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灌溉实施方案

合集下载

村镇农业节水灌溉项目方案(二篇)

村镇农业节水灌溉项目方案(二篇)

村镇农业节水灌溉项目方案为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确保全县粮食高产稳产,按照市政府的要求和部署,经县政府研究决定,在我县___个乡镇实施节水灌溉工程。

为保证此项工程达到预期效果,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节水灌溉工程,是我县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工程,为把工程建设好,落实好、管理好,我们要立足实际,统筹安排,坚持“水源优先、旱区优先、沿线优先”的原则,选择水源条件好、距离高压电源近、地块方正平整的地块实施,努力使项目如期完成并达到预期喷灌效果,以促进全县粮食生产发展再上新的台阶。

二、任务目标全县计划建设节水灌溉面积___公顷,分布在合隆、开安、前岗、哈拉海、杨树林、三盛玉、镇、华家、永安、新农共十个乡镇。

项目一期工程建设___个喷灌区,喷灌面积___公顷,其中:合隆___公顷,___个喷灌区;开安___公顷,___个喷灌区;前岗___公顷,___个喷灌区;哈拉海___公顷,___个喷灌区;杨树林___公顷,___个喷灌区;三盛玉___公顷,___个喷灌区。

三、建设内容在___个乡镇建设___个喷灌区,每个喷灌区打一眼每小时出水量在___吨以上的机电井;修建中心工作台兼机井房,中心工作台占地___平方米,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建一个容积120立方米的蓄水池;设置一套指针式喷灌设备,喷灌设备的航架离地面高度为___米,航架每节长度为50—___米,航架节数根据喷灌面积确定;机井配动力电源,每个喷灌区设一个___kv变压器及输电线路,圆形喷灌区变压器设置在地块一侧,用地埋电缆向井供电,扇形喷灌区变压器设在井旁。

四、运作模式节水灌溉工程,采取“政府投资,农民受益”的运作模式实施工程建设。

1、政府投资。

项目所需喷灌设备全部由市政府负责,打井、配电、中心工作台建设所需配套资金由县政府解决。

2、农民受益。

项目投入运营后,由受益农户___负责管理、看护、运行费用等。

五、工程进度时间安排节水灌溉工程从现在开始实施,至___月___日___调试结束。

节水技术灌溉项目实施方案

节水技术灌溉项目实施方案

节水技术灌溉项目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口增长,水资源的稀缺性日益凸显。

在农业生产中,灌溉是耗水量最大的环节之一。

为了有效利用有限的水资源,降低农业灌溉的水耗,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本项目旨在探索和推广节水技术在灌溉中的应用,制定实施方案,推动农业灌溉的节水技术普及和推广。

二、项目目标。

1. 提高农田灌溉水利用效率,降低灌溉水耗。

2. 探索并推广适合当地的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

3. 促进农民对于节水灌溉技术的认知和接受度,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

三、项目内容。

1. 节水灌溉技术调研,对当地农田灌溉现状进行调研,了解农民的灌溉习惯和现有的灌溉设施情况。

2. 节水灌溉技术筛选,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特点和农作物种植情况,筛选适合的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喷灌、地膜覆盖等。

