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环境学基本概念
环境学导论知识点
环境学导论知识点环境学导论是环境学的基础学科,它研究的是自然环境、人类环境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下面将介绍环境学导论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1. 环境概念:环境是指人类生活和发展所依赖的自然界和人文社会的总体。
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两个方面。
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中的各种物质和能量,如空气、水、土壤、动植物等;人文环境则是指人类社会的各种组织形式、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等。
2. 环境问题: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和污染所引发的各种问题。
例如,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退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都属于环境问题。
3.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体和其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所形成的一个相对稳定的系统。
生态系统包括生物组成部分和非生物组成部分。
其中,生物组成部分包括生物种群、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非生物组成部分包括光、温度、湿度、土壤等环境要素。
4. 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科学。
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包括生物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生态学是环境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认识环境问题、评估环境影响以及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5. 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指通过各种措施和手段,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维护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环境条件。
环境保护的目标包括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6. 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世代需求的前提下,保证未来世代也能满足其需求的发展方式。
可持续发展需要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之间实现协调和平衡。
7. 环境伦理学:环境伦理学是研究人类与环境之间伦理关系的学科。
它探讨人类应如何对待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8. 绿色生活方式:绿色生活方式是指通过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等方式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绿色生活方式包括节约用水、节约能源、减少废物产生、鼓励徒步和骑行等。
9. 环境教育:环境教育是指通过教育手段和方法,培养人们对环境问题的意识、知识和技能,以提高公众的环境素养。
环境科学理论基础考点要点整理
环境科学理论基础考点要点整理一、环境科学基本概念- 环境科学定义- 环境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和影响二、环境变量和环境质量指标2.1 环境变量- 温度- 湿度- 大气压- 降水量2.2 环境质量指标- 水质指标- 大气质量指标- 土壤质量指标- 声环境质量指标三、环境影响评价3.1 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概念和目的- 环境影响评价的定义和特点- 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和意义3.2 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和步骤- 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和分类- 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步骤和程序3.3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和监测措施-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内容和要求- 环境影响评价后的监测措施和控制措施四、环境管理和环境保护政策4.1 环境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环境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定义- 环境管理的原则和方法4.2 环境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 环境保护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体系和内容五、环境监测和环境监测方法5.1 环境监测的概念和目的- 环境监测的定义和特点- 环境监测的目的和意义5.2 环境监测方法和步骤- 环境监测的方法和分类- 环境监测的基本步骤和程序5.3 环境监测仪器设备和数据分析- 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的种类和使用- 环境监测数据的分析和处理方法六、环境规划和环境修复6.1 环境规划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环境规划的定义和特点- 环境规划的基本原则和方法6.2 环境修复的目的和方法- 环境修复的定义和目的- 环境修复的常用方法和技术以上是关于环境科学理论基础的考点要点整理完整版,希望能对你的学习和备考有所帮助。
《环境学概论》__考研知识点归纳
《环境学概论》__考研知识点归纳一、环境学基本概念和原理1.环境的概念和范围:环境是指自然界的一切存在,并包括人类社会和个体生活依赖的物质、能源和信息的全过程。
2.环境学的基本概念和特征:环境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通过研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探索维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方法。
3.环境问题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环境问题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包括人类活动、自然条件、资源利用等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
二、环境评价与监测1.环境评价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环境评价是对环境影响的预测、评估和管理的过程,包括环境影响评价、环境风险评价等内容。
2.环境监测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环境监测是通过收集有关环境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数据,分析和评价环境质量变化和污染源,为环境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三、环境规划与管理1.环境规划的基本概念和原则:环境规划是通过综合考虑环境资源的利用、环境污染的防治等因素,制定相应的发展目标和措施,并为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2.环境管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环境管理是通过合理地组织和管理人材、设备、财务和履行职责的能力,使环境保护实现最佳效益。
四、环境治理与可持续发展1.环境治理的思想和方法:环境治理是针对环境问题而采取的改善环境质量、减少污染物排放、推动可持续发展的一系列措施和行动。
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通过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五、环境科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1.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的关系:生态学是环境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研究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3.环境科学与化学、物理学的关系:化学、物理学等自然科学学科为环境学提供了理论和实验基础。
环境学原理知识点梳理
环境学原理知识点梳理
1. 环境学的定义
- 环境学是研究物质与能量的转化过程以及人类与自然环境相
互作用的学科。
2. 环境学的基本原理
- 自然界的物质和能量循环是环境学研究的基础,包括水循环、碳循环、氮循环等。
- 生物多样性是维持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稳定的基础,也是环
