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性艺术治疗游戏(心理课必备)分析
以表达性艺术疗法开启有效心育课

-012-2021年第18期(总第270期)理论探索LILUN TANSUO引 言心理学家Ley 说:“用左脑的钥匙打不开右脑的锁。
”左脑主管逻辑、推理、演算、判断,依靠言语来进行;右脑主管视觉经验,如颜色、线条、节奏等,以视知觉进行思维。
记忆和情感深深地印刻在右脑,而思维的左脑其实是力不从心的。
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往往从理性上接受了一切,可心灵仍旧走不出来。
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自由、开阔,思维模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拥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但同时,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还在发展中,特别是对于一部分语言表达能力稍弱的学生来说,单纯语言表达模式的课程并不能很好地帮助他们,心育课堂尤其如此。
如何让静态的抽象概念变得灵动,被学生内化于心?如何让学生在心育课中吸收更多的心灵滋养,从而提升自我能力?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外保留内在体验,延伸至课后?笔者基于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堂的实例进行归纳与研究,认为将表达性艺术融入故事、舞蹈、绘画、演绎、音乐等多种形式,是一种对语言表达很好的补充。
表达性艺术疗法是开启右脑的钥匙,而表达性心育课是开启有效心育课的很好尝试。
一、表达性艺术疗法的概念艺术治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史前时代的人类出于对自然现象的好奇与敬畏,遂在岩洞中留下壁画,以表达对自然及宇宙的看法。
到了近代,心理学蓬勃发展。
因艺术具有表达、符号象征和创作等元素,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心理治疗中。
表达性艺术疗法(Expressive Arts Therapy)是一种新兴的心理治疗方法,它通过游戏、活动、绘画、音乐、舞蹈、戏剧等,将艺术以非言语的沟通技巧作为表达媒介,表达内心的感受及体验,进而实现情感表达、自我认知、人格完善和成长。
表达性艺术治疗起源于艺术治疗,却有别于艺术治疗。
虽然二者都是用艺术创作作为治疗的一种形式,但是在艺术治疗的范畴中,音乐治疗、舞动治疗、诗歌治疗等治疗形式都是基于单一的艺术形式,而表达性艺术治疗的关键特征就是在心理治疗中将各种艺术形式进行整合。
表达性艺术治疗

表达性艺术治疗表达,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透过自发、创作可以展现最原始且直接的情感与意念。
原始人还没有文字甚至语言之前,就懂得在山洞的岩壁上用图画来描绘所看到的事物或表达对自然及宇宙的看法,在绘画的想象中寻找生命的意义。
而人类通过艺术的形式去发现自身与大自然的密切关系,同时在艺术创作或表现的过程中获得心灵的寄托、肯定自我存在的价值。
在心理学上,表达性艺术治疗(Expressive Art Therapy)也源于这种基础的能力,借助音乐、绘画、舞动、戏剧、角色扮演等方式,舒缓、化解情绪。
【概念】表达性心理治疗是一种新兴的心理治疗方法,它通过游戏、活动、绘画、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媒介,以一种非口语的沟通技巧来介入,释放被言语所压抑的情感经验,处理当事人情绪上的困扰,帮助当事人对自己有更深刻的对不同刺激的正确反映,重新接纳和整合外界刺激,达到心理治疗的目的。
表达性艺术治疗的魅力在于其是一种心象思考,这种心象思考的历程常常能启发更多的想象及灵感,促进创造力及洞察力的产生,同时也可以减少防卫,让人在不知不觉、无预期的情境中把内心的真实状况表达出来。
在心理学上,这种治疗方式有助于个案在治疗过程中开放自己、降低防卫心理,让个案更清楚地认识自己,导致洞察、学习和成长的产生。
同时,艺术的表达也比较能够将一个人内心的情绪或意念具体地表现在作品上,帮助其认知这些情感和意念的存在,从而促使其进行自我整合。
艺术作品具有一定的持久性,并且可以保持原状,比较不容易被记忆扭曲,可以让个案经过一段时间后仍然可再完整地回顾或比较它,从中产生新的发现及洞察,触动更深一层的感觉。
【渊源】心理专家告诉我们,现代艺术心理治疗是由1930年—1940年精神医学运动发展而来的,它的理论基础有心理分析、心理动力学的概念。
许多艺术心理学者往往以形象来联结三个意识层面,他们认为,在前意识中体会到的形象,可以作为潜意识及意识的媒介。
其实,艺术治疗的起源甚至可以追溯到史前时代人类出于对自然现象的畏惧与恐慌在岩洞中留下壁画以表达敬畏之心。
表达性艺术治疗游戏(心理课必备)教学教材

表达性艺术治疗游戏(心理课必备)艺术游戏辅导活动游戏1:你说我画1、将A4纸对折。
2、第一轮请一名自愿者上台担任“传达者”,其余人员都作为“倾听者”,“传达者”看样图(一)下达画图指令。
3、“倾听者”们根据“传达者”的指令画出图上的图形,“倾听者”不许提问。
4、根据“倾听者”的图,“传达者”和“倾听者”谈自己的感受。
5、第二轮再请一位自愿者上台,看着样图(二),面对“倾听者”们传达图画指令,其中允许“倾听者”可以提问,看看这一轮的结果如何。
6、请“传达者”和“倾听者”谈自己的感受,并比较两轮过程与结果的差异。
四、注意事项1、第一轮与第二轮两张图构成基本图形一致,但位置关系有所区别。
2、两轮中的“传达者”可以为同一人,也可以为不同人。
3、邀请“倾听者”谈感受时要选择有代表性的,如画得较准确的和特别离谱的,这样便于分析出造成不同结果的多种因素,从而找到改进的主要原因。
;游戏2:缠绕画1、在17cm*17cm的正方形卡纸上,分别在四个角上画四个点,各点离各条边的距离是1cm。
2、将这四个点连起来,随意什么线条(直线、虚线、曲线等),连成一个框。
3、用淡淡的线条在框里分区块,随意什么线条。
4、在一个区块里用同一种图形把该区块画满。
每个区块画不同的图案,可以是线条、符号、数字、图标等。
5、用铅笔在每个图案上,涂上阴影。
游戏3:扭扭棒材料:2根扭扭棒、2团2色黏土1、用上以上这些材料,做出一个造型,并且要能站立。
2、把小组做出的造型全部放在牛皮纸上,然后结合折纸、画画等艺术方式,丰富画面,要立体。
3、完成后交流过程心得。
4、站起来,转圈,从不同角度看作品,会发现什么?5、欣赏其他组作品。
6、每人一个动作,可以移动物品、增加物品或减少物品。
7、围绕主题取名。
8、小组选代表分享作品主题。
游戏4:房树人材料:A4纸,彩铅指导语:请你在白纸上,画出房子、树和人。
游戏5:拼图材料:时尚杂志、固体胶、剪刀、大白纸1、将杂志上的图形剪下。
表达艺术治疗:15 项创意活动和技巧

