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必修一第四单元复习总结检测(四)-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必修一第四单元复习检测(四)

1.某研究小组认为,在冰雪覆盖的高纬度地带植树造林可能加剧全球变暖。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在该地带植树造林()

A.增加了对CO2 的吸收B.降低了地面反射能力

C.降低了大气相对湿度D.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

【答案】4.B。

【命题立意】本题从知识点角度来看是考查“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虽说考查全球变暖,但实质是大气受热原理的分析;从能力角度来看,是考查“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分析,阐释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试题难度:中。

【解题思路】解题的关键词在于“冰雪覆盖”,而不是“高纬度地带”。冰面可以使地表反射太阳光线能力增强,从而减少地面吸收的太阳短波辐射能,地面辐射减弱,则近地面大气吸收的地面长波亦减少,达到降温的目的,故选B;植树造林能增加CO2 的吸收,从这个角度看,温室效应会因此减轻,不会加剧全球变暖,故A错;造林改变局部小气候,一般情况下,林区空气湿度会增加,故C错;土壤有机质减量会因造林而增加,但土壤有机质含量多少与变暖无机制联系,故D错。

2013年5月2日《中国科学报》:据美国夏威夷冒纳罗亚天文台测定的数据,大气二氧化碳(CO2)浓度日均值将于今年5月初超过400ppm。图7是CO2浓度曲线(①)与全国温度曲线(②)、黄河流域温度曲线(③)、江苏省温度曲线(④)、喜马拉雅山南麓尼泊尔温度曲线(⑤)比较图。读图回答2~3题。

2.四个地区气温变化与CO2浓度变化呈()

A.正比关系B.正相关关系C.反比关系D.负相关关系

【答案】A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影响气温的因素,难度较小。

【解题思路】CO2浓度并不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其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海拔高度等也会影响一个地区的气温,故选择A。

3.各地年平均气温的年际波动不一致说明()

A.CO2浓度不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

B .纬度位置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

C .海陆位置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

D .海拔高度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

【答案】B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图表的解读能力。

【解题思路】由图可知,各地气温曲线均呈波动上升的趋势,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呈持续上升的趋势,两者符合正相关,而由于有波动,所以并不符合正比关系,故选B 。

下图为1959-2009年秦岭山地1月0℃等温线位置变化图。完成4~5题。

4. 该地1月0℃等温线的位置总体上 ( )

A . 向亚热带地区偏移

B . 向海拔较低地区偏移

C . 向低纬度地区偏移

D . 向落叶阔叶林带偏移

【答案】D

【命题立意】本题以经纬网和区域地理环境图考查区域定位能力和读图能力。

考点定位:等温线的影响因素及其判读能力 区域定位能力 【解题思路】根据经纬网定位、北部山峰和1月0℃等温线经过地区可判断该地处秦岭南坡,1月0℃等温线向北、高纬暖温带方向偏移、向高海拔、落叶阔叶林带偏移故选D 项。

5. 根据图中等温线的位置及其变动可知 ( )

A .甲地为山岭、冬季平均气温趋于下降

B .乙地为山谷、冬季平均气温趋于上升

33°4033°20

C.甲地海拔低于乙地海拔

D.甲地年平均气温高于乙地

【答案】B

【命题立意】以等温线的位置变化图考查基本读图分析问题能力。

考点定位:等温线的影响因素及其判读能力

【解题思路】受气候变暖影响1月0℃等温线向高海拔地区偏移,在地势影响下的两条等温线可看成是等高线,1959-2009线海拔相对较高,可判断甲为山岭、乙为谷地,甲海拔高于乙、年平均温低于乙,甲乙受气候变暖影响冬温趋于上升故选B项。

图1示意某流域开发的三个阶段(a)和三条流量变化曲线(b)。读图回答6~7题。

6.该流域开发过程中()

A 降水量增加

B 蒸发量增加

C 下渗减少

D 地表径流减少

7.假设该流域三个阶段都经历了相同的一次暴雨过程,在P处形成的流量变化过程为图1b

①②③分别对应的是()

A Ⅰ、Ⅱ、Ⅲ

B Ⅱ、Ⅰ、Ⅲ

C Ⅲ、Ⅱ、Ⅰ

D Ⅰ、Ⅲ、Ⅱ

【答案】.C .C

【命题立意】主要考查流域开发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从图中获取信息、利用相关规律原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某流域的开发为背景,利用开发三个阶段示意图和流量变化曲线图,考查流域开发对水循环和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较易作答。

【解题思路】第1题,从a图三个阶段可看出居民点增加,植被减少,从而导致流域内涵养水源能力降低,使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加、蒸发量减少,进而导致降水减少。

第2题,从b图看,从③→②→①,流量越来越大,形成洪峰的时间越来越早,洪峰持续的时间也越来越短,河流径流变化越来越大,说明植被破坏导致的涵养水源的功能越来越弱。结合a图中的三个阶段Ⅰ、Ⅱ、Ⅲ分别对应③、②、①。

地处干旱区的宁夏银川市,其周边地区曾广布湖泊,明清时有“七十二连湖”的说法。20世纪80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1999年开始,银川实施恢复湿地的计划。图4示意银

川周围目前的湖泊分布。据此完成8~9题。

8.20世纪80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的主要原因是()

A.泥沙淤积B.气候变暖 C.排水造田D.黄河来水量减少

9.疏浚、恢复湖泊湿地,对银川环境的直接影响是()

①增强城市排污能力②增加城市空气湿度

③美化城市环境④增大城市气温年较差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C .B

【命题立意】本题组通过宁夏广布湖泊的变化考查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湖泊湿地的生态环境效应的考查。从能力上看要求考生具备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和湿地的生态环境效应。生态环境问题是地理考查的热点。

【解题思路】第13题,宁夏平原由于黄河水的灌溉形成我国重要的农耕区。20世纪80年代人口数量的增加导致过度围垦湖泊。结合材料中银川实施恢复湿地的计划可说明湖泊的减少主要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故选C。此题难度中等。第14题,湖泊湿地对气候具有调节作用,有增加空气湿度增加降水量和降低气温的年较差;具有调节径流的作用,可以减少洪涝灾害;具有增加生物多样性,美化环境的作用。故选B。此题难度较易。

10.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湖畔、河边和海滨,偶见规模较小的沙丘群,其形成的主要条件为所在地区沙源丰畜、多风、植被稀疏。下图所示区城中,M处发育了规模较小的沙丘群;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