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管理工具直方图柏拉图

合集下载

质量管理七大工具简介

质量管理七大工具简介

排列图示例
废品统计表
项目 废品数(件) 频率(%) 累计频率(%) 欠铸 1746 36.23 36.23 冷隔 1537 31.89 68.12 小砂眼 913 18.95 87.07 粘砂 493 10.23 97.3 其他 130 2.7 100 合计 4819 100
废 品
数 4000
3000
质量管理七大工具简介
质量管理七种工具
老七种工具(O7) 新七种工具(N7)
1. 检查表 2. 排列图 3. 散布图 4. 因果图 5. 分层法 6. 直方图 7. 控制图
1. 关联图 2. 系统图 3. 亲和图 4. 矩阵图 5. PDPC法 6. 箭条图 7. 矩阵数据解析法
O7与N7的差异
老七种工具
检查表 排列图 散布图 因果图 分层法 直方图 控制图
1、排列图
排列图亦称柏拉图,是按分类数据的大小从多到少顺次排列的柱形图,是用以明示 各类因素对最终结果影响大小的工具,亦称排列各种改进可能性的工具。
2、柏拉图的制作 确定数据的分类及其计量单位. 确定数据的时间周期. 搜集数据. 整理数据及计算. 作图. 将不良类型分类
1、检查表
系统地收集资料和累积资料,确认事实并对资料进行粗略的整理和 简单分析的统计图表 。
2、用途:用在对现状的调查,以备今后作分析; 3、制作步骤
确定搜集资料的具体目的. 列举所需数据数据的项目. 确立对数据数据的分析方法、所釆用的统计工具. 绘制检查表. 评审与试用.
4、要点
❖ 对需调查的事件或情况,明确项目名称 ; ❖ 确定资料收集人、时间、场所、范围; ❖ 资料汇总统计;
3、制作柏拉图时, 应注意以下几点
• "重要的少数"最好只1~2项,最多不宜超过3项,否则就失去了 捕捉"少数"的本意,必要时可考虑重新分类.

质量管理新七种工具

质量管理新七种工具

质量管理新七种工具•新七种工具的产生日本在开展全面质量管理的过程中通常将层别法、柏拉图、特性要因图、查检表、直方图、控制图和散布图称为“老七种工具”,而将关联图、KJ法、系统图、矩阵图、矩阵数据分析法、PDPC法以及箭条图统称为“新七种工具”。

这七种新工具是日本科学技术联盟于1972年组织一些专家运用运筹学或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经过多年的研究和现场实践后于1979年正式提出用于质量管理的.这新七种工具的提出不是对“老七种工具”的替代而是对它的补充和丰富。

一般说来,“老七种工具"的特点是强调用数据说话,重视对制造过程的质量控制;而“新七种工具”则基本是整理、分析语言文字资料(非数据)的方法,着重用来解决全面质量管理中PDCA循环的P(计划)阶段的有关问题.因此,“新七种工具"有助于管理人员整理问题、展开方针目标和安排时间进度。

整理问题,可以用关联图法和KJ法;展开方针目标,可用系统图法、矩阵图法和矩阵数据分析法;安排时间进度,可用PDPC法和箭条图法。

70年代以来,特别是1973年“石油危机"后,日本一些质量管理专家学者、公司经理提出“要转向思考性的TQC".而思考性的TQC则要求在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时,应注意如下几点:(1) 要注意进行多元评价.(2) 不要满足于“防止再发生”,而要注意树立“一开始就不能失败"的观念.(3) 要注意因地制宜地趋向于“良好状态”。

