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学习]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通史版课时检测:(十三) 向西方学习思潮的兴起——西学东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检测(十三)向西方学习思潮的兴起——西学东渐

(时间:45分钟满分:85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8·四川双流中学月考)1839年,林则徐在《谕各国商人呈缴烟土稿》的通令中指出:“况茶叶、大黄(一种中药材),外夷若不得此,即无以为命,乃听尔年年贩运出洋,绝不靳惜(吝惜),恩莫大焉!”这反映出林则徐()

A.主张平等商贸往来B.抵制西方掠夺原料

C.讲究禁烟策略手段D.文化封闭性的观念

解析:选D材料中林则徐认为中国允许茶叶、大黄出口是中国人对外国的恩惠,说明当时林则徐保守的对外观念,故D项正确。A、B、C三项在材料中都未体现。

2.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中国应创设新式海军,发展工业与航运,倡导海洋风气,转移国民观念,只有掌握海权才能在“西人以动力横绝五洲”之际以实现“制夷”的目标。对魏源的思想理解正确的是()

A.从海洋文明发展的视角审视民族危机

B.将发展资本主义与抵制侵略有机结合

C.实现了从“师技”到“师道”的转变

D.成功扭转了中国重陆轻海的传统观念

解析:选A材料“‘西人以动力横绝五洲’之际”反映出民族危机的出现,魏源提出“掌握海权”以实现“制夷”的目标,从海洋文明发展的视角审视民族危机,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故B项错误;魏源的思想未付诸实践,故C项错误;材料只是魏源个人的思想,无法推断对中国重陆轻海传统观念的影响,故D项错误。

3.鸦片战争后,“西学中源”说一度盛行,一些有影响的学者宣称,西学源于中学,是中学在西方的流传和发展。因此,“采西学”是“失礼求诸野”,是光复旧物。这种说法()

A.缺乏事实依据且毫无价值

B.客观上有利于人们接受西学

C.成为洋务运动的理论基础

D.成为人们向西方学习的障碍

解析:选B“西学中源”缺乏事实依据,但并非毫无价值,故A项错误;根据“‘采西学’是‘失礼求诸野’,是光复旧物”可知这种说法把学习西学看成是恢复中学,客观上

有利于人们接受西学,故B项正确;洋务运动的理论基础是“中体西用”,故C项错误;这种说法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人们接受西学,故D项错误。

4.(2018·湖南长郡中学月考)“它(中体西用)用貌似公正、开放的态度,在适合民族文化心理承受能力的考虑之下,将仿效西方、变革社会的方案局限在不从根本上突破千年传统文化本体内。”这说明该思想()

A.缺乏对传统文化的改造B.清除了西学引进的阻力

C.具有明显的文化封闭性D.具有文化冲突的调和性

解析:选D根据“仿效西方、变革社会”可知该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文化进行了改造,故A项错误;根据“不从根本上突破千年传统文化本体内”可知该思想并没有清除西学引进的阻力,故B项错误;根据“开放的态度”“仿效西方”可知该思想并不封闭,故C项错误;该思想既“仿效西方、变革社会”,又“不从根本上突破千年传统文化本体”,体现了中西文化的调和,故D项正确。

5.1862年京师同文馆成立时“投考者寥寥”,而到光绪年间,随着大量“有用”之西书被翻译和引入,1874年上海“格致书院”创办时得到了李鸿章等许多官绅的捐款资助。这一变化表明()

A.传统儒学已经丧失主导地位

B.追求西学已经成为社会主流

C.“西用”思想的社会基础扩大

D.官绅阶层已经接受了西政思想

解析:选C材料中的变化反映出西学日益受到重视,但不能据此推断传统儒学已经丧失主导地位,也不能据此推断追求西学已经成为社会主流,故A、B两项错误;材料中“李鸿章等许多官绅的捐款资助”,反映出“西用”思想的社会基础扩大,故C项正确;材料中“李鸿章等许多官绅的捐款资助”,并不意味着官绅阶层已经接受了西政思想,故D项错误。

6.冯桂芬说:“以中国之纲常伦理,辅以诸国富强之术。”同时代的郭嵩焘认为,“泰西富强,具有本末,所置一切机器,恃以利国致远,则末中之末也”。这些思想() A.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B.为社会变革提供了理论支持

C.反映了“中体西用”的主张

D.具有强烈的维护旧体制意图

解析:选B冯桂芬主张学习西方的技术,故A项错误;冯桂芬主张学习技术,郭嵩焘主张学习制度,都为中国变革提供了理论支持,故B项正确;材料中仅冯桂芬的思想体现了“中体西用”的思想,故C项错误;郭嵩焘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故D项错误。

7.王韬《易言跋》:“盖万世不变者,孔子之道也。”郑观应《危言新编》:“庶知所变者,富强之权术,而非孔孟之长经也。”这表明二人()

A.否定在中国进行政治体制变革

B.排斥西方社会自由平等的民权理论

C.与地主阶级顽固派的主张趋同

D.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观点根本对立

解析:选B王韬与郑观应属于早期维新思想家,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并不反对政治变革,故A项错误;王韬与郑观应都主张维护以孔子为代表的传统儒家思想,说明他们排斥西方近代民权民主思想,故B项正确;地主阶级顽固派反对进行一切变革,而王韬与郑观应主张进行政治体制与经济技术的变革,故C项错误;王韬、郑观应作为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其观点与资产阶级维新派基本一致,故D项错误。

8.下图是一位乡村知识分子的1897年的日记,由此可见()

C.废除科举遭到基层抵制D.传统华夷思想发生变化

解析:选D材料是一位乡村知识分子对国家以西学洋务取士的担忧,但不能说明清政府此时已废弃儒学,且儒学一直是清政府的统治思想,故A项错误;材料是一位乡村知识分子对国家以西学洋务取士的担忧,且认为这样会导致“士风日下,伊于胡底”,这就说明西学还没有成为社会主流,故B项错误;1905年清政府才废除科举,故C项错误;清政府以西学洋务取士,说明积极地向西方学习,传统华夷思想发生变化,故D项正确。

9.(2018·安阳一模)康有为“从崇尚经典走向怀疑经典,又从怀疑经典转向‘大讲西学’,最后吸取了西学中的近代精神,又回过头来重新解释经典”。这反映了康有为() A.欲使儒家思想近代化B.借传统文化推行变法

C.主张以西学取代中学D.调和了中西文化矛盾

解析:选A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康有为不断对儒家思想进行调整,其目的就是力图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