表达艺术治疗:15 项创意活动和技巧1. 简介表达艺术治疗是一种通过创意表达和艺术活动来帮助个体处理心理问题和情绪困扰的治疗方法。
该治疗形式可以帮助个体发掘内心真实感受,并通过艺术的形式进行表达和处理。
本文将介绍15项创意活动和技巧,帮助人们更好地进行表达艺术治疗。
2. 油画油画是一种优秀的表达艺术治疗工具,通过画笔和颜料可以自由地表达内心情感。
个体可以通过油画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和内心世界,有助于情绪释放和情感宣泄。
3. 粘土雕塑粘土雕塑是一种能够帮助个体释放情感的创意活动,通过捏揉粘土可以让个体在无意识中表达内心真实感受,从而有助于情感宣泄和内心平衡。
4. 水彩绘画水彩绘画是一种可以帮助个体放松心情的活动,通过调配颜色和涂抹画面,可以引导个体从内心深处表达情感和情绪。
5. 剪贴画剪贴画是一种简单好玩的创意活动,个体可以从杂乱的碎片中将自己的内心世界拼凑出来,有助于情感宣泄和情绪调节。
6. 写作写作是一种通过文字表达内心情感的艺术形式,个体可以通过写作来记录自己的情感和情绪,有助于处理心理问题和情绪困扰。
7. 情感图画情感图画是一种通过简笔画和简单符号来表达情感的活动,个体可以用图画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有助于情绪释放和情感宣泄。
8. 艺术日记艺术日记是通过绘画和写作记录自己内心世界的日记形式,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情感和情绪,有助于心理健康的治疗和调节。
9. 肢体表达肢体表达是一种通过舞蹈、动作和姿势来表达内心情感的方法,通过肢体的动作可以引导个体表达情感和情绪,有助于情感宣泄和内心平衡。
10. 音乐创作音乐创作是一种通过音乐来表达内心情感的活动,个体可以通过创作音乐来释放情感和情绪,有助于心理问题的治疗和情绪的调节。
11. 观影体验观影体验是一种通过电影和影视作品来引导个体表达情感和情绪的活动,可以帮助个体通过观影来处理心理问题和情感困扰。
12. 沙盘游戏沙盘游戏是一种以沙盘和小道具为媒介,通过搭建场景来表达内心情感的活动,可以帮助个体通过搭建场景来处理内心问题和情感困扰。
论表达性艺术治疗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中的应用

论表达性艺术治疗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中的应用引言心理健康就像人体的免疫系统一样,能够为人减轻压力,应对挫折,使得人们能够更加健康地生活。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如何应对挫折,克服困难,增强心理健康能力,提高自我意识和自尊,以便他们能够成为健康而自信的人。
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中,表达性艺术治疗应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利用。
一、何为表达性艺术治疗?表达性艺术治疗,是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途径,通过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让人们将自己的情感和感受表达出来,并通过这种富有表现力的方式,来缓解和解决情感问题。
表达性艺术治疗旨在通过创造性的艺术形式来解决难以言说的情感和心理问题。
二、表达性艺术治疗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1. 促进交流表达性艺术治疗可以激发参与者的创造性和表现力,使他们更加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从而促进交流。
表达性艺术治疗能够激发参与者的创造力和表现力,使他们更能与他人沟通让自己的情感得到释放,更容易与人建立联系,从而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
2. 调节情绪表达性艺术治疗有助于帮助参与者识别和处理自己的情感,缓解压力和焦虑感,调节情绪,增强自我控制能力和抗挫折的能力。
这里的自我控制并不是指抑制情感,而是指学会如何合理地处理和表达情感。
3. 提高自尊通过表达性艺术治疗,参与者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提高自我认识和自我价值感,从而增强自尊心。
在一个有积极自我价值观的人的生命里,更容易跨越挑战和困难。
4. 增加自信表达性艺术治疗可以增强自信心,让参与者体验自己领悟并展现自己的价值。
这将对其它生活领域产生影响,比如,做研究、开作业、主动交际、做决策等等。
三、如何运用表达性艺术治疗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中1. 确定应用场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包含了一定的教育模块,可视不同的年龄、性别、教育阶段和不同的心理问题,确定合适的应用场景。
比如,动员课堂气氛、缓解沉寂、扶持互动、促进交流等等。
浅谈表达性艺术治疗在初中生情绪管理课堂中的运用