(4) 要注意突出重点.(5) 要注意按系统的概念开展活动。

(6) 要积极促“变",进行革新。

(7) 要具备预见性,进行预测。

由此,对于质量管理的方法也提出了以下几点新的要求:(1) 要有利于整理语言资料或情报。

(2)要有利于引导思考.(3)要有助于充实计划的内容。

(4)要有助于促进协同动作。

(5)要有助于克服对实施项目的疏漏。

(6) 要有利于情报和思想的交流。

(7) 要便于通俗易懂地描述质量管理的活动过程。

直方图、正态分布、柏拉图

直方图、正态分布、柏拉图

2.5 6
直方图、正态分布、柏拉图
2.6 正态分布应用
确定医学参考值范围 质量控制图
直方图、正态分布、柏拉图
2.6.1确定医学参考值范围
概念:医学参考值范围,又称参考值范围或正常值范围,是指特定 健康人群的解剖、生理、生化等各种数据的波动范围。习惯上是确 定包括95%的人的界值。
单双侧: 根据指标的实际用途, 有的指标有上下界值(双侧); 某些指标只需确定上限(单); 某些指标只需确定下限(单)。
直方图(Histogram)又称质量分布图。是一种统计报告图,由一系列高 度不等的纵向条纹或线段表示数据分布的情况。 一般用横轴表示数据类 型,纵轴表示分布情况。
1.2 直方图绘制
收集数据(n≥50)
确定数据极差R 确定组数 确定组距
数据N 组数K
50-100 6-10
组距=极差R/组数
100-250 7-12
的概率 • 对称区域面积相等。
2.4 3原则
区间 (-, +] (-2, +2] (-3, +3]
取值概率 68.3% 95.4% 99.7%
我们从上图看到,正态总体在 2,2以外取值的概率
只有4.6%,在 3,3以外取值的概率只有0.3 %。
当 a 3 时正态总体的 X 取值几乎总取值于区间 ( 3 , 3 ) 之内,其他区间取值几乎不可能.在实 际运用中就只考虑这个区间,称为 3 原则.
直方图、正态分布、柏拉图
3.3 柏拉图作用
1、作为降低不良依据。
1、80%的问题由20%的原因引起;
2、决定改善的攻击目标。
2、80%的索赔发生在20%的生产线上;
3、确认改善效果。
3、80%的销售额由20%的产品带来;

七种质量工具

七种质量工具
以看出,原因被归为员工、机械、测试方法等6类,每一类下面 又有不同的子原因。
员工
18
因果图事例(对策追求型)
此型表示期望结果(特性)与对策(要因)间的关系,目的是探求问题 点如何防止,目标之效果如何达成等的对策,实例见下图 。
业务量
职务
多少适当
轮调
命令

何 做 定时
建立业务计划


体 的 互相合作
重点分析图。 意大利经济学家Vilfredo Pareto在研究意大利当时的
(1897年)社会贫富现象时提出:80%的财富集中在20% 的人手中,人们称之为柏拉图原理(80-20原理,80/20法 则)。原意为当初意大利的贫富悬殊,全国的80%的财富 集中在约占人口数仅20%的富人手中,而另外的80%的人 为贫困者,他们所拥有的总财富,仅占全国总财富的20%, 故只要控制住此仅占20%人口的富人,即可控制全国的财 富。此项原理,被广泛应用于工厂内,一般来说,不良原 因虽然很多项,但是总是集中在那几项,而这少少的几项 (通常仅3~7项)加起来,却占了约70%~80%,所以如能集 中火力于这几项作改善时,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迎搭便车】 (6)不要太早下判断性的定论。 (7)讨论力求集中焦点,针对某一问题为目标加以讨论。 (8)破除阶级尊卑的观点,使大家无拘无束地一起讨论问题。 (9)不要让小团体私自交谈,有意见要向大家提出来。 (10)将个人的意见全记录下来。 (11)不要以个人意见冒充大家的意见,提出有碍新见解发展的言论或口气。 (12)大家提出的创意,到第二阶段讨论时,才予以整理、评价、活用。 【第二阶段为讨论可行者或追求真因,重在「质」】 简单综合起来,应用脑力激荡法之原则为下列四点: 不批评(禁止判断)。 自由奔放、愈新奇愈好。 多多益善。 欢迎搭便车。

新旧七种质量管理常用七种工具对比

新旧七种质量管理常用七种工具对比

新旧七种质量管理常用七种工具对比新七大手法要紧应用在中高层管理上,而旧七手法要紧应用在具体的实际工作中。

因此,新七大手法应用于一些管理体系比较严谨与管理水准比较高的公司QC旧七大手法:特性要因分析图、柏拉图、查检表、层别法、散布图、直方图、管制图。

QC新七大手法:关系图、系统图法、KJ法、箭头图法、矩阵图法、PAPC法、矩阵数据解析法。

一、检查表检查表又称调查表,统计分析表等。

检查表是QC七大手法中最简单也是使用得最多的手法。

但或者许正由于其简单而不受重视,因此检查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很多。

使用检查表的目的:系统地收集资料、积存信息、确认事实并可对数据进行粗略的整理与分析。

也就是确认有与没有或者者该做的是否完成(检查是否有遗漏)。

二、排列图法排列图法是找出影响产品质量要紧因素的一种有效方法。

制作排列图的步骤:1、收集数据,即在一定时期里收集有关产品质量问题的数据。

如,可收集1个月或者3个月或者半年等时期里的废品或者不合格品的数据。

2、进行分层,列成数据表,马上收集到的数据资料,按不一致的问题进行分层处理,每一层也可称之一个项目;然后统计一下各类问题(或者每一项目)反复出现的次数(即频数);按频数的大小次序,从大到小依次列成数据表,作为计算与作图时的基本根据。