境学的重要内容。
- 环境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具有复杂性和缓慢性,需要进行
长期观测和研究。
- 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是环境学研究的重要方向,
包括环境污染、资源利用、生态破坏等。
3. 环境学的研究方法
- 环境学采用多学科综合的研究方法,包括实地调查、样品分析、数学模型、统计分析等。
- 环境学研究需要收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使用先进的仪器设备和技术手段进行实验和观测。
- 环境学还注重对实际问题的应用,将科学研究与环境保护、资源管理等实践相结合。
4. 环境学的应用领域
- 环境学在环境保护、生态修复、资源管理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 环境学为制定环保政策和法规提供科学依据,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 环境学在城市规划、农业发展、工业生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推动可持续发展。
5. 环境学的未来发展方向
-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背景下,环境学将继续发展壮大。
- 环境学需要更深入地研究和理解研究对象,提出更有效的环境保护和管理措施。
- 环境学还需要加强与其他学科的交叉与合作,形成更完整的研究体系,解决复杂的环境问题。
- 环境学的发展将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环境作出贡献。
以上是对环境学原理的知识点梳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环境学导论复习题
环境学导论复习题一、环境学的基本概念1、什么是环境?环境是指围绕着人类的外部世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的综合体。
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大部分。
自然环境是指未经过人类活动干预或改造的自然界,如大气、水、土壤、生物等;社会环境则是指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经过人类长期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所创造出的人工环境,如城市、乡村、工厂、交通等。
2、环境的分类有哪些?(1)按照环境的范围大小,可以分为宇宙环境、地球环境、区域环境、微环境和内环境。
(2)按照环境的要素,可以分为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生物环境等。
(3)按照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可以分为原生环境和次生环境。
原生环境是指天然形成、未受人类活动影响或影响较小的环境;次生环境是指在人类活动影响下发生了重大变化的环境。
3、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是什么?环境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以及向环境排放大量的废弃物和污染物。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人类对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对环境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同时,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存在很多不合理之处,如过度消耗能源、过度开垦土地、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等,这些都导致了环境的恶化和生态平衡的破坏。
二、生态系统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有哪些?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
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消费者包括各种动物,它们通过摄取其他生物来获取能量和营养物质;分解者主要是细菌和真菌,它们将动植物的遗体和排泄物分解为无机物,归还到环境中,供生产者重新利用。
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等。
2、生态系统的功能有哪些?生态系统具有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三大功能。
物质循环是指生态系统中的各种化学元素在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如碳循环、氮循环等;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和散失的过程,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信息传递是指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通过物理、化学和行为等方式传递信息,以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完整版)环境科学基本知识及概念
完整版)环境科学基本知识及概念1.环境科学简介环境科学是研究环境与人类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主要包括环境污染、环境保护、生态学等方面的内容。
它的研究对象是地球上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旨在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
环境科学涉及多个学科,如地理学、化学、生物学、物理学等,通过跨学科的综合研究来揭示环境问题的本质和解决方法。
2.环境科学的基本知识2.1 环境与生态系统环境是指人类居住、生活和发展的自然界和社会环境总和。
生态系统是指在特定空间范围内,由生物群落与其所处的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生物多样性系统。
2.2 环境问题与环境污染环境问题是指环境中存在的负面变化,如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地沙漠化等。
环境污染是指各种污染物质在环境中超过一定浓度,对人类和生态环境造成危害的过程。
2.3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是指通过各种措施和政策,保护自然环境免受破坏和污染,保障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活动。
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影响后代满足其需求的发展方式。
2.4 环境科学中的应用技术在环境科学中,应用技术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环境监测技术可用于监测环境污染程度;环境模拟技术可模拟不同情景下的环境变化;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可评估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等。
3.环境科学的概念3.1 环境质量环境质量是指环境中各项指标的状况和水平。
良好的环境质量有利于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3.2 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现世需求的前提下,不破坏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发展方式。
可持续发展要求平衡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发展,并确保后代能持续地满足其需求。
3.3 环境意识环境意识是指人们对环境问题和保护环境的认知和态度,包括环境知识、环境价值观和环境行为。
4.总结环境科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环境与生态系统、环境污染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知识。
了解环境科学的基本知识和概念,对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保护环境是至关重要的。
环境学概论重点知识点总结
环境学概论重点知识点总结环境学是一门跨学科的学科,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学等多个领域。
它研究的对象是环境系统,包括自然环境和人为环境,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环境学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之间的平衡。
本文将从环境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核心理论、关键技术等方面进行总结,以便读者对环境学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1. 环境学的基本概念环境学是研究环境问题的学科,它包括自然环境学和人类环境学两个方面。
自然环境学研究地球的大气、水、土壤等自然环境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