浅谈表达性艺术治疗在初中生情绪管理课堂中的运用(厦门外国语学校湖里分校福建省厦门市 361000)【关键词】表达性艺术治疗;舞动治疗;音乐治疗;初中生情绪管理课堂;活动课实例一、表达性艺术治疗表达性艺术疗是借助音乐、舞蹈、心理剧、游戏、绘画、沙盘等艺术途径,以非言语的沟通技巧作为表达媒介,释放被言语所压抑的情感经验或困扰,帮助当事人对不同刺激做出正确反应。
表达性艺术治疗的魅力在于,它不仅可以表情达意,将个体内心的情绪或意念表现在作品上,还能减少防御,促进自我表露、自我觉察、自我整合,启发更多的想象及灵感,激发创造力及洞察力。
舞动治疗是表达性艺术治疗的方式之一。
它运用舞蹈活动过程促进个体情绪、身体、认知和社会整合的心理疗法。
舞动治疗强调情绪和身体的相互连接性,以及创造力能够促进心理的健康。
在情感层次上,舞动治疗帮助人们变得更愉悦和自信,并且赋予人治疗方法与工具宣泄通过语言所不能或不足够表达的各种情绪,如愤怒,失望等。
当传统的心理治疗途径难以用语言方式接近和治疗病人时,舞蹈治疗无疑是一种很好的选择,不仅和传统心理治疗是相辅相成,且帮助人们充分调动自身的潜力。
音乐治疗是表达性艺术治疗中重要的一种方式,它运用一切与音乐有关的活动形式作为手段,如听、唱、演奏、音乐创作、音乐与其他艺术等等各种活动,以达成治疗、康复、个体身心健康的目的。
从以往的研究中可知,音乐治疗具有以下优点:1.有助于改善情绪,不断完善人格;2.有助于改变脑波,放松身心,舒缓压力;3.有助于改善沟通人际关系的能力,增进社会交往。
本文借助舞动和音乐这个两个载体,进行了系列探索与实践,发现舞动和音乐两种方式特别适用于情绪表达和情绪调节的主题的团体活动课,学生在课堂上亲身体验并感受身体舞动、演奏乐器与倾听音乐起到对情绪的表达、宣泄和调节作用,并最终学会用这些方法来管理自身情绪。
本文以厦门市湖里区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研讨会上的观摩课“舞动情绪”和“表达情绪我可以”两课为例,阐述音乐治疗和舞动治疗在情绪表达和情绪调节中的实践运用。
表达性艺术治疗在初中心理健康课堂中的应用——以《心理支持的动能》心理课为例

53知识文库2023.3(下)的能力”。
进入初中后,学生正式步入青春期,生理和心理会产生一系列变化。
同时,面对初中阶段的学习、生活环境,学生需要更好地提高自身应对失败和挫折的能力。
表达性艺术治疗以非语言的方式,通过绘画、拼贴、心理剧等方式,减轻学生的防御性,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表达和分享。
在我校的多年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表达性艺术治疗在心理课堂、心理筛查、社团活动等多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2 理论概述表达性艺术治疗(expressive art therapy)是“整合运用意象、故事、舞蹈、音乐、戏剧、诗歌、运动、园艺、梦的工作和视觉艺术等方式,促进人们成长、发展和疗愈的治疗方法”。
常见的表达性艺术治疗方法有沙盘游戏治疗、绘画治疗、音乐治疗、舞蹈治疗、诗歌治疗、陶艺治疗、心理剧等方式。
心理支持是指个体能在社会关系和社会环境中获取情绪情感心理的支持,能够缓解心理压力,提高自身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变化的应对能力。
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中采用表达性艺术治疗的方式打破语言的桎梏,用更灵活、更有趣的非语言形式进行沟通,使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分享中成长。
3 教学设计根据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特点和教育要求,结合表达性艺术治疗的方法进行课堂创新,以“心理支持”为主题,完成《心理支持的动能》的教学设计。
3.1 教学理念布朗芬布伦纳的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认为,个体与环境在多元系统中相互作用,其行为和发展受内部和外部力点)(2)情感目标:体验获得心理支持带来的积极情感。
(3)行为目标:尝试运用心理支持,有效应对挫折。
(难点)3.3 教学对象:九年级学生3.4 教学准备:生命资产存折、情景剧《我的生活》、我的支持之路、PPT课件。
3.5 教学过程活动一:心灵小游戏教师:“请同学们拿出一支笔,开动脑筋,想办法,让笔尖向下立住10秒钟不倒。
你可以想各种各样的办法,但是不要将笔拆开。
”分享:请成功做到的同学分享一下是怎样让笔立住的。
表达性艺术治疗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表达性艺术治疗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作者:孟杰孙巍高艳玲来源:《课程教育研究》2019年第29期【摘要】作为参与式教学的一种,表达性艺术治疗借助非言语沟通,以沙盘、绘画、音乐等多种形式为媒介,帮助学生更好的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学,提升课堂活力,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表达性艺术治疗 ;教学 ;沙盘游戏治疗 ;绘画治疗【课题】中国药科大学教学改革研究课题,课题编号:2017XJQN24。
【中图分类号】B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9-0016-01一、表达性艺术治疗概述1.表达性艺术治疗的发展历史19 世纪 70 年代早期,肖恩·麦克尼夫(Shaun McNiff)、保罗·尼尔(Paolo Knill)等在麻省莱斯利大学成立了表达性艺术治疗项目,提倡跨学科跨专业整合的艺术治疗培训。
国际性表达性艺术治疗协会(IEATA)成立于 1994 年,协会注重将各个专业的艺术治疗(比如音乐治疗、舞动治疗、沙盘治疗绘画治疗、诗歌治疗等)整合起来,而且鼓励教育者、艺术家和心理治疗师都成为会员。
从这个意义上说,表达性艺术治疗的关键特征就是在心理治疗中将各种艺术形式进行整合(integration)。
2.表达性艺术治疗的概念表达性艺术治疗( Expressive Arts Therapy)是借助游戏、音乐、沙盘、绘画、舞蹈、戏剧等艺术媒介,以非言语的沟通方式来表达个体内心的思绪、感受及经验,帮助来访者对自己有更深刻的理解,重新接纳和整合外界刺激,达到心理治疗的目的。
表达性艺术治疗包括很多形式,常见的如绘画治疗、戏剧治疗、音乐治疗、沙盘治疗、舞动治疗等,目的都是使人转化心情、唤醒情感、疏通情绪、减轻痛苦。
它体现了一定的精神分析的观念——在人类的艺术创作中会流露出自己本身潜意识的动机,同时也体现了人本主义的思想——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那么我们每个人的艺术创作都能展现出这样一个独立个体的思想。
表达性艺术治疗在缓解交流困难中学生考试焦虑中的运用