3、进行计算,即根据第(3)栏的数据,相应地计算出每类问题在总问题中的百分比,计入第(4)栏,然后计算出累计百分数,计入第(5)栏。

4、作排列图。

即根据上表数据进行作图。

需要注意的是累计百分率应标在每一项目的右侧,然后从原点开始,点与点之间以直线连接,从而作出帕累托曲线。

三、因果图法因果图又叫特性要因图或者鱼骨图。

按其形状,有人又叫它为树枝图或者鱼刺图。

它是寻找质量问题产生原因的一种有效工具。

画因果分析图的注意事项:1、影响产品质量的大原因,通常从五个大方面去分析,即人、机器、原材料、加工方法与工作环境。

每个大原因再具体化成若干个中原因,中原因再具体化为小原因,越细越好,直到能够采取措施为止。

质量控制 7种工具

质量控制 7种工具
5.图表
必须要记住!
1.明确图表制定目的。 向对方传达的,自己 想说的是什么?
2.用最恰当的方式表现 重要和必要的。 不是所有的都必须要用 图表说明,只用于那些 有必要的。
3.看图表就可以理解到。 不需要太多的说明, 看的人不能理解的图表 干脆就不要做。
5.图表
练习题 以下是某电子公司品质管制分任组调查结果。根据其内容制定图表。
305
278
195
162
98
分任组数
2140
2155
1720
1560
1176
组员数
2003年
2002年
2001年
2000年
1999年
年度
1.分任组数及分任组成员数的推移
2.主题决定方法(n=305) -分任组成员协议: 75.1% -上司与分任组长协议:16.1% -上司指示: 6.9% -其他: 1.9%
数据分布
4.品质管制7种工具
4.1 质量控制7种工具发展
数据(DATA)
层别、点检表、特性要因图、柏拉图、 图表、直方图、散点图、控制图
质量控制 7种工具
质量控制新7种工具
亲和图法,关联图法, 系统图法,矩阵图法,箭头图法, 过程决策图法,矩阵数据分析法
4.品质管制7种工具
4.1 品质管制7种工具发展
6.柏拉图
6.1 起源
V.Pareto理论 意大利.1897年
劳伦兹曲线 美国.1907年
不平等度
平等线
不平等曲线 A
0
100%
100%
O
Q
所得额的累计比率
朱兰的 柏拉图 美国
0
100%
100%

QC品质管理基本知识

QC品质管理基本知识

品管七大手法七大手法:检查表、层别法、柏拉图、因果图、散布图、直方图、控制图一■、检查表检查表就是将需要检查的内容或项目一一列出,然后定期或不定期的逐项检查,并将问题点记录下来的方法,有时叫做查检表或点检表。

例如:点检表、诊断表、工作改善检查表、满意度调查表、考核表、审核表、5s活动检查表、工程异常分析表等。

1、组成要素①确定检查的项目;②确定检查的频度;③确定检查的人员。

2、实施步骤①确定检查对象;②制定检查表;③依检查表项目进行检查并记录;④对检查出的问题要求责任单位及时改善;⑤检查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内对改善效果进行确认;⑥定期总结,持续改进。

二、层别法层别法就是将大量有关某一特定主题的观点、意见或想法按组分类,将收集到的大量的数据或资料按相互关系进行分组,加以层别。

层别法一般和柏拉图、直方图等其它七大手法结合使用,也可单独使用。

例如:抽样统计表、不良类别统计表、排行榜等。

实施步骤:①确定研究的主题;②制作表格并收集数据;③将收集的数据进行层别;④比较分析,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其内在的原因,确定改善项目。

三、柏拉图柏拉图的使用要以层别法为前提,将层别法已确定的项目从大到小进行排列,再加上累积值的图形。

它可以帮助我们找出关键的问题,抓住重要的少数及有用的多数,适用于记数值统计,有人称为ABC图,又因为柏拉图的排序识从大到小,故又称为排列图。

1、分类1)分析现象用柏拉图:与不良结果有关,用来发现主要问题。

A品质:不合格、故障、顾客抱怨、退货、维修等;B成本:损失总数、费用等;C交货期:存货短缺、付款违约、交货期拖延等;D安全:发生事故、出现差错等。

2)分析原因用柏拉图:与过程因素有关,用来发现主要问题。

A操作者:班次、组别、年龄、经验、熟练情况等;B机器:设备、工具、模具、仪器等;C原材料:制造商、工厂、批次、种类等;D作业方法:作业环境、工序先后、作业安排等。