人类环境学研究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环境保护和环境管理来保护环境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
2. 环境学的发展历程环境学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哲学思想,如古希腊的自然哲学和中国的天人合一观念。
但是环境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出现还是比较晚的,在20世纪60年代之后才逐渐形成。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环境学经历了从自然科学向社会科学和工程学的转变,发展出了环境化学、环境生物学、环境地理学、环境工程学等多个分支学科。
3. 环境学的核心理论环境学的核心理论主要包括环境系统理论、生态学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等。
环境系统理论将环境看作一个复杂的系统,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子系统,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和反馈。
生态学理论研究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包括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等多个层次。
可持续发展理论强调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提出了满足当前需要而不影响后代满足其需要的发展模式。
4. 环境学的关键技术环境学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环境监测技术、环境模拟技术、环境治理技术、环境评价技术等。
环境监测技术用于监测环境中的污染物浓度、空气质量、水质等指标。
环境模拟技术用于模拟环境中复杂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帮助研究人员理解环境系统的行为规律。
环境治理技术包括废水处理、废气处理、垃圾处理等技术,帮助减少环境污染和改善环境质量。
环境学名词解释
1环境的概念(哲学、科学和工作定义)★环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即它是一个相对于主体而言的客体。
★以人类社会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的全体。
外部世界主要指:人类已经认识到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与社会发展的周围事物。
2环境质量指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
人们常用“环境质量”的好坏来表示环境遭受污染的程度。
环境质量包括大气、水、土壤、生产、文化、城市环境质量。
3环境问题的定义●广义而论,环境问题是指由自然的或人为的原因引起生态系统破坏,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切现实的或潜在的问题。
●狭义上讲,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所导致的各种环境污染、资源破坏和生态系统失调。
★环境破坏又称生态破坏。
是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环境退化,从而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环境污染:由于人类任意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引起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以及海洋污染,从而导致环境质量下降,危害人体健康。
★环境干扰指的是人类活动所排出的能量进入环境,达到一定的程度,产生对人类不良的影响,如噪声、振动、光、电磁波干扰、热干扰等。
4酸雨通常指pH值低于5.6的降水,以湿沉降或干沉降的形式从大气转移到地面上。
湿沉降是指酸性物质以雨、雪形式降落地面;干沉降是指酸性颗粒物以重力沉降、微粒碰撞和气体吸附等形式由大气转移到地面。
5生物多样性是一个地区内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的总和。
它分成相应的3个层次,即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6生态系统这一概念是由英国植物群落学家坦斯利首先提出的,是指一定地域(或空间)内生存的所有生物和环境相互作用的、具有能量转换、物质循环代谢和信息传递功能的统一体。
7自然资源指自然界中能被人类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的总称。
如生物资源、土地资源、矿物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等。
自然资源是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
环境学概论第二版吴彩斌精品笔记
环境学概论第二版吴彩斌精品笔记环境学概论是一门研究自然、社会和人文因素相互作用的学科,旨在探讨环境问题的产生、发展及其解决途径。
本篇文章根据吴彩斌的精品笔记,对环境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方法和实践进行了梳理,以期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一、环境学概述1.环境学的定义与内涵环境学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学科,研究内容涵盖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
它以人与环境的关系为核心,探讨环境演化、环境污染、环境承载力等方面的问题。
2.环境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环境学的研究对象包括自然环境、生物环境、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
研究内容包括环境质量与污染控制、环境变迁与演化、环境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环境管理与规划等。
3.环境学的重要性环境学在我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环境学为解决环境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方法。
二、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发展1.环境问题的历史演变环境问题自古以来就存在,但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从工业革命开始,环境问题逐渐呈现出全球性、综合性和复杂性的特点。
2.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概述当前全球环境问题主要包括气候变化、资源枯竭、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
这些问题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
3.我国环境问题的特点与挑战我国环境问题的特点表现为污染程度严重、区域差异明显、生态系统退化等。
在面临严峻的环境挑战时,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正积极采取措施,推进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
三、环境学的基本理论1.生态系统理论生态系统理论认为,生物和非生物要素相互制约、相互促进,构成一个动态平衡的系统。
人类活动应遵循生态系统的规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2.环境承载力理论环境承载力是指环境所能承受的生物量和生产力水平。
人类社会应在环境承载力的范围内进行生产和生活,以实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可持续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
环境学
第一章基本原理一、基本概念1、环境(广义的环境、环境科学研究的环境)参考答案:环境是相对于一定中心事物而言的,与某一中心事物相关的周围事物就称为这一中心事物的环境。
主体的不同,是各种学科研究的环境之间最根本的差别;客体的不同则是各子环境之间的差别所在。
环境科学所研究的环境,是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因素的综合体。
2、环境学与环境基本规律参考答案:环境学是环境科学的核心,阐述环境科学体系中最基本的问题,揭示人与环境相互作用中的基本规律。
环境基本规律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包括环境多样性、人与环境和谐,规律规则和五律协同四项基本原理。
2、环境多样性参考答案:环境多样性是环境的基本属性之一,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客观存在,包括自然环境多样性、人类需求与创造多样性以及人与环境相互作用多样性。
3、人与环境和谐参考答案:人与环境相互作用中取得的一种协调、平衡的状态。
4、环境承载力参考答案:“环境承载力”(Environmental Bearing Capacity)是在一定时期、范围和环境条件下,维持人-环境系统不发生引起环境功能破坏的质的改变,即维系人与环境和谐的前提下,人-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活动的阈值。
5、人口容量参考答案:“人口容量”(Population Carrying Capacity)又称人口承载力或者人口承载量,是适应生存能力的重要量度。