表达性艺术治疗在缓解交流困难中学生考试焦虑中的运用发布时间:2021-08-13T16:53:33.833Z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1年8月上作者:王冬平[导读] 遇到语言交谈困难的案主,表达性艺术治疗手段是不错的选择。
笔者运用图卡或沙具与中学生开展工作,迅速打开局面并帮助案主整理考试焦虑情绪与思维,通过图卡、绘画、沙盘游戏整合学生的成长力量,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临海市第六中学王冬平【摘要】遇到语言交谈困难的案主,表达性艺术治疗手段是不错的选择。
笔者运用图卡或沙具与中学生开展工作,迅速打开局面并帮助案主整理考试焦虑情绪与思维,通过图卡、绘画、沙盘游戏整合学生的成长力量,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关键词】表达性艺术治疗;交流困难;中学生;考试焦虑考试焦虑问题是众多心理学专家们都关注并探索研究的热门问题。
我国学者郑日昌认为考试焦虑是在一定的应试情境激发下,受个体自身认知评价能力、人格特点及其他身心因素制约,以担忧为基本特征,以防御或逃避为主要应对模式,通过不同的情绪性反应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状态。
考试焦虑在中学生的学习实践中是比较常见的,甚至已经成为了中学生最为突出的心理问题。
考试焦虑破坏性巨大,它伤害着考生的身心健康。
长期的考试焦虑容易引起烦躁、恐惧、厌恶等多种负面情绪,对人的知、情、意、行及人格都造成一定损害。
同时过度考试焦虑也影响着学生的认知系统,对考试的临场发挥产生负面影响,阻碍学生的成才路。
帮助学生缓解、降低考试焦虑是我们学校心理健康工作者义不容辞、刻不容缓的责任和义务。
在实践工作中,笔者发现,少部分中学生应对考试焦虑时自我管理措施多样化:向家长、教师求助、与同伴交流、运动、欣赏音乐、视频等作品、阅读等等,调节效果好。
大部分中学生应对考试焦虑情绪时无力调节,或调节效果不佳。
而一线心理健康辅导教师数量少,无法及时提供一对一的个案辅导。
从文献中笔者发现,传统的小团体辅导对学生有一定的帮助,但非心理专业教师操作起来有难度。
论表达性艺术治疗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中的应用

论表达性艺术治疗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中的应用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心理健康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内容,旨在帮助人们掌握管理情绪、应对压力的技巧。
而表达性艺术治疗作为一种创造性的心理疗法,被广泛应用于心理健康领域。
本文将浅谈表达性艺术治疗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中的应用。
一、表达性艺术治疗的定义与特点表达性艺术治疗是一种使用艺术媒介(如绘画、音乐、舞蹈等)作为治疗工具的心理疗法。
它通过让个体自由表达内心感受与情绪,帮助个体了解自己的情绪状态,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
相较于传统心理治疗方法,表达性艺术治疗有其独特的特点,如以下三个方面。
1.非语言性。
表达性艺术治疗利用非语言的方式帮助个体表达内心感受。
对于有些人来说,用语言描述内心的情感是一种困难的任务,而通过艺术媒介,可以更直接地表达内心的情感。
2.创造性。
表达性艺术治疗鼓励个体以创造性的方式表达,不拘泥于“正确”与“错误”的评判。
创造性的过程可以让个体发展自己的独特性与想象力,也可以激发灵感与创新。
3.个体化。
表达性艺术治疗强调个体的独特性与个体化需求。
每个个体的内心世界是独特的,因此治疗应该针对个体的需求与问题进行个性化的安排。
二、表达性艺术治疗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1.增强情绪表达能力。
表达性艺术治疗可以帮助学生发展情绪表达的能力。
在表达性艺术治疗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绘画、写作、音乐等方式表达内心的情感,从而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情绪状态。
这对于孩子们学会管理情绪、沟通表达至关重要。
2.减轻学习压力。
现代社会中,学习压力成为学生心理健康的一大问题。
表达性艺术治疗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放松的空间,从而减轻学习压力。
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尽情发挥,放松身心,减轻压力。
3.培养创造力与想象力。
表达性艺术治疗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通过参与绘画、舞蹈或音乐等艺术活动,学生可以培养创造性思维,激发自己的想象力。
“三心两身”高中表达性艺术疗法心理课型设计

“三心两身”:高中表达性艺术疗法心理课型设计戴敏燕一、高中表达性艺术疗法心理课型概述表达性艺术疗法心理课是指在心理课堂上以绘画、音乐、沙盘游戏、文学、OH卡牌等为媒介,让学生表达内心思绪、感受及经验等,从而达到疏解不良情绪、增加自我认识、规划生涯的目的,最终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发展。
课型,顾名思义就是课的模型,是课堂教学的教学结构或程序。
课型设计可以使原本毫无关联、零散独立的课堂教学简化为几种基本的教学模式,形成教学的基本框架,从而让内容丰富的课堂教学变得有规律可循,教师能够准确把握课堂教学的核心,促进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
高中表达性艺术疗法心理课型的设计结合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的一般教学程序和表达性艺术疗法的操作模式。
经过长期的课堂教学实践与探索,笔者对教学方法、教学观、教学策略、教学流程等共性特征进行抽象提炼,最终形成了“三心两身”的五步骤教学范式,即暖身导入、全心体验、畅心讨论、修心反思、具身实践。
二、高中表达性艺术疗法心理课型的教学实践(一)暖身导入暖身活动能够让学生很快地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营造安全、轻松、开放、接纳的心理氛围。
“游戏暖场法”和“情感渲染法”是两种常用【摘要】在心理课堂上运用表达性艺术疗法,能够降低学生的防御心理,让他们全情投入课堂活动,充分自由地表达自己,在体验、表达中收获成长。
高中表达性艺术疗法心理课型的设计结合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的一般教学程序和表达性艺术疗法的操作模式,最终形成了“三心两身”的课堂教学模式,即暖身导入、全心体验、畅心讨论、修心反思、具身实践。
【关键词】高中;表达性艺术疗法;心理;课型【中图分类号】G441【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5-6009(2020)24-0067-04【作者简介】戴敏燕,浙江省嘉兴市第一中学(浙江嘉兴,314050)教师,一级教师。
二〇二〇年第二十四期的方法,对于表达性艺术疗法心理课堂的导入具有较好的效果。
1.游戏暖场法。
游戏暖场法利用各种游戏达到暖场的效果,拉近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为接下来的教学营造氛围。
表达性艺术治疗培养中学生健康心理