2、柏拉图的作用①降低不良的依据;②决定改善目标,找出问题点;③可以确认改善的效果。

品管 七大手法

品管 七大手法

手法四 直方图
定义:
直方图又称柱状图,它是表示数据变化情况的一种主要工具。用直 方图可以将杂乱无章的资料,解析出规则性,比较直观地看出产品质量 特性的分布状态,对于资料中心值或分布状况一目了然,便于判断其总 体质量分布情况 ,
内容:
1、计算数据,数据总数以N表示 2、求最大值(L)与最小值(S) 3、求L与S之差后除以组数 4、决定组距(h) 5、决定各组之组界 6、作次数分配表 7、绘制直方图
1、明确要查核的项目及具体的要求; 2、根据项目和要求的性质设计窗体; 3、实施查核,将结果填在窗体上; 4、分析和总结记录的查核结果; 5、针对结果实施改进。
手法二 检查表(运用)
成品部七区七月各组长出现严重质量事故检查表:
责任组长 欧春妹 潘美珍 黄春兰 曾庆红 李水妹 陈玉珍 其它
漏合版
√√√√
内容:
包括纵轴、横轴、中心线CL,上管制界限UCL,下管制界限LCL, 如果点都在上管制界限和下管制界限之间,如此则即表示是在控制状态 下;如果点有连续往上或往下延伸或突出上下管制界限之外,这种情形 就表示必须深入调查原因。
受控制的過程的極差
6
不受控制的過程的極差(有超過控制界限 的點)
7 6
5
不良品個數
手法五 柏拉图
定义: 柏拉图又称为排列图,由此图的发明者19世纪意大利经 济学家柏拉(Pareto)的名字而得名。它是分析和寻找影响 质量主原因素的一种工具,是质量控制最主要、最常用的手 法。 用途: 1、作为决定降低不良的依据; 2、作为分析问题,决定改善目标之依据;
3、运用柏拉图从事管理;
4、作为QCC(品管圈)活动成果比较用
制程品质状况图
5 4 4 3 2 2 1 1 0 0 成品一区 成品二区 成品三区 成品四区 成品五区 成品六区 成品七区 1 1 2

质量管理五大工具及应用

质量管理五大工具及应用

质量改善常用手法与工具目录•七种常用质量工具Q uality 7 tools •七种新的质量工具N ew 7 tools •QC八步骤QC story•解决问题的方法8 Disciplines •MEIDC 标准方式Criteria method •PDCA环PDCA Cycle•统计工序控制SPC质量框架*亚明质量伙伴关系:顾客、供应商、领导与员工四种伙伴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了亚明的质量模式.1、顾客:顾客第一是由超越顾客的期望来取悦顾客的途径.2、领导:激发对质量的热情领导风范是通向共享权力与能力,成功做事的途径.3、员工:互相尊重,促进团队合作。

重视员工并促进团队工作是通向发挥全部潜能的途径,也是提高竞争力的关键4、供应商:建立“上游”质量建立与供应商的伙伴关系是通向增强改善能力和为双方带来利益的途径。

*亚明质量构架:建立常胜的公司要尽可能的消除阶层间与职能间的差异,并通过团队工作来增强组织能力。

1、方针推展--结合力量方针推展是一个自上而下,由下而上的双向过程。

管理层确定改善重点,分配时间和资源,授权员工采取行动以配合重点改善。

方针推展保证所有员工都能朝着明确、同一的目标不断努力。

1 2设想确认32、过程管理--一系列连贯的活动过程管理保证对一系列的活动能从顾客的角度来管理及改善。

3、持续改善--追求卓越持续改善是将绩效带到更高水平的一种系统性活动,其 基础是P.D 。

C.A 循环。

* 实现飞利浦质量的条件:1、组织:要集中注意力2、沟通:全面参与需要全面沟通3、学习:创造新机会4、认可:得到认可的会做得更好5、设想:创造新的解决方法6、衡量:有衡量就会去做7、保证:言行一致8、分析:用事实管理9、审核:促进相互学习 10、设定标杆:向最好学习质量改善常用手法与工具一、七种常用质量工具 1、调查表(Check list)--用途:调查表用于对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数据通常可以反映实质,但前提是数据必须用适当的方法 加以系统的收集。

质量管理九大管理工具

质量管理九大管理工具

质量管理九大管理工具
质量是产品或服务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为了确保生产的产品
或服务的质量,企业需要使用一些管理工具。

以下是九大质量管理
工具:
1. 流程图:流程图是绘制整个过程的计划,以便更好地理解和
管理过程。

它是一种将整个过程可视化的图表工具。

2. 直方图:直方图是一种以图形方式显示数据频率分布的图表。

陆续样本数据都可以用它来表示。

3. 散点图:散点图是一种用来显示数据分布的图表,它可以帮
助用户查看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的变化关系。

