、HTR和TAGVHD; 美国 FDA 报告的异体输血相关死因居前的分别是: TRALI、HTR、TAS、TACO、过敏性输血反应和TAGVHD; 法国血液预警系统在 1994 年至 2008 年报告了 122 例 SHOT死亡,居前的分别是:TACO、HTR、TAS、TRALI。
Hendrickson JE.Noninfectious serious hazards of transfusion.Anesth Analg,2009,108(3):759.
SHOT的演变过程
NISHOTs已成为输血的首要并发症 英国SHOT系统从1996年建立以来14年共报告了8117 例SHOT病例,其中TTI仅69例,包括43例细菌性TTI; 法国的血液预警系统从 1994 年至 2008 年共 122 例输 血相关的死亡,病毒和寄生虫感染仅占4.9%; 欧盟12个参加国际血液预警的国家在2003和2004年 共报告9501例输血不良反应,其中病毒感染仅14例;
拟讨论的的内容
SHOT的演变过程
致死性NISHOTs及应对策略
预防SHOT的思考
SHOT的演变过程
1996年至2010年SHOT的年度报告汇总
年度 2010 2009 2008 2007 2006 2005 2004 2003 2001/02 2000/01 1999/00 1998/99 1997/98 1996/97 总数 % 死亡 IBCT 200 282 262 164 198 252 262 252 303 173 188 131 107 62 2837 35 27 I&U 110 92 76 50 51 67 56 29 0 0 0 0 0 0 531 6.5 6 HSE 239 196 139 118 74 79 54 43 0 0 0 0 0 0 942 11.6 0 Anti-D 241 186 137 63 77 87 67 24 43 17 12 5 3 0 962 11.9 0 ATR 510 400 300 114 85 68 34 39 48 31 33 34 24 24 1744 21.5 22 HTR 58 47 55 23 34 28 43 25 47 39 24 30 25 23 501 6.2 12 TRALI 15 21 17 24 10 23 23 36 33 13 18 16 14 9 272 3.4 43 TACO 40 34 18 0 0 0 0 0 0 0 0 0 0 0 92 1.1 11 TAD 35 4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40 0.5 0 PTP 1 0 1 2 0 2 0 1 3 3 6 11 9 11 50 0.6 2 TAGVHD 0 0 0 0 0 0 0 0 0 1 2 3 3 4 13 0.2 13 TTI 0 3 6 3 3 5 2 9 6 6 6 9 3 8 69 0.9 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