表达性艺术治疗培养中学生健康心理作者:姚红苹来源:《家长·中》2020年第01期摘要:表达性艺术治疗是一种新兴的心理治疗方式,能够对当事人的心理进行有效的介入,从而释放情感,改善心理状态。
表达性艺术治疗能够准确地处理学生的情绪,尤其是针对青春期的中学生,效果较为明显。
关键词:表达性艺术治疗;健康心理;情感;初中生一、沙盘游戏,消除沮丧沙盘游戏是表达性艺术治疗的基本游戏,也是一个比较成熟的治疗方式。
沙盘游戏分为两类:一是个体沙盘游戏;二是团体沙盘游戏。
初中阶段,我们在进行心理咨询时一般会采取个体沙盘游戏的方式,在区域内放置沙盘和沙具,通过摆放沙具,让学生塑造一个与他她内在状态相对应的心理世界。
一沙一世界。
学生可以在沙箱内设定天空、陆地、沙滩和特定的景色与人物,学生通过对人物、景色的具体设定,以表达出真实的内心想法,之后老师再进行介入治疗,消除学生不健康心理状态。
例如,悦悦(虚名)是一名八年级的学生,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
一直以来,我都尝试着与她进行沟通,但遇到了很多困难,她的想法,往往出于对教师的惧怕和自尊心等方面的原因。
面对这种情况,我对这个孩子采取了沙盘游戏疗法。
在自习课上,我与她的班主任沟通,让她到心理咨询室来找我。
与以往不同的是,她这次来的时候,我没有和她交谈,而是手里玩着沙子。
我的动作引起了她的兴趣,她蹲下来观察,我顺势给她讲解,她预设了场景:蔚蓝的天空,细细的沙滩上,有一棵树,还有几个人。
然后,我鼓励悦悦将自己认为的树的样子、人的动作、玩的游戏等进行了摆预设。
结果很成功。
悦悦将人物设定为观望大海,树木设定为一棵被人们刻意破坏而即将枯死的树。
从悦悦的设定上,我们可以看出,她的内心是悲观和沮丧的,随即,我开始进行心理辅导,为避免急于求成,我分成了几个环节,以逐渐消除悦悦的沮丧情绪。
沙盘游戏的特点就是易操作,而且能够给当事者一个发挥的空间,准确地表达自己。
在沙盘游戏下,我们更加清晰地掌握了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和分析,用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来引导他们,以提升心理治疗的效果。
表达性艺术治疗在“团体心理辅导”课程中的应用

表达性艺术治疗在“团体心理辅导”课程中的应用作者:李宝芬刘海虹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21年第10期[摘要] “团体心理辅导”课程是高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课程注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表达性艺术治疗具有丰富多样的艺术媒介,在心理咨询和治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不断探索其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高校“团体心理辅导”课程融入表达性艺术治疗,不仅拓展了教学形式,也豐富了教学内容、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优化团体心理辅导实践教学,可以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达到育人目的。
[关键词] 表达性艺术治疗;团体心理辅导;课程;实践教学一、“团体心理辅导”课程介绍团体心理辅导是通过团体成员人际互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过程,和个体心理辅导相比,团体心理辅导具有受众面广、耗时短的特点。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面临各种压力和心理不适应的问题,无论从国家层面还是个人需求,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重视。
目前团体心理辅导被广泛应用于学校、企业、医院等领域,用以释放情绪、缓解压力、促进个人成长、提升团队凝聚力等。
显然,社会对团体心理辅导专业人员的需求越来越明显。
“团体心理辅导”课程是高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旨在通过课程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掌握团体心理辅导的相关知识、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为将来独立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奠定基础,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二是促进学生自我成长,拥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同时为成为一名合格的心理辅导工作者塑造必备的健全人格。
二、表达性艺术治疗概述表达性艺术治疗(expressive art therapy)是指综合运用绘画、音乐、舞蹈、意象、戏剧、写作等多种形式,促进来访者成长和疗愈的治疗方法[1]。
在众多的心理咨询治疗技术中,表达性艺术治疗有其独特的优势,如表达性艺术治疗是借助艺术媒介进行非言语层面的沟通,对不善于言语表达或言语表达困难的个体更具有适用性,更容易调动成员的参与性。
表达性艺术治疗有两种工作取向:一是艺术心理治疗取向,认为艺术创作过程即在进行自我表达,来访者通过艺术媒介的具体形式表达内心活动,治疗师和来访者就创作作品进行沟通,将无意识的心理活动意识化。
有“泥点”也精彩:表达性艺术治疗应用于初中生自我接纳心理课

有“泥点”也精彩:表达性艺术治疗应用于初中生自我接纳心理课活动理念八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建立自我同一性阶段,在面对自身的缺点时容易产生自我怀疑,引发消极情绪,导致自我认知偏差。
研究表明,自我接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高水平的自我接纳与焦虑、抑郁呈显著负相关,与积极情绪如希望、喜悦等呈显著正相关。
因此,需要引导学生客观看待自我,学会接纳自我、完善自我。
表达性艺术治疗具有非言语性沟通、操作便捷、趣味性强等特点,将其运用到心理课中,有助于创设安全轻松的氛围,让学生放下心理防御,展露真实自我。
本节课引入了表达性艺术治疗技术,综合运用黏土和绘画的方式,在作品的重塑和积极释义中,引导学生学会接纳自我,树立积极的心态,获取成长力量。
●活动目标●1. 通过视频,引导学生认识到接纳自我的重要性。
2. 通过黏土和绘画,引导学生积极看待自身不满意的方面,培养积极心态。
3. 引导学生在作品重塑过程中学会接纳自我。
●活动重难点●通过表达性艺术治疗帮助学生学会接纳自我,培养积极心态。
●活动方法●表达性艺术治疗,案例讨论。
●活动准备●橡皮泥,彩笔,白纸,背景音乐,视频。
●活动对象●八年级学生●活动过程●一、导入阶段:问题导入师:假如某一天醒来,你变成了一个泥人,从头到脚都是泥,你会有什么反应?生1:很惊讶,也很开心。
生2:很害怕,因为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生3:很兴奋,因为我很期待接下来要发生的事。
生4:我会很难过,这个样子我还怎么见人……生5:我会找一朵花插到自己头上,看看它能不能继续长高。
……师:当面对不一样的自己时,我们的反应也不同。
在接下来的视频中就有这样一个泥人,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的反应。
设计意图用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下一阶段的活动作铺垫。
二、展开阶段:遇见泥点教师播放视频《这烂泥一样的人生》前半段,内容如下:一个泥人在一个白色的房间踩出了很多带泥的脚印,泥人用尽办法想把泥点擦掉。
师:泥人为什么要擦掉这些泥点?生6:泥人不想把白房间弄脏,所以要擦掉。
表达性艺术治疗在心理健康课堂上的运用