3. 节水灌溉技术示范推广,选取若干农田进行节水灌溉技术示范,通过实地演示和技术培训,引导农民了解和掌握节水灌溉技术。

4. 节水灌溉技术推广效果评估,对示范推广农田进行监测和评估,比较节水灌溉技术与传统灌溉方式的水耗情况和产量效益,总结推广经验。

四、项目实施步骤。

1. 制定节水灌溉技术实施计划,明确调研、筛选、示范推广和评估的时间节点和责任人。

2. 开展节水灌溉技术调研,收集农田灌溉现状、农民需求和技术条件等相关信息。

3. 根据调研结果,制定节水灌溉技术筛选标准,选择适合当地的节水灌溉技术。

4. 在选定的示范农田开展节水灌溉技术示范推广工作,组织农民参与技术培训和实地操作。

5. 对示范农田进行水耗监测和产量统计,评估节水灌溉技术的效果和经济效益。

6. 撰写节水灌溉技术推广经验总结报告,推动节水灌溉技术在当地的推广应用。

五、项目预期效果。

1. 农田灌溉水利用效率提高,灌溉水耗明显降低。

2. 农业生产成本减少,农民收入增加,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

3. 农民对于节水灌溉技术的认知和接受度提高,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

节水灌溉工程实施方案

节水灌溉工程实施方案

节水灌溉工程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人口的增加以及经济的发展,农业用水需求逐渐增加,而全球水资源却日益紧张。

传统农业灌溉方式往往存在水资源浪费严重的问题,因此节水灌溉工程的实施显得尤为重要。

节水灌溉工程旨在通过合理的设计和科学的管理,最大程度减少用水量,保障农业生产的需水,并且最大限度地保护水资源。

二、项目目标1. 提高灌溉效率,降低用水量。

2. 保障农业用水需求,促进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

3. 减少灌溉对水资源环境的影响,保护水资源。

三、项目内容及实施方案1. 地形分析(1)根据地形特点,采取分块灌溉方式,分段营造高级调控设施,提高灌溉效率。

(2)利用地势差,采用滴灌、微型喷灌等灌溉方式,减少浪费。

2. 土壤分析(1)开展土壤测试,合理施用化肥,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减少灌溉频率。

(2)推广覆膜灌溉技术,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损失。

3. 植物生长规律分析(1)根据植物需水量,实施定量灌溉,减少浇水过量造成的水资源浪费。

(2)利用植物和土壤传感器,动态监测生长信息,实现精准灌溉。

4. 水资源利用规划(1)建立水资源管理体系,确保用水计划执行。

(2)推广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充分利用自然降水资源。

5. 灌溉设备更新及维护(1)更新老旧灌溉设备,采用高效节水灌溉设备,如自动喷灌系统、滴灌系统等。

(2)加强设备维护,定期检查,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减少漏水损耗。

6. 灌溉管网优化(1)优化灌溉管网布局,减少管道阻力和水力损失。

(2)采用智能灌溉控制系统,实现远程监控和智能化管理。

7. 人员培训(1)开展农民节水灌溉知识培训,提高农业从业人员对节水技术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2)组织农业技术人员进行灌溉技术培训,提高灌溉管理水平。

8. 数据收集和监测(1)建立农田水分监测系统,动态监测土壤水分状况。

(2)建立农业用水数据采集系统,及时了解农业用水情况,为下一步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四、项目实施步骤1. 着手可行性研究和规划设计成立由政府、专家和企业代表组成的指导小组,进行节水灌溉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规划设计,确定项目的具体实施方案。

高效节水灌溉工作实施方案

高效节水灌溉工作实施方案

高效节水灌溉工作实施方案在当前水资源日益紧缺的情况下,高效节水灌溉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有效利用有限的水资源,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灌溉工作实施方案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需要对农田进行合理规划,确定灌溉区域和灌溉方式。

根据土地的坡度、土壤的类型和作物的需水量,科学划分灌溉区域,并选择合适的灌溉方式,如滴灌、喷灌或地膜覆盖灌溉等,以确保水资源的充分利用和作物的需水需肥。

其次,我们需要采用先进的灌溉设备和技术,提高灌溉效率。

引进高效节水灌溉设备,如智能控制系统、土壤水分传感器等,实现精准灌溉,避免水分浪费和土壤盐碱化。

同时,结合气象条件和作物生长需水规律,科学制定灌溉计划,合理安排灌溉时间和水量,避免因过量灌溉造成水资源浪费和土壤侵蚀。

此外,加强灌溉管理和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灌溉技术水平。

建立健全的灌溉管理制度,加强对农田灌溉的监测和调控,及时发现和解决灌溉设备故障和漏水现象,确保灌溉系统的正常运行。

同时,开展灌溉技术培训和指导,普及先进的灌溉知识和技术,提高农民的灌溉技能,使他们能够根据作物的生长状况和土壤的水分情况,科学合理地进行灌溉管理,减少水分的浪费。