从适应生存的角度讲,人口容量可定义为:在特定时空条件下,资源、生态、环境在保障人类基本生理需求的前提下,所能够供养的最大人口数。
6、地方病(endemic disease)参考答案:发生在某一特定地区,同一定的自然环境有密切关系的疾病。
地方病在一定地区内流行年代比较久远,而且有一定数量的患者表现出共同的病征。
地方病分为化学性地方病和生物性地方病。
化学性地方病又称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人体从环境摄入的元素量超出或低于人体所能适应的变动范围,就会患化学性地方病。
环境科学基础知识
环境科学基础知识环境科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对于我们理解和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环境科学的基础知识,包括环境的概念、环境组成要素、环境问题以及环境科学的研究方法与应用方向。
一、环境的概念环境是指周围自然和社会因素对生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和制约。
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为环境两个部分。
自然环境由大气、水体、土壤、动植物等要素构成,而人为环境则由建筑、交通、噪音等要素构成。
保护环境就是保护自然环境和改善人为环境,以提供对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发展和健康有利的条件。
二、环境的组成要素1.大气环境:大气是地球表面周围的气体层。
它主要由氮气、氧气、水蒸气和稀有气体组成。
大气环境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2.水体环境:水是维持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水体环境包括地表水、地下水、河流、湖泊和海洋等。
随着工业和农业的发展,水污染成为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
3.土壤环境:土壤是地球表面的一种自然资源,它包含有机质、无机质、水分、空气和生物等组分。
土壤质量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4.生物环境:生物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环境要素之一。
不同种类的动植物共同构成地球上丰富多样的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是保护环境的重要内容之一。
5.人为环境:人为环境是指由人类创造的物质和非物质要素。
包括建筑、道路、交通、噪音、光污染等。
人为环境的优化能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三、环境问题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环境问题:1.空气污染:工业排放、交通尾气以及燃煤等活动产生大量的污染物,导致空气中的颗粒物、二氧化硫、颗粒物等含量升高,影响大气质量和人类健康。
2.水污染: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染导致河流、湖泊和海洋的水质下降,对水生生物造成危害,威胁人类的饮水安全。
3.土壤退化:过度的农药使用和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土地沙化和土壤侵蚀严重威胁着农业生产和生态平衡。
环境基础知识点总结
环境基础知识点总结环境是指生物体存在的自然条件和资源的总和,是生物或生物体系存在的物质、能量、空间的总和。
环境包括生态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文化环境、物理环境等多个方面。
环境是生物体和生物体系的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条件,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条件。
环境具有重要的生态学、生理学、地理学、社会学等学科意义。
一、环境的基本概念环境是指生物体存在的自然条件和资源的总和,是生物或生物体系存在的物质、能量、空间的总和。
环境包括生态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文化环境、物理环境等多个方面。
环境是生物体和生物体系的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条件,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条件。
环境具有重要的生态学、生理学、地理学、社会学等学科意义。
二、环境的分类根据不同的划分方式,环境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常见的环境分类包括:1. 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是指生物体和非生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自然环境。
生态环境包括陆地生态环境和水域生态环境两大类。
陆地生态环境包括森林、草原、沙漠、湿地等不同类型的环境;水域生态环境包括海洋、河流、湖泊、湿地等不同类型的环境。
生态环境的研究是生态学的基础内容之一,对于保护自然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
2. 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是指社会生活的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卫生、居住等各个方面的环境。
社会环境的良好与否,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社会发展,也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所以改善社会环境对于保障人民的生存和发展权益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 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是指自然地理的环境,包括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动物等自然要素。
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条件,是人类文明的源泉。
自然环境的破坏会直接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因此保护自然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4. 文化环境:文化环境是指文化发展和文化传承的场所。
文化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社会的文明程度和社会的发展水平,也对每个人的思想观念有一定的影响。
环境学概论刘培桐考研知识点归纳
环境学概论刘培桐考研知识点归纳一、环境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1.环境概念:环境指各种外部客观条件和要素对人类生活和活动的影响。
2.环境学定义:环境学是研究环境演变规律、环境保护和环境管理的一门综合性科学。
3.环境学的特点:综合性、应用性、实践性、系统性。
二、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1.环境问题:主要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生物多样性丧失等问题。
2.环境保护目标:保护环境、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3.环境保护的原则:预防原则、治理原则、控制原则、资源化利用原则。
三、环境科学与环境管理1.环境科学:研究环境的组成、结构、功能和动态变化规律,为环境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2.环境管理:通过规划、组织、协调、控制等手段,对环境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
3.环境管理的基本原则:可继续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协调性原则和预防性原则。
四、环境评价与环境影响评价1.环境评价:对环境质量、生态效益、资源利用、社会经济等因素进行定量和定性评估。
2.环境影响评价:评估计划和政策、计划和项目、规划和设计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五、环境规划与环境政策1.环境规划:对环境保护的目标、任务、措施进行科学的组织和安排,实现可持续发展。
2.环境政策:政府为解决环境问题而制定的方针、原则、目标和措施。
六、生态学与生态系统1.生态学: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包括物种、群落、生态圈等级别的研究。
2.生态系统:生物组合与其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所构成的功能单位。
七、气候变化与全球变暖1.气候变化:长期的气候状况变化,主要包括温度变化、降水模式变化等。
2.全球变暖:由人类活动引起的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加,导致地球气候变暖。
八、环境法律与环境治理1.环境法律:为保护环境和生态,规定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
2.环境治理:通过制度建设、法规管理、技术手段等手段,保护环境和改善生态。
九、环境教育与公众参与1.环境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培养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环保行为。
[0907]环境学概论.