student Parent society374我国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以讲授式为主,这种授课形式容易让学生认为,教师才是课堂的主角,自己只是课堂的观众,学生较少参与教学活动,主动性差。
表达性艺术治疗属于参与式教学的一种,以学生为活动对象,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很好地融入一起,可以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表达性艺术治疗以活动的形式导入课堂,调动学生充分参与学习过程中,以一种轻松有趣的方式改变了以往课程中沉闷的气氛,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互动中增长知识。
1 表达性艺术治疗表达性艺术治疗( Expressive Arts Therapy)是借助各类艺术手段,如:绘画、音乐、戏剧、沙盘等形式为媒介,主张用非语言的方式探索个体潜意识的想法和感受。
非言语的沟通形式,非常适合于处理情绪困扰以及创伤体验,借助艺术作品表达内心,可以有效降低学生的心理防御。
章学云学者认为表达性艺术治疗在运用中有两种取向分别是“艺术心理治疗”和“艺术创造即治疗”两种工作取向,并涉及五类技术方法,即绘画类、音乐舞蹈类、手工制作类、书写类、戏剧摄影类。
他认为目前国际上有关研究还缺乏实证数据支撑和以观察或实验为依据的成果,而国内的研究多数针对高校大学生,将这一疗法用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非常值得尝试和开发的领域。
表达性艺术治疗,因其与谈话心理咨询相比更为便利,且具有更为丰富的功能,非常适合在青少年中推广,专业而恰当的使用能够提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层次。
2 在心理健康课堂上运用表达性艺术治疗的实例2.1 在生涯规划课上的使用案例在课堂上利用表达性艺术治疗这种非言语的沟通方式,可以给学生塑造一种自由、安全、无压力的环境氛围,在这种环境下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地探索自身内心世界的想法,通过绘画等手段,学生可以将自身的压力、焦虑、愿望通过艺术表达的媒介投射出来。
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画出自己的生命线,设想一下自己的人生会遇见哪些大事,把它们用箭头的方式呈现出来,箭头的方向大小来表达这件事对自己人生的影响,这样人生的低谷和高峰就在一张图上呈现出来了。
表达性心理治疗(沙盘游戏治疗、绘画治疗)简介

表达性心理治疗(沙盘游戏治疗、绘画治疗)简介表达性心理治疗(沙盘游戏治疗、绘画治疗)简介表达性心理治疗是心理辅导老师(心理咨询师)利用绘画、沙盘游戏等各种艺术活动来了解来访者的内心意识,帮助情绪受困的来访者表达内心感受,提供了非语言的表达与沟通机会,藉此来访者获得自我内在资源并带来疗愈、厘清、启发及创造力。
表达性心理治疗可以促进情感的疗愈、消除内在冲突,带出个人觉察及创造力,将人们潜藏在内的创造力唤起,运用绘画、沙盘游戏等方式,及透过心理咨询师的协助,帮助来访者将其未说出及尚未解决的冲突表达出来,也透过这些方式来满足人们自我表达的需求。
表达性心理治疗让人们的认知、情绪情感、创造力、灵感等重新复苏。
表达性心理治疗生动活泼,操作便利,便于来访者理解和接受。
表达性心理治疗已经在实践中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是颇具魅力和广泛应用前景的一种咨询与治疗方法。
沙盘游戏的过程沙盘游戏治疗是一种心理辅导的手段,也是使用沙、沙盘,以及有关人或物的缩微模型(沙具)来进行心理治疗与心理辅导的一种方法。
沙盘游戏是一个互动与变化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沙盘游戏者与沙盘分析者将获得共同的发展与成长。
下面第一次沙盘游戏的过程。
一、沙盘游戏的导入如果你愿意,你可以用沙盘游戏玩具架上的任何小玩具,在沙盘上,摆出自己想要表达的任何内容。
你也可以先用手来感觉一下沙盘,把手放在沙子上,给自己一点时间,比如说1分钟或2分钟,通过自己的双手来感受一下沙盘,看是否会获得某种感觉,随着这种感觉来形成某种意象(形象),然后,带着这种感觉和意象,去沙盘游戏架上寻找自己所喜欢的玩具模型,来完成自己的意象和感受。
你还可以先从沙盘游戏架开始,去感觉一下那些不同的小玩具模型,选择自己所喜欢的,然后用沙盘来表现它们,或者通过它们来呈现自己所像要表达的内容。
二、沙盘游戏的进行当你开始沙盘游戏治疗的时候,作为心理辅导者的我们会在旁边陪同、守护、观察,为你提供一个接纳、信赖、温暖和安全的制作环境。
表达性艺术治疗游戏心理课必备分析