最后,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节约利用,推动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积极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加强农田的水土保护和修复,减少水资源的流失和污染。

同时,推广节水灌溉和精准农业技术,提高农业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高效节水灌溉工作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保障农业生产的稳定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和管理,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加强农民的技术培训,以及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节约利用,我们将能够实现农业生产的高效、节水、可持续发展。

高效节水灌溉施工方案

高效节水灌溉施工方案

水源与水泵的选择
1.根据灌溉面积和地形,选择合适的水源,并确保水源的稳定 性。 2.根据水源的水量和扬程,选择合适的水泵,以满足灌溉需求 。 3.考虑节能和环保要求,管道系统与布局设计
1.设计合理的管道系统,确保水流顺畅,减少渗漏和损失。 2.根据地形和作物分布,优化管道布局,提高灌溉均匀度。 3.考虑管道的耐用性和维护方便性,选择合适的管道材料和连 接方式。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 施工安全措施制定
1.根据施工方案和现场情况,制定全面的施工安全措施。 2.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检查和监控,及时发现和排除安全隐患 。
▪ 施工进度计划安排
1.根据施工方案和现场情况,制定合理的施工进度计划。 2.对施工进度进行监控和调整,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内容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和优 化。
项目背景和目的
▪ 区域经济发展
1.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可以促进区域农业经济的发展。 2.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有利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动区域经济的转型升级。 3.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区域 经济发展。
▪ 科技创新驱动
1.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成果,有利于提高我国农业技术水平。 2.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可以促进农业科技创新,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和转型。 3.加强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有利于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 农业可持续发展。
高效节水灌溉施工方案
安全措施与风险控制
安全措施与风险控制
▪ 施工安全教育
1.所有参与施工的人员必须进行安全教育培训,确保掌握施工 安全知识和技能。 2.定期进行安全考核,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意识的评估和提升 。 3.设立专门的安全管理人员,负责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管和巡查 。

节水灌溉农业实施方案

节水灌溉农业实施方案

节水灌溉农业实施方案随着人口的增加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农业用水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在许多地区,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限制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因此,实施节水灌溉农业方案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一、科学规划灌溉系统。

科学规划灌溉系统是实施节水灌溉农业的关键。

首先,需要对农田进行地理信息系统(GIS)测绘,从而精确了解土地的地形和土壤类型。

其次,根据作物的需水量和土壤水分情况,合理设计灌溉系统。

例如,可以采用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减少水分的浪费。

二、优化作物种植结构。

合理的作物种植结构可以有效节约水资源。

在选择作物种植时,应该充分考虑作物的适应性和水分利用效率。

选择耐旱、耐涝的作物品种,避免单一作物种植,实行轮作和间作,以减少对水资源的过度依赖,提高农田的水分利用效率。

三、科学施肥和土壤改良。

科学施肥和土壤改良是节水灌溉农业的重要环节。

通过科学施肥,可以提高作物的养分利用率,减少养分的流失,从而减少对水资源的需求。

同时,通过土壤改良,可以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减少灌溉水的使用量。

四、加强农业水资源管理。

加强农业水资源管理是实施节水灌溉农业的关键。

建立健全的农业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对农田灌溉水的监控和调度,合理分配水资源,避免浪费。

同时,加强对农民的水资源管理意识培训,提高他们的节水意识,促进农业用水的科学化、合理化。

五、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为了实现节水灌溉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积极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出台激励措施,鼓励农民采用节水灌溉技术。