4. 因果图:因果图是一种分析问题的工具,它可以帮助人们更
好地了解问题的根本原因。

5. 柏拉图:柏拉图是一种表示数据频率的图表,它可以帮助人
们理解数据分布并确定如何处理它。

6. 控制图:控制图是一种用于帮助确定是否已达到稳定水平的
统计工具,它可以识别可能的错误和偏差源。

7. 统计抽样:统计抽样是质量控制的主要工具之一,它可以帮
助确定产品或过程是否正在满足质量标准。

8. 故障模式与效果分析(FMEA):FMEA是一种分析潜在失效模式,确定如何预防潜在故障的工具。

9. 五个“为什么”(5W1H):5W1H是一个问题分析技术,可以帮助解决问题的根本原因。

使用以上九大质量管理工具有助于企业有选择性地进行全面的数据收集分析,为企业的生产和管理决策提供有力的帮助。

品管七种工具方法

品管七种工具方法

品管七种工具方法一、柏拉图图柏拉图图是一种用来组织和分析问题的方法。

它以问题为中心,将问题分解为不同的子问题,并通过逐级回溯的方式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

柏拉图图可以帮助团队更好地理解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二、因果图三、直方图直方图是一种用来显示数据分布情况的图表。

它将数据按照一定的范围分成不同的组,然后以组的频率为纵轴,以组的范围为横轴,绘制出柱状图。

通过直方图,我们可以更直观地了解数据的分布情况,帮助团队分析和改进问题。

四、散点图散点图是一种用来显示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图表。

它将不同的数据点按照两个变量的取值分别绘制在坐标轴上,通过观察数据点的分布情况,可以判断两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

散点图可以帮助团队找到问题的因果关系,并推断出解决方案。

五、控制图控制图是一种用来监控过程稳定性的图表。

它将过程的数据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绘制在图表上,并通过设定控制上限和下限,判断是否存在可疑点或异常点。

控制图可以帮助团队监控过程的稳定性,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提高产品的一致性和质量。

六、检查表检查表是一种用来记录和收集数据的表格。

它可以帮助团队系统地记录数据,提供一个统一的标准和格式,并方便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检查表可以帮助团队收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找到问题的关键因素,并制定有效的改进措施。

七、故事板故事板是一种用来记录问题和解决方案的方法。

它通过将问题和解决方案以图文的形式展示出来,帮助团队理解问题的背景和解决方案的逻辑。

故事板可以帮助团队沟通和传递信息,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共识和协作。

通过使用品管七种工具方法,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解决问题,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流程的效率。

这些工具方法不仅适用于制造业,也适用于服务业和其他行业。

使用这些工具方法,可以帮助企业构建一个持续改进的文化,不断提高竞争力和客户满意度。

品质管理(QC)七大手法详解

品质管理(QC)七大手法详解

品管七大手法七大手法:检查表、层别法、柏拉图、因果图、散布图、直方图、控制图一、检查表检查表就是将需要检查的内容或项目一一列出,然后定期或不定期的逐项检查,并将问题点记录下来的方法,有时叫做查检表或点检表。

例如:点检表、诊断表、工作改善检查表、满意度调查表、考核表、审核表、5S 活动检查表、工程异常分析表等。

1、组成要素①确定检查的项目;②确定检查的频度;③确定检查的人员。

2、实施步骤①确定检查对象;②制定检查表;③依检查表项目进行检查并记录;④对检查出的问题要求责任单位及时改善;⑤检查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内对改善效果进行确认;⑥定期总结,持续改进。

二、层别法层别法就是将大量有关某一特定主题的观点、意见或想法按组分类,将收集到的大量的数据或资料按相互关系进行分组,加以层别。

层别法一般和柏拉图、直方图等其它七大手法结合使用,也可单独使用。

例如:抽样统计表、不良类别统计表、排行榜等。

实施步骤:①确定研究的主题;②制作表格并收集数据;③将收集的数据进行层别;④比较分析,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其内在的原因,确定改善项目。

三、柏拉图柏拉图的使用要以层别法为前提,将层别法已确定的项目从大到小进行排列,再加上累积值的图形。

它可以帮助我们找出关键的问题,抓住重要的少数及有用的多数,适用于记数值统计,有人称为ABC图,又因为柏拉图的排序识从大到小,故又称为排列图。

1、分类1)分析现象用柏拉图:与不良结果有关,用来发现主要问题。

A品质:不合格、故障、顾客抱怨、退货、维修等;B成本:损失总数、费用等;C交货期:存货短缺、付款违约、交货期拖延等;D安全:发生事故、出现差错等。

2)分析原因用柏拉图:与过程因素有关,用来发现主要问题。

A操作者:班次、组别、年龄、经验、熟练情况等;B机器:设备、工具、模具、仪器等;C原材料:制造商、工厂、批次、种类等;D作业方法:作业环境、工序先后、作业安排等。

