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式建筑征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式建筑
近代的中国,是充满硝烟的中国;近代中国,是饱受屈辱的中国;近代中国,是饥荒战乱的中国。
自1840年英国打开中国的国门以来,中国被列强陆陆续续地剥削着。
1893年,德国占领青岛,带有明显军事掠夺目的的德国人,在青岛修筑的大量的德式建筑,由于德国一战、二战中战败,大量本土的建筑被毁,青岛的德式建筑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德国建筑。
在其建筑风格、建筑质量、建筑用途等方面,德式建筑有很大的研究价值。
为此,我和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利用假期时间,参观了迎宾馆(原德国总督府)、康有为故居、花石楼、天主教堂,并在学校图书馆里查阅了大量资料,采访了建筑专家陈言芳,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建筑代表了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蕴,是一座城市的精神象征,更是历史的见证者。
青岛的德式建筑更是见证了这个城市从十九世纪末到今天所历经的一个世纪的沧桑。
110年前的今天,即1898年3月6日。
中德签订《胶澳租界条约》。
条约规定:德国租借青岛99年,租借地面积551.5平方公里,德国获得胶济铁路的筑路权及沿线采矿权。
从此,青岛成为德国的殖民地,山东成为德国的势力范围。
德国人随后在这片荒芜的土地上建立起了他们的殖民地,青岛的德式建筑从此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青岛的的是建筑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总督府。
该楼的建设用了四年,自1902年至1906年。
总督府系一座砖石和钢混合结构的建筑,采取19世纪欧洲公共建筑的对称平面,四角和中间稍作突出,整座建筑的俯视图呈“凹”字形。
楼前有很大的空间,开辟一大型花坛式绿地,以总督府为中心,向周边放射出六条道路。
在周边街道旁建设了法院、看守所和高级住宅,再往前方的广西路、太平路一带,系洋行、旅馆等重要设施。
总督府坐落方位近似正南正北,在青岛市区较罕见,加之建筑本身气势壮观,令人生肃穆庄严之感。
建筑面积7500平方米。
总督府为四层楼房,一、四层系辅助性房间,窗户明显偏小。
二、三层为主要办公室,门窗很大,宽敞明亮,向阳面还有类似阳台的长廊。
楼内的会议厅和门厅均高大气派。
室内的门窗、护墙板水准一流,符合办公场所的要求。
建筑内部加入了许多人性化的设计,府里有一个专门用来放枪的橱子,为了防止小孩子乱翻,细心的工程师就把门把手设计成了一个费力杠杆,让小孩子不能轻易打开。
此外,青岛著名的德式建筑还有圣保罗教堂。
1925年,美国信义会以2万美元买下了青岛信义会财产,名为鲁东信义会。
青岛信义会教堂原在胶州路、易州路口,规模很小,1940年在此处建立了新址,称圣保罗教堂,由俄国建筑师尤力甫设计,仿罗马风格,红清水砖墙,除教堂外还有单钟楼,是青岛五大钟楼之一。
总体上看,德式建筑体现了“实用”与“效率”。
建筑立面是平面功能的真实表现,从而呈现出简约的特征。
所谓“简约”,绝不是简单,简约体现出更高层次的审美内涵。
建筑因朴素而凸显出其固有的也最易产生震撼力量的体量感、几何感。
建筑立面构成元素之间有着严谨的逻辑关系与秩序,元素彼此之间联系紧密。
通过元素的组合形成规律、韵律与肌理,而忌用孤立的装饰与符号,注重建筑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注重细节的处理及构造节点的交接。
多用虚实、材质、色彩、光影、横竖线条的对比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
简单地概括,德式建筑风格具有“几重网格叠加在方盒子上,而不同肌理的方盒子再进行并置”的形式特
征。
这种建筑外表华美而朴素,线条曲折多变,整体建筑给人一种气势雄伟、生机勃勃的感觉,可称得上是世界建筑中的一颗明珠。
而今天,我们看到的“中式建筑”,都是千篇一律的正方体、长方体、三棱柱……再加上一片巨大的玻璃幕墙,不仅给我们的城市带来巨大的资源浪费,还使人们的生活环境变得枯燥乏味。
开发商一味地“搞地皮(GDP)”,当地政府只认GDP,忽视建筑质量,使建筑寿命明显比欧洲的建筑寿命短,抗震能力也远不如日本等国家。
设计缺乏创意,单一的建筑结构使很多城市人想迁往农村,而世界著名的建筑师中中国裔的寥寥无几。
德国人的认真仔细,日耳曼民族的才思迅捷,无不让我们感到敬佩。
比起这些见证了历史的百年建筑,今天我们建造的“楼歪歪”、“楼脆脆”、“楼摇摇”,只能让外国人地嘲笑我们的无知。
多少城市被称作“水泥森林”,又有多少城市为糊弄检查随意将建筑无谓地翻新又翻新?站走历史的坐标轴上,我们不禁感叹:“要想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很多。
”
青岛二中崔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