同时,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节水灌溉技术水平,推动节水灌溉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总之,实施节水灌溉农业方案是当前农业发展的迫切需要。

通过科学规划灌溉系统、优化作物种植结构、科学施肥和土壤改良、加强农业水资源管理以及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可以有效减少农业对水资源的需求,提高农田的水分利用效率,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能够重视节水灌溉农业,采取有效措施,共同推动节水灌溉农业方案的实施,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和水资源保护作出积极贡献。

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实施方案

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实施方案

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实施方案节水灌溉实施方案是指在农田灌溉过程中,通过科学合理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方法,最大限度地节约水资源,提高灌溉效率,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

下面是一份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实施方案。

一、加强水资源管理1.建立完善的水资源监测和调度系统,定期对水资源进行监测和评估,合理制定水资源调度方案。

2.不断完善农田用水管理制度,实施定额用水制度,确保用水合理、合理。

二、优化灌溉技术1.推广灌溉设施改造,加大喷灌设施的覆盖范围,减少冗余用水和水分浪费。

2.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微喷灌等,减少水分蒸发和流失。

3.配备智能灌溉控制系统,根据土壤湿度、气象条件等因素,自动调节灌溉量和灌溉时间。

三、加强农田水土保持1.加强农田水土保持工作,修建农田梯田,避免水分流失和土地流失。

2.大力推进农田水保工程建设,修建沟渠、挖掘水窖等,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四、优化作物选择和种植结构1.鼓励种植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耐旱作物,减少对水资源的需求。

2.合理规划农田种植结构,避免重复种植同一作物导致水资源过度利用和土壤退化。

五、加强宣传教育和技术培训1.加强节水灌溉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提高农民对节水灌溉重要性的认识。

2.开展农田灌溉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对节水灌溉技术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六、加强政策支持和保障1.政府加大对节水灌溉项目的投入支持,提供资金、技术和政策支持。

2.建立健全的奖惩机制,对积极参与节水灌溉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对违规使用水资源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惩罚。

七、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1.借鉴和吸收发达国家在节水灌溉方面的经验和技术。

2.加强与国际组织、相关国家和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进节水灌溉的发展。

通过以上方案的实施,可以大大提高农田灌溉的节水效率,减少用水量,保护和改善水资源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同时,还可以提高农民的经济收益,提高农业的竞争力。

因此,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实施方案具有重要意义和广阔前景。

学校节水灌溉工程实施方案

学校节水灌溉工程实施方案

学校节水灌溉工程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引发了干旱、水资源短缺等问题。

作为一个资源再生利用的社会,节约用水成为了当今社会大势所趋。

而学校是培养未来人才的地方,教育部门也要积极响应国家关于资源节约的号召,科学节约用水资源,减少水资源浪费,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是非常有必要的。

为了提高学校用水效率,降低用水成本,改善校园绿化环境,学校决定开展节水灌溉工程,通过优化灌溉设施,改善灌溉技术,提升用水利用效率,实现校园绿化水资源的节约利用。

二、项目目标1. 提高灌溉设施的科学性和节水性能,实现学校用水的可持续发展。

2. 改善灌溉管理和技术,提高灌溉的效率和灌溉制度的合理性。

3. 优化灌溉系统,减少用水量,节省灌溉用水成本。

三、项目内容1. 完善灌溉设施,更新设备。

2. 改善灌溉管理和技术。

3. 优化灌溉系统,提高灌溉效率。

四、项目实施方案1. 完善灌溉设施,更新设备(1)进行设备更新:学校将对现有的灌溉设施进行更新,采用智能化灌溉系统,引进新的灌溉设备,提高灌溉效率。

(2)增加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在部分区域引进节水技术,如滴灌、喷灌等,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3)安装节水设备:在学校各个用水场所安装节水设备,如节水龙头、节水淋浴、节水冲水等。

2. 改善灌溉管理和技术(1)完善灌溉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灌溉制度,对不同植被和土壤进行分区灌溉,量化灌溉水量,实现用水科学管理。