2、柏拉图的作用①降低不良的依据;②决定改善目标,找出问题点;③可以确认改善的效果。

品管七大手法 八大原则

品管七大手法 八大原则

品管七大手法七大手法:检查表、层别法、柏拉图、因果图、散布图、直方图、控制图一、检查表检查表就是将需要检查的内容或项目一一列出,然后定期或不定期的逐项检查,并将问题点记录下来的方法,有时叫做查检表或点检表。

例如:点检表、诊断表、工作改善检查表、满意度调查表、考核表、审核表、5S活动检查表、工程异常分析表等。

1、组成要素①确定检查的项目;②确定检查的频度;③确定检查的人员。

2、实施步骤①确定检查对象;②制定检查表;③依检查表项目进行检查并记录;④对检查出的问题要求责任单位及时改善;⑤检查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内对改善效果进行确认;⑥定期总结,持续改进。

二、层别法层别法就是将大量有关某一特定主题的观点、意见或想法按组分类,将收集到的大量的数据或资料按相互关系进行分组,加以层别。

层别法一般和柏拉图、直方图等其它七大手法结合使用,也可单独使用。

例如:抽样统计表、不良类别统计表、排行榜等。

实施步骤:①确定研究的主题;②制作表格并收集数据;③将收集的数据进行层别;④比较分析,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其内在的原因,确定改善项目。

三、柏拉图柏拉图的使用要以层别法为前提,将层别法已确定的项目从大到小进行排列,再加上累积值的图形。

它可以帮助我们找出关键的问题,抓住重要的少数及有用的多数,适用于记数值统计,有人称为ABC图,又因为柏拉图的排序识从大到小,故又称为排列图。

1、分类1)分析现象用柏拉图:与不良结果有关,用来发现主要问题。

A品质:不合格、故障、顾客抱怨、退货、维修等;B成本:损失总数、费用等;C交货期:存货短缺、付款违约、交货期拖延等;D安全:发生事故、出现差错等。

2)分析原因用柏拉图:与过程因素有关,用来发现主要问题。

A操作者:班次、组别、年龄、经验、熟练情况等;B机器:设备、工具、模具、仪器等;C原材料:制造商、工厂、批次、种类等;D作业方法:作业环境、工序先后、作业安排等。

2、柏拉图的作用①降低不良的依据;②决定改善目标,找出问题点;③可以确认改善的效果。

质量体系五大工具和七大手法

质量体系五大工具和七大手法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五大工具:APQP、SPC、FMEA、MSA、PPAP一、APQP(Advanced Product Quality Planning)即产品质量先期策划,是一种结构化的方法,用来确定和制定确保某产品使顾客满意所需的步骤。

产品质量策划的目标是促进与所涉及的每一个人的联系,以确保所要求的步骤按时完成。

有效的产品质量策划依赖于公司高层管理者对努力达到使顾客满意这一宗旨的承诺。

产品质量策划有如下的益处:◆ 引导资源,使顾客满意;◆ 促进对所需更改的早期识别;◆ 避免晚期更改;◆ 以最低的成本及时提供优质产品。

二、SPC(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即统计过程控制,主要是指应用统计分析技术对生产过程进行适时监控,科学区分出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的随机波动与异常波动,从而对生产过程的异常趋势提出预警,以便生产管理人员及时采取措施,消除异常,恢复过程的稳定从而达到提高和控制质量的目的。

SPC非常适用于重复性的生产过程,它能够帮助组织对过程作出可靠的评估,确定过程的统计控制界限判断过程是否失控和过程是否有能力;为过程提供一个早期报警系统,及时监控过程的情况,以防止废品的产生,减少对常规检验的依赖性,定时以观察以及系统的测量方法替代大量检测和验证工作。

⊙SPC实施意义可以使企业:◆ 降低成本◆ 降低不良率,减少返工和浪费◆ 提高劳动生产率◆ 提供核心竞争力◆ 赢得广泛客户⊙实施SPC两个阶段分析阶段:运用控制图、直方图、过程能力分析等使过程处于统计稳态,使过程能力足够。

监控阶段:运用控制图等监控过程⊙SPC的产生:工业革命以后,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大规模生产的形成,如何控制大批量产品质量成为一个突出问题,单纯依靠事后检验的质量控制方法已不能适应当时经济发展的要求,必须改进质量管理方式。