主要水系
淮河干流
Ⅱ~Ⅳ类水质的断面占66.7%;一级支流Ⅱ~Ⅳ类 水质的断面占52.4%;二、三级支流、省界河段和 山东境内河流以Ⅴ类和劣Ⅴ类水质为主,分别有 31.3%、28.0%和36.4%的断面满足Ⅱ~Ⅳ类水质要 求。
主要水系
海河水系
167个水质监测断面中,Ⅱ、Ⅲ类水质断面占14.4%, Ⅳ类水质占10.8%,Ⅴ类水质占7.8%,劣Ⅴ类水质 断面占67.1%。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石油类、高 锰酸盐指数、挥发酚,77.7%的Ⅴ类、劣Ⅴ类水质 断面首要污染物是氨氮。与上年相比,水质基本持 平。
二、环境科学体系
1. 环境科学的任务与内容
环境科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的、综合性学科。 环境科学研究对象:“人类—环境”系统。 环境科学研究内容:研究人类与环境关系的科学。 环境科学任务:揭露“人类—环境”这对矛盾的实质, 研究其间对立统一关系,掌握其发展规律,调控人类 与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过程,促进人类社会的 可持续发展。
主要水系
辽河水系
97个水质监测断面中,除鸭绿江水系水质较好外, 其他河流水体污染都很严重,Ⅴ类和劣Ⅴ类水质断 面占70%以上。主要污染指标是高锰酸盐指数、生 化需氧量和氨氮。与上年相比,由于水量大幅度下 降,水体污染加重。
主要水系
湖泊水库
主要湖泊富营养化问题依然突出。2001年太湖和滇池外海 均属中度富营养状态,巢湖属轻度富营养状态。
第一章 绪论
二、环境科学体系
2. 环境科学体系 环境科学可分为三大部分:环境学、基础环境学、应 用环境学。
(1)环境学 环境科学的核心,它着重于环境科学基础理论和方 法论的研究。环境学可分为:理论环境学、综合环境学、部门环 境学。
环境概论大一必背知识点
环境概论大一必背知识点在大学学习环境概论这门课程时,有一些重要的知识点需要我们掌握。
这些知识点涵盖了环境科学的基本概念、环境问题的起因和解决方案等内容。
下面是环境概论课程中大一学生必须要背诵的知识点:一、环境科学基本概念1.环境:指包括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生活环境在内的各种要素的总和。
包括大气、水、土壤、生物等要素。
2.环境污染: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因素引起环境中某些要素的物理、化学、生物性质发生改变,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的现象。
3.可持续发展:指满足当前世代需求的同时,不影响后代满足其需求的发展路径。
二、环境问题及其起因1.大气污染:由于工业生产、交通排放等引起大气中污染物浓度过高,进而影响空气质量,甚至危害人体健康。
2.水污染:主要由于工业废水、农田农药、城市生活污水等导致水体中污染物浓度超标,从而对水资源和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3.土壤污染:由于工业废弃物的随意倾倒、农药、化肥的不当使用等,导致土壤中有毒有害物质积累。
4.生物多样性减少: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破坏和物种灭绝,使得生物多样性遭受到严重的威胁。
三、环境保护措施1.减少污染物排放:通过控制工业废气、废水、废弃物的排放,减少环境污染的发生。
2.循环利用: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资源消耗和废弃物产生。
3.加强环境监管: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和管理体系,对环境问题进行实时监测和有效治理。
4.生态保护:加强对生态系统的保护,保护物种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四、环境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我国环境保护领域的基本法律,对于环境污染的防治、环境管理和环境保护责任等做出了相关规定。
2.《大气污染防治法》:针对大气污染问题制定的法律,规定了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和法律责任。
3.《水污染防治法》:对水污染问题进行了规范和管理,明确了水污染的防治责任和措施。
4.《土壤污染防治法》:关于土壤污染的防治措施和责任进行了明确规定,以保护土壤资源的安全和可持续利用。
环境基础知识
环境基础知识环境问题是全球范围内面临的重大挑战。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础的环境知识。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于环境的基本概念、重要影响因素以及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
一、环境概念1. 自然环境:指地球上的气候、地貌、生物和自然资源等因素的综合体。
自然环境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2. 人工环境:指人类通过建设和开发创造出来的环境,如城市、建筑物等。
人工环境对人类生活和工作产生着直接的影响。
3. 生态系统:指由生物和其生存环境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稳定的生态单位。
生态系统包括陆地生态系统、水生生态系统等,是维持地球生命的基本单位。
二、环境影响因素1. 气候变化:气候是指长期气象要素的统计结果,包括气温、降水、风力等。
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农业、水资源等产生重大影响。
2. 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会导致生态平衡被破坏,进而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3. 污染:污染是指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破坏或污染,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
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都带来巨大的危害。
三、环境保护的重要性1. 维护生态平衡:环境保护可以帮助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珍稀物种和栖息地的完整性,以确保生物多样性得以维持。
2. 促进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紧密相连。
通过保护环境资源、推动绿色发展,可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3. 提高生活质量:环境污染和破坏会对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环境保护可以减少污染源,提高大气、水体和土壤的质量,保障人民健康。
四、环境保护方法1. 节约资源:合理利用资源,减少浪费是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
使用可再生能源、提倡节能减排是节约资源的重要方法。