(2)加强灌溉管理人员的培训:对学校的园林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对灌溉技术和管理的认识。

(3)建立灌溉管理台账:对每次灌溉的水资源消耗情况进行记录,分析用水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3. 优化灌溉系统,提高灌溉效率(1)建立智能化灌溉系统:通过引入先进的感知设备和远程自动化控制技术,实现对灌溉设备的远程监控和自动控制。

(2)合理规划灌溉时间:根据植被和土壤的需水量,合理安排灌溉时间,避免水资源的浪费。

(3)定期维护和检测:对灌溉设施进行定期维护和检测,及时发现并修复漏水、堵塞等问题,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村节水灌溉工程实施方案1、综述1.1 项目背景1.1.1项目的实施背景本项目为**********地村节水工程实施方案。

******地村位于****************。

总土地面积14000亩,种植面积7000亩。

人均纯收入5000元/人。

本次设计节水灌溉面积1000亩,工程建设形式为低压管道输水灌溉。

由于该区处于半干旱地带,降雨量少,干旱成为当地农牧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农业灌溉用水主要靠开采地下水。

东地村基础设施薄弱,井的出水量不足,配套设施不健全,灌水方式粗放,灌水定额大,成本费用高,水资源浪费严重,对当地本来就短缺的水资源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所以改善灌溉条件,建设适宜当地生产的高标准节水灌溉工程是当务之急。

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提高农业灌溉用水的利用率,将对当地的经济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为东地村脱贫致富奔小康创造有利条件。

1.1.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由于近几年连续干旱,地下水位逐年下降,****地村现有井因建设年限较长,井深不足,不同程度的存在出水量严重不足。

机泵露天放置无任何防护措施,风吹雨淋致使机泵老化严重,使用寿命大大降低;灌水方式粗放,灌水定额大,成本费用高,据调查灌溉水的利用系数只有0.6,水资源浪费严重。

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种植结构的调整,生产生活用水也将加大,水资源的供需矛盾也将进一步尖锐突出,水资源短缺已成为现实。

合理开发利用好有限的水资源,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工程,建设高效连片节水工程,提高农业灌溉用水的利用率,才能保证粮食安全和环境友好,才能保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针对项目区农业生产现状及水资源现状,建设节水灌溉工程可以改善当地灌溉条件,减少地下水开采,还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降低农产品成本,是促进“两高一优”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多年来,项目区农业生产结构单一,生产条件没有得到改善,农村经济发展缓慢、落后的灌溉技术与当今现代化的农业经营方式极不相称。

发展节水灌溉,使先进科学的灌水技术得到推广应用,可以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业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转变。

就项目区农田灌溉现状而言,即浪费人力、物力、财力,又浪费有限的水资源,发展节水灌溉,可以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节省劳动力转向其他行业,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需要。

总之,发展节水灌溉是党和政府倡导的共建和谐社会和节水型社会的需要,是广大农牧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是党中央提出建设新农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因此,高效连片节水灌溉工程的兴建是非常必要的。

1.2 项目概述1.2.1 建设内容及规模********村节水工程实施方案,设计在东地村新建节水灌溉面积1000亩,工程措施为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单井平均控制面积143亩。

铺设输水管道8385米;利用现有机电井3眼,更新机电井4眼;配套200QJ63-36/3型功率11kw潜水泵7套;新建下卧式井房7座;开挖土方12074立方米,回填土方12074立方米。

工程总投资67.99万元。

施工工期为2个月。

1.2.2 技术措施鉴于项目区实际情况,我们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节水灌溉项目区进行了实地勘测,总结当地以往节水灌溉工程经验,及今后农业的发展方向,选择了较优的设计方案:即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形式。