品管七大工具

品管七大工具


对新指示,新方迅速了解,进步神速,自我发展欲望强



具有学习研究精神,且能抓住重点,进步较一般人为快



有普通之学习能力


须耐心说明后方能了解,未能坚持自我学习,提高

反复说明仍难了解,只能做单调无变化之工作
案例分析2:某IT企业员工考核表
工号
评核项目




体 状




合计得分=
核准栏
姓名
职务
工龄
等级说明


3 45
身体强壮,精力过人,能吃苦耐劳,可以超强度工作 身体健康,精力尚可,足可应付现任工作
身体状况适中,偶有不适,但不致于对现任工作产生影响。
身体较弱,应付现任工作感到吃力 体弱多病,经常病假,坚持正常工作有困难。
本月工作表现评语
主管评语栏
复考 初考
提拔重用
发展趋势评语
平级调用
Ca
A |Ca|<12.5%---遵守作业标准,达到规格要求,应维持 B 12.5% < |Ca| < 25%---尽可能改进为A级 C 25% < |Ca| < 50%---检讨规格及作业标准 D 50% 1.33 > Cp>1.0 |Ca| ---全面检讨所有因素,并停产
Cp
A Cp>1.67---太好,可以放松管理,降低成本 B 1.67 > Cp>1.33---合格,理想状态,继续维持 C 1.33 > Cp>1.0 ---警告,加强管理,使受控 D 1.0 > Cp>0.67---不足,有不良产生,全选 E 0.67 > Cp---非常不足,采取紧急措施,追究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合格数 累计百分比
1、 柏拉图由两个纵坐标, 一个横坐标,若干直方 形和一条折线构成,其 基本格式如图所右图所 示。
2、图中横坐标表示影响 产品质量的因素或项目, 一般以直方的高度显示 各因素出现的频数,并 从左到右按频数的多少, 由大到小顺序排列;
发酵芳酸果浸膏-- 排列图
200 100
150
80
0
0
不合格类型 折光指数 酸值 挥发性 其它
香气
其他
不合格数
72
65
30
11
8
4
百分比
37.9
34.2
15.8
5.8
4.2
2.1
累积 %
37.9
72.1
87.9
93.7
97.9 100.0
排列图的分析
• 因分析原因的不同,得到的排列图不同,通过不同 的角度来观察问题,把握、问题的实质,需要用不 同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在排列图中通常把累计百 分比分为三类: A类(主要因素)-----累计百分比为0%~80%的因素; B类(次要因素)-----累计百分比为80%~90%的因素; C类(一般因素)-----累计百分比为90%~100%的因素;
2、这样不断循序而进,可以便产品质量得到 不断的改进和提高。同时也要注意适当合 并一般因素。在通常储况下,不太重要的 因素可以列出很多项,为简化作图,常将 这些因素合并为“其它”项,放在横坐标 的末端。
制作排列图的目的
• 使用柏拉图法十分简单,依据“关键的少数和次 要的多数”原理,先将影响产品质量的诸多因素 罗列出来,再按照某种质量特性值或出现的频数 从大到小进行排列并绘制出柏拉图,根据质量特 征值的大小和因素多少确定出关键因素,一旦确 定出关键因素,就知道了有效改进质量的着手点。
排列图的制作
78.6 87.3 80.5 114.2 90.5 98.5 92.7 87.8 99.6 91.5
96.3 87.4 112.4 76.8 99.5 74.5
72.9 97.3 96.6 74.8 84.3 90.2 94.5 93.8 67.5 96.4 86.2 79.5 86.2 93.5 91.5 86.2 99.4 93.5 87.8 84.6 88.4 94.8 86.7 93.5
发酵芳酸果浸膏-- 排列图
200 100
150
80
60 100
40
50 20
0
0
不合格类型 折光指数 酸值 挥发性 其它
香气
其他
不合格数
72
65
30
பைடு நூலகம்
11
8
4
百分比
37.9 34.2 15.8
5.8
4.2
2.1
累积 %
37.9
72.1
87.9
93.7
97.9 100.0
排列图的制作
不合格数 累计百分比
4
N0.3(上)
=77.85+5.2=83.05
5 6
83.05 ~88.25 88.25 ~93.45 93.45 ~98.65
13 5 10
…………
7 103.85 ~109.05
1
8 109.05 ~114.25
3
9 114.25~119.45
0
示例图形---芳酸果酸值分布图
发酵芳酸果酸值---直方图
制作排列图的目的
• 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很多,但这些因 素中有的起关键作用,有的只起次要 作用,如何从众多因素中找出起关键 作用的因素?通过绘制柏拉图,将这些 影响因素并用一个图来表达,就能够 找到这种关键因素。
制作排列图的目的
• 然后再分别运用不同的管理方法加以解决。 柏拉图法又称排列图法或主次因素分析图 法,响产品质量特性的因素虽然很多,但 起主要作用的仅是其中少数几项,这一现 象完全符合“关键的少数和次要的多数” 规律,
品质管理工具
------------直方图、柏拉图