2. 减少污染:通过改善工业和生产过程,减少污染物排放,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可以有效减少环境污染。
3. 培养环保意识:广泛宣传环保知识,加强公众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推动环境保护参与和行动。
环境学基础知识大全
环境学基础知识大全
环境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
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了解环境学的基础知识对于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档将介绍环境学的基础知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环境学的概念和原理。
一、环境学概述
- 环境学的定义和范围
- 环境学的重要性和发展趋势
二、生态学基础
- 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 物种与生物群落
- 生态位和生态位类型
- 生态系统发展阶段
- 生态平衡和生态破坏
三、环境问题与影响
- 水污染及其影响
- 大气污染及其影响
- 土壤污染及其影响
- 噪音污染及其影响
- 光污染及其影响
四、环境保护措施
- 环境管理和政策法规
- 污染治理技术
-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实践
- 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
五、全球环境问题
- 气候变化和全球变暖
- 生物多样性保护
- 野生动植物保护
- 可持续城市规划
六、环境教育和意识提升- 环境教育的重要性和目标
- 媒体在环境教育中的作用
- 个人行为对环境的影响
本文档提供了环境学基础知识的全面概述,对于对环境学感兴趣的读者和从事环境保护工作的人士都非常有用。
通过学习和理解这些基础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和改善我们的自然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环境学概论》考研知识点归纳
《环境学概论》考研知识点归纳
一、环境学的基本概念
1.环境学的概念和特点
2.环境和生态的定义
3.环境学的发展历程
二、环境要素与资源
1.大气环境
-包括大气组成、大气层结构、大气环境污染等内容
2.水环境
-包括水的物理、化学、生物特性、水资源管理和水环境污染治理等内容
3.土壤环境
-包括土壤的形成、分类、性质、土壤退化、土壤污染等内容
4.生物资源与生态系统
-包括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生物资源利用与保护等内容
三、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
1.环境问题的分类与评价
-包括环境质量评价、环境风险评价、环境影响评价等内容
2.环境保护的基本理论和原则
3.环境法规与环境管理
-包括环境法律法规体系、环境管理与监测、环境规划与评价等内容
4.环境保护技术与工程
-包括环境监测与分析、废物处理与处置、环境修复与治理等内容
四、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1.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生态足迹与生态延续能力
3.循环经济与生态城市
4.绿色发展与环境可持续性
五、环境伦理与环境教育
1.环境伦理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2.环境伦理与道德责任
3.环境教育的目标和方法
4.环境意识与环境行为
以上是《环境学概论》的主要知识点归纳,考生可以根据这些知识点进行系统学习和备考。
除了理论知识,考生还应该关注环境问题的最新动态和研究进展,了解国内外环境保护政策和法规的变化,以及环境保护技术与工程的最新发展。
希望以上内容对考生在《环境学概论》的备考过程中有所帮助。
环境学概论总结
第一章一、环境的基本概念环境科学所研究的“环境”中心:人类,与人类有关的周围事物,即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所必须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和。
人类生存的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人工)环境二、环境要素和环境质量1、环境要素(环境基质)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中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但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
例如水、大气和生物等都是环境要素。
•环境要素的属性:①最差限制律整体环境的质量,受环境各要素中状态最差的要素所控制。
②等值性任何一个环境要素,对于环境质量的限制,只有它们处于最差状态时,才具有等值性。
③环境的整体性大于环境诸要素之和④环境诸要素出现有先后,但互相依赖2、环境质量指在一个具体的环境内,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类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三、环境的分类1、按主体分:人类环境和生物环境人类环境又分为自然环境(包括大气环境、水环境和土壤环境)和人工环境(包括教育环境、生产环境、交通环境和文化环境)2、按环境范围分:聚落环境、地理环境、地质环境和宇宙环境四、环境的特性整体性、有限性、不可逆性、隐显性五、环境的研究对象及研究目的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协调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第二章一、环境问题的分类情况,1、由自然力引起的为原生环境问题,又称第一环境问题,主要指地震、洪涝、干旱、滑坡等自然灾害问题。
2、有人类活动引起的为次生环境问题,分为环境污染(包括由物质引起的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物理性因素引起的噪声污染、热污染、放射性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
二、环境问题的发展阶段(3个)(1)环境问题的产生与生态环境早期破坏(2)城市环境问题突出和公害加剧(3)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即当代环境问题三、全球性大气污染问题有哪些?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四、中国环境问题主要分为三类。
生态恶化、环境污染、自然灾害五、环境污染问题有哪几类?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和噪声污染六、我国的水环境污染现象有哪些,举2~3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学基本概念一、填空题1、综合环境根据其研究对象的范围、特性及其从属关系可进一步划分为:全球环境学、区域环境学、聚落环境学。