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是当地大田种植较适宜的农业节水灌溉技术。

可以大大减少输水过程中的渗漏和蒸发损失,使水的利用效率大大提高,可以减少输水渠道占地,提高土地利用率,且管理方便克服了传统的大水漫灌造成的水肥流失、土地板结、地力下降、水源浪费等弊端。

1.2.3 工程量新建节水灌溉面积1000亩,工程措施为低压管道输水灌溉。

铺设Ф140mm输水管道8385米,更新机电井4眼;配套200QJ63-36/3型功率11kw 潜水泵7套;新建下卧式井房7座;开挖土方12074立方米,回填土方12074立方米。

1.2.4 投资估算和工程效益指标1.2.4.1 工程总投资、投资构成节水工程实施方案,设计新建节水灌溉面积1000亩,工程措施为低压管道输水灌溉。

工程总投资67.99万元,其投资构成为:第一部分建筑工程投资17.5万元,第二部分机电设备及安装工程投资14.62万元,第三部分金属结构设备及安装工程投资30.92万元,第五部分独立费用4.95万元。

1.2.4.2 工程效益指标项目建成后年可节水约8万m3,节水效益5.6万元;新增粮食生产能力6万公斤;增产效益9.0万元;工程建成后,总增产效益为14.6万元,受益农户460户,受益人口1710人,人均增收85.4元/人。

改善灌溉面积1000亩。

经济评价结果表明,经济效益费用比为 1.8>1,经济净现值76.53万元>0,经济内部收益率20%>8%,投资回收年限为7年,回收期较短,故该项目在经济上是合理可行的。

综上所述,该项目实施后,使现有的水资源得到了合理配置和开发利用,并可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1.2.5 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该工程由科尔沁区水务局组建工程管理机构,此机构为项目专管机构,立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

管理机构负责工程立项、建设、验收,资金管理等项工作。

并负责协调解决工程建设中的有关事宜,同时负责制定落实项目区的各项管理措施。

工程建成后,移交给村委会,由村委会对水源工程、灌溉工程进行管理,并开展常规观测,对土壤墒情、灌水量、管道运行状况、运行成本及主要气象参数进行观测,建立技术档案。

确定收费标准。

并按种植作物的需水量及灌溉制度进行科学灌水、计量灌水,实行定额灌水、计价收费,超出定额部分要加价收费。

增强群众的节水意识,响应党和政府倡导的共建节约型社会的号召,以达到节约用水、科学用水,增产增收的目的。

2、项目区基本情况2.1 项目区自然、地理情况2.1.1地理位置及范围项目区位于******。

总土地面积14000亩,种植面积7000亩。

项目区内交通便利,通讯快捷。

2.1.2水文气象项目区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为干旱、半干旱性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多风少雨,夏季炎热,秋季凉爽,冬季干燥寒冷。

年平均气温为6.2℃,最高气温39.1℃,最低气温为-30.9℃,境内光能资源充足,年日照总时数为2967小时,大于等于10℃的积温为3141.1℃,湿润指数为0.4-0.6,最大冻土层深度1.79米(1984年实测),无霜期为150天左右。

根据气象站降雨资料统计,多年平均降雨量为394.43mm,降雨量年内分配很不均匀,春季4~5月份降雨量占全年的13%,夏季降雨集中在6~8月份,占全年的69%。

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617mm(20型蒸发皿),多年平均风速为3.9m/s,春季风大,最大瞬时风速达29m/s。

主要集中在春季3—5月份,并间有沙尘暴天气现象出现。

2.1.3 地形、地貌、土壤及水文地质1)地形、地貌、土壤项目区位于西辽河冲积平原中部,地势较平坦,地面平均比降0.4~0.6‰之间。

土壤类型以灰色草甸土和风沙土为主,土质以沙壤土和中壤土为主,土壤容重1.40~1.50g/cm3,田间持水量21~34%,有机质含量1.2%。

2)水文地质区属西辽河供水区,地下水主要贮存于第四系松散沉积层砂类介质中,松散层厚度60~200余米,补给来源充沛,贮存了丰富的地下水,含水量水层累计厚度136m。