2007年9月30日
直方图
★ 直方图的概念 ★ 直方图的作法 ★ 直方图的分析 ★ 直方图的类型
直方图的概念
• 直方图又称质量分布图, 是一种几何形图表,它是 根据从生产过程中收集来 的质量数据分布情况,画 成以组距为底边、以频数 为高度的一系列连接起来 的直方型矩形图(如右图).
注:数据的个数不少于50个。 • 2、确定数据的组数K
K= N 组数K取值参考表
数据的总体N 50~100 100~250 250以上
组数K 6~10 7~12 10~20
直方图的绘制方法
3、确定全距R R=最大值-最小值 注:明显异常的值除外
4、确定组距C C=全距/组数=R/K
5、确定测定单位,即最小单位。 如数据为2.5米,测测定单位为0.1米.
12
10 8 6
4 2
0 67.45 72.65 77.85 83.05 88.25 93.45 98.65 103.85 109.05 114.25 119.45
酸值
频率
图形分析
• 结论: 由此得到的直方 图为锯齿型的直方图, 说明工艺不稳定,数 据不是呈正态分布,酸 值出现了多次不合格.
• 如果去除不合格的酸 值数据,选用范围在 85±8.5的测量数值所 作的图如右图,图形 呈正态分布。
……………………
直方图的绘制方法
8、统计各组数据出现频数,作频数分布表。 9、作直方图。以组距为底长,以频数为高,
作各组的矩形图; 10、得出结论。
直方图分析示例
例1:发酵芳酸果新生产的产品和放置一定的时间后,其中的关键理化指 标酸值发生了变化,对其质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8月~9月份共记录 了70组。
a.正常型
b.孤岛型
c.偏向型 e.平顶型
d.双峰型 规格范围
f.折齿型
g.陡壁型
直方图的应用
2 (1)原理:在直方图上标明规格上限及下 限,可直观地将直方图的位置分散范围与 规格比较,从而分析质量状况,明确改进 方向 (2)与规格比较的几种情况(如图)
3 不合格品率估计
规格范围 产品分布范围
80
60 100
40
50 20
0
0
不合格类型 折光指数 酸值 挥发性 其它
香气
其他
不合格数
72
65
30
11
8
4
百分比
37.9
34.2
15.8
5.8
4.2
2.1
累积 %
37.9
72.1
87.9
93.7
97.9 100.0
发酵芳酸果理化指标检验数据表
不合格项目 折光指数 酸值
挥发性 香气 溶混度 其它
Y A x is T itle
B
20
15
10
5
0
75
80
85
90
95
100
? ? ? 85? .5 ? ? ? ? ? ? ? ? ?
1 观察工序状态
(1) 原理如上所述,大部分计量指标服从正态 分布,即在稳定正常生产状态下得到的数据,其 频数直方图的形状是“中间高、两边低、左右对 称的山峰型”,我们称这种形状的直方图为正常 型直方 图 当影响产品质量特性的因素中,有的因 素在影响的总和中占据了主导地位,成为“异常 因素”时,质量特性的正态分布状态将被打破, 频数直方图的形状将出现异常型。
组 范围
出现频率
N0.1 (下) =67.5-0.05=67.45 数
合计(次)
N0.1(上) =67.45+5.2=72.65 1 67.45~72.65
3
N0.2(下) =72.65
2 72.65 ~77.85
7
N0.2(上) =72.65+5.2=77.85 3 77.85 ~83.05
9
N0.3(下) =77.85
合计
不合格数
72 65 30 8 4 11 190
百分比(%)
37.9 34.2 15.8 4.2 2.1 5.8 100
累计百分比(%)
37.9 72.1 87.9 97.9 100.0 93.7
图例1
不合格数 累计百分比
发酵芳酸果浸膏-- 排列图
200 100
150
80
60 100
40
50 20
• 验证工序的稳定性; 25
20
• 为计算工序能力搜集
有关数据;
15
10
• 分析直方图,找到原 5 因,提高产品的质量。
0
23
18 14
14 12
8
3 1
3 2
156.5 158.5 160.5 162.5 164.5 166.5 168.5 170.5 172.5 174.5
直方图的绘制方法
直方图的绘制方法 • 1、 收集计量值的数据;
• 以上述的发酵芳酸果浸膏不合格项目排列图为例, 分析引起发酵芳酸果浸膏不合格的主要因素。
排列图的分析
• 累计百分比为0%~80%的因素分别为折光 指数(累计比37.9%,)和酸值(累计比72.1%)。 即到致发酵芳酸果浸膏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 折光指数与酸值不合格。 因此在质量改进 中重点是调整产品的折光与酸值两个理化 指标。
制作排列图注意事项
1、使用柏拉图法时需要注意的是,找出的主要 因素不要过多。一般最终找出的主要因素最 好是一、二项,最多不要超过三项,否则将 失去“找出主要因素”的意义。当采取措施 解决或基本解决了这些主要因素后,原先次 要的因素将上升为主要因素,此时可以再通 过做柏拉图曲线来分析处理。
制作排列图注意事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