艺术游戏辅导活动游戏1:你说我画1、将A4纸对折。
2、第一轮请一名自愿者上台担任“传达者”,其余人员都作为“倾听者”,“传达者”看样图(一)下达画图指令。
3、“倾听者”们根据“传达者”的指令画出图上的图形,“倾听者”不许提问。
4、根据“倾听者”的图,“传达者”和“倾听者”谈自己的感受。
5、第二轮再请一位自愿者上台,看着样图(二),面对“倾听者”们传达图画指令,其中允许“倾听者”可以提问,看看这一轮的结果如何。
6、请“传达者”和“倾听者”谈自己的感受,并比较两轮过程与结果的差异。
四、注意事项1、第一轮与第二轮两张图构成基本图形一致,但位置关系有所区别。
2、两轮中的“传达者”可以为同一人,也可以为不同人。
3、邀请“倾听者”谈感受时要选择有代表性的,如画得较准确的和特别离谱的,这样便于分析出造成不同结果的多种因素,从而找到改进的主要原因。
;游戏2:缠绕画1、在17cm*17cm的正方形卡纸上,分别在四个角上画四个点,各点离各条边的距离是1cm。
2、将这四个点连起来,随意什么线条(直线、虚线、曲线等),连成一个框。
3、用淡淡的线条在框里分区块,随意什么线条。
4、在一个区块里用同一种图形把该区块画满。
每个区块画不同的图案,可以是线条、符号、数字、图标等。
5、用铅笔在每个图案上,涂上阴影。
游戏3:扭扭棒材料:2根扭扭棒、2团2色黏土1、用上以上这些材料,做出一个造型,并且要能站立。
2、把小组做出的造型全部放在牛皮纸上,然后结合折纸、画画等艺术方式,丰富画面,要立体。
3、完成后交流过程心得。
4、站起来,转圈,从不同角度看作品,会发现什么?5、欣赏其他组作品。
6、每人一个动作,可以移动物品、增加物品或减少物品。
7、围绕主题取名。
8、小组选代表分享作品主题。
游戏4:房树人材料:A4纸,彩铅指导语:请你在白纸上,画出房子、树和人。
游戏5:拼图材料:时尚杂志、固体胶、剪刀、大白纸1、将杂志上的图形剪下。
2、剪下的图形在白纸上随意组合。
表达艺术治疗实验报告