整个第四系含水层,主要由砂砾石、中细砂及粉细砂组成,期间常夹有数层亚砂土、亚粘土、粘土的透镜体。

因此,第四系地下水是具有统一连续水位的潜水。

由于含水层岩性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可将第四系含水体分为三个主要含水体,下部砂砾石含水量水层,厚达20~60米;中部中细砂含水层最达90~120米;上部粉细砂含水层,中部细中砂含水层在0~90米的范围内渗透系数为7米/昼夜,单井涌水量30~130m3/小时。

地下水化学类型CI Na和CI Ca,矿化度0.2~0.8g/L,pH值7.0~9.0,硬度大于9.62,辽河自西向东横贯科尔沁区全境,多年平均径流量5.26亿m3,地下水补给量1.47亿m3。

2.2项目区社会经济状况2.2.1人口及劳力东地村现有农户460户,总人口1710人,劳动力1050人。

2.2.2土地利用现状村总土地面积14000亩,种植面积7000亩,其余为村屯占地、坨沼地等。

2.2.3农业生产水平农业生产基本实现机械化,农业生产水平一般。

2.2.4地方财政和农民收入2009年度科区地方财政收入近20亿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5000元。

2.3项目区农田水利工程现状项目区种植面积1000亩,共有机井7眼。

由于机电井建设年限较长,单井出水量及井深不能满足设计要求,井群布局不合理;机泵露天放置无任何防护措施,风吹雨淋致使机泵老化严重,使用寿命大大降低,部分机泵损坏严重,不能正常运行,重新配套潜水泵;并且需要新建井房以保护机电井和水泵。

大部分地块由于未实行系统科学的节水灌溉措施,基本采用畦灌和垅灌,水资源浪费较大,亩灌溉定额为220 m3/亩。

项目区土地大都承包个人,以分散经营管理为主。

经调查项目区共有机电井7眼,可利用机电井3眼,4眼井因井深及出水量不足需要更新,水泵出水量不足,不能满足设计要求,需要更换7台潜水泵。

封闭机电井4眼。

2.4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村距通辽市区30公里。

总土地面积14000亩,种植面积7000亩,总人口1710人。

2.4.1用水量计算1、农田灌溉用水量2009年村灌溉面积为7000亩(均为地下水灌溉),全部为畦灌和垅灌,灌溉定额为220 m3/亩,灌溉用水量为154万m3。

1000亩节水工程实施后,灌溉定额为140 m3/亩,灌溉用水量为146万m3。

2、人畜用水量2009年东地村共有人口1710人,居民生活用水定额为55升/人·天,经计算人饮水量为3.43万m3。

经计算,东地村现状总用水量为157.43万m3,工程实施后总用水量为149.43万m3。

2.4.2地下水可开采量根据该区地下水综合补给模数13.86万立米/km2,可开采模数为11.15万m3/km2,项目区东地村总土地面积为9.34km2,则地下水可开采量为104.14万m3。

2.4.3平衡分析由以上计算结果可知,东地村现状用水量为156万m3,地下水可开采量为104.14万m3,缺水51.86万m3,属超采。

节水工程实施后总用水量为146万m3,地下水可开采量104.14万m3,余41.86万m3,地下水属超采。

3、技术方案3.1 编制依据1.《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建设管理办法》(2007年新修订);2.《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T50363-2006;3.《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4.《机井技术规范》SL256-2000;5.《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井灌区部分)》GB/T20203-2006;6.《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90-98;7.《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94;8、1978年吉林省水文地质局《农田供水水文地质勘察报告》;9.《西辽河平原主要农作物灌溉模式研究成果汇编》;3.2 方案选择、建设内容3.2.1 方案选择根据当地经济发展需要,村是优质玉米生产区,土地较平整,集中连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