(九八,二,2)二、名词解释1、环境要素最小限制律(02,二,1)整个环境的质量受到环境诸要素中处于最劣状态的那个环境要素控制环境质量的高低,而不是由环境诸要素的平均状态决定,也不能采用处于优良状态的环境要素去代替和弥补。
2、环境容量(03,一,1)(05,一,1)(07,一,1)(10,一,1)(12,一,1)指环境对污染物的最大允许量,也就是环境在生态和人体健康阈限制以下所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总量。
3、环境激素(12,一,7)指外因性干扰生物体内分泌的化学物质,这些物质可模拟体内的天然荷尔蒙,与荷尔蒙的受体结合,影响本来身体内荷尔蒙的量,以及使身体产生对体内荷尔蒙的过度作用,使内分泌系统失调。
进而阻碍生殖、发育等机能,甚至有引发恶性肿瘤与生物绝种的危害。
三、简答题1、何为环境激素?简述环境激素污染的主要危害性。
(06,一,6)答:环境激素指外因性干扰生物体内分泌的化学物质,这些物质可模拟体内的天然荷尔蒙,与荷尔蒙的受体结合,影响本来身体内荷尔蒙的量,以及使身体产生对体内荷尔蒙的过度作用,使内分泌系统失调。
进而阻碍生殖、发育等机能,甚至有引发恶性肿瘤与生物绝种的危害。
危害:对人类的影响:①由于食物、饮水中大量存在环境激素物质,正在造成男人的精子减少,雄性退化,乃至男性不育症的高发。
②导致怀孕胎儿的致畸。
经科学家研究发现,育龄妇女长期受环境激素的污染,会使受孕胎儿畸形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使胎儿的五官、肢体或性器官的局部畸形。
对人体的影响:当环境激素进入人体时,会让人体内的内分泌系统误认为是天然荷尔蒙,而加以吸收,占据了在人体细胞中正常荷尔蒙的位置,从而引发内分泌紊乱,造成人体正常激素调节失常。
不仅是人体,对于其它野生动物体也是一样的。
环境质量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一、名词解释1、环境质量基准(98,一,1)指环境中污染物对特定对象(人或其他生物等)不产生不良或有害影响的最大剂量(无作用剂量)或浓度。
2、环境质量标准(98,一,2)国家或地区权力机构为保障人体健康、保护生物资源和环境,根据人群和生态系统的综合要求,而制定的各种环境参数允许水平的法规。
3、等标污染负荷(98,一,4)(08,一,1)(10,一,2)对环境产生影响的污染物排放总量的表示。
4、公众参与(98,一,6)指社会群众、社会组织、单位或个人作为主体,在其权利义务范围内有目的的社会行动。
5、环境风险评价(98,一,7)通常是针对建设项目在建设和运行期间发生的可预测突发性事件或事故(一般不包括人为破坏及自然灾害)引起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物质泄漏,或突发事件产生的新的有毒有害物质,所造成的对人身安全与环境的影响和损害,进行评估,提出防范、应急与减缓措施。
6、生命周期评价(98,一,8)是一种用于评估产品在其整个生命周期中,即从原材料的获取、产品的生产直至产品使用后的处置,对环境影响的技术和方法。
7、环境质量评价(九八,一,6)环境质量评价是认识和研究环境的一种科学方法,是对环境的优劣的定量描述。
一般指一切可能引起环境发生变化的人类社会行为,包括政策、法令在内的一切活动,从保护环境的角度进行定型和定量的评定。
若从更广泛的领域理解,环境质量评价是对环境的结构、状态、质量、功能的现状进行分析,对可能发生的变化进行预测,对其与社会、经济发展活动的协调性进行定性或定量的评估等。
8、“三同时”(02,二,4)指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9、区域影响评价(04,一,9)在一定区域内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区域发展规划为依据,从整体上综合考虑区域内各种社会经济活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制定和选择维护区域良性循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佳行动规划或方案,同时也为区域开发规划和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10、战略环境影响评价(05,一,5)是对政府政策、规划及计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11、环境影响评价(07,一3)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通俗说就是分析项目建成投产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并提出污染防止对策和措施。
二、简答题1、试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中的主要评价观点。
(98,二,1)2、试述环境影响识别的主要方法及各方法的特点。
(98,二,2)答:环境影响识别基础、环境影响因子的识别、环境影响程度的识别。
3、在可持续发展的新形势下,谈谈你对我国现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存在问题的认识和建议。
(98,二,5)答:1)环境意识差,环境影响评价和公众参与流于形式;2)3)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影响评价是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全新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基础上针对上述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2)完善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3)4)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增加事后监测、监督管理内容,完善其评价过程,验证和改进原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提高环境影响评价的水平;监督报告书中建议的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运行情况;对于前面工作的不足予以补充和完善;为以后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积累经验和资料为完善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奠定基础。
4、试述环境管理体系建立与企业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
(06,一,9)答:1、环境管理体系为企业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针、要求和实施之中的系统量化参数标准,而企业的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又反过来促进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补充完善。