表达艺术治疗实验报告表达性艺术治疗案例哥哥,弟弟。
因长期受虐,造成两人身心严重受挫,皆被诊断得了忧郁症:处于自我封闭的忧郁状态,而口语表达虽然正常,却很难管教;两人无法有效地以语言与医生沟通,而被转介来做艺术治疗。
刚踏进治疗室的,马上翻箱倒柜在玩闹,无视我的存在。
为了建立好彼此的信赖关係,心理咨询师轻敲琴键,透过节奏,模彷他的一举一动,藉此吸引注意。
直到建立好友善的关係,下次碰面才开始在画纸上玩起“警察抓小偷”的游戏(即在涂鸦中找出相似的造型圈出来)。
艺术治疗是让孩子投入创作,透过图像的直觉式思考,降低孩子的防卫心,让潜藏的议题自然浮现。
在绘画过程中我发现,孩子很容易找出象徵“滋养”的物件,如甜甜圈、糖果。
似乎显现着孩子对爱的需求,只是每次找出来物件后,又会用力地把它涂掉,好像在极力否认类似的需求。
心理咨询师仔细观察孩子涂鸦的动作、运笔方式、专注程度,藉此评估孩子的心理状况:一个十岁左右的孩子已经可以画出一个完整的房子,但是房子却是一个封闭没有窗户的房子,不像寻常孩子会自然地画出几扇明亮的窗户;似乎过去受虐、受伤的影像,不时地在他的脑海穿梭。
无声交流中,慢慢贴近彼此的心灵。
数次治疗之后,心理咨询师感觉到情绪平缓许多。
因为孩子的家庭因素,突然被告知要临时终止治疗。
从心理治疗的角度来说,即便无法完成阶段的疗程,最后的告别仪式与总结,对孩子的心灵仍有很大的影响。
屡次与家长协商后,终于取得共识,当孩子得知这次是最后一次时,更是愤怒地歇斯底里踢牆壁。
这次,玩的是谍对谍的游戏,彼此不说话,透过画画猜测对方的想法。
先猜拳决定顺序,再轮流拿起蜡笔作画。
心理咨询师在画纸中央先画一颗红色的爱心,随即拿咖啡色的蜡笔用力地涂鸦覆盖,于是心理咨询师只得从隙缝处,画出一株从爱心延伸而出的绿色植物,送一片绿意、蓝天给。
但是不管我画什麽,都立刻涂鸦覆盖,即便如此,有意无意地会让绿意有一点点施展空间,随后他用黑色的蜡笔画上爱心及星星等各种可辨识的图形,直到画面全部涂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艺术游戏辅导活动
游戏1:你说我画
1、将A4纸对折。
2、第一轮请一名自愿者上台担任“传达者”,其余人员都作为“倾听者”,“传达者”看样图(一)下达画图指令。
3、“倾听者”们根据“传达者”的指令画出图上的图形,“倾听者”不许提问。
4、根据“倾听者”的图,“传达者”和“倾听者”谈自己的感受。
5、第二轮再请一位自愿者上台,看着样图(二),面对“倾听者”们传达图画指令,其中允许“倾听者”可以提问,看看这一轮的结果如何。
6请“传达者”和“倾听者”谈自己的感受,并比较两轮过程与结果的差异。
四、注意事项
1、第一轮与第二轮两张图构成基本图形一致,但位置关系有所区别。
2、两轮中的“传达者”可以为同一人,也可以为不同人。
3、邀请“倾听者”谈感受时要选择有代表性的,如画得较准确的和特别离谱的,这样便于分析出造成不同结果的多种因素,从而找到改进的主要原因。
游戏2:缠绕画
1、在17cm*17cm的正方形卡纸上,分别在四个角上画四个点,各点离各条边的距离
是1cm。
2、将这四个点连起来,随意什么线条(直线、虚线、曲线等),连成一个框
3、用淡淡的线条在框里分区块,随意什么线条。
4、在一个区块里用同一种图形把该区块画满。
每个区块画不同的图案,可以是线条、
符号、数字、图标等。
5、用铅笔在每个图案上,涂上阴影。
游戏3:扭扭棒
材料:2根扭扭棒、2团2色黏土
1、用上以上这些材料,做出一个造型,并且要能站立。
2、把小组做出的造型全部放在牛皮纸上,然后结合折纸、画画等艺术方式,丰富画
面,要立体。
3、完成后交流过程心得。
4、站起来,转圈,从不同角度看作品,会发现什么?
5、欣赏其他组作品。
画面完整。
6、 每人一个动作,可以移动物品、增加物品或减少物品。
7、 围绕主题取名。
8、 小组选代表分享作品主题。
游戏 4:房树人
材料: A4 纸,彩铅 指导语:请你在白纸上,画出房子、树和人。
游戏 5:拼图 材料:时尚杂志、固体胶、剪刀、大白纸
1、 将杂志上的图形剪下。
2、 剪下的图形在白纸上随意组合。
3、 之后,再选一个主角(图) ,重新拼主题画。
4、 粘贴在白纸上。
5、 写一个主题故事。
游戏 6:自由空间画 材料:牛皮纸、彩色粉笔、 4k 黑色卡纸、小纸盒
1、 把牛皮纸垫在 4k 黑色画纸下面。
2、 用彩色粉笔把黑色卡纸涂满,不可以留出一点黑色,要求:
3、 为这幅画取名字,写在名片上。
4、 互相欣赏学员的作品。
5、 交流。
6、 在原来的画面上,继续作画。
7、 为新作品取名字,写在名片上。
8、 写出绘画时的想法。
9、 交流心得。
游戏 7:艺术治疗基本构架( ETC )
材料:若干张图片
根据ETC 把这些图片进行分类
—
1蚀$ )
_________ 说征〔因曬)
----------侑建(甲細心
---------- 刨L沁E
游戏&曼陀罗涂色
材料:曼陀罗画纸、彩色铅笔
涂色时间15——20分钟。
游戏9: 一起创作
准备:每组7人,其中选1人为观察员,6种颜色的粉笔,全开海报纸
1、团体每一成员各取不同的单一颜色的粉笔,以此笔使用于全部过程之中。
告知所
有成员,他们将共同完成一幅作品于一张大纸上。
在绘画过程中,不许与其他成员交流,打暗号,写纸条。
画完的人,只需安静地停下来。
作品完成后,口语禁止取消,团体成员共同为他们的作品命名,并在其中签名。
2、成员在相同的纸上继续补充作画。
此次成员间可以彼此交谈。
当作品完成后, 如前,
为此作品再命名。
游戏8《我的开学收心小书》
游戏准备:A3纸一张、剪刀、胶水、彩笔。
游戏步骤:
1)将A3纸制作成一本小册子。
(A3纸折成如下网格状,沿着红线剪开,然后折成小册子)
2)参考《开学家长指导手册》,绘制一本《我的开学收心小书》
3)《收心小书》内容参考:
P1 封面;
P2假期生活回顾;
P3:帮助孩子收心,循序渐进回归日常状态;
P4:检查作业完成情况,查漏补缺提醒孩子;
P5:引导孩子调整生物钟,作息规律;
P6:鼓励孩子提前联系老师和同学,分享交流;
P7:带孩子逛图书馆和书店,查阅购买必要的书籍资料;
P8:与学校沟通,配合学校开展新学期准备工作;
P9:书背面。
4)小组内交流分享《我的开学收心小书》。
5)每一小组派一个代表,进行团体分享。
游戏10:《我说你剪》
游戏准备:纸、剪刀
游戏步骤:
第一轮:单向沟通按传达者的指令剪,不允许提问:
1)把纸向上折、向下折,剪去一个等腰三角形。
2) 向左折、向右折,剪去一个等腰三角形。
3) 展开剪剩的纸,互相交流。
4) 剪纸过程不允许提问、不允许讨论,独立完成第二轮:双向沟通——按传达者的指令剪,允许沟通
1) 将长方形纸横向拿好,如,由左向右折1/3,再由右向左折1/4,在左下角剪去
一个腰长为 2cm 的等腰三角形。
2) 将剪剩的纸上下对折,由左向右折 1/4,再由右向左折 1/3,在右下角剪去一个
腰长为 1cm 的等腰三角形。
3) 展开剪剩的纸,互相交流。
剪纸过程允许提问和讨论。
4) 讨论交流,两次剪纸过程最大的区别是什么,从中得到的启示是什么?
游戏 11:《情绪脸谱》
游戏准备: A4 纸、彩笔、黑板、情绪卡。
游戏步骤:
1) 在白纸上端的三分之一处画一个圆,并添加快乐的表情、着色
2) 在快乐脸谱旁边写三件近期非常快乐的事。
3) 在纸的中间画一个圆,并添加悲伤地表情、着色。
4) 在悲伤脸谱旁边写三件近期不开心的事。
5) 写出三条可以让悲伤转换成快乐的方法。
6) 联接快乐与悲伤的脸谱,思考他们之间的联系。
游戏 12:《情绪树》
游戏准备:A4纸2张、彩笔。
游戏步骤:
Step1:
1) A4纸横着画一棵树(尽可能大)。
2) 画 3—5 种水果,水果的形状、大小,代表着不同的情绪事件
3) 给水果着色。
4) 在水果中写上相对应的情绪事件。
5) 挑一件需要解决的事,把它写在另一张纸上。
6) 在事件下面请每个同伴写建议(可以若干) 。
7) 组内交流分享。
Step2:
1) 选择喜欢的一条建议写在情绪树上
2) 修改被选择的水果颜色。
Step3:
1) 把黑板分成好心情、坏心情两个区域(正、负情绪) 。
2) 选择一张能代表自己现在心情的情绪卡,贴在黑板上的某个区域
3) 全班集体交流,解说自己所选择的情绪卡。
游戏 13:缠绕画
游戏准备: A4 纸、剪刀、胶水、彩笔。
游戏步骤:
1) A4 纸折成三等分,分三个区域。
2) 在第一区域涂上与情绪相对应的颜色。
3) 第二区域画上与情绪相对应的线条。
(可以若干)
4) 第三区域,画上与情绪相对应的形状。
5) 用这张纸剪出一个图形,作为送给自己的心情小卡
6) 贴在心情小书上。
游戏 14:开学目标设计游戏准备: A4 纸、彩笔。
游戏步骤:
1) 思考开学后最主要的一个目标。
2) 用绘画的形式画在 A4 纸上。
3) 把完成的图画传给右手边的领导(同伴) ,让领导给你的目标提出要求,写在纸
的空白处。
4) 领导写完后,继续把纸传给右手边的恶魔(同伴) ,让恶魔给你提出更高的要求,
写在纸上。
5) 恶魔写完,继续把纸传给右手边的贵人(同伴) ,让贵人给你提出建议。
6) 继续传纸,让天使给你提出建议。
7) 收回纸,自己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