他们之间是一种理论大纲与实践印证的关系,亦是一种指导与完善指导的关系;2、环境管理体系包含企业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亦包括生态流域地区防止水土流失等的政府组织下防范与治理义务的政府职能规定和操作方法;企业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为环境管理体系奠定了组成部分中重要的基础工作,例如沿江企业在江边植树种草,既美化了企业,降低了粉尘扩散,同时又为政府职能中防止水土流失做了最重要最基础工作。
又如节能减排,作为企业的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既是为企业自身增效省成本,又是在执行环境管理体系的约定。
因此,原题二者的关系,从另一个层面上讲,也是包含与被包含的辩证关系。
5、简述中国八项环境管理制度之间的关系以及发展趋势。
(07,二,5)我国环境管理有哪八项重要制度?(09,二,5)答:八项制度和措施是指: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排污收费制度、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排放污染物许可证制度、污染物集中控制制度和限期治理制度。
其中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和排污收费制度被称为中国环境管理的“三大法宝” ,在中国环境管理中已经并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后五项制度与措施是在1989 年第三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上推出的,标志着强化环境管理的思想的新发展。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指凡从事对一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包括一切基本建设项目、技术改造项目及区域开发建设项目)都必须执行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批制度。
其目的在于减少或消灭新污染源的产生,是“预防为主”政策的具体体现。
“三同时”制度指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它是减少和控制新污染源产生,实现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内容的重要保证。
排污收费制度指排放污染物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企事业单位,必须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超标排污费;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还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缴纳排污费;缴纳超标排污费或排污费的企事业单位同时负有治理污染的义务;所征收的超标准排污费必须用于污染的防治,不得挪作他用。
排污收费制度是“污染者负担”原则的具体体现。
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度规定各级政府行政首长应对当地环境质量负责,企业领导人对本单位污染防治负责,并确定这些领导人在任期内保护环境的任务目标,以此作为考绩项目。
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以签订责任书的形式实施。
城市环境质量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指对城市大气环境、水环境、噪声控制、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及处置、城市绿化等5个方面共20 项指标进行考核,以便更好地了解被考核城市的环境面貌和环境质量。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成绩是衡量该市行政首长是否实现其环境保护目标责任的重要尺度,考核结果要向社会公布,接受公众监督。
排污许可证制度指环境保护部门根据企事业单位的生产状况、当地环境质量状况、当地污染物排放现状及经济、技术条件等,确定企事业单位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并发给排污许可证。
获得排污许可证的企事业单位必须依法向环境保护部门进行排污申报登记,其污染物的排放不得超过国家或地方的污染物排放标准。
施排污许可证的目的在于,在实行排放浓度控制的基础上尽寸一些重点污染源进行排污总量控制,从而有效地控制污染。
推进污染物集中控制主要包括污水集中处理,集中供热、固体废物集中处置等一些集中控制方式。
这是向提高治理污染效益、污染控制的社会化及有偿化方向迈进的一大步。
由于受经济、技术条件的限制,目前中国治理污染仍然遵循集中治理与分散治理相结合的原则。
集中控制是中国治理污染、提高经济效益的发展方向。
继续推行限期治理指对布局不合理、污染严重、危害大、群众反映强烈的企事业单位的重点污染项目、区域性综合治理项目及行业治理项目等,限定其在一定的期限内完成治理任务,并定期检查、认真验收的一种措施。
它对于有效控制污染、改善区域环境质量,提高治理污染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评价:随着改革开放的深人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上述八项制度与措施都存在需要进一步研究、补充与完善的问题,以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对环境保护工作的要求。
后五项制度与措施虽然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有些已取得明显的经济与环境效益(如环境目标责任制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等),有些仍处在试点、探索阶段(如排污许可证制度、污染集中控制等),但均无明显的法律规定,缺乏可操作性和强制性,有待于进行深人研究,使其逐步制度化,规范化。
前三项制度与措施虽已比较成熟,但它们是计划经济的产物,有些法律规定已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有必要根据新形势下的新发展,对那些已过时或不合适的法律规定加以修改与完善。
6、试以垃圾焚烧厂建设为例,谈谈你对此类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特点及污染防治对策的认识。
(11,二,4)答:公众参与是指社会群众、社会组织、单位或个人作为主体,在其权利义务范围内有目的的社会行动。
“公众参与”是一种有计划的行动;它通过政府部门和开发行动负责单位与公众之间双向交流,使公民们能参加决策过程并且防止和化解公民和政府机构与开发单位之间、公民与公民之间的冲突。
①它是一个连续的双向地交换意见过程,以增进公众了解政府机构、集体单位和私人公司所负责调查和拟解决的环境问题的做法与过程;②将项目、计划、规划或政策制定和评估活动中的有关情况及其含义随时完整地通报给公众;③积极地征求全体有关公民对以下方面的意见和感觉:设计项目决策和资源利用,比选方案及管理对策的酝酿和形成,信息的交换和推进公众参与的各种手段与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